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煦德6805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共含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煦德680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

篇1: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

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目前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逐渐呈现更重要的需求,给人们带来城镇与农村生活更多的便捷和舒适,但是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也给周围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影响了生活质量。城镇与农村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同时可以反映出人文综合素质,在城镇与农村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资源,进一步的完善了城镇与农村的基础功能。因此,对于城镇与农村道路来说,综合人们生活环境因素的考虑,道路的景观与绿化设计是势必可行的发展方式。

一般来说,城镇与农村道路的景观与绿化设计是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了一般基础的绿化设计,例如人行道、公园等,还包括防护绿化,停车场绿化等多重方式。在城镇与农村道路建设与综合规划中,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造出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不仅仅对于居民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同时起到了缓解驾驶疲劳、调节情绪的作用,优化生活环境,也同时可以带动城镇与农村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良好的景观绿化建设,在美化城镇与农村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改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带来的伤害,改良气候与交通功能,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景观绿化中大量的种植树木、栽花种草,可以进一步的起到人为的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植物吸收因促进城镇与农村发展所出现的有害物质,减少空气污染,并且起到防尘防风固沙等综合功能,达到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二、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于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必须为整体发展着想,保持整体性原则,在促进城镇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确保城镇与农村道路安全性,改善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要秉承尊重历史的原则。

在城镇与农村中,存在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或者场所,这些具有历史性的物体是城镇与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呈现。历史建筑存在的形式、空间或者色彩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唤醒历史回忆,在人们群众产生一定的精神文化共鸣,也促使在城镇与农村道路实行交通功能时产生文化认同,更有利于景观与绿化建设,促进城镇与农村生态发展。因此,在进行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时,要保持对历史的继承和保护,同时融入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模式,共同发展。

2、除了要尊重城镇与农村的历史性,还要将安全性的原则放在重要的地位,遵行安全性的原则。

城镇与农村的道路建设是根据城镇与农村出行需要以及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其安全性的设计主要注重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绿化种植设计,避免植物遮挡驾驶员的行车视线,保证视线通畅,安全前行,并且可以通过植被走向预示道路弯道等变化,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引导。另外,在景观绿化设计中要注意植被的合理搭配,中间分车绿带应该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配以草坪等,而不能用高大的植被,这样反而会阻挡行车视线,造成交通安全威胁。城镇与农村快速路是解决城镇与农村交通的重要方式,其行车安全是首要保证的,设计时主要表现为中央分隔带的防眩光栽植。为了避免迎面灯光使司目眩或反复照射引起视觉疲劳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为了安全又不能把司机视线完全挡住,因此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植物一般选择枝叶比较茂密、高度适中,的常绿树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3、在设计中要注意遵行城镇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保持相对的整体性。

现阶段,我国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镇与农村发展重要策略,人们不能对一味的追求发展造成伤害和代价视而不见,要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长久利益。因此,在规划实践中,要对坚持对环境破坏性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原则,同时进一步的起到强化环境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中要体现其形象和个性因素,不能与整体风格相差甚远,也要统一考虑建筑物等,避免道路出现片段的堆砌和拼凑现象。

三、目前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中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要综合城镇与农村多方面发展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因此,会出现植被选择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对于植被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土壤状况、气候变化等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进行种植,不能盲目的引进外来树种,否则会造成植被不能长期存活,道路景观绿化建设重复施工的状况,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来说都是不少的损失,因此要特别注意。一般来看,植物健康生长是道路绿化建设成功的保障,但是也要注意会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城镇与农村边缘区和集市区绿化带遭人为践踏、车辆辗压严重,故意攀折毁坏树木时有发生,造成植物逐渐死亡,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完善绿化管理政策,减少人为破坏问题。

因此,综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状况,在发展过程中就要完善城镇与农村道路绿地景观建设规划,选择适应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适当增加植物种类,提高绿化覆盖率,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减少人为破坏,逐步提高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篇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作为引导和疏散人流的城市交通道路的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和绿化状况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和指标。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和绿化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园林景观路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角色,其规划设计更是受到社会的重视。

1.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

1.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要功能是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种植隔离带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1.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景观的体现。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1.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良好感觉。

1.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水文以及栽植地的小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城市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由这些道貌岸然路的植物配置,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景观游憩型道路绿化带等。

2.1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批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两条分隔绿化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两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化带球撞人,绿化带的宽度者仅1m,宽可达10m。在分隔带的植物配置上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级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分枝点较高的乔木。早春开花中探春、连翘,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置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也可在乔木下配置耐用消费品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生长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无论何种植物配置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置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2.2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即步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花带,包括行道树绿化带、步行道绿化带及建筑基础绿化带。此绿化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化带宽度不同,植物配置各异。绿肥带较宽时,则以绿肥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置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剪型绿篱做分隔。

