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只咸鱼的自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共含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只咸鱼的自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1: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陕西省城固县柳林中学 余志强

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审题立志,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却忽视了兴趣培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忽视了作文的兴趣培养,作文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学生作文往往是: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往往拾人牙慧。这就是学生作文被动写,无话写,无法写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这样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为了改善这情形,我在近一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融入课堂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来我就具体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一、改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鼓励求异创新,为作文打下基础

梁衡在《书与人得随想》中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先通过阅读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开始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再加上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致力于教会学生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的方法:①把观点,情感,立意完全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等,使学生从中获益。②把题材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引入阅读范围。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巍巍写的《我的老师》和钱梦龙的《心中的“标尺”》等。另外,我还向学生采用推荐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入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由于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切实可行,学生阅读课外作品不会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文字的表面。他们会运用平时的阅读经验,认真地品读每篇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为其写作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营造情景氛围,是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会说

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我首先利用生活这股活水,抓住机会,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适宜写作的心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次作文课时,我看见窗外成熟的水稻随着秋风前翻后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出还有“秋”字意境的诗、词句或成语。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叶文玲在小时候,就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秋天。你们是如此的热爱秋天,那么你们能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天?请大家先拟题目”。学生们有了写作上的心理情感氛围再加上学生的那种被老师调动起的好胜心都有了。于是,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拟出了《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走过金秋》、《最爱秋天》等题目。结果,这次作文很成功。

其次,从教材中寻找创设情景的灵感。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一次“重新认识父亲”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感悟父亲、理解父亲。这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一个学生写道,“若不是这次作文,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反省自己,理解父亲”。还有学生写道:“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蹬着他的破三轮车,走街串巷,闲暇时,他也只是不停地摆弄他满车的水果,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和能说会道”。这些语言均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理解。写作时,不会“愁断枯肠”,无话可说。

由于给学生营造了适宜写作的情景氛围,挖掘出学生作文的写作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作文不再是件难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变成了现实。

三、重视受师生青睐的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频率最高的一种题。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有此地位,在于它有以下的优势。①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宽了可供写作的空间。②题材宽泛,增加了可供写作的角度。③没有体裁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④没有倾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写作。那我利用这种新的作文形式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我设计的话题注意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话题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的感受生活、体察生活、表现生活。如果我们的话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在设计话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状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个性化的,感情化的语音才有可能见诸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写作话题作文不可面面俱到;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学生做一定要有文体的选择;鼓励学生拟妙题、立新意、选新材。表达意思,题目,材料均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感觉才好。

四、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写作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但注意到拔尖的个体,我也顾及到非拔尖的群体。我肯定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美,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学生的荣誉感强,上进心强。由此,每一次课堂作文都要选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不但在课堂上讲评,还要在墙报上展出。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一到两次征文比赛,把一些好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通过改善阅读指导,营造情景氛围,重视话题作文,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我采取了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文字功夫,使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法可写,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篇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篇3: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三小学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春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4: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 肯定诱导法

肯定诱导法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

[1] [2] [3] [4]

篇5: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三小学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

[1] [2] [3]

篇6: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

篇7: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调查,百分之七十的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个学期的八个习作,好多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绞尽脑汁,写到脑门冒汗,才勉强完成老师的字数要求。老师说过关,他们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而内容也大多是作文书上搬来的,真情实感少有。

分析其原因:一、现在的孩子生活阅历单一,校园家里两点一线,没有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即使有,也不知道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没有积累素材的意识;二、孩子对写作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写的不生动,与范文不能相比;三、孩子对写作没有兴趣,是被逼迫的行为。我认为第三个原因是最根本的,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个学期,我从课堂形式下刀,对传统的作文课进行了微整形,取得了小小的进步。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自主修改,取长补短

常常听说老师们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以前,我也尝试过,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修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往往是他们修改完了后,我还要再检查评讲,费时,效果不明显,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是做小老师,而并不是写作。后来,我自主设计了一份简易的教案,这份教案适合任何一篇作文,如下:

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准备: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

教学过程:

1、随机发本,学生准备红笔

2、制定评价表给分

书写    真情    生动    篇幅    ……    总分 100

标准依据习作要求而定。比如,你这次习作的重点是训练详略得当,你就把增加一项,如果是点面结合,你就增加一项,分数灵活处理。“题目、点题、开头、条理清楚、新颖”这些常常作为评价的目标。但是,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在习作授课时就要对学生强调清楚。

3、用波浪线划出好句,在好词那里插个旗,在好字下面打个点,然后在旁边简单点评。

这一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平时批改作文的方法去做,比较容易完成。

4、找出错别字,进行修改

5、末尾写出你最欣赏这位同学作文的至少一个方面,并提出一个小小的意见,写上祝福语,并签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写作的信心,沟通同学感情。

6、调查最高分作文两篇,生上台朗读,学生点评。

我这样调查:“80以上的举手。”“85以上的举手。”“90以上的举手。”“95以上的举手。”最终选出两篇佳作,为了给学生留时间修改,我只选两篇。()由修改人公布佳作名单,学生在期待中揭晓答案,最高分同学上台朗读作文。读完,台下学生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请他们谈谈如何让写好这篇作文的。

后来,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我将此环节改成了佳作PK,学生举手投票一比高低。给优胜者一点小礼物。

