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utinglu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共含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utingl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

篇1:《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

阅读理解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篇2:河中石兽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关于河中石兽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山门圮于河(2) 湮于沙上()

(3) 如是再啮()

2.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1) 一老河兵闻之()

(2) 当求之于上流()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 (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 (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

3. (1分)众/服为确论。

4. (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5. (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36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

篇3:河中石兽文言文

纪氏迁献后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原来家底厚,很快成为献县富户,但比较开明。某年,遇大灾,流民甚多。纪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后纪氏锐意读书仕进,成为书香门第。至明末,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的变乱,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纪晓岚的两位伯曾祖避乱河间,城破被杀。但稍一安定,“便勤铅椠,再理丹黄”(纪钰碑文),读书不辍。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7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4岁开始启蒙读书,11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 《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基础上,精益求精,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为涉猎《四库全书》之门径,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的修成,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重大贡献。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篇4:文言文河中石兽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语文课文:河中石兽教案

2.河中石兽文言虚词

3.河中石兽测试题

4.河中石兽 纪昀

5.《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6.《河中石兽》导学案

7.《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精选)

8.人教版《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9.纪昀《河中石兽》翻译与练习题

10.改写《河中石兽》

篇5:河中石兽 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 阅读答案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2、⑴靠近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篇6:《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参考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一寺临河干 临表涕零

C.当求之于上流 策之不以其道

D.果得于数里外 扶苏以数谏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寺僧判断石兽在下游,“顺流下矣”,但到下游寻找了“十余里,无迹”。

B.讲学家判断石兽应在原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C.老水兵则判断石兽在 “上流”,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懂得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有时比实际经验更可靠。

参考答案

9. (3分) C (A.固然,巩固;B.靠近,面对;C.它;D.几,屡次。)

10.(4分)

(1)这不是木片,难道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吗?(木杮:木片;岂:难道;为:被)(2分)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很多,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但:只;臆断:主观地推断或主观臆断)(2分)

11. (3分) D(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篇7:《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山门圮于河 ②啮沙为坎穴 ③转转不已 ④但知其一

19、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3分)

答案:

18、①倒塌。 ②冲刷。 ③停止。④只。每小题1分。

19、是 / 非 木 杮。2分。

20、水流“啮沙为坎穴,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兽向上游前进一步的同时,其水平位置也必然下沉一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十几年后向上游前进了十几里,那它的水平位置也可以下沉十几里吗?意思对即可。 3分。

篇8:《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jǐ yún,纪:此为姓,读作三声)的作品,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下面是《河中石兽》的习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文言阅读(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经过 划船 埋没 颠,通“癫”,疯狂

3、略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河中石兽》阅读附答案

2.纪昀写的《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3.《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2017

4.《河中石兽》阅读练习题训练

5.《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6.《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

7.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8.关于《河中石兽》阅读与答案

9.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10.文言文《河中石兽》阅读题

篇9:《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

③湮于沙上(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

1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4、经过 划船 埋没 颠,通“癫”,疯狂

15、略 16、“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17、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赏析

河中石兽翻译

河中石兽读后感

《河中石兽》翻译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教案阅读答案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与答案

河中石兽教案课件

河中石兽配乐朗读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河中石兽》阅读答案文言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