2.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坊景。常用植物有落叶松、油松、云杉及宿根花卉等。行道树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由于某种原因土地面积受限制,故绿化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更由于某种原因土著居民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在行道树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树种选择应选耐修剪、耐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2.4景观游憩型道路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时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常常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如国槐、银杏等,在林下配置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在绿地内设置小憩步道,点缀各种雕塑和景观建筑小品,使其充分发挥观赏和休闲功能。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化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植物结构,对原植物进行景观改造,保留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本土植物物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尤为重要;在选用植物时,尽量多地考虑乡土植物,充分展示地域风貌,具体如下:

通过景观小品形式来表现气候,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城市道路绿地大部分相对窄小,其对风土人情的表达多依托硬质景观要素予以呈现,特别是景观小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往往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雕塑。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花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

3.2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风情

在园林植物应用上,更多地考虑本地乡土植物,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花木、果木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招蜂引蝶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茅、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等。

总结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以科学的方法来配置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保及生态意义,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来改善道路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媛.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J].科技信息,

[2]李宗萍.中小城市道路绿化浅析[J].云南林业,

[3]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篇3: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

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

〔摘要〕微景观由于其尺度微小、养护方便、具有观赏价值,近年来在市场上颇为流行。而传统的《陈设设计》课程由于校园课堂的局限性,课程设置常止步于课上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将微景观的设计与制作合理地契合进高校《陈设设计》课程建设之中,对该课程和微景观的设计与制作相结合进行探索,可引起设计、教育等相关人士更为广泛的思索,并探索出《陈设设计》课堂教学更趋向实践性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陈设设计;微景观;课程改革;实践

陈设设计,也称为室内软装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室内空间在不改变建筑结构基础上所实施的空间再创造,主要体现在室内各种物品的摆放、陈列上。在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客户审美、功能造型等特点,创造出既满足使用者功能要求,又符合他们欣赏水平的宜居环境。《陈设设计》课程是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在课堂上对陈设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让学生掌握什么是陈设设计的概念,并能够优化当前空间、创造出功能布局合理、风格特征统一、审美品位高雅的环境空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陈设设计》课程现状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由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目标要求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诸如“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而技能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做什么,怎么做”的技能知识。《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其目标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侧重于技能目标、即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动手具体操作,才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常常止步于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而课后练习仅仅停留在纸质、电脑制图的程度上,虽然这种室内设计构思方案的训练也能一定程度训练到学生们对陈设单品的审美、室内色彩氛围的把控、设计风格流派的搭配等能力,但还是缺失具体的实践过程,使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陈设设计》这门课程中,这种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学生们对陈设物件——家具的尺寸感觉常有偏差,且对物件陈列空间感知能力不强等需要具体动手操作的环节上。

二、微景观的优点

绿植陈设一直是室内陈设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分类,而绿植陈设中的微景观陈设是近年来在市场上流行度颇高的绿植小品。微景观,是将苔藓、多肉、蕨类等一些尺寸体态微小的植物,配以砂石、模型等小品内容,置入合适的器皿内形成妙趣横生场景的陈设景观,微景观由于其尺度微小、养护方便、玲珑可爱又有着一定的观赏价值,深受大众们的喜爱。新兴的俗称“多肉植物”的番杏科、景天科、马齿苋科等造型微小、姿态可爱的植物,成为微景观营造中的主角。此外,一些诸如国外引入被人们称作“空气草”的气生植物凤梨科铁栏,由于其几乎不需要水土且造型美观的特点,也被常引入到微景观的设计之中。苔藓类植物也在微景观中应用广泛,配以合理的.高低起伏布局设计,可打造出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恰当地将微景观绿植陈设于室内居室之中,可以起到既美化空间,又净化空气的效果。

三、微景观与陈设设计课程结合的切入方向

陈设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具体拆分为:家具、灯具、布艺、绿植、装饰物五类。其中,绿植分类就契合了微景观所涉及的内容。而微景观因其操作性强、易展览交流的特性,也决定了将其搬入教室、融入课堂的可实现性。所以,在高校《陈设设计》课程上创造条件将微景观这一项目接入,是合情合理且可以实现的。将微景观融于陈设设计的课程结果不应局限于一个效果图纸或小型的室内模型,而是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前提条件和拟定空间状态,创造出一份恰当的、真实的实体设计作品。学生在采购,选用每一项作品中的元素时,都需要用心考虑花卉草木的色彩与形态,此外,花木当中的盆器、造景小品的摆放位置也需要在创造作品中不断地观察与修改。学生在与作品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之中,设计思想与情感直接体现在手中的作品上,学生可在作品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现实实践经验,可以说,微景观的融入让学生的作业形式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

