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薛不慧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共含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薛不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篇1: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介绍了换热站水泵噪声产生的机理,对敏感点噪声作了频谱声分析,并总结了换热站噪声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

作 者:何洪 李瑜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2) 分类号:X593 关键词:换热站   噪声   产生机理   防治措施  

篇2:车间噪声防治措施

车间噪声防治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办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或房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棉絮等。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必须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与地面、墙壁联接处设隔振或减振装置。

3、个体防护:对于因各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最常用的是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根据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5—30分贝。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30—40分贝。

4、健康监护: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噪声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材料,凡是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强噪声作业。

5、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工人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以消除听觉疲劳。应经常检测车间噪声,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防止噪声措施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

2、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1)吸声,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2)消声,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3)隔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效果。4)隔振,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3、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

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损伤,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此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主要引起噪声性听力损伤;对非听觉系统的损害主要是对神经、心血管、生殖、消化等系统引起的特异或非特异的有害作用。

噪声危害防护具体实施方案

1、安装消音装置,增大消音材料面积。主通风机房、压风机房采用吸声材料玻璃棉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使噪声强度降低。在机器或振动体的基础与地面、墙壁联接处设隔振或减振装置,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噪声。

2、厂房设计时合理配置,修建240mm厚隔音墙专用值班室,安装双层隔音玻璃,不锈钢隔音门。

3、安排压风司机、主扇司机分批到职防院体检。

4、缩短值班司机每班时间,由原来24小时三班工作制更改为24小时四班工作制。

5、加强日常检修力度,缩短检修周期,对压风机活塞、十字头、连杆、进气装置、注油器进行定期检修,定期化验油样,缩短电机清尘周期,由每三个月清理一次缩短为每两个月清理一次。

6、加大职工职业病防治力度,详细讲解噪声源、噪声危害及安全防范防护措施。

篇3:病虫害防治措施

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V.M.Stern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 erable injury 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 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篇4: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杨树食叶害虫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用白僵菌高孢粉,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每亩15-20克喷雾或喷粉。

4、在郁闭度0.7以上,林内用1.2%苦、烟乳油每亩35-40克,药剂配比为1份药剂配9份柴油,早上或傍晚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4、20%三唑酮乳油-25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2000倍液,发病期可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梨树萌芽期,用10%吡虫啉3000倍,50%抗蚜威2000倍防治。五、胡柚防冻处理及树势恢复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植物种类占世界第二位,森林病虫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害虫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病虫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究其原因是:

(1)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2)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日益频繁,随着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潜带,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可见有效地防治害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篇5:病虫害防治措施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篇6: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市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地面沉降;另外湖、河坡边存在小规模的崩岸。威胁人口计700余人、财产近三千万元,其中山体滑坡分布最多,范围最广,雨期和汛期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一)山体滑坡。已查明的山体滑坡隐患共计34处。其中办事处2处已经排除,剩下32处。规模最大的镇村下遥坡土体滑坡,达240万方,直接威胁人口63人;分布最多的镇,共计14处,且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

(三)地面塌陷。已查明的地面塌陷共计15处。其余均在镇,多为煤炭采空区。

(四)全市近40家采石、水泥企业矿山塘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隐患;另外。

二、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场)要继续加大对《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防灾科普知识教育。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原则。

(二)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办、场)进一步健全相应机构,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接受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反应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

(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网络。交通部门负责对全市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对全市江河湖泊沿岸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办、场)及相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层层落实下去。设置警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向受到威胁的居民和相关单位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如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四)国土资源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备用金制度。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矿山环境。

(五)如发生地质灾害。

篇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二)雨季和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大隐患点的监测密度。如发现隐患体发生明显变形,务必及时疏散群众并上报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三)国土资源局组织矶头终验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家文物和我市旅游品牌。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组织制订规模大、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治方案,并有步骤地对其治理。安监部门切实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继续推广科学、安全的开采工艺,杜绝发生矿山地质灾害。

篇8:浅谈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也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的稀释场所.本文分析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作 者:高启芳 郭晓燕 薛芳  作者单位: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陕西榆林,718001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U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14(11) 分类号:X51 关键词: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篇9: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摘 要 本文对公路交通噪声实地监测的结果及其对沿线社会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常见的公路交通降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公路 噪声 防治措施 分析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作用。随着公路的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与日俱增,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1 噪声状况监测与分析

为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状况,我们于10~11月,分别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

1.1 监测情况说明

①测量时间段选在每天的三个交通高峰时间,即9:30~10:30;16:30~17:30;21:30~22:30,每个时段连续监测1小时;

②选取国道上路面约为15m宽的双车道。测点位置为距离路肩10m处,离路面高度为1.2m处;测点附近地势开阔平坦,无障碍物;

③测量仪器为国产HS6280D型噪声频谱分析仪,并配备HS4782A型打印机。

1.2 监测指标说明

倍频带噪声频谱--可揭示公路噪声的频率成分。

SD--标准偏差。反映在测量时段内的噪声声级波动情况。

Leq--等效连续声级。表示在测量时段内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体现的噪声大小。

