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ong_dl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共含17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ong_d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篇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的初步知识,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在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学生已学习了共价键的成因及其主要类型,学会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本节是在学生已具备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说明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在上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按碳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本节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为下一步学习“系统命名法”做准备。所谓“结构决定性质”,所以本节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2、内容选取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有关。本节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3、教学策略

⑴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教学中采用了“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共价键的形成与分子结构是从微观上揭示物质构成的奥秘,较为抽象。由于学生在化学2模块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均已初步认识,本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通过烷烃分子模型的制作,引导学生分析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找出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要么重,要么漏,是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因此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的方法很重要,还要预留足够的练习时间。对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还要适当的进行扩展,初步学会书写除烷烃外的其他单官能团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在练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归纳常见的官能团异构情况。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⑵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并能初步体会“模型方法”的意义。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教学方法

预习、模型制作、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工具

模型、多媒体教室,另附p

篇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

迁移应用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

——

作业

习题P28,1、2

学生课后完成

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篇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二、预习内容

有机物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________个共价键。

2.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______键、______键、_______ 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___________,还可以结合成__________,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

3.甲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分子里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以碳原子为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________立体结构,4个碳氢键是_________的,两碳氢键间的夹角为________。

4.有机化合物形成同分异构的途径有________异构、________异构和_________异构。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知道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几种情形。

3. 掌握减链法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4.能够判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并能正确书写结构简式。

学习重难点: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同分异构体的确定,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探究一: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

1.利用模型组装甲烷分子。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

2. 为什么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阅读课本科学视野内容及科学史话)?

3.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有分别有几种结构?是否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4. 搭建乙烯、乙炔及苯的结构,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探究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途径

1.碳链异构

(1)分组利用模型组装C5H12的同分异构体。

(2)通过组装C5H12的同分异构体你认为在确定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3)利用以上方法试写出C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2.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1)试着写出C4H8的属于烯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2)通过确定C4H8的同分异构,确定同分异构体时还要关注哪些方面?

3.官能团异构

(1)试写出C2H6O的可能的结构。

(2)对比写出的结构,分析各属什么类别?官能团分别是什么?

4.试着总结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形成途径。

5.试分析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

(三)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探究三、有机物结构的书写方法

1.阅读资料卡片,思考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有什么区别?

2.如何根据键线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三)反思总结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形成同分异构体的途径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四)当堂检测

1.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2. 科学实验表明,在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完全等同的。下面的4个选项中错误的是

A.键的方向一致 B.键长相等 C.键角相等 D.键能相等

3. 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不同,性质相异,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B.同分异构体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C.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

D.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

4.下列烷烃中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碳链异构

A.CH3CH2 CH2CH3和CH3CH(CH3)2 B.CH2=C(CH3)2和CH3CH=CHCH3

C.CH3CH2OH和CH3OCH3 D.CH3CH2 CH2COOH 和CH3COOCH2 CH3

6. 指出下列哪些是碳链异构___________;哪些是位置异构______________;哪些是官能团异构_______________。

A.CH3CH2COOH B.CH3-CH(CH3)-CH3 C.CH2=CH-CH=CH2 D.CH3COOCH3 E.CH3-CH2-C≡CH F.HCOOCH2CH3

G.CH3C≡CCH3 H.CH3-CH2-CH2-CH3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

A.只含有1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含2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含1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O2和O3 B.CH2=CHCH2CH3和CH3CH=CHCH3

C.CH3CH2CH3和CH3(CH2)2CH3 D.CH3CH2OH和CH3OCH3

3.已知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称作“顺反异构体”),则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Cl2混合 ,最多可生成几种物质( )

A. 6 B. 7 C. 9 D. 10

5.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 ( )

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 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

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 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6.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示碳氢化合物, 种键线式物质是 ( )

A.丁烷 B.丙烷 C.丁烯 D.丙烯

7.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观察下面列出的几种物质的化学式或者结构式,然后解题。

①CO(NH2)2 ②NH4CNO ③CH3CH2CH3 ④CH3CH2CH2CH3

其中,(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2)互为同系物的是 ;

(3)实际上是同种物质的是 。

8.请你判断己烷有 种同分异构体,并试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1)结构简式:

(2)键线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答案

预习内容

1. 4 4

2. 单 双 三 支链 环状

3.CH4 正四面体 等同 109°28’