四、课程教学重点

微景观设计制作内涵包含有种植、养护、营造、摆放等内容,而对于《陈设设计》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过程内容有所截取和放大,选取与《陈设设计》所授内容相契合的部分让学生来操作和演练。因此,根据《陈设设计》的课程内容,我们主要关注于微景观所营造出来的艺术姿态,以及其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将微景观的造型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着重研究植物的色、型、材与盆器的搭配、以及成品作品在室内空间中的摆放所产生的艺术视觉效果。例如在西方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上,室内空间通常大气、华丽,物件造型繁复,常用金碧辉煌的色调,配合大空间、大物件、大主题、大图案来表现。在植物选择上,常选择叶形宽大、叶色美丽、大型且线条优美的观叶植物。装置植物的器皿也通常光滑、精致,如若花器为较高的冠军杯形式,还可选择具柔美悬垂线条者(如珍珠吊兰)作为向下拉曲线的植物打造整体效果。在微景观的设计营造上,选择植物时主要注重其整体的色彩和图案美,并将欣赏的重点放在微景观的整体图案和整体色彩上,植物要尽量选择形体量大、色彩浓艳、端庄大方的品种。在种植布局上,构图多为对称性的几何形构图,如饱满的圆形、月牙形、S形,伞状形、且均要有明显的轴线。在现代风格的室内设计里,空间往往干净明亮,物件多以利落的几何造型为主,则可以运用简约、流畅的陈设造型,结合各种科技的元素,呈现出时尚、个性的现代设计。对于适合于现代风格的微景观设计与制作,首先要分析空间拥有的条件与呈现需求,就视觉来看,可选择线条干净、简约的植物,布局构图也不宜过于复杂,放置在金属、玻璃、塑料等带有现代气息的材质的器皿上,较为符合空间主题氛围。而东方禅意风格的室内空间色彩较为暗沉,气质内敛深厚,当中往往蕴含有非常浓郁的文化意境,一石一木都充满耐人寻味的人生哲学,最适合陈设与摆放神韵静谧、姿态古朴的苔藓类微景观。选择的植物多以姿态优美的线性种类为主,配以一些姿态婆娑的观叶植物,如姑婆芋、佛手芋等,在低光照下仍能展现茎叶的线条美。在微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上,植物品种尽量简洁,色彩最好素雅;配以奇石、朽木、苔藓与蕨类,注意突出植物的线条造型,花朵、叶片、枝条等尽量互不遮掩,重视植物的个体美,充分表现幽远、安静的意境。在微景观的整体布局上,则和西方风格中的微景观营造完全相反,尽量构图简练,以不对称的自然构图为主。在盆器与植物的搭配方面,若想呈现原始景观,可选择较浅的浅盆或广口深盆,以便于植物群组造景。若想呈现优美的线条意境,素色单盆植栽搭配曲线优美的植物即可,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朽木木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古拙的姿态,也十分适合用于作东方禅意空间的微景观盆器。

具体而言,将微景观的造型设计融入高校《陈设设计》课程当中是方便可行的,是促使学生们加强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改革后的《陈设设计》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从理论层面完整而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微景观的信息和其在室内陈设设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次,微景观的设计与创作实践性很强,在课程过程中需要留出精力和时间给同学们现场创作,务必强调实际操作的必要性。再次,微景观的造型设计与艺术审美品位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广泛借鉴、参考各种相关艺术形式,并了解和熟悉市场,使学生的创作之前能够充分地开阔眼界、了解市场动态。最后,作为《陈设设计》课程的改革尝试,应重视结课后的教学评价环节,要制定一套严谨合理的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的评价评分标准,促使学生对制作微景观这种新的课堂实践、端正态度、认真完成教师所交代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课程结束之后,还需注意给予学生作品展览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并及时听取学生们对课堂的反馈,以此更进一步调整该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乔国玲.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装饰,2014.

[2]海建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室内陈设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

[3]王萌,陈盼晓.浅析室内陈设中微景观生态空间设计——以苔藓微景观生态瓶为例[J].艺术科技,2015.

环境保护论文:谈如何进行道路绿化设计

珠三角道路绿化养护论文

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园林设计施工论文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之浅见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论文

道路与桥梁自我鉴定

谈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简历

高二作文:道路与方向

道路与桥梁专业自荐信

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集锦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谈城镇与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