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布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共含12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布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篇1: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内容、手段和重点不断的发生着变换。在注重素质教育和多元化教学的今天,教育学生的情感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把情感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地对受教育的学生施加情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他们的情绪,从而创设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激情,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现代心理学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首先,语言本身具有情感功能。语言具备沟通情感和促进交往的功能。语言逐渐成为人类信息传输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现代人际交往过程中,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合适恰当的语言使沟通顺畅,并且达到加深感情和完成沟通意愿的目的。其次,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不等于就可以学得好。特别是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其学习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一定要通过情感过滤才会变成语言吸入。在语言输入到达习得机制的复杂进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二、如何利用有效情感策略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1)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否关系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的接纳程度,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反映了教师工作者的教育观。怎么看待学生决定着怎么看待学生的学习,正确的态度对于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威意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热情、公正、开朗的品格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无意识中促进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要成为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公民的良好品质,而且还要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须的优良品质。

(2)适当的情感交往,培养共同语言人们通过人际交往建立起适当的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会起到促进或抑制人自身发展的作用,也会成为人际交往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也是师生心理的双向交流,课堂是他们交流活动的主要阵地,深沉、和谐、持久的师生情感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形成课堂交流和默契,师生之间可以建立适当的私人空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和他们建立私人关系的纽带,学生通常非常看重教师参加他们的活动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日志或空间,提供和学生的交流平台,彼此之间的畅所欲言可以充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大大增进情感的交往。

(3)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良好的英语教育环境与适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情感起积极促进的作用。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各种有效做法、方法和形式。可以采取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语天地、英语角的方法,还可以课堂上运用实物、挂图或PPT等手段,或者开办英语专题英语晚会、演讲比赛等趣味的课外活动,从而营造有利于学习外语的氛围,还要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都用英语进行会话。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教师则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且不断探索。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鲜明生动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师应善于归纳和总结课程要点,再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原本单调的课本知识升华为真实、有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并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学习有相应的准备。其次,可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然后在正式的讲解内容之前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思考。第三,运用学习结果的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状况,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学习成果适时表扬与批评,只是要讲究方式并且采用巧妙的办法,就可以适当地把鼓励和批评结合在一起运用。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在批评时又要肯定其成绩和进步,这样才会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英语教学应该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感氛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勇于面对社会压力,善于与人相处,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2:提高读写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初探

提高读写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初探

王海燕

(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中学)

摘 要: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和写的关系相当密切,互为促进。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言输入;语言输出;有效性

掌握一门语言需要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阅读和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的环节,阅读是学生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重要形式,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学习新的句法,了解语篇的相关知识,进而学会自己谋篇布局,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大量阅读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使他们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只有真正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过分析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 篇章结构和各种文体,积累实用词汇和优美句式,并让学生将其运用于对原文的仿写、改写、默写、缩写、扩写或续写,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在努力提高英语读写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读前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文章的背景介绍、问题设置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有强烈的欲望继续阅读,同时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或有话可说的问题,围绕课文内容对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处理人教新课标版必修3第3单元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篇文章前,我先给学生一张图片问他们是谁和关于他了解多少,紧接着给出更多关于Mark Twain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代表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地过渡到本单元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在Pre-reading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Suppose you ge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y buying lottery tickets and become a millionaire.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money?比教材中的原问更贴近学生实际,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讨论之后就引入我们本单元的阅读,看看Henry是如何处理这张百万英镑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中合理环节,准备写作输出

11月中下旬我参加了杭师大举办的浙江省高中英语教师90学时省级培训,期间有幸听了杭州高级中学汤沛老师的一堂关于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公开课。她的阅读输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为写作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汤老师的上课过程:

Step 1: Lead-in

汤老师呈现四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理论学说,让学生完成信息匹配的练习。通过这一环节引出本课的话题――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

Step 2:Fast Reading

让学生略读阅读材料的第一段,找出当时教会持有的'观点――地球中心论和哥白尼提出的观点――太阳中心论的具体内容。

Step 3:Detailed Reading

学生阅读全文,回答四个问题:

(1)When did Copernicus find that the church’s theory was wrong?

(2)What did Copernicus do to prove his theory?

(3)What effects did Copernicus’ theory have?

