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共含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ongwa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上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希冀(yì)聒噪(guō)断壁残垣(yuán)
B.诡秘(guǐ)酬酢(zuò)耀熠夺目(yī)
C.蓦然(mò)藻饰(zǎo)面面相觑(qù)
D.慰藉(jì)槐树(huái)惴惴不安(zhuì)
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践约僭害一泻千里
B.敦厚阐珊相濡以沫
C.豁免号锻变幻多姿
D.饶恕驻足随声附合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出版了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将“揭露”改为“表现”。)
B.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平稳起飞、安全降落。(将“设计”与“研制”调换位置。)
C.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民间反殖民斗争的场景。(删掉“在……中”。)
D.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被梁实秋称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在“无两”后面加上“的文坛巨擎”。)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松――征讨方腊(《水浒传》)
B.唐僧――状告李靖(《西游记》)
C.陆逊――火烧连营(《三国演义》)
D.甫志高――被捕叛变(《红岩》)
(情境)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王小红的妈妈就已经替她报了好多寒假中的课外补课班,让她从早到晚地上课,把她的假期时间几乎全占满了。
作为王小红,想劝阻妈妈最为准确、得体的说法是()
A.妈妈,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假期,您给我报了这么多课外补课班,这一假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给我留,还让不让我活了呀?
B.妈妈,谢谢您为我的学习煞费苦心,我一定利用初中这最后一个假期刻苦努力,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希望。
C.妈妈,您给我报这么多补课班我都会去上的,但是如果我上了这么多课成绩还是提不上来,您可不能怪我了!
D.妈妈,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是需要个人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补课却让我没有时间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也很难提高成绩吗?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己留下了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虽然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但她在那片空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明智。她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摘自《无字碑》有改动
A.她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B.她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C.她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她也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
D.她失去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也得到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
二、句子默写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悠哉悠哉,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诗人摆下饯别筵席来款待即将回京朋友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选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薄:______
(2)景: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从这两段文字来看,这些“迁客骚人”在不同时候登上岳阳楼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呢?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有些在温带地区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首先,炎热给人身体带来不适远远大于寒冷带来的不适。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而在热带,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3/4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
③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就像印度的那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而在温带,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④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和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⑤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庄稼也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正是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
⑥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4的降水时速为60毫米。
⑦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冲走了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很快就休耕了,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
⑧大自然就是这样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穷国多位于热带的原因。
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园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
3.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解释一下这句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4.选文结尾处加点的“天使的福音”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二十三年前,我在家乡里的一个邮局工作。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愣。接着,又一边摩娑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1.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在画浪线的句子中,老大娘听到“我”说的拍电报价格之后,为什么会“短暂的一愣”?
3.在选文倒数第四段中,“我”为什么特意在“六毛”上加重了语气?
4.结合加点词语,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现的老大娘的心理。
(1)“多少钱?”她弱弱地问。
(2)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5.文章结尾,“我”为什么会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没了踪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放弃
冯晨
①放弃安逸的童年,雕鹰才有鸟王的威猛;放弃舒适的生活,凤凰才有浴火重生的辉煌;放弃璀璨的美玉,子罕才有清风两袖的懿德;放弃温馨的家庭,重耳才有称霸诸侯的伟业;放弃井冈的摇篮,红军才有星火燎原的长征;放弃国门的闭锁,华夏才有龙腾虎跃的生机。
②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是另一种拥有。
③三闾大夫,怀石投江。你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怀着一腔怨恨与满腹豪情,纵入这冰冷的汨罗江。你本可以带着你的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离开这喧嚣的世俗,匿于山水之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生活。可你在隐忍与节操之间,选择了这苍凉的江水,来摆脱污秽,永葆你的察察之身,皓皓之白,与日月争光。留下你那千古之绝唱,豪迈之壮举,惊风雨,泣鬼神。
④屈大夫,你失去了你年轻的生命,却留下了千古不倒的丰碑。
⑤青莲居士,飘逸于世俗之外。本有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却怀才不遇,你唾弃高官厚禄,蔑视权贵,视钱财如浮云,你原为一名翰林待诏,为皇上写诗作词,但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不是你人生追求的目标。于是,忧愁,成为你生命的主题,用借酒浇愁,醉生梦死来排遣你心中的愤懑。最终,你选择离开黑暗的皇宫,去体味人间清欢,你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响彻云霄,震动天地。
⑥李白,你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却铸就了亘古恒新的潇洒。
⑦放弃,意味着失去,没有失去的痛苦,就没有得到的喜悦。
⑧放弃,意味着付出,没有付出的艰辛,就没有收获的芬芳。
⑨放弃,意味着宽广,没有宽广的心胸,就没有海纳百川的壮阔。
⑩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将欲夺之,必因与之。”放弃,是另一种拥有,是来自舍弃的拥有。孟子因“舍生取义”而获,陶潜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得,韩信因“胯下之辱”而拥有……
学会放弃,你就会懂得“舍得”的真正意义,升华了生命那悠扬的旋律,开垦出一片花艳,一片芳菲。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③段中加点的“豪迈之壮举”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将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句话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4.本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察察之身”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五、命题作文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冬天,一提到大雪,我们往往就会想到刺骨的寒冷。然而,你是否想过,正是这皑皑白雪,正在温暖地覆盖着整个大地呢?在一场场的大雪中,你是否曾经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给你带来的温暖呢?