Lmin--测量时段内的最小声级值。

Lmax--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值。

L10、L50、L90--统计声级。表示测量时段内的百分之几所超过的噪声级。如L10=60dB,就是表示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其噪声超过60dB。L1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峰值。L9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本底值。许多国家用L10作为交通噪声的评价量。

噪声分布--噪声布测量可体现产生总噪声值的能量在各声级段所占的百分比。

1.3 监测结果统计

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表2。

1.4 监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205国道和312国道在交通高峰时段内9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2.7dB和68.3dB,5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9.1dB和75.2dB,1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85.4dB和80.0dB,大大超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函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距路中心线100m范围内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并须急待解决的问题。

2 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例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08~1.26%,平均0.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0.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3 降噪措施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

3.1 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3.2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3 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dB以上。声屏障按其结构外形可分为:直壁式、圆弧式;按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按其材质可分为:轻质复合材料、圬工材料等等。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如使用透明材料,又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同时还要经常清洗。

4 结束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

篇10:施工现场防噪声措施有哪些?

施工现场防噪声措施有哪些?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拢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在市中心居民稠密区施工时,进行强噪声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环保处备案签发夜间施工许可证,张贴公告后再施工;

篇11:冲床车间噪声治理措施

冲床车间噪声治理措施

(一)消除工作机构噪声

机械式冲床常用曲柄滑块式的传动机构,为了减少间隙, 轴承应按规定要求安装,装配的配合间隙要适当。因运动而增 大间隙,轴承处可使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以增大阻尼,可使冲 床的空载噪声下降。还可在金属薄板上粘贴阻尼层,金属件相 互撞击部位垫入橡胶、塑料或其它防振垫层,并用螺栓等加以 紧固,甚至也可用高强度非金属代替部分金属部件。

(二)改进机床结构

将系列开式双柱固定台压力机和系列开式双拄可倾压力机改用摩擦离合器。冲床的传动系统多用正齿轮传动,开动冲 床齿轮啮合就会发出声响,如果改用斜齿或人字齿轮传动,就 可基本上消除这种摩擦噪声。尽量少用或不用高压压缩空气吹卸冲件,推荐使用简易机械手或倾斜床身15o以上,使冲件自 动下落到零件箱。

(三)改进模具结构

用斜口模具代替平口模,利用刀口的斜面,使板料逐渐分离,从而延迟了冲切时间,可起到一定降噪效果。降噪声与剪切 角有关,剪切角越大,冲切时间也随之增加,噪声级降低量也相 应增大。

厚板冲孔、落料冲裁模,可采用冲击限位冲裁,即在模具上 设计限位块或限位柱,并在其冲击接触面设置加厚的聚氮酚之 类的弹性板,能获得很好的消振减噪效果。

合理地选择冲模的径向百分比间隙,冲模百分比间隙对材 料断裂形式和受力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间隙较小时,噪声级 较低。

(四)设置吸音、减振装置

把冲床的飞轮及其传动系统加罩壳封闭起来,能显著降低 传动部分的噪声。对于功率大、噪声高的电动机还应配置局部 隔声罩或封闭式隔声罩。在冲床滑块下部或模具工作区外侧, 装活动防护栅或隔音罩。如果在模具外装上隔音罩,罩内壁再 贴上吸声材料,消减噪声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在冲压车间冲床 机群的上方屋架下弦吊吸音板,建吸音天棚和吸音墙,还可使 用活动吸音屏。安装冲床时,在装地脚螺钉部位安放减震垫。模 具内可装置缓冲器,如橡胶类、金属弹簧、空气弹簧、液压缓冲 器等,其中以液压效果为佳。

(五)合理布置厂房

一般冲压车间的冲床多采用机群式布置,除专用件冲压生产线、多机联动自动线外,经常将冲床按吨位分组成群排列。为 了消减噪声,便于作业,按吨位分组的每组冲床数应不超过5 台,组与组之间至少空一排机床位置作为缓冲地带,平常可为 零件箱的堆场。中小型机械压力机,前后间距不少于1~1.5m, 左右间距应平均大于1m。每台冲床占有车间有效生产面积 12—15m敬为适宜。

(六)噪声的个人防护

用防护药棉、防声棉、橡胶耳塞、塑料耳塞把耳朵塞上,防 止或消减噪声对人体听觉的危害。还可佩戴防声耳罩,可以把 整个耳轮和外耳道全部罩盖上,不仅隔声效果好,而且没有异 常感觉。如果把耳塞与耳罩组合使用,其隔音效果更佳。 除以上提出的措施外还可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缩短工人 在大噪声场的暴露时间。如每个工作日调换几次工位或每两小 时加一次工间休息,使听觉松弛与恢复,以减少噪声的危害。

冲压噪声的来源分析

空载噪声

1.电动机噪声。做为动力源,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包括 电机绕组的电磁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及机械噪声。电机噪声的 声压级与电机的功率、转速等有关。电机的电磁噪声,主要是由 交变电磁场相互作用激发转子和定子振动产生的。电磁噪声一 般为高频噪声。电机的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冷却风扇噪声,对 于相当多的电机,冷却风扇噪声是主要噪声源。机械噪声主要 包括一些旋转运动部件的非平衡力激发产生的噪声和一些零 部件振动时产生的噪声。