4. 碳链 官能团位置 官能团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一

2.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甲烷时其发生sp3杂化,形成4个相同的杂化轨道,夹角都是109°28’。与氢原子形成的四个碳氢键的完全相同。

3.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氢原子分别被氯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取代产物均有一种。由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平面正方形。

4.碳原子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也可以有支链,碳碳原子间可以形成单键也可形成双键和叁键。

探究二

1.碳链异构

(2).减链法

(3)CH3-CH2-CH2-CH2-CH2-CH3 CH3-CH-CH2-CH2-CH3

CH3-CH2-CH-CH2-CH3 CH3-C-CH2-CH3 CH3-CH-CH-CH3

2.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1)CH2=CH-CH2-CH3 CH3-CH=CH-CH3 CH2=C-CH3

(2)官能团的位置产生的异构现象

3.官能团异构

(1)CH3-CH2-OH CH3-O-CH3

(2)乙醇属于醇类,官能团是羟基;乙醚属于醚类,官能团是醚键。

4.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形成途径有:碳链异构,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

5.有机物中碳原子可连接成链状、环状,也可以有支链,有机物还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有机物类繁多。

探究三

1. 结构式:表示出了所有的化学键

结构简式:省略了碳氢键或碳碳单键和碳氢键。

键线式:不表示碳原子及氢原子,只表示出其他原子及化学键。

2.由键线式确定分子组成时要注意在有有机物中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不足的要用H补足。

当堂检测

1.B 2.A 3.B 4.D 5.AB 6.B和H;E和G、D和F ;A和D、A和F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BD 3.B 4.D 5.D 6.C

7.(1)①和②,④与⑦,⑤与⑥(或者⑧);

(2)③、④、⑤、⑥(或者⑧)、⑦;(3)⑥与⑧

8.5种;(1)结构简式:CH3CH2CH2CH2CH2CH3 ;CH3CH2CH2CH(CH3)CH3;CH3CH2CH(CH3)CH2CH3; (CH3)2CHCH(CH3)2;CH3CH2C (CH3)3

(2)键线式:

篇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

篇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指的是有机物成键特点非金属原子周围存在多少要化学键与这个原子达到饱和结构所需的电子个数是分不开的,再一个就是物质间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物中最常见的三种异构形式,其核心是同分异构现象的分析,理解它关键 就是要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这样的三种异构形式入手。学生已经学过同分异构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是本学科一般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常见元素的成键特点作分析,总结出同分异构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2.目标解析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就是指每个原子要达到自身稳定的结构的话就要在其周围形成几要键。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指的是通过不同的分子式得出其有可能存在的异构现象。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同分异构的书写上,很多同学会出现少写或多写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有时不能按照一不定期的步骤来书写这些同分异构体,而是想到哪就写到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机物质结构特点入手使学生能有一定的顺序来书写同分异构体,其中关键是找出有机物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三种不同的异构形式把同种分子的异构体都找出来。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结构特点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动画。因为使用动画,有利于学生能直观地观察有机物质的结构特点,这样有得学生对有机物质结构的认识。从而为书写同分异构体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w.w.w..c.o.m

问题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有_______个价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碳原子常通过__________与H、O、S、N、P等形成共价化合物。(成键数目多)

2. 每个碳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键结合。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_______,还可以形成稳定的________或_______。(成键方式多)

3. 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 合。

4. 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问题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考资源网

①以组成为C5H12的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为例,回忆有关同分异构体知识。

②思考讨论并完成下表

物质名称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结构式

相同点

不同点

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①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②分子式相同必然相对分 子质量相同,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不一定分子式相同。

③分子结构不同,是由于分子里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

④碳原子数目越多,同分异构体越多如果碳原子越多,同分异构越多。(以烷烃为例)

碳原子数 1 2 3 4 5 6 8 11 16 20

同分异构体数目 1 1 1 2 3 5 18 159 10359 366319

【复习】同系物的概念

①定义:________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②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③同系物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相对分子质量差一定是14的倍数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 ① O2和O3 ② H2、D2、T2 ③ 12C和14C

④ CH3CH2CH2CH3 和 (CH3)2CH2CH3 ⑤乙烷和丁烷

⑥ CH3CH2CH2CH(C2H5)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⑦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

2.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w.w.w..c.o.m

(1)碳链异构:碳链骨架不同(直链,支链,环状)产生的异构现象

如:

(2)位置异构: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

(3)官 能团异构:因官能团种类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

①CH3COOH和HCOOCH3 ②CH3CH2CHO和CH3COCH3

③CH3CH2CH2OH 和 CH3CH2OCH3 ④1-丙醇和2-丙醇

⑤CH3 -CH-C H3和 CH3-CH2-CH2-CH3 ⑥CH3CH=CHCH2CH3和CH3CH2CH = CHCH3

3.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a、方法:减链法

b、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再到间,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原子的四个价键。

【例】已知己烷(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吗?

