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生命最后的狂欢散文(共含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bsxx”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命最后的狂欢散文
曾祖父去世的时候,我只有五岁,尚未明白死亡的意义。
家人用一场盛大的葬礼送别了操劳一生的老人。在农村,红白喜丧同样重要,爷爷请来了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悲恸地乐声彻夜未断。白天便是宴请亲友,酒宴的丰盛与人群的欢闹和葬礼的氛围极不相称。爷爷说,他只是想让曾祖父走的风光。十五岁的哥哥一直守着棺木,沉默地盯着狂欢的人群。
葬礼持续了三天,哥哥沉默了三天。
下葬的那天哥哥牵着我走在队伍的最后。曾祖父一生育有五男两女,皆已成家并育有子女,曾孙辈也已有三人,庞大的家族使得送葬队伍十分壮观,悲恸的.哭声响彻山野。哥哥依然沉默着,却低着头在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不只是被家人的悲恸感染到,还是被这过分放大的悲伤吓到,我突然放声大哭。祖父无奈,只得一边哄我别哭,一边催促哥哥带我回家。
哥哥一直低着的头终于抬起,山风吹乱了他的头发,眼角泪痕犹在。他将目光投向曾祖父的棺木,静默了几秒。望着雕塑般静立的哥哥,我似乎被某种力量震慑到了,竟然停止了哭泣。
肃穆的注视结束之后,哥哥抱起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送葬队伍。人群的喧闹和哭声逐渐隐没在山岚中,哥哥的悲伤也在渐渐消释,他轻轻拍着我的头,说:“小雨别怕,我们回家了……”
经年之后,哥哥已在陌生的城市打拼多年,因为我即将离家到省城上大学而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去看曾祖父,近年来因为疏于打理,他的坟头长满荒草。哥哥静默地注视着墓碑上早已斑驳的字迹,我与这位故去多年的老人并不相熟,有些拘谨的站在旁边。哥哥喃喃地说:“别怕,我们回家了。”
我有些恍惚,这一句话,开启了记忆的闸门,多年前的一幕幕纷至沓来,守着曾祖父棺木的哥哥脸上的表情倔强坚韧,被刺目的白色淹没的灵堂,以及与葬礼氛围极不相称的喧闹纷扰……据说葬礼的第二天深夜,叔侄几人便为了老人遗产分割的问题几乎大打出手,亲友们更是谈笑风生,议论着曾祖父生前的的一切……这一幕幕的闹剧,深深刺痛了少年的心。哥哥曾为此与祖父理论理论,却被训斥不懂事。他能做的,只有守着曾祖父的棺木,想留给他最后一份安宁。
曾祖父九十八岁高龄去世,一生抚养后辈子女,无功绩成就,哥哥是他带大的最后一个孩子。生命的最后,家人用一场老人无法感知的盛大葬礼为他送别,哥哥却只愿安静地守着这个深刻在童年记忆中的老人的棺木。
原来,生命最后的一场狂欢,不及亲人的一眼深情相送。
我曾问哥哥,是否怨怪我让他失去了与曾祖父作别的最后机会?他只是淡淡的笑着,曾经的固执已在岁月的磨洗下悄悄转化为从容。
生命最后那一抹时光散文
走过昨天的我们,真没有想到我们的今天,会是这样子的......我们曾无数次憧憬着灿烂的明天,可是今天的我们就像三生石旁的`两粒尘埃风一吹各自下落不明。
曾经总能在人群中一眼看见你,现在想来并非是我独具慧眼,那是你想让我看见,于是身边眼前全是你的身影。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喜欢注视河床畔那一块块斑驳的石头,,或让人踩过或让鸟儿歇息或让一对情侣在上面刻上彼此的名字.看得久了便觉得沉默的石头像沉默的我。
年年岁岁见的最多的人是自己,而在尘世中有几位能真正了解自己?如果给你一个参照物站在岁月的岸边,像一块斑驳的石头任天荒地老你是否还会执迷不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我不是石头,我是有血有肉的人。相遇了才知道什么是心跳,心跳了才知道什么是爱,爱过了才知道什么心痛,心痛了才知道自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无恨月长圆,拥一段往事追赶岁月的背影,你永远无法用慢一秒的脚步丈量你的未来。
在无果里忙于奔命,这是我吗?我已快不认识自己了,一草一木一如既往随四季轮回黄了又绿了,而我的黑发已经不见了。
我们是人不是神,不能一日千里,如果你要追赶的人不在那里或者说不想等你,即使追逐也是背道而驰。
