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南极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南极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

篇1: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

这是真的,今年1月31考GMAT,580。然后3月7号,720。而且,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在做数学题还睡了13分钟:做到最后一题,一看还有13分钟,睡一觉吧。结果,睡过了头,连“确认”都还没来的及按,数学考试结束了。呵呵,于是在VERBAL考试的时候汲取教训,虽然做最后一题还有10分钟,还是点了“确认”。考试结束。

其实我自己一点都不奇怪。我的水平至少在700分以上。第一次考试太紧张,发挥失常。第二次考试知道了GMAT这趟水的深浅,反而一点都不紧张了。其实我从小学到大学考试都是这样,越不紧张,发挥的越正常,考试也做的越快,于是我考试的时候常常有时间睡觉的。高考那么大的阵式,我还不是一样的睡觉。

呵呵,以上都是闲话。GMAT成绩:数学,49,VERBAL,40。总分720。作文成绩还没拿到。现在该说正经的了:怎么准备GMAT考试。

一般都把英语学习分为词汇、语法、阅读、作文等方面来说。我也不能免俗,按这划分方法来说说吧,但我说的时候肯定是这几方面混合着来说的,因为其实都是相关的。

一、词汇。当然词汇量在5000以下的就不要去考虑什么GMAT考试。正常的应该是8000-10000,10000以上就多了。考试的时候必定要出现生词。这需要的是阅读能力,能从上下文推断这个词的含义。首先判断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这一步其实在阅读的时候就已经同时完成了。如果你在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还不能判断这生词,那你还是去练语法吧,GMAT考试暂时不要考虑。如果是形容词,恭喜,一般不需要知道其真实的含义,因为一个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这三个成分搞清楚了,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如果是名词,不要着急,从上下文里面能判断这个词的大致范围。比如说在有关医学的文章里出现个生词,就完全通过上下文猜出这个词是个疾病的名字,并不需要具体知道是什么名字。如果是动词,稍微麻烦点,这需要理解上下文的意思,甚至需要知道语气在这个句子里是否有了转折。不过一般来说,动词的生词量要少的多。在两次考试的时候都没有遇到过生僻的动词。

如何扩大词汇量?几乎每个人都要问到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量的阅读。OG是我强烈推荐的,反复的读,甚至把一些难读懂的单词、句子、段落抄下来,背诵。在读句子的过程中自然熟悉了这个单词,而且还可以理解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除此之外大量的快速的阅读,这个时候坚决不要查字典,以次来训练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一篇文章快速阅读了两三遍以后,这时候才能去查字典,查的是什么生词?确实影响了对文章大意理解的单词。有些生词其实在读两三遍后已经大致能猜出是个什么意思,就不要去查了。这种大量的快速的阅读在初期可能很让人头痛,但坚持两三个月后,再回头看,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此强烈推荐NATIONALGEOGRAPHIC杂志。

二、语法。首先得有基本的语法知识。我碰到一个人,连被动语态要用BE动词都不知道就来考GMAT,呵呵。无话可说。我强烈推荐OG。OG没有任何的分门别类的语法知识讲座,但是OG里面的语法讲解真的是精华。把美国英语里面的书面正式用语、表达方式给出了极好的范本。建议把每道题都做5遍以上,并且读懂OG里面的讲解。不光要做对,还要搞懂为什么。如果高懂了OG里面的语法,对于阅读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阅读的时候能一眼就看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精度。当然,如果没有基本的语法知识,还是去补习吧。除此之外,我无话可说。

三、阅读。其实在上面已经讲了不少有关阅读的问题,尤其是在关于词汇的那一点里。这里讲两点个人的经验,或者说感触。一、掌握好时间。第一次考试,阅读题目(改错、逻辑、阅读)在开始阶段花的时间太多,到后来最后15道题目已经基本没有时间读题了。真是越不想犯错误越容易犯错误。第二次考试就没管那么多,只按照自己平时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式进行考试。效果当然不用说了。二、不必完全读懂所有的单词,甚至句子。关键之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意思。还有文章的结构。文章是怎么起转承合的,作者怎么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怎么发展自己的观点的。这些才是需要理解和把握。

四、作文。我根本没有复习,因为我相信我的能力。第一次考是4.5,一般的分数。我打字很慢,估计两篇作文每篇字数都不超过200,但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复合句简单句搭配使用。不过我对作文没什么要求,4.5就够了。作文最好的范文是什么?很简单,OG里的阅读文章。这是最标准的GMAT范文。道理不用说了,大家都应该清楚。

数学不说了。中国人的强项。

下面说的,我认为是,精华所在

一、GMAT考什么?

是英语水平吗?不是。绝对不是!!!!!!!!!!英语水平考试有TOEFL、IELTS,这就是为什么商学院除了要求GMAT成绩外,还要求TOEFL、IELTS成绩。

我开始以为GMAT主要是考英语,于是在这方面下大功夫。直到第一次考了580,考完出了考场恍然大悟:GMAT考的是能力,是思维方式。是从繁杂丰富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是对信息进行判断、加工、推理的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是我呕血的体会,真心希望G友们能好好体会。不是我不客气,这一点很多G友真的没有体会到。真的是: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不同。我体会到这一点,顿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GMAT“战略上藐视”了。呵呵。一个月的时间真的就能从580到720?不能。

GMAT的阅读量很大。虽然看上去字数不多,但是每句话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惊人。我似乎记得OG里一篇阅读,在开头几行就说明了两个流行的观点,作者对这两个观点的看法,和新的研究方式,以及由此可能推出的新观点。我实在很佩服ETS的专家,把这么多的信息压缩在短短几十行字里面。即使是改错,一道题也考了多个语法问题和词语的有效搭配。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在极大的压力下从极多的信息中寻找、提取、判别有效、真实、正确的信息,这才是GMAT要考的。而且,对这些信息的再加工、推理,然后做出结论,这才是GMAT要考的。

这也说明了一个算是奇怪的现象:不少英语系的考GMAT不一定能考出高分,而有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却能考出高分。当然,不能说GMAT和英语一点关系都没有,毕竟是用别人的母语考试。但是,GMAT不是英语水平测试。所以,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对付GMAT可能效果不会太理想。另一方面,那些英语水平不高或是学历不高的G友大可以放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自己的悟性,照样可以考高分。

芙蓉菜菜:非常感谢楼主的经验和体会!!我刚刚开始准备,我会从现在开始就注意思维方式的转变的。另外我想问一个弱弱的问题:如果背完了张红岩的托福单词,大概有多少词汇量呢?

donaldchen:我说这些绝对不是为了吹嘘自己,实在是希望G友不要走我走过的弯路。如果一开始准备GMAT复习的时候,就能了解GMAT、理解GMAT,那复习起来信心大增,效果也明显。

在讲第二点之前,我先回答这位G友的问题。其实不算回答,是相互交流。请大家原谅我的打字速度。

我从来没背过字典。我不认为背字典有什么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背了很快就会忘。即使暂时没有忘,但也不会用,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不能理解其真实的含义。这样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另一方面阻碍了对英语的灵活理解。我的词汇量不算大,估计在8000左右。但应付英语考试已经是足够了。不少英语国家的人连这个词汇量都不够,不也生活的挺好?

