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破碎的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共含16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破碎的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篇1: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英语阅读教学是各大专院校最主要的课程,人们早巳认识到阅读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做到让学生更有效的阅读英语文章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图式理论的功能研究,试图分析研究了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外语教学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 者:国辉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 关键词:阅读理解   外语教学   图式理论  

篇2:议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议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阅读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理解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图式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图式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的关系,加强图式理论知识的建构将大大促进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作 者:宋占春 SONG Zhan-chun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7(1) 分类号: 关键词:背景知识   图式理论   英语阅读  

篇3: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全文通过阐述图式理论,分析阅读理解的实质及其与图式理论的关系,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谢清 Xie Qing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刊 名:丽水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年,卷(期): 31(3)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图式理论   英语阅读   语言图式   内容图式   结构图式  

篇4: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项教学行动个案研究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项教学行动个案研究

本文运用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小组学习中过于依靠少数个人,缺乏整体的协作;小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学生自选材料偏简单.在第二阶段行动研究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反思、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英语专业两个教学班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式小组学习模式.

作 者:陈平平花亮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天津,300204 刊 名:疯狂英语(教师版) 英文刊名:CRAZY ENGLISH TEACHERS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教学行动研究   英语阅读教学   交互式小组学习模式  

篇5: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理论”对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二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图式理论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 者:张溪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大外部,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式理论   英语写作   激活   创建   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  

篇6: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语言实验室功能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语言实验室功能研究

一、学习者中心的教改思路 回顾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语言学理论对其深刻的影响.从行为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到功能语言学,各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中国英语教学曾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 者:孙健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刊 名:决策探索 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7: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 要:由于我国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偏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研究,他们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在阐述了图式理论的内涵,回顾了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设计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图式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将有利于我们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拓宽与深化。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 图式理论的内涵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复作用于人的感知器官,最终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就像一幅幅图片保留在记忆中。这些图片的规模不一,层次也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的。图式理论的和图式的广泛应用使学者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对语言理解的传统看法。

2 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2.1 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认识的指导作用

在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中,图式理论强调两种基本方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自下而上指先由细节(如一个单词,词组或意群)上升到语句水平,再过渡到语篇整体理解。这种方式能使听者注意到新信息和与所预期的内容不相符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是总体理解,先听主旨然后再注意细节。这种方式能加速信息的吸收和同化,有助于听者消除歧义,在输入的信息有不同解释时做出选择。这个方式能培养听者对语境和语调进行推测判断的能力。这两种方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只要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处理的信息与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的概念性推断一致,理解便是正确的。反之,如果二者相矛盾,则需要不断修正理解,直到二者统一为止。

2.2 图式知识对听力理解的预测作用

预测是指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己有的'信息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若预测被证实,其内容则易于理解;若预测未被证实,说明听者的预测出现偏差,则会刺激听者修正偏差,并提高听的兴趣。预测能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听力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式集合了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具体构成知识,为听者理解话语做好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听力材料提供的有限信息会激活听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当图式被激活后,听者对即将要听到的内容会产生一种预期,产生许多联想,从而扩展信息量。

篇8: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3.1 引导图式的推出

学生已有图式是听力理解的前提条件,要想正确地理解听力内容,必须激活已有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地激活与材料相应的图式,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足的线索,或学生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已有图式?这就涉及到图式的激活程序,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时应发挥重要作用,那就是在说话者(听力材料)与听话者(学生)之间充当“牵线搭桥人”的角色,设法使听力内容同学生已有图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和引导学生搭起一座从已有图式通向新图式(对材料内容的正确理解)之间的桥梁。笔者把这种具有激活功能的程序称作“引导图式”,如果说教师是“搭桥人”,那么这个桥梁就是引导图式。

3.2 引导图式的构建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使之更为丰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教师可以在听前,即开始语言活动之前,让学生通过课程资源、资源或图书馆资源等预先收集与听力材料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特定的文化特征,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根据图式理论,学习者原有的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听力材料就会越容易。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在听前导入阶段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进而使学生为理解材料内容提前做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例如,在听 “Sports and Drugs”中的“The Downfall of Ben Johnson”内容时,事先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知道Ben Johnson是一个与Carl Lewis并驾齐驱的短跑健将,几乎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因服用违禁药品而被禁赛的背景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关Ben Johnson的相关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Ben Johnson在比赛中的实况录像以及他被禁赛的资料片。一旦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这些新的图式,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

