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与胡兴安夜别诗》诗歌鉴赏(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w030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何 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碾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1)此诗暗含时间的转换,请结合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分析诗句的内容。(5分)
答:
(2)后人备加推崇“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两句,认为这两句“景观与主观情感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请赏析这两句。(5分)
答:
参考答案
(1)诗的第三句写酒宴上的欢聚,是别前;一、二两句写将别未别,是别时;五.六两句写别后路上的.情景,是别后;最后两句写归家后的孤独,更进一步写别后。(后面两点可并为一点。)(2)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境界开阔却略显感伤的意境。寒塘岸边别离挚友,即将身单影只,自是内心凄楚悲凉不已,垂眼间露水湿碧草,碧草挂露珠,则触景伤情。作者借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放眼望去,明月相映,江水清清东逝不息,思念也将如此水滔滔不息吧。这两句作者借景显深情,做到情景完美交融。(景2分,情2分)
《与胡兴安夜别》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
①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②居人:指自己。转轼:回车。③客子:指胡兴安。维舟:系船,停泊。
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
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请简要赏析诗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5分)
4.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
答案:
(1)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笑(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2)写眼前实景:颈联( 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露水无情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渲染了凄清悲凉的离别氛围。
写联想之景:颈联写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在凄清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独艰难地前行,路边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湿,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联想之景,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情怀。
3.两句景物描写,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构成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2分)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环境写得凄清壮阔。(2分)景中寓情,景中有人,与前四句共同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1分)
4.前两句简洁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2分)第三句从时间上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则是席中的欢声笑语,意在衬托第四句。(1分)在“一筵”“两地”之后分别缀以“笑”“愁”两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眼,说明“笑”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1分)最后两句是想象自己回家后的感觉。离恨犹在,故园独守,倍感孤寂,友情之可贵及友人在心中的位置,不言自明。(2分)
二:
(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一首 。(1分)
(2)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3分)
(3)本诗的五、六句历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4)诗歌的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魏晋五言诗/古体诗
(2)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笑(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3)①写眼前实景: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露水无情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渲染了淒清悲凉的离别氛围。
②写联想之景:颈联写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在清凄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独艰难前行,路边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湿,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联想之景,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情怀。
(4)前句细腻地写出了露湿水边草的场景,后句描绘了流水倒映明月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既点出了“夜别”,又照应了“维舟”二字,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把与友人夜别的意境写得凄清空旷。
赏析:
这首诗到底是作者送别胡兴安,还是自己出行,留赠前来送别的胡兴安?各人说法不同。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留别诗,因为何逊作品中留别诗较多,有的诗题就和这首诗标题格式相近,如《与苏九德别诗》、《临行与故游夜别》、《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等等。这些标题的共同之处,是略去主语(我),直截用连词(与)引出告别的对象,而后再用“别”字点出诗意,《与胡兴安夜别》也正是这样写的,这大概是诗人的一种习惯写法吧。
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送行者,即胡兴安;一句写“客子”——行者,即诗人自己。轼,车前横木,代指车;行转轼,将要回车。维舟,系上船。“居人”将“客子”送到江边,客子登舟,船虽然还系在岸边,但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车夫自然也要作回车的准备,“别”已在眼前了!这两句十个字,简捷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节,极其难以言传的深情。陈祚明说:“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确非虚语。别时如此,别后会怎样呢?三四两句即沿着这一思路,回答这一问题。不过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诗至此,已是一首颇有余味的小诗了。“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韦应物《答王卿送别》)。其情境、格调,和这首诗的前四句很相似。但是,何逊没有就此搁笔,第一,诗题中的“夜”字还没有点出;第二,前面说了“两地愁”,对方的愁情如何,虽不便代言,但自己的愁,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有让朋友了解的必要。这样,诗人又写了四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词宛转,浅语俱深”,无怪它早已被人列为何诗的佳句了。最后二句是悬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离恨犹在,故园独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难遣,则友情之可贵,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须明说的了。