我的建议是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一方面是精读,分析每个单词的含义、用法,在句子中的词性等等。从而理解了这个单词,在看另外一篇文章的时候能马上回忆起这个单词的含义,并且能理解在这个句子里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泛读,不需要去查字典,培养自己在看到一个生词的时候能从上下文推断其含义的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一方面每个人总会遇到不认识的词,即使他的词汇量再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做也能扩大词汇量;当然现实的意义是在考试的时候万一遇到不认识的词,不至于影响对句子、段落甚至文章的理解。

还有一点是:对于常用的3000个左右的词汇要深入理解,

比如说STATE这个词,有“国家”的意思,有“陈述”的意思,也有“状态”的意思。这3000个词汇构成了英语的基本词汇。对这些单词需要下点工夫。

我说的这些是个人的看法。每个G友可能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人背字典或许有用。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英语语法知识。

还是回到英语上来。毕竟是用英语考试。为什么要说语法呢?因为我认为语法是学英语的基础之一。不光是考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碰到英语,就必然有语法现象。另外,GMAT的语法和我们所学的语法还是有点不同。

Dandelion918:楼主的复习时间有多长啊?

donaldchen:全部复习时间大概半年。不过自己认为真正的有效的复习只有二十来天,就是580之后,今年2月份。第一次考之前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做了太多无用功。

语法是我的强项。感谢我的高中英语老师,给我打下了极为坚实的语法基础。大学四年是工科,没怎么好好学英语。但是靠我的语法基础,四级优秀,六级及格。毕业后到现在六年半快七年了,也没怎么好好地系统地读过英语。还是得谢谢我的语法老师,这次我考了个还不错的分数。

在准备GMAT初期,只买了一本刘的语法书,不过看了十几页就丢了。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的东西对哪些人有用呢?有了一点语法基础,但又想很快提高分数的人。或许有些人适合他教的方法,但我还是认为如果要真正学好英语的话,语法是根本着眼点之一。语法学好了的话,不管是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还是提高理解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以后的商学院学习和工作都帮助很大。至少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充斥着语法错误,且不说让人读不下去,首先让人觉得不象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写的文章。

我极不赞成刘的语法。或许他语法很好,但是他教的东西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产品。我极力推荐OG的语法讲解。不但说明了对在什么地方,还说明了错在什么地方。更为重要的是,OG不光要求语法正确,还要求符合习惯用法。尤其让我佩服的是,OG更看重语言表达的简洁、逻辑的合理和形式的美感。比如说对称就是形式美感之一。在OG语法里,可以体会到ETS的出题思路,那就是尽量短的句子里包含尽量多的信息。如果能融会贯通,看十道OG语法题的讲解胜过看100遍刘的语法。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虽然我以前一直是个潜水员,但我还是能感受这里的温暖和关怀。

三、OG

OG是复习GMAT的圣经。此话一点都不过分。我复习的教材只有一本,就是OG,而且没有做完里面的题。但是我可以不夸张的说,OG已经融化在我血液里了。这话太抽象,举几个自己的例子吧。在复习OG最进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第二次考试前,我的朋友们说我说话很奇怪:大量使用书面语;一个名词之前连续使用多个形容词;居然会有插入语,比如“我认为”“这就是说”;大量使用关联词,比如用“虽然”表转折,而且不接“但是”。而这些都是我在用中文聊天的时候用的。再比如当时我看复杂句子,看到的可能和一般人不一样。如果把一个句子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别人看到的是脸、手、脚,而我首先看到的是骨骼--主语谓语宾语,然后是肌肉--定语状语从句,最后是个完整的身体--句子。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其实还是要花上几秒种读句子的。最后,还是老实的承认,现在没有那种状态了。

接着该说的是怎么用OG。或许因为我是工科出身,讲究寻找规律、理清思路、提出解决办法,在使用OG上并没有搞题海战术,但我自认为是真正把OG读透了的。我愿意把我的复习办法和心得和G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就很满足。

在说我的复习OG方法以前,先小小的说明一下: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的好的复习方法,这样才有好的效果。我第一次考之前的复习方法就不对头,但是当我搞懂了GMAT之后,就是580出了考室的时候,先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对GMAT的理解,接着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考试的得失都写了下来,进行分析,然后理了一个大

致的复习提纲,包括复习方法、复习的阶段和大致的时间安排,以及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当然目标并不是太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最后开始正式的复习。这些事情大致花了我两天的时间,但我自己认为这两天对我的帮助远远超过第一次考前将近半年的复习。

光是做OG里面的题是没有用的,题海战术不适合OG。重要的摸准它的脉,找到它的出题点,体会它的思维方式。这样说太抽象。我把我自己复习OG的具体方式和大家交流一下:

先从阅读说起:OG的阅读,我认为,是OG里的重中之重,道理在我讲具体复习方法的时候大家会体会到。在第一次看阅读的时候,绝不要去看题,只看文章,而且是精读。先是扫清词汇障碍,每个生词要搞清楚含义、使用方法、词性转换等等。这也是在扩展词汇量。然后分析句子,分析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看看改变句子结构能不能同样完整、有效、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我发现OG原文是最好的,几乎很难找到别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在复习语法改错。这两步完了以后,接着问自己几个问题,作者写这句子的意图是什么?有没有隐含的意思或前提?下面可能怎么展开?等等。这也是在复习逻辑了。把所有的句子都分析完了以后,再理文章的脉络,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发展观点的,使用的论据,等等。呵呵,恭喜你,你有了一个GMAT作文的摸板了。当然,别忘了你的纸和笔。

然后是做题了:做题的速度绝不能慢。一篇阅读后的6-8道题,我要求自己在一分钟内做完,而且绝对不回头看原文。如果还要回头看原文,那说明我没把文章读懂读透。没办法,回头再精读一次。

这种复习速度,开始阶段很慢,最开始是几个小时才搞定一篇阅读。但是,训练几回、读了几篇文章以后,自己就无意识的提高了速度。因为思维方式已经开始成型了。同时,需要在纸上记下来的要点越来越少。到后来读OG的时候,夸张的说,感觉就是边看文章,OG的考题就边从纸背面浮起来,就知道这里可能是个考点。

举个例子,作者在文章里引用了别人的一句话。前面说过,OG的阅读文章既简洁,同时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作者引用的话,不可能是一句与文章主旨无关的废话,也不会与作者观点重复。那么,这里就可能是个考点。于是,问问自己,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是强化自己的观点还是引申新的论据?是用来反驳别人还是提出第三种看法?就引用的这句话本身,有什么隐含的意义?

刚开始很慢,很枯燥乏味,但是坚持下来就会理解GMAT的核心,形成GMAT的思路。解题速度越来越快,准确率越来越高。OG的阅读我只做了不到200道题,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充足的信心了。

在阅读有了一定的进步后,就可以安排语法的学习了,两者同时进行。一方面是阅读速度的提高,就有时间安排其他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是通过阅读对语法知识有了恢复和提高。先做5道题,分析每个句子的语法结构、语气、表达方式是否简洁并合乎逻辑,等等;再看每个选项,把每个选项代入句子中去分析一次。呵呵,A选项就不用再分析了。分析完自然就有答案了。然后对答案。最后是最重要的一步,看OG里的说明。准备好笔和纸。把OG说明里的正确选项的理由写在一拦,把错误选项的错误点写在另一拦;把考的语法点写在另一张纸上,比如“主语谓语一致”,“时态”。然后分析自己的答案,正确的话看自己解题思路是否和ETS一致,错误的话分析错在什么地方。

开始这样复习语法也是很慢。5道题可能就花2-3个小时。但同样,越到后面解题越快,写在纸上的东西也越少。考试前,我的状态是:光看题目,自己心里就大致的判断,原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话,自己心里就有了个正确的句子结构。然后再与选项对比,得到答案。