【练习】书写C7H16、C3H6的同分异构体几个概念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适用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判断依据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原子之间 a、属同一元素

b、单质之间 a、结构相似的同一类物质

b、符合同一通式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相差14n) a、分子式相同b、结构不同

c、不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性质 化学性质几乎一样,物理性质有差异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化学性质相似,熔沸点、密度呈规律性变化 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篇6: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

—C— —C=

四面体型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平面型

默记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

迁移应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CH2CH3

(3) —C≡C—CH=CF2、

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观看动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篇7: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设计

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

—C—     —C=

四面体型  平面型

=C=      —C≡

直线型   直线型    平面型

默记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

迁移应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CH2CH3

(3)   —C≡C—CH=CF2、

思考:(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观看动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整理与归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

迁移应用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

——

作业

习题P28,1、2

学生课后完成

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篇8: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高中生物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一、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2.核心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1)碳原子结构:一个碳原子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构成。

(2)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与氢、氧、氮及硫等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以单键、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有机化合物:4大类: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二、有机化合物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结构单元:单糖。

(3)种类: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4)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趣味思考: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不能进食,医生用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注射,病人虽未进食,但是不感到饥饿,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实际是为病人补充能源物质,所以病人虽未进食,并不感到饥饿。

2.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元素: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

(2)结构单元:甘油和脂肪酸。

(3)种类和功能

①磷脂: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②脂肪:贮能物质。

③胆固醇在细胞中具有重要功能。

趣味思考:我们每天坐在凳子上,能够轻松愉快地上完每一个45分钟,并不感到臀部肌肉疼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提示:是因为臀部有很多脂肪,脂肪有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元素:C、H、O、N,大部分蛋白质含S。

(2)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通式:

②共性: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种类:由R基决定。

④连接:肽键:通过两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

(3)结构: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成蛋白质。

(4)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和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差异,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

(5)功能:催化、运输(如载体)、收缩和运动、有机体结构、防御(如抗体)等。

趣味思考: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时刻需要氧气的供应,你知道是什么物质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到组织细胞吗?它存在于什么细胞中?

提示:血红蛋白,它存在于人体的红细胞中。

4.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种类:核酸可以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

(2)功能:储存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趣味思考:你家养的大猫生了两只小猫,为什么没有生小猪?

提示:小猫和大猫的核酸相同。生物的遗传由核酸控制。大猫的核酸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控制猫性状的。

5.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1)鉴定淀粉

①实验原理:淀粉+碘—碘化钾→变蓝。

②实验步骤:取2 mL淀粉上清液,放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

③实验结果:溶液变蓝。

(2)鉴定(葡萄糖)还原糖

①实验原理: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实验步骤: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加入2 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试管→热水浴2~3 min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③实验结果:砖红色沉淀。

6.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1)实验原理:苏丹Ⅲ+油脂→出现橙黄色。

(2)实验步骤:切片→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

7.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取2 mL蛋白质溶液加入试管→向试管中先加入2 mL的双缩脲试剂溶液A→再向试管中加入5滴双缩脲试剂溶液B→观察试管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出现紫色。

8.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

(1)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

②甲基绿使细胞核中的DNA呈现蓝绿色,派洛宁使细胞质中RNA呈现红色。

(2)实验步骤:涂片→水解→漂洗→染色→观察。

核心解读

1.注意各种能源物质的区分

(1)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ks5u 五碳糖 核糖[高考资源网]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

糖 C6H12O6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植物细胞 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2)脂质

种类 生理功能 元素组成

脂肪 储能、保温、缓冲机械压力 C、H、O

磷脂 构建生物膜 C、H、O、N、P

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H、O

性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性细胞的生成和正常的性周期 C、H、O

维生素D 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C、H、O

规律总结

①动植物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②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

③动物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元。

④动植物共有的贮能物质是脂肪,植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特有的贮能物质是糖元。

⑤含H多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时产生的`H多,耗氧多,产生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

