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共含2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史努比要说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无论是英语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级英语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至关重要,绝对不容忽视的一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 者:韩娟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学习 教学 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形式多样化,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听觉灵敏、模仿力强、反应快,鉴于这些特点,上英语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用名言、故事导入课题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每次新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看看材料本身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根据材料中相关的人物,紧扣材料内容,用名言或故事导入课题。例如,在教学Abraham Lincoln时,先告诉学生“A famous American once said in his speech “American must strengthen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所引的话,接着,问学生“Do you know who said it?”一些预习过课文的学生马上说:“Lincoln”。趁此,在黑板上写下课题“Abraham Lincoln”。接着用英语讲述林肯生平中的一些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课文,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都可以使学生饶有兴味地配合教学。
二、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每逢节假日,都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把节假日的名称告诉学生,或简要讲解一些节日的由来(如April Fool’s Day,Christmas Day)。这不仅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也补上了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从而通过文化差异比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四、运用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境,变抽象为直观
人在思维的时侯都是用语言来进行的,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该语言词汇的时候,非直观性情景的学习思维过程总是以其母语来进行的,即间接思维,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为了让学生概括词语的条件刺激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思维,又不受其母语的干扰,可变抽象为直观,教学可运用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境。
如笔者在教Three Gold Medals for Wilma(SBⅢ)?的前五段时就采用图片投影。我先打上一张奥运会田径场站台满座、人们翘首观望即将开始的女子接力赛的场景图片1,?然后随着课文的进行依次打上来自六个国家穿着六种不同色彩运动衣的女运动员入场图片2,?人们注视着高个子的黑人女孩Wilma的图片3,第一棒运动员起跑图片4,?衣服上大大地写着USA字样女运动员居于领先的图片5,Wilma接棒的图片6,Wilma追赶德国队员的图片7,最后是Wilma冲线的图片8。我在每张图片的下面写上有代表性的课文里的一句话,如图片1:The Stands were packed.图片4:The first runners shot from their starting points.图片5:?The runner for the US team was in the lead.图片8:?Wilma breasted the tape。.学生看着投影对照课文,我指着画面问学生:“(How were the stands?”学生异口同声:?“The stands were packed.”?再如我问:“Who was in the lead when the third runner had the stick??”学生异口同声:“The runner for The USA team was in the lead.”这样我就避免了用母语或一 长串的英语来解释Stands,packed,in the lead和breast the tape,学生对这些是什么意思就不言而喻了,也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避繁就简的作用。看着这些生动的'投影画面,学生若置身于那激烈的运动场,加深了记忆。课文进行完毕,我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再依次打上这些图片投影,都能较顺利地复述。由于图片以运动场景先后为序,加深了记忆,课后学生对课文的背诵也很流利。
五、利用直观教具、实物等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
实物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同学接受和领悟快。如在讲新编初一课本十八课第二部分时,老师首先拿出一个实物梨介绍:This is a pear.接着问:Is this a pear?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把梨藏起来,又问:Where is the pear?请同学找出又回答:It’s here.通过这种实物和句型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训练,文中出现的6个新单词(pear,cake,banana,apple,orange),学生会很快掌握音、义。之后,让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的6张小纸条上迅速写下这6个单词,再与自己所拿的实物对号入座,通过这种活动,大多数同学对词的音、形、义掌握很好,紧接着趁热打铁,用准备好的包和6种实物进行“Touch and guess”的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单词。通过实物,使学生在语言、实物、情景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六、运用音像,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听说能力
中学英语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这四个方面又要听、说领先。心理测试表明,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90%以上。所以在教学中采用音像视听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用三种方法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贯穿起来。
①自制录音找差距: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听原声带,模仿语音、语调,而后自己录制朗读,内容,对比原声带找出差距。
②多人合作,自录自由对话:它可以在同学之间、姐妹之间、父子之间进行。星期一老师找出优秀作品,作为同学们的听力训练。这种方法使同学们的口语交际对象范围扩大,有助于其知识量的增加。
③自制录音听写:让同学们自己阅读一篇小短文,选择其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断,自制录音,回校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传换,作为听写训练材料。
七、利用简笔画,使语言活起来。
英语教学中,我认为简笔画是使语言活起来的一种好方法,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常令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在有趣的画面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有利于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深受学生的欢迎。简笔画有助于课文的整体教学。具体做法是,讲每篇课文前,先改编教材,即缩写课文、长篇故事改成故事梗概、剧本改写成短文。这样,被改写的课文既简单上口又容易被听懂。然后根据改写的课文内容,编绘一组简笔画。讲课时,边画边讲。遇到生词时,多勾勒几笔,达到了视听的目的。之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画和重点词语(每张画都有几个相应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所听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张口说话的目的。由于简笔画为教学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语言情景,给学生创造了听、说训练的机会,还能减少和不使用母语,因此,有助于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听说的能力。
八、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九、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我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