2.工作机构间隙噪声。冲床的曲柄连杆滑块机构共有三对摩擦副:曲轴轴颈与曲轴瓦;曲柄颈与连杆大头轴瓦;连杆小 头(球头)与滑块球头座。由于制造和装配误差以及工作需要, 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存在间隙。它们之间彼此的移动,从自由移 动过渡到接触移动时,必然要带来强烈的撞击,这种噪声频带 宽,高频部分强。间隙越大,噪声越高。另外,间隙一定时,滑块 行程次数越高,噪声比例升高。

3.离合器噪声。当离合器结合时,不少冲床都会发生“叮当”声。这是滑块、连杆在往复运动时的惯性力和曲轴的回转质 量的离心力产生碰撞发出的问断声响。影响离合器噪声因素 有:离合器接合时受到的冲量的大小,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决 定于冲击速度的高低;还与接触材料本身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有 关。离合器有刚性的和摩擦式的两种,其中转键式在中小吨位 冲床上应用最广,噪声相对较高,噪声是由一系列的撞击所引 发的。

引起负荷运转噪声的原因有刀具与工件或卸料板与坯料问的撞击、冲压工艺过程的扭击与冲剪。其中冲压过程的扭击 与冲剪噪声最大。

1.扭击噪声。同类冲床的扭击噪声与冲压部件的板厚、硬度、几何形状、锤击速度、冲模间隙等因素有关,噪声随这些量 值增大而提高。冲床工作时,冲头与板料及卸料板与坯料的碰 撞冲击大大增强,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撞击声也随之升高,如 图l所示。碰撞噪声与其后发生的材料断裂声可分别测得,这一 测量方法已付诸实施。在同一台冲床上,冲裁厚、硬料比冲裁 薄、软料的噪声大。对于厚的延展性板料,撞击噪声与断裂声达 到一样大小。

2.冲剪噪声。冲压工艺工序不同,噪声差别很大。板料冲裁要比弯曲、拉深的噪声大,而压印、压波、翻边、弯曲、拉深等 成形工序的噪声较小。

下面以冲裁为例,分析冲裁噪声的产生。冲裁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分离三个阶段。冲裁时,冲头一 旦接触金属板料,冲裁力开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机身及其它 受力构件的变形而积蓄了弹性能。当冲头进入板料约一半厚度 时,冲裁力达到最大值。板材的突然断裂使冲头突然失荷,机身 等积蓄的弹性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将激起机身及各部件 的振动,使部件间产生冲击,与此同时,滑块以相当大的速度下 冲,引起滑块周围空气的压力扰动,从而辐射噪声。

除以上的分析之外,冲床的间距,包括与左右、前后冲床的 间隔小于工厂设计规范标准尺寸时,冲压噪声将增大。安装冲 床的密度过大,噪声将大幅度地增大。冲压车间净空间不能太 小,屋架下弦标高低于4米,会增大噪声折射混响,加大噪声。

冲床噪声的危害

工业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冲压噪声据实测结果都远远 超标并超过人的听觉限度,它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长期在噪声 环境中工作使人烦躁不安、产生“声音催眠”效应,使人精神委 靡不振。一定强度的持续噪声,伤害人的听觉,轻者造成耳沉, 重者引起耳聋,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亦称“职业性耳聋”,这是 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内耳受损所致。

强烈的噪声,极易形成差拍型次声波,作用于人的躯体。有 资料表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固有颇率,身体为7—13Hz,内脏为 4~6Hz,头部为8~12Hz,这些固有频率刚好在次声波频带内,所 以冲压工人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工作,常有头昏脑胀、恶心和心 悸之感。若噪声波及到附近,会影响别人的休息及降低他人的 工作效率。这类噪声在噪声控告事件中已居首位,不少厂区厂 群矛盾已趋剧化。降低冲床噪声已成为噪声控制工程中的当务 之急。

篇12:菏泽市交通噪声环境污染原因及防治

菏泽市交通噪声环境污染原因及防治

根据菏泽市城区历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作 者:李星华 杨占文 张翠菊 LI Xinghua YANG Zhanwen ZHANG CuiJv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菏泽,274010 刊 名:内蒙古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20(3) 分类号:X839.1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   环境质量状况   对策建议  

篇13:城市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城市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对公路交通噪声实地监测的'结果及对沿线社会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常见的公路交通降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

作 者:王丽萍 WANG Li-ping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环保局,浙江,宁波,315040 刊 名:噪声与振动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年,卷(期):2005 25(5) 分类号:X121 关键词:声学   公路   噪声   防治措施   分析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西宝高速公路宝鸡段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原因及防治措施

兔瘟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防治措施论文

家兔螨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减少噪声教案

噪声教学反思

求噪声论文范文

噪声叙事作文

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推荐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