此诗的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己之羁愁离恨,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在第三层,抒发对送者的日后思念之情。这种人已分、思不断、愁更深的深情绵邈的诗句,那友人读之,其情如何?这更是诗的余情、余韵了。“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正道出了何诗的又一个特色。
原文: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翻译:
送行人掉转车头回去,客人暂系的船缆正要解开。
想起酒宴上大家强为欢笑,即将化作两地的愁怀。
露珠溅湿了寒塘杂草,明月随着淮河的水奔流。
才抱着别离的新恨,独守着故园度过新秋。
注释
胡兴安:诗人的朋友。
居人:“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行:将。转轼:回车。轼:车前横木。这里指代车子。
客子:“客子”指将要乘舟离去的过客。诗人自指。维舟:系船。维,系。
筵:坐具,也指座位。一筵:指相聚在一起。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想到眼前的欢聚笑语转眼就要化为两地的离愁别恨,心中十分感慨。
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方:将要的意思,与第一联的“行”同意,这是为了避免重复。故园:指故乡。以上两句是说,自已将带着离别友人的遗恨,独自回到故乡去消磨日月。
赏析:
诗以对举开头,一句写“居人”——送行者,即胡兴安;一句写“客子”——行者,即诗人自己。轼,车前横木,代指车;行转轼,将要回车。维舟,系上船。“居人”将“客子”送到江边,客子登舟,船虽然还系在岸边,但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车夫自然也要作回车的准备,“别”已在眼前了!这两句十个字,简捷而生动地白描出一幅将别未别、两情依依的水边送别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情节,极其难以言传的深情。陈祚明说:“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确非虚语。别时如此,别后会怎样呢?三四两句即沿着这一思路,回答这一问题。不过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诗至此,已是一首颇有余味的小诗了。“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韦应物《答王卿送别》)。其情境、格调,和这首诗的前四句很相似。但是,何逊没有就此搁笔,第一,诗题中的“夜”字还没有点出;第二,前面说了“两地愁”,对方的愁情如何,虽不便代言,但自己的愁,自己对朋友的思念,还有让朋友了解的必要。这样,诗人又写了四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词宛转,浅语俱深”,无怪它早已被人列为何诗的佳句了。最后二句是悬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离恨犹在,故园独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难遣,则友情之可贵,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须明说的了。
此诗的一二句是两面分写,三四句将两面合写,五至八句尽吐己之羁愁离恨,前两层皆为此蓄势,其重点在第三层,抒发对送者的日后思念之情。这种人已分、思不断、愁更深的深情绵邈的诗句,那友人读之,其情如何?这更是诗的余情、余韵了。“何之难摹,难其韵也”(陆时雍《诗镜总论》)!正道出了何诗的又一个特色。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古诗简介
《与胡兴安夜别》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写了诗人与友人临别欢宴后在江边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抒发了诗人离恨别愁、聚散悲欢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景真切,细致精当,抒情真挚,耐人寻味,并且运用了筵席上的欢快与离别时的沉寂的对比手法,清新隽美,极为精妙,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
翻译/译文
送行人掉转车头回去,客人暂系的船缆正要解开。
想起酒宴上大家强为欢笑,即将化作两地的愁怀。
露珠溅湿了寒塘杂草,明月随着淮河的水奔流。
才抱着别离的新恨,独守着故园度过新秋。
注释
①胡兴安:诗人的朋友。
②居人:“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行:将。转轼:回车。轼:车前横木。这里指代车子。
③客子:“客子”指将要乘舟离去的过客。诗人自指。维舟:系船。维,系。
④筵:坐具,也指座位。一筵:指相聚在一起。
⑤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想到眼前的欢聚笑语转眼就要化为两地的离愁别恨,心中十分感慨。
⑥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⑦方:将要的意思,与第一联的“行”同意,这是为了避免重复。故园:指故乡。以上两句是说,自已将带着离别友人的遗恨,独自回到故乡去消磨日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季秦淮江畔与朋友胡兴安分别时,留别相送到舟中所写下的一首友情诗。大约作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秦淮江畔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从结尾的“独守故园秋”一句推测,诗人当为客子,胡兴安当为居人,“独守”是诗人想象与朋友离别归家后的孤独之情。“行转轼”指将要转掉车头回家。“行”即将诗人在朋友家住了一些日子,现在即将离去了,主人乘车到水边为他送行。现在诗人暂且把船系在岸边与朋友说几句道别的话,这是最后的时刻。“行”、“暂”两字将离别时诗人的不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是极为精巧致的一联。在今天的筵会上,两位朋友倾心长谈,在吟诗饮酒之间时时发出爽朗的笑声,都感到无比的快乐。可是,转眼之间,一个要乘舟远征,一个要命驾回府,从此之后能否见面,心中无数,因此两人各自都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忧虑。
“露湿寒塘草,月映秦淮流”是借景抒情,以景仕情的佳句。天气微寒,露水打湿了池塘中的水草,秋夜云淡,明月倒映在秦淮之中,好象随着江水流动。诗人一想到刚才那些伤心的事,就有些烦恼,所以举目四望,想在游心山水之中化其郁结。可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诗人所见之景无往而非离愁别绪。这两句诗的关键在“寒”、“流”二字。“寒”一方面照应题目之“夜”与下文之“愁”,是秋夜的如实写照,同时也象征着诗人此时心灰意冷的情感。“流”,是说天气清朗,月亮在水中清晰可见,同时暗示着诗人对一切皆无常之观念的体认。月亮是永恒的,可是此时它好象被水冲着缓缓移动,这实际上是诗人与朋友分别时所体验到的好事难全之心境的下意识的流露。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这一联诗人想象离后的孤独之情。与朋友分别后,独自守着家园,在一片秋景中陷入无尽的离恨。
这首诗的四联基本上都是很工整的对仗,尤其是中间两句,更是洗练之极。全诗音律顿挫,朗朗上口,而且情景交融,意境幽远,是难得的佳篇。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下)》:“这是何逊的一首优秀诗作。送别纪行,写景抒情极为精妙,写景真切,细致精当;情挚意者,耐人寻昧;工于炼字,清新隽美,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
与胡兴安夜别,与胡兴安夜别何逊,与胡兴安夜别的意思,与胡兴安夜别赏析 -诗词大全
与胡兴安夜别作者:何逊 朝代:南北 居人行转轼,
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
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
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
独守故园秋。
★ 诗与筝诗歌
★ 胡风的诗
★ 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