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训练题(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锅宝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细心计算。(10分)
80-60=50+20=95-80=73+20=
83-9=47+8=56-34=23+55=
3×7=49÷7=4×8=32÷4=
5×9=18÷9=6×4=12÷2=
8×7+8=63÷7+26=6×7-25=48÷8+45=
二、按要求写数。(4+4+4+6=18分)
1.看图写数。
千百十个
()()()
2.照样子写一写。
3259=3000+200+50+9
6250=++
8090=+
3.写出下列各数。
①人的心跳通常每小时四千八百次。()
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③四川的人口约八千七百五十万人。()
④长江全长约六千三百米。()
4.按照规律依次写出后面三个数。
6995699669976998
8967897789878997
5696579658965996
同学们通过习题检验的方式可以清晰的知道个人的复习效果如何,那么刚学的第一单元的知识大家掌握了吗?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希望大家多多练习!
【人教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模拟卷】
【北师大版】|【20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卷(北师大版)】
【苏教版】|【2016年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苏教版下册)】
【青岛版】|【2016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复习题(青岛版)】
【西师版】|【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训练题(西师版)】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希望为大家准备的2016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仔细填空(6+3+6+1+4+1+3+4+1+1+1+2=33分)
1.()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个一千是一万。100个十组成的数是()。由8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读作()。
2.帮小动物找邻居。
3.在○里填上>、<或=。
千百十个
879379381025989625736
410241843796379552085000+200+8
4.估一估。
大约200粒大约()粒大约()粒
5.用3、5、0、6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只读一个0的`数是(),一个0都不读的数是()。
6.一个五位数减少1是四位数,这个数是()。
7.□里最大填几。
□326<64893□06<379352□6<5249
8.按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874459990916251460
()<()<()<()<()<()
300630603600600360306300
()>()>()>()>()>()
9.小朋友,你上学期大约用了()枝铅笔,估一估我们班这学期大约要用()枝铅笔。
四、画一画。在计数器上画表示下列各数。(3分)
403030044300
五、连一连,涂一涂。(5+8=13分)
1.连线找朋友。
2.把大于5000的荷花涂成红色,小于5000的荷花涂成黄色。
六、数学审判庭。(对的打√,错的打х)(5分)
1.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80。()
2.最小的四位数只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
3.四位数一定小于一万。()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5.由5、0、0、8组成的四位数中,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的数是8005。()
七、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6+3+6=18分)
1.要运走24吨煤,多少次才能运完?
答:()次才能运完。
2.二年级①班举办书画展览共需要60张画。
①还差多少张?②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准备多少张?
答:还差()张。答: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准备()张。
3.母鸡有多少只?
答:母鸡有()只。
4.
6元/千克4元/千克
①小红带了多少钱?②如果用这些钱买苹果,能买多少千克?
答:小红带了()元钱。如果用这些钱买苹果,能买()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66-8=36÷4=16÷3=5÷5=28÷5=
7×5=6×9=17÷3=1×3=72-9=
63÷9×8=72-(72-63)=37+58-45=28-7×6=
二、填空:
1、11除以5,商是,余数是()。2、36里面有()个9。
3、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4、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除以2得6,余数是1,这个数是()。
6、()÷3=4……27、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8、17÷()=5……248÷()=6
()÷()=6……3()÷4=()……3
()÷()=5……1()÷5=()……4
9、()里最大能填几。
()×6<257×()<41()×6<357×()<41
10、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精选
1.计算。(28%)
(1)找新家,连一连。(12%)(每题1分)
(2)算一算。(12%)(每题1分)
9÷1+6=7×8-3=10-18÷2=
30-5×6=4+35÷7=9×5+5=
28÷4-1=9+8×4=30-54÷6=
8×8-8=0-0÷1=60÷10+10=
(3)它们相差多少?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4%)(每题2分)
2.填空。(10%)(每小题1分)
(1)2×4+2×6=()×2=()
7×5-5×3=()×5=()
3×9+6×9=()×()=()
11×8-8×4=()×()=()
(2)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24
______×______=40
(3)相差多少?
3.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24%)
(1)在里填上“>”、“<”或“=”。(12%)(每题2分)
5×34×36×97×82×105×4
7×66×70×90+92×88×5
(2)在里填上“+”、“-”、“×”或“÷”。(12%)(每题2分)
84=3284=1284=284=4
551=26099=9
4.中最大可以填几?(12%)(每题2分)
3×<26×7<415×<30
63>9×6×<5081>10×
5.综合应用。(26%)
(1)学校开展“冬季运动会”。(9%)(每题3分)
①
①爷爷的年龄与小胖相差多少岁?(3%)
②爸爸今年几岁?(3%)
③爸爸的年龄比爷爷小多少岁?(3%)
(3)每层楼高大约是3米,这座楼(如右图)大约高多少米?(4%)
(4)这辆模型小轿车需要多少钱?(4%)
1、填空题
(1)10里面最多有个4;28里面最多有()个6;32里面最多有()个7;43里面最多有()个8.