做了大概60道语法题,又加入了逻辑的复习。语法题做了大概130-140道题,后面的也没做了。

我在逻辑上花了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GMAT思维。基本上是快速的完成逻辑题,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在碰上生词和较难懂的复杂句的时候做了些精读。做了6、70道题,错了5个。自己记得很清楚。然后把OG里的说明看了一遍,感觉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已经GMAT化了。

写文章要有头有尾。现在可以结尾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经验,有三个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对此感受很深。

OG太重要了,尤其是讲解部分。这一点重复重复再重复。

恒心加毅力。

在职复习的辛苦自不必说。愿意把以下的话和大家共勉:Nopainsnogains,上帝绝不会眷顾没有准备的人。

篇2:雅思备考经验谈:一个月攻破雅思

我们为各位雅思考生带来雅思备考经验谈:一个月高分攻破雅思,希望大家会喜欢:

阅读9 听力9 写作7.5 口语7.5

先介绍下自己的

所用的书: 剑4-7,十天作文和口语,雅思8分万能作文,雅思词汇(词根词缀记忆法)(俞洪敏)

简评一下几本书:

剑4-7:绝对每套都要当模拟考试做,而且里面的

听力: 剑4-7做一遍。做剑4和剑5时,我只是做完一整套,对答案,然后分析错误,但是始终在错10多个,让我非常崩溃。后来看到有人用7步法(大家可以去搜一下),这个方法花时间太长了,我简化为了5步,即1 正常做完一整套 2 不对答案,再听一遍更正第一遍答案 3 对照听力原文,再听一遍,这遍听的时候有些繁琐,以一句为单位,先抬头不看原文听,听到听不出的地方回放再听,实在听不出低头看原文,并注明听不出的原因是有新词?连读?爆破?还是其他原因?同时,也把一些场景词汇积累一下。4 听完回顾,把答案想通 5 按第一遍的答案计分,并总结错题。这样5步听完一套题是2个小时。剑6的4套题我都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果然剑7的时候就渐入佳境,听出了人生中第一个8 分。。另外,如果有特别薄弱的地方就特殊处理。如我的数字听力非常差,就找了新东方论坛口译资料区里的英汉数字练习,每天练,自己觉得还是有所进步。另外,平时做听力总难免受到干扰,即使在图书馆也不例外。这时不要重听。我总会想,如果考试的时候也有干扰呢?事实证明,考试时非常安静的环境是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原因。

雅思备考经验谈:一个月攻破雅思

〕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篇3:自考经验谈:打好时间差高分到你家

自考经验谈:打好时间差高分到你家

学习自考,除上课外,周末课余时间的复习自学也非常重要。在每天的复习中打好时间差,对复习有很大帮助。现将我每天的学习计划分享给大家,以供进入新一轮复习的考生参考。

7:00至9:00:记忆量大的科目

我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新闻专业有大量需要背诵的科目,像《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和《传播学》等。这些学科不同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等答题时较有弹性的科目,必须要牢牢记住时间、地点、人物、关键字等内容。复习这类科目最好选择精力最为旺盛的时间段,比如早晨7:00至9:00,以便集中精力记忆,防止文不对题而失分。

10:00至12:00:考查逻辑思维的.科目

10点之后,复习了一上午的考生会有点疲乏了,这个时候可以休息一会儿,顺便活动活动颈椎。这段时间就不适合死记硬背,考查逻辑思维的科目该拿出来复习复习了,比如《新闻评论与写作》、公共科目英语(一)(二)等。考生可以做几篇完形填空或者阅读。午饭过后务必要给自己放个假睡一小觉,不要为了多记一个题目把中午休息时间也搭上,这样做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13:30至15:00:做题

13:30左右就又要开工了。这个时间段一般人的复习状态没有上午那么棒,做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做题需要动笔,可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如果这时候你还在午觉的惬意中没有醒来,完美答对几道题后包你精神焕发。

15:00至17:00:记忆量大的科目

15:00至17:00是下午的黄金时间段,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可以再拿出来背背。

晚上:把当天复习的科目重新梳理一遍

而在晚上的复习中,则要把当天复习的科目重新梳理一遍,以检验全天的复习成果,为第二天的复习打下基础。

相信多数考生不会在一次考试中只报一科,而全部完成一科复习再复习下一科,有时就等于复习一科忘一科,效果如同狗熊掰棒子。而把所有报考课程的复习计划都拆分到每天的复习当中,则更符合学习的规律,复习效果也更好。打好时间差,高分一定会到你家。

大学网自考

篇4:高分备考经验谈之雅思7.5分有多难

雅思7.5分有多难

高分备考经验谈

一、阅读:

很多考生都反应自己在做雅思阅读的时候时间不够,要么找不到关键点,要么看的很慢。我在备考的时候都是把每天都当作考试那天来训练,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中。看的过程中建议不要遇到生词就查词典,先画下划线做标记,然后忽略过去,个别生词其实基本不影响阅读的。通篇这样看下来,多看几遍,找到快速阅读的感觉,就像是看中文报纸一样,而不是单纯的阅读一样。

我每天都要做一遍真题,然后再看一些原版,锻炼这种外国人的思维。我想这样长期的训练,总会有“潜移默化”的一天。当然,这种阅读是要建立在已经做完了文章对文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头一遍建议在刚做完一套题,印象很深时进行。此时带着做过的问题进去读,但是不要专门的细细找,而是快速过,一遍看不出来再来一遍,总之明白了再放下书看其他的。

二、听力

我是用BBC来练耳朵,走在路上听,晚上睡前也听,早上起来也会打开听。听world news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多数的新闻我们多少都能从国内的报道中了解,所以就算很多生词,连猜带蒙都能明白个大概。时间长了,就对这种高频的蹦词速率和英式的生硬发音习惯了,听雅思也就不觉的很快了。

三、口语

多看一些历年考试真题,深层次的挖掘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真正原因非常有利于拿高分的。比方说中国的高储蓄,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考官根本理解不了,要是说因为中国现在的福利保障还不完善,人们后顾之忧太多不敢花就很容易得高分,因为说的贴切。

雅思考试口语话题素材之衣服

what kind of clothes do you like?

Clothes aren't only used to keep us warm. It has become a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Different nations have different styles clothes. And different styles clothes represent different cultures. All people want their life to be filled with variety, color and comfort by wearing clothes. We will have a good mood when we wear beautiful clothes. I like leisure clothes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not only cheap but also convenient to wear. (In addition, the material of leisure clothes is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t I must wear work clothes when we are working. Otherwise, I will be fined.

1)What's the prescript on clothes when you are working? and just the prescript on clothes in school.

We must wear work clothes ( a school uniform ) when we are working (in school). Otherwise, we will be fined..

2)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 older and younger people on clothes.

The older people think a lot of style and material. But the youger people would like to follow the fashion. Personality is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when younger people choose clothes.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othes in ur city with them in 20 years ago. In the past, the colors and styles of clothes were very monotonic. Thousands of people look the same .But now, we can wear clothe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nd styles .

雅思考试口语话题素材之音乐

What role do you think music plays in our life?

Just as other kinds of art, music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culture. It brings us with nutritious spiritual foods, enriches our leisure life .In addition, music can do good to us very much. It can elicit the imagination of us. And, it teaches us how to distinguish beauty from nature. Listening to the music, I am sure you will soon be refreshed from a day's hard work and relax.

1) Can you tell me the western music's impact on the world music?

Oh, it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the western music is definitely great,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world music. Many musical talents and eminent musicians have been trained in western country, such as Beethoven, Mozart and so on.

2) Do you think it's necessary to open a music course in high school?