(4)Why didn’t he dare to publish his theory?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能清晰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教师在核对答案的过程中处理文中出现的词汇及倒装结构。

Step 4:Discussion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哥白尼的朋友,通过分组讨论想出一些理由,说服他尽早发表他的理论。

Step 5:Persuasive Writing

让学生写封信给哥白尼,劝说他尽早发表他的理论。教师提供了写作的基本框架,并列出了一些可能会用到的连接词。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选取两篇学生习作进行点评。

Step 6:Assignment 润色习作;挑出阅读文章中的三个佳句并记忆。

汤老师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答案来理解文章细节,同时引入本节课要掌握的词汇,为后续写作扫清了语言障碍,并以读后讨论为铺垫,实现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自然过渡。此外,她还通过问题“Why didn’t Copernicus dare to publish his theory?”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哥白尼当时的矛盾心理,这样学生在讨论和写作部分运用目标语言劝说哥白尼发表他的学说时就会深有感触。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在阅读环节和作业环节,汤老师关注语言知识的操练。比如,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从中提取一些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词句;在布置作业的环节,让学生挑出阅读文章中的三个佳句并记忆。这些活动都为写作输出作好了准备。汤老师以阅读为起点,实际进行的是写作教学,阅读是写作的铺垫,写作是对阅读的巩固或延伸。本节课教材中写作部分的要求是让学生写一封信,说服哥白尼发表他的学说,并学习一些表达建议的短语。

三、读后安排作业,巩固课堂成果

(一)背诵范文,积累素材

课文是提供给学生的最好范文。背诵给学生记忆单词提供了良好的语境,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少写Chinglish的句子。当然,背多了学生能模仿范文的 篇章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所以长期的背诵,我认为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写作任务

布置作业时,有时可以安排集体作业,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交换观点,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抓住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终获得写作素材。此种做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和谐。

(三)利用学生现有的资源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利用订阅的《学英语报》,精选与单元话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摘录,主要是新单词、句型、观点等,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总之,在以后的读写教学中,我们可以这么做:

1.从文章的词句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处理Module 1 Unit 3的Using Language部分时,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景点、旅途的优美句子和重要句式,如,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 setting sun and looked wonderful. / There was almost no wind ―― only the flames of our fire for our company. 之后,让学生依照这些句式翻译几个句子,从而使学生积累基本句型和优美表达,为英语写作构建一个语料库。然后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具有承接或转折作用的连接词,如,at one point,then,however等。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仿照阅读材料写一篇题为Journey down Nanshan Reservoir 的旅行日志。

2.从文章的体裁、结构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这个单元中的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要求学生仿写一则新闻报道。阅读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拟定文章的提纲,理解中心思想是如何呈现的,哪些是支持中心思想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确定标题,这种处理给学生提供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模板,为学生写这类文章搭好了支架。为了让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写一篇新闻来报道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情。

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单元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设计能把“读”与“写”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阅读活动中得到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提供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笔机会,活动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阅读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通过信息填写、语境中造句、缩写短文、模仿写作、自由创造性写作等方式逐步训练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贾菊芳。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的培养与训练:教育交流[M]。中国和平出版社,.

[2]殷志勇。小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3]戴建敏。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

[4]曹敏。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

篇3: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论文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但考试体制未变,家长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培养学生进入一所好大学,将来得到一份好工作。国家的教改方向正确,家长的希望也没错。但是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们一边押着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一边是响应教改,钻研新理念,工作忙忙碌碌,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提高吗?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改进吗?

【关键词】有效性;突破口;互动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en Liuye

【Abstract】Countries to promot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al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Students need to obtain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continue the scientific method, enabling students to better play their talents, abilities. Students should be the main body of classroom learning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give them more self-learn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time and spa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in learning how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method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Innovativ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capacity-building. But examination system has not changed, the parents just want us to be able to train students for entry to a good university,Will get a good job. Stat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right direction, true hope of the parents. However, the teaching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pressure. Teachers marched side of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do exercises while in response to education reform, and study new ideas, work busy, but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have raised?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for improvement do?

