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间宝贝王美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小组化合作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应用甚多。但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虽然是小组活动,但幼儿其实是各玩各的,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了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我在自己班级里进行了尝试,现将几种效果较好的方法介绍如下:
1.学习合作语言
自我中心特点明显、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幼儿平时往往缺少友好交流和商量的语言,而这些友好的语言正是合作开始的引子。因此,我经常利用一些情境让幼儿学习合作性的语言,如“你好,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做,你觉得怎么样?”“我来帮你,好吗?”合作性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做好铺垫。掌握了合作性语言后,幼儿的合作行为就会增多了。
2.自选小组成员
在由教师分配的小组内幼儿常产生矛盾,最终使合作无法继续。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自己喜欢的玩伴,并能与他们长时间友好地玩耍。因此在分组活动中我也尽量让幼儿自由组合。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去选“妈妈”,医院的“医生”可以自由选“护士”,我尽量让每个区角游戏都由最佳搭档合作进行。结果发现,有了自选小组成员的权利后,幼儿的合作情况非常好。自由选择也会使一些幼儿经常受到冷落,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应不断地促使他反思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选他。最终使不善于合作的幼儿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如不礼貌、争抢行为一等,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去。
3.推选小组首席
首席如同领导,如果没有首席,活动很可能会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尝试让幼儿轮流担当首席或民主推选首席。首席拥有的权利为协调活动带来了方便,首席负责协调小组中的各个环节,能为小组合作保驾护航。如我班的表演区总是聚集着一些爱表演的女孩,但是很多时候,幼儿听着音乐各自表演自己的。单看个人表演,个个都好,但是合到一起就不那么好看了。于是我建议她们推选一个小导演,一起把节目表演得更加好看。有了小导演的协调,大家开始设计好看的队型、想办法丰富节目的类型,这样一来,表演区真的成了一个精彩的小舞台。
4.开展小组竞赛
培养幼儿小组合作能力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多开展小组化的竞赛。如“传球”游戏要求每组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站轮胎”游戏中,一组幼儿为了让自己的组站得时间最长,他们一起练习、一起商量,采用最优化的组合方式参加游戏。为了获胜,竞赛之前的商量、讨论往往进行得很激烈,幼儿可由此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5.针对小组评价
自由游戏后的讲评往往围绕幼儿个体进行,我对此进行了改革,一是广泛利用小组化的评价,二是在幼儿游戏或分组活动之前公布评价标准。如纸工活动开始时,我会对幼儿说:“今天我们要看哪一组幼儿的桌面、地面最干净!”活动区开始时,我会说:“看今天哪个区域的小朋友活动最安静、最会动脑筋!”使小组成为一个评价对象以及标准,可以避免幼儿争夺个人荣誉。为了共同获得荣誉,幼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会不断提醒小组其他成员。
6.颁发合作奖章
合作的含义很广,不仅包括与他人的合作,也有与自然的合作。为了丰富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我设计了各种合作奖章,并用不同的奖励标记区分,如“文明礼貌奖”用五角星表示,“友好谦让奖”用小黄花表示,“爱护环境奖”用绿树叶表示,“团结友爱奖”用红苹果表示……当幼儿获得这些奖章时,他们同时获得了自信,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借此得到了巩固。我们鼓励幼儿争取各种不同的奖章,评比每个人获得奖章的多少,幼儿的合作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不完全是自发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如果教师淡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行为只会自生自灭:只有教师想方设法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许丽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地改变,独生子女家庭是越来越多。家庭对这些子女关爱有加,使一些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往往忽略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对方考虑的意识,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争强好胜。而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市场经济不断市场化,竞争不断地加剧,更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一、合作的定义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通过相互的配合和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最大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就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并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最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孩子人缘关系好,在众多小朋友中,时刻能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忍让着别人;有些孩子人缘关系差,主要表现是很小气,争强好胜,不肯忍让,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导致关系差。如今这个社会,时时刻刻都强调,团队合作才能强大自身力量。那么对于幼儿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在这个时期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发展得更好。
二、合作与兴趣的互动,来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也证实,兴趣在幼儿中同样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且能够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会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如通过阅读《金色的房子》以及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和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像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亦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能够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并且能够产生愉快情绪。这样在合作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产生不断地渴望合作的愿望,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老师要给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其自身应该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而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教师应建立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班中教师要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表现出一种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如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的作用。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懂得关心他人,团结同伴,互帮互助,才能让幼儿在合作中把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游戏做好。而有些孩子受到父母的溺爱、娇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击性行为较多,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时不友善,这就是平时父母没有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如个别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看见小孩子打架,往往会这样教育:别人打你,你就使劲打他。这样就导致幼儿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不饶人。像这样教育孩子,从思想品德上就是一种扭曲,幼儿在合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就表现出放弃、推卸,做事情不配合,没有合作的精神。父母应该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到问题主动去解决,不推卸,敢于承认错误,遇事要彼此商量。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思想品德,才能真正在与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快乐,没有矛盾。
五、多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社会、学校、家庭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团体