3.3 引导图式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各类引导图式,、问题链、图、语义图的构建以及它们的特点来看,引导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听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对听力材料处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状态,对于说话者的声音特点、频率、语速的快慢、材料的长短以及文体的特点(如新闻、科技文章等)一无所知,这使得学生心理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而引导图式的构建能够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对材料的整体认知,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以轻松积极的心态来听录音材料。

4 基于图式理论的听力教学模式

4.1 听前导入阶段

①介绍材料背景知识。目的:为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做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②激活学生已有图式。方法:通过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目的: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理解材料内容所必备的知识。

③构建材料的引导图式。(主题句、问题图式、图表、结构提纲等。)目的:使学生对将要听的材料形成预知,克服紧张、焦虑,营造积极的心理状态。

4.2 听中整体认知阶段

此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Whatthe story talks about.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听力认知策略主要有:

①抓关键词,抓文章大意。

②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听。

③利用听猜、判断、联想、想象的方法。

④利用语境图式。

4.3 听后讨论阶段

①组织学生集体或小组讨论、总结。

②理清思路,修正引导图式(填补信息差,去掉无关信息)。

③复听并同步做听力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4.4 能力阶段

此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What I learn from this lesson.组织学生听后反思,课后写出心得体会。听力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将好的方法、策略内化,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 结论

听力理解是个经过创造性思维活动重新组合语言的活动,是一个重建与我们原有知识结构和己获取的旧信息想吻合的新信息过程。激活学生原有图式进行听力教学,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英语听力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英语整体学习搭建了一个有利平台。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合作。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图式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陈凤.试析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图式激活[J].牡丹江学院学报,2009,(1).

[3]@高萍.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

篇9: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对学生英语口语成绩提高的作用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不仅完全适用,而且能发挥出其巨大优势.

作 者:王胜 姜松  作者单位:王胜(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姜松(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英语口语教学   实证研究  

篇10: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支架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模式,并且力图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作 者:张朵 ZHANG Duo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周口,466001 刊 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5(6) 分类号:H315 关键词:支架理论   写作教学   数据分析  

篇11:论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依据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篇教学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 者:刘娅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语篇教学   语篇理论   大学英语阅读  

篇12:探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陆彤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理工学科研究较多,但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文章首先介绍了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理论基础,然后对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将自己近些年来实施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环节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总结了探究式教学实践取得的效果及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大学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陆彤(1968-),女,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天津30019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36-0168-02

一、探究式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这一思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丰富,70年代不断完善和发展,从80年代开始,探究性学习在全世界范围内受了到普遍认同和大力的推广。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着眼于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对本国的教育体系作了重大调整。对于教育改革,各国的一个共同点和基本点是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未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及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相对接受式学习而言的,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摆在学生面前的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问题,学生要亲身参与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搜集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其基本特征表现为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终身学习已是大势所趋,在此形势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指出,我国教育要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要整体谋划大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探究式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模式及手段上。具体而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教学多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以培养学习者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法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这样就导致了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

另外,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都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在此阶段其基本的词汇知识和必要语法框架都已搭建起来。笔者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不再应该是以掌握词汇、句子和语法为基本单位的、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应该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相关语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思想,扩大视野、学会交流。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此阶段掌握尽可能多地、有效地驾驭语言的能力,积极、主动地用语言作为沟通,不断扩大视野。

目前,尽管探究式学习已被成功地应用在某些理科教学实践中,但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比较成熟的实践活动和总结,对此还需作大量的探索、实践和发展。国外对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主要为描述性个案研究,而国内研究则大多局限于理论阐述为主,大学英语探究式教学实践尚待大量完善性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和探索。因此,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就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希望找到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成效。