怀旧不能真正浮现曾经熟悉的你,我的未来只能在一抹斜阳里用一把稀薄的扫帚,清扫着每一段已逝的岁月。这是执着也是对爱的诠释!清扫着前方的路,也清扫着曾经的往事。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去,在生命最后那一抹时光里。
你说一个好好的人,突然在七天的时间里离你而去你会怎么办?而且是你最亲的人,他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个生意人,一直以来身体不错也很健康,就在这个春节感觉有点头痛也没太在意,只是服了一些止痛药以为没有什么大碍。
我们都还沉寂春节的喜悦中,可就在二月九日,父亲突然吐血送去医院,我们还以为没什么大事,可等医生查出结果来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惊呆了,经常在电视里看见别人抽骨髓,天哪现在竟然轮到我的父亲了,为了保证查出的结果正确性,我们又到其它的大医院去化验,可结果都一样的,急性白血病,我们连听都没有听见过,只知道白血病,医生说急性的白血病比白血病还要厉害,这种病会在短时间内侵袭到全身各个器官,不是还可以换骨髓吗?我问医生他说你父亲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换了也没有用,这种病是人财两空的病,让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们都傻了,为了父亲的病能好我们用了最好的药,每天五六千的医药费也无济于事,看着父亲痛苦的呻吟,我心如刀割,但还是没有敢告诉父亲只对他说没事的你一定要坚持住,过两天就会好了,说完眼泪就夺眶而出,父亲好像也感觉到的病情的厉害性,因为很多朋友都过来看他,一般的小病是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的。
过了三天,父亲的.病情是越来越严重了,到处最后肾脏的都坏了,连最基本的小便能力都没有了,医生又找我们谈话,说只能通过血透来把身体里多余的水份排出,我们没有办法只能这样选择,看见父亲的血从身体抽出那痛苦的表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但尽管如此父亲的病还是没有好转。又过了两天医生发来了病危通知单,医生说现在用药也不行了,所有的药对父亲的病都不好了,因为父亲身体的所有的器官功能都衰竭,我是哭了又哭,医生说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父亲走的轻松点,于是医生给他药,这样的话父亲会少痛苦一些。
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一直守在父亲身边,几乎也没有睡过什么觉,整个人瘦了好多,直到陪到父亲最后…………写到这里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我可怜的父亲你在天堂还好吗?女儿好想念你!!!
生命走到最后是重生散文
有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不但热心救人,并且收费低廉,远近的居民都喜欢找他医病。
一天,来了一位半身不遂的白发老翁,坐在轮椅上,由儿子推着走。
“无论如何,拜托你救救我父亲……”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哭得像婴儿一般,“看了好几位医生都没有起色,我只想让他多活几年。千万拜托,大夫。”
医生仔细量脉搏、血压、做了心肺检查后,开了一张药方,并仔细叮咛:“回家以前,不妨上三楼佛堂坐坐。”
男人听了一头雾水,只当医生是在安抚患者情绪,没放在心上。
匆匆地过了两个月,男人又推着老父来看诊。仔细检查、开药方后,医生再度嘱咐他陪父亲去三楼佛堂坐坐。
但男人依旧没在意,拿了药便推父亲走,心想这个医生还挺罗嗦的。
直到每三次看诊,开完药方后,医生拦住他,按下电梯一同前往三楼佛堂。
三人默默浏览素雅的茶几盆栽和书架上的善书佛经;八坪大的空间里,除了清水和两碟笑香兰之外,橙黄的酥油在供桌上无烟焚烧,沉睡在火焰的梦里……
“我请你们上来坐的原因,是看看油灯里的灯芯……”医生指着前方说,“每一盏灯都需要灯芯,有最好的油灯却没灯芯,还是无法燃烧。每当油快要烧光,灯芯剩下一小截时,我就会想:再添些油到容器里,应该可以延长灯芯的寿命吧,于是我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你们猜想怎样?”
