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zxiaogui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共含10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xiaog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

篇1: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

我觉得做逻辑不光要从具体的题目入手,有时间的话,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各种逻辑错误做一个总结和认识,

题目总是千变万化的,但是逻辑错误确是只有那么一些的。这是好多年来人类的总结。    最后,我想说一下,在实战中做逻辑题目我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这里我想说三点,

第一点,平时练习要卡时间。一定一定要。要习惯在有时间压迫的情况下看逻辑。紧张会影响人的逻辑思考能力,练习的时候就是要适应如何在紧张的情况下做好精读和简化工作。

第二点,不要犹豫不决。如果做好了上面的工作,其实逻辑的感觉已经建立了。犹豫不决只会是浪费时间。可能你一分钟得出的结果和你想了十分钟是一样的。    第三点,要重点注意问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要自己心里要有个数出题的人倒底在问什么,并非只是简单的加强削弱前提等,而是更深一点隐含的问题,是在问题干所说的,这些就是我对逻辑的一点感想。不知道有没有代表性。总结一句,    以上对

篇2:GMAT逻辑备考经验大

在GMAT逻辑备考的过程中,每个考生都有一套自己备考方法,其中有相同点,也有些许差异,下面就把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GMAT逻辑备考方法汇总起来,推荐给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以供参考。

逻辑:

相对而言,逻辑题目是verbal三个部分中我最喜欢的题目,觉得这种题目很有意思。对于逻辑,也是要摸清它的套路。陈向东的书比较厚,题目也很多,看了我很长时间;但一遍过后基本上对gmat逻辑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但他的书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中文译文就写在边上,常常会干扰你:

看完了陈向东的逻辑后,对逻辑的基本概念确实已经形成了,但感觉还不踏实。当时流行的就是lsat,于是也就顺着潮流开始练lsat。现在回想起来,这个gmat考试过程中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做lsat了。感觉做lsat的逻辑,每一个题目都是一个挑战。一开始错的很多(最高有13个的),也很受打击;但是坚持下来之后,后面一般是50分钟(2分钟一题)错5个左右。个人觉得,lsat确实非常值得一做。它不仅帮你理清一些基本的纯逻辑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阅读的挑战。lsat的句子是属于那种不一定很长,但结构比较复杂,没有一个费话的那种。适应了lsat的阅读,确实是一种能力的提高。

临近考试时,还搞到了那个叫做狒狒的逻辑宝典的东西,于是准备用它来“回归gmat”。做了几个test,发觉巨顺利,根本极少会错(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很多熟题),信心大增:

这次就把GMAT五分册抛开了。从网上下载了ELSAT,OG和GRE-READING.LSAT逻辑一天一到两套,GRE90年后6―8篇文章,OG则是有时间就看,没完没了的看。

花了我一个月时间,始终没有明显进步,第一套错7个45分钟,到最后一套还是差不多。时间从38分钟到48分钟,错误从2个到8个。主要还是集中在5―7个错误,42分钟。始终没有突破。当时研读前人的LSAT捷进大法,据说要数遍才有大成。所以27套后开始第二遍,又作了十套。往往难题都有印象,所以作的很没劲。同时又翻出GMAT逻辑,竟然全无感觉,觉得GMAT逻辑性相比LAST凌乱不堪.才突然醒悟有些误入歧途,舍本求末。从此完全地扔开LSAT,重新研讨GMAT逻辑。所以对LSAT的印象不是很好,若非悬崖勒马,只怕真是不能自拔。但LSAT是必须要做的,对快速阅读很有帮助。逻辑的根本也就是阅读,理解了做题基本没问题。以后的时间就是重做HIGH-GMAT光盘,包括没做过的11套练习,正确率有80%,觉得也就够了。

言归正传,该开始说逻辑了。因为四年以前我考GRE的时候,逻辑已经很好了,说起来考GMAT也没有什么新的东东,只是把陈向东的书做了两遍,也没有看他的分析就去考试了。考试前拿OG出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感觉,结果错误率在10%一下就放心去考了。所以说现在要说的经验只是以前的体会。

总体感觉逻辑题无论文字还是选项都剧长,但是逻辑剧白痴,这一点前人也有相同的论述。我的对策是:对于BF题,边读边把前提和结论找出来,如果划线的正好是他们,那答案就立马出来了。如果划线的不是他们,把他们和前提以及结论比较一下,应该也很容易找出答案。

