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少年宫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论文(共含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爱吃榴莲”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 研究的必要性
少年宫建筑作为中国校外教育类建筑的主体,既是作为辅助学校来培养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场所,也是强调个性发展、兴趣发展以及造福青少年儿童未来的天堂。然而,当前国内的少年宫类建筑逐渐发展成学生的“第二校园”,家长们只重视给孩子培训课程,忽略了孩子的身心需要,导致少年宫外部活动空间的利用率不高,久而久之,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它的功能。虽然少年宫在我国很早就有,但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有待解决。在外部空间利用上的研究范畴更是很少,目前国内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相对广泛,大部分从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区外部空间两个方向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相反,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相对重视,实际落实的项目也比较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游戏是一种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教育”,对于儿童来说,“玩乐”是他们的天性,所以相应设计以少年儿童为服务主体的建筑时,有必要考虑户外活动的场所。
2. 1 户外空间多样性设计
通过对哈尔滨市少年宫的调研发现,建筑对于外部空间的合理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外部空间过于空旷,可以依稀看到孩子们在空旷的地面上用粉笔涂涂画画的现象。只在临近少年宫室内入口处设置一些零星的座椅供家长和孩子休息。
由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为代表的教育家坚信环境能够刺激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所以,少年宫建筑合理设计户外空间,既是培养少年儿童丰富的情感,也是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设置室外活动空间的益处在于可以在开敞的空间让儿童更好地接触自然环境,呼吸外面的空气,适量的儿童户外活动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少年宫也同样,家长可以在等待开放的空闲时间或者培训课结束后带着孩子放松一会儿,劳逸结合。但当代的儿童游乐设施过于传统化,墨守成规,对此,增添户外游戏的创造性是未来少年宫设计的必然。外部空间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简单的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千篇 一律的游戏设施,应考虑带给儿童多种创意性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
2. 1. 1 科技空间
在少年宫成立天文爱好活动的组织,搭建可拆卸的室外观测星象的平台,孩子们可以通过望远镜进行观测,建造这样的户外空间,既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 1. 2 节能环保空间
环保理念要从儿童开始建立,可以将一些风力发电的装置模型设在户外,或是在室外直接设置小型发电装置,像太阳能板等,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了解,既加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又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东北有些地区就可以建造风能知识教育的少年宫。
多样性空间对于少年宫外部空间研究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根据不同规模的少年宫进行不同的户外创意空间设计,可以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们对少年宫不再抵触,让孩子释放天性,发挥动手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为他们的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
2. 2 生态景观设计
儿童在成长阶段对外界事物处于敏感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都接收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对外界有种独特的新鲜好奇感。一段有关儿童户外场地状况的文章表述是“大部分现有的儿童游乐场地都还停留在沥青铺面阶段,游戏设施也为五金店里的器材,这里很少看到草坪、树木、鲜花、动物以及其他美好的事物, 儿童越来越多地生存在这种粗糙、荒凉、硬质表面铺成的荒漠之中,这种安静整洁的方式扼杀了玩耍的乐趣。”,在室外引入自然因素,草丛、灌木、水体、树木是丰富儿童感知能力的最好方式,这些自然景观会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温度下产生相应的变化,是儿童最好的自然教科书。然而现在有些少年宫虽都满足相关的绿化景观要求,但设计者以成人的角度用以往的绿化模式进行生搬硬套,缺少吸引力。
对调研的案例可以看出,外部空间在景观设计上考虑人文意义,大面积的种植丁香花,丁香花是哈尔滨市的市花,在植物物种搭配上也比较合理,灌木较多,乔木高度适中,符合儿童尺度设计。
有趣的生物会更吸引儿童,一些形状奇特、习性特殊的植物引入到室外景观中,会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儿童在不同季节观察不同生物的习性特征,会对大自然更加亲切和爱护。在植物配置上按照植物生态与造景相结合的原则,达到草坪、灌木、乔木搭配; 丰富植物种类,使植物群落复杂化,有利于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另外,挑选植物的同时,避开那些根茎带刺, 绒毛较多,味道刺鼻的植物,并且考虑设计一些低矮的景观小品进行装饰,利于儿童攀爬、活动。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不同,在考虑当地气候变化的同时,应结合儿童视角的景观分析要素进行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现代少年宫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2. 3 色彩丰富性
色彩对于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适当使用色彩的搭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甚至会对色彩产生联想,比如红色会想到苹果,黄色会想到香蕉,蓝色会想到天空等。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色彩,不宜太过花哨。依据儿童的色彩心理研究表明,色彩与儿童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联,色彩环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绪、心理,甚至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可见色彩对于儿童的重要性。
根据调研发现,哈尔滨市少年宫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外部空间上都没有色彩突出的地方,因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属于砖木结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华丽的装饰线条和雄伟的柱式更博人眼球,不合适有过多鲜明的色彩,但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上也缺失属于儿童类建筑本该有的明亮颜色,放眼望去,与其他办公、商业等建筑无异。对此,应在不打破建筑整体协调性的同时,点缀一些色彩亮丽的标志物,例如在主入口不够明显的大门处设置一块带有纯色色彩的标志指向; 设置有颜色的室外休息座椅; 添加尺度较小但有明亮色彩的小品等,都起到了增添少年宫活力的作用,也不会破坏整体建筑的协调感。
2. 4 安全性
其实,大部分类型的建筑都强调其安全性的作用,但儿童类建筑的安全性对于设计的要求上更加重要,他们对安全意识较成人弱,稍不注意甚至会发生自行性行为的伤害。研究表明儿童不适当行为也是正式场所事故的重要原因,李( Lee,1979) 提出,21% 的事故是由于儿童不正确地使用设施造成的。
有些少年宫场所是相对封闭的,有些是近乎开放的,像哈尔滨市少年宫,对整个场地是围合状的,对于儿童来讲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一般在少年宫外进行的活动,要有家长的陪同,要把儿童游戏的场地设计在家长可以看到的区域,也就是说,可以在设置户外休息座椅的时候考虑围绕游戏场地来设计,保持孩子的一举一动出现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另外,在考虑设计室外活动空间多样性的同时,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条例,满足安全方面的要求。
3 结语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儿童的良好教育,少年宫充当着一个协同学校进行基础教育的场所,兼具文化性、娱乐性、科技性、艺术性及创造性的空间, 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国内正在使用的少年宫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少年宫建筑的理论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此类建筑的调研,偏重于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解决方法,在此仅作为抛砖引玉。
