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从环卫工人到亿万富翁(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来学习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43岁的赵孙立驾驶着宝马轿车疾驰在马路上时,经常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路边的环卫工人。他有时候也会问自己:如果当年没有放弃环卫工作下海创业,24年后的今天,自己正忙碌在这个城市的哪一个角落?
也许,这就是创业最大的诱惑:24年前赵孙立仅有500元存款,今天积累了上亿元的资产,并为数千人提供了就业和致富的机会。
也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魅力:24年前的环卫工人赵孙立,如今成为全国知名的“化纤女裤大王”;
一、卖纽扣、拉链等赚了100万元
很多人对创业充满期望,却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赵孙立的故事可谓是一个生动的答案:谁都可以致富,哪怕你是一个扫大街的环卫工人。
赵孙立的父亲是个老环卫工人。1979年,17周岁的赵孙立高中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接父亲的班,到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卫生队做环卫工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但是,却完全可以选择自己以后的路。高中毕业的赵孙立,天天戴着眼镜拿着扫帚扫大街,虽然每月50多元的工资在当时相对而言也是较高的收入,但是,他心中的野马却越来越难以控制。
“扫马路扫了3年,我感觉必须得把工作变一下了。”赵孙立说,“我能够扫大街,可我不能一辈子扫大街吧?”此外,还有一个十分现实的原因是,女友也因他的职业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
1982年,郑州市的个体经营开始蓬勃发展,赵孙立毅然辞去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心一意要下海当个体户。
听朋友说,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特别繁华,品种全,价格低。由于没有多少资金,赵孙立准备从最零碎的小商品开始上手。
于是,赵孙立带着500元的积蓄和借来的1500元钱,和当时的女友现在的爱人一起,一路打听赶到了义乌。
几天后,扛着几大包纽扣、拉链、缝纫机线等小商品,赵孙立在郑州市最早的敦睦路服装批发市场,摆起了地摊。
一个星期后,赵孙立和女友粗略一算,赚了200多元———比原来干环卫工人4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头一年,赵孙立将自己经营的品种集中在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上面,经营场地也从路边搬进了8平方米左右的小门店内。第二年,赵孙立将门店经营面积扩大到了100多平方米,营业额每年也以翻番的速度增长。
3年以后,赵孙立成了郑州市最大的服装辅料批发商。到1990年,他靠卖纽扣、拉链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商品,挣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元。
二、从个体户到企业家
从1990年开始,赵孙立感到服装辅料生意的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不寻求新的发展领域,自己迟早会被别人挤垮。
1992年,赵孙立经过考察,投资100万元购置了3台电脑绣花机,在市郊农村租下几间民房,开办了郑州市第一家电脑绣花厂,专门给人家的半成品服装绣花。
由于是独家生意,电脑绣花厂刚一开业就生意兴隆,每天3台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能给他带来近3000元的收入。
就在赵孙立享受着事业飞速发展带来的成功与快乐的时候,老天似乎是有意给赵孙立考验和磨炼。1994年,一场大火将赵孙立的货物仓库化为灰烬,也将他创业的积累几乎烧了个精光。
“当时就感觉好像世界末日一样,将自己关在家里闷了好几天。”几天后,赵孙立擦掉泪水,走出家门,开始筹集资金,重振旗鼓。
1995年,郑州市服装辅料市场竞争已经达到十分激烈的程度,电脑绣花厂也纷纷出现。于是,赵孙立将店铺转让,谋求新的发展。
赵孙立开始把目光向成衣加工方面聚焦。不久,一个20台机器30多个员工的小服装加工厂在郑州市近郊的村庄建立。这就是赵孙立今天的娅丽达公司。公司产品定位到女裤这一方向上。
赵孙立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把某一品牌做好之后,周围出现了大量价低质差的仿造品。
无序的市场竞争使赵孙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从1995年到,赵孙立用“惨淡经营”来描述自己的状况。他说,工厂甚至几度濒临倒闭的边缘。
但是赵孙立坚持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思考,他逐渐明白,企业如果想寻求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7月14日,赵孙立拿到了“娅丽达”女裤商标的注册证书。随后,赵孙立迅速建立销售网络。短时间内,一个依托河南、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他的工厂生产的女裤开始供不应求,企业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娅丽达”已经成为中国化纤女裤行业的领导品牌。企业现有员工近千人,在全国拥有品牌专卖店500余家,销售专柜200多个。企业资产规模达6000多万元,年产女裤360多万条,年销售额逾亿元。
三、正直做人,用心做事
11月份,正值销售旺季,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压力很大。一天,质检人员发现一批新款裤子口袋的装饰皮料下角稍稍熨糊。当时这个型号的裤子在市场上非常紧俏,严重缺货。中层领导协商后,准备稍作修理后发向市场。
赵孙立知道后立即命令暂不发货,并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在大会上,赵孙立当场剪破这批裤子中的一条,这批裤子最终都被投入锅炉焚烧。