四、探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监督者。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知识及问题答案,而是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往往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会帮助他们学会学习。针对英语学科的具体内容,笔者在近五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1.基于教材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材是反映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活动的主题,结合语言和文化的教学内容,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笔者选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1-4册)。这套教材集语言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及文化知识为一体。其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教学工具丰富,提供了多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辅助工具和语料库;教学评价手段多样化,在传统的以学业成就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之外,提供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间的评估等多种教学过程的管理模块。这就为探究式英语教学的尝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相关教材内容的处理:背景知识导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及其背景知识,因此通过探究式学习处理每一单元的文化导入非常重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每个主题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有情有景,富有吸引力。就在学生们感觉好奇、兴奋的时候,笔者要求他们自由结组,然后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元主题去搜集和查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告诉他们这些资料的介绍和讲解(要求以英文形式呈现,形式多样、灵活:可以口头介绍、PPT演示、也可加入音频、视频内容)将成为配合教师对该单元文化导入部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明显,可操作性强,学生非常乐于参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呈现给大家。例如,一组同学曾经左学期初选定了涉及第一册第七课“Battle against Aids”有关艾滋病的探究课题。在该学期中,当我们讲到第七单元的时候,他们首先将自己经过几周时间精心准备的针对艾滋病的探究结果,在课堂上用英语结合各种数字‘、图片及声像短片作了呈现,为本课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

当学生对一个主题深入研究时,他们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报纸、杂志或其他渠道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呈现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并要应对质疑和答辩。这一过程使他们不但经过了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了教科书范围。尽管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3.相关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关课文自身内容的探究式教学。在背景知识导入的基础上,学生们对相关单元的主题内容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并显示出了相应的兴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课文本身的处理了。这一环节涉及文章的内容理解、词汇、难句、语法和写作手法的(fwsir.com)分析。

教学环节一:基于文章内容的探究式阅读

每遇新文章,笔者课前不要求预习,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阅读文章,然后用英文提供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该阶段由于遇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会有同学对文章的全貌把握不够准确,那么笔者会安排大家先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最后每组推举代表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介绍。经过大家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答案很快就在交流和碰撞中显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自己的发现、讨论和总结中得出答案,这不仅再次丰富和强化了有关文化主题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快速阅读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发现和探索的热情。

教学环节二:基于文章理解的探究式写作

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笔者会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性学习,写出该文章的概述( summary)。《新视野大学英语》每篇文章字数为800 - 1000字,学生需要集中精力,通过挖掘关键词、关键句和已知的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组织对文章的简要描述(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借助字典等辅助工具查看一些必要词汇)。写作完毕后,先进行组内交流、评价,然后交给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将参照组内评价结果,将写得较好的概述向全班推荐,并和大家一起分析其独到的地方。尽管学生的水平不一,但是这一环节确实锻炼了每个人语言使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环节三:基于问题的语言点探究式学习

在下面的一个环节里,语言点是探究学习的对象。笔者在课堂上要求每位学生将课文中不理解的长句、短句、词汇和语法现象标记出来,然后先由同组内的同学互助予以讨论解决;而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向全班提出,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如果还有无法达成共识的,则由大家作为课下作业通过借助各种资源接着准备、查找答案,待下次课来到课堂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并由教师加以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成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和分享成果的场所,而非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接受式学习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自主独立和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课上不再依赖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教师则成为教学组织设计、导引、监控和检查者。

五、探究式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

实践证明,探究式的教学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式学习的锻炼,学生们在经历了探究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文章主题思想、探究语言点以及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在课堂上用英文来呈现的过程中,获取了超越语言本身而又恰恰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学习能力,并逐渐养成了自己学习的习惯。具体体现如下:(l)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发现、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水平、利用网络、书籍、杂志等的检索、查阅资料,并用电脑处理、管理、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得以提高。(2)应试能力增强。学生们不再恐惧以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考试。(3)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增强。在上述4个学期的每个期末,笔者都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请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方式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同学赞成这种能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他们的自我发现和创造力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围绕主题、自己选题、自己通过各种资源寻求答案的方式保持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在问题的分析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并培养了学习自主性,语言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六、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大量的不同视角和专业方向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习惯的适应和改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育,即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知识―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因此,开始阶段他们对于课堂学习的认知还是停留在等待老师将知识灌输给他们、然后再由他们自己来消化和存储已忆的阶段,对于自主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还会有很大的不适应。

2.探究式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任课教师需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从以前的以老师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其可持续性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这种转变同样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指导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探究式主题的确定、对探究方式和过程的引导、对探究结果的评价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因此,面临的挑战性将加大。

3.评价方式需要改变。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高度参与,这就要求评价方式的相应改变,由原来的以终结性评价指标为主的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篇13:词项语法在大学商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词项语法在大学商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薛金祥(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摘 要:本研究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证明应用词项语法于大学商务英语语法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根据统计,实验组相较于控制组在语域、语篇、语法以及总分水平上有着更显著的提高。实验表明,词项语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传统语法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语义和实际任务。