总之,摒弃对少年宫仅仅做为“培训学校”的观念,全方位地发展活动空间,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的室外活动,创造一个真正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少年宫室外活动空间,是未来少年宫外部环境建设的目标。
住宅中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1儿童行为习惯与儿童房设计中的问题
许多家长忽略儿童的身形与成人尺寸家具的矛盾,将儿童安置于自己的卧室中,使得儿童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儿童喜爱攀爬,过低的飘窗和易于攀爬的家具成了一大安全隐患;儿童爱活动,免不了与家具磕磕碰碰,有棱角的家具、易碎的落地镜等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同时,家具上的置物坠落也会砸伤儿童;儿童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插座和电器等孩子不了解的家用电器更是威胁孩子的健康;儿童需要家长的监护,儿童房设计也要兼顾供家长教育孩子使用的空间;儿童喜爱丰富多彩的色彩,装修时时常忽略他们的需求,使房间显得过于严肃;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起爱好,许多家长忽略不同孩子的特点,采用同样的模板型装修方式;儿童成长迅速,若不采用可持续设计,会难以满足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2儿童房空间设计要点
2.1儿童房与套型平面关系
儿童房位置的选择多种多样,我们以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几种户型为例,分析几种儿童房位置选择的利于弊。与主卧相对:由于主卧大多为南向,这种布置方式的儿童房便设置在主卧正对门的北向次卧,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两门相对,共用一个通风体系,声音的传递能力最强,方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然而,此法儿童房为北向,阳光直射不足,孩子难以享受坐在阳光下游戏的乐趣。在没有暖气的中部地区,冬季若关门取暖,便会阻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利于监管。同时,父母在厨房,客厅时,与孩子的交流较不方便。与主卧相邻:在有两间南向房的套型中,将儿童房置于与主卧相邻的南向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既保证了充足的阳光,又方便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不过其亲子互动效果不如两室相对的布置方式,因声音非直线传播,沟通较为困难。冬季取暖时,仍然避免不了隔断交流的情况,若享有公共阳台,或是在两间卧室间的非承重墙上另开门窗,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父母在厨房、客厅,仍能与孩子保持校好的可视、可达性。置于主卧内:这一方式通常适用于主卧较大,占总面积40%以上的套型。儿童房位于主卧内,形成室中室,与父母联系最为紧密,又有必要的分隔,同时有效解决了冬季室门阻隔交流的问题。但这一方式使得私密性降低,上小学后,孩子对私密性的需求增加,可以搬至相邻的次卧,主卧内的儿童室则作为成人的书房之用。卧室内的儿童房采光面较小,且多与浴室相邻,保证通风与阳光直射的问题需要设计者多加考虑。同样,此种儿童房与起居室、厨房相距较远,当父母在厨房时,与孩子的可沟通性较差。将生活与娱乐空间分开布置:即按动静分区,睡眠、学习场所置于较小的次卧中,游乐场所与紧邻的起居空间结合布置,方便亲子互动,照顾玩耍的儿童,也保证了睡眠的私密性与安全性,学习所必需的充足阳光与安静环境。此法需处理好儿童游乐空间与成人使用空间的关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
2.2儿童家具选择与布置
据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正是骨骼等器官发育的时期,不适宜的家具会对孩子身形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也形成于此时期,正确的隐私观,健全的安全感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家长在选择儿童家具时不能只凭自己的审美喜好,必须明确孩子的需求,选择安全适用,能够保证孩子隐私,产生安全感的家具,并兼顾趣味性。儿童生性好动,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爱攀爬,选择适宜的可攀爬家具是必要的,但家具要有足够的围护结构,防止孩子从高处跌落,尤其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最常使用的`上下双层床铺,上床的围护结构要结实,安全;同时要保证家具的稳定性,并避免在高处设置没有围护的搁物家具,以防坠物伤害。儿童喜爱在屋内跑动,这就要求选择圆角家具,或采取必需的转角保护措施,以免碰伤儿童。至于插座等有一定危险性的生活必需品,应布置于既方便家长使用,又不易接触孩子的位置。选择与年龄、身高相配的家具,既令儿童方便舒适,又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儿童时期身高变化迅速,最好选择能够自行调节的座椅和桌子,以适应身高增长的不同需求,任何时期都能保持舒适正确的坐姿。床的选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应选择床高适宜,硬板结构的床,利于孩子脊柱发育。至于柜子、衣橱等容纳生活用品的家具,应在测量儿童身高、臂长的基础上进行选购。秘密性和安全感,主要是针对床的需求。儿童多怕黑夜和恐怖的故事,能够给他们以安全感的私密空间有助于其入眠和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这就要求床的包围性强,或者选择有顶的床。除以上条件外,趣味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儿童这一特殊年龄段决定了家具要充满童趣,对孩子有吸引力。玩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可爱的家具,才能引起孩子去触摸,去使用的兴趣,才会培养孩子珍惜物品的品性;而娱乐性强的家具有助于孩子收获快乐和阳光积极的心态,尤其对于低龄儿童,拟物的家具受孩子的偏爱,也有助于他们认识自然。鲜艳多变的色彩也是儿童家具的特点,儿童对色彩的敏感程度较成年人更高,多样的色彩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起到早期刺激视觉发育,提高色彩辨识能力的作用。
2.3儿童房的可持续性及可变性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环境的需求不同,儿童房也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进行变化,然而每年重新购置一套新的家具既造成了经济负担,也不是环保节约之举。这就需要儿童房设计与选择的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与可变性。新生幼儿的儿童房应为到达学龄之后添置课桌,书架留有足够的空间;套型整体的功能划分也应随着儿童成长进行功能调整,如前文所述,入学后的孩子需要更高的秘密性,开敞的儿童空间应转入次卧,嵌套于主卧内的儿童房搬出,将其改为书房等方法。家具也应能够适应孩子年龄的变化,如使用可以更换新部件的组合家具,以适应孩子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使用可调节高矮的桌椅适应孩子身高的变化等。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套型中儿童房的功能需求,儿童行为习惯与如今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四种儿童房位置选择主要方式的利弊。其中,儿童房与主卧相对易于亲子交流,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阳光直射;与主卧相邻可获得更多的日照,但需要一定的处理方式加强与主卧的连通;置于主卧中方便家长照顾,由于缺乏私密性,只适用于低龄儿童;娱乐空间外置有较多的好处,然而要处理好与成人使用空间的关系,避免相互影响。同时,儿童家具的设计与布置要考虑安全性、私密性、趣味性与适应性等多方面。从可持续角度而言,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增减家具,进行空间功能的调整。
1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随着生理上的老化和病变,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渴望生存,所以他们对安全的要求比过去更加强烈。老年人的行为意识和动作的协调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技能的下降变得不再协调,在设计老年人居住的室外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设计要周密,安排要细致,一定要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其次,设计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室外环境时要考虑到老年人下降的体力,应该把一些基本的商业设施以及服务、保健设施还有娱乐设施设计到离老年人住处比较近,而且公共交通便利,老年人容易前往的地方。再者,老年人不断衰退的生理技能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也不断下降,无论是过冷的温度还是过热的温度,还有炫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在设计室外环境时,要保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植被茂盛,一定要满足老年人对居住室外环境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最后老年人也需要适当的运动,例如可以在户外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身体等。而一些速度性和力量性的剧烈运动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主要选择一些像散步、慢跑还有太极拳这样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这样的全身运动项目还有气功,保健操以及游泳等。