你或许也曾被严厉地批评过,有些尖刻的语言让你觉得无法接受。然而,回头再仔细想来,那些批评是否也像一场大雪呢?貌似寒冷,实则温暖着你的内心世界……
请以“那场温暖的大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老太太总觉得一堵墙马上就会倒塌,只要看见有人走过去,他就提醒对方:“那堵墙要倒了,离它远点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她一眼后,依然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然而那堵墙没有倒。几天过去了,老太太很生气,又有些奇怪,不由自主走到墙根下查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砖石中,气绝身亡。
这则材料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提醒自己比提醒别人更重要;要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对于可预知的危险一定要远离;应该尽量听从别人善意的提醒……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分析: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
这次元调在题型方面持续维稳,延续了中考语文试卷题型,持续体现课改特色和课改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关注和提升自我内在修养。纵观今年元月调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整张试卷体现出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的特色。
1.持续维稳--考试题型及内容分析
今年元月调考的试卷题型和去年中考、元调试卷基本一致。本次调考试卷还是7大题20小题,在内容排序上延续了去年的模式,各题型分值保持不变。基础题部分考查学生对常用字、词,汉语语法及语言逻辑和连贯性的掌握和使用情况;社科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彰显了武汉市的选文特色--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考查形式仍是3个选择题,考查重点仍是信息的整理和归纳;文言文阅读不再选自九年级课文内的文言文,一改前几年元调的文言 篇章来源的特色,更接近中考的文言 篇章选文;默写和去年中考的语文默写题型、分值以及难度一致;现代文阅读是选取了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文集中的一篇《放学》,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语言综合应用考查了信息的概括及分析,关注阅读生活;作文延续去年元月调考命题作文的形式和风格。
从题型看,可以说是考生熟悉的大家的作品或常练习的体裁类型。因此,考生对试卷题型很熟悉,上手较容易。这是元调语文试卷所体现出来的持续维稳的特点。
2.稳中稍变--变化题型分析
作为有“小中考”之称的元调,此次元调试题也体现了命题者在考题形式和难度中积极寻求变化的努力。
在基础选择题中,第一道题目没有考查字音,而是直接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例如, 元调备考时考生都准备的是课内的文言文,而此次出题却一改往日的文言 篇章来源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
此次调考另一个变化就是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分值变化,句子的赏析在平时的练习中一般是4分,此次为6分,且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性的 篇章,在题目的设置上能更好的区分优等生和中等生的阅读能力。
4.靠近生活、关注文化--命题导向分析及预测
整张试卷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近生活、关注文化了。试卷中多处体现出命题者对初中生成长和教育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语言文字综合应用题有关阅读书目的调查,命题作文“我的阅读故事”或“我所理解的阅读”,都体现了命题者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和社会的特点。
这一导向无疑在暗示考生们应该从生活、从文化、从社会本身出发,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升华内在修养。
二、考点分析 :总体难度系数0.65
题型
考点
分值
难度系数
基础知识题
(1)字形
(2)词语运用
(3)语病
(4)语句的衔接
第一道题目直接考查课内词语的字形,没有考查字音,错误选项是“雾蔼”字形错误。
第二题是课内的选词填空。语句全部出自于课本,比较简单。
第三题:是语病题。考察的病句题型中的九种问题,要求学生要理解,掌握规律。
第四题:要将句子归到原文中去。这道题只要清楚了句子的意思和文段的各个层次即可准确无误,训练语段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层次。
12
0.75
社科类文本阅读
(5)细节考查
(6)主旨概括
(7)推断分析
内容上沿袭了武汉市选文的一贯特点,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考点的设置都是对原文信息的筛选、理解和整合。考生在做这样类型的题目时,要细心地和原文进行严格比对,特别要注意那些易混淆的限定性、修饰性成分,同时,要对原文句式进行一定的转换,注意选项和原文之间的换元陈述关系。总体来说,这次社科类文本阅读难度不大。
9
0.70
文言文阅读
(8)文言文实词
(9)文言文虚词
(10)文言文信息的筛选和理解
(11)文言文翻译
此次调考的“文言文阅读”选取的片段来自于《冯谖客孟尝君》,仍为常考的人物类文言文,题型固定,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和理解、语句翻译。题目不难,设题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课内知识的迁移。
第8题文言实词的考查,为固定题型。四个实词都是将课内知识迁移,考生容易推断。同样考到了“之”的实词用法,此为常考点,易于辨别。
第9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于”这一文言虚词为常考文言虚词中的一个。考生只需先判断出题目中的“于”为“到---”即可,因为四个选项均来自于所学课文,考生若想选对这一题,需要对课文掌握扎实。
第10题文段内容的理解和筛选题,干扰因素不大,抓住语段中最后一句“孟尝君顾谓冯谖”即可判断出孟尝君并未辞退冯媛,不然不会出现这句话。“c”较容易的即可排除。
第11题文言文翻译有两个重点考查点,一为名词动用的用法,“衣冠”在这里为名词动用,翻译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第二为“来何疾也”的翻译,何: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也:呀,与“何”相呼应,表疑问。故应翻译成“怎么这样快呀!”
翻译以直译为主,兼顾流畅顺达。
13
0.52
古诗文默写
12、古诗词的默写和理解
10
0.70
现代文阅读
(13)文章情节的概括
(14)赏析句子
(15)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分析
(16)自主探究类
此次选择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家龙应台的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在阅读的时候,仔细读出体现作者内心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第13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梳理, 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的能力。
第14题语句的赏析,要注重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一定的难度。
第15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写作结构的变化。不少考生感觉很陌生。一定结合“文本”并且联系题干所限定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第16题考查了文章的主旨,并注重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18
0.50
语言文字运用
(17)调查问题的设置
(18) 信息的'概括和分析
(19) 语言的具体运用
这次调考综合性学习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题型跟往年题型基本保持一致。17题为设计问题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题为概括信息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19题为口语交际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这次调考与往年相比,又多了一些创新。比如18题,既考学生的筛选信息能力,又考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比往年稍加一点难度。再比如19题,以往参观或调查类的题目只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而这道题是在一定的情形下(吵闹),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还要做到“保证”,解决刚才的“吵闹”情形,因此相对难一点。
8
0.68
作文
(20)文字综合运用
武汉市元调此次是命题作文。
这两个题目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散文。
记叙文:《我的阅读故事》可以写一个或几个跟阅读相关经历的故事,写出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要求:过程完整,具体,条理清晰,描写生动。
《我所理解的阅读》可以写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一些感受以及“我”由此得出来的一些有代表性和特点的观点和看法。
议论文:主要侧重于第二个题目《我所理解的阅读》,谈出对阅读的看法,对自己有怎样的启迪,或者自己有怎样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思路清晰。
散文:两个题目都可以写散文,谈出自己对阅读的感悟。要求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以“阅读”为线索,铺排写自己对阅读的认知、情感,抒写感情;或散文诗式散片小段落化的散文,做到形散神不散。
一等文作文要求:能通过叙述自己阅读经历,或者通过谈论对“阅读”的理解,突出阅读带给人精神世界的过程和意义,有关“阅读”的故事有明确的过程,对“阅读”理解有深入的思考,材料较上一等而言略显平淡、普通一些。
50
0.60
三、复习备考建议
此次调研检测主要特点是平中维稳,贴近课本和生活。试卷题型设置和分值分配稳定,并多处体现出命题者对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这一导向无疑在暗示考生们除了夯实课本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外,应该从生活、从社会本身出发,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升华内在修养。
新版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201.3-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各3分,8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é 汲取 jí 根深蒂固 dì
B 稽首 jī 睥睨 bì 随机应变 yìng
C 家醅 pēi 诓骗 kuāng如法炮制pào
D 周匝zā 滞碍 zhì 屏气凝神 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污秽 诘难 顾名思议
B 粲然 门楣 引经据典
C 踌躇 默守 鸦雀无声
D 伶丁 繁密 盛气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怀古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怀古伤今,发表某种感慨。
B 宋濂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时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 白求恩同时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格物致知;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D 撒过融雪剂的很多条街道,路边的雪堆是黑色的,已经找不到半点囊萤映雪的影子。
4文学常识填空
《先知》是20世纪的杰出诗人_________写出的最优美、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苏辙,与其父苏洵、兄_______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岛的“11.22输油管道大爆炸”,引发全国高度重视。
