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辰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
教育是什么?
我国东汉年间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方法是以身作则。
有人会说,现在社会,善良的人容易被骗、被欺负,很吃亏的。比如,排队买票结果被蛮横的人插队,扶老太太过马路最后被讹钱,给路边乞丐施舍结果人家比自己还富有……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还在坚持着“善”,因为“善”不是烂好人或者人们口中的“软弱”,“善”是内心对于世界的美好希望、对于人性的坚守、对于道德的信仰、对于规则的守护……这些是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我们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
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将行为内化为孩子的品质。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幼儿习惯养成内容
一、规律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作息,在现代多元的社会里,看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因为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由越来越多。但对于一个正待灌溉成长的幼儿而言,合理正常的'规律生活,对他的生长发育、有效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熬过夜加过班的家长应该很能体会不规律生活的伤害,何况一个孩子呢。
二、遵守常规
现在的家长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最为流行的观点便是爱与自由,认为“孩子天性自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请家长们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规则,不管不顾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规则是我们约定俗成、和平共处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学前班,就是让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6—7岁孩子有一个过渡学习与适应常规的过程。遵守常规就是让孩子懂得规则、遵守,比如守纪律、懂规矩等。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幼儿园常规、社会常规等。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期间不单单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规、良好习惯的调教更为重要。
三、积极参与
老师和家长都要去鼓励孩子大胆参与,积极参与,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应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如:洗手、漱口、洗脚、洗手绢和袜子,整理床铺,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孩子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个人素养。
渐渐地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员,这个家也有你的一部分,你要学会为家庭建设做些什么。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要利用金钱交换孩子做家务。
四、独立自主
现代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要培养“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里会面对很多自己拿主张、做决定得事情,不要让孩子太依赖,让他自己根据情况作出正确得选择,这样学习写作业时也不会非要大人“陪太子读书”、“陪公主写作业”,自己写完作业后能独立检查,渐渐学会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顾他一辈子。所以教给孩子自立,是给孩子进入社会的最好的礼物。
五、文明礼貌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须与他人打交道,“不学礼无以立”,和谐的集体生活靠每个人去相互营造!要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流谈话,进门前敲门但不粗暴猛烈,进门后随手关门、向成人问好,主动换鞋等。
告诉孩子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坏人少,学会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在公共场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爱人人,那么人人才会爱我。
电话是孩子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而6岁孩子应学会正常的接听和拨打电话,如:“您好”、“请问您找谁?”、“需要我帮助吗?”、“我可以帮您转告”、“再见”等礼貌用语,避免“你谁呀?”、“他早走啦”、“去上班了”、“真烦人”等粗俗语言。
六、清洁卫生
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与己有利于健康、与人出于尊重他人,生活中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吃手指、抠鼻孔、揉眼、挠头等不雅观的小动作。
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公共场合的卫生问题。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片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只要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点 一个人一旦有了成就,自己总结的往往比较切实际;而父母总结的规律,却可能跟真正的规律没什么联系。你或许发现,那些学习表现遥遥领先的孩子,你问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几乎都会说没怎么怎么下功夫,对待孩子很宽松。而更多时候,父母是越努力越用心,几乎是使了百分之百的力气,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变坏”,出现不同偏差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加。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父母努力程度超过孩子努力程度,孩子一般出现问题;父母努力程度不如孩子努力程度,孩子一般没有问题。 那么真正的家庭教育规律是什么呢? 这些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巡回讲座超过1200场次,不断地做家庭教育的咨询与研究,从开办父母学堂到网络的本源学习圈,接触到的案例、问题,内心总有一些感慨,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个前提三个要点): 前提:亲子关系 我倡导5个共同:共同关爱、共同分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在我的专著《赢在父母》里就以这“五个共同”为基础,提出了成长型家庭的概念。