十、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运用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境,变抽象为直观
人在思维的时侯都是用语言来进行的,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该语言词汇的时候,非直观性情景的学习思维过程总是以其母语来进行的,即间接思维,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为了让
[1] [2] 下一页
学生概括词语的条件刺激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思维,又不受其母语的干扰,可变抽象为直观,教学可运用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境。如笔者在教Three Gold Medals for Wilma(SBⅢ)?的前五段时就采用图片投影。我先打上一张奥运会田径场站台满座、人们翘首观望即将开始的女子接力赛的场景图片1,?然后随着课文的进行依次打上来自六个国家穿着六种不同色彩运动衣的女运动员入场图片2,?人们注视着高个子的黑人女孩Wilma的图片3,第一棒运动员起跑图片4,?衣服上大大地写着USA字样女运动员居于领先的图片5,Wilma接棒的图片6,Wilma追赶德国队员的图片7,最后是Wilma冲线的图片8。我在每张图片的下面写上有代表性的课文里的一句话,如图片1:The Stands were packed.图片4:The first runners shot from their starting points.图片5:?The runner for the US team was in the lead.图片8:?Wilma breasted the tape。.学生看着投影对照课文,我指着画面问学生:“(How were the stands?”学生异口同声:?“The stands were packed.”?再如我问:“Who was in the lead when the third runner had the stick??”学生异口同声:“The runner for The USA team was in the lead.”这样我就避免了用母语或一 长串的英语来解释Stands,packed,in the lead和breast the tape,学生对这些是什么意思就不言而喻了,也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避繁就简的作用。看着这些生动的投影画面,学生若置身于那激烈的运动场,加深了记忆。课文进行完毕,我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再依次打上这些图片投影,都能较顺利地复述。由于图片以运动场景先后为序,加深了记忆,课后学生对课文的背诵也很流利。
五、利用直观教具、实物等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
实物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同学接受和领悟快。如在讲新编初一课本十八课第二部分时,老师首先拿出一个实物梨介绍:This is a pear.接着问:Is this a pear?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把梨藏起来,又问:Where is the pear?请同学找出又回答:It’s here.通过这种实物和句型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训练,文中出现的6个新单词(pear,cake,banana,apple,orange),学生会很快掌握音、义。之后,让同学们在课前准备好的6张小纸条上迅速写下这6个单词,再与自己所拿的实物对号入座,通过这种活动,大多数同学对词的音、形、义掌握很好,紧接着趁热打铁,用准备好的包和6种实物进行“Touch and guess”的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新单词。通过实物,使学生在语言、实物、情景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六、运用音像,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听说能力
中学英语要求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这四个方面又要听、说领先。心理测试表明,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90%以上。所以在教学中采用音像视听电教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用三种方法把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能贯穿起来。
①自制录音找差距: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先听原声带,模仿语音、语调,而后自己录制朗读,内容,对比原声带找出差距。
②多人合作,自录自由对话:它可以在同学之间、姐妹之间、父子之间进行。星期一老师找出优秀作品,作为同学们的听力训练。这种方法使同学们的口语交际对象范围扩大,有助于其知识量的增加。
③自制录音听写:让同学们自己阅读一篇小短文,选择其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断,自制录音,回校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传换,作为听写训练材料。
七、利用简笔画,使语言活起来。
英语教学中,我认为简笔画是使语言活起来的一种好方法,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常令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在有趣的画面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有利于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深受学生的欢迎。简笔画有助于课文的整体教学。具体做法是,讲每篇课文前,先改编教材,即缩写课文、长篇故事改成故事梗概、剧本改写成短文。这样,被改写的课文既简单上口又容易被听懂。然后根据改写的课文内容,编绘一组简笔画。讲课时,边画边讲。遇到生词时,多勾勒几笔,达到了视听的目的。之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画和重点词语(每张画都有几个相应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所听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张口说话的目的。由于简笔画为教学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语言情景,给学生创造了听、说训练的机会,还能减少和不使用母语,因此,有助于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听说的能力。
八、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九、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我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
十、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上一页 [1] [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形式多样化,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稚气未脱、活泼好动、听觉灵敏、模仿力强、反应快,鉴于这些特点,上英语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用名言、故事导入课题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每次新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看看材料本身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根据材料中相关的人物,紧扣材料内容,用名言或故事导入课题。例如,在教学Abraham Lincoln时,先告诉学生“A famous American once said in his speech “American must strengthen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所引的话,接着,问学生“Do you know who said it?”一些预习过课文的学生马上说:“Lincoln”。趁此,在黑板上写下课题“Abraham Lincoln”。接着用英语讲述林肯生平中的一些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课文,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都可以使学生饶有兴味地配合教学。
二、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每逢节假日,都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把节假日的名称告诉学生,或简要讲解一些节日的由来(如April Fool’s Day,Christmas Day)。这不仅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也补上了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学,从而通过文化差异比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三、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初一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前面7个单词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个动词过去式:took(take),stood(stand)并带出另两个过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后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