既然逻辑这么简单,那么题目难在哪里呢?时间紧。看完正文和问题已经一分钟过去了,再用半分钟看选项,如果没把握再过一遍,得,三分钟没有了。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做题思路都行,只是要快,实用。一道题一分半以内做完,错误率底于10%,那么你的方法就是对的。如果要超过两分钟做完一道题,即使对了,对不起没有实用价值。

我的逻辑思路是靠感觉,不讲道理。而感觉的培养是靠多做题目,平时多思考来的。先说说多做题目,只要是全真题就行了,GRE和GMAT一样,LSAT没做过不敢瞎讲。做题的时候不要低头做,做了一部分以后,总结一下看自己的感觉是不是和ETS的一致。这里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题目是工具来培养感觉的,要培养感觉还是要多做题,甚至要背题目。具体什么感觉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不清楚,但是在看完文字部份和问题后,不用看选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方向。ETS有一招用得最多的是指东打西,题目里说这个月的销售如何如何,答案就有可能是说另外几个月如何如何;题目说有人有什么什么病,答案有可能是他小时候如何如何。但是重要一点东和西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再说说思考的问题,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锻炼逻辑的思维思路,这样培养出来的思路才是你的,到时候本能的你就会有正确的反应。记得以前准备GRE逻辑的时候,每天狂练ETS逻辑,对电视里的广告自然是不放过机会削弱一番,甚至有时把我妈也搞得一楞一楞的。

我知道我的逻辑经验可能太抽象了一点,可能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大家可以有自己的方法,不过要记住实用性。最后有一点小技巧,看选项的时候千万不要光顾了赶时间而看得太快,看的清楚一点再看下一个选项,这样至少万一看一遍搞不清楚的话,回头再看的时候只要看两至三个就行了而不至于兴师东众把五个选项再看一遍。

以上就是GMAT逻辑备考中的一些经验分享,不难看出,大多数考生的GMAT逻辑备考方式都是以做题为主,这也为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指出了一条复习思路,希望考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GMAT逻辑题目的解题方法,从而快速提升GMAT逻辑的考试成绩。

逻辑备考经验分享大汇总(二在GMAT逻辑备考的过程中,每个考生都有一套自己备考方法,其中有相同点,也有些许差异。下面就把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GMAT逻辑备考方法汇总起来,推荐给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以供参考。

然后用一个月时间做了LSAT的逻辑和部分阅读。LSAT的逻辑还是有用的,但作用不象以前牛们说得那么神奇。其实LSAT逻辑就难在阅读,有助于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它本身的逻辑很简单,而且的确与GMAT的思维不大一样。我到了第二册水平就稳定在38分钟,错3-4个/SECTION。

我做的时候是每题掐时间做的,后来我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做SC和阅读。因为我的手机有强大的计时功能,我就把每题花的时间记下来,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有助于培养紧迫感和对TIMING的SENSE,练多了就养成了快速反应的习惯,对考试PACE很有帮助。我练LSAT就很典型,一开始没有每题掐时间时,正确率很高,但是总时间总要用45分钟以上,而且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后来每题掐时间以后,每个SECTION合计的总时间很快就降到了38分,而且正确率不变。当脑袋养成了习惯以后,自然而然就快了。到后来我不用看表都知道自己这提大概花了多少时间,对花了两分钟以上的加快速度,三分钟以上的考虑放弃。我的PACE一般是SC1分20秒以内,CR1分30秒左右,RC看文章(长)3分钟,做题一分种一题。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重点突出,有助于REVIEW。花时间长的提一般都是难提,REVIEW的时候就看看花1。5分钟以上的提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有没有提高的可能,容易发现自己的BOTTLENECK。