有着平等的关系,就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能实现有效的引导和经验传递。仅仅是依靠父母角色,强制孩子行为改变的做法是难以持续有效的。 父母的观念误区,很容易导致恰当教育角色的丢失,导致扭曲的亲子关系,导致孩子成长的扭曲。可以说,如果孩子有行为偏差,95%是父母有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上学上课乱打乱闹,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不是很多家长说的多动症,而是孩子在家庭里和学校里,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原因。 人和人之间总是按照固定的关系定位来生活,亲子关系也一样。比较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亚平等关系,亲子行为是一种不那么平等的人际行为。可以这么理解,父母因为角色和经验,在相对平等的关系中,扮演了更为强势的一面,对另一方有更强的影响力。过分的平等,可能导致引导效能下降;过分的不平等,会导致过分的干预和孩子独立性丢失的结果。 合理的做法是,父母与孩子在沟通中充分平等,在引导中体现能力的优势,体现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孩子成长,有意识弱化自己的主导地位。 要点1:兴趣与动力 好奇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这是学习兴趣源泉和与初始动力。 很多父母愿意看积极的结果,却比较容易忽视那些积极结果的来源;辛苦地教育孩子,却因为方向错误,把爱变成了害――把钢炼成了铁,却又恨铁不成钢。孩子本来是爱学习的,不服输的,仅仅因为父母的攀比与面子,永远超越孩子能力的目标,扼杀了孩子的兴趣,也切断了孩子进取的动力。 在这点上,中国的父母们需要更多的学习,解放孩子的眼睛、耳朵、嘴巴、时间和空间(来自陶行知的“五个解放”),孩子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体会到生活就是成长,才能收获成长的快乐。 要点2:自尊与自信 自尊是一个人的心理强大的标准,犹如一个人的脊梁骨,它让人能够站立。自尊也是与生俱来的,但很多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总是喜欢听话的孩子,任意地蹂躏孩子自尊心,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心理上的侏儒。而后,父母却“含辛茹苦”,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巨人。 基于平等的尊重、理解,基于父母责任的无条件的爱,基于智慧的激励与肯定,是养育孩子一切健康成长要素(包括自尊心)的基本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逐渐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自信是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我能”的状态(I can)。有自信心的`孩子,具备面对困难的勇气,缺少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感受的是压力、痛苦,产生的情绪是抱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做父母的总是假设孩子笨,所以要勤奋和努力,这是持续的给孩子做负面的“催眠”――反过来,我们不断发现孩子进步与亮点,就是在孩子潜意识中不断输入“我能,我行”的信息,让孩子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孩子因此的成长,当然更顺利。 至于挫折教育,我不主张人为制造,孩子成长中必然遭遇许许多多的困难,在困难中磨练,有时候更能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建立更真实的自信。 要点3:责任感 我讲课的时候,经常提到责任感。开始的时候,很多父母并不理解,孩子那么小就培养责任感,有意义么……等我讲座结束,大家恍然大悟。 道理就是:孩子能够作为家庭成员,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那孩子就更能承担起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责任;孩子能够承担责任、关怀家人,能够实现更好的家庭沟通,减缓父母的教育焦虑。 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获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更受欢迎……这些因为自己改变而导致环境改变的互动,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四大关键点
好的沟通
能否有好的沟通与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亲子关系的最好模式——朋友关系;既不要高高在上,让孩子觉得不可亲近;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低三下四,毫无家长的威严。
拒绝溺爱
溺爱不是爱是害!不要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知道要求的“原则”,否则会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从而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碰壁!
教会孩子直面错误
不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给孩子的错误开脱,必要的惩戒,这样只会害孩子;要让孩子心中有对“规则”的敬畏!很多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根源就是孩子心中没有敬畏!天不怕地不怕,为什么不怕?因为有父母撑腰!
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家长要关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复习、做笔记、写日记、考试反思、读书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意味着良好的学习能力,而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意味着成功与幸福;习惯决定命运!
家庭教育八大关键
第一大关键:如何让孩子竖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经历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隘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用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败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却反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为危险。
4.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向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的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挣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托福考试关键点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总结:托福考试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词汇量要强