望着满疑惑的父子二人,他缓缓道:“我总是贪心地倒进太多油,结果不是火焰变得极微弱,就是灯芯根本烧不起来,试过好几次以后,我才明白:要让灯芯发出最自然的光芒,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容器内注满油,让灯芯一路烧完,油尽灯枯,再重新添入新油、换上新灯芯,这才是点灯的正确方法。”
男人恍然大悟,默默点头,含泪推着轮椅上的老父离去。
容器是命运,油仿佛我们身处的世界,而灯芯就像是肉体躯壳一样。
一个生命终止,另一个新生命诞生……有死才有生,生生不息。
油灯将残,就让它残吧,花之将萎,任它枯萎吧,残败枯萎只是一种游戏,灵魂却在不凋不残的文化时空里,穿梭旅行。
从前,一只圆圈缺了一块楔子。它想保持完整,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由于不完整,所以它只能慢慢地滚动。一路上,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它与蠕虫谈天侃地。它还欣赏到了阳光之美。圆圈找到了许多不同的楔子,但没有一件与它相配。所以,它将它们统统弃置路旁,继续寻觅。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配件。圆圈是那样地高兴,现在它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了。它装好配件,并开始滚动起来。现在它已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圈,所以滚动得非常快,以至于难以观赏花儿,也无暇与蠕虫倾诉心声。当圆圈意识到因快奔急骋使它失去了原有的世界时,它不禁停了下来,将找到的配件弃置路旁,又开始慢慢地滚动。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某种奇妙的意义上讲,当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时反而更加完整。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个穷人。他永远也体会不到什么是渴望、期待及如何用美好梦想滋养自己的灵魂。他也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个爱他的人送给他某种他梦寐以求的或者从未拥有过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人生的完整性在于知道如何面对缺陷,如何勇敢地摒弃不现实的幻想而又不以此为缺憾。人生的完整性还在于学会勇敢面对人生悲剧而继续生存,能够在失去亲人后依然表现出完整的个人风范。
人生不是上帝为谴责我们的缺陷而给我们布下的陷阱。人生也不是一场拼字游戏比赛,不管你拼出多少单词,一旦出现了一个错误,你便前功尽弃。人生更像是一个棒球赛季,即使最好的球队也会输掉1/3的比赛,而最差的球队也有春风得意的日子。我们的目标就是多赢球,少输球。
当我们接受不完整性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当我们不断地进行人生滚动并能欣赏其价值时,我们就会获得其他人仅能渴望的完整人生。我相信这就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不求“完美”,也不求“永不犯错误”,而是求得人生的“完整”。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去爱,坚强地去宽容,大度地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明智地理解身边充满爱,那么我们就能取得别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起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
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然后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无论你的时间多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
“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头呢?也许是你的道德感、你的梦想?还有你的一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
The Splashes Of Life 生命的波纹
我有个基本观点:自由即选择,选择即负责。
为什么选择即负责?因为任何选择都会产生结果。结果可能是好的,也可能不好。但不论好与不好,都得有人兜着或扛着。谁来兜着,谁来扛着?只能是做出选择的人。所以选择即负责。
既然选择即负责,那么,你在进行选择时,就只能服从自己的内心冲动。想想看,如果标准是别人的,埋单的却是自己,岂不亏大发了?更何况,别人帮你做的选择,能保证你的幸福吗?按照别人的标准去活,有意思吗?
