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依赖到独立散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捷小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从依赖到独立散文
这是一篇关于父女的文章,父亲是女儿成长过程中,最可信的依仗
--------题记
从你降生的那一刻,就有一个男人,注定了这辈子对你的守候、呵护。不求你回报,不求你感恩,不求你理解,只求你一路走好.......
他想要用自己的'一切,来保护你,去你苦,疼你哭。害怕你在这个社会受到哪怕一点点的伤害。可是,你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会爱上这世界的繁华,会想去闯一闯,会有朋友,会谈恋爱,会让自己受伤。
你想告诉他,你已经足够成熟,足够顽强,可是他说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飞翔。你默默的应下,却觉得他实在是担心太多,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他们那个年代,不去受伤又怎么成长。
他觉得已越来越不能掌控你的方向,你觉得你越来越爱的厌烦。他总在说,他担心你。你无言以对,却想让他放你自己成长,哪怕是从此不再依赖,也无妨。他觉得你实在幼稚,把事情想得天真,行为那么荒唐。你觉得这是成长的方向。
你们辩论,你们争吵,你们沉默,你们忧伤,你们用爱的名义去为难互相。你们试着理解,却收效甚微,然后偶尔的训斥和忤逆稀松平常。
该如何让你们休战,你们明明那么深爱着对方。也许,这段经历才叫成长,一方注定要战败另一方,其中伴随着疼爱、妥协和忍让。赢得一方也未必开心,不过是获得了自以为的自由和梦想。
从依赖到独立作文
生活中,我们就是从懵懂到成熟的成长着,从内向到开朗的变化着,从任性到体谅的懂事着,从陌生到熟悉的相处着,从依赖到独立的长大着。
记得小升初的那一年,可以说真的是一切都变了。我考进了一所全封闭式的学校的重点班。
收拾好行李,报道那天找到了自己的教室,报完名之后就去找宿舍。学校挺大,找了一圈才找到宿舍楼,来到了自己的`宿舍,已经有一两个人先到的,我们互相打着招呼,尽量熟识。父母帮我们收拾好后就离校了,我拉上一个人,尽量放开好好相处。
开学第一周要军训,开学第一天的晚修课,我们的教官突然走进来喊住了吵吵嚷嚷的我们。当时他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凶。我们只好安静下来找事做,我当时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周围都是舍友,虽然都还不熟。我望着窗外,忽然想家了,那个我曾心灵依赖的家。洗衣服有洗衣机,做饭洗碗有父母房间有父母收拾,学习有父母陪伴,可自从来到这个学校后,这一切都没了,唯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了。
晚修课下课后,回到宿舍,换好了睡衣,躺在床在,盯着上铺的床板,不禁又想家了。但是我又告诉自己,我要独立,我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父母也不能一直陪着自己,自己迟早还是要独立面对很多东西的。
第二天一大早,自己起了床,迅速的收拾了起来。内务卫生检查的很严,东西都有自己的摆放位置。我们努力地收拾好,急急忙忙的去集合了。太阳很大,顶着烈日站军姿,汗流到眼睛里了也不能擦,教官没说动就不可以动。全班同学靠坚强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
晚上回到宿舍,大家都累了,把迷彩服脱下叠好洗完澡后直接换上校服倒在床上就睡了。第二天特意起早,洗衣服。洗完了晾,再收拾内务,然后又开始新一天的军训……
第一个星期终于过了,周五了,终于可以回家了。走进家门,还是那种一如既往熟悉的感觉。
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主动帮母亲分担起家务来了,母亲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你长大了!”