2.1户外活动空间
通过调查一些地区的养老院,发现目前一些养老院里的环境比较简单,缺少一些景观小品;有的养老院的院子里杂物堆的到处都是,整个环境不够整洁;有的养老院设计的座椅老年人用起来不舒服也不适合,有些老年人只好自己搬椅子放到外面;还有的养老院不平整的地面致使老年人行走起来非常不方便。总之,大部分养老院受场地的限制,很少能够联系到外界环境,显得非常孤立。
2.2室内交流大厅、活动室
目前很多地区的养老院都没有供老年人交流的室内交流大厅,不同寝室的老人要想聚在一起交流就必须到外面去,如果哪天的天气不好的情况,到外面就显得非常不方便。还有的养老院也没有可以供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打牌娱乐的活动室。
2.3餐厅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养老院现在给老人提供用餐时还是通过小车将饭菜送到每个卧室的门口,所以没有将餐厅利用起来。我们应该鼓励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餐厅去吃饭,这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会交流的好机会。除此之外,一些养老院的餐厅简单而且单调的布置不但使老年人的.食欲受到影响,而且让他们提不起兴趣来餐厅吃饭。与此同时,餐厅和走廊之间没有缓冲的空间,衔接生硬。
2.4居住环境
房间设计的千篇 一律是目前养老院老人居住空间的现状,而且房间内也只是摆设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再加一个衣柜。以前生活环境的优越致使老年人无法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唤起心里的共鸣。我们应该在条件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让老人自我发挥,自己布置自己的房间。除此之外,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老年人的房间缺乏私密性,致使因每个人的脾气还有秉性的差异造成相互之间矛盾的发生。还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存在,诸如储物柜设计在床下造成老年人取东西时需要弯腰,而他们这个年龄段弯腰普遍很吃力,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给老年人尽量营造一个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
3.1户外空间
养老院的居住形式一般就是集居,所以让老人有家庭感是我们在户外空间设计时应该首要考虑的基本目标。一般老人最喜欢在建筑物的出入口逗留,因为这里是对外面热闹的世界和活动最佳的观望地方。老人住宿的出入口也是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把这里建筑的像家门口一样,让老人感觉到温馨和熟悉,不应该建造的过于庄严,让老人感到排斥,老年人应该可以自由的在这里聚集。现在为了管理的需要,一些养老院用围墙把院子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封闭的环境不便于老人联络外界,使老人与外界的互动机会被隔绝了,同时使老人的视觉、心理、感官各方面都有被封闭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养老院的的室外空间时,除了要使养老院的室外空间和院内之间有一定的界限,除此之外更应该在设计时不应该让老人感到空间的封闭和孤立。
3.2室内交流大厅、活动室
我们可以在入口门厅附近或者交通流线集中的区域设置交流大厅。交流大厅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空间供老年人互相交流,聊天。它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场所供老人年活动。所以我们应该在交流大厅里面布置一些可以供老年人休息的座椅,摆一些绿色植物在窗户旁边,为了增添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几个鱼缸。在通向阳台的地方设置一个门,这样不但让老年人出到阳台上方便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阳台上的视觉环境也非常开阔。设置活动室主要就是让老年人做一些自身条件允许的简单的健身活动,还可以作为一个场所进行文娱表演,老年人可以自己自拍自演一些小型的文娱表演,像小品和话剧以及歌舞节目。与此同时,活动室的面积不能太小,也不能简陋的布置,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年人就没有兴趣来这里活动,
3.3餐厅
我们应该在老人方便到达的地方设置餐厅,最好是离老人居住的地方挨得比较近。同时可以适当放大离餐厅比较近的走廊过道,用来设置供老人在等待开饭时闲谈交流的休息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应尽量避免均一化地布置餐厅,为了帮助老年人寻找定位,可以分组形成小的区域。设置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餐桌,窗户的采光方式也不应该单一,要富于变化,最好是能把室外的环境可以较好的看到。对于餐厅内部,应该装饰一些色彩,以明朗干净为主,这样可以让老年人的就餐环境变的便利轻松。同时为了考虑那老年人,坐轮椅拄拐杖的,我们应该把餐厅里餐桌和餐桌之间的距离适当的加大,这样可以方便他们行动。多样化的布置方式可以让老人感到趣味性,不会觉得单调。最后卫生间和衣帽间要在餐厅附近设置一些,这样老年人使用起来方便。
3.4居住环境
为了让老年人在养老院的宿舍里找到家的感觉,在布置老年人的居室是应该给老年人一定的发挥空间。例如可以让老年人在养老院的居室里摆放一些以前自己家里的的家具,也可以是以前自己在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的东西。这样就会让老人感到在养老院生活和在家里没有太大的差异,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些慰藉。
浅析公共绿地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针对老年人对绿地的需求,以及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提出公共绿地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的原则及各种空间形式,旨在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合理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城市绿地 老人活动空间 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世界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大环境前提下,我国也已经加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已向我们城市的规划、设计者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满足老年人需求,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现代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一)社会性 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不愿孤独
(二)趣味性 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三)持久性 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四)选择性 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五)局限性 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老年人对公共绿地的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退化、器官功能降低、各部分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从生理上分析,老年人需要到公共绿地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身体健康。
再者,老人们从昔日参与社会活动中退了出来,逐渐脱离了社会,不再参与社会事物;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孤独感、失落感。
一些生活宽裕、身体健康、文化素养高的老人对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迫切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活动场所。
3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老年人喜爱充满活力和生机、传递着自然和健康信息、处处体现贴心关怀的绿色环境。老人活动空间的设计应为到此区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对各种娱乐活动的需求,创造一个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既能修身养性又能锻炼身体的良好环境。
3.1设计基本原则
1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特点设计,以增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为原则。
2位置选择 充足的阳光为老人身心健康所必需,因此,老人活动区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之处。
3活动区中环境设施宜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能给老人以安全充实之感。建筑设施应安排一些既满足功能需求,又造型别致的小品、建筑。如避风阁、躲雨棚、茶室、活动室等。