篇14:词项语法在大学商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3-0200-02

引言

词项语法中语言的形式、结构和功能服务于意义[1]。词项语法不仅是有效的描述和解释理论的方式,亦可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哈德森指出,“从词项语法的角度解释和描述语言,可改善语言教学和学习”[2]。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法课程教学为研究界面,比较词项语法与传统语法在语法课堂的差异,探讨应用词项语法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理论框架

词项语法揭示了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系统的意义,其建立的语言认知网络对语法系统的解释体现在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3]。它关注的是词的依赖关系如何体现语言的深层结构,为语法结构和各功能在话语和语境中赋予其特定含义。

词项语法句法分析的曲线箭头方式,是对文本和语法网络意义的解释[4]。在语法课堂上使用此方式,可使学生从社会文化角度理解语义并认知语法结构,增强分析语篇的话语能力。这种方式比传统语法的分析标签具有更丰富的语义内容[5]。如下图所示:

这样形象的'分析方式比传统语法的“主语+谓语+宾语”的句法功能序列有更多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语法。

二、实验设计

本研究通过实验调查词项语法在教学中的效果。被试共48人(实验组24人,控制组24人),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被试有7年的传统英语语法学习经历。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使用词项语法和传统语法教学;教学内容和学时相等。实验前后采用英语专业四级写作测试,以体现全面的语法测量维度。词项语法中,语法并非孤立的系统,而是更宏观的语义层的反映。(英语教学论文 )因此,本研究使用了罗斯等人[6]所设计的社会语言理论和书面话语评价系统为工具。

实验分为五个步骤:(1)实验前测试。(2)实验组词项语法和术语的介绍。(3)分组实验。对两组使用词项语法与传统语法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4)期末测试,比较与实验前差异。(5)统一评分标准。

统计软件为SPSS13.0,配对t检验以测试实验前后数据差异。单向方差分析ANOVA软件测试组间数据对比的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5。

三、实验结果

实验前写作测试方差统计表明,两组P值均大于。05。可以认为在实验前,两组的英语水平一致。

(一)组内试验

通过对比显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后测试中的变化,以推测不同的语法教学对两组的影响。

1.实验组

实验组两次测试成绩均值比较可见,语域、语篇、语法和总分项较之实验前分别增加了6.56%、17.8%、6.8%和7.1%,而书写项分值持平。通过配对t检验表明,被试在语域、语篇,语法和总分四项在实验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双侧P值均小于。05,分别为。000、。000、。001和。002。

2.控制组

通过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控制组在语域、语法和总分三项上与试验前有显著不同,双侧P值分别为。015、。000和。011,其中的语法和总分两项的平均值比实验之前增加了8.3%和2.5%。书写项P值为1,与实验组表现基本一致。

(二)组间测试

检测实验前后结果可得出结论,两种语法教学效果差异显著。实验组和控制组测试之前写作成绩显示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写作水平相当。实验后发现除书写无变化外,其他各项差异值都有所变化。实验后,实验组除书写外,其他各项都高于控制组。由此可认为词项语法在这三方面的教学效果要好于传统语法。

四、发现与讨论

实验组在语域、语篇和语法三项明显改善,即词项语法对学生这三方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书写方面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词项语法对此方面的帮助不大。对于控制组来说,语法和总分项有显著性提高,可见在大学层次继续加强传统语法教学仍然能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对比各项成绩可以发现,语域、语篇和总分三项呈现显著性差异。由于实验前测试表明学生英语水平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这三项上,传统语法的教学效果表现不如或慢于词项语法的教学效果。而书写项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这两种语法在这方面的教学效果基本上一致。

传统语法对语法能力加强的作用不逊于词项语法,但在语域、语篇等方面逊于词项语法。这可能是因为传统语法强调句子结构,而不是语义,对于语言认知的效果不显著。而词项语法对语义认知的积极作用明显。实际上,作为处于某种文化背景层面的语言,很难在短时间的语法教学中就可以学到很精深的程度,但不排除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将语法水平提高的可能性。词项语法对语法层面促进并不比传统语法效果更好,可能是由于学习该语法的时间较短的缘故。此外,对于书写并未发挥作用,可能是写作任务并不涉及使用语域,而其表达和拼写、标点符号和布局段也并不受语法的很大影响。综上所述,由于在语域、语篇和语法这三方面,实验组成绩比控制组好,再考虑到学生接触词项语法时间较短,因此总体上看,在大学阶段,采用词项语法比传统语法起着更全面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词项语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效果好于传统语法。然而,如何有效使用词项语法进行语言教学仍有待长期的、系统的、多角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建议在教学中将词项语法作为传统语法的补充,而非替代。

参考文献:

[1]Hudson, R. Language Networks[M].Oxford: Blackwell, .

