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多读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共含6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多读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

篇1: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

一、判断。

(1)125×72=125×8×9

(2)25×4÷25×4=100÷100=1()

(3)125-125×8=0×8=0()

(4)25×13×4=25×4×13()

二、选择。

(1)25×12,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①25×3×4②25×4×3③25×6×2

(2)如果甲数×3=乙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乙数是不等于0的数;②用3除乙数,商是甲数;③乙数是甲数的3倍.

(3)甲数乘30的积,是甲数的()倍。

①不能确定;②30倍③甲数×30

三、简算。

(1)36×25(2)8×13×125(3)25×7×4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2)×(3)×(4)√

二、选择。

(1)②(2)①(3)②

三、简算。

(1)36×25 (2)8×13×125

=9×(4×25) =(8×125)×13

=9×100 =1000×13

=900 =13000

(3)25×7×4

=(25×4)×7

=100×7

=700

篇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67页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三、教材说明: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种简便算法,是利用了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这一规律。此外,还要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用两位数改写成用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乘,使计算简便。因此,教材一开始,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四、教学方法

1、教材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说明有时一个数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比较简便。

2、例3,390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数,利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虚线方框中的思考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弄清算理,不要求学生做题时写出来。

3、例4是教学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在连除时,第一步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计算比较简便。

五、教学过程:

1、先复习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把一个两位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再复习连除应用题,进而通过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从而说明: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他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3、教学例3: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4、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

(1) 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xxx

篇3: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课后训练题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课后训练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25×4=7×90=80×6=

40×8=50×8=16×5=

31×6=5×35=40×6=

4×51=34×3=5×60=

28×5=29×0=9×31=

35×20=40×22=125×80=

3×25+25=60×5+50=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6×34=(2)176×96=

(3)207×36=(4)27×308=

(5)770×35=(5)73×450=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74×45+45×26(2)47×99+47

(3)102×39(4)25×48

(5)125×24(6)47×52+47+47×47

篇4: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一、填空

1.70里面有个十,260里面有()个十。

2.600里面有()个百,1200里面有()个百。

3.14个十是(),14个百是()。

4.5个百加3个百是()个百;5个千加3个千是()个千。

5.16个百加2个百是()个百,写作()。

6.13个百减5个百是()个百,写作()。

二、口算下面各题

400+500=200+400=3000+4000=

800-500=700-400=7000-3000=

1200+3000=400+=4600+300=

1700-400=7800-800=3400-3000=

1200+6000=2600+300=4000+600=

9000-7000=780-80=2400-400=

篇5: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1、长方体有(答案)个面,一般都是(答案)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答案)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答案);有(答案)条棱,相对的(答案)条棱的长度相等;有(答案)个顶点。

2、正方体有(答案)个面,每个面都是(答案)形,它们的面积都(答案),有(答案)条棱,长度都(答案),有(答案)个顶点。

3、两个面相交的(答案)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答案)叫做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答案)、(答案)、(答案)。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答案),它是一种特殊的(答案)。

6、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答案)厘米,宽(答案)厘米,左边的面长(答案)厘米,宽(答案)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答案)厘米。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答案)厘米。

8、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答案)厘米。

篇6: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训练题

1、经过平面上的三点中的任两点可以画直线()

A、3条 B、1条 C、1条或3条 D、以上都不对

2、线段AB=2cm,延长AB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BC=2AB,则线段BD的长为()

A、4cm B、5cm C、6cm D、2cm

3、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的'长度为10cm,则AC的长度为_________cm

4、已知点A、点B、点C是直线上的三个点,则下图中有_____条线段,有____射线,有_________条直线。

5、延长线段MN到P,使NP=MN,则N是线段MP的______点,MN=_____MP,MP=___NP

6、已知线段AB=2cm,延长AB到C,使BC=2AB,若D为AB的中点,求DC的长。

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课后训练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字母表示训练题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课后训练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整除课后训练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体积课后训练题

《司马光》课后训练题

Unit5MyDay课后训练题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题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后训练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