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舟山港口资源的优化利用问题和对策(共含10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qsg使人心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舟山港口资源的优化利用问题和对策
一、规划和现实的`矛盾 舟山港曾在有过规划,仅仅过了5、6年就已需要作调整了.随着大、小洋山深水集装箱港口的开建,有关方面曾对今后的态势有一个预想,并做过专题研究报告,但仅仅过了一年,就与实现情况却有了较大的差距.如下图:
作 者:李隆华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刊 名:中国港口 英文刊名:CHINA PORTS 年,卷(期): “”(5) 分类号:F5 关键词: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作者/蒋雅娟 奚 江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
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
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及其立法相关问题探讨
针对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及其相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概念、内涵、特征、资源利用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原则;给出了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建议,包括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范围、收益的合理分配原则与监督机制,并从立法的角度提出了有关依法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应该重点明确和界定的主要内容.
作 者:李景文 袁秀 李俊清 LI Jing-wen YUAN Xiu LI Jun-qing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刊 名:林业调查规划 ISTIC英文刊名: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年,卷(期): 31(4) 分类号:X3 D9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资源利用 立法 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宜耕地的质量较差,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95.63%,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作 者:邢世和 毛艳铃 周碧青 黄吉 作者单位:邢世和,毛艳铃,黄吉(福建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系)周碧青(福建农业大学测试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
刊 名: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F301.2 关键词:农用地资源 福建省 适宜性 开发利用潜力 利用与保护中国湿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在分析中国湿地资源基本特征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将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湿地景观丧失、湿地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下降以及湿地水文和局地气候改变等方面;指出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中国湿地资源,协调湿地管理体制、完善湿地法制体系、加强湿地资源的综合保护、加强湿地科学的研究与国际交流和提高公众参与等是关键.
作 者:孙志高 刘景双 李彬 SUN Zhi-gao LIU Jing-shuang LI Bin 作者单位:孙志高,SUN Zhi-gao(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刘景双,LIU Jing-shuang(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长春,130012)
李彬,LI Bin(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刊 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20(2)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湿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中国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探讨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的资源一般是指自然资源.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自然资源虽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某种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和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和相应对策.
作 者:罗春 马立实 吴坚 周超平LUO Chun MA Li-shi WU Jian ZHOU Chao-ping 作者单位: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武汉,430077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 23(12)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垃圾资源 循环利用 操作原则关于体育教学资源的 开发、利用及优化的思考
摘 要:笔者针对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室开展的“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主题下的“名师课堂”话题研讨活动,总结了研讨活动值得借鉴的亮点,并针对课例,结合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多途径、课程内容资源确定的方向性和科学性、课程内容资源体系建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方法层面的创新性和实效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03-0023-03
近期,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室围绕“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的主题,以“跑酷侧滚翻”进入水平二(四年级)的体育课堂为典型课例,通过江苏体育网“教育新时空”平台,开展了“名师课堂”话题研讨活动,并面向全国直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本次活动组织的亮点
1.理清关系,渐次推进,有助于解决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优化分离的现实性问题
