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五代史·死节传》节选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hensi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璟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寿春,璟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寨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璟兵所焚,周兵多死。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寨,坏其夹道,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璟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舒州周祚、泰州方讷、泗州范再遇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璟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区。李璟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今《周世宗实录》载仁赡降书,盖其副使孙羽等所为也。当世宗时,王环为蜀守秦州,攻之久不下,其力屈而降.世宗颇嗟其忠,然止于为大将军。视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书,乃知仁赡非降者也。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其怯,急追之意:料想,估计。
B.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幸:幸而,幸亏。
C.世宗以其难克克:攻克,制胜。
D.吾以旌仁赡之节也旌:表扬,表彰。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
B.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
C.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
D.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仁赡略通兵书,颇有远见。在与周师作战时反对刘彦贞的冒进,独自按兵不动,坚守城池,后来刘彦贞果然失败。
B.刘仁赡法令严肃,不徇私情。他的儿子刘崇谏趁他生病的时候,谋划投降的事。他立刻下令斩杀儿子,手下人求情也没用。
C.刘仁赡的才华和气节得到了周世宗的肯定和褒扬。生前世宗赐以玉带、御马;死后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其子也得到了荫庇。
D.作为南唐重臣,刘仁赡长年与后周作战,虽胜多而败少,但最终也难以挽救南唐颓势;刘仁赡于是死守城池,誓不投降,其气节令人佩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璟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5分)
(2)视世宗待二人之薄厚而考其制书,乃知仁赡非降者也。(5分)
参考答案
4.B(幸:遇到,碰上。句中引申为“乘着”。从语境分析,应为动词义,而不是副词“幸而”。)
5.B(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可谓得其死哉!仁赡既杀其子以自明矣,岂有垂死而变节者乎?)
6.D(“胜多而败少”与文无据。)
7.(1)即使是李景君臣,也都震惊畏惧,上表称臣,愿意割让土地、献纳贡赋,以证明降服诚意。(震慑:震惊畏惧。输:献出。效:表明,证明。诚款:忠诚,真诚的心意。此四处,一处1分,大意正确1分。)
(2)对比周世宗对待他们两人不同的态度并考察周世宗的制诰,就知道刘仁赡不是投降的.人。(视:对比。待:对待。考:考察。乃:就。此四处,一处1分,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刘仁赡担任将官,轻视财物,看重将士,法令严肃,从小略通兵书。在南唐做官,任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到之地都政治清明安定。李景让他掌管亲军,任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军出征淮南,先派李谷从寿春进攻。李景派将领刘彦贞抵御周军,让刘仁赡任清淮军节度使,镇守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刘彦贞见周军退却,估计他们害怕了,紧追他们。刘仁赡认为不行,刘彦贞不听,刘仁赡独自按兵不动守城。刘彦贞果然在正阳战败。
周世宗进攻寿州,把它重重包围,用两船相并载着炮,从淝河中流炮击寿州城;又把几十万根大竹子捆扎在一起,上面盖上木屋,号称“竹龙”,载上甲兵攻城,又决水寨之水流入淝河。用各种方法攻城,从正月到四月都没能攻下,而这年非常炎热,大雨十多天不停,周军营寨水深几尺,淮河、淝河暴涨,炮船竹龙都漂到南岸,被李景的军队焚烧,周军死了很多人。
第二年正月,周世宗又到淮河边。全部攻破紫金山下的营寨,毁坏夹道,李景的军队大败,将领们大多被俘获,而李景的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舒州周祚、泰州方讷、泗州范再遇等人。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都不能坚守,即使是李景君臣,也都震惊畏惧,上表称臣,愿意割让土地、献纳贡赋,以证明降服诚意,而刘仁赡独自坚守,不能攻下。周世宗让李景派来的使臣孙晟等人到城下告知刘仁赡,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谏趁着他父亲患病,图谋和将领们出城投降,刘仁赡立即命令将他斩首,监军使周廷构在中门哭泣挽救他,没有救成,于是士兵们都感动得哭起来,愿意以死守城。
三月,刘仁赡病重,已经不省人事,他的副使孙羽伪造刘仁赡的信,献城投降。周世宗命令把刘仁赡抬到营帐前,感叹很久,赐给他玉带、御马,又让他进城养病,这天死去。韶书写道:“刘仁赡对他所事奉的人竭尽忠诚。坚守节操,无所亏损,前代的名臣,有几个能和他相提并论!我出征南方,以得到你为最大收获。”于是拜刘仁赡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刘仁赡不能接受任命而死去,享年五十八岁。
周世宗派使臣吊祭刘仁赡,丧事由官府出资,追封为彭城郡王,任他的儿子刘崇赞为怀州刺史,赐给庄园、住宅各一处。李景听说刘仁赡死,也追封他为太师。寿州原来的州治为寿春,周世宗因它难以制胜,于是将城迁到下蔡,而恢复它的军镇建置,称号为忠正军,说:“我用它来表彰刘仁赡的忠节。”
唉,天下憎恶梁已经很久了!但不幸生在那个时代的义士,不做它的臣子是可以的,那些享用他主人俸禄的人,必然要为他主人的事而死,可以说是死得其所啊!刘仁赡既然杀死他的儿子来表明自己的意志,哪有临死变节的呢?现在的《周世宗实录》载有刘仁赡的降书,这是他的副使孙羽等人写的。当周世宗时,王环为蜀国守卫秦州,很久都攻不下来,后来他力尽而投降,周世宗很是赞赏他的忠诚,但只封为大将军。就周世宗对他们两人厚薄不同并考察周世宗的制诰,可知刘仁赡不是投降的人。
《新五代史·隐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注: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也叫“三尸神”,