2.氨基酸、肽键和肽链的分子结构特点

(1)氨基酸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该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义,比如当R基含有氨基和羧基时,这个氨基酸分子就不止有一个氨基和羧基了,同时还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直接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规律总结

决定氨基酸种类和性质的是氨基酸的R基。

(2)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CO—NH—)叫肽键。

(3)多肽

①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因其呈链状,也称肽链。

②注意区分肽、肽键和肽链:肽键是肽的连接结构,而肽链是肽的一种形式。

规律总结

①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时,原来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个氨基,另一端只有一个羧基(不计R基上的氨基数和羧基数)。所以对于一条多肽来说,至少应有的氨基和羧基数都是一个。

②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

③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或m条肽链,肽链通过化学键(不是肽键)互相连接,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④关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a-(n-m)18(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3.蛋白质结构层次

规律总结

①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蛋白质的种类:因功能不同蛋白质分为两大类: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③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④鉴定: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⑤意义: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4.有关肽键的计算

规律总结

①链状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氨基酸 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 羧基

一条肽链 M m-1 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条肽链 m m-n m-n 至少n个 至少n个

②环状肽: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环状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数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糖类的种类

【例题1】 (上海高考,5)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元 D.淀粉

解析:蔗糖为二糖,糖元和淀粉都为多糖,核糖为单糖。

答案:B

反思感悟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组成二糖、多糖的单体。二糖、多糖作为能源物质用于生命活动时必须水解成单糖。重要的单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有核糖和脱氧核糖,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题型二 蛋白质分子的计算

【例题2】(2008上海高考,15)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有氨基酸800个,氨基总数810个,羧基总数808个,说明R基团中含有氨基10个,羧基8个,它们不参与肽键的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800-2=798,氨基数=肽链条+R基团中氨基数=2+10=12,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团中羧基数=2+8=10。

答案:B

反思感悟

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R基决定氨基酸种类,不符合这个特点的氨基酸不是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也不能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题型三 动植物体内的糖类

【例题3】 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是( )

①糖元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核糖 ⑥葡萄糖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①②

解析: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二糖,乳糖是人和动物乳汁中丰富的二糖,核糖是构成RNA的成分,RNA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③单糖、二糖、多糖的关系

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五碳糖,葡萄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五碳糖分为核糖和脱氧核糖,为环状结构。

题型四 大分子物质的鉴定

【例题4】 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这说明( )

A.青苹果汁中有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汁中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遇碘溶液显蓝色意味着青苹果汁中含较多淀粉,而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的是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等。由此可推断出苹果由青转熟的过程中,淀粉大量转化为单糖。

答案:C

反思感悟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变蓝;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

随堂训练

1.(2008上海高考,1)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

解析: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两者都不含有S元素。

答案:D

2.(2008江苏高考,1改编)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元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元都属于糖类,都由C、H、O构成。胆固醇、性激素、甘油和脂肪酸都属于脂质,组成元素都是C、H、O,氨基酸、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S,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答案:B

3.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三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四是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组成肽键(—NH—CO—)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考查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答案:A

4.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是储能的分子 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④是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 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A.①③ B.⑤ C.①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脂质功能的掌握情况。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答案:C

篇9: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

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①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丁烯和2-?丁烯;

③官能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官能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

④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①烷烃

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②具有官能团的有机物

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③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3种。

(2)常见的几种烃基的异构体数目

①―C3H7:2种

②―C4H9:4种

(3)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①基元法

如丁基有四种,则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②替代法

如二氯苯(C6H4Cl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

③等效氢法

等效氢法是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重要方法,其规律有:

a.同一碳原子上的氢等效;

b.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氢原子等效;

位于对称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

(1)用重结晶、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离、提纯;

(2)对纯净的有机物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

(3)可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4)可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和各类氢原子的数目,确定结构式。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2.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命名

①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

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②原则

A.最长、最多定主链

a.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b.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B.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a.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的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b.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

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

c.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①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作为“某烯”或“某炔”。

②编号位: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命名

①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

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②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四、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步骤

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元素分析

①定性分析

用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②定量分析

将一定量有机物燃烧后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测定各产物的量从而推算出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

③李比希氧化产物吸收法

用CuO将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氧化后,产物H2O用无水CaCl2吸收,CO2用KOH浓溶液吸收,计算出分子中碳、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含量,其余的为氧原子的含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①原理

