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打雀缨姿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共含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打雀缨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篇1: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两条路线.元代理学家吴澄认为,朱熹与陆九渊在这一问题上虽有分歧,但仍有共同之处.在为学次第上,吴澄以“尊德性”为先,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基础.吴澄提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中庸之道.他以“发见本心”为“知”,以“固守本心”为“行”,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作 者:吴立群 WU Li-qun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7(2) 分类号:B244.99 关键词:吴澄   尊德性   道问学   进德  

篇2: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

摘要:中的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哲学为学之方的经典表述,以后的朱陆之辩在语言学上实际上是出于对而字解读的不同.从义理上看,则是自孟子、荀子以来在认识论上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分野,也和自张载以来知识论上的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相关,这种为学工夫论之争也是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代表的'哲学本体论分歧在方法论上的反映.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不是本末之争而是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之争.关键在于二者所理解的知识仍是道德知识,最终都仍是落在修身成圣这一目标上,这也和中国哲学德性至上的大传统相符. 作者: 贾未舟 Author: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思教部,广东,广州,510320 期 刊: 山东社会科学   PKUCSSCI 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8, (1) 分类号: B244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学    为学之方    知识    认识    思想史    机标分类号: B24 I2 机标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学    道德知识    哲学本体论    朱陆之辩    中国    为学之方    德性之知    知识论    语言学    先验论    认识论    陆九渊    经验论    工夫论    方法论    大传统    中庸    荀子    目标 基金项目:

论学与思

《学与问》的教案设计

《学与问》教学设计

学与问阅读答案

吴澄《道德真经注》试论

论“问”作文800字

论当今大学生网际德性的缺失及培育

论学英语议论文

论盲道的利用率作文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征文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通用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