首先我认为CR与SC的不同之处在于:SC是选最好的答案,而CR是选择正确答案.虽然在题目中经常问”mostseriouslyweaken(support)”,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绝对不会出现两个答案都削弱或都加强但一个作用弱一个作用强的情况.换个说法,除答案外其它选项都错在CR中,无论怎么强调阅读都是不够的.我看到很多人的考试经验里都说逻辑很难,题目很长,答案很难找等等.问题是什么?阅读理解.他们可能对逻辑推理,逻辑关系以及各类题型都理解得很透彻了.但是当读不懂题或没有理顺文章逻辑关系时,还是很难找到正确答案.举我自己的例子说明,当我自己不是很在意地复习时,我读题干就是用眼睛去看题目,读完了,只知道文章里的字我都认识,原文什么意思以及逻辑关系根本不知道.如果在实际考试中是这种情况,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心理负担.所以,我对crackCR的第一条建议是activereading.每读完一部分,应该知道其逻辑作用,是premises还是conclusion;是作者的观点还是作者要反驳的观点等等.和做阅读是一样的,边读边想.还有,我认为CR阅读和RC阅读不一样的是,CR中的每句话和绝大部分的词汇对做题都很关键.在阅读是不能跳过任何细节.一段文章可能有几个或几层逻辑关系,答案可能是针对其中任何一个逻辑关系.所以要通读段落并理解.我在逻辑区的一条回复中提到了一道题目阅读的过程和思路,CR的要点有:原文逻辑关系(AàBàC或非Bà非A等),原文的主题(是解释现象,提出问题,还是做结论等)和objects(原文中都涉及哪些概念,名词,时间等);文章是否涉及比较和数量(如A>B,A是B的N倍等),比较的是绝对数量还是变化量.除逻辑关系以外,我认为其它几点不需要在阅读时仔细分析,理解了原文的lineofreasoning,读完选项,可以结合其它几点排除错误答案由于CR的种类和方法很多,我和其他版主商量后会补充入门方法和解题思路.我主要讲讲基本的两点:无关选项和因为Verbal总体的时间是大概平均每题1分40秒左右,但是阅读相对耗时间,所以在CR上节省时间是关键.节省时间最好的方法(同样应用与阅读和SC)是POE(pointofelimination)排除法找到无关选项是用POE(排除法)的关键.无关选项主要有:涉及不同(新)概念并且对新概念没有解释,没有解释原文的现象,或涉及与原文无关的内容.比如说原文谈论的是数量的比较,选项中是与数量无关的内容.我个人经验是GMAT无关选项的套路差不多,平时做题是可以注意观察是判断迷惑选项的一个办法.原文的逻辑关系就象几个链条互相联接,如果选项中的内容在逻辑关系以外,案经常不是正确答案逻辑,我一开始做lsat,感觉比较难,开头的时候基本上40分钟一个section,错8~9题,信心很受打击,做到14个section左右的时候,基本上40分钟错3~5个,这个时候我停止做lsat的题目,转而做gmat补充教材,

我个人认为lsat的逻辑对gmat很有帮助,但是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还是要以研究gmat题目为主,毕竟两者的题型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不过现在的趋势好像是往lsat的难度靠近,所以做一下还是必要的。等你再回过来做gmat的时候,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培养时间感是很重要的,我每次做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掐着时间做的,做的题量基本上也是和考试时候出现的题量差不多,我每次做11道逻辑题左右,控制在15分钟以内。考试时,逻辑有几道题还是有点难,我又一道题基本上没有理解其具体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这个时候排除法非常有用,看到无关信息,错误信息可以马上排除出来。

以上就是GMAT逻辑备考中的一些经验分享,不难看出,大多数考生的GMAT逻辑备考方式都是以做题为主,这也为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指出了一条复习思路,希望考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GMAT逻辑题目的解题方法,从而快速提升GMAT逻辑的考试成绩。

逻辑备考经验分享大汇总(三在GMAT逻辑备考的过程中,每个考生都有一套自己备考方法,其中有相同点,也有些许差异。下面就把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GMAT逻辑备考方法汇总起来,推荐给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以供参考。

逻辑:

希望大家能做lsat题,一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二来可以训练逻辑思维。lsat的题长,题干很清晰地表示出题型,选项都是充分必要的,所以训练逻辑思维不错。(因为lsat逻辑思路非常清晰,要比gmat简单,gmat选项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充分)10套以后成果就会显现(当然必须经过认真总结,我甚至设计了一张便于总结的lsatanswersheet),如果你能够45分钟一套,错在5个左右,就可以了。