这次我变了,变得不再依赖了,慢慢地学会独立生活了,那时候,我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尾记
一天,我走在马路上,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位盲人在十字路口迟疑,我赶紧快走几步,扶搀他过了马路,刚想离开时,突然听到一位好心的路人问:”你上哪儿?我送你去吧。”“不麻烦了。你送我一程,可你不能送我一辈子呀!”盲人回答道。我回过头,发现盲人轻点木棍,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你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自己整理房间,第一次一个人坐公交车,第一次...... 我的第一次独立让我至今难忘.那是5年前的一天晚上, 我躺在妈妈床上,等着妈妈和我一起睡觉。过了一会儿,妈妈走进房间,笑眯眯地对我说:”宝贝女儿,你已经7岁了,应该要学会独立自主了。从今天晚上开始,你要自己睡觉了。”说完,妈妈牵起我的小手,送我回了房间。 我惊恐地望着窗外的一切,漆黑的夜里,只有路灯默默地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偶尔会有一辆辆车急驰而过,整个城市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望着冷冰冰的房间,心想:“不能睡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要是有坏蛋,从窗子爬进来,把我抓走,怎么办呀?妈妈肯定已经睡着了,听不见我的叫声,那怎么可以呀!” 我着急地哭泣起来,拉着妈妈粗糙的手,说:”妈妈,我好怕,我不要自己睡觉,我要和妈妈睡觉,就不会有坏蛋来了!”妈妈蹲下身,哈哈笑道:”傻孩子,小偷怎么爬得进来呢?孩子,别怕!”我不听妈妈的话,使劲地摇着头,苦苦哀求妈妈和我一起睡觉。
谁知,妈妈一气之下,不理我,回房间睡觉去了。 我怕哭惊动了小偷,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在那,犹如一只蚂蚁急得团团转。不知不觉中我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没事,其实根本就没自己想象得那么恐怖,躺在床上的我不禁笑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怕自己睡觉了。 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就觉得自己很幼稚。人应该学会独立自主,锻炼出一颗独立的心。在任何时刻,都要独立而勇敢地面对现实。现在有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公主””小王子”…。。一样看待,什么事都不让小孩子干,渐渐地使孩子形成了依赖的心,这样却害了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有一颗独立的心,向盲人一样勇敢地去面对,才是最重要的。
高一叙事作文 :从依赖到叛逆
开始的依赖。
风,轻轻地吹着,在淡淡的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砰”,突然的一身巨响,晃醒了睡意正浓的我,思想却还没反应过来。待到一颗汽油滑落在我嘴中,我才发现爸爸温暖的后背,妈妈温暖的手,都不见了。我才明白,“车祸”——我遇上了。菜地中的菜被我压的不堪入目,原来蔬菜还是极好的缓冲器,我竟然没事。“妈妈”脑袋中闪烁着这个词,于是就那样脱口而出,声音很透彻。我的眼睛在离我不远的公路上找到了她,就那样背着我的书包,一动不动地趴在公路上。顾不了多想,一边跑过去,泪就一边不停地掉下来,摇晃着她的身体,抽泣着叫着妈妈。她醒了,我满面的泪痕荡漾着,我笑了。她无力的眼神看着我,却也努力地挤出一个笑,我知道,她很痛,又一次,我继续哭泣着,喊着她:妈妈……
那个时候的我,很小,很小。真的,甚至以为那汽油像草莓一样可口。可,我懂,那个时候的我,很依赖妈妈;,那个时候的我,很害怕失去她。
之后的叛逆。
风,继续吹着,更猛烈了,我却逆风飞翔,哪怕折断翅膀。