【Key words】effectiveness; breakthrough; Interactive

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去课外班,老师每天在课堂讲知识,巩固知识,其实学生学的很痛苦,教师教的亦很辛苦。师生们被困在考试的围城里,教师们恍若堂吉诃德进入“风车阵”,左冲右突。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改变目前考试评价机制,但我们可以改良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从厌学的状态下走出来,乐学会学,具备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篇4: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论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要求课堂有丰富的内容和真正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实践进一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教材,领悟课程标准,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上课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体教学气氛,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尽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不要让学生的眼神溜走,时刻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可以用比赛的方法,如:组与组评比,充分利用学生不愿意落后的心态,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就会相对活跃些,就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学生,以学生的角色来理解教材,在备课时要考虑在此各班学生会有什么疑问,牵扯到什么知识点,如何解决?如何选择习题,对不同班习题的难易如何把握?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另外,利用集体办公优势,共同研究一周来老师和学生中的问题,以便达到共识,及时解决。

篇5: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论文

教师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要留一些作业来巩固当天学的知识点和温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就要求教师在留作业时,不能马虎大意,要处处考虑到巩固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目的。不能只考虑到完成你的任务而已,可以考虑布置笔头作业,口头作业;要做到作业及时批改,并做好记录。最主要地,还应考虑作业的针对性及作业的反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突破口!

4 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热爱你的学生,关心你的学生,他们才愿意学你教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性。如果平时在上完课后,我们能小憩一会,在教室与学生互动,聊一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会让学生从心里走进你的课堂的。

5 结论

教学好坏关系着一代学生的未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想,只要每位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作业设计到位,并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就能提高我们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有智等.《心理学基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顾雪梁.《现代外语新理念》.浙江教育出版社,

[4]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文/高继新

摘 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进行有效教学,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优化课堂教学,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进行有效教学,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体现“教”与“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优化英语课时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和明确性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挑战学生的潜能以及帮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通常就是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状况,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来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同时又要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尽可能做好充分的预案,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体现参与者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有效的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1.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课堂上,如何实现既定的“三维目标”,都是通过提问来一一实现的。有研究表明:在各学科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无论提问的频率还是人次都高于其他学科。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课堂提问更为有效,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

2.问题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提问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带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回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自己的学习过程时,他们便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所学到的也会更多。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群体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选“对象”,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到难点明确、重点突出,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注重提问方式的灵活性,适时地变换提问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尊重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巧妙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英语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教师只引导,不包办代替。

初中的英语教材,语言真实,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扩展文化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以生活展现情景、事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以情调动、依景互动、设景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交际技巧入手,通过对话练习、提问练习、讨论练习,突出听说技能训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教学活动才是最好的,才是有效的。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索、创新,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符合“乐学”原则,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激发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在宽松、自由、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活动氛围中快乐学英语,成为一种享受,当学生有交流的欲望、交流的内容和交流的能力时,课堂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的学习水平,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优化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有效的提问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钱建波。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教师教育,(10)。

[4]李华。英语课堂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07)。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

篇7: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很多,但是最核心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一把教学目的的知情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讲授某一内容时,要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内容会以什么方式呈现,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学生在听课和学习时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指向,也便于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把问题探究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在课堂学习中,而问题探究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提供情景,设计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来进行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中学生应当享有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时间来保证所学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师用于讲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

学生一旦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会关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同时角色的不断转变也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同样能激起学习的主动性。

篇8: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

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初探论文

英语作为高一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高一阶段重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目前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差。作者以在四川省峨边中学支教经历为依托,主要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分析了偏远地区高一学生英语学习以及教师英语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具体表现,并相应地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已有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当然,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外活动。这一问题所涉及的对象也不仅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然而,关于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因此,作者结合自身支教经历,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二、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较低的具体表现

1.学生学习有效性较低的表现。

(1)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峨边这样的偏远地区,大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学生英语基础没有打好,因此高一入校新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在这一新阶段的开始都有学好英语的决心,也有较大兴趣。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觉得由于自身已有水平太低,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较难,加上高中英语较重的学习负担,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目标设置不科学,学习方法不恰当。偏远地区高一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空洞、不恰当、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由于学生没有科学地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导向性以及评价的标准,难以衡量自己学习的有效性,也不清楚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达成目标。许多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学习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通常是盲目地采取题海战术或抄写背诵而不懂得总结方式方法。