我对lsat题型的分类(仅供大家参考):(conclusion,assumption,weaken,support,指出logicflaw,指出论证方法,类比,evaluationandexplain,other)、(except,对话,填空,boldface,充分必要)注意boldface只有gmat才有,类比gmat往往没有,不过在阅读中出现过。

做lsat不能沉溺于lsat,目标还是gmat,所以要回归。gmat的题干不容易判断题型,选项又不充分,需要打破lsat的思路。

如果做逻辑希望提速的话,最好能够在读完题目后猜到答案可能的长相,这是我训练的一个方法。不过不建议大家都用,因为固有思维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正确选项的判断。

关于逻辑复习,是我收获很大的,事实上我在实际考试中,感觉我做的题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除了阅读有一题不确定,语法和逻辑我觉得做起来都是比较确定的。我讲一下逻辑的复习,我说过了,我逻辑看到第三遍的时候还不见长进,因为我做完题对答案错了就会在答案上化横线,三遍下来横线月多的题表示错的月多。我觉得三遍是个平台期,后来开始做四五遍的时候,感觉就好一点,但是作题的时候不确定,有的以前错的印象深刻的还是不知道所以然。做到不知道第N遍的时候,是暑假在家的的期间很明显感觉到巨大的飞跃,我发现我看题开始着重于意群了,读题与想题开始变成同步,一边看就能抽象出重点,作题速度提高,准确率上升了。事实上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是我对题目非常熟悉了,所以看的时候能够抽象出意群,反过来帮助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了ETS的思路!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做过的题!!反复做不是为了选出准确答案而是为了在脑海中深深的建立起ETS的思路,这个过程是你自己不能感知的,但是结果确实很明显的。到复习的后期我开始不看答案了,我只看提干然后自己推敲,ETS的正确悬想会出哪个,事实上准确率很高。我没有总结什么题型,我都是建立在自己反复强化的对ETS思路的熟悉的基础上来解题的。但是我总结了一类题不只到大家有没有有注意,因为我觉得这类题我看到后觉得思路明显不熟悉,可能是出现的次数较少的缘故吧。所以我就特地在N次帖上写了几个字,作为提醒。我在这里也说一下,我记得典型的题目是:鸡吃鱼,因为鸡的数量上生所以鱼的数量上升,问WEAKEN。我记得我自己的思路是鸡上升但是鱼没上升,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鱼上升。但是答案的不是这两个,而且前者思路还作为干扰选项。大家看看这个推论里到底是什么是原因呢??不能看因为所以,要知道他的实际推理过程是因为鱼的数量上升所以说鸡的数量上升!恰恰和题中的因为所以相反,为什么呢,因为因果关系有两个特征1要有时间先后,2有因果联系。大家看是先有鱼上升还是先有鸡上声?很明显是鱼!所以这类题的思路应该是,鱼上升但是鸡没上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鸡上升!!这类题目是难题,干扰选项很大,大家以后可以留意一下,因为我就是发现后期做题时就些题思路很不熟悉,所以才总结的。因此,大家千万不能放过OG和补充材料,在新东方上课时老师说你把他们做5遍就可以去考试了,有点夸张,但是很有道理,这些材料是根本。最后我想说,复习一定要保持连贯性,我是从来不会间断复习的,我不会因为某个东西不是这一阶段复习的重点,就不去看他。基本上初期复习是集中强化的语法4天把OG和补充材料都做一边然后把每道题都自己在笔记本(新东方发的那本,质量不错)上写下解题过程,选项错误。四天把逻辑做了一遍,接下来我就是每天30个语法,30个逻辑,3篇阅读,因为是在校生平时要上课,所以没多少时间,但是我一直坚持每天每种题目看一点,确保思路的连续性。这是我的一点感想,方法换要大家自己琢磨找出适合自己的。谢谢。

逻辑篇我认为逻辑是GMAT中最容易抓分的部分,所以一定要搞定。我周围所有拿高分的朋友无一例外对考试中的逻辑题都很有把握。在GRE考试中整个逻辑部分都属于拿分部分,GREer能搞定,GMATer为什么搞不定呢很多刚刚开始复习的朋友也许会对逻辑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大概的解题方法。我在逻辑区发了一个贴子关于解逻辑题比较通用的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在入门阶段少走一些弯路。