B 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C对于以冰雪闻名全国的哈尔滨来说,白雪是上天恩赐的礼物。
D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6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内容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07多万种。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代别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家,都为观荷开拓了佳境。步入“远香堂”,一见堂名,就知取意于“香远益清,亭亭净直”,这是《爱莲说》中的名句。花窗玲珑,四面洞开,_________,
或含苞待放,或敞怀盛开,或玉骨冰心,或红粉脱俗,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A 这里四面皆荷,便于远眺。再有倚玉轩、藕香榭等,都与赏荷有关
B荷风扑来,满堂溢香,踏上堂前的石台,凭栏俯视,池中的荷花千姿百态
C常言“莲花池畔暑风凉”,荷塘泛舟岂止消暑之效,景色更是宜人。
D莲花朵朵,掩映于绿荫涟漪之间;芳香缕缕,散发于徐徐微风之中。
8 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耕者忘其锄。(《陌上桑》)
(4)闲静少言,______________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今我何功德,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突出雄伟气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这正如韩愈在《马说》
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45分)阅读《晏子使楚》,回答9-12题(10分)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人。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张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袂: (2)诣10(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齐人也,坐盗 晏子使楚
A 坐 B 使
满坐寂然 齐命使,各有所主
齐人固善盗乎? 愿以闻于官
C 善 D闻
幸而杀彼,甚善 婴闻之
11(4分)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12(2分)晏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反驳楚王?(填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阅读《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回答13-16题(10分)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式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 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 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刷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面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3(4分) 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____的要求。
14(2分)为什么民间老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15(2分)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哪两种功能?
16(2分)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 )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阅读《带白蘑菇回家》,回答17-21题(14分)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1妈妈爱吃蘑菇。
2到青海出差,在幽兰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3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4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5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6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7服务员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服务员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8听了服务员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服务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9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10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11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12我大惊失色,那可怎么办?
13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14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15在蒸笼般的火车里,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遭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id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16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17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18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么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19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20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把。
21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是,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22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7(3分)“我”的白蘑菇完好无损从青海带回北京,期间得到了好心人的哪些帮助?请简要概括出来。
18(2分)文章写第2,3段的内容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19(2分)宾馆服务员为什么“眉头皱了起来”?后来为什么又“暖暖地笑了”?
20(3分)文章第17段直接写成“风呼啸着,穿箱而过”是否更简洁?为何还要加上“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
21(4分)从人物描写方法上看,对“青海汉子”第18段作了_______________描写;
第21段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看出“青海汉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科学不怕挑战》,回答22-25题。(11分)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
1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2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3量子力学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时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并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索想出一个理想实验,特别刁钻,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清晨豁然开朗,用相对论以其认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顽童仍然固执己见。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说:爱因斯坦,你真不象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一些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新技术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技术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4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者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动用行政手段禁止讲授进化论。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创世说一交手就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美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5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6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7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实。
22(分)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3(3分)第3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直接证明了的观点是什么?
24(2分)“频送秋波”在文章中第4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分)第6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三 作文(50分)
26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又到了北方下雪的日子,漫天飞舞的雪花,给我们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都有抹不去的关于雪的记忆。雪,让这个城市一夜间变成了浪漫的童话。下雪天,我们有欢喜,有回想,也许还有担忧……请以“下雪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写真人、真事、真情、真知,不生变营造,不抄袭,不作公式化的文章。2所写内容必须在命题范围之内。3不少于600字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定赏金,要农场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贫苦小孩,为了那笔巨额奖金,仍不死心地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杂沓人声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的手表。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是个、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语文14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D2.B3.A4.⑴纪伯伦 ⑵ 苏轼5.C
6.参考示例:三十年来,世界物种正在大量灭绝,消失的速度逐年递增。7.B
8.⑴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⑵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⑶ 耕者忘其犁 ⑷ 不慕荣利 ⑸曾不事农桑
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晏子使楚》,回答9—12题(10分)
9.(2分)⑴ 衣袖; ⑵ 到 ……去,到(指到尊长那里去)10.(2分)D
11.(1)(2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