[1] [2] [3] [4] [5]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4-0057-0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所以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运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夸张手法,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中,有“It´s too big.”的教学。教师拿出一条巨大的长裤,让几个学生穿一穿,由于裤子太大,学生被淹没在长裤中,全班学生会由于处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声连连。“It´s too big.”教师抓住时机,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说该句子。此例,教师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张手法,学生与裤子,本身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两种物体,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所产生出的情趣,带给小学生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一种情景,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类似“大”与“小”悬殊的情景出现,学生就会脱口而出:It´s too big / small! 夸张手法在此表现出来的诙谐、幽默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感和身心上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
二、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我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一般都比较喜欢在模拟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地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做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用累积性评价活动提升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主要还是来自外部的评价,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积极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积极评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我设计的“新星评选”制度倍受学生的喜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获得持续不断的积极评价的机会。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评选出“每日之星”。每次课前,我都准备了许多星星形状的小奖状,用各式字体在上面写上不同的鼓励语,如“Wonderful!”“You can do it.”“You are clever.”“Excellent.”。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大胆的表达、愉快的合作等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都可以得到“每日之星”的奖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选出“每月新星”,最高级别的可获得“英语之星”。
每次学生得到小星星时,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们精心地收藏着每一颗“星星”,感觉自身的价值在每一颗小星星上得到不断的体现。这些有层次的“每日之星”“每月新星”“英语之星”都是对学生持续、累积的肯定评价,它记载了学生前进的步伐。同时我也相信这一颗颗星星一定会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也使他们像星星一样闪亮。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甘肃通渭●姚锐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更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所以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史学功底,更要使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汲取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较强的驾驭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使我认识到,大多对历史有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学生,历史课的成绩较高,而无兴趣但为了应考死记硬背的学生,虽付出很多但成绩不会太突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好头,激趣导入
一节课能不能开好头,能不能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历史故事情节中,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胸,更要精心策划一个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出现的历史人物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融洽而不失活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开好头。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历史图片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把握好图片的教学,尤其是历史漫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可以说,大量图片信息的输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现在,漫画较多地选入历史课本中,试卷也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因此,让学生认真体会漫画的立意,通过漫画了解真实的历史,既增加了生动性,又给枯燥的课堂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新旧,激发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兴趣并不断探索。因此,教师在讲新课时,如果涉及到旧知识,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在讲授《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时间、主要参战国、结果、影响,接着又及时切入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与第一世界大战又有那些异同?”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这样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情感教学,联系实际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具有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的文化课,历史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体验人文精神的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更要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熏陶,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研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进行演讲辩论、社会调查、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这样,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会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创设一种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所以,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能起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之效。在21 世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必须的。它可以优化教学,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六、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使学生既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把好提问题和提好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甘肃省通渭县马营镇黑燕山学校)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只要教师在实践中恰当的运用教学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定的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实质上是一个与教师情感相融、和谐共鸣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达到共鸣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接受新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的渲染,情感的投入,创设情境,师生交换角色、简笔画等教学手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渲染是教师授课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有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讲课,就会使课堂变得幽默、活泼、生动有趣,让学生上课有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会为之倾倒。