4保证足够的场地活动比例 公共绿地中,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居民年龄结构确定老人活动区的相应比例,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需要。
5老人活动区域应与绿地中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同时根据老年人活动特点分成动态和静态活动区域。
6应设有必要的服务设施 如设置必要的服务性建筑如厕所、洗手间、电话及服务性设施,如简单的体育设施等。
7应考虑安全防护要求。
3.2老人活动区各种活动空间
前面提到的动态活动、静态活动及较为热闹的活动都属于集体活动,它们需要的空间尺度较大,空间应较宽敞,有足够的面积,场地宜平坦防滑。
小群体空间 有的老人出于心理或习惯原因,喜欢同趣味相投的三五个人一起活动,包括动、静、闹,形成一个小群体,这样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应的活动空间。小群体空间不宜过大,一般在10m2左右即可,空间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宜封闭,有一定的遮荫及坐憩处。
坐息空间 以停坐休息为主,如晒太阳、聊天、养神、观赏、读书、听广播等也是老人们从事室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空间应有一定的范围要素,至少有一面作为背景,可以用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作为界面要素。坐凳也要采用多种形式,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坐息空间中应创造“人看人,人看物”的视野范围,可使老年人感觉到在参与社会,产生兴趣。
步行空间 许多老年人把步行既作为锻炼又作为消遣。再公共绿地中园路作为一种步行空间其利用率相对较高。在进行园路设计时,平曲线、竖曲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但园路取向及位置应容易辨认,并在道路转折处、出入口处安排有明显特征并有吸引力的特征物。
步行空间避免高差变化过急,一般不要设置台阶,路面注意防滑,在适当部位,宜提供坐息之地,供散步后休息及观景、聊天。
私密空间 有些老人由于自己的性格或爱好,喜欢独坐,不愿被别人打扰,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希望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独享其乐。所以在公共绿地中设置一些个人的、私密的空间是必要的。私密空间宜位于风景较佳的静处,具有一定的相对封闭感,避免被主要人流穿过或很容易被别人看到。如果结合一些人文景观设置,如进行垂钓、读书、写生、打拳等活动或静赏一些艺术品也很有情趣。
3.3老人活动区植物配置
1营建保健型生态园林,发挥植物的药用保健作用,使老年人在室外长时间逗留健身的同时,吸收各种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气体,如松柏类植物的枝叶散发的气体对结核病等细菌有防治作用。
2考虑四季变化,应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有浓荫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
3应选择一些姿态优美,色彩鲜明的植物种植在园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起到点缀、引导、转变空间的作用。
4结语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公共绿地中给老人们“一席之地”,让老人们心情舒畅的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公共空间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作为园林工作者在进行公园规划建设时,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适宜老年人的公共绿地规划设计。中国园林. (2)
[2]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美化家园
[3]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7)
[4]接触自然、享受人生―北京市老年社区一期园林环境设计。中国园林.(10)
[5]城市“残余空间”与户外活动调研
1研究背景
儿童天生就喜欢玩,玩能开拓儿童的思维,培养兴趣,不断地刺激他们探索认知周围的世界。居住区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所营造的儿童活动空间质量的良好与否对儿童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飞快,住宅楼一栋又一栋的拔地而起,总体来看我们所处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实际上在居住区内专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不受重视,且活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无法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
2.1邯郸市现有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调研概况
笔者根据邯郸市居住区的发展,按照年代顺序选取了6个居住区,对其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调查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极其匮乏,如南苑小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儿童活动只能选择在宅前空地或街道上。到20世纪初期时,儿童活动空间慢慢地被引起关注,居住区内一般都有中心广场空间供儿童活动,健身器材也逐步在增加,活动空间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至今,居住区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空间品质的提升,不仅满足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还关注儿童活动时的安全问题。
2.2现状问题
1)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置数量不足,设施单一陈旧。在笔者调研的居住区中,大多儿童活动空间没有被受到重视,通常是在居住区广场周边随意划分出一小块场地,放置一些形式单一的健身器材供成人与儿童共同使用。有部分居住区的健身设施常年风吹日晒,维护不及时,已陈旧破损。笔者在调研罗一生活区广场时看到一种现象,几个儿童在广场一角放置的健身器材上玩耍,父母在一边陪同,而广场的另一角健身器材上搭满了居民的衣物。居民这种行为不仅占用儿童的活动空间,还反映出缺少对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2)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无法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需要。邯郸市居住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划分不明确,在同一活动空间通常会有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个人的爱好或者因不同年龄段心理需求的不同,而在使用同一空间时很容易产生矛盾。如在电力小区宅前道路上有几个不同年龄的儿童在骑车,由于居住区年代较久,路面长期碾压,出现坑洼现象,加上活动空间有限,骑车时很容易出现碰撞。户外活动空间的这种局限性和空间划分的不明确性对儿童今后的成长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3)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形式较单一以及地面材质安全性较差。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组织形式比较单调,无趣味性。笔者调研的居住区中大多活动空间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缺少一些过渡与连接空间。地形过于平坦,无高低起伏或曲折迂回,儿童活动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儿童的好奇心无法被满足。地面铺装的材料以水泥、大理石等硬质材料居多,儿童使用时无法保证其安全,很少有使用塑胶等安全性较好的软性材料铺装。
2.3现有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分布特点
1)主入口与道路旁的活动空间。主入口是一个连接空间与过渡空间,是一个居住区的开始,人流量比较大。儿童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玩耍且他们天生好奇心比较大,他们乐于在这个空间观察其他人或有趣的事,如:阿尔卡迪亚碧水湾等。2)中心广场绿地儿童活动空间。居住区内的.中心广场空间是人们活动的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而且空间比较大,通常在这个空间会聚集不同年龄段的人:儿童、中青年、老年,如:同仁花园、广安小区等。3)宅间绿地儿童活动空间。宅间绿地距离家比较近,儿童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便于父母照看。宅间绿地属于“半私有”的空间,居民从心理上就存在领域感,所以儿童喜爱在这个空间游玩、活动,如:电力小区、阿尔卡迪亚碧水湾等。
3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实践调研以及对已建成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优点与缺点总结的基础上,在实习过程中有幸地参与了鸡泽娇乡一品花园居住区项目设计。在对本项目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贯彻以下设计理念及手法。
3.1项目概况
鸡泽娇乡一品花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城区,北临戎新路,西侧为祖望大街,南靠诗经大街。小区中心区住宅楼以12层为主,沿街住宅楼以6层为主。小区地块净用地总面积173117.27m2,总建筑面积为350938.1m2,容积率1.68,建筑密度24.84%,绿化率33.2%。
