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永升投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永升投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

篇1: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

女儿小时候,我们让她干什么,她就毫不犹豫地去干,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我觉得她越来越“不听话”了。

前几天我做饭时,孩子说:“爸爸,我要吃冰棍。”我说:“今天风这么大,天这么冷,你还吃冰棍?”她听了没说什么就走了。做饭中途,因酱油不够了,我调小了火去门口小卖部买酱油。回家刚进门,女儿就说:“爸爸,你帮我从冰箱里取一根冰棍。”“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不能吃了吗?”“我妈让我吃!”口气似乎不容置疑,好像也用不着讨价还价。我问我爱人:“是你答应的吗?”我爱人说:“你出门后,她缠着我要吃冰棍。我磨不过她,就答应她了,可我在择菜,手不干净,就没有帮她取。”我对女儿说:“既然你妈妈答应你了,你可以吃,但你也应记住,大人说话算数,小朋友说话也得算数。”女儿点点头,高兴地吃冰棍去了。

这件事过去后,我没往深里想。前天又遇到一件事,叫我不得不思考父母应该怎样口径一致地去教育、引导孩子。我做晚饭时,女儿问我:“爸爸,我想吃完饭出去玩。”我肯定地回答:“不行,今天晚上刮大风,太冷了。”她听了不高兴地走开了。吃饭时我们边吃边看电视,奇怪的是女儿那天晚上吃饭很快,还吃得不少。我吃完饭收拾厨房时,女儿说:“妈妈,我现在可以出去玩了吗?”还没等我爱人开口,我就马上说:“我已经说过了不行,怎么还问?”女儿说:“我妈妈刚才答应我吃完饭出去玩。”我说我爱人,“女儿刚才已经问过我了,我没同意,可你又答应了。这在她心里造成什么影响?无非是我对她不好,你对她好。”我爱人说,“我做饭时,孩子要吃巧克力,最近孩子内火旺,就没答应让她吃巧克力。孩子又说想出去玩,不能总是不满足孩子一点小小的愿望,况且孩子闷在家里也难受,就给她提了个条件:吃饭时好好吃饭,不要边吃边玩。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

这两件事对我和爱人教育启发很深:孩子想办一件事,当问我们两人中一个不同意时,她就背着不同意的去问另一个。等待着同意或是磨缠人,逼迫同意,然后跟不同意的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爸爸)同意的'!”让父母觉得两头为难,否定吧?就成了父母中有一个说话不算数;同意吧?就造成了父母中有一个对她好,另一个总是限制她。女儿耍了个小聪明,就让我们两个左右为难。为了团结一致教育、引导好孩子,我就跟我爱人说:“今后孩子提要求时,不要先答应,告诉她:‘让我想一想。’其实不是想,而是尽量不让她看见时,征求一下另一方的意见。尽量做到父母意见一致,不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必须意见统一,否则在以后教育孩子时,孩子肯定总和一方顶嘴,唱反调。你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偏不干。这样的话,越来越难教育她,后果越来越不堪设想。”

自那以后,孩子变化很大。特别是最近我爱人还跟我讲:有时孩子说她想干什么时,还常常说:“妈妈,你再问一下我爸爸的意见。”这种在对待孩子教育、引导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做法,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团结一致的统一阵线,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不是父母中一个偏向于爱她,而另一个不爱她。

篇2:教育孩子父母配合态度一致

教育孩子父母配合态度一致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篇3:父母应该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1、用科学道理说服他

孩子不愿意睡觉,可以告诉他:“睡觉晚的孩子不容易长高哦”。即使孩子当时噘着嘴不高兴地去睡了,但随着你在为他测身高时的夸奖,他一定会逐渐认同,并乐意按时睡觉。

2、行动前的心理准备

要改变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之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再过5分钟就起床了哦”、“再玩10分钟就去练琴吧”……提前给孩子一个预告,让他有个准备,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的一些顶嘴行为。

3、用明确的目标激励他

可以使用激励的方法,反驳孩子理直气壮的顶嘴,比如:“宝宝长大不是想做飞行员吗?飞行员身体棒棒的,一定要吃青菜的”;“你不是喜欢姐姐在台上弹钢琴的样子吗,姐姐也是通过不断练习的”等等。

4、检查自己的习惯

父母应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妨想想,是否曾对孩子说过“你不是个好宝宝,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呢?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知道了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强,才会在顶嘴时说出“妈妈最坏了”、“讨厌爸爸”这样伤人的话。

5、让孩子看到任性的后果

在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事实而不是言语来教育他。比如他非要穿一件漂亮却不适合季节的外衣,不妨先顺着他,让他感觉寒冷时再给他换件厚外套。家长切忌摆出胜利者的姿态,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记得保护他的自尊心。

6、别忽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在回应孩子顶嘴的时候慎用“爸爸妈妈是改不过来了,希望你……”这也许是实话,却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不利于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理想中的父母永远是充满力量的,所以请少用这样让他失望的言语,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

篇4:孩子撒谎父母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撒谎父母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偶尔撒谎是常见的事,在这个时候,是立即揭穿还是暂时不说?父母应当如何应对才能让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介绍犹太人是如何应对这种问题的。

犹太人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之外,还努力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实事求是的人。犹太人对于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可谓出了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孩子说谎时候,犹太人是怎样处理的,这或许给我们中国家长一点启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人的,却是人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学到的。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他用他的眼光去看,用他的头脑去想,难免不受到限制。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些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惩罚,或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现实与幻想等原因。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说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方法,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以下列出的是犹太人面对孩子说谎时所采取的原则:

1、父母对孩子应以理服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子失去真实感。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

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3、父母应查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注意为孩子保密

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通常要到五岁左右,孩子对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另外,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对。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4、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的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5、父母以身作则,适时给予鼓励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只要他能有勇气承认,父母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6、就事论事,不要盲目责备孩子

家长必须持针对问题点来解决的态度,而不能一味批评孩子做错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你刚才说的话,似乎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吗?”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同时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大声责备或是贸然发火,孩子会受到惊吓,这样就无法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目的和动机。要营造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错误,如果父母的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引起孩子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都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篇5: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儿童心理教育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成人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任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教育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基本技能

父母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

父母教育孩子的作文

孩子犯错父母怎么教育

家长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说这话

父母教育孩子忌心罚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