同一个意思用不同色彩的语言来表达,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因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常用有艺术色彩的语言面对学生,语言渲染,并不是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名演说家,而是就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加工,让学生感受到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情感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饵,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问题。
俗话说得好:“只有自己受感动,才能使别人受感动”,教师的情感可以通过眼神向学生进行表态,因为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不仅如此,还可用目光不时地扫视全班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心自己,自己不能不集中精力听课。教师还要讲究课堂上的说话艺术,春风细雨,无批评教学是大势所趋。没有良好的教态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就没有优秀的.教学效果,和蔼可亲的说话,会让学生放松神经,产生愉悦之感。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反馈,能增加师生的信心和理解。
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用电教媒体作媒介,直接把学生带入声请并茂的情感境界,学生身临其境。设计一个新颖的板书,创造美感。同时借助板书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层次关系,学生的兴趣不但有增,而且能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重点知识的掌握。
师生交换角色,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把握住教材,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为了一个问题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平时没人进的阅览室和图书室里有了他们的身影,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师道尊严”的现象在师生间已烟消云散,学生自主精神进一步得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师简笔画也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之门的金钥匙。简笔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课堂上运用简笔画能使学生无意变有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与日俱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万州区后山小学 张以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想学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跳水》一课时,我以“在一次风平浪静的航海途中,船长的儿子为追一个顽皮的猴子走到桅杆的顶端,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呆了。小男孩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以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
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节课中,我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主动参与学习。
3、抓好教学演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我通过幻灯展示地道的结构特点、通过录像播放影片《地道战》片断,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如何利用地道战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教学演示的运用,拉近了学生的生活距离,代替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4、抓好实践操作
学生是好奇、好动的,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在指导理解詹天佑克服困难开凿隧道后,我让学生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投入思考和画图,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愿学
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完《西门豹》一课,在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的同时,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课文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诗歌诵读出来大家共赏,并表现自己的才能。语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看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而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
四、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好学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我不是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我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万州区后山小学 张以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从而成为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想学
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和北师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系在全国中小学做过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小学生有许多兴趣、爱好,他们喜欢踢足球,喜欢下棋,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课外书报,喜欢看电视……可就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课业负担过重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利用“四个抓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1、抓好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如教学《跳水》一课时,我以“在一次风平浪静的航海途中,船长的儿子为追一个顽皮的猴子走到桅杆的顶端,只要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船上的人都吓呆了。小男孩的命运怎样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老师以这一紧张、惊险的描述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求结果的兴趣。同学仔细地阅读课文,认真地思考,讨论,很快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成了学习任务。
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节课中,我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应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主动参与学习。
3、抓好教学演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不丰富等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是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进程。这个时候,我利用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事物的特点、形象、发展变化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如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我通过幻灯展示地道的结构特点、通过录像播放影片《地道战》片断,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如何利用
