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共含9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長貌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3.家庭环境很重要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性格,习惯的.塑造,家长朋友们要注意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4.和老师沟通,寻找原因
如果你觉得自己做的挺好,孩子也挺好,不妨和学校考试多多沟通,老师们见的孩子多了,可以更快找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
10种让孩子提高成绩的方法:
1、听老师的弦外之音
现在老师评价学生都比较客气(至少英国的老师是这样)。如果孩子的老师说,“他努力的在…”,或“他开始…”,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这说明你的孩子在学习的某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果老师说“在这个方面,他持续在进步”,或“他在持续加深了解”,这说明你的孩子目前处于中等水平。如果你听到的字眼是“独立”、“能力”、“持续”、“高效”等字眼,你可以松口气,你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不错。
2、关上电视
我们不少人都自认为有一边看电视一边工作的能力。其实,你的工作被电视打了不少折扣。如果你孩子和你说他也能这样,别相信他。关上电视,千万不能让他有你的坏毛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心二用”分在什么时候。你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听广播,这是没问题的。如果你一边看电视一边解数学题,就有点扯淡了。
3、发现问题的苗条,迅速行动并纠正
别等坏消息来了才着急。通常在孩子出现问题前,一些苗条已经开始出现。如果你发现有什么不对或让你不安,你赶紧去见老师。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没事就翻翻孩子的书本或笔记,你能发现不少问题的端倪。看到老师,你可以礼貌并直接了当的问,“他好像不怎么喜欢学校,你注意到什么了吗?”
4、正确帮孩子写作业
直接替孩子写答案,让孩子的作业得高分是没意义的。袖手旁观肯定也不行。如何帮孩子完成作业呢?一本叫《更安静、更容易、更开心地写作业》的书(Calmer, Easier, Happier Homework)提出了帮孩子作业的“三步法”,即:(1)先用5分钟和孩子一起思考,一起头脑风暴,讨论并提出问题,如“你觉得出题的人在考察你什么”、“你觉得你需要写多少字能回答得了”等问题。(2)让孩子去做,不要管他们。(3)之后,和孩子总结哪三个地方他做得好,哪三个地方需要提高。在孩子下次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去改善。
5、为你的孩子朗读
对你的孩子朗读,就算他已经10岁。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有很多好处:不仅仅帮助你的孩子提高词汇量,还可以培养他对文字的品味。就算孩子已经识字,自己有一定阅读的能力,你依然可以为他们朗读。为孩子选择最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他们自己阅读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可以一边读一般观察他,你可以从他的反应中了解他的性格和喜好。之后,和他一起讨论,听听他是如何理解你阅读过的文字,然后告诉他你是怎么理解的。
6、更新你的数学知识
如今学校里的数学教育和你上学的时候已经有很大不同。不要把你自己上学的方法教给他们,研究下现在老师是怎么教的。比如,44+39现在的方法是40+30+4+9。如果你过于强调你自己的方法,可能会让孩子混淆,反而不知道怎么计算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数学教育,推荐你看一本书,《学好数学,为了教好你的孩子》(How to do maths so your children can too)。
7、如果你的孩子说“妈妈,我肚子疼”,你该怎么办?
