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诠释理性看待国内会计国际化工商管理论文(共含2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雁单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会计是有经济后果的,在对各国会计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会计国际化背后的实质为各国的利益之争,我们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国情,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地向某个国家的会计标准或者不顾条件地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这将会牺牲我们自身的利益而得不偿失。
会计的经济后果
经济后果学说是美国会计学者于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来的,其标志为zeff(1978)《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的发表。zeff在该文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
会计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制定会计准则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使会计准则的制定理论发生了变革,促使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由于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影响,当今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与其说是一项专业技术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政治过程。
会计国际化背后的各国利益之争
会计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化过程,这一点同样在国际会计化进程中得到体现,尤其表现在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争夺上。会计准则规范不同的计量实务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影响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受经济实力影响,目前的国际会计协调化偏重于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的需求,未必能保持发展中国家或东道国的利益。此外,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仍存在着不同的会计模式,从而产生必须按何国会计准则为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蓝本的争议。上述这些不同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事实上成为会计国际化的阻力,在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订相当缓慢且缺乏普遍认可,以致有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国际会计协调化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加速了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促进了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展示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我国银行业必须实施国际化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银行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在压力
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银行业承诺将在2017年底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国民待遇。随着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的限制,入世之后外资银行在华开设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截止2017年9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1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为4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其中贷款总额达385亿元。2017年1-7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1.84亿元,当月净增长13.58%;外汇业务实现盈利11.19亿美元,当月净增21.43%。目前在华的外资银行办理的出口结算已占内地市场份额的40%。同时,外资银行在华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有以汇丰为代表的全面进攻型和以拳头产品为主要盈利点两种类型。汇丰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开设网点后,202017年底前又推出其网上银行业务,再加上它在试点地区的人民币业务,可以说在汇丰的中国业务表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外资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一些没有将落脚点放在全面客户市场争夺的外资银行,则更注重借助其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2017年11月,获得向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许可的摩根大通宣布,其将于2017年初在中国内地的4个城市推出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司库服务和现金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及服务,现在已基本得到了落实。而大华银行除了主要为三资企业服务外,还把帮助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等作为主要业务。
★ 工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