同样,既然选择即负责,那就不能只往好处想。好处是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需要担心的是不好的后果。这种后果,我们可能承担得了,也可能承担不了。承担不了,就只能放弃。承担得了,则何妨坚持?
要知道:迁就世俗,一时无忧;违背内心,永远痛苦。
所以,选择的时候,只用想两条:一、这是不是我非常想要或想做的?二、如果后果严重,兜不兜得了,扛不扛得住?如果两条都没问题,那就要!
人生能得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
选择已定,则任人批评。他人的批评能时时提醒我们:你是有人反对的,你也是会犯错误的,因此你没有任何理由自以为是,得意忘形!
结果,我们就会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也因此,我们要感谢批评者和反对派。
总之,决策时不妨“二”,执行和操作却一定要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旦功成名就,更必须“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
这是苏族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的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男孩七岁那年,他的祖父带他来到田边的一个鱼塘。他让男孩丢一颗石子到水中,并嘱咐男孩仔细观察石子所激起的水波。然后他叫男孩把自己想象成那颗石子。
他说:“在生命的水面上,你也许能激起许多波纹,而你所激起的波纹也会打破别人的平静生活。”
“要谨记,对你所激起的波纹中所包含的东西负责,因为这些东西会接触、影响到许多他人的波纹。”
“你应当努力将自己波纹中的平和宁静传播给他人。当然,如果你的波纹中带有愤怒、嫉妒,别人也会受到你的影响,因此,你要对它们负责。”这是男孩第一次了解到,每个人心中的安宁抑或不和,都会传播给整个世界。
如果我们自己内心被冲突、仇恨、疑虑或者愤怒所纠缠,自然无论我们内心激起的.是何种波纹,它们都会被传向外界,与别人的生命波纹共同激起美丽,抑或是不和谐。
就不能给世界带来平和宁静。无论我们是否说出心中的感觉和思绪,我们都在向外界传播它们。
无论你在哪里,也无论你是谁,不管是此时此刻,还是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瞬间,有一件事对你我来说是恰巧相同的:我们不是在休息,我们是在一次旅途中。我们的生活是一种运动、一种趋势,是向一个看不见的目标稳定而不停地前进。每一天,我们会赢得某些东西,或者会失去某些东西。甚至当我们的位置和我们的性格看起来和以前完全相同时,他们事实上仍然在改变。对于一块荒地来说,一月和七月是不一样的,季节会造成不同。能力上的缺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可爱,但对大人而言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了。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朝一个或者另一个方向迈进的一步。甚至“没有做任何事”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它使我们前进或者后退。一根磁针阴极和阳极的作用都是一样的真实;拒绝也是一种接受——这都是二择一的选择。
你今天比昨天更接近你的港口了吗?是的——你必须接近某个港口或其他港口。自从你被抛入生活之海,你的船一分钟都没有静止过。大海是如此之深,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抛锚的地方,因此你也不可能停下来,直到你抵达自己的港口。
每天,我们都有所得,也有所失。即便我们的位置和角色看似与原来无异,但实际上也是时时变化的。因为时间的推移本身就是一种变化。对于同一片荒地来说,在一月和七月是截然不同的,季节造成了这种差异。能力的局限在孩子身上被视为天真烂漫,而在大人身上则是幼稚的的表现。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朝着某个方向迈进了一步。即使是失败本身,也是有所得的,失败可以催人奋进,也可以让人一蹶不振。磁针负极的作用与正极的作用都是一样真实的。拒绝也是一种接受,只不过是另一种选择罢了。
你今天比昨天更接近你的港口了么?是的,你肯定离某个港口更近了。因为自从你的航船从生命的海洋上启航的那一刻开始,你没有哪一刻是静止的。大海如此深邃,即便你想停泊,也找不到地方;只有当你驶入自己的港口,你才能停止下来。
★ 最后一次散文
★ 最后狂想曲散文
★ 最后的贵族的散文
★ 最后的宽容散文
★ 最后的告白散文
★ 经营生命散文
★ 生命的散文
★ 春天生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