复习到后期我觉得用什么解题方法本身并不是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殊途同归。关键在于读题过程中就要敏锐清晰的了解推理过程,以及每一句话在推理过程中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培养自己的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别人的方法和思路永远无法代替自己的思考,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生搬硬套牛人的方法,否则只是邯郸学步。关于读题和解题过程,mindfree的帖子写得十分透彻,我也受益无穷。

总体而言,逻辑复习一定要求质不求量,题目做的再多,不理出自己的思路还是白做,而且还浪费题目。

如果能掌握逻辑的思路,逻辑机考难度并不高于OG。当然,如果你只是凭感觉做OG的题目错误率不算很高的话,机考完全可能给你沉重的打击逻辑:og的印象更深。看cd考友都说lsat比较好,我也打印了17套题,厚厚的一堆,雄心勃勃的准备都做一遍,结果因为时间不够只做了7套题。不过我的逻辑问题不在逻辑本身,而出在阅读;基本上是读懂了就不会错,读不懂就只好瞎蒙了。

以上就是GMAT逻辑备考中的一些经验分享,不难看出,大多数考生的GMAT逻辑备考方式都是以做题为主,这也为正在备考GMAT考试的考生指出了一条复习思路,希望考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GMAT逻辑题目的解题方法,从而快速提升GMAT逻辑的考试成绩。

篇3:GMAT数学备考经验

如何备考GMAT数学才能拿到高分?万变不离其宗,做题是备考GMAT数学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做题才能培养GMAT数学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方法,并最终能够在GMAT数学考试中灵活运用,下面来分享一下GMAT数学备考的成功经验,以供参考。

我感觉,数学部分的复习还是最好从基本的概念开始,新东方老师的三本书我都有,吴强,钱永强,陈向东。我感觉各有千秋,数学概念方面总结的都比较好。但我本人比较喜欢吴强那一本,尽管里面有不少错误,但那本书里确实有不少很不错的解题思路,概率、统计和排列组合部分也总结了不少的难题,对于数学复习来说帮助不小。

数学准备的第二步应该就是OG了,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OG数学前面的题目确实很简单,但做到后面就会发现题目越来越难,换言之就是水平越来越高。我第一次备考就是只做了problemsolving的前100题,当时真的是狂妄的要命――就这题拿来考我?笑话!可是和逻辑一样,当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这次备考OG数学认认真真的作了两遍。我感觉解题思路对于math部分来说似乎不如verbal那么重要,但是语言表达方面却绝对值得引起大家重视,要知道因为不熟悉语言表达在math上失分是很冤的。

第三步就是狒狒宝典和机经了,那些题目确实很有价值,但我觉得大家最好还是以掌握解题思路为主,切勿强记答案。原因有三,一、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几百道题的答案全部准确地记下来;二、考试的时候的题目未必和宝典上的题目一致,说不定换了数字;三、即使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相似题目我觉得大概也没有谁敢直接去点答案,原因就是上面说的第二条,多数的情况就是会把真正考试的题目去和记忆中的题目进行比较,而这样很费时间。但是时间对于考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宝典和机经的作用就在于让我们达到有宝典如无宝典,有机经如无机经的境界――一切了然于胸,无惧千变万化。(当然了,我还差得远,不过我的数学水平基本上是等而下之,大家比我强得多,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也就是考前的阶段我觉得还是要回归OG和概念以及专有名词,把不熟悉的题目再作一作,基本上问题就不算大了。

以上就是备考GMAT数学考试的几个常用的方法,归纳起来还是以做题为主,并通过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GMAT数学解题方法,以迅速提升GMAT数学的考试成绩。

篇4:GMAT作文的备考经验

关于GMAT作文的备考经验分享

1,练习顺序 。先练Argument,后练Issue。原因是Issue总是写不出东西来,而Argument多少有菜可烧。当然,有人觉得Issue好写,确实见仁见智。找一个觉得简单的先练,打一定的基础再写难的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了。

2,量变质变 。万事开头难,一定量的'积累是不可逾越的。背上5篇范文就差不多了,毅力好一点背10篇,基本上cover住大部分思路了。然后就是写,一定要坚持多写。所有题目的提纲也自己写出来了,其实大部分一看就会有思路,不会的看看书记一记,标记出来最后复习。