12.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
1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 郑遨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 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 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1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⑴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⑵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⑶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参考答案
12 C (A 字,人的表字 B 因,于是 D 徒,同一类的人)
13 C (1 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 2 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 6 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14 B (三人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 ,于原文无据)
15 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注】①宣敕:诏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独好礼文士 礼:以礼对待
B.吾恨未得死所尔 恨:怨恨
C.每倾赀以交之 赀:财物
D.因妻之以女 妻:嫁给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意晋兵之速也 审容膝之易安
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尔其谨事之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
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3分)
译文:
(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4分)
译文:
(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3分)B 恨:遗憾 (“恨”在古代语义轻)。
5.(3分)A 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用/介词,由于;C于:介词,在/介词,给;D其: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要“一定“应当”/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还是”。)
6.(3分)D “好称道后进之士”并不是“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后进”是“后辈”的意思。
7.(1)(3分)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已而”1分,“几及”1分,全句通畅1分。)
(2)(4分)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先人”1分,“所以”1分,“将”1分,全句通畅1分。)
(3)(3分)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故事”1分,“重”1分,全句通畅1分。)
附:参考译文
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从逢尧以下,后世都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矩,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特别喜欢接纳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因此和凝跟着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走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的人死,我为自己没有死的好处所而感到遗憾,怎么能走开呢!”不久,有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有志气,讲义气,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和凝殿中侍御史一职,后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对待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成了常规。和凝拆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见了考榜都恭肃不再喧哗,所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得上是得了人才。
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
高祖将要去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将怎么处置这件事?”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享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升为左仆射。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章服,写文章以多为富有,有一百多卷的集子,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多非议此事。但他天性乐于做善事,喜好表扬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在录取进士时,以自己当年及第的名次为最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以此为荣耀。
《新五代史隐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参考答案
9.D(A字:人的表字;B;善:友善,交好C徒:同一类的人)
10.D.都是语气词A.于是,就;竟,却B.代词,他;动词,到,往C.于是;趁机
11.C(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12.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13.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初名礼,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太祖攻魏,存节下魏黎阳、临河,杀魏万二千人,与太祖会内黄。迁滑州牢城遏后指挥使。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甕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朱宣。从葛从周攻淮南,从周败渒河,存节收其散卒八千以归。拜亳、宿二州刺史。朱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平!”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隧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迁左龙虎统军、六军都指挥使、绛州刺史,迁鄜州留后。