(3)输入输出训练不充分,英语基本技能水平较低。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高中生必须充分学习、综合发展的技能,而在高一阶段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听说训练方面,由于偏远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先进,学生听不到足量且标准的'听力材料,输入训练不足,从而在进行口语表达这项输出性训练时不够标准、缺少参照物。在读写方面,不能依靠信息技术渠道及时获取最新的新闻等阅读材料,阅读面较窄,因此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写作训练的丰富性、有效性也受到多媒体设备缺失的影响,导致训练不够充分,因而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水平较低,学习效果不佳。

(4)良好语境的严重缺失,影响学生语感的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缺乏良好的英语语境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峨边这样的偏远贫困地区显得尤为严重。学生首先因为生活在偏远贫困的地区、客观条件不够优越,其次受到普通话和方言的双重影响,加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基本没有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2.教师教学有效性较低的表现。

(1)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偏远地区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单向的语法知识及语言点的讲解,课堂较为枯燥,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老师的知识传授,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由此可见,教学有效性较低。

(2)教学目标单一,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以知识型目标为主,过于单一。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发展、学习过程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情感态度的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3)较少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成不变。据了解,偏远地区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通常是多年来反复使用同一份教学设计。然而真实的课堂是具有变化性的,不会完全按照预先做好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而且不同届的高一学生有不同的学情。教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过教学反思,进而调整教学设计,以至于教学有效性较低。

三、提高偏远地区高一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1)巩固基础知识,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在新生入校之初,可以通过诊断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从而及时给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尤其对于偏远地区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在开学第一个月可以暂时以复习初中的音标、句子的种类和类型、八大句子成分等内容为主,以高中教材为辅,以旧带新,放慢教学节奏,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高中学习的“过渡期”,避免拖欠的知识越来越多,影响之后的学习。

(2)鼓励学生多运用英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以及在未来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可通过举例等方式呈现英语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重点突出,精讲易懂,进行趣味性教学。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从一开始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上展现自我、使用英语的机会。对于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多鼓励、少批评,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英语角、英语书法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演讲赛、校园英语歌曲大赛等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和衡量的标准。为达成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前有效做好预习,在课堂上如何有重点地做笔记,在课后如何整理和规范笔记本、作业本和错题本,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利用平时所学的各种学习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增加输入输出训练,锻炼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即便客观条件有限,教师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输入输出训练创造条件。教师应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听力材料,充分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细致讲解写作要领,传授学生各项技能技巧。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各异的活动,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由于高一的课程还不算紧张,可将每次课前五分钟固定为学生做英语值日报告的时间。值日报告可分为三个阶段:报告、记录以及评价。报告者可为单人或多人,内容自选,形式不定,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记录者需要记下报告者展示的关键内容并向全班同学汇报;评价者则需要对报告者和记录者的表现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制造一定的英语学习气氛,为上好这一堂课做好准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水平和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5)营造英语学习语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从高一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老师就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又能创造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讲英语的欲望和习惯。在课余时间,尽量用英语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英语语境,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2.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发展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关注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转变传统的过分重视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方法等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设计,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积极进行探索研究,调整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使课堂更加有利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提出新问题,使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四、结论

偏远地区的高一英语,在教和学两方面的有效性均普遍较低,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高中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义。目前本文作者只是就此做了初探,简要分析了其具体表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支援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学,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篇9: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但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重智轻德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

1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启蒙导师。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协调发展。班主任平时工作繁重,既要管理班级,又要兼任教学工作,精力往往会分配不当。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下,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还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品格和态度能力作为素质提高的重点,使德育教育贯穿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观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小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俗语说:“德才兼备”。这充分说明德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能力。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的高尚品质。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为本,全面教书育人的发展观点,使学生为将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沿袭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承担大部分的德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还有些教师喜欢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作为学生教学的参照坐标,以便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小学能根据教育大纲中的德育部分严格进行授课,但很少会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参考。大部分小学都在坚持德育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有些小学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教学任务较紧为借口,从思想上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视性。虽然分数论和应试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存在着一定市场,但却完全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