[1] [2]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论文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推理严密、抽象思维甚多、高度量化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给予某些正确的激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法主要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通过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学 培养 激发 兴趣 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逻辑推理严密、抽象思维甚多、高度量化的学科。能够自发学习的学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给予某些正确的激发。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直接左右一个人的积极情趣,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突破口,吸引和引导学生爱上物理课,从而为完成学科任务开辟道路。物理又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广泛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这就为“以趣激学”提供了条件。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通过激发兴趣,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
那么,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和形成高大的教师形象
教育学家费曼就讲过:“我认为解决教育问题唯有认识到最好的教学只有在学生和一个好教师之间建立直接的个人关系中才能实现”。而实践也告诉我们:“没有师生间的情谊就谈不上教书育人”。建立师生情谊常用的做法是:一是“真诚相待”,搞好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一个好的`教师应是真诚地爱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时刻去操心、去服务,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去干实事,以教师的真诚之心去获得学生的热爱之情。二是以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将师生情深化。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责怪为难学生,不摆教师架子,做到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师生间情感从个人关系向着事业关系方向深化,从而建立起师生间稳定的情感基础。三是与学生做到“心灵接触”。一个好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讲心底话,寓理于情,促使学生道出内心的真情,从而建立完善的师生情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普遍存在着“向师性”。一个在学生心目中形象高大、为人师表、品质高尚的教师,其品德、爱好、兴趣、习惯、语言甚至衣着服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悄悄地学习模仿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位好老师。如果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教学方法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语言,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得有滋有味,能用生动的实例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学习兴趣。
二、通过明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与目的,可以使学生激发和形成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一直是自然科学的前沿,与其他自然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当代工业技术,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让学生明确物理学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学习物理知识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愿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地挖掘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现象和实例,从中生动地点出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具体意义,以此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还可来自于对祖国、民族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意义,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恰当地穿插于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领略学习的乐趣与意义,知道学习物理知识与自己的理想,祖国前途的联系,从而树立为理想艰苦奋斗的目标,以此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三、以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恰当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环境就是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愿望,促进积极的思维,引发学习的兴趣。
2.开展竞赛活动,唤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调动学生确立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不甘落后的思想,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每学期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和实验竞赛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可以从成功中发现自身的潜能,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浅谈在地理课中激发学生兴趣
廉秀梅
(吉林省白山市第八中学)
地理学科作为非考试科目,在这种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重拾学习地理的信心。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地理课中教师利用诙谐的语言激发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教师,怎么会喜欢地理呢?比如,在讲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时,学生提出用人口迁移办法解决,把东部人口迁移到西部,我马上让学生讨论不能采取这个办法的原因。
二、在地理课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如,在初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刚立冬有几天出现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教师借此契机要学生讨论找出原因,由此全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在新课中要利用时事导入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地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采用时事导入,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播放一段视频,有关最近我国多地发生雾霾的新闻,最后再引入一首诗歌:“伸出你的手,我却看不清你的脸;捂住你的口,为的是隔阻那股气流;白口罩,白口罩,你是呵护生命的物首;自强不‘吸’,你是走出雾霾,告别混浊,渴望生活美好的那片新绿。”学生的心情一下被牢牢抓住了,顺势导入新课。
四、在地理课中加强地图训练
地图是地理课的语言,地图中蕴含许多地理信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强化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课本有许多知识都能够依赖地图进行学习。我在教学中国地形时就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的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填充图上填出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名称,反复练习。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地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最终使学生由“让我学地理”变为“我愿学地理”,直至到“我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谢劼。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和探讨的问题.