末帝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镇天平。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痟,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予也。”不及其它。赠太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 故事:曾经做事(做官)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 失期:失约,错过约定
C.从葛从周攻淮南 从:跟随,跟从
D.晋人穴地道以攻之 穴:地穴,地洞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牛存节忠于职责的一组是
①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 ②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
③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 ④事急不赴,岂曰勇乎
⑤战于隧中,敌不得人 ⑥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太祖虽然喜欢牛存节,但怀疑牛存节对自己的忠心,因此赐给他“存节”的名字,
意在告诫他不要心怀异志。
B.葛从周在渒河打了败仗,牛存节收容了八千被打散了的士兵,撤了回来,得以保全
了有生力量。
C.牛存节在回军途中听到泽州危急的消息后,虽然既没有得到朝廷授权,又没有得到
手下将领们的积极支持,依然坚决出兵救援,保全了泽州。
D.梁末帝时,梁、晋两国在黄河两岸对峙,此时牛存节恰巧生病,但他不并不顾念自
己的病痛,更加忠诚激愤,直到因病情沉重才被朝廷召回京师。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5分)
(2)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5分)
试题答案:
4.D(作动词,挖地道)5.D(①是讲牛存节归附梁太祖的事实;③布置战斗计划;⑤不是讲牛存节的'事情) 6.A(“但怀疑牛存节对自己的忠心”,文中无此意。)
7.(1)牛存节为人淳朴刚强、忠诚谨慎,梁太祖很喜欢他,赐给他名字,让他作小校。(“木”“ 爱”“以为”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不久梁太祖的使臣来到,向牛存节传达军事计划,都和牛存节的主意不谋而合,从此将领们更加佩服他的才能。(“授”“悉”“服”各1分,句子通顺2分)
《新五代史·唐臣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庄宗已郊,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见:拜见
B.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
延:邀请
C.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
望:埋怨
D.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
遗:赠送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契丹□来,非救文礼
②筑垒□必争之地
③庄宗患之,□问诸将
A.①之
②于
③以
B.①且
②则
③以
C.①且
②于
③而
D.①之
②则
③而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B.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C.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D.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崇韬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又才能出众,得到了李存勖的信任和重用。
B.李存勖无论为晋王时,还是称帝以后,在与梁的对垒中,郭崇韬都表现了非凡的谋略。
C.郭崇韬大公无私、嫉恶如仇,直接免去了结党营私兴风作浪的宦者马绍宏枢密使的职务。
D.在李存勖称帝以后,郭崇韬变得位高权重,他收受财物的行为受到了故人子弟的误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3分)
②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郭崇韬“深谋远虑”的两个事例。(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5.A.(见,表被动)
6.A.(第一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处:于,在;第三处:“以”、“而”皆可,用“因”也可)
7.C.(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
8.C.(“嫉恶如仇”,文中没有体现;郭崇韬以他人代替马绍宏担任枢密使,马绍宏并未担任此职务;说宦者马绍宏“结党营私兴风作浪”,文中也无直接相关信息)
9.(1)①晋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打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乘,趁着、乘借,1分;遽,仓促、立刻、突然,1分;句意1分)
②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权位…隆”或译为“权势大地位高”,1分;自安,“安自”宾语前置,1分;使自己安全,使动,1分;句意1分)
(2)①围张文礼于镇州之时,契丹入寇,郭崇韬认为宜乘已振之势与之作战,果败契丹。
②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以分彦章之兵,可以图也。
③诸将希望与梁约罢兵之时,他认为不是按兵持久之时。建议庄宗长驱捣梁巢穴,平定天下。
④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以防梁旧将反侧。(一个事例2分,两个事例3分。语意不明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忧虑迷惑。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 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32分)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①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