(2)(2分)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12.(2分)⑴ 举例 ⑵ 类比
阅读《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回答13—16题(10分)13.(4分)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14.(2分)因为民间老式房子有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
15.(2分)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或:窗子是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
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16.(2分)⑴ 举例子 ⑵ 打比方
(三)阅读《带白蘑菇回家》,回答17—21题(14分)
17.(3分)宾馆服务员帮“我”安置好白蘑菇;火车上青海大汉教“我”把蘑菇晾开;青海大汉和车友
为“我”腾出一方清洁的桌面。
18.(2分)写出白蘑菇的美,为下文写有关它的故事(有关它的美好情愫)做铺垫。
19.(2分)服务员皱眉头是因为“我”在宾馆地毯上摆出了买来的蘑菇,影响了宾馆的卫生,影响了她
的工作,她内心有点不满;当听了“我”的解释之后,她被“我”的孝心所感动,就原谅了
“我”的行为,所以又“暖暖地笑了”。
20.(3分)加上不同的地域名称,强调了白蘑菇在遥远的路途中、较长的时间里依然保存完好,从侧
面突出了大家帮“我”照料的精心细致。
21.(4分,描写方法各1分,人物个性2分)外貌;语言;乐于助人,真诚热情。
(四)阅读《科学不怕挑战》,回答22—25题。(11分)
22.(3分)科学不怕挑战。
23.(3分)举例论证;科学上的挑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直接摘抄第②段扣1分)
24.(2分)不断地主动示好。(解释“频”和“送秋波”两层意思各1分)
25.(3分)不是指真正的科学。(仅答出“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得1分)
其他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小题1】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5月23日,凤凰卫视原创时政辩论栏目重磅推出《“互害”社会如何解毒》专题,为网友深度解读牵动人心的食品安全隐患。短短几周时间,“毒姜”“毒大米”“假羊肉”“病死猪”等有毒有害食品接连被曝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正陷入“互害”怪圈。
【小题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5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3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泯灭/抿嘴散漫/散文数不胜数/数见不鲜 |
B.汲取/吸收伎俩/歧视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
C.钻探/钻研相当/相声为人处世/为虎作伥 |
D.遒劲/劲头憔悴/纯粹含辛茹苦/莘莘学子 |
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腊玉 |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砭骨混凝土销声匿迹黯然失色 |
B.狩猎座右铭不可明状郑重其事 |
C.悲怆俏皮话不容置疑更胜一筹 |
D.剽悍口头禅一代天骄无与伦比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
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处可见。 |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 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
【小题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小题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
【小题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2分)
①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小题1】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2分)
【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
【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4分)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3分)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__,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劳: (2)每移案 案: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小题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3分)
【小题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2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2】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4分)
请从下列形象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完整地叙出相关内容,再简要地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注意:不得抄袭示例。)(4分)
选项:(1)猪八戒(2)吴用(3)卡罗纳 (4)保尔(5)星期五
示例:[人物情节]鲁提辖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原名鲁达,是梁山好汉之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讲的是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2分)
[我的思考] 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疾恶如仇的人。(2分)
[人物情节]:
[我的思考]:
默写
古诗文默写。(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 ,思而不学则殆。
(3)水何澹澹, 。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测的句子是 , 。
(6)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 。
(7)《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与朋友相聚,秉烛夜话的诗句是 , 。
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有门功课叫“接受”,接受淘气的同桌,接受不喜欢的老师,接受父母安排的“培优”,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分……请以“接受”为话题写作。
(2)根据要求写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__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九年级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分析武汉新东方优能中学化学中高考研究中心
-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研考试于14日、15日进行,此次元调考试中,理化综合保持了与去年相同的试卷形式,即物理76分,化学54分。其中化学整体来看,题量没有变化,保持着去年的8+6形式,题型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全卷以中档题型为主,延续了近3年的“重要考点重点考”的策略。
一、持续维稳,稳中求变
从题量上来看,试卷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由8道选择题和6道大题构成。考查的知识点也与去年元调相同,即考查第一到八章内容。但从题型上来看,发生了一点小改变,试卷的29题,今天直接恢复成前年考试的形式,分小题考察学生对元素及方程式识记的掌握情况。而去年是以小材料阅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表达的掌握程度。此项变化,更加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力度。
二、难度适当,有效区分
试卷整体难度适当,既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基础分或满分又在某些题上适当拔高,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选择题第7题难度系数较高,考察了酸的通性、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化学实验装置等知识点,但是命题人将知识点掩藏很深,其实这题的原型是验证型实验,而验证型实验最重要的'是设置对照实验。故而要先通二氧化碳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氮气的性质也是此题的迷惑点,主要是用来排尽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同时此题也考察了排空气法的相关知识点。32题是以框图推断的形式考查了碳及其氧化物、金属的相关性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中考的变式题,难度系数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推断题最主要的是找到突破口,如第(1)问可由绿色植物可实现C→D的转化,且C是氧化物、D为单质”此可作为推断题的突破口,容易想到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由CO2→O2的转化,即C为CO2、D为O2。得到这些信息后便可顺利的解决第一问。而第二问属于开放题型。集中体现在D物质的推断上,给了学生去思考的空间,当然此题主要考察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数学,既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又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数学相关式子。综合性强,区分度大,体现了能力立意,选拔功能。
三、中考预测
化学在理化试卷中主要起着保分的作用,所以将还是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试卷结构和考点分布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实验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学习完下学期的酸碱盐以后,也会加大对框图题的考察。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大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归纳,以应对接下来的考试。
四、复习备考建议
1.注重基础。通观历年来各调考及中考,化学的特点始终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常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及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点展开考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是确保在中考中考得好成绩的第一步。
2.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学生平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化学基本概念要能进行串连,对于物质的性质能进行归纳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多做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学会建立知识网络。例如:物质的推断题型是平时训练的重点题型之一。
3.加强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平时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多参与到实验中,多动手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总结和归纳,实验后也要多思考,多提问。当然很多实验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需要同学们多动脑筋去想象,同时要识记常见反应的现象,气体检验的方法等。
