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DMPP对菜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研究(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银钩栖梧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DMPP对菜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采用小粉土和青紫泥原状土柱种植青菜,研究了尿素添加DMPP(3,4-二甲基吡啶磷酸盐)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天内,与常规尿素相比,小粉土和青紫泥DMPP处理硝态氮的累积淋失量分别降低66.8%和69.4%,氨氮淋失量提高9.7%和6.7%,无机氮降低59.1%和63.0%;蔬菜收获后,土壤0~15 cm层无机氮增高34.1%和28.2%,土壤中氮素纵向迁移降低.可见,DMPP抑制剂施入土壤具有显著的氨氧化抑制作用,延缓蔬菜地土壤氨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轻氮素向水体迁移的风险.使用硝化抑制剂DMPP,由于土壤对氨氮的`强吸附特性,迁移总量低,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
作 者:俞巧钢 陈英旭 张秋玲 李华 梁新强 田平YU Qiao-gang CHEN Ying-xu ZHANG Qiu-ling LI Hua LIANG Xin-qiang TIAN Pi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9 刊 名:水土保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0(4) 分类号:S157.1 S143.1 X131.2 关键词:硝化抑制剂 DMPP 氮素淋失 菜地土壤酸雨对紫色土氮磷淋失的影响
摘要:利用土柱淋洗模拟试验,研究了酸雨影响下,不同施肥处理紫色土氮、磷淋失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酸雨作用下,紫色土中硝态氮的淋失量远远大于磷元素;不同施肥处理下二者淋失量的大小不同,淋失量大小排序均为有机无机混合施用>化肥>有机肥>对照处理;淋失量受施肥量和降雨量的影响明显,土壤中硝态氮、磷元素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淋失过程主要集中在雨季.同一施肥处理下,土壤硝态氮淋失量随降雨pH值的升高而增加;pH值5.5是土壤磷元素淋失量的临界点,此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淋失量达到峰值.作 者:张华 杨永奎 谢德体 王定勇 ZHANG Hua YANG Yong-kui XIE De-ti WANG Ding-yong 作者单位:张华,杨永奎,ZHANG Hua,YANG Yong-kui(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谢德体,XIE De-ti(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重庆市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王定勇,WANG Ding-yong(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期 刊:水土保持学报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1(1) 分类号:X517 S157.1 关键词:酸雨 硝态氮 磷元素 淋失量海藻提取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素循环影响研究
利用国外引进的.海藻提取物EClean制剂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试验,经过定量测定处理和对照水体中氮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得出EClean制剂能够促进水体的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生长,并维持了曝气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反硝化细菌,通过此处理使得在同一反应器中、同一条件下完成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成为可能,加速了水体的氮素循环,使水体总氮下降明显.
作 者:王立刚 任天志 王迎春 耿旭 李季 WANG Li-gang REN Tian-zhi WANG Ying-chun Geng Xu LI Ji 作者单位:王立刚,任天志,WANG Li-gang,REN Tian-zhi(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王迎春,WANG Ying-chun(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耿旭,Geng Xu(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USA)
李季,LI Ji(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X52 关键词:氮循环细菌 富营养化 海藻提取物模拟酸雨对荔枝园土壤氮素迁移和土壤酸化的影响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荔枝果园土壤全N、碱解N、硝态N、铵态N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淋出液的全N、硝态N、铵态N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淋溶处理与其它处理间的淋出液含量差异显著,而pH≥4.5酸雨淋溶处理与对照(pH6.5)间的差异大部分不显著;各处理的土壤较淋溶前其全N、NO3--N(pH2.5酸雨处理例外)、NH4+-N的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引进土壤的实际酸化速率H产生+值衡量供试土壤的酸化,只有pH2.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的酸化,而pH≥3.5的模拟酸雨处理对土壤的酸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土壤酸度减弱.
作 者:张新明 张俊平刘素萍 王长委 刘彦红 ZHANG Xin-ming ZHANG Jun-ping LIU Su-ping WANG Chang-wei LIU Yan-hong 作者单位:张新明,刘素萍,王长委,刘彦红,ZHANG Xin-ming,LIU Su-ping,WANG Chang-wei,LIU Yan-hong(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张俊平,ZHANG Jun-ping(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刊 名:水土保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6 20(6) 分类号:S153.4 X517 S157.1 关键词:模拟酸雨 淋溶 荔枝果园土壤 氮素 土壤酸化土壤理化特性对冬季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摘要:选取7种具有10 a以上种植史的菜地土壤,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施尿素条件下影响冬季菜地N2O排放的主要土壤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间N2O排放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菜地的季节性N2O-N排放总量为2.74~4.37 mg・盆-1,排放量与土壤本底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pH值呈弱线性相关.施尿素不仅促进了N2O的'排放,而且加大了土壤间N2O排放的差异,季节性排放总量为6.39~29.38 mg・盆-1.与-麦田相比,虽然菜地施尿素量低于麦地,但是N2O排放量无明显减少,菜地和麦地土壤的N2O排放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C/N比值呈显著负相关.此外,施尿素菜地的N2O排放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化肥氮的N2O-N转化系数主要受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作 者:杨云 黄耀 姜纪峰 YANG Yun HUANG Yao JIANG Ji-feng 作者单位:杨云,姜纪峰,YANG Yun,JIANG Ji-feng(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黄耀,HUANG Yao(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期 刊:农村生态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RURAL ECO-ENVIRONMENT 年,卷(期):, 21(2) 分类号:X511 关键词:N2O 菜地土壤 盆栽试验 土壤理化特性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作一综述.作 者:游红涛 You Hongtao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河南洛阳,471000 期 刊:安徽农学通报 Journal: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5(9) 分类号:X592 关键词:农药污染 微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坡度对土壤渗透规律影响试验研究
研究土壤的渗透规律是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坡度是渗透规律的重要因素.在王家沟流域不同地类不同坡度上作了人工模拟降雨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产流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产流后坡度对土壤入渗规律指数的'影响显著,尤其是降雨开始的前20 min影响最为明显,对稳渗率无影响.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I=ct-a),不同坡度对应有不同的c值和a 值.坡度对入渗方程指数影响较大,坡度越缓,渗透力越大,坡度越陡,渗透能力越小.
作 者:牛四平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3001 刊 名: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英文刊名: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152.7+2 关键词:坡度 降雨 入渗率 渗透规律?不同覆盖旱作水稻对后茬大麦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覆盖旱作栽培方式对后茬大麦生长及土壤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盖草处理后茬大麦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而土壤铵态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作>盖草>覆膜>裸露,且硝态氮、铵态氮从表层(0~20 cm)到底层(60~80 cm)依次降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各处理都表现出0~40cm土层氮素表观盈余,水作、盖草和裸露处理后茬分别比覆膜处理后茬高40.5%,39.5%和36.1%.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处理后茬最高,分别比水作后茬和裸露后茬增加837 kg/hm2和251 kg/hm2.后茬大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素的累积吸收量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最高.覆膜、盖草和裸露旱作水稻后茬大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水作稻后茬大麦高16.1%,17.5%和13.8%.土壤氮素转化和大麦产量均表明,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水稻-大麦轮作是一种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作 者:李勇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LI Yong XU Yang-chun GUO Shi-wei SHEN Qi-rong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刊 名:水土保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6 20(6) 分类号:S158.3 S511.6 关键词:旱作水稻 大麦生长 土壤氮素 氮素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