[2]Hudson, R. An Introduction to Word Grammar[M].Oxford: Blackwell, .

[3]Martin, J.R. Grammar meets genre: Reflections on the “Sydney School” [J]. Educational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 Arts, , (2): 28-54.

[4]杨炳钧。词项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

[5]薛金祥。词项语法评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

[6]Rose, D., M. Rose, S. Farrington, & S. Page. Scaffolding academic literacy with indigenous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n evaluative study [J]. The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7): 165-179.

An Empirical Study of Applying Word Grammar to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XUE Jin-xia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The empirical study test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applying Word Grammar to English gramamr teaching for Business-majored college students in contrast to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eaching.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general level and the specific levels of register, discourse and grammar.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ord Grammar can help studne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iscourse and real tasks on the ground of Traditional Grammar.

Key words: Word Grammar;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raditional Grammar

篇15:任务型教学对策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应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存在的优势

应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存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习具体化、知识细节化、教学阶段化、复习系统化四个方面。

1.1学习具体化

任务型教学就是指在学生学习英语时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分派给学生,从而将学习的知识能够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能够更加学习的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在应用知识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查找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

从而达到了教师实行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学习具体化。

1.2知识细节化

有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与应该教授的教学内容有关,更与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的讲课情绪有关,如果教师的讲课情绪低下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教学内容一带而过的情况。

就这样的情况来看,教师在实行任务型教学时,将英语知识分成一个个的小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更可以让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避开了知识疏漏的情况,因为将教学内容分为哪些模块是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在教师授课时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开了一些教学内容的疏忽,做到了知识细节化。

1.3教学阶段化

将知识分成一个个任务来教学,会让教师更加方便的把握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经过一两个课时的观察,教师就会了解的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在哪个层面,处于对学生学习自信心方面的考虑,从而适当的调节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在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后,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阶段化教学,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阶段中学习,大大增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1.4复习系统化

任务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利于复习,有的教师曾有这样的言论:“就算你记下来了不去复习,不去背,起码你考试的时候拿着笔记去抄的时候你得知道考试考得是什么,你得知道你抄什么吧。”

虽然这句话听上去不那么文雅,却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任务化教学对学生的好处,学生的笔记上记下的一个个的任务就是教师教学的`知识点所在,能够清楚的将学过的知识点以模块的方式记在笔记上,无疑会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事半功倍,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从笔记中剔除出去,让学生将有效地复习时间用在系统的复习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上,达到了复习系统化。

2.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分为做到任务具体化,具体化学习;做到任务细节化,细节化知识;做到任务阶段化,阶段化教学;三个具体措施。

2.1做到任务具体化,全面进行学习

任务具体化的意思就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安排,具体练习,做到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有准确的目标和定位。

例如:以下为阅读内容 What is it about Americans and food? We love to eat,but we feel 1 about it afterward.We say we want only the best,but we strangely enjoy junk food.

We’re 1 with health and weight loss but face an unprecedented epidemic of obesity(肥胖).Perhaps the 2 to this ambivalence(矛盾情结)lies in our history.The first Europeans came to this continent searching for new spices but went in vain.The first cash crop(经济作物)wasn’t eaten but smoked.