Yes, of course. There is usually 1 or 2 hours each week used for teaching music. I think there should be more, such as at least 3 or more.

3) What effects will take place u think to let children (students) study an instrument?

Music can do good to children (students) very much. It can elicit the imagination of children (students). Also, it teaches them how to distinguish beauty from nature.

4) It’s often more easy for children to learn music than adults. Can you tell me why?

Oh, that’s because it’s important to have soft fingers and palm to learn a music mechanism, such as guitar. Children have more flexible fingers and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find the correct feeling.

5) Do u like music or not? Why?

I like music. I like singing, especially in front of many people. I often sing for my friends. When they praise me, I feel happy. Also, listening to the music, I am sure you will soon be refreshed from a day's hard work and relax.

6) Describe the music you like most and tell me why?

I like classic music. It usually has a slow rhythm and a pleasant melody. Listening to the music; I can soon be refreshed from a day's hard work and relax.

7)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music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h, it is a big question; in general, the symphony of western countries is long while most of Chinese music is small piece.

雅思考试口语范文之阅读

Do you often read newspapers? What’s is your reading everyday?( how frequent do you read? what do you like to read the best?

I read newspapers everyday, such as Workers Daily, Henan Daily. I enjoy reading.

It is so interesting to see how other people live and it is really an amazing way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In addition, reading can do good to us very much. It can elicit the imagination of us . I also like to read the China Today and China Daily. Both of these magazines are in English , and it is a good way for me to improve my English.

1) Do you like to discuss with others when you read books?

Yes, I do . Because it is easy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y of books.

2) How long do you read?

Usually, I read books or newspapers for 1 hour before I go to bed.

3) where do you like to read?

In the library, becaus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ooks which I can read.

雅思考试口语话题素材之建筑

What is the interesting building in your country?

What is it located?

What is it used for?

Explain why you think 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I think the interesting building is the Great Wall. It runs across north China like a huge dragon. It was used to enemies. Soldiers used to keep watch on the Great Wall. When the enemy came , fires were lit to warn other soldiers. I think the Great Wall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building. Because it i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and it was one of the few man-made objects on earth that could be seen by the astronauts who landed on the moon. Also, the Great Wall has become a symbol of both China's proud history and its present strength.

1) Are there some old buildings in your hometown? Where and Describe it?

Wenfeng Tower, built in 1420,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of Anyang Cit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eople came to the tower to worship the God of Heaven and pray for a good harvest. Nowadays, it serves as a museum of history . Murals of Wenfeng Tower give visitors a feel for the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a word, I think the Wenfeng Tower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building, and it is the oldest building in my hometown.

2)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s in your city with them in

20 years ago? Describe the building styles in detail?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s are made of the red brick and always have curved eaves. Thousands of buildings look the same. But now, various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nd styles have been going up in my hometown. In addition, room is equipped with kitchen and bathroom. This is very convenient.

3) What are people's attitudes to old building today and that of our later generation? Should we protect them? Why?

People, including our later generation, advocate that government should protect old buildings .Because old buildings represent the great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4) What role do you think the old and modern buildings play in the society?

Oh, modern buildings are for us to live and work, while old buildings are for us to visit and research.

5)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use and apartment?

In China, there is a big yard beside house, where we can plant some flowers and trees etc. But house is more expensive. Apartment is convenient and cheap but small.

篇5:如何从听不懂进阶到听力高分

如何从听不懂进阶到听力高分?

一.托福听力备考常见问题

很多同学感觉自己日常能听懂一些英文,但偏偏在做托福听力时,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1、听着听着就走神(听不懂了)

2、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文章,总是巧妙的漏听重要的信息(所谓“考点”)

3、辛辛苦苦记的一堆笔记,做题的时候发现完全用不上,基本凭印象去选。

二.托福听力进步分阶

一个一直考5-10分的同学要想考到25-30,需要经历如下阶段:

初级阶段

step1. 增强基础单词的听辨

step2. 能听懂基本的句子(没有复杂的修饰成分,最多搭配简单的从句)

中级阶段

step3. 对于句子结构和节奏,产生感觉。(通俗地说,语感;这步骤是听力能力发生质变的前提)

step4. 先能接受听2-3分钟的短文章,即听的过程中能保持连贯的注意力,并能尽力记住或记下一些内容

高级阶段

step5. 练习听5分钟的托福lecture, 并学会如何在听力的时候同时动大脑和手,塑造根据笔记复原文章结构的能力

step6. 闭眼(睁眼也可以)听一遍5分30秒的lecutre,不记笔记,口头(中英文都可以)还原文章整体框架,以及复述记住或推理出的细节内容。

step1-4中,只有step3这一步,比较讲究技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法基础和对于英文表达顺序的理解。其他3步,简单来说就是下苦功夫。

我们今天主要讲讲高级阶段的step5,来解决文章开头我们提出的疑问。

完成step4后,进入托福听力的实战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耳朵,而是你的大脑。

三.托福听力备考需要具备两项能力

这里的大脑代表两项能力:

1.记忆力

2. 简单的逻辑分析能力

很多同学在记笔记的时候,一直在使用耳朵和手,试图分辨出更多的词,在笔记上记更多的词。这样的笔记我们称之为没有“灵魂”的笔记,听完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说毫无用途。

托福的听力文章有很强的结构性,层次和逻辑发展非常清晰明确,更重要的是,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还符合一个原则:重要的事情说3遍。即便是这样,好多同学听完听力还是云里雾里,有的甚至会睡着,主要是因为不会在听力的时候开动自己的大脑。

动脑用于以下方面:

1、文章开头1分钟内(绝大多数情况下),听出并记忆文章主旨。

2、听出文章的层次,永远不要过分纠结于文章的细节。

这两个步骤是相辅相成的,听懂文章主旨就好比一个人挖井找对了地点,否则无论这个人的工具再厉害,都不可能有任何收获。这么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下文,而且比总结全文再做题要可靠很多,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盲目信任自己的总结能力,同时低估托福听力设计陷阱的能力。

至于第二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一个堆满了书的凌乱的房间里,我们找自己想看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是很麻烦的;但是当这些书都按照一定规律,排放在一个书架上的时候,哪怕这个书架有许多的隔断,我们也能轻易的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我们的训练就是要用这种方法,增强考生的对于信息的记忆能力。正如托福听力中介绍的pacific islanders通过将天空分成若干个imaginary boxes去记忆星星的位置一样,托福听力的考生也必须要练习在听力的时候,通过分层来记忆储存信息,你会突然发现,你再也不害怕听不懂了,也不会巧妙的避开考点,所有的考点会神奇的浮现在你的大脑书架上。因为听力过程中的动脑,会自动帮你过滤掉没用的信息,留下有用的。

但是就是听不懂怎么办?对于完成前4步(耗时100小时)的同学来说,托福听力中你本来能听懂的东西,远比你实际听到,听懂的东西多。

为什么?因为很多很多的同学都在跟个别的词较劲,个别的句子较劲,个别的若干句较劲。我们将这些都成为“个别”,因为他们都不如层次重要。

设想,如果一个射击选手临场乱了阵脚,奥运选手都会打出脱靶的水平。对层次和结构的把控可以让你心平气和的跳过没听懂的部分,因为你的大脑应该在飞速的运转,思考这个层次的主题,根本没空为听不懂细节而惊慌失措。

最后,比较复杂的一步就是:笔记上到底应该记什么?记的越多越好吗?根据step6, 真正的高手是不用记笔记的,5分半的讲座实在是太简单了,经过训练的大脑可以轻松记住(前提是前5部都认真完成的情况下)。

因此,笔记一定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越有效越好。有效的定义就是:笔记应该是你大脑运动的产物(对于听力结构的分析)以及每个层次中的“神秘词汇”, 这两者结合利用,可以让你的托福听力战无不胜。

上文中为大家总结了托福听力备考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建议大家在听听力的时候提升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把握考点,不要过分在意细节。

托福听力考试应对策略

一、形式

共6篇,每篇在600字左右,时间为3-5分钟。

前两篇:对话(conversations); 后四篇:课堂演讲(lectures)。

新托福取消了老托福里面考生们得分率较高的小段子题,并同时加长了长段子,增大了信息量,似乎从表面上看来考试出题中心将听力难度加大。其实,从历史数据看来类似的变化在89年和95年也有发生,刚开始考生也不适应,可在随后不也是“满分辈出”吗?

