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教案(共含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台芒小史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知识目标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学习,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学习,认识生物体的物质性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基础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难点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知识繁多、琐碎,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是一要注意与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核苷酸)区分开,二要区分核酸的不同种类(DNA、RNA),三要区分不同种类核酸的核苷酸,为后面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自学和对大量事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水分和无机盐及其生理作用,学习糖类和脂类的知识,认识糖类和脂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分类及生理作用。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分析和讲解,学习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特点、生理作用等知识。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引出原生质的概念,生物教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水分、无机盐、糖类和脂类知识。教师讲解时,要注意联系生物学实际,大量列举生物学事例,通过大量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和脂类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讲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教师讲解时要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联系具体的生物学事例,联系生物体的具体功能,帮助理解相关的知识。最后总结归纳原生质的概念。
教学设计方案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解)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节,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案例1:小实验--科学家研磨活水螅,提取出各种化合物,然后再按真实比例混合,放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预测一下能否得到活细胞?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
探究目的: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探究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生物组织中的有些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鉴定它的存在。假设生物组织中含有水、无机盐等化合物,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鉴定其的存在。
问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生物组织中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先写出实验设计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等),如果条件允许,亲自做一下自己设计的实验。
方案设计示例: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及小麦面粉(或其它植物果实、种子等)、酒精灯、解剖针、火柴、试管架及试管若干支、显微镜、载玻片、斐林试剂、苏丹Ⅲ溶液、双缩脲试剂、碘酒
方法步骤:
(1)取小麦种子,置于干燥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上烘烤,看试管壁上有无水珠出现,证明水的存在。
(2)取烘烤过的小麦种子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说明有有机物的存在,燃烧后剩下的灰分,证明有无机盐的存在。
(3)取小麦种子的胚,做横切,用苏丹Ⅲ溶液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染成的红色的透明物质,证明有脂肪的存在。
(4)小麦面粉制成淀粉溶液,用碘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分别进行检验,证明是否有淀粉、还原性糖、蛋白质的存在。
分析讨论:
(1)为了能更有效地证明各种化合物的存在,应采取什么措施处理要检测的实验材料?
(2)不同植物器官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资料:几种化合物与特定试剂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溶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出现紫色反应。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兰色反应。
2.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识记)。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比表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安排 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C、H、0、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
(二)种类主要有20多种
(三)分类
1.大量元素:C、H、0、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一)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二)组成多种化合物
(三)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200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回答:水中含氢和氧,盐中含氯和钠,空气中含有氧和氮等。)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这些化学元素呢?
(回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讲述:实际上,不仅仅人体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化学元素,其他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也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人各种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提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回答:是C。)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回答:0、H、N。)
讲述:从表中可以看出已C、0、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0、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提问:表中只列举了9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9种元素呢?(回答:不是。)
讲述:对,实际上除了表中的9种元素之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提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讲述:对,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系,一类是微量元素。
提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回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回答:C、H、0、N、P、S、K、Ca、Mg。)
提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回答:生物体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回答:Fe、Mn、Zn、Cu、B、Mo等。)
提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物体内可有可无呢?
(回答:不是。)
讲述:对,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有哪些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后,归纳一下它们的主要功能。
(讨论之后,教师让几个学生回答。有的说构成原生质;有的说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有的说构成化合物……)
讲述:好,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构成原生质。例如,C、H、0、N、P、S6种元素就占原生质总量的97%;二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都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三是化学元素(主要指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细胞内含有多种化学元素,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在这些化学元素中,能否找出一种或几种生物特有的,而非生物所没有的元素呢?
(回答:不能。)
提问: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提问: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相同呢?
(回答:不相同。)
提问: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讲述: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还具有差异性。例如:C、H、N3种元素在生物体的含量约占73%,而在岩石中还不到1%。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2.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
4.非生物界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B:识记)。
2.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识记)。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教学重点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用具
玉米和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比表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安排1课时。
板书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C、H、0、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
(二)种类主要有20多种
(三)分类
1.大量元素:C、H、0、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一)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二)组成多种化合物
(三)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200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我们喝的水,吃的盐,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哪些元素?
(回答:水中含氢和氧,盐中含氯和钠,空气中含有氧和氮等。)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这些化学元素呢?
(回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讲述:实际上,不仅仅人体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化学元素,其他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等)也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人各种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有许多,它们的含量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以玉米和人体为例,来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出示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对比表投影片。)
提问:从表中看,哪一种化学元素是玉米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回答:是C。)
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种元素含量较多?