(2)一共30枝钢笔,每盒装4枝,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枝?
30÷□=□(盒)……□(枝)
(3)在□÷7=5……□中,余数可以填(),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2、()里最大能填几?
()×8<369×()<4465>8×()4×()<33
3、在○里填上“>”“<”或“=”。
18÷3○19÷312÷3○2×227÷3○26÷321÷5○20÷5
4、你能填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3……1□÷□=3……1
□÷□=4……2□÷□=4……2
5、选择题
(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大。
A:被除数B:余数C:商
(2)□÷9,余数最大可以是()。
A:8B:3C:0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训练题
一、填空。
1、□÷□=□……3,除数最小应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数,第二位是( )位,它的右边一位是( )位,左边一位是( )位,千位在第( )位。
3、13个十是( ),4个百和2个十合起来是( )。
4、89里有( )个一和( )个十,10个一百是( )。
5、下面哪几个数接近800?把它圈起来。 798 718 801 698
6、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分米=( )毫米
1厘米=( )厘米 2分米=( )厘米 7米=( )分米
7、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3厘米的线段。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高70( )一根跳绳长2( )铁钉长30( )课桌长边的长是10( )
9、在○里填上“>”、“<”或“=”。
100厘米○2米 1厘米○10毫米 3分米○20厘米 80分米○1
二、数数填填。
(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钝角。
三、用竖式计算。
95+46-26= 33+16+15= 46-24-9=
四、列式计算。
1、14乘2再加上25是多少?
2、甲数是75,乙数是22,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3、8的3倍是多少?再减去20得多少?
五、解生活中的.数学。
1、学校举行运动会,二(1)班男生得了28分,女生得了24分,二(2)班比二(1)班多得了5分,二(2)班得了多少分?
3、小强养白金鱼7条,花金鱼的条数是白金鱼的3倍,红金鱼比花金鱼少8条,养了多少条红金鱼?
4、聪聪看一本科幻书,每天看8页,看了5天,还剩58页没看,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鸡场原有鸡60只,卖出40只,又买来50只,现在有鸡多少只?
6、周老师要修补一批图书,已经补了4天,每天补9本,还有22本没有补,这批要修补的图书一共有多少本?
7、体育老师买来7根跳绳,每根2元,他最少应带几张拾元的人民币?还应找回多少钱?
8、爸爸今年31岁,小明比爸爸小9岁,爷爷的年龄是他俩年龄和的2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9、小明买玩具,看到商店1个机器人36元,1个木偶8元,还有跳棋
(1)72元买了9副跳棋,每副跳棋多少元?
(2)120元可以买几个木偶?
(3)买2个机器人需要多少元?
一、填空(每题2分,第6、10题4分,共23分)
1、6升=毫升3000毫升=()升
2、填写合适的容量单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5(),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
3、1升水用容量为250毫升的纸杯来装,至少可以装()杯,如果用400毫升的纸杯来装,至少需要()只纸杯。
4、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瓶墨水有60();一种微波炉的容量是16();
颜料桶的容量大约有4();一瓶饮料有260()。
5、374÷3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写在()位上。
6、要使5□7÷5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要使5□7÷54的商是一位数,□里的数最大要填()。
7、□÷55=24……□,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8、把67-25=42、42÷14=3合并成综合算式
9、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60×()<485200>( )×21
10、在○里填上“>”、“<”、“=”。
90÷9+1○90÷(9+1)540÷6÷15○540÷(6×15)
770-(530-230)○770-(530+230)30×8+12○30×(8+1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原文地址: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作者:飞燕 课题:排列规律 保定市实验小学 严梅竹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课前准备:圆、正方形、正三角形图片各3张,每人“3×3格”的方格纸3张。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 复习引入 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交流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 师:同学们,春节过得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 请几个人发言。 师:春节期间,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营造喜庆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了有规律摆放的现象?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 二、自主探索 1.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 (1)教师启发性谈 话,提出把○□△图片各3张有规律地排成一行的要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等图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 如果有个别学生说“没有”,老师可鼓励学生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图片各三张,把它们有规律地排成行。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摆法,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让学生说出摆图的规律,并启发学生说一说如果接着摆,下一组会是什么样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启发式对话。 生:我先摆3个○,又再摆3个□,再摆3个△。规律是3个○,3个□,3个△。 师:那接着往下摆,下一组该怎么摆? 生1:再摆3个○,3个□,3个△。 生2:我先摆1个○、1个□、一个△当作第一组,接着摆第二组,最后摆第三组。规律是:1个○、1个□、一个△依次重复出现。 生3:我先摆1个○、1个□、一个△,再摆2个○、2个□、2个△,规律是○□△各一个,○□△各2个。 师:接着下一组该怎样摆? 生:接着摆3个○、3个□、3个△…… 学生可能有图形位置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充分交流。 如果第三个学生的摆法没有出现,教师可组织交流。 2.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 (1)出示3×3方格图。(以下简称九宫格)。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里。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有规律地摆成了一行,这里有一张方格纸,大家看一看,你发现方格有什么特点? 生1:每行有3个方格,每列也是3个方格。 生2:3×3一共9个方格。 师: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要把这三种图形有规律地摆进方格中,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怎么摆?