3.2设计理念
方案设计中强调儿童与自然亲近、在大自然中成长的理念,将一些自然元素假山、水体、沙石、林木等融入到儿童活动空间中,同时将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轴。设计中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划分了不同的活动空间,让儿童在多样化的空间中游玩、学习、沟通、亲近。
3.3设计手法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主要布置在幼儿园与文化活动站周边,共分为三个区域(见图1)。勇敢挑战区:该区域位于幼儿园西侧,适合6岁~12岁年龄段儿童,在这个空间内结合沙子与绿地集中放置了一些具有冒险性的游乐设施,如爬网、独木桥、跷跷板等,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运动空间;为其保证儿童的安全,在幼儿园南侧部分地面铺设了塑胶材质,不仅为儿童营造了视觉美感,保证了安全,儿童还可以进行骑车、轮滑等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宽敞的自由活动空间(见图2)。幼儿活动区:这是个集休闲与景观结合的空间,目的是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提供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活动空间。在楼与楼之间相对封闭的空间中,选取了适合儿童的木质、草坪、沙地等材料。沙地铺装区为1岁~3岁幼小儿童提供,在沙地旁边还为家长设置了休息凉亭,便于照看儿童。木质小桥横跨小区内水系,通过与喷泉、休息凉亭结合,将两个空间连接起来,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喷泉处使用了防滑材料的地砖,降低了儿童滑倒的风险。同时还结合着植物的形态对空间进行分隔,为空间增加活力,为儿童创造相对私密的空间(见图3)。教育交流区:该区域是教育性很强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求。邯郸被誉为“成语之乡”,所以在充分利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文化活动站前广场设计了一个儿童成语园地,不仅充分展现了邯郸地域文化特色,还为儿童营造一个科普教育的环境。九宫格乐园位于该区域的西南角,采用的是铺地形式的九宫格,即在地面上铺放一些儿童可搬运的小构件,使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传统游戏区既是休息的空间,也是儿童练习传统游戏的空间。在这里儿童可以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让儿童充分感受到传统游戏的趣味性。顺着小桥到达河流对岸,这里相对比较安静,孩子们两三一组、三五一群坐在一起聊天、放松,感受课堂之外的乐趣。
4结语
居住区内户外儿童活动空间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加贴近于自然的户外课堂,儿童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活动空间,在户外课堂中更好的体会多彩的环境。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往往会觉得童年时代在户外进行的活动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因此,居住区内的活动空间应立足于健康、自然、乐趣的理念,充分发挥户外课堂的趣味性作用,营造出一个更加贴近自然、更具探索与快乐的氛围,而不应该单单被一些健身器材来填充,充分的利用好这个户外课堂,从而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性价值,让儿童也在其中得以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晓文.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J].山西建筑,,38(30):17-18.
[2]汤静.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优化设计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38(30):17-18.
[3]张谊,戴慎志.国内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需求研究评析[J].中国园林,(12):75-76.
[4]高松.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5]王晓文.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6]毛雪宁.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7]张杰君,蒋浩,祝诗璇,等.城市居住小区儿童活动空间研究[J].浙江建筑,2012(5):93-9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给出了适合现代老年公寓景观设计的方法,以便于将这些设计方法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老年公寓;景观设计
引言
到,预计我国全面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老年公寓作为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已经成为新的养老模式之一。老年公寓是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1]它给予老年人的不只是简单的住养条件,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环境优美、有趣味性的场所。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老年人更表现出对精神生活品质的向往。所以相比室内设计而言,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设计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因此完善研究室外景观设计成为了当今老年公寓设计的当务之急。
1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老年公寓设计中,多重视公寓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强调内部空间的无障碍设计、功能性、安全性,却忽视了老年公寓的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如庭院景观设计、休憩与交流空间设计等等。现有的一些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也存在很多不足。
1.1绿化面积小,植物种类单一
目前国内城市的老年公寓规模都比较小,使得绿化面积也小,室外景观设计上缺乏创新感,植物种类单一,植物配置层次单调,大都种植一些高大乔木,绿篱等,观花观叶植物应用较少,没有季节变化。
1.2多样性差,结构功能相对简单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室外功能分区相对简单,休息区与锻炼区往往连在一起。整个室外环境中就一个相对开阔的公共空间。老人们下棋、健身、会友、聊天都在一个空间里,缺乏多样性的空间来满足不同的交往需求。同时,设计缺少趣味性,景观元素单一。比如,步行路线过于笔直,没有水景设置,没有儿童游乐设施等。
2.1景观空间设计
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设计中,需要设计多样性的空间来满足老年人不同活动的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活动圈,即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频率最高的范围,活动半径约为180~220m,符合老人5分钟的行走距离。[2]在半径250m的范围内,针对不同活动能力、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需求的老人设计不同的景观活动空间,强调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参与性,将有助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比如,每逢周末,许多老人的子女和孙子、孙女会前来看望。在公寓里就需要这样的空间,小孩子们可以做游戏、玩拼图,子女则可以陪老人散步、谈心。使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间成为锻炼、欣赏、医疗等多种功能的混合环境空间。有相对私密的小空间,也有相对开敞的社交活动空间,为老人们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选择的多层次性。营造优良的老年公寓室外空间,提高景观品质,既可以促进老人进行有益的锻炼活动,更能促进老人的人际交流。
2.2景观设施设计
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人内心比较脆弱,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简单的空间设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于精神层面和情感体验的需求已成为共同关注点。这种体验更多需要景观设施来实现。比如,老年人在辨别黄、橙和红时,比辨别紫、蓝和绿要容易得多。所以,暖色调的景观灯不仅易于老年人感知,而且还能给老年人带来温馨感和归属感。还可以设置一些音乐漫步廊。根据老人的行走速度,播放不同旋律和频率的轻音乐。可设计些需要两人或多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室外活动的景观设施。让老人被动地接受设施所发出的诱导参与信息,并通过协作使用设施,在共同参与室外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老年人普遍“恋旧”,还可尝试把一些“怀旧”元素导入景观设施设计中,让老人在使用设施时产生愉悦的体验。
2.3道路规划及地面铺装设计