2.1过度重视智力教育

目前,小学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而改变,一些小学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许多教育工作者误把育人当成了育分,逐步形成了一种重智而轻德的教育环境。由于学校有来自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得许多学校没有时间或主观上不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只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特别重视,对分数不高且学习吃力的学生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使得许多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分数致胜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目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有关。这种评估体制对学习成绩很容易就能评估出来,但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却很难评估或无法评估。这就形成了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上下都唯分论的思想形态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德育品质没有得到相互促进,而是呈现出一种失衡的发展状态。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巨大,却对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的成长漠不关心。德育教育要人人重视、人人提高,但实际上,人人都在讲重要,却没有人以身作则,投入其中,直接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陷入瓶颈。

2.2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能力偏低

自新课改开始以来,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教育课程资源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体系。许多教师还不能完全掌握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理解能力不强,知识体系不系统。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中去,有的甚至不会主动查找有用的教学资源,只以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由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使得许多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课程教育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承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各方压力。教师把工作精力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时间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使关于德育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成为教师的软肋。

2.3家庭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重点中学、大学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即使是道德品质再好,对中考、高考都无济于事。由于受到这些传统观念和一些固有思维的影响,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学校开发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学校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校企保持紧密的联系,关于德育实践课程的合作理念和计划也因此搁置。由于学校的自我封闭等原因,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德育建设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积极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不是很重视。许多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总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突出,其他方面自然会优秀,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成长和进步。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且工作繁忙,完全不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家庭式的误导是德育教育缺少支持和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小学德育教育引发的思考

3.1树立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重智轻德现象在我国的教育界已存在较长时间。目前,这种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的成长进步造成了极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庭的稳定性和社会的正规秩序。因此,学校应以教育责任为己任,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学校应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一个以树立道德价值为目标的群体。

3.2建立学校和社区道德共育的局面

学校附近的社区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应动用社会团体的力量。社区就是这个团体中最理想的社会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的利用社区所带来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德育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以快速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剑梅.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8):71-73.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3]鲁洁.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17):86-88.

[4]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5.

[5]潘蓉荣.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赢未来,,(22):9.

[6]韩梅.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19):79-81.

[7]宋红霞.探讨怎样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55-58.

作者: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第一小学

篇10: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本文就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由此及彼联想、多元引导探知和读写结合表达等策略的运用,对于丰富教学过程和资源的促进作用遥围绕学生的认知需要,活化教学引导,便于学生在深有感触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激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想象;交流

中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外,更多的是缺少探学引导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足够的信心和激情。学生感悟文言文,主要表现在:文言文与现实生活遥远,可望而不及,学生不喜欢了解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文言词多样的意思,让学生在翻译中不知所措;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率较少,就算放弃也是未尝不可。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教师在引导中缺少一定的新意相关,以至于学生未能真正从中体味文言文的魅力,缺少足够的信心和激情。

一、由此及彼,探索文意

对比运用,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找到更多的有效学习切入点。由此及彼对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精彩,利于他们在深入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感知。利用对比丰富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入钻研中获得一定的理解意境能力,便于他们在整理运用中深化感知。由此及彼探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研读文言文,便会有不一样的情感。如,在《爱莲说》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表达主题,不妨建议学生思考:莲有怎样的品质?很多同学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相应的灵感,有的同学通过观察莲的白色和洁净,体味到虽然长在淤泥里,但它依然保持自己的高贵品质。有的'同学说,作者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让我们感受到周敦颐的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还有的同学以莲花为载体,阐述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认为作者通过描述莲花联想到自己的不落俗套的品质,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还有的同学认为,作者通过对“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提炼和升华,能够帮助我们在深入研读中深受启发。借助内外结合的方式来阐述文言文中的深刻道义,便于学生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通过对比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深入交流,便于他们在由此及彼的探究中收获更多的认知,利于他们在主动找出问题中深化识记和运用。