考新托福考试的第一个关键是:单词量一定要强,首先我们知道,新托福的单词比过去的老托福有明显增加的趋向。过去老托福阅读文章只有350字每篇,新托福增加到700字每篇,对词汇的考察仍然是重头戏,词汇占的比重应该是所有阅读题目的1/4左右,如果我们在单词这一关有一个很好的突破的话,对于考新托福是非常有帮助的,新托福阅读最低标准也要求我们有8千左右的词汇量,这样的词汇量对同学们在美国读大一的时候的学习很有帮助,同学们所看的一般的、泛泛的文章不会有阅读上的障碍。
第二个关键:听力能力要强
第二个关键对中国考生来说,听力一定要强,而且一定要超强才可以。目前新东方的学生中已经有很多高分学员,我们在网站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同学的高分心得,在未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高分心得,未来留留学网跟我们也会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交流,我们也可以把高分学生的心得和大家共享一下。在这些同学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高分同学,听力一定是非常的强的,为什么呢?因为新托福中现在有四科,其中有三科主要考察我们听力的能力:
第一块,就是我们的听力部分。
第二块,口语有6道题目,第一、第二题不考听力,剩下的都在考听力,口语考察的是什么呢?你的听说读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在美国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实际场景中的英文交流能力。第三块在写作中也考听力,除了独立写作还有一篇综合写作,要求我们先读,再听,最后再根据听到和读到的内容去写一篇。因此,几乎现在我的学生打高分的都是听力特别特别的强,我也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当中,额外多听一点东西,把听力基础打牢。
因为现在我们同学听力材料的得到比过去容易得多,各个网站上都有很多听力材料的下载,还可以去美国的一些大学的网站上去,有的甚至把教授录音的片断,讲课的片断都放上去,这对我们都是非常有利的,然后我们可以以收听VOA等广播节目。
VOA也有一些东西对我们备考也是非常有利的,还有其他的很多材料,比如我个人感觉到“探索”英文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力的一个备考材料,因为很多的题材都比较像新托福,跟托福的听力和阅读都比较像,这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考生如果你的听力弱的话,我建议大家听力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提高,这样对我们考托福来说是非常有力的。采集者退散
第三个关键:记笔记的能力是托福考察的重点
第三个能力也是托福成功备考的关键之一。因为前不久我们应ETS的邀请,参加了ETS组织的一个新托福教师的WORKSHOP,我们发现新托福还有一些秘密在里面的,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和我们老师在积极参加新托福考试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重要秘密——新托福还特别侧重考察一个学生记笔记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听力一般听一段就5、6分钟过去了,听得过程中没有题目出现,说完这几分钟以后才给你题让你去答题,在听的过程当中要大量的记笔记,然后根据你的笔记再去回答问题的.话,你会回答得非常专业。口语也是一样的,口语尤其考察你记笔记的能力,因为口语的3、4、5、6题,都需要记笔记,
3、4、5、6题要求我们综合听力、阅读的内容去口头回答问题,即读听说综合在一起,无论对阅读材料还是听力材料都需要我们记笔记的能力非常非常强。
包括在写作当中也是一样的,作文部分的综合写作,要求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听一篇文章然后再写,因此,如果笔记记得比较好的话,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发现,其实攻克新托福的关键在于听力要好,词汇量要大,再就是迅速提高自己记笔记的能力,做到这些,新托福的高分其实是有路可寻的。
现在听力总结了一套方法,听力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首先把自己的草稿纸分成几大块,这个部分只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几块去记,比如说这篇文章的主题下面一小点,两小点,三小点,每一点怎么去记,都很清楚。其实在实际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时候记笔记会有一个 专门的模板,这对我们来说特别有用。并且在记笔记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小窍门,比如有很多的符号表示某一个英文单词,比如说我们说一个箭头号,往上的箭头号表示事物发展比较好,往下就不是很好,一个叉就表示没戏了。
如果我们记market这个单词就非常的费力气,如果写成MKT就非常非常简单了,有的单词可能只写一个字母,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考试之前一定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同时迅速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同时,记笔记的能力对同学们出国读书也是很必要的。
记笔记的能力不仅是考托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在美国大学能够成功的生存下去的必备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多数的中国同学到美国去以后,前三个月都是一个艰苦的适应期,说不太多,写也写不明白,听教授讲还听不太懂,所以很多的中国学生就拿一个小录音笔,教授讲,他录,回去再听,很痛苦的三个月的适应期。
有一个IBT老师,从美国柏克莱大学毕业,在读书的时候,他们一个班分成很多学习小组,比如4个人一个小组,第一个人负责记A教授的笔记,另外一个人负责记其他教授的笔记,这一个人是玩命地记,其他的人就是辅助地记,到期末考试之前,大家在一起把笔记凑在一起,然后把这些笔记再整理出一份,一人一份,这样不能打高分,但至少可以保证及格不会出问题,但是打高分还要额外的努力。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这就说明乐记笔记的能力对于在美国大学课堂的生存非常的关键,如果你现在就掌握好了这个能力,这对于我们在美国大学,无论你出国读研也好还是读本科也好,对你的成功也会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个人感觉,新托福的第三个成功的关键就是如何把笔记记得更好一些。
最后一个关键点:模考 VS TPO
第四个关键点就是考前一定要做模考,因为听说读写各个分项的提高大家只要有合理的规划就不会有问题。而考前的模考对托福高分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现在也几乎把海外发行的权威的考试辅导教材全部都引进过来了,三角洲出版社的、朗文的、巴郎的教材,还有一些其他的出版社的教材全部都引进进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书大量的做模考。
除了这个模考之外,大家可以上ETS的网站找一个产品,叫TPO,这个模考题大概卖30几美金,这些题目对我们来说是特别宝贵的,为什么呢?ETS的托福模考题其实就是过去考过的真题,所以很多同学考完了以后,发现模考的分数和实际分数差不多,因为它跟实际的托福考试的难度是一模一样的。并且TPO是上机进行考试,这样就给广大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了上机操作和实战的机会。
所以我们一方面有大量的教材,朗文的教材等等一些教材。第二方面TPO特别宝贵,现在已经出了6套题,直接到ETS的网站就可以。对中国考生来说,无论任何考试只要经过大量的模拟题训练,基本能考出好成绩,我也坚信,只要我们的模考题做了十几套,网络版的做了几套,基本上新托福考试的问题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