创造安全、可识别、可到达的景观环境。比如铺装材料忌积水反光,铺装图案忌复杂。地面防滑处理,选择透水性较高的地面铺装。针对老年人视力衰退,记忆力减弱的特点,色彩作为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可起到区分功能、划分空间、引导交通流线,标识等作用。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和记忆。适合用饱和度较低,灰度高的中性颜色,或是接近自然如泥土、树木、植物的颜色,并可考虑用亮色作为装饰、点缀和标识。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说,道路规划要符合人、车及周边交通设施的尺度,老年公寓院落道路以步行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恰当设计车行道。既要保证交通空间的安全便利,又要考虑到老年人休闲散步时对道路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需求。人行道一定要平整无障碍,可采用曲径通幽的效果,道路旁设置休息设施。有地面高差的地段,要用坡道来进行连接。
2.4水系设计
在室外景观设计中,水体的运用可以使户外环境的美感提升一个高度。老年公寓景观设计里,水景同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适宜设计溪流、池塘,这种让老年人产生宁静、自然、舒适的情感,相对而言,瀑布、喷泉这一类的水景会让老年人心理产生胸闷、不安的反应。水景深度最好不要超过300mm,溪流边上采取防护措施,水岸边可设置休闲座椅,供老年人欣赏娱乐。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老年公寓需增设湖面等垂钓场所,并在水面种植荷花等优美且富有意境的'植物,可起到一个观赏与趣味相结合的作用。在垂钓场所设计时,应将垂钓区域周围用植物围成半封闭清幽环境,给人以绿枝佛面之感。垂钓场所的设置还应注意加设保护栏杆、避雨设施等,必备不时之需。
2.5植物设计
植物可以调节气温、湿度、净化空气、减小噪音,有利于提高老年公寓室外环境质量,是老年公寓景观设计中的重点。老人在夏季室外活动时能够享受遮阴,避免阳光直射。第一,老年公寓植物景观设计时最好选用大量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成活率更高,便于管理,绿化效果更佳,符合当地生态效应,还可展现地区地域特色,设计出有归属感的老年公寓景观;第二,需选择对老年人群无伤害的植物。有毒性的、飞絮的、有刺激性的植物应杜绝栽培;第三,栽种蔬菜瓜果(如金银木、枇杷、柚子等)。室外景观植物设计上,可改变以往传统的草坪种植,在公寓的庭院内,将部分绿化用地改为农产品种植。一方面,可以提供给老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年人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找到生活的乐趣。像屋顶农场,菜园等。第四,栽种有保健效果的植物。保健效果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功能,尤其对老年人而言,他们的身体机能减退,导致的生理系统各方面的失调,从而引起失眠、嗅觉减退、听力下降等。对于这种现状保健植物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植物可散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气味或负离子,刺激老年人群嗅觉系统,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有辅助功效,比如油松、丁香、玫瑰。保健植物还可以消除疲惫,利于老年人的身心休养。
3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对于提升老年公寓的居住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完善建筑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决定了老年人对一栋住宅是否有入住意愿,进而变得喜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在老人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GJ122-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S].
[2]克莱尔库拍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公共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版));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199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c
2.给水设计
2.1确定小区生活、消防给水方式
分析小区内各建筑的高度、规模、性质,根据竖向分区及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系统压力的原则,确定小区生活给水系统是否进行分区、分压供给,再考虑各分区供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贮水池,高位水箱、水泵的设置。通常在高印⒍嗖慊旌系木幼⌒∏常采用分压给水系统,市政管网可以满足的楼层采用直接供水,较高楼层采用增压供水方式。小区消防给水,首先要明确设置条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1.2条注:居住人数小于500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除此之外,居住小区应设室外消火栓系统。一般低层建筑、居住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多采用低压供水。当小区内住宅为多层建筑时,可以采用室外和室内均为高压或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也可采用室内为高压或临时高压,室外为低压的消防给水系统。对于低压给水系统,为了满足消防车消防水罐补水的需要,室外最不利消火栓出口压力不应小于0.1Mpa。对于一般居住小区,在水量、水压满足使用的情况下,可将居住小区给水低区与室外消防管线合用。
2.2管道布置
小区总引入管应不少于两根,并应布置成环状管网,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管。根据小区规划平面图进行管网布置,保证各建筑的供水安全,当局部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尽量少,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
2.3给水管材
埋地生活给水管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当DN>75mm,可采用有内衬的给水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给水塑料管和复合管;当管径≤75mm,可采用给水塑料管、复合管或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热镀锌钢管。当采用塑料管材时,系统压力一般不大于0.60MPa。合并设置的给水消防系统,管道设计应同时满足室外消防管道的设计要求。
3.排水设计
3.1排水体制
居住小区排水分为雨、污合流和分流两种类型。新建小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对于西部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雨水可以直接散排至小区绿化带。本次主要探讨小区室外生活污、废水管道设计。
3.2影响污水管道布置的因素
(1)小区总体规划、道路规划;
(2)小区外市政排水允许接管的位置及管道管径、埋深;
(3)小区内排水最大,埋深最深,最远的排水出户管;
(4)小区道路最低的地方,地形地貌。
3.3排水管材
重力流排水管宜选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材接口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弹性橡胶圈密封柔性接口;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承插柔性接口,可采用沥青油膏接口。
3.4管道、检查井布置-
污水管道布置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管线短、埋深小、尽可能自流排出的原则定线。如不能直接排入小区外市政排水管网,需设污水提升泵。提升泵的设计流量按最大时生活排水量计算,扬程为污水提升高度、吸压水管路的水头损失及流出水头(2 3m)之和。污水池的调节容积不宜小于最大一台污水泵5min的出水量。管道连接支管、转弯、变径、变坡时需要设置排水检查井。除此外检查井的布设应满足距离要求,DN≥200mm,不大于30m设一个。井内径应根据所接管管径、数量和埋设深度确定。井深≤1.0m时,井径可小于0.7m;井深>1.0m时,内径不宜小于0.7m。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做好给排水设计不但能够提升人们的满意度,更能够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研究女生室外体育课兴趣提升措施论文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体育教学属于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
体育室外课与室内文化课相比较,其教学目的及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它是一门以身体实践为主的教学科目。男生天性好动,多半男人在室外体育课上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并积极、主动、活跃的配合老师,所以想上好男生的室外体育课相对容易些。而相比之下,女生就显得文雅、羞怯、柔弱,甚至对稍有难度的技术动作产生畏惧心理。女生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不仅有碍于自身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使自己胆量越来越小,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学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的提高。时间长了,使学生慢慢地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因而导致她们身体素质、体育基本技能等都较差。那么,如何提高女生上室外体育课的兴趣呢?