3,模版是金 。模版我认为很重要,特别是当你打字不够快,要写的内容不能咕嘟咕嘟冒出来的时候。我就总是打错字又改,还要不时停下来想想下面写什么。因此掌握一个自己运用自如的模版是完全能够由自己把握的拿分手段。Issue 2个,Argument似乎有1个就够了。反正你最后打出来只能有一种表达,准备好一个就ok了。总之,Issue模版贡献150-200字,还是很有用的。

4,字数要足 。电脑阅卷字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文笔差一点可以用字数多一点弥补,总要有一个长项。因此,在练习的时候,尽量多写,基本上最后Argument练到500字,Issue练到450字,感觉就够用了。

5,打字速度。这个问题和上面的可以联系起来。打字问题给大家提个醒,要早点练 。我根本没有练过打字,因此错误不断,总要改来改去,耽误很多时间。估计我要是打字快一点,写到600字没问题。还有很头疼的一点就是Argument的题目不能copy,很让我失望,本来打字就慢,还要一点一点把材料打到第一段里。导致我根本没时间考虑什么替换提炼,基本上就是照抄原文。

篇5:GMAT备考心得

作文:

1.熟悉所有的逻辑漏洞,这个可以看新东方那本白皮的书上的解释

2.准备模版(我记得我已经把我的模版给你了,如果没有的话我再发你一遍),我觉得模版的话考前背熟就可以了,所以写作文就是套套模版的事。

3.可以用机经练习着写几篇,因为背熟了不代表你打字很熟,我自己就在打字的时候老是打错,所以要用电脑能够熟练的打出模版。

语法:

1.千行笔记+曼哈顿。这两个东西能认认真真看完的话语法达到80%(甚至更高)是没问题的,如果看完这两个东西,用PREP来测验语法达不到80%的正确率,那么说明这两个东西没吃透。千行笔记是OG的题目,我觉得你看完曼哈顿之后,先自己做一遍OG,然后对照着自己做的对照人家的笔记分析,看看自己是哪里想错了,自己对哪个的理解是不对的。认认真真的对照着笔记做完一遍笔记后,我觉得语法应该能够达到8成正确率,这对于650的分数足够了。

我觉得语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看千行笔记的时候应该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准则,也就是哪些规则错了是必错的,比如主谓单复数错了是必错的,而语法中更多的不是必错的,这时你要能分辨出哪些是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平行结构,比如逻辑含义,而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标点符号等等只能是作为最后的排除依据,

我以前以疑惑过为什么有些规律不是放之四海都行的,那么怎么判断什么时候用这个规律。所以要有大局观,从大到小入手排除答案,你如果要去较真的话,正确答案很多都是有小问题的,只不过正确答案的问题相对于错误答案比较小罢了。所以,永远去找最好的答案,不是去找没有错误的答案。

2.阅读:从打基础的角度来说,长难句是每天要看的,单词也是每天要看的。我个人的观点是词汇和难句阅读能力是内功,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CD论坛上的阅读小分队也是锻炼阅读能力的好地方,看你个人的时间安排,这个肯定是读的越多越好的。阅读的技巧的话我觉得CD大牛的悠悠阅读法是很值得一看的。剩下的就是练习了。每天练14道题目,大概3-4篇文章(用prep),掐时间做,控制在30分钟。阅读应该能达到6成正确率以上。

3.逻辑:看看BIBLE(cd上有下),看完就对逻辑是什么有数了,然后去做做GWD的逻辑分类练习,论坛有GWD的逻辑的讲解版的。做完这个逻达到7成正确率应该不成问题问题。也要掐时间做。

最后是机经的用法:数学机经是自己一定要去做过的,而且在做的过程中要对其中的表述注意,比如机经中一道题目这么说“圆锥的直径是xxx,那么XX”,这个时候你不能只是算算中文的题目,你应该去查查圆锥的单词是什么,直径是什么,类似的题目中比如讲到“两圆相切”,那么你也应该知道相切怎么说。不然考试时你看不懂题目还是没用。。

计算一下,假设语法8成+逻辑7成+阅读6成

那么语文部分是错12个左右。

如果你数学能考到51分,那么总分就是700分左右。是不是很简单???哈哈。。。。

篇6:高会考试备考经验

高会考试备考经验

一、正确选择考试用书

对高级会计师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只制发《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没有统一的指定用书,笔者认为,在所有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必不可少的,应试者只能以《考试大纲》为主,由于考试大纲只有“说明”、“考试内容”、“考试样题”三部分内容,除“考试样题”外没有相关习题,要想顺利通过考试,有必要再挑选一本质量不错的辅导用书,来对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本人听的是 校的课程,打印了讲义,并看了考试大纲!