逐渐地,我长大了。青春的我总是很叛逆,总是以为自己可以独立了。所以,对妈妈的管束开始厌倦了、讨厌了,我喜欢自由,我高举着叛逆的旗帜,我很骄傲;所以,对妈妈给予的关心,毫不在乎,认为那是一把枷锁,更认为我自己完全可以独立了。之后,我开始了与她的.吵闹,开始了与她的冷战,开始了与她如敌人般的对决。真的,在她向我投降的那一刻,竟然会有胜利者的优越感,而那些所谓内心深处应该有的隐隐的痛,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想我真的是练就了铁石心肠了,我变强大了。
直到,我受伤了,感觉痛了,我才又想起了您,那个喜欢唠叨,那个喜欢关心我的您。我的叛逆在一点点消逝,我的心一点点又变得暖和。
我意识到,我是如此的健忘。忘了妈妈在深夜中不疲惫地工作是为了谁?忘了妈妈那头上增添的银发是为什么?忘了妈妈那柔弱的背影是为什么变得坚强?忘了妈妈为我做的一切一切。
小的时候,对妈妈很依赖,我会很高兴地依偎在她身旁,静静地听着她讲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瞪着可爱的眼睛问上一个为什么;长大了,讨厌妈妈的唠叨,讨厌和她一起走在喧闹的街头,而且,只有需要钱的时候,才会不满地叫声“妈”。瞬然间,我才发现“妈妈”这两个字是充满甜蜜与幸福的。
从依赖到叛逆,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我的变化,更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从青梅到黄梅散文
1.青梅有雨
昨天走在公园里,看到那些春天时候开放的的紫色的梅花已经开完,
梅花开完了,梅树已经长出青青的叶子,也已经结上梅子,有的梅子上还有诱人的果实的红色,
看着这些果实,我心情挺高兴起来,这也是一种收获啊,等到盛夏梅子成熟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这样的惊喜会一直一直惊喜下去。
我会摘一个青青或者红红的梅子给你吃吗?亲爱的姑娘。虽然梅子不甜。
昨天算一个不错的有晴天,刚好可以出去走走,
我和你出去了,我们走在五月的阳光下,你就像是一株白色的风信子,纯洁和芬芳,不只是好看可以形容。
昨天是晴天,今却就下起湿润的雨来,青梅有雨,就是讲这种天气的,
下起雨来也是好事,头些天已经很干旱了,这个时节又是一个种植稻谷的时节,
下了一场雨,有了雨水,稻谷也是茁壮的成长,挺完美的季节。
在五月的梅子雨里,会看到你湿润的长发和黑色眼眸吗?说的就是你。小小的姑娘。
2赣榆的黄梅时节
虽然我去年就写过《青梅煮雨》这样的文字,当时我还试着编织小说《小时代》那样的。关于夏的时节的身边人的故事,
可是还是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型,生活暂时没那么精彩,
今年一想,我大概会写蔷薇,凉凉,还有曼珠沙华,会有慌慌吗 ?暂且正在构思中呢,
其实对于前文里提到的梅子,在我以前的印象还不是直观的,
直到今年春天时候,我看到了苍梧绿园里粉色的梅花,闻到梅花的香味,
以至后来我再去到那里,我还看到这些梅树长出一些像桃子一样的'青青的梅子,我的脑海里,梅子的印象才真的直观起来。
“梅香霏霏,梅子青青”,我就用这两句形容梅子从开花到长大时节了。
以后农历节气上就到了夏至时节了,我们连云港这里的江淮地区,正是梅子黄到熟到落地的时节,
以后的天气里,雷阵雨得天气会越来越多,注意防涝,防车库进水。
这样的时节又到了说梅子的季节了,
恰巧今天早上我在赣榆青口的生态公园里走的时候,我也看到黄色的梅子落地了,是忧伤还是收获?不得而知。
我就想起写这篇文字。
那时候我看到黄色的梅子落的满地都是,毕竟也是一种树的果实看上去挺像桃子,
我也摘了一个树上的梅子尝尝,味道很一般,淡淡的带点涩味,一点都不甜,
但是它却是一个季节的标志,也许是失去一个人的标志,因为今年这个时候凉凉却远离了我,唉。
今年又是黄梅落地的时节了,时间都在往前走了,你比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有什么改变吗?
你有什么像梅子青了又黄那样的故事吗?
我是在这个季节里,我又失去了凉凉,
我和去年比,也只是多写了一点类似《青梅煮雨》《黄梅落地》《时光成雨》这样一些的文字,
这些文字多数是用来想念凉凉的,她真的在我的世界里太特别,失去她,很难过难过,
那个人啊,我现在是否可以问问你,你还好吗?
我们两人之间除了那段往事,还能有其他吗?我还能再遇到你吗?
这是个像黄梅落地一样伤感的季节,伤感的这些事,唉。
黄梅季节,其实也是一个杀伐的季节,
谁来温一壶青梅好酒,待我骑上马去斩那些咬人的狗的狗头!就是这些狗害了我和凉凉产生了隔阂,
黄梅落地,也是我的杀伐季节,不杀狗,怎么叫英雄!