(回答:0、H、N。)
讲述:从表中可以看出已C、0、N、H这4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0、N、H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提问:表中只列举了9种元素,那么是不是说玉米和人体内只含有这9种元素呢?(回答:不是。)
讲述:对,实际上除了表中的9种元素之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提问:构成生物体的这些元素的含量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讨论后回答:有的含量非常多,有的较多,有的很少,差别较大。)
讲述:对,正是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量元系,一类是微量元素。
提问:什么是大量元素?
(回答: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回答:C、H、0、N、P、S、K、Ca、Mg。)
提问:什么是微量元素?
(回答:生物体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
提问:哪些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回答:Fe、Mn、Zn、Cu、B、Mo等。)
提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既然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那么,是不是说它们在生物体内可有可无呢?
(回答:不是。)
讲述:对,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有哪些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后,归纳一下它们的主要功能。
(讨论之后,教师让几个学生回答。有的说构成原生质;有的说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有的说构成化合物……)
讲述:好,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构成原生质。例如,C、H、0、N、P、S6种元素就占原生质总量的97%;二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都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三是化学元素(主要指一些微量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植物体内缺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影响受精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细胞内含有多种化学元素,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在这些化学元素中,能否找出一种或几种生物特有的,而非生物所没有的元素呢?
(回答:不能。)
提问: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提问: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相同呢?
(回答:不相同。)
提问: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讲述: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不仅具有统一性,而且还具有差异性。例如:C、H、N3种元素在生物体的含量约占73%,而在岩石中还不到1%。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2.根据化学元素的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
4.非生物界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含义;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重点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难点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教法建议
[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讲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教师列举、展示、讲解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是相同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过研究原生质来研究。
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生物教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文由Cn-Admin中国教育学习网www.cn-education.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请根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 基本元素:C、H、O、N
C为最基本元素
2、 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 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Mn、B、Zn、Cu、Mo、Cl等
二、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1、 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
2、 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
三、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生质平均含量
人体内含量
岩石圈含量
C、H、O三种元素
93%
74%
少于1%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 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 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
板书提纲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于1665年发现的,细胞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细胞简介
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
细胞的作用
细胞主要是指血细胞,即循环血液中的.各种细胞。
循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是血液的颜色,呈红色,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供给体内氧和营养物质。白细胞是血液中的战士,它主要是负责抵抗细菌、病毒、支原体和各种微生物,维持体内免疫平衡以及和各种细菌、病毒作斗争。此外,还有一种主要成分是血小板,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体内凝血功能。
如果一个人平时手割破一个口,没有出现血流不止,甚至大出血的情况,而是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凝块,是因为血小板对止血、凝血以及形成伤口周围的血凝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是血液中主要的三种成分,它们行使各自的功能,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组成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的
本章包括<<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单细胞生物>>三节内容。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介绍了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细胞的分化现象及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本章内容能使学生理解生物体为什么能够由小长大。不同的组织如何形成,植物和人体的不同组织怎样识别等。本章关于器官、系统的知识是细胞和组织知识的深化和发展。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在构成生物体时,首先构成组织,然后由组织形成 器官及系统。学生只有先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细胞的生长现象,才能进而理解组 织的概念。
本章关于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协调统一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知识。是学生解释生物体生命活动特征的基础。本章内容的学习还将为学生学习生物体各种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复习目标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4、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 组织。
5、描述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6、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7、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重点)
8、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三、创设的问题及基本内容
1、植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有关)
2、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分裂造成的,而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变化: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3、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相似吗?
4、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1)、一个细胞出现,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以着丝粒连接在一起,即染色体出现;
2)、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
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原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向细胞两端移动;
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解旋松散成染色质,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5、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你能给细胞分裂过程分几个时期?如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6、细胞分裂形成的两 个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吗?
7、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怎样?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8 、细胞体积越大,需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根据你平时的经验,说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下,细胞体积会明显增大?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与生物体的生长有什么关系?
9、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植物细胞分化:种子萌发生长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随着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后来只有一小部分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 群。(根、茎 、叶表面的一层细胞群,即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叶、果实的叶肉、果肉,细胞壁薄,液泡大,属于基本组织,具有营养功能。)(茎、叶脉根等处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疏导组织。)( 那些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属于分生组织。)
10、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组织。
11、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12、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滑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13、器官是怎么构成的?系统又是什么?、
14、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5、一株完整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6、绿色开花植物的这些器官分别起什么作用呢?(根的主要作用是能在土壤中不停地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伸展在空中,能够接受阳光照射,制造出有机物来。)(茎能把根和叶连接起来,并输送他们体内的物质。)(有了花才能形成果实。)
17、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8、与人体消 化有关的器官有哪些?这些器官共同具有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人体是否与植物一样由器官就能直接构成个体?