针对这一情况,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采用以下一些措施,来调动女生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
一、鼓励为主,尽可能地发挥女生自身的优势
生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女生心理上的畏惧感。通过一定形式的鼓励,可以激发她们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克服她们的不良情绪。比如,当她们在练习中稍有好的表现时,就立即给予表扬。还可以与男生进行优势比较,讲明女生在好多活动中有长于男生的优势,如女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女生的整洁形象,优美大放的姿态,特别是女生的总体接受能力,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也会高于男生。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就会逐渐改变她们的不良心态,使她们的学习情趣不断高涨。另外,对女生在课中的常规要求不能盲目降低标准,特别强调男女生上课要一视同仁,使她们养成一到课堂上就能尽快地投入状态,从而使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当然,因为女生的.生理特征,常会请假,这时教师应爽快地批准,并及时地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女生更加热心地上好体育课。
二、严密组织,巧妙地利用男生的带动力量
鼓励能提高女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那么又如何使女学生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去呢?这还得靠严密的组织管理,合理的队伍调动和依靠男同学的带动力量使她们跟上集体的步伐、训练的步骤,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要适时地进行集体和分组练习,有时可按男女生分组,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按男女混合分组,效果会更佳。一方面,男生身体素质好,可以带动女生勇敢地完成动作;另一方面,男生热心助人,在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女生完成动作练习,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时队伍轮换调动,女生会被自然地推到练习的最前沿,此时其不练习是不好收场的,并且会全力以赴。这样,久而久之,女生在轮换练习中就自觉地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从而认真地投入练习,积极地思考分析动作,并且会练得更加勤快、踏实、有效。
三、培养情感,真诚地关怀点燃兴趣之火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男教师较多,表面上看好像有很大的难度,其实,教师不论男女,只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男女教师应该是各有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自然会尊敬、亲近老师,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体育课上是一种非常的幸福享受。
四、标准确当,严格地遵循逐步提高的原则
在体育课练习中,常会出现难度越大而女生胆量就越小,自信心和能力发挥受到影响的现象。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女生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女生生活中有受挫折的倾向时,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还要帮助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如跳高上到第三课时,女生的及格高度是90公分,再向上升高时,要求各人自要高度,以保证动作的质量。但此时还有一些胆子小的女生在一定高度上过不了杆,教师就要适当降低高度,以增加其练习数量,增强其获胜的信心。待到技术稳定后再升高度,参加新的竞争。又如在兰球课中练习的“跑动中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时,对于女生就应该适当降低难度练习,改为“原地接球,行进间低手投篮”,使动作由难变易,由易而难。这样既锻炼了女生的胆量、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学习动作的成功率。
五、自主学习,正确地理解学生“自由活动”的呼声
现在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想什么?想“自由活动”,就是她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对体育课提出的最实际的愿望。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在老师的基本要求下,给予充分的自主发挥时间和空间对其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讲就是,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将基础知识或基本技术进行一般性的教学,使其对初学内容大致的掌握,在接下来的课时中采用分组练习,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和模仿力对技术动作进行练习,扩大学习的讨论空间、对象和内容,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培养,减少在集体学习时的紧张感和动作难度所带来的压力。自主练习时教师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进行巡回辅导,适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变化。现在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想“自由活动”,就是她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对体育课提出的最实际的愿望,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她们的这种情绪表现,顺其自然,有机的将内容柔合在她们的“自由”当中,使被动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练习,完全能够参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适时总结,正确地引导学生享受成功的兴趣
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而每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成都是一个逐渐增长知识的过程。一旦掌握了某个技术动作、其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引导同学们进行回顾和总结。尤其要有意识地提问女同学,可对同学们进行提问在某个阶段学习了哪些技术动作,是否掌握了这些动作,要领是什么等等,这样既帮助他们复习了动作,又能使其体会到确实学到了知识,学习兴趣就更高了。甚至每堂课结束部分的总结都可向学生对照“汗、会、乐”的基本标准进行提问,使学生特别量女生的现实感得到了增强,每堂课下来都会对自己的付出和收获而感到极大的满足,这就更增强了女生学习体育的信心,激发了她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通过上述一些方法,女同学对体育课就会产生亲切感,由怕上课到想上课,最后发展到认真上课,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面对这种关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我认为只有要求不到的教师,没有做不到的学生。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调动学生的在体育课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每节课的整体质量。
关于时钟设计研究论文
1概述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美国的24颗GPS地址卫星所发射的信号而建立的导航、定位、授时的系统。美国政府已承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GPS系统将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目前,GPS系统广泛地应用在导航、大地测量、精确授时、车辆定位及防盗等领域。因此,开展对GP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通过利用GPS所提供的精确授时的功能,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适合于需要精确授时的高精度时钟系统。
GSU-16是日本光电(KODEN)公司生产的并行11通道GPSOEM接收板,由于采用了先进半导体设计手段,它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等优良特性。利用它,可以方便、快速地开发出各种GPS应用系统。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接收通道——11通道并行接收,可同时跟踪11颗卫星;
授时精度——小于400ns,无累计误差;
数据更新时间——1s;
体积和重量——65mm×35mm,约重40g(含锂电池);
数据输出格式——NMEA-0183v2.0;RTCM-sc104v2.0;
环境工作温度——-30~+75℃;
正常工作参数——电压5(1±0.05)V;电流100mA;功耗100mW。
2GSU-16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
(1)硬件接口
GSU-16同时提供12脚接口(J3)和5脚接口(J4)。本设计中采用5链接口J4,各引脚的功能如表1所列。
表1
接口编号信号名称
功能
1GND电源地2backupin备份电源输入,3V时消耗2μA3SD1串行输出4RD1串行输入5+5V主供电电源输入
GSU-16的RD1脚为RS232C的通信接口,其逻辑电平为TTL电平。这样能够很方便地与各种单片机连接连接,无须电平转换。同时,12脚接口还提供了高精度的秒脉冲输出,可用于需要更高精度定时服务的测量系统。在此,我们仅使用其时钟信息,故只需在其输出的ASCII数据中直接提取即可。
(2)软件接口
GSU-16的通信波特率为4800,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通常使用NMEA-0183格式输出,数据代码为ASCII码字符。
NMEA-0183是美国海洋电子协会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目前广泛使用V2.0版本。由于该格式为ASCII码字符串,比较直观和易于处理,在许多高级语言中都可以直接进行判别、分离,以提取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NMEA-0183主要语句中,最常见的几种格式为:
GPGGAGPS定位数据
GPGLL地址位置和经纬度
GPZDA日期和时间
GPVTG方位角对地速度
例如,GPZDA为时间和日期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又如,$GPGGA为定位导航数据输出语句,其标准格式如下: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收到一条消息后,用软件来判别消息引导头是否为“$GPZDA”或“$GPGGA”来确认收到的消息正确与否,然后从消息中提取世界时,一定要注意将提取到的世界时加上8小时才是北京时间,而且软件还必须对16:00~24:00世界时作相应的'处理,以转换为正确的北京日期和时间。
3应用电路和程序设计
在设计该时钟系统时,我们采用的单片机是Motolola公司的MC68HC08的通用芯片MC68HC908GP32。该芯片以它的高性能、低功耗、低价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性为:
①32KB片内Flash存储器,具有在线可编程能力和保密功能;
②512B片内RAM;
③增强型串行通信口和串行外围接口;
④支持C语言。
其接口电路可按图1设计,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单片机初始化程序样例如下:
SCBREQU$0019
SCC1EQU$0013
SCC2EQU$0014
SCC3EQU$0015
SCS1EQU$0016
SCS2EQU$0017
SCDREQU$0018
TEMPEQU$40;定义1个字节的临时存储空间
ORG$8000;定义程序的起始位置
INIT:LDA#%00100010;初始化开始
STASCBR;波特率定义
LDA#%01000000
STASCC1
LDA#%00001100
STASCC2
LDA#%00000000
STASCC3
START:JSRGETDATA;接收1个字符
STATEMP;将其存放临时空间
CMP#$“$”;判是否为“$”符,如不是转START
……
;判是否为GPZDA信息模块,如不是则转START重新接收
……
;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
……
;时钟驱动与显示模块
……