从萨达姆到穆巴拉克散文
今天是埃及的独x裁者80多岁的穆巴拉克第二次受到法庭审判。对于穆巴拉克的最后审判的结局可说是举世瞩目。虽说穆巴拉克从政治的角度讲,他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埃及实施了30年的独x裁统治。他最终因为顽固的坚持这种独x裁统治,而x贯坚持对实施民x主政治的呼声和要求说“不”。最后在今年2月埃及人民的反抗下下台被捕。
穆巴拉克按照目前法庭审理的初步消息看,他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人担心他如果被判死刑和处死,将可能导致世界其他独x裁国家的大独x裁者继续负隅顽抗,不惜x切代价的对抗到底,这将不利于减少独x裁国家走向民x主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有人希望不要判穆巴拉克的死刑,或者判死刑后再给予“特赦”。不执行死刑。因为杀死x个独x裁者不是目的,实行民x主政治才是目的。
不管穆巴拉克最后的结局和下场怎样,是像萨达姆x样被处死,还是别的什么,这件事情我想只有埃及人民才能决定。我觉得,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惊醒全世界的独x裁者们,不要以为自己大权在握,就可以为所欲为。x切的独x裁统治本质上是脆弱的',是不堪x击的。
因此,作为x个独x裁者,最明智的做法是急流勇退,放弃专制的龙椅,顺应历史的潮流,像戈尔巴乔夫、叶利钦x样,勇敢x搏,成就千古美名。
再次,如果缺乏主动顺应潮流的勇气,至少也要注意,决不可下令对人民开x槍x,绝不上人民鲜血因自己而流。如此,则受审之日,应该无性命之忧。
总之,全世界的独x裁者醒醒吧!记住:罪恶不受清算的时代已经过去!
从夏到秋散文
残纸犹如舞倦了的蝴蝶,在秋末的微凉中划出一脉依稀的痕迹,引我重拾那一年夏末秋初的回忆。
这是一张破损的军训小报,夹在一本过时的辅导书里,读着自己熟悉而陌生的文字,恍然间,眼前闪出一片绚丽的阳光——
初一!那时的我,还剪着参差不齐的刘海,跟许多素不相识的面孔一同站在训练的队伍里。哨声点燃了青春的序曲,也点燃了懵懂的尾章。我似乎不曾觉出有什么值得迷茫,和朋友一道奔走在宿舍、教室“两点一线”之间,乐此不疲。还记得她略带惆怅地说:“等到高中,又要分开了。”我笑得不知所谓,漫不经心地回道:“一起考,不就不用分开了?”二人相视而笑,夏日明朗的阳光将每个人的侧脸镀成柔和的金色,两双眼中都似有光芒,映入彼此的.眼底。
日子在教学案一沓一沓的积累中凝聚,在日渐沉淀的浮躁中流逝。一支笔,一个人,简单而充实,像一壶煨热的温荼,似苦又涩,当不再沉浸于苦涩之中时,又蓦然觉出透骨的清甜。
叶落风秋,飘零了两个夏。
渐渐地,我才迟迟地觉出了迷茫。上一届毕业生的誓言,鲜红的,嵌入视线,惊觉自己一路走来看似尽心尽力,其实并不明确自己将要走到的是琼楼玉宇还是海市蜃楼。匆匆为自己选定了目标,踌躇着,再去问她。她笑得明朗犹如那年的阳光:“一起考,不用分开!”眼中的光芒黯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暗流,向着同一个方向汇聚。我也笑,再也不必多说什么,继而埋头在那方书桌之前,感到自己面对着整个世界。
再次翻开之前的课本,笔记随着夏与秋的更叠而堆积,那是我种下的过去。蓦然回首,等待我的将是天高云淡抑或秋雨凄寒?
那不重要。从夏到秋的路上,我已烙下了自己的足迹。
散文《从澜沧江到雅鲁藏布江》
【作者简介】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
柯蓝散文《不寻常的补偿》
在旅游中,常常特别感动我的,并不一定是什么幽美的自然景色,而是另一种人的“景色”。
我从洛阳龙门石窟上,沿着台阶下来,已经一身大汗,腿也发酸了。抬头一看,在台阶下面的平地上,忽然有一个外国朋友,坐着轮椅,在原地转动。走近时,我才看清楚,这个外国游客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双腿……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不能走路的人,怎么能够坐飞机,还坐火车出门的呢?接着,又感到,这么一个连路也不能走的人,他出来看什么山水名胜呢?晚上,回到宾馆,那位坐轮椅游龙门的外国朋友的影子,又显现在我的脑海里。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感到(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一种人的景色。这是一种超常情的“不寻常的补偿”。此刻,该轮到我对自己进行反思了。我感到一种羞惭与内疚。我有什么权力,用不屑的眼光去看望他?