二、把握备考时间

有人会问,该如何把握备考时间呢?有的应试者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有的是在考前两个月开始复习备考的,鉴于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应试者均具有中级职称,笔者认为,复习备考时间不需要太长,但应视考生基础而定,基础好一点的在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完全能来得及,对于考过中级会计师时间较长或者通过评审方式取得中级职称的应试者,因近年来会计法规变动较大,应提前进行备考,以确保万无一失,

三、关注考前信息

对于考生来说,考前信息相当重要。很多辅导老师根据考试大纲和法规政策的变化,根据自身的命题经验和敏感性一般能预测出考试的重点,所以考生朋友在考前一定要关注各方面的考前信息,对考前信息的复习也是查缺补漏的过程,再者因为对考前信息比较重视,也会刺激自己对这些知识掌握的更深刻。

四、考试时应带什么书?

考试时应该带哪些书,是应试者考前关注的重点,很多人建议考试时带上《考试大纲》、辅导用书、CPA教材、《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笔者在考试时也背了一大包的书,考试结束时才知道,除《考试大纲》外,其它根本没用,建议应试者考试时除了带上《考试大纲》外,没必要带太多的其他书。

篇7:英语六级考试备考经验

英语六级考试备考经验

听力:

我听力不怎么好,所以可能没办法给到大家高分经验了,但是对于听力奇差的同学,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了!我目前的想法就是多磨耳朵,不局限于四六级这种听力考试,要拿VOA Standard,还有中高口、托福雅思这种进行练习,有时间的话,还是多做听写吧,这是我的初步计划。

仔细阅读:

我认为仔细阅读的文章比较短,而且难度不高,都是一些常见的词汇、题材。针对这一类题目,我个人感觉主要是分析题型,你要知道什么题型是什么样子的,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什么样的。

比如细节题,它的特征是没有特征(只要发现一道题目你无法找到特征,那就是细节题),做细节题,你第一步需要大定位,比如段号可以定位自然段,又根据四六级的顺序原则这题答案一定在上一题出现的地方之后,因此也可以大定位。第二步小定位,优先定位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果题干关键词没有或者不适合作为定位,可以寻找选项关键词,这里注意要优先挑数字、大写等等好辨认的词进行定位。第三步如果还是找不到定位词,那就回到原文区间,每读一两句就去看选项进行排除!记得是排除!这样细节题绝对是万无一失的了。

又比如词汇题,词汇题这种题型很容易辨认的,也就不用我多说了。通常出题会考2个点,其一是熟词僻义,其二是生词猜义。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基本功,平时一定要多积累多背单词!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生词猜义,我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上下文例子来判断意思,通常一些难词之后都会紧跟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看懂这个例子,那这个词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根据紧随其后的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往往也可以判断出意思。第三,如果考的词汇是形容词,那么可以注意等位修饰,意思就是A and B或者A or B,如果你认识A,不认识B,考你B的`意思是什么,那么通常B约等于A!第四,如果考的是名词,而且这个名词在代词之后,那么通常我们就往前寻找这个代词指代的内容,也就是这个名词的同义改写了。

仔细阅读就先分享到这里了,我觉得题型还是要自己总结的比较好,这里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小参考。

作文:

我个人认为作文也是我的强项。这一块,我主要认为作文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词汇量要体现出来,这里还是要看你平时的积累。考试的时候你总不见得一直用good,bad这种词吧?!如果是的话,这就是你作文一直不怎么好的原因之一啦。第二,逻辑关系要体现出来。英语在形式上和中文差的很多,英语十分紧密,中文十分松散,因此中文表达逻辑感觉东一句西一句,但是英语需要你有严密的逻辑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这里如果你的水平不高,无法将逻辑蕴含在句子里,那么就需要你把逻辑词多用用,最好每一句都和上一句有一定的逻辑词连接,不过要注意,这些句子之间也必须有逻辑关系,否则这些逻辑词反而会显示出你的思维混乱!第三,语法错误少犯。如果作文通篇语法错误,那考官肯定就呵呵了。

篇8:GMAT考试参考作文

GMAT考试参考作文

GMAT考试写作参考例文

Employees should keep their private lives and personal activities as separate as possible from the workplace.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opinion stated above. Support your views with reasons and/or examples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 observations, or reading.