孩子对学习或学校产生焦虑的时,容易对你说“妈妈,我肚子疼”。你的孩子如果对你说这个,而你怀疑他们是因为想逃避上学而不是真的有病,千万不要让他们呆在家里。教育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永远坚定的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每天都必须要去上学,你没别的选择。你的孩子想赖在家里不上学,你需要向孩子展示你的关切,给他一杯热饮,揉揉他的肚子,然后送他们去上学。如果他们经常这样,你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弄清楚究竟是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还是在学校里受到欺负。
8、练习写作
研究表明,现在孩子在学校里进行写作练习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很大障碍。如果一个孩子写东西很慢,这说明他们头脑处理信息和表达的能力有一定问题。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你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写东西,写什么都行,故事、诗歌、或者是普通的说明文字都可以。
9、给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
食物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重要。早餐对孩子非常非常必要,因为低血糖会降低孩子的注意力。喝水也很重要,一项利兹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因为饮水少而脱水1%-2%,孩子的算数能力就开始下降。就算孩子不觉得口渴,也要让他们喝水。在孩子出门之前,保证要让他们喝一大杯水。
10、乘法口诀很重要
这个问题对中国孩子从来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小就会背乘法口诀。不过,我们的口诀只计算到9×9。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最好能到12×12。如果孩子在小学4年之前还不能条件反射般计算出12×12以内的乘法,那孩子的数学一定会有问题。
1、用科学道理说服他
孩子不愿意睡觉,可以告诉他:“睡觉晚的孩子不容易长高哦”。即使孩子当时噘着嘴不高兴地去睡了,但随着你在为他测身高时的夸奖,他一定会逐渐认同,并乐意按时睡觉。
2、行动前的心理准备
要改变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之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再过5分钟就起床了哦”、“再玩10分钟就去练琴吧”……提前给孩子一个预告,让他有个准备,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的一些顶嘴行为。
3、用明确的目标激励他
可以使用激励的方法,反驳孩子理直气壮的顶嘴,比如:“宝宝长大不是想做飞行员吗?飞行员身体棒棒的,一定要吃青菜的”;“你不是喜欢姐姐在台上弹钢琴的样子吗,姐姐也是通过不断练习的”等等。
4、检查自己的习惯
父母应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语言习惯,不妨想想,是否曾对孩子说过“你不是个好宝宝,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呢?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知道了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强,才会在顶嘴时说出“妈妈最坏了”、“讨厌爸爸”这样伤人的话。
5、让孩子看到任性的后果
在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事实而不是言语来教育他。比如他非要穿一件漂亮却不适合季节的外衣,不妨先顺着他,让他感觉寒冷时再给他换件厚外套。家长切忌摆出胜利者的姿态,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记得保护他的自尊心。
6、别忽视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在回应孩子顶嘴的时候慎用“爸爸妈妈是改不过来了,希望你……”这也许是实话,却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不利于今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理想中的父母永远是充满力量的,所以请少用这样让他失望的言语,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
孩子撒谎父母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偶尔撒谎是常见的事,在这个时候,是立即揭穿还是暂时不说?父母应当如何应对才能让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介绍犹太人是如何应对这种问题的。
犹太人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之外,还努力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实事求是的人。犹太人对于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视可谓出了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孩子说谎时候,犹太人是怎样处理的,这或许给我们中国家长一点启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善的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能够反省自己错误的能力,这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每个人都会犯有过失,但过失可以教给人的,却是人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学到的。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他用他的眼光去看,用他的头脑去想,难免不受到限制。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些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惩罚,或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现实与幻想等原因。所以父母应理清孩子说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具体的方法,如此一来,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 以下列出的是犹太人面对孩子说谎时所采取的原则:
1、父母对孩子应以理服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子失去真实感。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
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3、父母应查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注意为孩子保密
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通常要到五岁左右,孩子对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另外,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对。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4、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的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5、父母以身作则,适时给予鼓励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只要他能有勇气承认,父母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6、就事论事,不要盲目责备孩子