4.保持平常心。元月调考是考查前八章内容,因此知识点的变形也较有限,而后面要学习的酸碱盐涉及到的反应较繁杂,考查题型也较灵活,不能以元调的难度来衡量四调及中考的难度,希望学生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稳扎稳打把化学知识功底打牢,在新课结束后,可以多找些历年来的真题试卷做一做,争取在中考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年级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分析
九年级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分析2013-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是武汉市学生面临到的第一次大型统一考试,此次调考试卷的格局和特点将折射出初三‘四月调考’以及中考命题的趋势和变化,对考生今后的中考复习有指导作用。”有关专家指出,由于初三“元月调考”是武汉市教科院命题,全市统一测试,各区统一阅卷,成绩可信度较高。而中招“分配生”推荐一般在4月进行,能用于参考的重要考试并不多。所以,元月调考成绩往往成为推荐“分配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据了解,按中招政策,武汉市中考“分配生”须统一参加中考,可享所报高中“指令线”下30分内优录的待遇。但是,录取“分配生”的最低成绩不能低于示范高中的最低控制线。
武汉新东方物理教研室在第一时间对本次考试试卷进行了点评,希望对各大初三师生的冲刺复习有所帮助和指导。
元月调考物理和化学合卷,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物理答题时间约占70-75分钟(与以往相关考试的时间设置是一致的)。
物理共设置12道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共计36分;8道非选择题,包含填空、实验、作图、计算,共计40分。(题型也与没有变化)
本次考试为阶段性物理测试,因而考试范围仅限为第十三章到第十九章,即本学期学生所学的所有物理知识。因为本届初三是新课改以来,第一届使用新版教材的学生,所以考试内容与往年完全不同。从知识的系统性上来看,相比以前的内容更具系统性,只有两个板块的内容--内能与电学,而且还能从热能上联系成一个整体,因此在备考上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具体到各个知识点上“内能”所占分数约为25分,占比23%,其中选择题约10分,填空题8分,计算题7分;电学所占分数约为85分,占比77%,其中选择题20分,填空题17分,计算题8分。
为了突出试题的定向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九年级上学期课程的掌握程度,没有人为设置繁、难、偏题。具有一定的坡度。
2.试题样式较为新颖,虽然所考察的知识点不变但是呈现出来的形式大都为大家平时未曾见到过的题干与问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理解学习的学生是轻而易举,但是对于靠记忆学物理的学生很难做对,即使做对也会花费很长的时间,突出体现了物理强调的是理解,与应用物理的能力。
3.试题多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电器,选取材料鲜活,对现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第14题生活中的“光控开关”,第23题测身高的变化电路,第27题对热水器的研究,第28题对电吹风的分析计算。
4.加强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实验必然是每次物理考试必不可少的.一项,而改编实验、设计实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重点,而且是一个难点。24题、25题、26题均为实验考查,要求学生在牢记课本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学会设计,学会改编。
5.对学生计算的考查进一步减轻,减少计算量,着重考查物理思想。最后两个计算题已经摆脱原来单纯计算题的模式,减轻学生的负担。
整套试卷起点适当,难易有层次,有适当的区分度,背景真实,没有刻意制造繁琐的计算,重点加强试题的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对于大家都要面对的中考,给以各大考生一些建议:
1.由于本次考试的范围有限,未考察到八年级的力学知识,以及九年级的电与磁等知识,学生普遍会产生物理难度仿佛下降了的错觉。接下来的题目会更有综合性,考察的知识点更广泛,这次考试获得高分的同学一定要戒骄戒躁,巩固自身能力。
2.查漏补缺。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复习突破,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3.生活积累。注意积累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尽量联系到更简单的物理模型上,讲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分析是当前考试趋势。
4.重视实验。每年试卷中对实验的考察约占到试卷分数的35%,因而牢记实验,学会自己设计并进行变化。
最后预祝各位初三学子都能收获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 (上) 期末测试 (A卷)
初三 (上) 期末测试 (A卷)Ⅰ.选出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单词 (共10分,每小题1分)
[ ]1.A.science B.mind C.since D.while
[ ]2.A.touch B.loud C.sound D.without
[ ]3.A.own B.cow C.narrow D.follow
[ ]4.A.choose B.noon C.soon D.wool
[ ]5.A.possible B.top C.lose D.shop
[ ]6.A.seat B.break C.leaf D.weak
[ ]7.A.heart B.nearly C.clearly D.ear
[ ]8.A.corner B.horse C.order D.world
[ ]9.A.front B.over C.cover D.become
[ ]10.A.able B.change C.narrow D.lazy
Ⅱ.按音标写单词,并注明中文意思 (共10分,每小题1分)
1.[ Mi:p] _____ _____ 2.[lend] _____ _____
3.[ Iru:] _____ _____ 4.[laif] _____ _____
5.['sent+] _____ _____ 6.[bi'twi:n]_____ _____
7.[feil] _____ _____ 8.[tru:] _____ _____
9.[tMeindN] _____ _____ 10.['k)v+] _____ _____
Ⅲ.英汉互译 (共10分,每小题0.5分)
1.as soon as______2.听说______
3.all one's life______ 4.尽快______
5.be able to______6.处于困难 (中) ______
7.give...a call______ 8.开除______
9.try out______ 10.派人去叫 (请) ______
11.break down______12.调低______
13.write down______14.来,再来______
15.in a minute______16.正在那时______
17.change one's mind______ 18.起居室______
19.hear from______ 20.在…上面______
Ⅳ.按要求写出下列各词 (共12分,每小题1分)
1.sheep______ (名词复数) 2.die______ (现在分词)
3.threw______ (同音词) 4.write______ (过去分词)
5.week______ (同音词) 6.travel______ (过去分词)
7.miss______ (第三人称单数 8.leaf______ (名词复数)
9.see______ (现在分词) 10.ride______ (过去式)
11.meet______ (过去式) 12.true______ (副词)
Ⅴ.完成下列各句 (共16分,每小题1分)
1.There are______ (几种动物) on the farm.
2.______ (你曾到过) West Hill Farm?
3.I hope______ (一切顺利) .
4.I've never______ (听到) that before.
5.I've lived there______ (一生) .
6.______ (全家) is going to stay there for two months.
7.______ (我确信) that he won't mind.
8.When he was a child he was always______ (试验新的设想) .
9.What do you want______ (科学实验室) for?
10.He operated at once, and Edison's mother______ (得救了) .
11.He wanted to______ (把汤姆赶出去) from school.
12.Please clean the floor of her cage______ (一星期一次) .
13.He'll be here ______ (一会儿) .
14.Please tell Mr Hu that______ (我正努力学习) on my Chinese.
15.They've______ (曾去过伦敦) .
16.Christmas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______ (在英国) .
Ⅵ.选词填空 (共10分,每小题0.5分)
[ ]1.There are several kinds______animals_____the farm.
A.for...in B.of...on
C.to...at D.with...to
[ ]2.I've______heard______that before!
A.never...of B.ever...to
C.yet...for D.already...in
[ ]3.They arrived early______a Tuesday morning.
A.in B.to C.on D.for
[ ]4.This arrived early______a Tuesday morning.
A.on B.for C.to D.in
[ ]5.We don't want any______you______get lost!
A.to...t B.for...of
C.of...to D.from...of
[ ]6.He was waiting______us outside the school gate______
nine o'clock yesterday.
A.to...at B.for...on
C.of...in D.for...at
[ ]7.Are you able______come tomorrow?
A.to B.of C.for D.with
[ ]8.He's doing well______all his lessons.
A.on B.in C.to D.for
[ ]9.I'm sorry______hear that.
A.from B.of C.to D.for
[ ]10.She sent______a doctor.
A.to B.of C.from D.for
[ ]11.At last he had______idea.
A.a B.an C.the D./
[ ]12.She wanted______borrow my radio.
A.to B.for C.of D.from
[ ]13.I'll take good care______her.
A.to B.at C.from D.of
[ ]14.Could you do______for me, please?
A.something B.anything
C.everything D.nothing
[ ]15.He's gone to England______his family.
A.from B.for C.with D.to
[ ]16.Has Ling Feng received a letter______him yet?
A.to B.from C.for D.with
[ ]17.She______there once.
A.go B.goes C.went D.went to
[ ]18.They've had______accident.
A.a B.an C.the D./
[ ]19. Have you______been to the moon?
Not yet.
A.ever B.never C.yet D.just
[ ]20.He lands______top______each house.
A.in...of B.on...of C.to...for D.at...to
Ⅶ.句型转换 (共10分,每小题1分)
1.They have got more than 10 kinds of animal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_of animals______they______?
2.You haven't got a school library, ______ ______? (完成反意疑问句)
3.He has been at this school for over two year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_he______at this school?
4.She knows that Jim will work hard. (改为否定句)
She ______ ______that Jim will work hard.
5.The doctor wanted to operate on his eye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the doctor______to operate on his eyes?