Should employees leave their personal lives entirely behind them when they enter the workplace, as the speaker suggests here? While I agree that employees should not allow their personal lives to interfere with their jobs, the speaker fails to consider that integrating personal life with work can foster a workplace ambiance that helps everyone do a better job, thereby promoting success for the organization.

Engaging coworkers in occasional conversation about personal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can help build collegiality among coworkers that adds to their sense of common purpose on the job. Managers would be well advised to participate in and perhaps even plan the shar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as a leadership tool as well as a morale booster. An employee feels valued when the boss takes time to ask about the employees family or recent vacation. The employee, in turn, is likely to be more loyal to and cooperative with the boss. Company-sponsored social eventspicnics, parties, excursions, and so forthalso help to produce greater cohesiveness in an organization,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employees to bond with one another in ways that translate into better working relationships.

篇9:GMAT作文考试

The following appeared in a proposal from the development office at Platonic University.

Because Platonic University has had difficulty in meeting its expenses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we need to find new ways to increase revenues. We should consider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Greene University, which recently renamed itself after a donor who gave it $100 million. If Platonic University were to advertise to its alumni and other wealthy people that it will rename either individual buildings or the entire university itself after the donors who give the most money, the amount of donations would undoubtedly increase.

Discuss how well reasoned . etc.

In this argument an analogy is drawn between Platonic University and Greene Univers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o solve its economic problems, Platonic University should follow the example of Greene University, which was recently named after a wealthy donor, and offer to rename individual buildings or the university itself in exchange for donation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since this tactic worked for Greene it would undoubtedly work for Platonic, and thus provide the much-needed revenue. This argument is questionable for several reason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argument rests up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revenue-producing strategy that works for one university will work for another as well. However, Greene and Platonic may not be sufficiently similar to warrant this assumption. For example, a small, rural university is less likely to have alumni who could afford to make significant donations than a large, urban university. Lack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keup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ir alumni, it is impossible to assess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strategy employed by Greene will work for

篇10:GMAT考试作文参考

The following appeared as part of a memorandum from the loan department of the Frostbite National Bank.

We should not approve the business loan application of the local group that wants to open a franchise outlet for the Kool Kone chain of ice cream parlors. Frostbite is known for its cold winters, and cold weather can mean slow ice cream sales.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Frostbite is a town of 10,000 people, it has only one ice cream spot  the Frigid Cow. Despite the lack of competition, the Frigid Cows net revenues fell by 10 percent last winter.

Discuss how well reasoned . . . etc.

In this memorandum the loan department of Frostbite National Bank recommends against approval of a business loan to a local group that wants to open an ice cream parlor. In support of this decision the loan department points out that Frostbite has a reputation for cold winters and sales of ice cream decrease in cold weather. This latter point is buttressed by the fact that Frostbites only ice cream parlor suffered a 10 percent decline in net revenues the previous winter. The loan departments decision is questionable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To begin with, since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a decline in ice cream sales during winter months,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relevance of the fact that Frostbite has cold winters to the potential success of the Kool Kone franchise. Common sense suggests that this fact would be significant only if it turned out that Frostbites winter season lasted 9 or 10 months as it does in arctic regions. In that case slow sales could be expected for most of the year and the loan departments opposition to the loan would be readily understandable. If, on the other hand, Frostbites winter season lasts only a few months and the remainder of the year is warm or hot, it is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the loan departments reasoning.

GMAT备考经验:23天如何拿下750分

全工程师考试备考经验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备考经验

一级建造师考试经验及备考复习经验

提升GMAT考试写作文的速度

成人高考科学备考经验

国考备考经验

驾照考试经验

RHCE考试经验

〖导游经验〗导游资格考试备考技巧

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锦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GMAT考试逻辑备考经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