19、由于人体器官的增加,生理功能的复杂,故不能像植物那样直接由器官构成人体,而形成了又一结构层次——系统。
20、人体器官的构成是否和植物相同呢?(人体的器官也由多种组织结构)。
21、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2、两种情景:
1、坐在椅子上休息;
2、正在操场上练习长跑。在这两种情形下,人体各系统的活动是否相同?若不同,根据你平时的体验你能说出哪些?这些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人体的各系统之间是密切配合、协调统一,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3、系统的概念: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生理功能的结构。
24、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的。
25、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6、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7、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由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引申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8、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课外补充练习(其余的为课本中的自我评价题)
1.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 .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D.番茄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2.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尝试解剖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能描述出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2)能力:合作完成观察、实验活动、尝试和体验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器官、系统两个重要概念。教学重点一是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二是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构成植物体等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解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组织是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2.手段:观察和实验相结合。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
2.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供同学进行解剖实验用的新鲜鸡翅,与解剖有关的实验设备,橘子、番茄等植物果实。
2.人体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细胞)细胞那么小,它又是如何构成生物体的呢?这是我们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细胞经过不断的分裂生长形成很多不同的细胞群叫什么?(组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人和动物体内的组织有哪几种?植物体内的组织又有哪几种?(学生回答)这些不同的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这堂课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2.课堂指导
师:请同学们检查你面前的材料器具:鸡翅、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吸水纸。
生:检查齐全。
师:同学们知道鸡属于鸟类,它的翅就是鸟的前翼,翼是鸟类比较重要的飞行器官,现在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解剖观察来验证一下这个器官是如何构成的?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做:先辨认出鸡翅中有哪些结构,然后小组同学归纳总结出这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组织?讨论回答报告后面的问题。(老师巡视检查)
解剖观察鸡翅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二、材料用具
剪刀、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针、新鲜鸡翅、吸水纸。
三、方法步骤
1.将鸡翅放在解剖盘中;
2.用剪刀小心剥去鸡翅上的皮肤,吸去多余水分;
3.找出附在皮肤下面呈微黄色的脂肪,呈小块状;
4.用解剖刀或解剖针小心将肌肉分开,可找出白色的像铅笔芯粗细差不多的神经;
5.找到肌肉两端白色的肌腱,可以看到它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
6.在两骨连接处再找出包绕在外侧的韧带;
7.除此之外,你在解剖中还发现了什么?
讨论:
1.鸡翅中有哪些结构,分属什么组织?
2.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几种?
3.在几种组织中,哪一种组织分布最广?最主要的组织又是什么?
4.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解剖、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观察、检查、评价(约20分钟)
师:鸡翅是鸡的飞行器官,通过你的观察和实验,你能给器官下个定义吗?
生甲: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
生乙:构成器官的组织排列有一定的顺序。
生丙:器官能行使一定的功能。
师:对,综合你们的观点,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同样道理,动物体内的心脏、眼、耳、肺、胃等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顺序形成的器官,它们在机体内完成各自的功能。
那么植物体内的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我们认识了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绿色开花植物。哪位同学说说它有几大器官构成?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师:摆在你面前的橘子是植物体的果实,谁能试着说出橘子都包含了哪几种组织?
生:边剥橘子边说,其他学生观察补充。
师: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植物体,人与高等动物是不是也是由器官直接构成的呢?(不是)高等动物与人的器官种类太多,结构功能太复杂,下面我们来看看人体内这几个器官构成了什么?
(展示消化系统模式图。)
师:消化系统在你的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生:消化、吸收、排出残渣。
师: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除了消化系统外,还有其他的几个系统(请学生看书),人体器官进一步形成系统,那么你们试着说出系统的概念。
生甲:由多个器官组成。
生乙:能行使几种生理功能。
师: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正是由于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完成了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今天我们探讨了植物体、高等动物体的层次结构,谁能说出它们由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层次。
生甲:植物体D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生乙:动物体D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身体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呢
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师:如果我们反过来想,谁能说一说由宏观到微观的结构层次?