6.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ship leaves? (做否定回答)
______, I______.
7.Mr Wang went for a holiday.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went for a holiday?
8.He'll be away for about eight week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_he______away?
9.Has he bought any presents yet? (改为肯定回答)
______, ______ ______.
10.Are they going to return soon? (做否定回答)
______, they______.
Ⅷ.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共12分,每小题1分)
1.______you ever______ (be) to the USA?
2.I______never______ (see) a horse before.
3.She______ (be) in Shanghai since 1986.
4.Uncle Wang______ (go) already.
5.You______ (come) together, did you?
6.Miss Li asked us to______ (speak) more loudly.
7.They______ (change) their mind, have they?
8.______he______ (receive) a letter from his father yet?
9.We______ (live) there before we came to Beijing.
10.I thought she______ (return) the next week.
11.The children asked their parents to______ (give) them a present.
12.I'd______ (like) to go to the park.
Ⅸ.阅读理解 (共10分,每小题1分)
阅读下面短文, 根据短文意思判断文后句子正误,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Rose was a very pretty girl, and her parents were rich.Quite a lot of the young men in the town wanted to marry her, but s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any of them.
One evening, one of the handsomest of the young men who wanted to marry Rose came to visit her in her parents' house and asked her to become his wife. She answered, “No, Milliam, I won't marry you. I want to marry a man who is famous, who can play music, sing and dance very well, who can tell really interesting stories, who does not smoke or drink, who stays at home in the evenings and who stops talking when I'm tired of listening.”
The young man got up, took his coat and went to the door, but before he left the house, he turned and said to Rose, “It isn't a man you're looking for. It's a television set.”
[ ]1.Rose had a rich father.
[ ]2.Rose had a rich son.
[ ]3.Nobody had asked Rose to marry.
[ ]4.Rose had not accepted any of the men who wanted to marry her.
[ ]5.Rose wanted to marry William.
[ ]6.Rose didn't want to marry William.
[ ]7.Rose liked husbands who smoked and drank a little.
[ ]8.Rose did not like husbands who smoked or drank.
[ ]9.William thought that no man was like the one that Rose
wanted to marry.
[ ]10.William believed that Rose really wanted a new television set.
三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fánnǎotúdìyīyuānbēicǎnzuǒɡùyòupàn
shénmìxuánɡuàjiǎnyuèyóuyùmíngbùxūchuán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干涸(héɡù)凝成(línɡnínɡ)杀菌(jūnjùn)
最新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呜咽(yèyān)模样(mómú)稚拙(zhuōzhuó)
3、按要求写词语。(每组写三个)9分
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带点字选择相应的解释。(8分)
打:①撞击;②举,提;③做某种游戏;④编织
(1)、我班男同学最喜欢打篮球。
(2)、班级活动一定要打中队旗,这是大队部的要求。
(3)、夜深了,妈妈还在为我打毛衣。
(4)、看,那个打鼓的同学真有精神。
花:①供观赏的.植物;②模糊不清;③用;④用来迷惑人的
(1)、你的花言巧语也骗不了我。
(2)、弟弟把零用钱都花光了。
(3)、花园里的花可真美。
(4)、奶奶得戴老花眼镜才能看书。
5.照样子,填反义词,组成词语。(6)
例:欢(天)喜(地)
口声弄成七八
倒置离别争恐
6.句子训练。(4)
(1)、改病句。
他穿着新校服和红领巾,看上去真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运用。18分
1、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口尝梨知酸甜。
(2)、日落胭脂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看江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对你帮助最大的一句名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常常在电视或户外看到一些广告,写一条你最喜欢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平时在家,我们常常做小主人接待宾客,若老师去你家家访要走了,你打算对老师怎么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是中国的国宝,请写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的期末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写字做到“三个一”,相信你能写出漂亮的字!
一 看拼音,写汉字。
fēn fānɡ tián yě běn lǐnɡ yīnɡ ɡāi
ɡū niɑnɡ mái fú jiē shi xìn xī
huǒ bàn zǐ xì ní tánɡ jiè shào
二 请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下列汉字。
星 阳 句 李 众 坚
三 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铃( ) 往( ) 胆( ) 观( )
怜( ) 注( ) 担( ) 现( )
四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叶公( )龙 胸有( )竹 举( )闻名 一望( )际
望( )止渴 夸父( )日 国( )天香 洁白如( )
五 根据要求写词语。
1请写几个与春节有关的词语。
2请写几个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六 想一想,连一连。
漂亮的' 南方 元宵 吃粽
动人的 音乐 端午 观灯
温暖的 书签 中秋 登高
美妙的 故事 重阳 赏月
七 把下面的词语连成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
1 一座 有 石桥 小河上
2 买的 爷爷 真好吃 火龙果
八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2 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笑脸。
九 想想学过的课文内容,填一填。
1少小离家老大回, 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 , 问客从何处来。
2 暮苍山远, 寒白屋贫。柴门 犬吠,风雪 归人。
3 两个黄鹂 翠柳,一行白鹭 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门泊东吴万里 。
4 这里的风景最美:林中有一池圆圆的湖水,它 得像面镜子,它 得像块翡翠。
5 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 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 。
十 我的作品。
看图写几句话。
试题做完了,请你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如果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给自己
画上?;如果不满意,赶快改正吧!