这件事情,我后悔了很久。可是没有想到,这种同样的'事情,我又重演了。
那是我和文秋一起参加桂林首届旅游笔会。桂林山水甲天下。30年前我俩和白杨、蒋君超夫妇同游过漓江,坐着小木船去阳朔,晚上住宿在木船上,江上的明月,水影中的群山,景色之优美,至今令我倾倒。而且现在出现了汽轮游漓江,这种景色已不可能重复看到,令人更觉珍惜。30年后我俩和一同参加笔会的老诗人公木夫妇,又一同游了漓江,也游览了桂林有名的溶洞--芦笛岩。这是我第一次来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大溶洞。景色自然优美,但却使我又看到了比自然景色更优秀的“人的景色”。
我们一行人,已经随着讲解员,在芦笛岩洞里,在极微弱的暗光中,依次前进。人群多极了。暗光中人头一片。脚底下高低不平的石路,由于潮湿、积水,有人在轻轻叮嘱:“小心,当心路滑。”我虽然不担心路滑,却感到光线如此黑暗,仿佛自己成了一个盲人。正在我十分困惑的时候,身边挤过来两个拿着竹竿探路的人,凑近一看,原来是两个瞎子。这太叫我意外了。两个盲人,怎么来旅游,又怎么来看溶洞?“你们怎么想起要到桂林来旅游?”“听说山水好,特别是溶洞,中外闻名!”我没有问出要领,也不好意思再直截了当地说出我的看法。这回,出于对这两人热爱桂林山水、热爱生活的赤诚的敬慕,我敬重他们不辞艰苦,出门旅游的决心和毅力。我沉默下来了。但我的内心却固执地认为,在龙门遇到的那位失去双腿的游客,他至少能看个明白,对名胜古迹还可以做到不虚此行。而这两位盲人,在这黑暗的溶洞中,不是同在他那个不可改变的黑暗世界中一样吗?又何必多此一举。
我这么想定下来,便跟在这两位盲人兄弟的后面,随着人群,随着讲解员一程一程忽上忽下地前进。参观中叫我奇怪的是,这两位盲人反应强烈。每到一景,听到讲解员报名,他俩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像比谁都看得清楚,领略得又深又快。我对他俩这种异常的对景物欣赏的能力,感到十分震惊。从进口一直到溶洞的出口,在他俩不断的笑声中,还夹杂着一些听不清的对话,看来他俩还在悄悄议论着他们所“看”到的溶洞……
在洞口和这两位盲人告别之后。我坐在返回宾馆的汽车上,这回又该轮到我反思了。这两位盲者充满着对光明对美的追求的激情。他们充满着想象。他们已经透过包围他们的黑暗世界,看到了比我们更光明更美好的东西,至少比我们看到的更要丰富、多样。这,是他们从另一个方面找到了超额的补偿。这是人的生命力的奥秘。盲人失去两眼,那么,他们听觉加倍地灵敏,甚至他的手指的感触,也会在某些方面起到眼睛的作用。至于像他们这样,居然能够欣赏山川名胜,说明这种补偿能力,已达到了一种惊人的高度。这,不是比任何自然景色更美,更动心的人的景色么?
生活中以至艺术品中,有一种缺陷美。对于有缺陷的现象,在人力进行追求补偿时,所呈现出的美,常常被我们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龙门石窟和桂林溶洞之游,不仅大自然教会了我勇敢、开阔,而且上述亲眼所见的残疾人所追求的补偿,更教会了我如何开拓自己生命力所形成的局限。谁的潜力冲击发挥得最充分,谁就幸福。
★ 从沙洲到森林散文
★ 从优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