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 (2)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自己排列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材上每行相同,每列相同的方法应该是最基本的。有的可能图形位置不同,第三种摆法,学生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不作介绍,如果出现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了解三个○可以看成一行,(斜行),其他不符合要求。 (3)提出“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每行每列的图形都相同的规律摆的图形,如果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可以怎么摆?试一试。同桌可以合作进行。 给学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摆的给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 老师来摆。 除教材上的三种摆法外,学生可能还有不同摆法。如 ○ □ △ △ ○ □ □ △ ○ (5)探索、总结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师: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排列方式,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么多的排列方式,有什么规律吗?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具体说出每种摆法的规律。 ●如教材上的第一种摆法: 生1:第一行摆△○□,第二行把第一行摆的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他两个顺次后移就行,是△○;第三行把第二行末尾的○放在第一,剩下的顺次后移是□△。 生2:竖着看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 第一列摆△□○,第二列把第一列中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他两个△和□顺次下摆…… ●再如教材上第二种摆法。 生:第一行先摆○,再摆□和△,第二行把第一个○摆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第三行把□放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 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空格里该放哪朵花。学生独立考虑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时的想法。 师:同学们刚才发现了我们在方格中摆出的`图形的规律。现在请你看课本第3页的第一题,在方格中摆放三种不同的花,有一个方格还空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放哪种花。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师:空格里该放哪种花?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如: ●第一行是红的、黄的、粉的,第二行黄的排第一,接着是粉的、黄的;第三排是粉的排第一,按规律第二个应该是红的…… ●第一、二行中都有这三种花,只是排列位置不一样,第三行中缺红的,所以空着的格应该放红的。 2.第2题,先通过对话介绍、了解扑克牌的四种花色,然后教师照教材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提出“猜一猜,扣着的花色是什么”和“你是怎样判断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扑克牌,谁知道扑克牌有几种花色?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扑克牌的四种花色。 师: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游戏,看老师摆出扑克牌。 教师照书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 师:猜一猜扣着的扑克牌各是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判断的思考过程。如: 3.扩展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按规律摆扑克牌。并同桌进行猜扣着的牌的活动。 ●根据第一行都是5,第二行都是4,第三行是3和第四行是2,判断出第三行扣着的都是3,第四行扣着的都是2。再根据第一行第二行四种花色的变化判断各是什么花色…… 最后得出:第三行第一张是花3,第二张是黑3,第四张是红3;第四行,第一张红2,第二张是花2,第三张是黑2。 学生猜中后,教师翻开扑克牌。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扑克牌自己按规律摆出一组,互相进行猜扣着的牌是什么的游戏。 课题:排列组合 保定市新市区实验小学 严梅竹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页。 数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交流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 2.了解、探索排列组合问题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相机;课件《孙悟空》片断。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话,由交流照片的经历和最喜欢的是哪张照片等引入新课。 师:不少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谁愿意让大家欣赏一下?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照相的经过。 请几个同学展示发言,结合有人拿的是两人合影的照片,进行启发式谈话。 师:照片上和你一起照相的是谁?说一说你们照相时站的位置。 生:我站在左边(或右边),××站在右边(或左边)。 2.结合两个人的照片讨论,变化他们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两个人照相,最多能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师:如果变化你们两个人的位置,还能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生:交换我们两个左右的位置,还能照一张。 如果有的学生答出3张:交换左右位置1张,前后位置2张。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几个人照相都怎样站,为什么? 师:两个人照像,如果只考虑横着站成一排的情况,最多能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 生:2张。 二、3人照像 1.教师提出3个人照相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的问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请三位同学实际照一照。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2个人照像,最多可以照出2张不同位置的照片。那么,如果3个人照像,最多可以照出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教师板书出各种方案。 师: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给他们实际照一照。 请三位同学站到讲台上。教师准备好照相机。 师:好!现在准备照相了,先请说照2张的同学指挥一下他们怎么站位。 指名说怎么站位,站好后教师拍照,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说还可以怎样站位,继续照。一直到照完6张。 师:还能不能照出不同位置的照片? 大家形成共识,没有了,请三位同学回座位。 2.提出一共照了几张照片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本子上表示出来。 师:刚才一共照了几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