选择题
一架飞机从北极点附近的岛屿上出发一直往南飞,它将可以( )
A.返回出发点 | B.到达南极点 |
C.停留在赤道上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来自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四位学生小明、小军、小力和小华,他们生活所在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如下图,这四位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这四位学生的交流,不正确的是( )
A.小明所在地冬寒冷,夏炎热,气温年较差小 |
B.小军所在地冬寒冷,夏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
C.小力所在地冬温暖,夏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
D.小华所在地冬寒冷,夏凉爽,气温年较差大 |
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赤道地区 | B.青藏高原 |
C.亚洲北部 | D.回归线大陆西岸 |
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
A.潮湿多雨的气候 | B.伊斯兰教审美观 |
C.炎热的沙漠气候 | D.艰辛的居民生活 |
欧洲人喜欢喝咖啡,但这里并不生产咖啡,说明欧洲缺失( )
A.热带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下图是我国几种民居示意图的邮票,图中反映江南水乡民居的邮票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青藏高原 | B.亚马孙平原 |
C.南极洲 | D.我国东部平原 |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地形崎岖 ③水源充足 ④资源贫乏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属于“南南合作”关系的一组是( )
A.日本、澳大利亚 | B.印度、中国 |
C.美国、中国 | D.美国、日本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经”是哪个教派的经( )
A.佛教 | B.伊斯兰教 |
C.基督教 | D.犹太教 |
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日本 | B.印度 |
C.俄罗斯 | D.沙特阿拉伯 |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法语 | B.俄语 |
C.汉语 | D.阿拉伯语 |
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左到右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苔原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冰原气候 |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
A.北半球冬季 | B.北半球夏季 |
C.南半球冬季 | D.南半球夏季 |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 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90°W、89°S | B.80°E、40°N |
C.10°W、0° | D.170°W、71°N |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 B.城市地形图 |
C.城市行政图 |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8844 米,死海是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海拔约为-400米,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8444米 | B.9244米 |
C.4844米 | D.8844米 |
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
A.太平洋 | B.北冰洋 |
C.印度洋 | D.大西洋 |
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错误的是( )
A.迅速躲在课桌椅下 |
B.迅速下楼外逃 |
C.用书包护住头部 |
D.震后有秩序地离开教室到操场避震 |
下列语句描述中,说明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 B.清明时节雨纷纷 |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D.四季如春 |
对交通运输影响大,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天气是( )
下列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
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
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影响图中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 B.海陆因素 |
C.纬度因素 | D.人类活动 |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C线路比BC线路要陡 |
B.图中A处海拔是300米 |
C.图中A处可能发育河流 |
D.图中D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
下列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 B.中国国庆节 |
C.国际儿童节 | D.元旦 |
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月。(4分)
(2)A地在_____半球,主要位于__________带(热带、亚热带、温带)。(4分)
(3)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气候特点相符的是_____地。从A、B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____地。(4分)
(4)写出A、B两地的气候特点:(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地这种气候类型最典型的分布区在 沿岸。(2分)
综合题
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回归运动的原因是 运动,甲图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时,对应乙图A、B、C、D中的 。
(2)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D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 ,当太阳直射点到④点时,库尔勒(新疆境内)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
A.昼最长夜最短 B.昼最短夜最长
C.昼夜等长 D.昼短夜长
(3)当库尔勒物体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①、②、③、④中的 。
(4)今天,地球位于乙图A、B、C、D中的 附近。
家住王庄的小明计划明天陪外地同学去郊外游玩。他心想:“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小明家乡王庄所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盆地、山地、高原)。
(2)由图可知,古寺位于王庄的_________方向。已知王庄的海拔高度为68米,则古寺与王庄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古寺与王庄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___千米。
(3)根据所学知识,小明告诉同学悬崖飞瀑在_________(A、B)地,若想观赏日出美景应选择_________(A、B)地为最佳观赏地。
(4)山顶A海拔最大不超过__________米。
(5)沿图中两山坡C和D爬到山顶A,较省力的沿________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小明看到的甲地地形景观可能是下图中的( ) (填英文字母)
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 B.铁钉生锈 | C.蜡烛燃烧 | D.水的蒸发 |
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最多的是( )
A.H2O2 | B.KMnO4 | C.KClO3 | D.H2O |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
A.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 |
B.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乙醇、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B.催化剂能够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
C.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生成CO等物质 |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软水 |
物质M[化学式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有关的M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 |
B.一个M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二氧化氮分子构成 |
C.M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是7:12 |
D.M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
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11 |
B.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
C.R属于金属元素 |
D.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二氧化硫、氮气 |
B.石油、煤、天然气 |
C.洁净的空气、五氧化二磷、液态氧 |
D.生石灰、酒精、水银 |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 B.硫酸铜 | C.干冰 | D.铁 |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
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 B.天然气 | C.酒精 | D.汽油 |
填空题
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
(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氧气,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3)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 (写出一种组合即可)?
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 (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 ;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化学教师在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其原因是 ,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本实验能说明 (答出一条即可)。
(2)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中,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明矾可用于净化水,是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
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有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 (填名称)。加碘食盐所含KIO3中的I显 价。
请用化学式填空: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
(3)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下图中的步骤I~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 (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①该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I.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 Ⅳ. .
②步骤I、Ⅱ两项说明了什么? 。
③该同学设计以上四组实验是为了探究什么问题?
④写出该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简答题
(1)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及原理是什么?
(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得更快、更充分,为什么?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装入40L的钢瓶中。
(2)从微观角度解释CO2和CO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却差异很大。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用焦炭与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反应炼铁。
(4)做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红热的木炭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九年级 (上) 期末测试 (B卷)
初三 (上) 期末测试 (B卷)Ⅰ.辨音:辨认单词划线部分的读音,在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与所给
单词划线部分的读音相同,将这个单词的标号填入前面括号
中。 (10分)
[ ]1.have A.change B.accident C.fast D.race
[ ]2.become A.almost B.both C.comrade D.cover
[ ]3.beside A.bicycle B.chick C.dictionary D.important
[ ]4.noon A.look B.wool C.choose D.football
[ ]5.hear A.heart B.early C.learn D.nearly
[ ]6.sport A.doctor B.corner C.word D.forget
[ ]7.warm A.draw B.part C.star D.hard
[ ]8.loud A.down B.window C.yellow D.enough
[ ]9.usual A.full B.pupil C.blue D.rush
[ ]10.ground A.orange B.large C.vegetable D.gate
Ⅱ.词类转换:将括号中所给的词变成适当的形式填空。 (10分)
1.Do you know who ______ TV? (invention)
2.A good dictionary is very ______, you'd better buy one. (help)
3.Tom was happy, but Alice was ______. (happy)
4.He's a good doctor. He has already saved a lot of ______. (life)
5.The post office is ______ away than the clothing shop. (far)
6.Which ______ has won the race? (run)
7.Miss Smith is going to London by plane. Can you tell me her __number? (fly)
8.Oh, I ______ forgot! There will be a concert tonight, won't there? (near)
9.It was raining ______ when they arrived in Beijing yesterday. (heavy)
10.The ______ month of a year is September. (nine)
Ⅲ.词语释义: 从右栏中找出与左栏意思相近的词语,将其标号填
入前面括号中。 (8分)
[ ]1.move A.after a short while
[ ]2.be good at B.get to sleep
[ ]3.prefer...to... C.not far
[ ]4.near D.go after
[ ]5.take care of E.look after
[ ]6.fall asleep F.like one thing better that the other
[ ]7.a moment later G.tak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 ]8.follow H.do well in
Ⅳ.完成句子:根据所给中文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7分)
1.Will you______on science? (做个报告)
2.Lin Tao will______after supper. (继续做作业)
3.This problem is______than that one. (难得多)
4.______by saying that? (你指的是什么意思)
5.I'm sorry______, but can you help me right now? (打扰你)
6.You______round her. (最好不要拥挤)
7.It's______from here to our school. (乘公共汽车大约十分钟)
Ⅴ.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前面括号中。 (20分)
[ ]1.The boy became______computers when he was ten.