生: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其实,生物体不仅存在着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在更宏观的领域和更微观的细胞内部有着更进一步的结构层次。详细情况,请同学们看课本的课外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目的让学生先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解器官、系统两个基本概念。下一课时再重点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原理,教给学生画出概念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样安排,我认为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足之处是第1课时的时间有些紧张。课堂练习不好安排。
〖教学点评
采用本案例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的活动多;师生单向的交流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多;简单机械的重点劳动少,学生探索知识、讨论方法的时间多。特别是老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DD后局部DD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尝试解剖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能描述出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2)能力:合作完成观察、实验活动、尝试和体验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器官、系统两个重要概念。教学重点一是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二是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 何构成植物体等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解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组织是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探 究式教学法。
2.手段:观察和实验相结合。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科学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
2.教学生以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
〖课 前准备〗
1.供同学进行解剖实验用的新鲜鸡翅,与解剖有关的实验设备,橘子、番茄等植物果实。
2.人体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细胞)细胞那么小,它又是如何构成生物体的呢?这是我们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细胞经过不断的分裂生长形成很多不同的细胞群叫什么?(组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人和动物体内的组织有哪几种?植物体内的组织又有哪几种?(学生回答)这些不同的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这堂课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2.课堂指导
师:请同学们检查你面前的材料器具:鸡翅、解剖盘、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吸水纸。
生:检查齐全。
师:同学们知道鸡属于鸟类,它的翅就是鸟的前翼,翼是鸟类比较重要的飞行器官,现在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解剖观察来验证一下这个器官是如何构成的? 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来做:先辨认出鸡翅中有哪些结构,然后小组同学归纳总结出这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组织?讨论回答报告后面的问题。(老师巡视检查)
解剖观察鸡翅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二、材料用具
剪刀、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针、新鲜鸡翅、吸水纸。
三、方法步骤
1.将鸡翅放在解剖盘中;
2.用剪刀小心剥去鸡翅上的皮肤,吸去多余水分;
3.找出附在皮肤下面呈微黄色的脂肪,呈小块状;
4.用解剖刀或解剖针小心将肌肉分开,可找出白色的像铅笔芯粗细差不多的神经;
5.找到肌肉 两端白色的肌腱,可以看到它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
6.在两骨连接处再找出包绕在外侧的韧带;
7.除此之外,你在解剖中还发现了什么?
讨论:
1.鸡翅中有哪些结构,分属什么组织?
2.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几种?
3.在几种组织中,哪一种组织分布最广?最主要的组织又是什么?
4.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生: 学生解剖、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观察、检查、评价(约20分钟)
师:鸡翅是鸡的飞行器官,通过你的观察和实验,你能给器官下个定义吗?
生甲:器官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
生乙:构成器官的组织排 列有一定的顺序。
生丙:器官能行使一定的功能。
师:对,综合你们的观点,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同样道理,动物体内的心脏、眼、耳、肺、胃等都是由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顺序形成的器官,它们在机体内完成各自的功能。
那么植物体内的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我们认识了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绿色开花植物。哪位同学说说它有几大器官构成?
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师:摆在你面前的橘子是植物体的果 实,谁能试着说出橘子都包含了哪几种组织?
生:边剥橘子边说,其他学生观察补充。
师: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的植物体,人与高等动物是不是也是 由器官直接构成的呢?(不是)高等动物与人的器官种类太多,结构功能太复杂,下面我们来看看人体内这几个器官构成了什么?
(展示消化系统模式图。)
师:消化系统在你的身体内起什么作用?
生:消化、吸收、排出残渣。
师: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除了消化系统外,还 有其他的几个系统(请学生看书),人体器官进一步形成系统,那么你们试着说出系统的概念。
生甲:由多个器官组成。
生乙:能行使几种生理功能。
师: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正是由于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或动物完成了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今天我们探讨了植物体、高等动物体的层次结构,谁能说出它们由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层次。
生甲: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生乙: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很好,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身体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呢
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师:如果我们反过来想,谁能说一说由宏观到微观的结构层次?
生: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其实,生物体不仅存在着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在更宏观的领域和更微观的细胞内部有着更进一步的结构层次。详细情况,请同学们看课本的课外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目的让学生先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解器官、系统两个基本概念。下一课时再重点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原理,教给学生画出概念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样安排,我认为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足之处是第1课时的时间有些紧张。课堂练习不好安排。
〖教学点评〗
采用本案例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的活动多;师生单向的交流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多;简单机械的重点劳动少,学生探索知识、讨论方法的时间多。特别是老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什么是生物细胞
生物细胞即为干细胞。简单来讲,它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知识目标:
1. 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2. 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3. 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样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讲解提纲:
一.原生质:
概念: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分化: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注意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二.化学元素:
(一) 常见主要种类:20多种;
比较p10 的表得出结论: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不同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
(二) 根据含量分类:
种类 含量 实 例
大量元素 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万分之一以下 fe 、mn、b、zn、cu、mo
说明:
1. 其中c、h、o、n、p、s占原生质的97%;
2. fe又被称为半微量元素。
(三)重要作用:
1. 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元素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 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缺乏时植物会“花而不实”,引导学生解释。
mg,缺乏时植物的叶片会发黄;
fe, 人体缺乏会贫血;
ca, 人体缺乏时幼儿会骨胳发育不良,佝偻病;成年人会骨质疏松。
(四)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的原因:
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无一是生物界所特有。
2. 差异性的原因:
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组成和自然界的含量相差很大。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 单细胞生物体教案
★ 铝化合物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