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花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共含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花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

篇1: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

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

阐述广州市蔬菜生产的现状,指出标准化菜田面积减少、蔬菜安全生产意识不足、蔬菜污染严重等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城市化进程的过快、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的.欠缺、土地所有制体制改革的滞后等.提出了加强无公害生产宣传教育、加快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所有制体制改革,建立以科技为导向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现代蔬菜产销企业制度等策略.

作 者:王志春 刘瑞华 宋丽莉 WANG Zhi-chun LIU Rui-hua SONG Li-li  作者单位:王志春,WANG Zhi-chun(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刘瑞华,LIU Rui-hua(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0)

宋丽莉,SONG Li-li(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州,510080)

刊 名:热带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TROPICAL GEOGRAPHY 年,卷(期): 25(2) 分类号:X171.3 关键词:蔬菜   无公害   问题   对策  

篇2: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技术

蔬菜的种类、品种繁多,生长特性、食用部位各异,对肥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1 蔬菜吸收养分的特性 1.1 蔬菜种类不同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吸收量不同,果菜类蔬菜,以磷、钾肥为主,叶菜类蔬菜以氮吸收量较多,吸收磷、钾次之;生长期长短不同,需肥量不同,一般生长期长、产量高的蔬菜对肥料吸收量大,生长期短的蔬菜,需肥量较少,但在单位时间内吸收肥料多.

作 者:祁瑞芬  作者单位:临夏州农业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1) 分类号:S1 关键词: 

篇3:莱芜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莱芜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莱芜市位于鲁中地区,泰山东麓,三面环山,西部为泰莱平原,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蔬菜的自然优势和传统.常年蔬菜播种面积保持在3.3万hm2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蔬菜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市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控制环境污染极为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初步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体系.其内容包括无公害蔬菜生产配方施肥,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利用生物和物理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等.进入21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特别是加强了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农膜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等.

作 者:吕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植保站,山东,莱芜,271100 刊 名:中国植保导刊  PKU英文刊名:CHINA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 26(5) 分类号:X592 关键词: 

篇4: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

篇5: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1 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 榆中县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与经验,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所产蔬菜风味纯正、质量上乘、结构紧密、外型美观、品质优良、商品率高、特色显明,被称为高原夏菜,并具极强的区位优势.从统计资料显示,到年蔬菜种植面积0.727万公顷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0.733万公顷,百合留床面积0.10万公顷,合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56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占商品农业总产值的54%,占种植业商品农业总产值的69%,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5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预计蔬菜种植面积达0.80万公顷,菜用型马铃薯种植面积0.80%万公顷,百合留床面积666.67公顷,合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2%.按照土地的投入产出来看,2002年全县粮食作物的平均亩产值为198元,而无公害蔬菜作物平均亩产值为1 889元,平均亩收入为1 701元.由于无公害蔬菜种植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种菜的积极性高涨.榆中县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以666.67公顷的速度递增,现已由川西片向川东片及南部二阴地区扩展延伸,由于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动了市场建设和蔬菜基础设施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榆中县的`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百合在东南沿海城市占领了一定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榆中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正好弥补南方高温季节蔬菜淡季市场的空缺,也为榆中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从而有力的带动和极大地促进了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的快速发展,如今无公害蔬菜这一产业已成为榆中县农业生产的强势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迅猛、形势喜人、前景乐观.