所以,首先奉劝广大考生:既来之,则安之。加一句:必胜之!

二、内容

1、对话内容:

(1) instructors’ office hours

对话人物: 教授与学生;

对话地点: 教师办公室;

对话内容可为学术讨论或有关询问课程等问题。

例如:跟教授提出延期交作业的请求(非学术讨论)。

要求教授解释讲课内容。

(2) service encounters

对话人物: 学生与工作人员;

对话地点: 校园某办公室;

对话内容: 非学术的询问。

例如:询问租房;怎样注册、怎样选课等。

(3) student interactions

对话人物: 学生甲乙;

对话地点: 教室以外相遇;

对话内容: 学术讨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准备演讲);非学术讨论(借笔记、实习感受)

2、演讲内容:

演讲皆摘录于真实的课堂演示。有的是教授独白;有的是教授演讲中夹杂学生提问、教授提问。这种演讲的内容同老托福的段子Part C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等也都是老托福惯用的测试内容。

三、出题原则

【原则一】基础理解力 (Basic Comprehension) (50%以上的题目)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全文主要观点(main ideas)和支持观点的具体细节(supporting details)。

【原则二】实际交流理解力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25%左右的题目)此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交流的实际掌握能力。听出讲话者讲某句话的目的(purpose);听出讲话者所呈现的态度(stance)。

【原则三】综合理解能力 (Connecting Information) (25%左右的题目) 此类题型考查考生对上下文以及文章脉络、前后语言信息关联的掌握的能力。这种考察就要求考生更具备一定的听力实力,比如整合文中信息、根据前文下结论更会考到推导的能力。总体上考查考生的概括和推论的能力。

四、备考方略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把握“基础实力+技巧掌握”的大原则。

新托福考试对于考生基础能力的考查更为严格,那么我们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做到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呢?首先是听写,同学们可以用以前老托福听力里面的段子题作为听写的材料。听写即为对听到的材料做完全的记录,听第一遍时,大多同学对所听内容不甚了解,但也应就自己听懂的部分做记录,这时最好记录一些框架型的内容,比如对话或演讲发生的地点、人数、时间、大致内容。然后再听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每一遍都不断完善细节,最终力求将段子记录完整。如果段子当中的一些内容在听完十遍以后还是听不出来,那基本上也就再也听不出来了。但是没关系,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你练习过程当中最宝贵的东西:你的弱点。你写不出来的地方一定是你最弱的地方,那么你接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仔细研究一下,为什么我写不出来?是单词不会?是音不熟悉?是句式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以后再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有的放矢的加以巩固提高。只要能坚持做下来,两个月后你会发现,你的进步想飞一样!

其次是语音的问题。语音是一切的基础。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语音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读。跟读说白了就是学舌,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是人类最开始学语言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跟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具有地道纯正的发音材料,如以前老托福的小对话和长段子,都是可以跟读的。如果听力实力不太好的同学可以选择VOA(美国之音)的Special English(慢速美国英语)。跟读的量不在大,而在精,只要认真跟读好一两张光碟的内容,把上面那些老美说话的语音、方式、语气模仿得如出一辙就可以了。

同学们还要注意词汇语法的问题,因为在口语当中有很多词汇、语法都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书面文章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精听的同时做好词汇句型的总结。这样的话,我们的基础能力必要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怎样提高托福听力辨音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托福听力?从老托到新托的改革,的变化就是凸显了听说的重要性。新托福不仅删除了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语法题,更令大部分中国学生抓狂的是,ETS在新托福当中极大限度的增加了对考生听力能力的测试。听力部分的讲座更加模拟美国大学真实课堂,讲座时间更加长;除了阅读部分不涉及听力之外,新托福口语和写作部分都有题目需要先听后说和先听后写。所以,在这样一个形势之下,对于每一个心怀出国梦想的人来说,攻克托福就意味着必须先修炼出强大而敏锐的英语听力能力,并且是真正的实力,因为只有实力,才能让你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只有实力,才能让你在去了美国之后,享受一流的大学课堂,真正学到知识。

当然,托福听力并不可怕,它的提高是有方法的,而且必须遵循正确的托福听力练习方法。在我看来,托福听力的提高三分天下。

一、托福听力练习辨音能力

听力的境界有高下之分,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听,慢慢地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去听,再后来,可以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去听,当然,到了一定境界,你就会忘记你听到的是英语,而进入耳朵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这就像你听汉语一样,我们从来不去想“我正在听汉语”。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境界。如果你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托福听力立刻就成了我们小学的社会科学课考试,极其简单。但是,对于一个跟着中国的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然后考过四六级的人来说,是远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所以,在准备托福听力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功课,那就是解决对英语的辨音能力。辨音能力指的是听到一个单词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让它成为你的积极的听觉词汇。

解决辨音能力有效的两个方法:一是听写,二是精听。

1. 听写

听写指的是将一篇听力录音中的原文全部听抄下来。对于准备托福考试的考生而言,的听写材料就是老托的段子。听写能有效的检验和提高一个人的辨音能力,听写之后对照正确文本,反复再听,直到可以全部听清楚为止,这是听力提高有效的方法。

2. 精听

精听指的是一边看着正确的文本一边听录音,听的时候要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单词,在遍录音结束后查单词,然后再反复听,直到可以脱稿听为止。精听适合的材料是SSS(Scientific American’s Sixty-second Science),因为它非常短,只有一分钟,但信息量很大,更重要的是,它是托福听力出题的重要来源。

二、反应速度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听到一个单词之后的反应速度是0.03秒,我们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以我们对单词的反应速度可能不能完全达到这个指标,但是尽可能地去接近它,无疑是取得托福听力高分必须做到功课。因为你在听托福听力的时候,ETS不可能等你听明白了前面的单词,然后再放后面的录音,而事实上,托福听力的语速也只是美国大学教授上课的一半语速,所以,不仅为了取得托福高分,更重要的是为了到美国能跟上美国的课堂,我们花大力气将反应速度练上去是完全必要的。

而练习反应速度的重要也是有效的一个方法,叫做“变速练习”。变速练习指的是利用变速软件加快语速,来增加我们对材料反应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变速练习只适合于对你常速已经可以听懂的材料进行,因为如果对你不熟悉或者本来就听不懂的材料进行变速,那么结果必然是更加听不懂,这样的意义是不大的。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你就知道了其实变速练习的材料是十分广泛的,既可以是你已经听写过的老托段子,也可以是SSS 的材料,更可以是你已经做过的托福听力题。