赵孙立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正直做人,用心做事”。他说,剪裤子、烧裤子这件事,就是想让员工都真正意识到,诚信、正直、专心,是做人的优秀标准,同样也是一个品牌和企业的优秀标准。
在创业方面,赵孙立还有一个独特的说法。他说:“上学时,老师经常说惨淡经营,我不理解,总以为做生意就是风风火火。可后来真的做了生意,才知道,无论是什么生意,都不可避免会面临惨淡经营的状况。这时候,如果退一步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坚持下来就很重要。人们常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觉得创业则是‘败者为寇,剩者为王’。在市场风浪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往往就是胜利者。”
从农民工到亿万富翁
1980年,孙杰在本乡初中毕业.18岁的他,两手空空去外地打工.最初,他在本省七台河市建筑部门当力工,曾搬过砖头、扛过水泥、贴过墙皮、上过大梁……建筑行业中什么苦活、累活、危险活都干过.
作 者:赵铁胜 作者单位: 刊 名:农家参谋 英文刊名:ADVISER OF PEASANT FAMILIES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一个农民的儿子,初中只读了两年书,就因为家里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便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分得的一块水洼地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
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这里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有许多媒体采访报导过他,也有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但最经典也最能诠释他成功奥秘的真谛是这样一段对白:
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故事结束了,但这段经典绝妙的对话仍让人深思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他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
延伸阅读: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个低潮,然而全球亿万富翁的人数却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9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全世界新增155名资产达亿万美元的富豪,总人数升到创纪录的2325名,比上涨7%。
根据财富研究机构Wealth-X和瑞士联合银行(UBS)年9月17日发布的“亿万富翁普查”(Wealth-X and UBS Billionaire Census)结果显示,亿万富豪的平均形象应该是男性(男性在“亿万俱乐部”中占88%),63岁,有两个孩子,身家达到31亿美元。他们中超过半数(54%)靠自己打拼致富,其余的要么是继承财产、要么是继承和自身努力结合。
亿万富翁的定义是净资产超出10亿美元。随着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他们的总资产也上升12%,达到7.3万亿美元,超过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所有公司的市场价值总和。
不断壮大的亿万富豪队伍中,美国2014年增加最多为57人,占增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新增33人。区域方面,欧洲超过北美是最多亿万富翁落户的地区,共有775人;但亚洲的亿万富翁总财富增幅最大,比20多出18.7%。亚洲新增亿万富豪52名,拉美和加勒比海新增42名。非洲亿万富豪的总财富在上升,但人数下降,主要是因为动荡的社会政治局势;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中东地区。
二年前,靠沃尔玛超市起家的沃尔顿家族5位股东包揽了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6位至10位,总资产1029亿美元,约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个人资产(528美元)的两倍。现在,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已登上了500强榜首。
沃尔顿一家人都是“卖货郎”出身,老沃尔顿――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有先进的经营理念,这奠定了沃尔玛成功的基础。19,山姆。沃尔顿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上。山姆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这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1936年,山姆进入密苏里大学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并担任过该大学学生会主席。1940年,山姆大学毕业,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山姆便报名参军,在美国陆军情报部门服役。
二战结束后,山姆回到故乡,向岳父借了2万美元,和妻子海伦一起,在纽波特租到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店,专卖价格在5美分至10美分的商品。由于山姆待人和善,附近的住户都愿意到他店里来买东西。谁知,房东嫉妒山姆的小生意红红火火,找借口收回了店面。无奈之下,山姆来到了本顿维尔。1962年,他开了一家连锁性质的零售店,取名沃尔玛(WalMart)。