作 者:杨海兴  作者单位: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6:x镇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调研

初春二月,笔者来到xx县能禹镇,一位农民欣喜的告诉笔者:“今年蔬菜价格好,今年我种了1亩茄子,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的好处。”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去年以来,能禹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精神,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促进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努力提高群众认识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切实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服务素质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强化监管,堵死源头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四、搞好基地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能禹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职能是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三、建立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是动力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从长远看,能禹镇无公害蔬菜生产还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二、强化市场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三、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不断延伸产业链,走无公害产品精、深加工之路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篇7: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世纪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例如,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污染、采用微生物降解蔬菜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万(万亩)。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

⒉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我国自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以来,取得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广泛适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如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凑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自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乳剂⒍棉铃虫病毒、病毒复合剂、苏力保、螨虫素、拒食剂、环宝乳油剂、菜青虫产卵抑制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杀菌剂;弱毒疫苗等病毒抑制剂。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例如,江苏海安县海安镇蔬菜办卢厚祥等人采用生物农药苏力保倍液(江苏扬州生物实验厂研制)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以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钟定亮利用浓度为的生物农药螨虫素(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药后天,防效达,明显优于一般的化学农药;此外,我国在推广应用农用链霉素液灌根防治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用井岗霉素倍液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用乳剂倍液防治蔬菜青虫、小菜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臧惠林等人对白菜受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白菜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提高土壤值的相关系数。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或()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及施用可以防止钼的危害。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从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沈明珠等人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年后,湖北职业技术专科学校的周伯瑜、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的梅宇珠等人,根据土肥条件对蔬菜中硝酸盐污染的施肥技术。其要点是减少氮肥用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多施铵态或酰铵态氮肥等。目前,受氮肥直接污染的蔬菜主要是菠菜、甜菜、小白菜等。据研究,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凡增施化肥,菠菜、小白菜全株可食部分硝态氮含量比施厩肥者高倍,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

篇8: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前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办的主要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所在市(区)、乡(镇)范围内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并以行政的手段约束菜农的某些技术不当行为。如上海宝山区大场镇政府曾印发上千份“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与农户逐一签约:坚决不在菜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现有农药封存,万一发生中毒事故要承担赔偿责任。后者成员由市(区)乡(镇)蔬菜技术推广部门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产前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提供高抗病虫害的蔬菜优质种子、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等生产资料;产中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产后提供无公害蔬菜产品的质量检测,提供销售信息,疏通销售渠道。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虽然我国在我公害蔬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无公害蔬菜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投入不够,科研力量薄弱。无公害蔬菜作为一项与国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跨世纪工程,国家应下大力气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

()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例如,研究表明,镉、砷、铅三种重金属在蔬菜土壤中的临界浓度分别为选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时就应以此为标准。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发展适度规模的简易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以砂砾、泥炭、蛭石、浮石、锯木屑等化学惰性物质作为培养基质,然后供给含所有必需元素的营养液的一种科学栽培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土栽培以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生产优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鲜蔬菜,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日趋拓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开放城市港口对“特需”高档蔬菜的需要量激增,使得蔬菜无土栽培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了蔬菜的无土栽培与生产,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先后引进了荷兰、以色列等国生产的智能型温室,进行蔬菜的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生产。但由于外国的智能型温室造价高、一次投资大,不易大面积推广。应根据我国国情,设计研制出造价低、一次性投资小的简易无土栽培装置,并开发出廉价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在各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进行适度规模的应用,为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发展添砖加瓦。大力开发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相对栽培蔬菜而言的,绝大多数野菜生长在空气洁净、光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里,不受废气、废水、粉尘以及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食品”、“天然无公害蔬菜”等。我国地域辽阔,野菜资源丰富。据报道,我国目前栽培蔬菜仅多种,而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达余种。从中筛选出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野生蔬菜种类,通过建立野菜自然生产基地、野菜人工驯化基地、研制野菜营养保健制品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现有的野生蔬菜资源,不失为我国无公害蔬菜发展之良策。

篇9: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由于价格战等因素,促使中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但多元化所需要的条件,很多中国企业并不具备,所以很多走多元化道路的`中国企业最终归于失败.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专一化经营才是中国企业成长的优先选择.

作 者:张喜春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刊 名:科学决策 英文刊名: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 关键词: 

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计划

无公害蔬菜买卖合同

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设施蔬菜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保护地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无公害洋葱生产新技术

我国蔬菜生产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中国飞机租赁业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答辩问题及对策

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问题和对策,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