三、托福听力练习记托福听力笔记

新托福听力针对老托的明显的改革之一,就是允许考生在一边听听力的时候一边记笔记,这不仅是因为新托的听力变长了,需要利用笔记来弥补脑记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这符合美国大学课堂对学生课堂上课的真实需求。托福听力,尤其是讲座,考到的题目都是重点的信息,包括主要话题、重要细节,和文章结构等。如果能在听听力的过程中,记下这些重要的内容,那么对于做题是帮助极大的。

当然,要强调的是,较强的笔记能力是需要建立在前两项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如果你听一篇材料,还是需要经常去反应很多单词的意思,或者你的反应速度很慢,那么你是不可能心有余力去记笔记的。

而针对托福听力的笔记,主要需要记下来的信息包括两点:一是YES OR NO(√×),二是对应(术语和定义的对应,数字、时间、人名、颜色、方位和对象的对应,以及人名、地名,和建筑名称和它们的特征的对应)。另外,笔记也有一个基本的格式,关键是要记出“主”,“问”,“例”。只有这样去记,才能保证你的笔记层次清晰、逻辑清晰、信息有效,也才能真正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迅速做题。

托福听力练习中记笔记的能力一定要掌握好,很多东西都要在托福听力练习中把握,希望这些能帮助大家的托福听力有所进步。

篇6:从基础差到联考高分

从基础差到联考高分

一;目的

为答谢各位朋友对我的帮助,将备考MBA的过程和大家分享,本文主要旨在提高各位的备考的信心,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专业背景,基础,备考时间,身心地投入程度等等不同,所以要按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备考。我是95年中专毕业的,自考大专。大专没考英语,英语在中专学了一年半,从ABC开始学,大概略高于初中水平,高数在8年前自学了一部分内容.7月开始备考,9月到北京全职备考。1月联考220多分.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基础比我要好,所以只要有信心,认真复习,是完全可以考好的。

二;MBA联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1;为什么要考MBA,和普研相比,MBA的学费高的多,但是普研一般要脱产读三年,而MBA只要脱产学习两年,还可以选择在职学习,早毕业一般可以把学费挣回来。特别是普研很难考,对于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朋友一般很难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朋友竟争。再迟一两年考上要花费不少的精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关于MBA和其他专业学位的比较就不在讨论了。所以对于毕业多年而又有想在管理方面提高自己的朋友,考MBA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是否脱产备考?这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基础较好,工作时间不长,加班少,有好工作的最好不要脱产备考,但是如果本来就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而且基础较差,或加班很多,就可以考虑脱产备考.我在港资企业负责管理生产,一直以来每天上班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星期六日也要上班,所以我选择了脱产备考。

3;是否报辅导班?首先大家要认识到名师的辅导在联考复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小,但是参加辅导班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了解联考的最新消息。二是,有了横向对比能了解自己的进度是否跟的上,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三,可以和同学交流经验,有些题自己几天没弄明白,听别人几句话就收获不小。四,模考可以帮你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对考试的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时间安排(特别是综合能力),所以条件许可的最好参加辅导班的强化班+模考班,或只参加模考班。我是报了强化班+模考班+串讲班,其中觉得串讲班其实用处不大。

三;学习计划

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备考初期老是觉得反正时间多的是,慢慢来吧。每天都在想,这个留着后面复习吧。到了复习的后期,就觉得时间不够了,压力太大,每天忧心忡忡不知该复习什么好,拿起英语书就想数学,拿起数学书又想英语,最后还不如玩去,明天再讲,到了明天压力更大。

所以复习初期定下合理学习计划很关键,可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分散学习的压力,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我有三个计划,阶段学习计划,时间分配计划,每天学习日程表。

1;阶段学习计划

基础阶段:(7——8月)主要是抓英语、数学,把机工版的数学课本过一遍,达到对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有一定认识,对于英语,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一般来说,词汇量和语法是基础,对大纲要求的单词和语法知识有基本的掌握。

强化阶段:(9——11月)要全面复习,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多做练习和总结。

冲刺阶段:(12——1月)通过进行一定量的模拟练习,一方面巩固前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另一方面补缺补漏。这是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压力最大、最容易产生放弃想法的阶段。

2;时间分配计划

因为我的英语特别差,所以在9月底我参加了北外的英语培训班,上午要上课(其实后来觉得这对考帮助不大)每天的时间作了具体安排。(例如9-11月)

12:00——14:00    午饭午休 14:00——16:00     单词(完型填空)

16:00——17:00    长难句分析 17:00——18:00     晚饭,看中文范文

18:00——19:00    逻辑 19:00——22:00     数学

22:00——23:00    阅读理解

不同阶段的时间分配可以不同

3;每天学习日程表

要定下每天复习的内容,按计划完成每天的任务,

日期内容 数学     英语     逻辑    语文

7月1日

7月2日

复习初期最怕的是没有信心,没有毅力,或是三心二意,有了想法却没有行动。看了几天书就觉得太难了,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看看数学,又看看英语,逻辑,语文。实际上什么也没复习好。所以我按照自己的实际可用的时间定了详细的计划。这里还要注意的是,一是计划要有一定的空间,以便有突发事件时可以调整;二是执行力的问题。

四;复习过程

英语的'复习

我的英语很烂,大概略高于初中水平,连二级也没敢去考。去年7月前,我见过的单词不到一千,根本不知道从句是什么回事。半年的复习(实际上是学习),我的联考英语71分。这要多谢北外和辅导班的老师和外研社的范老师。

首先我花了两个半月(7,8,9月)背单词和搞明白语法。我用的是一般四,六级的单词书,和刘戈锋的冲关英语系列的语法书。到9月中基本上认识了四级单词的部分六级单词,语法也有大概的了解。这时我做了的真题,结果客观题共得了16.5分。

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相应的题型做练习。

1;语法方面,听了辅导班蒋老师的课,对语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词汇题和完型填空,听了张宇的词汇课,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每天早上背一下词组和苦定搭配,买了一本四级词汇和语法题,一本《四级完型填空100篇》。每天做20-30道词汇题和1——2篇完型填空。(做错的用笔记本记下其固定搭配,复习之)

3;阅读理解,我每天做一篇《曹其军MBA阅读一百篇精粹》或往年真题,每天只做一篇是因为我的目标是要求每一篇都完全理解。曹其军的100篇精粹虽然有些难(有普研的题) 但现在世面上也没有好书了。

4;翻译,我用的是普研的长难句分析,世面上很多类似的书。我选了一本,每天看半小时。这对我的翻译和阅读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5;作文,我是10月后才复习,根据外研社的范老师的建议,我买一本《MBA英语万能作文》,当时也没时间从头看了,只是每天选一些好句型或好的模板来背。

数学的复习

我的数学是基于这样的基础:由于没有上过高中,初数的知识是不完整的。92年中专时,学了微积分初步和行列式的计算。自考时,自学了微积分。

1;第一阶段我按机工版的先后顺序每天一节,看完后有时间就做一些练习,但是线性代数和概率很多知识点没法理解,题也没法做。这些在后来辅导班上也没法听明白。

2;9,10月份我把机工版的数学再复习一遍,习题全部做完,特别是第一次没做对的题!还有没明白的线性代数和概率的知识点,就找相关的中学或大学教材来看。

3;11月份我用了辅导班老师编的书(人民版),那本书太难了,题大部分没法做,结果浪费了我不少时间。这让我在11月底的几次模考中数学才30-36分。

4;12月初我用了人大出版社(胡显佑等)的数学书,把这本书的题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包括几年的真题。(听讲奇迹300分也是好书,只是去年有些内容和大纲不同)。一个月后再做机工版的模考题,数学就保持在50——60之间。估计我联考综合155分中数学就占了56——62分

逻辑的复习

逻辑可以勉强说是我的强项,虽然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但9月刚开始复习时,我做了的真题,大概70%正确。

1;我是从9月开始复习逻辑的,首先要掌握逻辑基本知识点,如,否定,充分必要条件等,这在机工版教材上有,但不好懂,我用人民出版社(陈军华)出的,很多逻辑知识点讲的明白易懂,有些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采用口诀记忆法,有专项练习。刚开始做题不要求速度快,但要求准确,每一道题都要求完全理解,用了哪些逻辑知识点,这一步会快速提高对逻辑知识的掌握,提高解题思路。

2;10月中我开始做清华大学出版的逻辑1250题,限时完成。

语文的复习

语文的作文也就是在有空时看看一些范文。

五;考试

因为在辅导班的四次模考我的分数稳定在189——195之间,随着数学的进一步提高,我信心倍增。于是我在考前主要是调整心情和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终于1月22日,上午综合考完,感觉很好,下午的英语阅读理解觉得难些。但我还是觉得已经发挥了最好的水平!