作 者:潘冬梅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干部学校,河南,平顶山,467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 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入冬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耐久跑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如何变单调为兴趣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堂耐久跑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一、正面思想教育
首先应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知道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好手段,让学生体会耐久跑是锻炼人意志品质的好方法。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跑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基础。除了我们常用的绕圈跑、自然地形跑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更有趣味的跑步形式:如男女生追逐跑、听哨声返身跑、两路纵队并列跑并换位,通过这些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起到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
学生付出了努力与汗水,即使成绩不理想,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鼓励他们每个人,让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日常普通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出一种不明确的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得不浓厚.因此,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步趋于明确和稳定.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作 者:林科敏 作者单位:贵州黔西县钟山乡民族中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参与性 创新 兴趣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学生叫到微机室,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六年级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笔者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
一、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新课导入法
要想授好外语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图片谈论 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开展听说活动,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如在教授高一新课Cultural Relics 时,利用课本插图和一些自己准备的有关圣彼得堡的风景图片,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 我在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准备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短文,使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中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3.讲课文大意 根据课文内容,用简单的英语讲出故事的梗概,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内容讲述,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
4.问题导入 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
5.开展想像与讨论 用Imagine that you are…这样的句子开头,让学生们展开想像;然后可将自己的想像与课文内容相比较,拓宽他们的想像能力并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有时这个步骤在进行的过程中回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词汇量的不足和语音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所以惧怕做这样的练习。面对这些困难,我通常多鼓励他们张嘴,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表扬和鼓励他们,加上一些好的学生的带动,进一步推动大部分学生,提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按课文的要求,合理分配时间,精讲多练。
新课往往概念多、信息量大,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获得准确的信息。
1.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关信息,了解课文大意。这一步也分两个环节: a.读,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跳跃式阅读,培养他们捕捉关键句的技能;b.略读,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培养他们找寻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概括大意的技能。
2.精读(Intensive reading)
通过Question-and-answer活动,合理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逐段细读课文,回答问题并进行词义、句意理解训练、细节理解训练和推理判断训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次要求学生回答,即请一些好同学回答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而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从而全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复读(Re-reading activity)
学生再次完整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
三、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不同于背诵。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复述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开始时,我通常示范复述,或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或给出关键的词句,从带领学生一起复述课文逐步过渡到独立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请一些领头羊给出示范,然后带动大家逐个、分部分复述,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还提供了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浓厚的外语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本文结合现阶段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兴趣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如何通过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和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创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以期能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者有所帮助.
作 者:孙海燕 作者单位:白云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兴趣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1.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我们发挥想象的广阔天地。不论是舞蹈、体育、航模、美术、书法,还是天文、地理、化学、生物,每一个兴趣小组活动都会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我们的大脑,都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相关活动任务。这十分有益于我们的学习。
2. 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孕育人类的摇篮,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利用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走进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了解自然生态环境,这样,我们就能对自然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是培养兴趣的重要课堂。
3. 有针对性地看一些科普书籍。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这些能使我们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合理地安排时间。每次读书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5. 经常想一想学习成功带来的好处。比如,学习了电脑,自己就可以上网;学习英语,自己就可以了解国外的很多信息,方便与外国人的交流。学习成功的想象,会不断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二
1. 新颖灵活的课堂导入。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个有趣新颖的导入就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背景知识和相关时事设置悬念等方式导入。如在学习Festival Section B 时,可以结合大家熟悉的圣诞节的相关内容导入。在学习healthyeating 时,我结合班上某一学生当天的早餐进行讨论。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乐趣。我们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学、在情景中练、在情景中用。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比如在在学习fall down和miss the chair 时,我请了四位同学来玩musical chairs 这个游戏,即让学生围绕一张椅子转动,每当音乐暂停时,大家抢椅子坐,在这之中必有学生因为没抢到椅子而摔倒。学生在玩中学会了fall down 和miss the chair。在学习打电话用语时,我用自制的“ 土电话”来让学生进行对话的操练,或许是对我的“ 土电话”比较好奇,学生表现的相当踊跃。同时我们可以使用简笔画、图片、教学实物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难懂的知识简单化。没有了理解障碍,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加容易,从而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 英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填鸭式”“满堂灌”的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21 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因为这种教学观念下催生的只是仅仅能应付考试的“学习机器”,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思维,不符合21 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所以要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节课都有几名“小老师”来讲台前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我则充当课堂的管理者和引导者,适时地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和拓展。同时合作学习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现在施行高效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学习。我创设多种合作学习的情景,比如角色扮演、表演情景剧等。学生们个个投入,人人求进步;情感交流渠道被拓宽,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在培养集体观念的同时,也客观地成为小组内组员学习的动力之一。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同时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要使自己的“魅力”更大,我们就必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高尚”起来。首先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寻求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与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语言的魅力,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被你自身魅力所折服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练习口语的兴趣。平时教师多用“It’s great!”“you are so clev⁃er!”“you are excellent!”等赞美的语言去鼓励学生,从而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这种情感的沟通和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今天的高中生们从小学起就是被父母和老师带着扶着搀着走到了高中。扭曲的教育使他们中大多数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远远低于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这种无奈使得高中老师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只得一并加入到“带、搀、扶”的大军中来。可是学习这件事情终究是要靠内在的需求和冲动才能获得成效的。因此,老师们在帮带的同时,总还是在想着怎样让学生多一些好学的劲头,怎样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学习的法门。
培养兴趣,挖掘潜力,再创佳绩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维持高昂的学习斗志。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班主任们常常为此感到困惑,既为内在力量,作为旁人的我们又如何能有效地帮助其加以激发呢?
