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鲸酱没肉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鲸酱没肉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

篇1: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

孩子爱哭闹是很多父母都苦恼的问题,不少父母一看到孩子哭闹,就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这种做法不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用哭来要挟父母,从而获得需求。那么,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要如何教育才对呢?

作为父母,孩子一旦哭闹,第一时间就要明白孩子哭闹的原因:

01

生理原因

如果孩子是因为生理原因哭闹,只要及时满足孩子,哭闹就会停止。

02

过度照顾

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对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照顾过度,事事包办,孩子娇生惯养,一旦离开了父母,没有了家人的.悉心照顾,他就会不知所措。

03

心理忽视

一般来说,孩子在情感上都会依赖妈妈。当孩子的这种正常心理需求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或者粗暴地予以拒绝时,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就会哭闹不止。

如果孩子的哭闹只是为了耍性子,引起别人的关注,父母就不能放任不管,应该通过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01

不要太迁就他

父母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爱哭的习惯,在他通过哭来要挟自己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太迁就他,甚至可以置之不理。而且在孩子哭的时候一定不能抱,反过来当孩子不哭的时候再抱。

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自己坚强一点才能够得到父母的抱抱。

02

不给他哭的机会

有时候哭是小孩子发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方法,父母如果想要改掉他爱哭的习惯就不要给他哭的机会。

一般在孩子将要哭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的心情得到平复的时候,他就不会哭闹了。

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会改掉这种哭闹的习惯了。

03

抓住他不哭的机会教育他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不哭的时候多给他一些奖励,并且告诉孩子,他今天没哭妈妈很开心,和他约定好第二天要是不哭妈妈还有奖励。

孩子爱哭闹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教育好的,需要父母拿出耐心和恒心来,不要因为几次的教育没效果就放弃了,持之以恒坚持下来,才会有效果。

篇2:教育孩子,家长你站对位置了吗

教育孩子,家长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孩子生命中,家长是孩子行为的训练者。你不能越主代袍。也就是说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事就是家长的事。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

在孩子生命中,家长是孩子行为的训练者。你不能越主代袍。也就是说孩子的事是孩子的事,家长的事就是家长的事。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比如孩子在学校里与老师吵架了,这是孩子的事,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询问:“你为什么要与老师吵架呀?能与我说说吗?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好吗?”家长不能大声地说:“你为什么要与老师吵架?你怎么能这样呢?”我们有太多的家长把孩子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这是绝对错误的,孩子生命中发生任何事,你都要扮演一个帮忙者的角色。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了解问题,然后帮助他出主意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行为者的角度解决问题。

到现在为止,有50多万的家长听过我的报告,有近3千名家长做过面对面的咨询。有超过2万名家长参加过我们的家长培训课程。我在这里应该有这个发言权。有90%的人他的位置不自觉的站错了。

比如这次孩子的数学考了35分,你应该认识到这35分是孩子的,不是家长的。你应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待孩子,比如说:“你考了35分怎么办呢?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得了这么点分数呢?你下一步怎么打算的呢?需要我帮助吗?”你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协助者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行为者本身的角度来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你不会逼迫我,你会出主意,你会帮助我。否则,我不会对你说。

比如所谓的“早恋”,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他们之间有特定的情感,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而真正不正常的是他周围的人,是他们有那种想法,是他们提出了应该有这种想法。当孩子回来对你说:“妈妈,今天我们班有一个男生递给我一张纸条,说他爱我,你说我该怎么办?”这时你应该知道不是你的事,而是女儿的事。你站在旁边,你应该说:“那你想怎么办呢?你怎么看待这个男生呢?你怎样摆平学习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呢?”家长通过所站的位置让孩子感觉到妈妈不会逼迫他行为和想法,这样你才有机会正确的指导她。但是我们有80%的家长马上会火冒三丈,“你怎么能谈恋爱呢?你怎么能这样呢?你对得起谁?你将来怎么办?”结果说了一堆废话。你这样做对孩子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先了解,然后再帮助他解决。我们应该站在协助者的位置,而不是行为者的位置。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是因为站错了位置。一直把孩子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这是极端自私的。我们看到孩子要是考不上大学,我们将来没有好日子过。当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我们给他交几万元的费用,然后我们就拼命的逼迫孩子去学习。各位家长要记住,每个生命都要独立走完他生命的历程,他才能成长起来。如果你背着他,他一定是一个弱智的孩子。