六;后记

新一轮复习即将开始。对那些由于信心不足或觉得无从下手,而徘徊在考与不考的同学,和一些想考却还没有开始复习的同学,我相信:努力会带来收获的。从现在开始,认真复习,会考得好成绩的!

篇7:大学英语六级经验英语六级高分经验谈:每天接触,坚持备考

提起笔来其实很心虚,因为我的英语实在不算拔尖,和那些从小就学习英语、到过国外的同学相比更是信心不足。但是英语带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不仅有成功的喜欢,更有着精神的愉悦。

小学五年级才第一次接触到英语,六年级英语课便名存实亡。那时我已觉得英语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之前隔着玻璃看不清楚的另一个世界会变得豁然清晰。在空闲时反复翻看英语课本,把上面有限的单词默记于心,仿照课文造句子,我开始觉得英语是如此有趣。上了初中,英语成了主科,却仍是从ABC 开始学起。我没了耐心,仅仅应付一下老师的作业,成绩勉强排在中上水平。后来,我买了初二初三的课本自学,细水长流,点滴进步。

初二时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升中考试时我取得了119分(满分120)的成绩。高二时再次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高考英语科取得了标准分839分(原始分114)英语II在没有花时间准备的情况下也取得了标准分734分(原始分133),这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进入大学后,身边高手如云让我本就不敢骄傲的心放得更加平和,参加各项活动也只是抱着尽力而无悔的态度。也许是淡然的心态帮助了我,刚入学不久我参加中山大学第三届翻译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又在校英文报English Channel 担任编辑、副主编。

关于CET,其实高中时就听说了四级、六级这些名词,也很羡慕那些高一过四高二过六的天才少年。不过自己真正经历过之后再回想,真正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大一下-四级-牛刀小试,略略失望

CET4是大一下学期考的。当时由于临近期末,我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准备四级,只随便买了一套十份模拟题来做。结果证明它出题的方向与实际考试的有一定距离,考出来的成绩一般化,606分。这次考试给我的教训主要有:1.应该用真题备考,或者是高质量、有口碑的模拟题,随便选一套备考资料的效果并不太好。2.应该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不能随便做几份题了事。

大二上-六级-吸取经验,有所进步

考过了四级就可以报考六级,

备考资料

下一个学期我便报考了CET6。吸取上四级的教训,我利用词汇书来复习词汇,做了很多篇阅读,做了一套15份的真题,并上网看各位专家写的文章,沪江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些事情都很零碎,都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听力、阅读、写作都不应偏废。这一次我取得了636分。

大三上-新六级-驾轻就熟,满意而归

大二下学期我没有报考六级。一是由于新题型刚出来,只有一套真题加大了备考的难度。二是我参加了托业考试,想专心备战。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托业我取得了975分,获得ETS中国大陆托业精英奖。而大三上学期备考新六级,我的方法跟旧六级类似,按部就班地复习,并且仔细研究两份真题,最终取得了662分的成绩。

总的来说,英语学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

1. 保证每天都接触到英语。

就算再忙,也要拿出一点零碎时间来碰碰英文的东西,例如听一段广播,阅读一篇短文,背几个单词,写几个句子,甚至听一首英文歌也好,一天不接触就会生疏;积以跬步,可致千里,每天一点点的积累,天长日久进步将会很可观。当然,系统地对英语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英语课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时间,不应将它看成一种负担,该听就听,该说就说,好好加以利用,能节省不少课后的复习时间。

2. 制订一个详细、可行的备考计划,并严格执行。

参加各种英语考试对自己来说有一种激励作用,取得满意的成绩更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在报考的那一刻就应该做好一个备考的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考可以先做一套或几套题,摸摸自己水平如何,自己对该考试的适应程度以及薄弱环节。之后便可以对症下药,薄弱环节多花精力。但也不可忽视强项,不能把自己的“高精尖武器”丢了。而且语言的东西都是相通的,练阅读对写作有帮助,练听力对口语也有帮助,等等。最重要的是“执行”二字,计划可以调整,但一定要坚持执行,比如哪些书一定要什么时候看完,哪些题一定要哪天做完,哪几部分的总结要做好,订了适合自己的计划后就不能荒废,况且多练总是有好处的。

由于我所在的中山大学规定本科期间只能报考两次四级和两次六级,我与CET的故事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英语学习决不会就此停步,那是一生的任务,更是一生的乐趣。

推荐阅读:

【 经验】会员积分怎么获得?怎么查询?积分可以如何使用?可以直接转换为现金吗?www.shangxueba.com/jingyan/13254.html

shareba经验分享: 如何挣钱www.shangxueba.com/jingyan/14063.html

篇8:淘宝店一个月流量从150到500历程

以前只知道上淘宝买东西,却不知道怎么卖东西,有人说很难,也有人说很简单,到底是怎么样呢?这个真不懂,至少在一月以前是不懂的,后来老板决定要把以前卖库存的淘宝店铺运营起来,于是淘宝流量的任务就落到了负责SEO与商城推广的笔者身上。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淘宝运营推广确实有不小的压力。不过个人就是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压力有激情嘛。

笔者一直相信不管做什么事情,思路都是相同那个的,思路通,万法通,不管是网站运营推广还是淘宝店铺推广,因此要很好的运作推广淘宝店铺 ,就必须了解它以及所处的环境,它所面对的人群,他所在环境的规矩。

了解淘宝店铺结构及功能:

通过学习了解,笔者所运营推广的店铺属于旺铺版本的拓展版。也就是搜索框部分其他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由自己DIY,在稍微深入的了解了下,淘宝的源代码编辑都是td的自动过滤div,对于这个有点意外,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这个可以交给前端的搞定。偶只要了解有这个功能,可以做这些事情即可。因为了解店铺的结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这些功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学习淘宝SEO

接触学习网站SEO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听过淘宝SEO,知道淘宝店铺的流量也可以通过淘宝SEO方式来增加。因此淘宝SEO成了笔者搞流量的第一招。

与平常的网站SEO学习思路一样,甚至应该淘宝SEO的优化应该更简单些。

1) 熟悉淘宝的排名规则(这是必须的)、排名影响因素、淘宝排名类别(淘宝搜索可以自定义比如按人气、按价格等等)

2) 了解自身店铺商品大致属性类别,

3) 学习商品标题优化技巧(先看别人经验分享,同时观察淘宝搜索排名规律,当然一般是没什么规律可言,只能大概的把握方向,心里有底)

4) 观察自身店铺搜索的关键词来源,做有针对性优化,扬长避短。

5) 观察店铺流量高峰时段,为商品上下架时间设置做准备。

6) 了解商品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来优化商品关键词。

在学习淘宝SEO的过程和网站SEO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多观察多学习多想多实践。在淘宝排名优化过程中要懂得寻找一些第三方工具促进优化。

在经过两周左右的标题优化与商品上下架调整之后,店铺流量相比之前一直呈现比较稳定的增长,虽然涨幅不大,但是总体上还是在上升,店铺的订单也有一天的一两单增加到七八单周末时有十几单。

二月份

三月份

尤其是有搜索引擎来的流量有原本每天基本上100左右,现在基本上每天160+。如果店内的商品量在增加而且随着商品销售数量的增多,搜索流量还将会大大增加。

打造大流量的路还很长,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我的个人博客www.91dong.com,欢迎多多交流!!!

