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君子行全文译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鱼泡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⑵白屋:即贫家的住所。指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⑶一沐三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握发”作“一沐三捉发”。握发吐哺,就是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周公勤于政事,寝食不安;二是周公礼贤下士,接待贤士特多。后世常以此形容求才殷切,礼贤下士,争取人才。如《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对公孙述不礼贤下士不满,对同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亦或以此说明勤劳国事。如王充《论衡·书解篇》:“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改法而制。”说他们虽然极忙,还能著书一立说。三国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曹操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后人称吐握、吐哺、吐哺握发、握发吐哺,都是从这一典故引出的不同说法。
原文: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译文
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注释
纳履:穿鞋。
劳谦:勤劳而谦虚。
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君子有所思行》
君子有所思行原文: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君子有所思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
①紫阁:终南山峰名。
②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③天倪:天际,天边。
④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⑤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
⑥翕赩(xī xì):光色盛貌。
⑦绝域:极远之地。
⑧伊皋:伊尹和皋陶。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二人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⑨元化:造化,天地。
⑩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歌钟:伴唱的编钟。中昃(zè):日过午而渐西斜。牛山悲:亦作“牛山叹”。《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是一首五言六句式的'古体诗,是当时南北朝一种比较少见的格式,其作者是著名诗人沈约,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
君子行原文:
良御惑燕楚。
妙察乱渑淄。
堤倾由漏壤。
垣隙自危基。
嚣途或妄践。
党议勿轻持。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君子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荀子君子全文及译文
原文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 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 告至备也。天子也者,埶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形无所劳,尊无上矣。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
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则士大夫无liu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 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罪,莫敢犯上之大禁,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不可以为富 也,皆知夫贼害之不可以为寿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由其道则人得其 所好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世晓然皆知夫为奸 则虽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云:“凡人自得罪。”此之谓 也。
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 踰德。故杀其父而臣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分然各以 其诚通。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 如神。传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乱世则不然:刑罚怒罪,爵赏踰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故一人有罪,而三 族皆夷,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 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诗曰: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此之谓也。 论法圣王,则知所贵矣;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论知所贵,则知所养矣;事知所 利,则动知所出矣。--二者是非之本,得失之原也。故成王之于周公也,无所往 而不听,知所贵也。桓公之于管仲也,国事无所往而不用,知所利也。吴有伍子胥 而不能用,国至于亡,倍道失贤也。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古今一也。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故尚贤使能, 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 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故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分此者也;节者,死生此者也;忠 者,惇慎此者也;兼此而能之备矣;备而不矜,一自善也,谓之圣。不矜矣,夫故 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为天下贵矣。诗曰:“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译文