参与讲课的李国虎在活动中关于教学资源开发“加减法”的经验交流、课堂展示、课后反思等环节,真实展现了其参与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优化这种渐进层次关系及由低到高的实施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以下简称课标)出台后,各省市均需因地制宜地着手进行新的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据笔者了解,各省份之间的实际现状差异较大。在开发层面,进行得如火如荼,比如,各类课程资源的评比中证书频发等。在利用层面,部分资源仅仅停留在迎接检查的层次,用与不用,一线老师最清楚。而只有将开发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进行充分利用,并不断地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同时,还能即时合理地利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学效益,才是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一线教师只有如李老师一样,切身地参与到这种逐层推进过程中,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2.多点联动,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应由谁负责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在部分省份小学教师授课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并不鲜见。其中原因之一,即小学阶段多年一直没有省编新教科书。《课标》是教学资源开发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地区差异,将该工作完全放手给一线教师,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明显要求过高。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确保该工作的正确方向,既需要一线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更需要专家引领。因为仅靠任何一个层面的单干,课标的落实恐怕均很难到位,这也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需要。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及博士、一线名师、普通教师等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人员组成研讨队伍,其优势是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较全面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行政领导的组织管理、专家的理论高度、特级教师的优秀方法及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而且,网络研讨的组织形式强化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直接互动、交流反馈过程,促进了活动的效果。上述组织形式,对于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等操作方式及方向把握来说,堪为典范。
如果在研讨前期,能够围绕“教学资源的的开发、利用、优化”的大主题确定一个具体的小问题,将有利于增强网上平台及现场普通教师对主题的思考深度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行政手段对整个网络的研讨活动建立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对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则实属锦上添花的举措。
二、由课例引发的相关思考
李国虎老师敢于打破常规,借助自身参与跑酷运动的优势,将难度适宜的“跑酷侧滚翻”内容引入体育课堂的`做法,有效地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自我安全保护的实用技能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1.资源开发利用的多途径
《课标》对人力、体育设施和器材、课程内容、时间、信息、自然地理等的开发和利用均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并指出,“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把追求时尚的项目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教学内容。”
跑酷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时尚性和挑战性等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李老师喜欢且参与跑酷运动,即具备了开展这项的运动的基础和优势。课标还鼓励其他学校人员、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的广泛参与,这也是很好的视角。比如,山东威海市半月湾小学与当地武协紧密合作开发了武术的校本课程,并认真组织过程实施,既实现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创出了学校办学特色。课中对音乐器材资源――木凳进行了有效利用,比如,由一个、两个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也较好地充分体现了器材资源利用的适切性。此外,国际田联少儿趣味项目(软式器材)针对中小学量身打造,更加地适应低龄儿童小学段等体育教学的需要,也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因此,既要充分重视教学资源最为核心的部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同时,又不能囿于一个视角。还应充分地认识到,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各个层面相互协调等多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2.课程内容确定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则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1]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面临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师对原有内容、新增内容的取舍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取与舍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小学学段各水平段、各年级基本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要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逐步理清。因此,应重视课标并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和研究,才能确保内容的选择符合课标的基本方向和要求。
在《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水平二(3-4年级)运动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2:“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2)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垫上等体操基本动作……”跑酷侧滚翻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体操类前滚翻,在动作细节上也有差异,但其在动作本质上属于“滚翻”一类,且与前滚翻的动作结构类似,难度相当,属于典型的基础运动技能。而且,本课中教师生活情境的导入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从木凳跳下)等环节,均从自我安全保护的角度,较好地贯彻了密切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要求。通过学生实际完成的效果检验,在难度上也是适宜的。因此,笔者以为,将该内容列入小学四年级的体育课堂,与《课标》在内容建构方向上体现出的精神实质及学生实际是吻合的。
同时,也必须承认,在跑酷运动中还存在大量相对较难的动作。尤其是小学段其中还有哪些内容可用,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年龄特点等,仔细加以鉴别和选择,不能一味地拿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离不开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为具体内容的确定寻找理论依据,比如,最近发展区理论、动作发展的规律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内容确定的科学性,以避免出现盲目不加选择的问题。这也往往会成为操作过程中的难点。