;返回START重新接收下一组消息
GETDATA:BRCLR5,SCS1,GETDATA
LDASCRA
RTS
4结论
时间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礅,以及GPSOEM板价格的降低,已经具备了为各个应用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的可能性。
GPS精密时钟主要应用于城市重要公共建筑,如车站、码头、公园、交通路口、标志建筑等场所和电信行业的移动及固定电话报时等方面。它是供了准确的公众时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避免了因时钟不准确而带来的不便。同时,也为GPS系统的应用开拓了一个较好的用途,具广泛的现实意义。
案例研究设计论文
案例研究设计为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罗伯特*K.殷提出了研究设计需要包括五个要素,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有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它是什么?分析单位是什么?怎么把数据和理论主张(或理论假设)相联系?诠释数据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研究要回答的问题。这不仅反映了案例研究的目的,这些问题一般是“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对于案例研究必须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即要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何在,以及什么知道,什么还不知道。
其次,研究的理论主张即研究者的主张。研究主张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日后的研究起引导作用。研究主张并不能改变研究目的,而在某种程度上,研究主张,特别是提出与正面形成对比的反面主张,却有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再次,研究的分析单元。研究的分析单元可以是一个实体、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等。研究的分析单元是研究所要聚焦的主要对象,也是研究数据搜集的边界。可见,研究的分析单元与研究问题的确定相关。
最后,数据与理论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诠释数据的标准。一般来说,在研究设计之初,就必须对研究主张进行明确的表达。特别是在研究者反复阅读数据时,很有可能产生新的主张,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主张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可见‘数据与理论主张是相关联的。对于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量化的.解释性分析技术,也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结构性分析和反射性分析技术。
此外,在案例研究设计中,研究者还要确定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案例选择。案例选择的标准与研究的对象和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研究者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问自己在哪里寻找案例才可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并回答研究的问题,以便找到最适合的案例。美国案例研究专家罗伯特。K.殷认为,案例研究设计有单个案例研究与多个案例研究之分。单个案例研究设计适用以下条件:当一个案例代表测试理论的关键案例;当一个案例代表一个极端或独一无二的案例;当一个案例是揭露性案例。对于运用多个案例设计的优势在于多个案例得出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对问题的概括应指出关键之处何在,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研究者在详细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和设计。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如新产品销售不力只是表面现象,是生产、管理、销售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等等。
谈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矿山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想保证矿山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保证矿山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就必须要做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矿山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对矿山建设起着指导性作用。本文分析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1.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矿业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矿山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决策阶段,到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都少不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矿山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可以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促进各环节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矿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确保矿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等。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下,矿山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矿业工程的继续发展。
2.1矿山企业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矿山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已经在保证矿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矿山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矿山企业对项目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很多矿山企业的项目管理只是表面工作,纸上谈兵,没有将项目管理落实到实处,另外由于我们当前的法律并没有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了没有一个法律制度对矿山企业的这种行为进行约束,这也是我国的矿山工程项目管理无法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原因。2.2项目管理的范围有限目前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有限,项目管理应该对矿业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矿山企业的项目管理只存在于矿业工程的施工环节,项目管理部门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对矿业工程的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而其他阶段并没有项目管理,这就导致了项目管理无法发挥出原本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决策环节、设计环节进行管理,也就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矿山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3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业中缺乏高素质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岗位上转过来的,没有经过专业的项目管理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管理才能,导致目前我国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不能够对矿业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还会制约矿业工程的发展。
3.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矿山企业的生产对象是地下的自然资源,这就使得矿业工程的项目管理与一般工程的项目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
3.1矿山企业加大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
矿山企业需要加大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还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增加对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积极配合项目管理的工作,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对整个矿业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发挥项目管理对于矿业工程发展的积极作用。
3.2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加强矿业工程项目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对矿业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需要借鉴现行的项目管理的体系,再结合矿业工程的行业特点,确立起符合矿业工程实际工作的项目管理体系,对矿业工程的建设进行协调和控制。建立健全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还需要注意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约束机制则可以保证员工的正确工作态度。在完善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约束下,更好的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
3.3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已经逐渐不能够满足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提高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矿业工程的进度管理,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提高矿业工程的进度管理,就要确保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对矿业工程的整体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每个阶段的任务都作出具体的规划,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从而保证矿业工程的工期不会被耽误。其次是对矿业工程进行质量和成本控制,保证矿业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控制投入成本,最大限度的保证矿山企业的利益。最后是对矿业工程进行安全和现场管理,保证矿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孙幼平,吴和平,周旭.矿山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5,(11):241.
[2]高建华.矿业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科技传播,2014,6(15):101+99.
[3]张继周,韩福良.矿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矿业快报,2008,(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