推荐淘宝女装(爱衣社时尚女装:hejiwei.taobao.com)

篇9:经验谈 从数学零基础到数三144分

经验谈 从数学零基础到数三144分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科文科类,一战跨考经济类,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以供后来人参考。可以说今年的数三并不难,144并不算太高的分,我的东西也不能尽信,大家作为参考就好。以下主要分三块随便谈谈。

一、关于教材

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能直接上考研辅导书。一定要好好看看几本基础教材,如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其中很多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大家可以下载11年的数三大纲对着复习,以前也有专门划出范围的帖子。

考研的辅导教材我都用的最常规的,可见用什么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好好利用。用公认的书有这一点好处,不用去担心自己书的内容是不是不够好、偏门等等,然后想换书。

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怎么说呢,这本书500多页,第一遍啃是很痛苦的,我每天只能10页。都说它很基础,但是我并不觉得,而且对于考研来说,这本书完全够了。很多例题很有难度,我第三遍都还啃不下来,这种题考研也是明显不会考的,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一定要动笔做,要求自己理解,做难一点的题对锻炼思维很重要。后面的习题还好,比例题简单,但是第一遍做仍然有我不会的。总的来说,高数的题我自己能解决的可能是60%左右,线代概率80%吧。

《基础过关660》也是李永乐老师的,很多人说没必要专门练选择填空,但是我觉得反正选择填空做来快就买来练了,我觉得这书很不错。之后模拟真题时,选择填空都能40分钟左右搞定,每次也最多错一两个吧。

《历年真题详解》还是李永乐老师的。这书可以说分两部分吧。一部分是套题,也就是按年份编的,大家可以用来模拟。它的答案解析又是按专题编的,也就是说你模拟完套题要对答案要按照题目下面的页码翻。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在你第二遍做真题时,按着答案解析的专题做,你能知道这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自己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题型。

《合工大最后五套题》由于前面3套没有答案,我就做了4、5两套,总的感觉是很新颖、很灵活,跟真题很接近,考查内容差不多,题型分布也差不多,但是比真题稍难。

二、时间安排

我之前有看过入门视频,蔡高厅老师的高等数学,讲得很细致,像高中老师一样一边讲一边写黑板。这是完全的入门视频,几乎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是考研辅导,零基础的同学可以考虑。大学开过数学课的'可以直接跳过,而且我建议如果自己能看懂书的最好不要看视频,节约时间,后期才能主动一点。

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课后习题,因为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6、7月份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每个题都要好好思考,多多动笔。

8月份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题。

9月份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

10月份可以开始做套题、模拟题、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

11月份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步骤一定要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

12月份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但是要说明的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优势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而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分出更多的时间给政治和专业课。

三、注意事项

第一,一定要动手做。数学的不足在做题中才能发现。很多人都觉得数学看着哪都懂,一提笔做题不是思路不对就是算不出结果。如果你动笔了,你就会有很多体会,比听别人说、纸上谈兵来得实在。

第二,关于做辅导书的方法。我做复习全书时有多种记号:N代表没有思路,H代表很难,K代表有一点思路但是在某一步卡住了,W代表思路大体都对了,但是因为粗心有错误。T代表第二次做还是不会。第一遍我用铅笔,第二遍用蓝色中性笔,第三遍还有问题就用红笔标记。做好标记会直接影响你第二三遍做辅导书的效率。

另外,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说该题的思路有什么特点,跟哪种题类似等等。比如自己为什么没做出来,是哪里不到位,然后好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都很明确,不像蒙头看书一样盲目。

第三,关于套题。我建议先做模拟题,用模拟题建立数学体系,将高数、线代、概率三块联系起来。因为模拟题很多,是浪费得起的。分块复习之后直接上真题,可能会感觉到对各个部分有一些生疏,这样起不到练习实战的目的。真题只有一份,虽说有的真题在复习全书中已经见过了,但是仍然会有遗忘,往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只有模拟真题才能有真实感。

模拟真题时,拿一张纸,像考试一样,大题要一步步地写步骤,严格对答案评分。如果有错,就在该题旁边写上为什么错了,要注意些什么让下次不要错。如果从某一步错了,可以在这一步下面画箭头,表明怎么错了。评完一套卷子,可以在最后的空白处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得满分,要加强哪方面概念、公理的巩固,思维上有什么欠缺,是不是哪类题粗心问题非常需要注意。

最后这些纸一定好好保存,在考前来出来系统看一遍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总结出易错点、注意事项。

第四,关于考前的准备。最后半个多月,之前总结的定义、定理、公式,现在就要拿出来复习了。翻自己模拟的真题,找出常犯错误,总结几条注意事项。比如我的,线代求逆一定要非常细心(因为我老是算错),求完倒回去检查,不要马上跳到下一步。还有考场上遇到没有思路的题不要慌,数三一般来说只有小转弯的题,不会有难找思路的题,而且每年真题出现较新颖的题已是必然。还要纵向对比各年真题的特点,发现一点对今年考试有用的规律。

比如我发现线代题型很固定,解题方法很死,只是读题后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之后就很简单了。概率要读懂题,找到已知和所求的内在联系。

很多题的解题方法很死,我考前总结了各种题的解题“模式”。另外考前做新颖和陌生的题也很重要,因为10年和11年的高数部分都出现了往年真题中没有雷同的题型。合工大的五套题我觉得是适合最后阶段严格模拟的。

第五,关于总结。虽然数学很灵活,但是考研数学很有规律。我后期已经很清楚考研数学的高数、线代、概率可能考的题型,然后经常有问题的题型总结出了一套模式。比如证明、二重积分、无穷级数等。说说证明吧,之前这个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是在我总结之后几乎没有不会的证明题。证明主要可以分为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存在一点的证明。等式证明的永恒方法就是构造辅助函数求导,导数为0 。不等式证明很多方法,单调性是常用的。存在一点的思路有介值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等,这里面构造辅助函数是个技术活,但是也有规律。

总结一下吧,无论大家要学的是哪科,始终要记得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高分。所以当你们要做任何一项学习上的努力时,你们要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提高我的解题能力或者分数有帮助吗。或者你们要想,我要提高的的分数需要做哪些工作,其实一句话,就是了解自己和考研,不做无用功!

另外论坛上的总结经验只能做参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数三的学习并不难,只要对数学有兴趣,相信自己的毅力,再加上注意学习方法,那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GMAT考前一个月冲刺重点

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

考研政治高分经验谈

GMAT备考经验:23天如何拿下750分

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经验谈:论述题失分盲点

英语六级考试628高分网友经验谈

托福独立写作高分用词经验谈

经验谈?高分考研英语复习指南

GRE写作高分备考策略

托福阅读高分备考经验

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通用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GMAT高分备考经验谈:一个月从580到720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