事实上,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来自于所学内容本身,班主任们是无能为力的。但间接兴趣来源广泛,具有自觉性。当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父母的赞赏、同学的尊重、教师的表扬等等都能激发学习的间接兴趣。班主任们工作的突破点也正在此。
高中生学业繁重、枯燥,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习兴趣的维持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有心的班主任应当把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刻起,这一项工程就开始启动了。以下是我在上学期的一些具体做法,其中不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推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1)重视开学第一步
新生阶段是高中生对学习最憧憬的阶段,他们个个摸拳擦掌,期待着在新学校一展身手。新生阶段那种自发的学习冲动事实上是极为可贵的.。这种冲动随着学习的推进和对高中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会慢慢消退甚至消失殆尽。但是学生本身对于这种学习冲动并不自觉,他们只是觉得对新生活充满期待。假如教师们不能将新生的学习冲动强化和内化,那么这可贵的自发性的兴趣很快就会消散,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基于此,我在衔接教育时向学生们作了“迎战”专题教育。把高中学习的繁、难、快尽可能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并针对新生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给出防患于未燃的具体措施。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他们,对于老师所提的建议和要求非常重视,不少学生还把心得体会记在了笔记本上。有些学生甚至在开学前就开始自学教材,生怕落后于人。我相信这样一次教育,让学生对未知的高中生活作了更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困难真正来临时,他们不至于手足无措。
大家试想一下,同样的专题教育放在其他时段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吗?学生们恐怕连听都不想听,只觉得老生常谈……
(二)从头贯彻笨鸟思想
“笨鸟先飞”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是有多少学生愿意把这四个字用到自己身上?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笨,但最后出类拔萃的往往是那些坦然面对自己不足,并愿意用勤奋加以弥补的人。学生中固然有智力和能力的高下,但不论才情几何,能把自己看作一只“小笨鸟”就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
这一想法的贯彻同样宜早不宜晚。新生听到会把它当作警句,时时告诫自己,
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危机感就会优哉游哉、麻痹大意;基础差的学生常常被焦躁不安和茫然无措所包围。用什么办法能同时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笨鸟思想也许就是方法之一。
成绩好的要明白,当下的领先是因为自己早起早飞了,一旦放松或懒惰,你依然是一只小笨鸟,一定会被执着者超越;成绩差的要明白,小笨鸟不努力落后于人是理所应当的,想赶上大家必须得付出成倍的辛劳。学生们如果领会了其中的意思,骄傲自满或者焦躁不安可能都会有所缓解。
(三)学法指导三个字:问、思、勤
学习方法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不方便学生记忆。根据学生特点,我总结了问、思、勤三个字。不论什么学科,有了这三个字,学起来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其中最值得强调的就是“问”。见过太多勤奋刻苦却始终徘徊不前的学生,纠其原因,学不得法。可是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学科的学法都教会他们,怎样让他们学得有效、学得有法?最好就是让他们去找任课老师多多指教。我给学生举了许多学得累而无效的例子,让他们深深明白勤奋刻苦要走对方向才能出成效,而“问”就是确保方向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我大力鼓舞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向任课老师提问,课前、课后、午休和自修都是好时机。没有“问”作保障,思和勤也许会踏上弯路,辛苦而低效;有了“问”作保障,思和勤才能得法、轻松而高效。
思和勤就不赘述了,读书人都知道这两个字的重要性。
(四)学期中途,班会鼓劲
再好学的新生到了学期后段都会显现出疲态。摆在班主任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使他们发现问题,产生内省和自觉,帮助他们再一次擂响战鼓、奋勇前进。一两句的提醒无异于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唯有利用好主题班会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问题。
9班在期中考试之后班风学风略显散漫,几次三番提醒之后我决定郑重地开一次班会,希望能力挽狂澜。针对班级课间打闹、自修讨论等情况,我寻找了几幅反映不同年龄层教室状况的图片,让学生自行比较。在教室中打闹过的学生神色汗颜,因为看到打闹只出现在小学教室中。在自修课上不停讨论的同学面露羞涩,因为看到大学自修教室无人监督却鸦雀无声。说教全无必要,我的意思学生已然明了。我不想以班主任的权威来压制和勒令他们,我真诚地以过来人和大姐姐的身份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写道“游戏,手机,娱乐刊物,与友人欢聚……这些是生活的调剂,没有他们生活会失色不少。但何必急于当下?三年后我们将拥有几十年的时间来享受这一切。可是奋斗的机会稍纵即逝,一去不返!……”
学生们的神情从班会前的嬉皮笑脸渐渐变得凝重。班会课之后的一个星期,班级风貌有所改善。第二周我紧接着开设了学法指导的班会课,从当下热门的学法书籍和学法理念到高一各科目精力的合理分配,从厌学情绪的应对到如何听课……
两堂班会课不可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但是接连两次相关的班会课确实对转变班级学习风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营造日常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了讲座、班会等等举措,同时也少不了日常学习气氛的营造。