二、多元引导,生动活泼

带着玩学的心情研究文言文,定会发现文言文是如此的精彩。运用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文言文,利于他们在轻松探学的基础上丰富感知。多元化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感思与文本形成有机融合,吸引学生的阅读感知兴趣和注意力。多元化引导,能让文言文更有鲜活力。如,在《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引导中,针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表达主题,教师可采取如下的引入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知:可运用多媒体展示承天寺在月光下的情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观察中找到更多的感思,帮助他们梳理相应的认知。除此之外,可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针对夜游的特征,建议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主动紧扣内容,围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来读出月光如水,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的美感。教师也可建议学生根据文言文表达内容,主动运用图片展示的形式来深化理解,鼓励他们在图文并茂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情怀等。运用多元化导入,利于学生在不断优化资源和主动整合、调整的基础上,获得有效感思,利于他们在深入探知中强化识记。通过多样化引导,能够让学生的认知主动跟进教学过程,让他们对文言文的感悟更有深度,便于他们在深入交流中强化识记运用。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不相同,但不可分家。文言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能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丰富感知。读写结合运用,让学生走出单纯依赖讲学的模式,给他们更多的丰富感知和深刻积累,能让学生的感思更有张力和活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感知与深入表达中丰富感悟。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围绕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展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中心主题,可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主动梳理相应的认知。很多同学针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了自己的认知,认为这是对桃花林最为真实的展示和概括,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丰富多彩和异常的美丽。有的同学则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展现进场,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也为下文的描述作了充分的铺垫。还有同学围绕“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段文字,认为这样的描述不仅切合了文章主题,更能使得我们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引伸出为何桃源如此美好,为何现实不可能存在的原因。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感知更有深度与广度,以读为前提,多给学生相应的指点,便于他们在主动聚焦问题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表达。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他们相应的指点,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他们在主动阅读和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精彩。总而言之,学好文言文,需要教师变换教学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多给学生创造轻松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思和体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多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尝试和实践运用,能让学生在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度感触,形成丰富认知体验,促进其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渊冤[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1: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笔者多年实践体会如下:

a、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水平二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难易不同的四组练习方法: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一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的基础上不分腿,具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b、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c、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a、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b、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篇12: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一、捕捉训练的最佳时机

课堂是艺术,具在许多无法估量的预设性。通常,老师会在上课前随同教案进行设计好小练笔,但老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练笔的火花,而对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更改。如:前几天,我在上《桥》一课时,原预设的小练笔是: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对老支书说几句话。但是,当我引导学生深情朗诵至“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学生已经入情入境了,自然已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是最佳时机,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我马上对预设的小练笔进行灵活改变:“此时此刻,老汉最想喊什么呢?”一语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学生马上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五分钟后,有部分学生开始停笔思考了,我抓住时机抛出话题:“如果,儿子听到来自父亲的心灵表白,他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告诉爸爸。让我们帮他完成未了的心声吧!”教室里再一次陷入了沉寂,我及时配上一段稍忧伤的音乐。同学们全部陶醉在文本的世界里。偶尔,还会传出几声抽泣,拨动着所有人的'心弦。最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把自己的小练笔与全班分享朗读——父与子的心灵对白。教室里的对话此起彼伏,我与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课文的世界里。课堂上,当学生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的火花,利用课文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既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从而达到课堂练笔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安排充足的练笔时间

从上面这些小练笔来看,每次练笔时间至少在10分钟左右,有的需要一节课,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小练笔最好不过了。因为时间没有保证,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可我常常见到许多老师,甚至包括上公开示范课的老师,通常会在离下课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时,匆匆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笔。其实,如果一节课只剩下2、3分钟了,就不要勉强安排小练笔了,因为一次马马虎虎的小练笔会留下后遗症,学生会认为小练笔不重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灵动地安排到下一节课或作业时间里完成。

三、落实练笔交流的评价过程

细心留意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发现大部分教师会在课程快结束时布置小练笔。学生在课内写小练笔的时间少,并且在布置之后,教师经常以“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后抽时间完成”为由,对学生所写成的小练笔缺少当场的交流与点评,使得小练笔只练不评,流于形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如:《人物描写一组》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猜猜他(她)是谁?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我们班里的一个同学,再请全体同学来猜一猜他写的是谁?评一评他写得如何。当然,也有的学生写得千篇 一律,没有特色,学生就给他提意见,让他修改。这样的小练笔有趣有效,学生喜欢,事半功倍,能让小练笔真正为我们的习作服务。由此可见,为了增强小练笔的实效性,让它成为语文课堂中一朵奇葩,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才能实现读写有效整合,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为学生写作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让小练笔掷地有声,为学生的习作添砖加瓦,使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论文

提高有效性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增强开放性提高有效性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论文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