A.interesting in B.interested about
C.interested in D.interest about
[ ]2.The meeting starts at seven. Please come______.
A.in time B.on time
C.at times D.on the time
[ ]3.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in the text. Please______the
new words in a dictionry.
A.look at B.look for
C.look after D.look up
[ ]4.Will you______me a piece of paper?
A.pass B.past
C.pass on D.pass to
[ ]5.It______him half an hour to do the work.
A.spent B.used C.took D.take
[ ]6.The boy made a lot of noise, so the headmaster______
the boy from the library.
A.sent B.sent away
C.sent out D.sent for
[ ]7.Please wait______. He will be back______.
A.a minute...at the moment
B.in a minute...in a moment
C.a moment...in a minute
D.a moment...after a minute
[ ]8.You can______your idea in the lab.
A.try B.try on C.try to D.try out
[ ]9.Mr Wu owns a library in his house. He has many books
______all subjects.
A.on B.with C.in D.for
[ ]10.How much did you pay______that book?
A.on B.to C.in D.for
[ ]11.______! There's little time left.
A.Hurry up B.Hurry off
C.In a hurry D.Hurry to
[ ]12.I can't see anything in the room.______the light, please.
A.Turn down B.Turn on
C.Turn off D.Turn to
[ ]13.Have you ever______him since he left?
A.heard from B.heard
C.written D.written about
[ ]14.Jim studies______than Henry does.
A.much more harder B.much more hard
C.much harderD.most hard
[ ]15.Sound______fast as light.
A.not travels as B.doesn't travel so
C.travels not so D.isn't travel as
[ ]16.You have helped me______. It's very nice______you.
A.a lot...to B.a lot of...to
C.a lot of...ofD.a lot ...of
[ ]17.Grandma asked me______him the bad news.
A.don't tell B.not tell
C.not to tell D.to not tell
[ ]18.You are late! The film______for five minutes.
A.has begun B.has gone
C.has been onD.began
[ ]19.You can______my pen, but you mustn't______it to others.
A.lend...borrowB.borrow...lend
C.borrow...borrow D.lend...lend
[ ]20.Jack is______. We must help him.
A.into troubleB.in a trouble
C.in trouble D.troubles
Ⅵ.动词填空:用括号中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0分)
1.Mike told me that he______ (not like) that strange man.
2.Mr White_____ (live) in this street since last year.
3.Oh, I______ (see) the film before. I______ (see) it about a month ago.
4.The Greens______ (have) breakfast when I came in.
5.Please tell him about it when he______ (come) back.
6.It's four in the afternoon. The children______ (play) in the playground.
7.Christmas is coming soon. We______ (have) a party on Christmas Eve.
8.She was not strong enough______ (move) the desk.
9.Lucy isn't at work. Where______she______ (go) ?
Ⅶ.句型转换:按要求变换句型。 (每空填一词) (7分)
1.The train has already arrived. (改成否定句)
The train______ ______ ______.
2.My uncle has worked in this factory for ten years.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_your uncle______in this factory?
3.“I can hear nothing,” Mary said. (改成宾语从句)
Mary said______ ______ ______hear nothing.
4.Where is the reading-room? Do you know? (改成宾语从句)
Do you know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Ⅷ.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所给句子的.正
误。符合短文内容的句子,在前面括号中填A,否则填B。
(10分)
Have you ever seen a horse with toes (脚趾)? Millions of years ago, horses had many toes. They had four toes on each front foot. They had three toes on each back foot. The horses were no bigger than cats.
These small horses lived in the forest (森林). Their many toes helped the horses run over the soft (软的) wet ground.
It was very hot it the forest. But the weather changed. It became cold. Many trees could not live in cold weather. The trees died and fell. Open field took the place of the forest. The sun made the ground dry and hard.
Horses began to change, too. They began to get bigger. This took a long time. On the dry hard land, horses needed only their middle toes for running. Their middle toes became hard. After a long while, horses had only one hard toe on each foot. We call this hard toe a hoof (马蹄) .
[ ]1.Long ago a horse had fewer toes than a horse today.
[ ]2.A horse then was almost as big as a cat.
[ ]3.Those small horses had many toes because they had to run
over the soft wet ground.
[ ]4.The ground became dry and harder because the weather got
warmer and warmer.
[ ]5.It took many many years for horses to become bigger.
[ ]6.For running on soft land horses used their middle toes
more than any of the others.
[ ]7.On dry hard land horses needed to become bigger.
[ ]8.A horse has a hoof on each foot now.
[ ]9.This passage (一段文章) makes us believe that animals had
been the same as they are today.
[ ]10.The title (标题) of this passage could be “Horses Have
Changed Much Over Years.”
Ⅸ.完形填空: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选项前面的括号中。 (10分)
Mrs Hill is an old woman. She has a small room in an old house. She 1 there since 1984. That was the year when her husband 2 . He had been ill 3 many years. After his death, Mrs Hill had 4 money at all. She found work in a factory. Her job (工作) was to clean the offices. She 5 get up at 5 o'clock 6 the morning. Last year she 7 ill and her doctor said:
“ 8 work so hard.” Now Mrs Hill sells newspapers 9 a big shop in the middle of town. She 10 doesn't have much money but she is happier now.
[ ]1.A.is living B.lives C.lived D.has lived
[ ]2.A.died B.has died C.dead D.was dead
[ ]3.A.inB.before C.for D.since
[ ]4.A.someB.little C.no D.any
[ ]5.A.must to B.had to C.has to D.have to
[ ]6.A.withB.at C.in D.on
[ ]7.A.isB.were C.fall D.fell
[ ]8.A.Stop B.Don't C.Not D.Cannot
[ ]9.A.outside B.in front C.out of D.over
[ ]10.A.always B.already C.yet D.still
Ⅹ.补全对话:用所给的词语填入下面一段对话的空白处,使对话
完整。要求将词语的标号填在相应题号的后面。 (8分)
A. be late B. get there C. Maybe D. past
E. before F. hurry up G. worry H. as fast as possible
What time is it?
It's ten 1 three.
Hey, 2 ! 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
I'm hurrying 3 , you see.
Well, try to hurry a little more, will you? I don't want to 4 .
But you know they never start on time.
5 so. But I always like to 6 on time.
Don't 7 . I will get you there 8 the meeting starts.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高二测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