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转型期女性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影响(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苏格兰的小可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社会转型期女性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处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贤妻良母角色的母亲们,家庭教育中处于两难境地.她们将人生价值的`筹码不可更改地压在了子女身上.但由于观念、文化、经济等诸多原因,这一代母亲总是在教育着健康有缺陷的孩子,尽管这不是故意的.为了两代人的健康成长,全社会都必须关注女性追求自身解放,重视女性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作 者:王玲玲 作者单位:云南财贸学院马列部,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2(1) 分类号:B844.1 关键词:独生子女 贤妻良母 社会转型 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一个实际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独生儿童既有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独生子女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所选择的教育方法。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克服重养轻教的倾向。
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目前,在独生子女的培养上,存在转重养轻教的倾向。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只注意从生活等各方面给孩子以无限的关心和爱,而对孩子的德育却很少提出要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少加以限制,只注意取得孩子的欢喜,而对孩子的过失却不闻不问或听之任之。这是独生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必须坚决克服。
2、不可急于求成。
望子成龙,盼子成才,这是每个作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不能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顾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一味过高地要求,把小小的孩子成天关在家里,进行“私塾”或“棍棒”式的教育,规定每天要写多少个字,算多少道数学题,练几小时琴。这样做,得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对智力开发极为不利。这个急于求成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3、要大胆放手。
人们对独生子女议论和担心最多的,是缺乏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而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要靠孩子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接触、游戏来逐渐培养。因此,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放心大胆地让他们走出家门和同龄的小朋友们一道玩耍、学习,不要担心他们会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来自不同父母、不同家庭中的同龄人,有不同的性格、志趣和爱好,各自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是独生于女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4、要爱而不娇。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对每个儿童都是需要的,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爱有利于孩于的智力发育。但是,对独生子女来说,要防止过分溺爱。要爱而不娇,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限制,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不失父母的权威性,对孩子要爱,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界限,尤其要防止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
如何把握独生子女教育中的有利条件
由于独生子女是“独苗”,一般地说,父母都比较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我国目前广大职工的生活条件下,独生子女也比较容易获得适宜的营养条件,促成其良好的发育;比较容易获得适量的玩具、书刊以及锻炼身体的物质条件(如冰鞋、球类等),这为孩子的教育与心理发展,特别是早期教育与发展智力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条件。如果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把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智力活动,随着孩子的成长,将会结出丰硕的智力之果。
独生子女正因为处于“独生”的`地位。父母买来的一切物品,往往让其参与支配;因无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独自活动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果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善于正确地独立支配家庭用品(特别是文化用品),“代表”家里人去独立地处理周围发生的事件,加上一家成人的督促和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能力,而且也容易养成礼让谦恭的好作风。
独生子女的父母能集中精力来关心孩子,如果引导的方向正确,就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例如,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三好”学生,父母能有较多时间注意与幼儿园、学校的老师取得密切的联系,关心孩子在思想、学习和身体上的点滴变化,关心孩子遵守社会公德中细小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思想教育,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会把全部的感情和爱抚都倾注在他身上。如果把这种充分的抚养与严格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从衣、食、住、行到智力和品德的培养,都坚持这个原则,无疑地,独生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将有条件获得比较理想的发展。
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理应当好父母的助手。如果父母放手,让他承担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从劳动中学会关心别人,这不仅能使孩子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还能逐渐养成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以及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观点,成为助人为乐的人。将来到了社会,也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爱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独生子女教育中有不少有利条件;幼年独生子女良好而健康的心理特点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地决定于家庭教育。但如果教育不得力,富裕的物质条件也能变成孩子娇生惯养的基础;如果教育措施跟不上,而过分迁就、溺爱,就会助长孩子的“优越感”,甚至诱使孩子不良心理特点的产生。因此,教育独生子女,同样要注意“扬长避短”。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名言
1、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5、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教育人向科学教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样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6、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
7、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
8、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10、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11、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12、应该使每个人懂得:在社会面前,他的责任和对社会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5、要是做父母的生活放荡,儿女就会变成酒徒和罪犯。
16、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1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8、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
20、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21、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2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23、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24、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2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7、对小孩子来说,范例之重要超乎批评。
28、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29、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女性健康要把握三个转型期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珍爱每一个母亲和儿童”。育龄期、孕产期和绝经期是女性必须认真对待和跨越的三道门槛,把握好这三个转型时期的健康保健,是女性一生健康的保证。
以往,中国女性对三大转型期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常常只是被动接受和等待每一个时期的到来。而当某个时期真的到来时,“应时的疾病”也随之降临了。4月4日,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世界卫生日”专家论坛上,我国著名妇科专家、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北京妇产医院黄醒华教授,著名妇女保健专家项小英等,向妇女们发出健康提示,提醒女性应当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有意识地应对,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育龄期――近三成放节育器者从不核查
我国妇女中约80%做过1次人工流产手术,其中超过3次者占9.9%,最多的达12次。无节制妊娠和反复的人工流产对妇女身心造成不同程度伤害,生殖道感染、月经失调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皆与此有关。专家指出,育龄期妇女有关避孕方面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专家指出,现有避孕手段的不完善是危害育龄期妇女健康的罪魁祸首: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从未核查过的占28%,避孕套使用前80%的男性未进行是否完好的检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通过3年的监测研究发现,我国目前5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而与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宫外孕、盆腔感染和重度贫血的情况尚不清楚。
专家指出,新一代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接近100%,多次人流的女性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采取这一可靠的常规避孕措施。
孕产期――缺叶酸每年“制造”8万多畸形儿
会上交流的情况显示,我国育龄妇女贫血率约为20.6%,缺铁性贫血在孕妇中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患病率高达34%,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2003年《维生素及矿物质白皮书》报告,我国孕妇、乳母缺锌发生率为30%左右。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妇幼保健中心的研究报告,平均30%育龄期的中国妇女都缺乏叶酸,中国每年大约有8万到10万个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占全世界总发病人数的1/3。而盲目地补充各种营养,不仅不能保证孕妇身体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相反还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专家认为,孕期是女性很特别的'一个生理时期,孕妇应服用专门为孕妇开发的营养素补充剂。
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困扰1/3生命旅程
在我国,“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一般从40岁开始,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则5~10年。我国妇女的绝经年龄,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且有越来越提前的趋势。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为75岁,也就是说她们一生有近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约2/3的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水平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但大多数人并未采用必要的治疗手段,不仅直接影响到女性的体质,而且对绝经期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专家介绍说,雌激素疗法主要用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国际绝经学会”强调,更年期的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激素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绝经后的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