篇3:你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用对了吗

你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用对了吗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父母比以往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都要小心翼翼一些。一方面是我们跟上了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也大大增加。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父母比以往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都要小心翼翼一些。一方面是我们跟上了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也大大增加。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却又害怕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历的挫折不够,将来走上社会没有生存能力,无法抵御社会的险恶。

下面这个视频中的爸爸跟我们有着一样的心,希望自己的女儿不做温室的花朵,明白社会的险恶,当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够坦然面对,积极应对,而不是退缩和不知所措。

但是他女儿的反应却让所有的网友大吃一惊,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方法是否得当,到底该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应对挫折的能力。

一家人乘坐着自家的私家车,小美女对爸爸说:“爸爸你有一点点缺点知道是什么吗?”

爸爸问是什么,小美女说:“就是有些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

爸爸告诉小美女说:“其实我是为了你们好,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是什么意思,你懂吗?”小美女回答不懂。

爸爸开始解释:“就是那个花住在大塑料棚里很精心的照顾,让它很舒服很舒服虽然看起来它很漂亮,可是当它一到外面去风吹日晒就完蛋了。”

爸爸接着说:“所以呢这个道理就是小孩也好老婆也好(居然连带老婆也一起教育了)你不能总是让她很开心,因为外面的世界其他人不会这样子。”

爸爸强调:“如果不在家里锻炼碰到困难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你的抵抗力这样子以后长大后到外面去,离开爸爸妈妈你就会玩蛋,就会想外面的人怎么这么坏。”

爸爸教育道:“所以呢就要经常让你不开心要跟你逗一逗,这样你长大后遇到坏人你就会跟他斗争,不会崩溃。”

爸爸问小美女:“所以这是不是为你们好?”

小美女却小声不满地嘟噜:“谁说的”。

在这个爸爸身上,我们多少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加担心孩子会长成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外面的任何风雨,承受不起一丁点挫折,于是我们人为制造挫折。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视频中的爸爸却让孩子变得超级不开心,偏离了原始的初衷。

看着视频里可爱萌萌哒的`小美女满脸不开心的样子,我们心里升起心疼。

当妈妈问小美女是否认同爸爸所说的道理时,小美女坚决地回答:“不认同”同时还翻了翻白眼。

其实小美女的妈妈也不太赞同爸爸的做法的吧,她教孩子如何反驳爸爸,告诉爸爸:“小孩子要是老不开心的话会得一种叫不开心的病”

小派并不赞同视频中爸爸的做法,在孩子最重要的童年时代,父母应该给予他们的是爱、快乐和十足的安全感,这样他们长大后才拥有一颗强大温暖的内心来应对挫折,因为他们曾深深感受过爱与快乐。

总是被打击的孩子最脆弱

小区后面一栋楼有一户人家的孩子凯凯在我的闺蜜班上,有一次闺蜜到我家玩在小区院子里碰到凯凯时,我才知道这孩子的名字。

闺蜜告诉我,凯凯在她手上从三年级开始跟班上的。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是越长大越开朗,他则越内向,原本成绩还算可以,不知怎么的现在成绩还不如从前了。

我当时想了想告诉闺蜜,我可能知道原因。因为他家阳台对着我家阳台,而凯凯每天放学后都在阳台上做作业,所以我留意过这个孩子,但引起我注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妈妈。

每到晚上,我就能听到凯凯妈妈高大的嗓门“什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长大后能有什么用?”“不知道自己想办法么?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哭什么哭,考这么点分数还有脸哭!”有时候我隐隐约约能听到孩子哀求的声音:“妈妈,你要说就到屋子里面说吧。”

我能明白孩子的意思,阳台上是开放的,他妈妈的声音能穿透进小区的好多人家里去。我多次对我老公说起凯凯的妈妈太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和面子,就算要批评孩子不该在阳台上,让孩子以后在小区里会觉得尴尬。