7、投影出示问题作文(我事先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8、本归原主,各人看评语,按意见修改。

在此环节中,有的小孩子的评语批评过激,造成一些小孩子生气,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开导,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再不行,课后单独聊一聊这篇作文。第一次自主修改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小孩子游戏过头,但是第二次就不会出现了。

9、老师总结所获。

老师总结这次习作的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围绕开头表格里设置的目标。越少越好,因为学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课后再布置一些练笔进行巩固,学生就能掌握这些作文的知识了。

10、收起学生修改好的作文,检查学生是否修改。

这种设计目标明确,过程实在,效果明显。学生之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必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读了一篇优秀习作,加以点评,就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读到一篇一般的作文,也能从中发现与自己一样的问题,旁观者清,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问题的普遍性,对自己更有耐心。看别人给的评语,更加肯定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听了佳作思考以后,知道如何去修改。学生之间互相认识,互相取长补短。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二、习作讲评,点名道姓

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努力发掘孩子习作里的闪光点,相信任何真情实感的倾吐都是美好的,习作是一种表达,孩子的习作要求尽量放低,有了兴趣再提高。学习了李镇西的作文讲评课后,我决定采取点名道姓,鼓励为主的方法。比如,一次作文讲评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习作7――《给妈妈(爸爸)的一封信》讲评课设计

教学目标:

1、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2、善于抓住人物细节,比如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来突出人物性格。

3、书信格式要正确。

课前准备:批改作文,根据分数将作文分成三类。

教学过程:

1、公布习作草稿情况:

书写 :李昕  嘉俊  麦明耀  佩琪 夏麒 玉山 静雯 荣铨 刘琪  冠敏 飞帆     宇雯   梓愈  俊伟

书信格式:除心怡 巧怡 嘉怡 李昕 俊伟 李玮之外

开头优美: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艺勤 陈瑶 飞帆  欣汝  佩琪

结尾深刻: 艺聪  荣铨  富萍  陈瑶  刘琪  飞帆  佩琪

生动: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夏麒 艺婷  静雯  佩琪  丽欣 李玮  智豪 嘉俊  富萍  宇雯 李昕  嘉怡

幽默 :艺婷   玉山  陈瑶

结构 :夏麒  嘉怡 李昕  宇豪  建琛 心怡  志健

篇幅:  除巧怡  高尔乐 耀坚 美琪 梓愈  骏栩  嘉鑫  锐毅 洪维 俊康 明耀

在这次评价中,几乎每个小孩都榜上有名。

2、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精彩片断。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注明作者。

3、一等作文大比拼

在一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台下同学辩论谁更好。此处操作有点难,需要老师引导。最后投票。优胜者送上小礼物。

4、二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优胜者说说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心得,至少三句。

5、三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台下同学讨论:

1、说说两位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是什么。

2、各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3、比上次有进步吗?

全班交流。

6、佳作欣赏,强调书信格式。出示两篇不同档次作文作为范文欣赏。

7、全班修改,要求在草稿上修改。

8、老师现场总结,学生誊写

评讲课再出示范文有好有坏,好处可以不限制学生思维,坏处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我作文的结构。

这次作文讲评课要花两节课,第一节课修改,第二节誊写。让学生及时整理、誊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三、提供材料,有感而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创造情境就好比往学生的锅里加了米。比如。今年我们教读后感,我发现无论我强调多少次详写感受,略写主要内容,以及用何种办法详写感受,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达标。我只有再教第三次,我对同学们说:“老师这回要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了。再教一次读后感。”学生被我都笑了。我给学生带来三篇我挑选过的哲理故事,播放出来先让学生看完。然后我调查,你们对那篇感受最深,学生说第三篇,当然也有说第一、二篇的,我请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

学生讨论后,我重点交流第三篇《方法比仁慈重要》。结果学生的回答如我所料,他们说了感受,两三句,我说写到主要内容后面,我说多说几句,大家说了这么多,你也想说,把大家说的合起来说得更具体。我说现在交流第2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第一个说联想到了《乌鸦喝水》,我兴奋地诚心诚意地以夸张的语气表扬了他。一时激起千层浪,他们纷纷说联想到语文学习讲方法的事、一个外国专家的实验、缘木求鱼、竹篮打水、茶壶煮饺子等。我说这些联想是感受吗?他们说是,我说写到感受后面。最后,我总结,道理大家都会说,但是联想到的故事、课文、身边事也是感受,能写到作文里就深刻了。上完课,我反思,以前怎么教不会,主要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相同的文章交流,指导也无法开展。其次,方法不明确。没有将“感受”具体到“联想”这个层次,学生的体会自然无法深入。所以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不然,学生思维打不开,想不到自然就写不出。学生会写,其实是会将平日积累的抒发出来,会想的人一定会写。在这堂课堂,学生互相启发,思维互相碰撞,回答妙趣横生。大家都因为战胜了这一难题而充满成就感!讲完后,大家奋笔疾书,有两位学生最先完成,在班上朗读了自己的佳作。由此,我也深受启发:方法很重要。大到整体设计,小到一个问题的设置,再小到一个问题中一个词语的表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只要大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来个微整形,就能使学生战胜未战先怯的心理,使表达畅通无阻,使学生喜欢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李镇西的《作文讲评课》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名言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论文

激发兴趣快乐习作

初中美术教育旨在激发学生艺术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整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