3.课程内容体系建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面临一个新内容的叠加、旧内容的舍弃,其比例应该如何把握的问题。作为承载课程内容重要资源之一的教科书,编写要以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与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遵循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和逻辑。[1]
因此,《课标》提出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在小学学段应选用哪些内容来呈现?在小学水平一、二、三又应该怎样安排?同一教材能否出现在不同的水平段,各水平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各种不同身体练习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这些问题均需要理清,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单纯从跑酷侧滚翻(跑酷单元的第四次课)这一节课上来看,大部分老师觉得很好。但其在单元中以何种形式存在,整个单元在四年级的内容中又是一个怎样的位置,在水平段、学段处于什么位置等系列问题,由于条件限制,不得而知。而以运动技能内容的选择为例,《课标》大致依次体现出从水平一至水平四目标在纵向上由低到高的基本脉络:学会各种基本动作――初步掌握身体及5类(略)体育项目的基本活动方法、动作――基本掌握5类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组合――熟练运用基本的身体活动动作,为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此看来,在各水平段必然面临着某些运动项目改造等问题,这些改造后的内容、结构、形式是否已经突破了习惯上的运动项目的限制,在横向上还面临着在同一水平段是否全面等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必须有整体的、系统的视角,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内容,不能仅仅站在某一节课高度,可以始于一节课,但不能止于一节课。这既是课标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需要。
4.在方法层面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应体现创新性。课标指出: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与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1]在该方面,思路决定出路。李老师交流的“加减法”,给了我们一些创新的视角。比如,网上还曾经流传一段关于日本学生的创意队列齐步走的视频,原本简单的齐步走,但经过各种创意后的精彩变化后令人叹为观止。再如,仍以前滚翻为例,借鉴贾齐教授“一滚到底”的视角:行进状态下的前滚翻;抛球-前滚翻-接球;在跳箱盖上的前滚翻;由蹲撑经前滚翻成坐姿;由分腿支撑经前滚翻成分腿起;由高垫子向低处进行的前滚翻(或由低处向高垫子进行的前滚翻);用手背支撑的前滚翻;不用手支撑的前滚翻等,不一而足[2],均可以针对水平段实现内容的灵活改造。如此一来,在原来的体育课堂上,还存在很多其它运动技能可用类似的视角进行开发。因为,如果从“类”的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跑酷的“侧滚翻”也是属于“滚翻”类的一种而已,它们具有相同的动作原理。而且,李老师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效果充分说明,在这样视角下的创新是完全可行的。而针对这些内容,从增加学生多种动作经验为高一级发展奠定基础来说,尤其是水平一二等低龄阶段,可将难度对等的部分内容视为并列关系而不是拓展关系,因为,它们均属于学生需要学习的“身体的基本动作”,比如,跑酷侧滚翻与传统意义理解的前滚翻。此外,目前也有部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借助运动训练项群理论、动作发展概论等相关研究成果,正在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深入研究,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比如,以河北樊江波老师为首的动作发展研究课题组正在进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规划课题《从动作发展的视角构建动作技能教学体系》的研究,其动作发展的视角对于课程内容的建构,无疑是积极和有益的尝试。《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近几年均曾做过与课程内容开发等相关方面的引导和探讨,这对于激发教师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尝试工作,解决“无米下锅”“无从下手”等问题都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应凸显实效性。当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就必须从运动技术学习的内在规律出发,认真地研究体育学理,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3]首先,应树立精雕细琢意识。跑酷侧滚翻引入课堂的价值是跳开了传统的竞技体操技巧项目――前滚翻的束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跑酷侧滚翻的技术(以向右侧滚翻为例),“开始动作”(两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入撑姿势”(侧团+藏头――即低头向左侧转肩含胸,左臂经头上体前支撑,右臂经身前向左后自然略屈肘至身下)――“着地”(以肩先着地)等环节与前滚翻还是有区别的,且与竞技体操中传统的意义上的“侧滚翻”也不相同。在对新的内容进行利用时教师之间的理解是否到位?有没有差异?是否进行过前期的培训和研讨?比如,前述动作细节的理解,支撑的动作姿势是关键。在近期相关讨论中,部分教师曾因“跑酷‘侧’滚翻其实是‘侧前’”等问题产生过分歧,类似问题在认识上还是需要统一的,某些新内容的安全措施等问题也是需要准确地搞清楚。其次,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再优化。比如,跑酷侧滚翻的典型案例历经多次录像、实地打磨,既是集体对选择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过程,也是针对课堂中的某些问题,研究教法和学法,不断有效优化的过程。因此,新内容的引入不是简单地移植,旧内容的改造也并非轻率地加工,强化专家、教师间的沟通、合作与实践,才能使该项工作既体现创新性,又检验了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贾齐。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兼析“目标引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J],,6.
提高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一、积极培植债券市场 前几年的债券兑付危机使人们对债券市场产生了恐惧心理,造成了债券市场的萎缩与冷清,但我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西方的`实际已经证明,债券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王佩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市,210093 刊 名:现代管理科学 CSSCI英文刊名: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2) 分类号:F2 关键词:湖北恩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文章以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六条相关对策,为恩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明确了方向.
作 者:赵丽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武汉,430415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8 “”(11) 分类号:Q945.95 关键词:恩施 中药资源 可持续利用 对策★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