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共含4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aohi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
一、概述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关于核酸的知识,高考中主要考查核酸的分类、分布、结构、功能、复制、转录以及与变异有关的相关知识。
二、核酸的分类
生物的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细胞中的RNA包括mRNA、tRNA、rRNA三大类。
三、生物的遗传物质
只有某些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这些病毒又叫做RNA病毒,所含核酸也只有RNA。如HIV、H1N1、SARS、烟草花叶病毒等。
还有某些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这些病毒又叫做DNA病毒,所含核酸也只有DNA。如T2噬菌体等。
以细胞为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生物,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
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这些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而不以RNA为遗传物质。
辨析练习: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3、核糖核酸R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四、核酸的分布
RNA病毒的RNA由核衣壳包裹,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原核细胞的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核糖体中,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真核细胞的RNA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不与组蛋白结合成
染色体。
DNA病毒的DNA由核衣壳包裹,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在拟核、质粒中,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两种细胞器也具有自己的DNA和RNA。但都不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辨析练习:
1、核酸都在染色体上;
2、脱氧核糖核酸DNA都在染色体上;
3、核糖核酸RNA都在细胞质中;
4、核酸都不在染色体上;
5、脱氧核糖核酸DNA都不在染色体上;
6、核糖核酸RNA都不在细胞质中;
五、核酸的结构
RNA有单链的,也有双链的。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物质是磷酸基、核糖、含氮碱基AUGC。
DNA有单链的,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物质是磷酸基、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辨析练习:
1、DNA都是双链的,RNA都是单链的。
2、D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RNA也一样。
3、DNA和RNA一样,都是由4种核苷酸构成的,而且是完全相同的4种。
4、DNA和RNA所含有的碱基有3种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有3种是相同的。
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生物学习技巧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型H1N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草履虫无细胞结构
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D.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 D
解析 病毒也属于生物,具有繁殖等生命特征;草履虫和精子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
2.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并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情境,考查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等知识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分封的对象和主体: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
②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爵位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⑤影响: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破坏了统一
2、宗法制
①目的: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②核心和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独裁,专断。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形成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④变化:战国奠基 → 秦朝建立 → 汉朝巩固 → 隋唐完善 → 北宋加强→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
△战国奠基:
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百官之首,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