闺蜜听我说后若有所思地说:“难怪凯凯会变得胆小和内向,下次我找他妈妈聊聊。”

后来,闺蜜找凯凯妈妈沟通了一次,得知凯凯妈妈认为男孩子要多被批评打击未来才能承受住风雨。

凯凯妈妈忽略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更渴望的是被肯定被鼓励被爱护,常常被打击被批评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自卑、不自信和内心没有安全感。 生活中满是挫折,无须刻意为孩子制造

视频中的爸爸为了让女儿经历挫折,人为地制造挫折,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在我们生活中何处不是充满挫折呢,哪里还需要刻意去制造。

当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会遇到和小朋友喜欢同一个玩具的情况,当在幼儿园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学跳舞而有的孩子却跳的更好一些,或者在刚刚学习写字阶段怎么写也写不好等等,这些对于孩子而言都是挫折。

当孩子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和正确处理的方法,鼓舞孩子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永远是站在他/她身后的人,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对挫折。 我们原本是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成长,更多的历练,拥有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但别忘了爱才是最好的武器,当孩子能感受父母满满的爱时,他/她就不会畏惧这人世间的任何一种难!

篇4: 教育笔记-孩子你举手了吗?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 推荐度:中班健康教案《今天你喝水了吗》 推荐度:赏识你的孩子读书心得 推荐度:赏识你的孩子心得体会 推荐度:《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笔记-孩子你举手了吗?

背景分析:

中班的孩子,由于个性不同、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的不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各形各异。而对于性格比较外向且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们,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又有什么表现呢?请跟我一起进入某天学习活动的情景中……

行为实录: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故事《老鸭的店丢了吗》,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理解故事,我准备了相关的故事图片,并把故事图片先后呈现出来。

学习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认真观察着故事图片一,纷纷举起手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楷楷个子很高,坐在第三排,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都没有举手而是嘟哝着嘴巴很快地回答出来。之后,他低着头,做着和活动没有联系的事情。当我走到他身旁时,他又很不情愿地动动身体坐好了些,说:“老师,图片放得太慢了,可以放下面一张了。”下一个问题,楷楷抬起头来,又想插嘴时,我盯着他看了几秒,他把脱口而出的话咽了回去,然后举起了手。这一次,我请他回答了问题,然后表扬了他:“这一次楷楷表现得很不错,能够举手回答问题,如果能专心看图片、认真听讲就更棒了,对吗?”他点了点头,接下来能够抬头听讲,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又坐不住了。

分析与思考:

1、身体发展方面的原因:楷楷是班级里9月份生的孩子,相比其它的孩子更大一些,因此他的思维发展再班里比较快的,观察图片的能力也明显高于班中其它孩子。在观察图片方面,他能较快获取图中的信息,也能较快猜测出下一事件,而大部分孩子需要观察一些时间,所以楷楷表现得很不耐烦,有些骄傲。

2、个性方面的原因:有些孩子,由于个性的不同,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想在集

体面前引起大家的注意,得到大家的赞扬。所以会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当老师没有多加理睬时,他们会更加夸张表现,插嘴的坏习惯就这样越演越劣。

3、活动中的形为分析:在案例中,我对于楷楷的插嘴现象,进行个别教育的方

法,对于楷楷的插嘴问题,先采用眼神提示及肢体动作提示的方法,让他明白老师已关注他,并且他的这种行为已经对其它小朋友及老师的活动造成影响,让他明白倾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举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楷楷在老师的提醒与鼓励中,稍微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过完一会,当老师的注意不在他身上时,他又开始控制不了。

支持策略:

1、故事引导法。插嘴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聪明,性格张扬爱炫耀,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礼貌修养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长大后可能成为一个不会内省、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的人。你可以现编一个故事《爱插嘴的小兔》,讲有一只小兔子爱插嘴害得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思考说话的机会(具体情节根据你班的上课情况),后来碰到大灰狼来了,大家都躲起来了,大灰狼找不到小动物,就开始提问(比如小猪在哪里?),提了几个问题都没人回答,最后就问:“小兔子藏在哪里?”小兔立刻说:“我在门背后!”大灰狼一下子就把小兔抓住了,小兔子一边挣扎一边哭着说:“是爱插嘴的毛病害了我呀!”情节还可以编更生动些,让孩子懂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要倾听,聪明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碰到真正难题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个别谈话法。插嘴对于中班的孩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插嘴的孩子往往是比较聪明的,头脑反应灵活的孩子,他们插嘴往往都是想让老师和其他孩子知道,他是第一个知道答案的。这样的插嘴,或多或少的带有炫耀的成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会找这个孩子单独谈话,让他了解其他孩子也是需要动脑思考的,不能插嘴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其他孩子就没有思考的机会了。

3、表扬鼓励法。关注楷楷在活动中的表现,肯定他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用表扬的方式鼓励他继续努力。让楷楷学会用积极的行为去克服爱插嘴的消极行为。

4、家园共育法。教孩子一些说话的技巧,孩子由于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显得单纯幼稚,所以他们有时会不分场合、时间、地点,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这时,与其指责孩子,还不如教给孩子一些说话技巧。如告诉孩子,要想加入别人的谈话,首先要听清楚谈话的内容,然后尽量准确完整的说清自己的想法。如:等我们说完了,你再来说,好吗?

篇5:你真的对孩子用心了吗?

你真的对孩子用心了吗?

在我接待的家长咨询中,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让我那么费劲,怎么办呢?”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反问一句“又不是去干体力活,你费那么大的劲干什么?”我的反问让很多家长无语。可以说大凡是说孩子费劲的父母,大都是不懂得用心对待孩子的父母。其实,每一个好孩子的背后,都会有父母做出的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一样罢了。智慧的父母,知道用心而不是用劲。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孩子用心呢?

1、用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有很多父母因为听不到孩子的真心话而烦恼。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不愿与父母说话的。孩子刚刚咿呀学语,就会不停地与爸爸妈妈说个不停。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和父母的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父母问,孩子也不愿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你是怎样听孩子说话的?当孩子向你诉说的时候,无论他说的是你想了解的,还是不想了解的;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意思的还是没有意思的.....你都要用心地去听,集中精力去听,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耐心地等待孩子说完。

只有用心的、耐心的倾听,你才能明白孩子想对你说什么。你对孩子的倾听越多,就对孩子的了解越多,与孩子的沟通越顺畅。同时,在你倾听孩子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

2、用心地向孩子提问

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情况,可总打不开孩子的嘴,孩子要么应付一下,要么根本不回答。怎么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嘴呢?家长要学会开放式提问,具体地提问,你提的问题越具体,孩子越容易回答,如:老师今天表扬哪个小朋友了?今天老师批评哪个小朋友了?吃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有谁挑食不好好吃饭等等。这样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看似你在问别人,实际上在孩子回答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情况和评判带了进去。在孩子回答你的提问时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答案,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要着急打断他的叙述。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了解孩子的内心想要表达的意思。

3、用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

孩子会向父母提出的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使很多父母感到头疼,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发问常常是敷衍了事,甚至还会嘲笑孩子的幼稚。长此以往,等孩子长大后,他也不愿意回答问题,更不愿意提出问题,甚至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而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父母往往把矛头指向孩子,认为是孩子不大方、不自信,却不知道罪魁祸首原来是自己。就是你对孩子提问的敷衍和嘲笑,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杀在摇篮里。

父母应用心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管孩子的问题显得多么幼稚。比如“老天爷是在天上上班吗?”妈妈可以很认真地回答说:“是啊,现在老天爷要下班了,月亮姐姐要来接班了!”如果父母能用心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为什么”,而且认真回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喜欢提问和钻研问题。

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做到用心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有两个生命的,一个是你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有形的物质生命,一个是你看不见的无形的精神生命。这个有形的身体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精心养育和照顾,而无形的精神生命需要父母的用心理解和呵护。只有身体和心理的平衡发展,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你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用对了吗

教育孩子有耐心,你用对方法了吗?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你用对方法了吗?

面试官对你“一见钟情”了吗?

你读对“呱呱坠地”了吗?

家庭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不利

求职:今天你穿对了吗

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么

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孩子动不动就爱哭,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