“天子没有妻子”,是说没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没有人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这是说没有人可以做他的主人。虽然天子的脚能走路,但一定要依靠左右的扶持才向前走;虽然嘴能说话,但一定要依靠传达天子命令的官吏发布命令。天子不用看就看得见,不用听就能听的见,不用说话,就能见信于民,不用思考,就能知道,不用动手,就有成效,这是说天子的下属极其完备。天子权势极其尊贵,身体极其安逸,心情极其愉快,意志没有什么屈服,身体没有什么劳累,他的尊贵是无以复加的。《诗经》上说:“整个天下,都是天子的土地;从陆地到海滨,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圣明的帝王在上,名分,道义在民众中推行,那么士大夫就没有放肆过分的行为,各级官吏就不会有懈怠傲慢的事情,广大百姓就不会有邪恶怪僻的习俗,就不会偷盗的罪行,就没有人敢触犯君主禁令的。天下的人都清楚的知道:盗窃是不可能发家致富,抢劫杀人不可能获得长寿,触犯君主的禁令不可能得到安宁;遵循圣王的正道,就能得到他所喜欢的;不遵循圣王的正道,就会遭到他所厌恶的惩罚。这样,刑罚很简略,而君上的威力却像流水一样的通行,无处不在,人们都知道如果为非作歹,即使躲藏逃亡也不能够免受惩罚,所以没有不伏法认罪而请求惩处的。《尚书》说:“所有的罪罚都是自取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罪罚相当就有威力,罪罚不当就会受到轻视;德才相当就会受人尊重,德才不当就会被人轻视。古代刑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不超过德行,所以杀了父亲而任用儿子,杀了哥哥而任用弟弟。刑律的.处罚不超过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不超过德行,刑赏区分的很清楚。因此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干坏事的人得到指责;刑罚极少用而威力无处不在,政策法令极明确而教化四方。古书上说:“天子有了美好的德行,亿万人民都倚仗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混乱的时代就不是这样。刑罚超过了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超过了德行,按照亲属关系来判罪,根据世系来举用贤人。一人有罪就诛灭父、母、妻三族,即使德行像舜一样,也不免受到同样的刑罚,这是按照宗族来判罪。祖先曾经贤能,子孙就能显贵,即使行为如同夏桀、商纣,也必然列在尊位,这是根据世系来举用贤人。按照宗族亲属关系判罪,根据世系举用贤人,即使想没有祸乱,能做的到吗?《诗经》上说;“江河沸腾了,山峰碎裂了,高高的山崖变成深谷,深深的峡谷变成山陵。可是当今的执政者,为什么还不知道警惕啊?’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议论效法圣王,就知道应该尊重什么人了,用道义来处理政事,就知道什么办法有利。通过议论时知道要尊重的人,就会懂得应当吸取些什么了;通过处理政事知道有利的办法,就懂得应该作些什么。这两个方面,是正确与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成功与失败的根源。周成王对于周公,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所要尊重的人。齐桓公对于管仲,凡是国家大事没有什么方面不听从,这是懂得了有利的办法。吴国有了伍子胥而不能任用,导致国家灭亡,这是因为违背了正道,失掉了贤人啊。所以使圣人尊贵的君主能称王天下,使贤人尊贵的君主能称霸诸侯,尊敬贤人的君主可以存在下去,怠慢贤人的君主就会灭亡,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崇尚贤士,使用能人,使高贵的和卑贱的有等级的区别,区分亲近的和疏远的,按照次序来安排年长的和年幼的;这就是古代圣王的正道。崇尚贤士,使用能人,那么君主就会尊贵而臣民就会安宁;尊贵卑贱的有差别,那么政令法规就能畅行无阻,亲近的和疏远的有了分别,那么施予恩惠就不会违背情理;长幼有了次序,那么事业就能迅速成功而老年人有了休息的时间。有仁德的人,就在于崇尚贤人,使用才能,等别贵贱,区分亲疏四件事情;有道义的人,就是在于区别这四件事;有节操的人,就是为维护这四件事而献身的人,有忠心的人,就是敦厚,顺从这个正道的人;把这些都能做到,德行就完备了,德行完备而不到处夸耀,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圣人。不到处夸耀,所以天下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而且做到善于推广自己的功绩;有了功绩而不自以为有功,所以就被天下人尊重了。《诗经》上说:“善人君子,他坚持道义不变更。坚持道义不变更,所以能够安抚四方国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唐代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译文
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
紫阁:终南山峰名。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天倪:天际,天边。
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
翕赩(xī xì):光色盛貌。
绝域:极远之地。
伊皋:伊尹和皋陶。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二人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元化:造化,天地。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歌钟:伴唱的编钟。中昃(zè):日过午而渐西斜。牛山悲:亦作“牛山叹”。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简析
《君子有所思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君子之言》原文及译文
君子之言
原文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君子少言寡语,但句句是真实的。小人夸夸其谈,往往言之无物。君子做学问,耳听见了,就记在心里,并时刻以行动去践行;君子治理事情,开始的时候很微小,最后达到极高的程度。君子很少考虑顺利的方面,对于一切的`困难却考虑的周全,君子有所求的时候会有选择的去求人,而无论什么人有求于君子,君子都会帮助。 君子富有的时候并不表露,依然和没有什么一样。
注释:
寡:少。
藏:藏在
弗及:不及,比不上。
虑:考虑。
祸:灾难,祸害。
百:很多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 竹君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