家长必须持针对问题点来解决的态度,而不能一味批评孩子做错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你刚才说的话,似乎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吗?”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同时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大声责备或是贸然发火,孩子会受到惊吓,这样就无法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目的和动机。要营造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不要将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打骂他们,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他们的机会。每个人都会说谎,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留一些空间,且适宜地给予关心和协助,相信孩子会成为你所期望的那种人。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错误,如果父母的批评过于严厉,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引起孩子反抗;而如果批评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灵,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因此,父母必须从爱护孩子出发,一语道破地严肃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错误所在、错误性质和危害,彻底揭穿其借口抵赖的心理,并帮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办法。这样做,一般都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儿童心理教育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成人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第一、家长的教育观要改正。
父母的教育观应该达成一致。切忌,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在孩子的心里会产生矛盾的价值观,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保持意见统一。一旦父母有差异的话,事前,父母就应该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第二、物质奖励不易太多。
我们都知道奖惩有度,适当的奖励会让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但是,不宜是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太多,会造成孩子错误的金钱观。闻慧德教育温馨提示您,微笑、礼物、夸赞,答应和孩子一起散步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奖励。
第三、陪孩子不能太草率。
长时间陪孩子会很烦,但是家长既然在陪孩子,就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要简单的一起看电视这么简单,阅读。郊游。散步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和大自然多接触,一起做运动,一起玩耍都是很好的陪伴方式。
第四、孩子做错事后,最好让孩子自己道歉。
有些孩子一做错事,家长连声道歉,其实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一种观念,自己的错误会有父母为此负责的态度,这是不好的。
怎样帮助孩子消除胆小、恐惧的心理,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爸爸妈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地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应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因环境影响而造成孩子胆怯、怕事的,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如带孩子外出作客;带孩子到军营去观看解放军叔叔训练的场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和他们一起游戏等。
3、在教育上,首先,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爸爸妈妈应尽可能地陪孩子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爸爸妈妈因事不能陪孩子一起玩,可以规定他们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并要注意安全,另外,如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切不可用可怕的事物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里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
4、当孩子独立做完某件事时,不管结果怎么样,成人应尽量多给予鼓励,切忌讽刺嘲笑,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多给他讲解放军、科学家等如何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和好成绩的故事,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励孩子的勇敢精神。
“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只有从小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使孩子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毅力。
孩子在成长,其实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在成长。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们不能太着急。在教育孩子前要做到,以身作则,同时,面对孩子的过失时,不要太严厉,建议家长采用鼓励、关怀的方式,和孩子做好沟通。培养孩子的习惯、个性、能力等。
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哎呀,刚才不是让你起床了,怎么这么磨磨蹭蹭,衣服还没穿好啊。”“刷牙弄得袖子都湿了,怎么回事呢!”“昨天答应你自己吃饭,好了,今儿让你好好吃饭,一边吃还一边玩!要吃到什么时候啊!”……
我们常常听到家里如果有孩子处于3~6岁,家长特别是妈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怨言。你知道吗?对于孩子来说,操作简单的活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起床、穿衣、叠被子、刷牙、洗脸、吃饭、玩耍等日常生活这些环节对于他们的意义是极为巨大的。
1、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自己能管理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从简单的开始放手让他们动手做,慢慢做,做熟练了,才能操作难度更大一些的事情。提高孩子的能力除了去专门的培训班,家庭生活的实践是更好的训练场所。