1.图书角是营造氛围的好方法,但一个“死”的图书角久而久之会被遗忘,形同虚设。通过寝室轮流责任制,定期更换图书;结合班会对图书角的图书展开讨论等等方法可以让图书角“活”起来,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每次考试后进行各科目排名和公布。除了学科和总分排名之外,我还进行了进退步的排名。要让学生感到不论当前成绩好坏,只要努力了进步了,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另外在班级中张贴进退榜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进退榜上,红色柱形图代表进步,黑色柱形图代表退步。学生历次年级考试的进退步在柱形图上一览无遗,简洁明了。柱形图也将虚无抽象的“努力”二字变成了明确简单的小红格。学生们心中想着要多几个红格,少几个黑格,学习的动力就会慢慢滋生。
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开始时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逐渐转化为直接兴趣。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若无特殊情况,大多能长期持续下去,并且愈来愈浓厚。班主任们的努力尝试也许能从间接兴趣入手,帮助学生形成长期的直接兴趣。当然学习兴趣的本原依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假如班主任的工作能有点滴成效,我们将倍感欣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代写职称论文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要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辩论会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些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教师所做的一切应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 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学习的对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舞台留给学生,让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套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就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个套子式的过程。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充当“导演”。如此,课堂气氛才能融洽、热烈,学生才能乐学、好思,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才能按质完成,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例如我在讲《雷雨》时,课前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上课时演员用心演,观众用心体会;演完后,我趁热打铁,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讨论。如:①周朴园对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 ②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③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④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让学生们都动脑筋思考,动口回答,并逐层深入地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学进去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这就避开了那种对人物形象分析贴标签的传统套子式做法,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一个良好的导语,让课堂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
我曾在教授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时,结合学生熟悉的话题来引入课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三年后就要考大学了,如果是考广东省的学校,要考就考广东最好的大学——中山大学。同学们知道中山大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广东省历史名人中最有影响力,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孙中山。提起孙中山,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并倡导了三民主义。那么,孙中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来看看孙中山的日常生活怎么样。
事实证明,注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
电教媒体可听可视,形象直观,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利用软件和录像展现宁静幽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学生。
又如我教学《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文件。学生看后都作品的内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
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大增,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四、注意激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因此,在生活方面对学生爱护体贴,在思想行为上理解尊重,在学习方面培养指导,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形成一种积极、和谐、愉快的教学心理环境,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作文评讲中,决不放过学生的每一处“优点” ,例如“你的作文语言活泼自然,如同你的人”,“读你的作文,简直是一种享受,谢谢你”,“你的文采真棒!”等等。在语文活动中,我及时地表扬、鼓励,“你的记忆力惊人”,“你的字好漂亮”,“你的音质真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唤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在具体教学中的途径很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