Then there was Prohibition,intended to prohibit drinking but actually encouraging more 3 ways of doing it.该阅读答案及剖析为 A.answer B.obsessed C.creative 1.M be obsessed with 为固定搭配,原意为“被……附上/缠住/迷住心窍”,放在本句表示“十分重视”。

全句的意思为“我们很关心健康2.A 本句缺一个名词作主语,并且根据和介词to的搭配,可以推断出正确选项answer.3.I本句根据more和ways可以判断出需要填入一个形容词构成比较级,根据上下文,表示“旨在禁止酗酒的禁酒令,却激发了更多新奇的策略来酗酒”,可以确定I为正确选项。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先忽略做题的事情,并分派给学生阅读翻译的任务,从而推断出缺少成分的句子中缺少的单词可能是什么,在空白下面列出自己的推测,这时再查看选项,学生们就能准确的找出正确的答案,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做到了具体化学习。

2.2做到任务细节化,详实掌握知识

任务细节化的具体应用是指教师在分派任务时需要考虑到这一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细化,达到详细解题的效果。

例如:以下为阅读内容 But strong opinions have not brought 1.Americans are ambivalent about what they put in their mouths.We have become 8 of ourfoods,especially as we learn more about what they contain.答案及剖析为 1.由于横线后面没有宾语,可以确定不是形成bring的短语,这样本句所缺的为一名词,做bring的宾语。

根据下文解释,“美国人对他们所吃的食物的态度是矛盾的”,可以推出本句作用为“坚定的观点也不是确定不变的”。故此答案为certainty 就这一阅读篇目来说,涉及众多的英语知识,这些英语知识可能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基础的东西我们也要细致的抓好,抓牢,将众多的知识点一一的讲解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对于这一阅读篇目能够读通,读透,真正做到细节化知识。

篇16: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及对论文

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及对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两种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方面的应用进行对比,得出任务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适于学生获取知识,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其优势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大学英语阅读

一、概述

传统教学法,也就是俗称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传授词汇和语法规则。翻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的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读、抄、背,没有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英语感到厌倦,甚至失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语言意义的传达,注重语言的学习过程。语言运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语言的流利性与语言的意义有关,而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则与语言的形式相联系。传统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就大学英语阅读这一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言,二者的作用和效果确有很大不同。

二、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

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一)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在学英语阅读的应用

传统教学法只是依靠经验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作一篇阅读时一般先看问题,再看文章内容,即俗称的带着问题答题,从下往上答题。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步骤如下:

1。以单词、语言点为学习对象,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主要方式为查生词、听录音等传统形式。

2。学生进行顺次阅读,即从前往后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以检查语音语调。

3。逐段逐句进行语言分析,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对任务的合理设定和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1)教师设定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以一篇介绍国外特殊节日的阅读为例。

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明确进行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并以常见的国外节日为例进行说明。

(2)确定阅读方式

由于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英语常识,因而阅读方式应当以速度较快的泛读形式进行。

(3)分小组进行组内讨论

依照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讨论,一般讨论组为4~5人。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发散式思考,对内容进行预测。

2。进行阶段

(1)独立阅读课文。

由于本篇文章确定为泛读模式,故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时间控制和提醒,提高阅读技巧的使用。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读者与作者的交际过程。其阅读顺序一般是:扫读―跳读―细读,这三个环节中的阅读活动均应有时间限制。

(2)小组讨论。

在预测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组内讨论。以学生为讨论主体,教师为辅助。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对语篇的不同理解,加深彼此的理解。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再次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3。反馈阶段

(1)小组发言。 学生将其阅读理解的结果即任务完成的情况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评价文章中的人物或想象各种结局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语言顾问,帮助学生解决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2)组间讨论。

小组间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分享,交流各自理解中的统一意见和不同意见,并结合文章的分析进行说明,使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课堂展示、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比

通过对传统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传统教学法的好处是学习比较按部就班,教师也比较能抓住重点,依靠经验总结教授学生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会有快速的提高,学生容易接受;但这正种提升并不是稳定的`提升,学生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一旦老师停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或遇到没有教授的知识时,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而且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习的动力,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易造成两极分化。

与传统型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任务型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上惟一的信息源;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而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任务型教学法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推向了主动,使学生从消极变为积极,使课堂从沉闷变为活跃,使教师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同时,任务型教学法提供了学以致用的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二)学生语言运用实践机会的增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表自我意见和看法的语言实践机会,将课本上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运用的活的知识,既可以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和积累,更能收获大量的语言使用技巧。

四、结语

通过对传统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应用的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相对于传统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情感等优势,更能适应外语教学的需要,在外语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应当广泛应用。

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试论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功能论文

英语人际功能中的情态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

《在急流中》课文深究理解

职业道德教育在正常人体功能教学中的渗透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心得

竞赛法在球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课件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整理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