2、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他也在尝试学着你做事情,独立做自己的事情。你看他有模有样地学着你,但是笨手笨脚的,动作缓慢,有时做了好几次也没有成功。但请你耐心些,在旁边看着他,但他需要你的时候,他会告诉你的。你只要看着,当他完成的时候,给他肯定的眼神。“我能做这个,那个我也可以。”孩子一件件事会做了之后,他的自信心会得到培养。“我也是可以的呢!”
3、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
“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思考从孩子会用“我”这一代词来代表自己时的2~3岁就开始萌芽。这时候让他自己动手做生活日常事情,让他也知道他在某方面反应灵敏,在另一方面可能要通过努力才能搞定,在某些方面可以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知道”、“不知道”关于自己的,让孩子越佳地了解自己。
4、培养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
从小处着手,无论是你家的小姑娘还是你家的帅小伙儿,都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做得好了,做得不好都有相应的结果。当然,咱不要那么绝对的一定让他“自食其果”,让他有个简单的体验就可以了。慢慢地,成长起来做的事情会更为慎重。
生活即教育,特别喜欢姚晨关于洗衣液的广告。“我现在关心的是他自己动手吃饭。”同我一样急躁的家长请你耐心一些,多些陪伴,多花时间。
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口径一致
女儿小时候,我们让她干什么,她就毫不犹豫地去干,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我觉得她越来越“不听话”了。
前几天我做饭时,孩子说:“爸爸,我要吃冰棍。”我说:“今天风这么大,天这么冷,你还吃冰棍?”她听了没说什么就走了。做饭中途,因酱油不够了,我调小了火去门口小卖部买酱油。回家刚进门,女儿就说:“爸爸,你帮我从冰箱里取一根冰棍。”“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不能吃了吗?”“我妈让我吃!”口气似乎不容置疑,好像也用不着讨价还价。我问我爱人:“是你答应的吗?”我爱人说:“你出门后,她缠着我要吃冰棍。我磨不过她,就答应她了,可我在择菜,手不干净,就没有帮她取。”我对女儿说:“既然你妈妈答应你了,你可以吃,但你也应记住,大人说话算数,小朋友说话也得算数。”女儿点点头,高兴地吃冰棍去了。
这件事过去后,我没往深里想。前天又遇到一件事,叫我不得不思考父母应该怎样口径一致地去教育、引导孩子。我做晚饭时,女儿问我:“爸爸,我想吃完饭出去玩。”我肯定地回答:“不行,今天晚上刮大风,太冷了。”她听了不高兴地走开了。吃饭时我们边吃边看电视,奇怪的是女儿那天晚上吃饭很快,还吃得不少。我吃完饭收拾厨房时,女儿说:“妈妈,我现在可以出去玩了吗?”还没等我爱人开口,我就马上说:“我已经说过了不行,怎么还问?”女儿说:“我妈妈刚才答应我吃完饭出去玩。”我说我爱人,“女儿刚才已经问过我了,我没同意,可你又答应了。这在她心里造成什么影响?无非是我对她不好,你对她好。”我爱人说,“我做饭时,孩子要吃巧克力,最近孩子内火旺,就没答应让她吃巧克力。孩子又说想出去玩,不能总是不满足孩子一点小小的愿望,况且孩子闷在家里也难受,就给她提了个条件:吃饭时好好吃饭,不要边吃边玩。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
这两件事对我和爱人教育启发很深:孩子想办一件事,当问我们两人中一个不同意时,她就背着不同意的去问另一个。等待着同意或是磨缠人,逼迫同意,然后跟不同意的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爸爸)同意的'!”让父母觉得两头为难,否定吧?就成了父母中有一个说话不算数;同意吧?就造成了父母中有一个对她好,另一个总是限制她。女儿耍了个小聪明,就让我们两个左右为难。为了团结一致教育、引导好孩子,我就跟我爱人说:“今后孩子提要求时,不要先答应,告诉她:‘让我想一想。’其实不是想,而是尽量不让她看见时,征求一下另一方的意见。尽量做到父母意见一致,不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必须意见统一,否则在以后教育孩子时,孩子肯定总和一方顶嘴,唱反调。你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偏不干。这样的话,越来越难教育她,后果越来越不堪设想。”
自那以后,孩子变化很大。特别是最近我爱人还跟我讲:有时孩子说她想干什么时,还常常说:“妈妈,你再问一下我爸爸的意见。”这种在对待孩子教育、引导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做法,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团结一致的统一阵线,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不是父母中一个偏向于爱她,而另一个不爱她。
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希,我们应该怎么影响你?前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孩子的性格是家长塑造的,可是我们怎敢去塑造你的性格,我希望你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这又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育是让人尽善,挖掘个人的潜能,善是相对的,潜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性格在将来的.一生中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独立、自主、追求、坚持、毅力、包容、豁达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个人性格魅力。
哥哥和妹妹的故事让我们启发很大。哥哥从小都很挑剔,什么都是自己想要的,选择的时候总是选择最满意的,所以总是违背自己的最初选择,而妹妹总能独立思考,由个人思考,从来不违背自己的选择。父母认为哥哥的性格有缺陷,过于追求完美,而妹妹性格独立,自我意识强,能够坚持自我。
所以父母总是拿哥哥和妹妹对比。若干年后,哥哥在自己的人生选择时候依然是左右盼顾,而最终选择了世界的一流学校;而妹妹,却选择了普通的学校。父母在和妹妹的一次交流中还说哥哥的性格总是犹豫不决,而妹妹很果断,并且回忆了以往的种种实例。
而这个时候妹妹却泪流满面,父母惊诧万分,妹妹开口道出实情:说我对自己的选择总是很会后,对哥哥能够选择最心愿的事物总是充满羡慕,而自己总是被父母称赞说有独立的性格,而从来不敢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去挑选自己的最爱,因为怕失去父母的赞许,就是因为父母的赞许才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最爱,如果父母当年没有这么多赞许,我想现在我的人生绝非现在这样。父母听到后愕然。
我们是否也在给孩子这样的压力呢。总是毫不犹豫的鼓励她的行动、他的举动,是否停下来想一想对孩子的夸赞是否是他的负担呢。如果这些是负担我们是否还要继续的给他压力呢。我们不能让孩子向我们一样背负着种种名利和道德枷锁而生存在一个没有自由的世界里。我们不要让我们的赞许和爱成为孩子的心灵枷锁,禁锢他们发挥的潜力。听话、专心、自由的等等这些是否是他所想要的。
如果是我们给予,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思想,让自己做好父母,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爱和自由或者说爱的自由。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充满自由,让孩子在享受我们爱的时候是充满自由的,她可以选择接受我们的爱也可以选择拒绝我们的爱,这样的成长或许更好吧,平等让父母和孩子永远站在平等的状态下选择和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