样品分子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因质量不同而先后有别质谱图

②质荷比: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的数据即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分子结构的鉴定

(1)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

①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②物理方法: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2)红外光谱(IR)

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不同官能团或化学键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3)核磁共振氢谱

①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

②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4.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①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

最常用的是燃烧分析法。将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碱液吸收,称重后即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氧元素质量分数的确定

(2)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规律

①最简式规律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例相同。

要注意的是:

a.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

a.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与含(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b.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

③“商余法”推断烃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a.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的氢原子数。

b.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氢原子数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5.有机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

(1)蒸馏和重结晶

(2)萃取分液

①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色谱法

①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的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

②常用吸附剂:碳酸钙、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篇10: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实验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媒体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烷的分子结构的探究,解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结合甲烷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解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 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科学探究,实验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法,模拟.抽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各种素材、纸板、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提问]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能引起爆炸?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 书]: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讲述] 大家都知道甲烷的分子式为CH4,那么甲烷的电子式怎样书写呢? [学生] 一位同学板演,其他的同学在下面练习。 [投影展示]:

甲烷的电子式:

1 [思考] 如果甲烷电子式中的每一对共用电子用一条短线替代后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H

|[学生] 在练习本上画,得出结果.

结构式: HCH |H

[过渡]这种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式子叫结构式。那么上述结构式表示甲烷分子的真实构型吗?

[探究问题1]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果是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 [设疑] 究竟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实践]用球棍模型组装甲烷的分子模型。

(实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学生] 相互传看两种模型,观察、体会甲烷的空间结构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讲述]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这样看来甲烷的结构式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空间构型,其立体结构式可用下图表示,但是为了简便起见,一般只写有机物的平面结构式。

[过渡] 一般来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甲烷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板 书]:

二、甲烷的性质

1. 甲烷的物理性质

[自主探究]甲烷有什么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教材P61完成导学案上相应的内容) [学生] 阅读教材P61并填空

[投影展示]甲烷,俗名为沼气,坑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0.717 g/L,极难溶于水。 它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 [过渡]甲烷除了具有物理性质之外,还具有化学性质,那它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 书]:2. 甲烷的化学性质:

(1) 甲烷的氧化反应

(复习)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热量。 [板 书]:

2 CH4+2O2CO2+2H2O

[设疑] 请大家观察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思考回答]化学方程式中间用(箭头)而不是用(等号),这主要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化学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多有副反应发生,故不用等号。

[过渡] 除了与氧气反应,甲烷还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板 书]:(2) 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P61). 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观看完后,由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现象]没有光照的试管不变化;光照后的试管壁上出现油滴,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

[结论] 说明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壁上出现油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动画模拟)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动画

上述反应没有到此终止,CH3Cl与Cl2继续依次反应。

[探究问题2]CH4与Cl2反应后,产物有几种?哪些是有机物?哪种产物最多? [学生交流讨论] 五种,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4种是有机物; HCl 最多

[讲解,点拨]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其中,四种有机物,量最多的是氯化氢。我们称这种反应为取代反应。那么,什么是取代反应呢?(学生很有兴趣地大胆猜测、估计,试探说出取代反应的含义)

[板 书]: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思考并练习] 让学生写出CH4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有机物的学习,认识到甲烷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和它的几个重要化学

3 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学习中重点应对甲烷和Cl2的取代反应加以理解,当然也要树立结构和性质紧密相连的观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Br2 → CH3Br+HBr

B、Zn+H2SO4 =

ZnSO4+H

2C、CH4+2O2 →

CO2+2H2O D、NaOH+HF=NaF+H2O

2.下列物质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氯气 B.溴水 C.氧气 D.高锰酸钾溶液

3.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在漫射光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最多的是(

)

A.HCl

B.CH3Cl

C.CH2Cl

2 D.CHCl

3E.CCl4 [布置作业]

导学案中第5,6题, 并预习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CH4

甲烷的电子式:

二、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物理性质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2)甲烷的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篇11: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的概念

三、自主学习

1、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1)大多数有机物 溶于水,是 (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溶于有机溶剂。

(2)耐热性和可燃性: 多数有机物不耐热,熔点较 ,且 燃烧。

(3)化学反应:有机物所参加的反应较复杂,一般较缓慢,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有机反应往往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 代替“===”。

2、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1) 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气中含有甲烷,池沼底部产生的 气和煤矿坑道的`气体( 气或 )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2)甲烷是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3、化学性质:

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光照、点燃或高温)下才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① 氧化反应:

CH4 + O2 →

(点燃前必须进行 )

现象:

②甲烷 能使酸性KMnO4退色。

③取代反应:写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黄绿色逐渐褪去

试管壁上附着油状液体

水槽中的水上升到试管内一段水柱

该反应共有 种产物,除 外均难溶于水。其中 曾被用做麻醉剂。它和 都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四种氯代物中只有 是气体,其它三种都是 。

归纳:取代反应

四、合作探究:

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

项目 有机物 无机物

构成元素(是否含碳)

溶解性

耐热性

可燃性

是否电解质

化学反应(复杂程度,速率)

2、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哪些?

3、煤矿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怎样预防瓦斯爆炸?

五、巩固练习

1、下列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沼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坑气

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汽油 C.蔗糖 D.酒精

3、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4、1 mol CH4和Cl2光照下反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4种取代物,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是:

A. 5 mol B. 2.5 mol C. 1 mol D. 2 mol

5、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氯气 B.溴水 C.氧气 D.KMnO4溶液

6、可以鉴别CH4、CO、H2的方法是:

A.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加溴水

B.点燃——罩上干燥烧杯——通入澄清石灰水

C.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

D.点燃——通入酸性KMnO4溶液

7、如果空气中混入甲烷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5% ~ 15%这个范围,点燃甲烷时就会发生爆炸。则发生爆炸最剧烈时,CH4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A. 5% B. 8% C. 9.1% D. 10.5%

篇12: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学习内容: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

⒈ 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⒉ 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⒊ 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⒋ 知道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时间:-3-18

星期三 教学设计:

一、学生给合下列问题预习、讨论:

⒈ 什么叫有机物、无机物?举例说明。CO、CO

2、H2CO

3、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

⒉ 什么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举例说明。 ⒊ 我们可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辨别有机物? ⒋ 哪些食物中富含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

二、教师结合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⒈ 人们把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CH

4、C2H5OH。把不含碳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CuO、H2O等。

CO、CO2以及含CO32-、HCO3-的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所以人们一向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⒉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达几万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更大的有机物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是有机高分子。葡萄糖、油脂、维生素等是小分子有机物。

⒊ 简单方法是:通过灼烧(样品量宜少,灼烧温度不要太高,

1 使样品慢慢炭化即不完全燃烧,防止样品完全燃烧),能观察到炭黑,证明含有碳元素,即可判定是有机物。

⒋ 富含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大米、玉米、面粉、土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有鱼、肉、奶类、蛋类等;富含油脂的食物主要有食用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疏菜、水果等。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教材第213页第3题、第5题、第7题,共三道题。 课后反思:要让学生能辨别有机物,并通过实验演示以及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一定要使学生能理解性的记忆生活中常见食物所含的主要的有机成分。

篇1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了解食物中常见的有机物。

2.初步认识有机物的有关特点及生活中的有机物,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 2.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1.有机物及与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厨具等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请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在家中有时候煮饭时,不小心将饭煮糊了,你们看到了些什么?闻到了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新课。我们会看到有黑色焦糊,并闻到有糊状焦味,说明米饭中含有碳元素。同学物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你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的?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对有机物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板书:有机物的概念(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量含碳化合物外)无机物的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并记住特殊的例子。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思维来记忆和理解概念。并注意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创设问题:展示三种有机物的结构图,请同学来说明为什么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学生看图,进行思考。并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空间智能,通过图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创设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三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教师讲解,并展示蛋白质分子结构模型。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看图,并讨论使学生能定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板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学生理解概念巩固概念 创设问题:今天,同学们已事先从家里带来一些物品,你能检验出这些物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物吗?请同学们做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提醒注意安全。投影:实验记录学生实验(分组实验)。分别在酒精灯上灼烧物品,观察现象。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自我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能力。

活动1:我们的厨房中有许多物质,你能找出哪些物质里含有有机物吗?我们来比比看谁找得多?学生抢答。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活动2:在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是食品,许多食品中含有有机物。你知道这些食品中都含有哪些有机物吗?投影(食品图片)。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活动小结:先将食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其含有的成份。

教师讲解: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所需的有机营养素,不同的食品中含量不同。

使学生知道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是有机物。 创设问题:

1、你知道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2、哪些食品富含这些营养素?投影(各种各样的食品图片)。 思考并回答问题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教师讲解: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因此,要想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合理使用膳食。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偏食,不能挑食。保持健康,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篇14: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执教人:李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4、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立体构形的理解使学生逐渐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环境、能源等问题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2.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3.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低碳经济作为切入点,引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日益受到大家重视的能源物质——甲烷。

师:安排同学们预习教材P60-62页,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除“取代反应中”第一小问“实验现象”一栏和“迁移应用”部分) 生:完成导学案规定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

师:组织同学们就讨论结果进行相关问题的展示,并给予适当的点评。

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这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甲烷的结构及性质。 师:就本节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1.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

师:除了天然气,沼气、石油气、煤矿坑道气(瓦斯、坑气)、可燃冰等也都含有甲烷, 那么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天然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

分析问题:借助日常生活中天然气的外观,讲解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以及其密度和溶解性。

解决问题:无色无味,密度比水小,极难溶于水。 师:据其物理性质,思考甲烷如何收集?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将理论化学和生活化学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

2、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提出问题:甲烷的化学表达式怎么写,空间结构?

引导思维:利用球棍模型将甲烷分子结构形象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写出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分析并解决问题:给出甲烷的分子式(CH4)与结构式、电子式的图片。根据图示,分析甲烷的分子式以及电子式。甲烷是一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在四个顶点上的正四面体。

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甲烷的分子式与结构式。

3、甲烷的化学性质

在学生解甲烷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甲烷的化学性质上。回应前面所讲的“结构决定性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理解甲烷的有关化学性质:

(1)甲烷的可燃性决定了它有什么用途呢?有什么优点呢?写反应方程式,介绍爆炸极限问题,以甲烷作能源为例讲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渗透环保、能源问题。关心社会,并让学生思考矿井生产为了避免瓦斯爆炸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什么?补充演示甲烷通入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反应类型,对于实验的处理,由于教材上演示实验现象不利于后排学生观察,播放实验录像:(取代反应实验: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将甲烷和氯气依次收集在100ml的量筒中,其中甲烷20ml,氯气80ml,光照。) 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在实验的基础上,先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过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几步方程式,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进而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

4、小结

1、甲烷的空间构型:

2、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存在形

3、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的取代反应

5、作业

课本64-65页1.2.9.10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

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分子式:CH4

2、电子式:

3、结构式:

4、甲烷分子结构:正四面体结构。

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燃烧反应

点燃

CO2(g)+2H2O(l)

CH4(g)+2O2(g)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烷烃的特征反应,但反应物必须是纯卤素,条件也较特别。

篇15:固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

固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是近年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研究领域.通过这种思想和方法所合成出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质,在催化研究和材料制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结果.本文引用了40余篇文献侧重评述了氧化物、金属、沸石等固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作 者:郑瑛 王绪绪 付贤智 魏可镁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福州,350002 刊 名:结构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年,卷(期): 22(4) 分类号:O64 关键词:氧化物   金属   沸石分子筛   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  

篇16:有机化合物高中化学教案

有机化合物高中化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 说实验:

① 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 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四)教学程序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继续探究,投影练习: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 1 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 mol 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 mol乙醇可得到0.5 mol H2,即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以上是对

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2)氧化反应 :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 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篇17:部分有机锡化合物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研究

部分有机锡化合物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研究

摘要: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采用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得到了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其他有机锡分子的.log Kow进行初步预测.影响有机锡分子log Kow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其log Kow值较大.此外,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对有机锡化合物log Kow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Ehomo较大的分子,其log Kow值也较大.Abstract:By means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method, based on thequantum chemical descriptors computed from PM3 Hamiltonian,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on logarithm of n-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log Kow) of selected organotin compounds was obtained. The QSPR obtained c an be used for the initial prediction of other organotin compounds. The size of the molecules is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log Kow. Organotin compounds with large molecular weight usually have great log Kow valu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energy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Ehomo) on the log Kow cannot be neglected. Organotin compounds with large Ehomo tend to have great log Kow values.作 者:全燮    陈景文    王帅杰    陈硕    薛大明    赵雅芝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12 期 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1, 41(2) 分类号:X131.2 关键词:有机锡化合物/PLS    PM3算法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固体表面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净化技术

高一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教案

Tb3Fe29-xCrx (2.5≤x≤6.0)化合物的结构和室温特性

木架结构建筑的特点有哪些?

1A411036砌体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铝化合物教案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合集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