山姆的“薄利多销”政策是沃尔玛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他的“女裤理论”就是对沃尔玛营销策略的最好阐释:女裤的进价为0。8美元,售价为1。2美元。如果降价到1美元,会少赚一半的钱,但却能卖出3倍的货。此外,山姆开店还坚守一个信念,“只要商店能够提供最全的商品,最好的服务,顾客就会蜂拥而至”。因此,他向员工提出了两条要求:“太阳下山”和“十英尺态度”。“太阳下山”是指每个员工都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满足顾客需求:“十英尺态度”是指当顾客走进员工所处10英尺的范围内时,员工就必须主动询问顾客有什么要求,而且说话时必须注视顾客的眼睛。遵循着山姆。沃尔顿的理念,沃尔玛的连锁店越开越多,1980年,山姆的资产达到6。4亿美元。
尽管山姆成了亿万富翁,但他节俭的习惯却一点也没变。他没购置过豪宅,一直住在本顿维尔,经常开着自己的旧货车进出小镇。镇上的人都知道,山姆是个“抠门儿”的老头,每次理发他只花5美元,这是当地理发店的最低价。但是,这个“小气鬼”却向美国5所大学捐出了数亿美元,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山姆在1992年离开人世,根据他的遗嘱,沃尔顿家族的5位继承人平分了家产。
山姆的儿子们也继承了父亲的节俭习惯。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有豪华的办公室,现任沃尔玛总裁吉姆。沃尔顿的办公室却只有20平方米,公司董事会主席罗宾逊。沃尔顿的办公室只有12平方米,而且他们办公室内的陈设也十分简单,但 “节俭”的沃尔顿家族却在短短的40年时间内迅速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
来源:世界经理人论坛
今年36岁的周成建,是一家员工三千,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板。这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十多年前,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民。
做裁缝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像许多没有背景的私营企业家一样,周成建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周成建出生于浙江温州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为了摆脱祖祖辈辈贫穷的命运,他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
1986年,刚满20周岁的周成建,来到温州谋生。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过,一天只吃一顿饭熬过。经过几年含辛茹苦,一分钱一分钱地积蓄了点钱,就进入当地妙果寺服装专业市场,干起了老本行,白天卖服装,夜晚做服装,一天劳动16小时以上。于周成建来说,让资本扩大的机遇终于在1992年来临。
那年,来自福建石狮的风雪衣、夹克衫,像股旋风席卷温州市场,周成建紧跟市场行情制作起这些衣服。一次,一个东北老板向他一下就订了300件,这对于小作坊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由于产品质量不错,客户一个接一个,订货量从300件又增到几千件,一年下来,赚了几百万元。就这样,他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了几百万,周成建并没感到满足。
几年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让他有了经商经验,也培养出敏锐的眼光。那时,温州服装行业大多生产西装,款式大同小异,而国外少数几个休闲服品牌在温州刚刚露面,周成建感到休闲服将有很大市场潜力,便用手头的钱成立了制衣厂,正式生产休闲服装,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帮威,产品面向工薪阶层,实行薄利多销。
采用虚拟经营迅速扩大资本在之后的短短5年间,周成建的资产很快从百万增长至上亿元,这其中有致富窍门。用他自己的话总结,是用了借鸡生蛋、借网捕鱼的虚拟经营方法。当时建厂之后,周成建能支配的资金变得很少。
作为小型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很难。万般无奈下,他想到利用外力弥补自己资金的不足。在生产上,他采取定牌生产的策略,先后与广东、江苏等60多家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全国有60多家企业为帮威生产,年产800万件服装,如果这些企业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资的话,至少需要3亿元。
在扩大市场份额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许连锁经营的策略,即公司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加盟店要使用帮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特许费。这一办法效果很好,专卖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现在,已有帮威专卖店5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去年公司销售额达5亿多元,如果这么多的店都自己投资,则需要1.5亿至2亿元。有了上亿资产的周成建,并没有把钱用在享受上,他依然衣着朴素,生活简单,保持农民的本色,把赚来的钱都投到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中去了。他计划下一个五年要通过虚拟管理,如聘用国际的专业公司进行品牌策划和运作公司上市,使企业尽快进入法人治理的现代公司阶段,让品牌国际化。
今年初,他在上海浦东征地160亩,总投资1亿多元,建设信息化的物流中心和休闲产业设计村。而自己也在首届中国服装界年度杰出人物评选中获“最有成就的企业家”称号。
来源:千龙网
23岁,姚劲波卖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以几十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28岁,成为万网的副总裁,底层做起的创业小子登上了职场的另一个高峰;
34岁,他创办的学大纽交所上市,他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2012年,36岁的姚劲波和他的58同城,依然以激昂的热情在路上……
(图片
★ 从优秀到卓越
★ 从依赖到独立散文
★ 从你行到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