在每个团体中,都会遇到各种的问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解决得更好。作为幼儿教育,教师和家长要多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如让幼儿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造型,共同完成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娱乐的精神,同时又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幼儿可以为其中的失败而不断协商、改变、努力,大家一起奋斗,从新再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其中的成功而高兴,愉悦幼儿健康的心理。亦如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看谁做得好,同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合作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合作能力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教师、家长应适时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为今后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适应不断市场化的竞争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4)。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09)。
[3]宋永艺,廖丽君。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4]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03)。
[5]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6]李倩。论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04)
大班幼儿生活合作能力培养
在《课程指南》中这样描述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步增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展开合作游戏。他们逐步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这种合作意识不仅在游戏中表现明显,在生活中也表现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问题。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明显得表现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那么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对我班幼儿进行了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总结下来是效果理想。
对于大班的孩子,相对照他们以前的生活,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在以前的生活中,进入午睡房后,有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不会穿脱衣服,他们不会想到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只会嘴里嚷着请老师帮忙或者是直接让老师包办他的穿脱衣服。但大班的孩子就明显的不一样,他们会想到同伴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合作,他们你帮我拉拉衣袖,我帮你拉拉裤脚,合作得亲密无间。有时候孩子会自发地产生合作的欲望。有好几次我们有意识的请一个孩子打扫教室的地面,这时候总会有幼儿自发地去拿簸箕和这个幼儿共同打扫,他们一个扫一个拿着簸箕将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有好几次我在卫生间间听到有小朋友说:“你的衣袖要湿了,我帮你卷起来吧!”有时小朋友洗手时由于擦上香皂手滑打不开水龙头旁边的小朋友就会伸出援手帮忙。
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商量、协商和配合,能够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和行动交流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效果。在“值日生”分配工作中,我们幼儿能够通过协商的办法达到共同完成值日生工作的效果。由于我班的值日生工作有较强的任务意识,所以我班幼儿对于任务重的工作非常热衷,这又是大班幼儿的另一个特点。但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办法是:大家协商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他们会说:“今天你带这个牌子,下个星期我带这个牌子,好吗?”这是他们合作的另一个表现。
现代家庭中,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6+1”的爱使他们表现出独断专行、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好的现象,他们不愿也不会与他人合作,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非常注重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多提供一些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孩子在合作中健康成长。
应加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人们通过团队的合作完成,个人的力量将显得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的专业技能显得更重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里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 者:冯建芳 作者单位:昆山市石牌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1 关键词: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表现出热情大方,无拘无束,有的表现出胆小拘谨,无所适从,有的孩子不敢说一句话,还有的孩子甚至会怕得大哭起来。通过对孩子日常生活各个环节的观察和对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内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走不出过分保护的小圈子,由于过度关注与保护,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限制约束过多,孩子言听计从,缺乏自信,不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妨碍了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的家庭孩子由保姆、老人带养,与外界接触较少,缺少交往机会和经验;也有一些孩子因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对外封闭自我。
绝大部分家长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希望孩子到幼儿园有所改变,他们认为,生活在幼儿园,较之家庭来说,有许多同伴在一起游戏、生活,他们年龄相仿,经验相似,容易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能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对于刚入园的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教师应多注意细心观察,加强了解,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机会,提供一些玩具、图书、食品等,让他们尽情玩耍、尽情享用,多做些集体游戏,让他们尽快适应周围陌生的环境,使他们逐步补上与同伴交往不足这一课。
同伴之间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怎么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尊重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
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做,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了“玩具的新家”,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在入园前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通过幼儿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体验交往的乐趣。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孩子们的内部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快乐地学习。因此以满足孩子的情感为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多采用小组探索、讨论等形式,让孩子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满足内心情感需要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技能。在一次认识蜗牛的活动中,我先将蜗牛这个主题给孩子,提出一些关于蜗牛的问题分支,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去寻找关于蜗牛的资料。第二天,我又带孩子去找蜗牛,然后养蜗牛,请孩子们分组观察蜗牛,探索蜗牛的秘密,让孩子在相互的争论、辩论和互助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许孩子们所找到的知识还不够完整,也许在语言的组织上还不够妥当,但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在对蜗牛进行探索和讨论。当他们在一起共同为一个问题寻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学到的就不光是知识,更多的是知道了怎样和自己的同伴交往,怎样快乐地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实现了认知、情感和技能均衡发展的目标。
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比其他孩子更会察言观色,更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一个友善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充满爱意的抚摸都会让他兴奋不已。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最好蹲下来和他们谈话或交流,首先在视觉上给他平等的感觉,日常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尽量采用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抚摸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和动作,用充满爱的、鼓励的眼神注视他们,创造较多的语言沟通机会,让这些孩子充分体验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
教师如果注重交往互动的价值,对胆小、内向的幼儿充满爱心、尊重,善于用适当的方法接触和引导他们,实行双向交流沟通。那么,这些孩子对教师也亲近、信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情感、自尊、自信,有一定的创造精神。那些自信心差、胆小畏缩、缺乏上进心的孩子,从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中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喜欢。
★ 培养数学能力
★ 合作培养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