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提高机械类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对策(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你烦你烦你最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谈提高机械类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对策
本文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郑浩 作者单位:浙江省普陀职教中心 刊 名:中等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ZHONGDENG ZHIYE JIAOYU 年,卷(期): “”(8) 分类号:G71 关键词:机械类 操作技能 提高口译考试未合格者普遍反映出听力理解差,口语表达弱的问题。两篇英汉译一上来就给了不少考生一个“下马威”。大部分考生不知文章所云,有些考生则只能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的确,英语听力具有强烈的瞬间性,理解和把握有一定长度的英语听力材料需要有极其丰厚的英语功底作后盾。否则,译不出则罢,闹出笑话来可不光彩。比如今年的高级口译里有一篇英译汉涉及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发展情况,但是由于很多考生误把Tibet听成tobacco,于是译出的内容与原语的意思相去甚远。
在汉译英当中,考生摄入的信息基本不会出现偏差,然而有些考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流利地作译,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未能养成良好的语感和正确的英语思维,所以即使选用的是口译教材里的内容,仍然会出现表达不畅、咬文嚼字的情况。有的考生词汇贫乏、犹豫不决、思路不清,还有的考生则明显是在堆砌英语单词,所用的句式中不中、洋不洋,十分可笑。
作好口译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注重词汇习得和记忆的完整性
根据认知理论的信息处理原则,学习者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他已有的知识结构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语言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对语言输入进行感知、领会、摄入与综合。当前输入的言语信息要与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信息相整合,才能得到理解。如果缺乏相关信息,或者未能激活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就不能或难于实现对言语的理解,更不用说用译语来进行再创造了。
如果学习者不曾朗读过一个词,那么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就不会存有该词的声音资料,他也就不可能迅速准确地把听力材料中所感知到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资料(包括该词的文字符号和意义部分)相互联系,自然也就无法判断它的思想内涵,理解上下文的信息含义。这说明词汇记忆必须重视其完整性,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储备必须音、形、义兼备。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小,但是为什么在听音时老会卡壳,究其根源,就是长期养成的音、形、义分离的词汇学习方法。
口译要求学生具有把听到的词、词组或句子记住并迅速加工成意群,然后作为一个意义整体记存起来,最后用译语进行信息切换的能力。这要求口译人员适应英语的语流,善于对连贯的英语表达作出快速反应,捕捉其大意。英语单词的音、形、义是相互依赖的整体,所以在习得词汇时一定要有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与,加强对大脑的刺激,提高记忆活动的效率,为快速听音过程中的准确理解奠定基础。
加大输入,提高英语表达的自动化程度 口译考核学生英汉双语的转换能力,即通过听音获得信息,经过思维对获得的信息加工和重组,然后用译语输出。这项任务只有在很强的口头交际能力之下才能完成。如果说英译汉的关键在于抓住意义,那么汉译英的要害则在于表达的完整和通畅。 要想译出清晰、准确、地道的英文句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透彻了解和掌握英语族人的思维方式,再进行有效的模仿,因为一切语言活动都是从模仿和记忆开始,然后慢慢进入创造性活用的阶段的。长期不懈的模仿和记忆,能够提高讲话的速度和表达的自如性,建立心理优势,排除焦虑情绪。
加大输入,还有助于克服母语迁移心理,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解决“中文腔”的问题。母语在语言学习者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形成一定的固化和定势,对英语表达产生了不小的干扰。不断丰富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让正确的英语表达占领大脑,让大脑始终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氛围中,通过大量的输入使英语的使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减少乃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最终提高汉译英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1) As an American manager of a Sino-American joint venture for two years, I have to say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We are more direct and straightforward than most Chinese colleagues due to our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I can’t say our way of doing business is absolutely superior. Arter all, there are strong points and weak points in both types of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merican business executives have recognized the strong points of the more humane way of Chinese management.
(2)今晚,我们很高兴在北京大学再次接待我们的老朋友格林博士和夫人。//我代表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向格林博士和夫人及其他新西兰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相信格林博士这次对我校的访问,必将为进一步加强两校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重要的贡献。//明天,贵宾们将要赴南京和上海访问,我预祝大家一路旅途愉快。今eve we J 北大 再接 老朋 Dr Green&Mrs // I 代 全staff →Dr.&Mrs. G & 其 NZ 宾: wel // I Bel Gr 我sch 访 友合 重贡// tom 宾 go 南 & 上 I wish nice trip//
总之,记笔记是为了突出中心,提示难点,给短期记忆一臂之力,所以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逐字逐句地记录既办不到也不必要,还会分散精力影响听的效果。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寥寥几个关键词,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口译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因此考生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质量。
影子练习法
影子练习(shadow-exercise),即跟读训练。这种方法就是用同一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它可以训练听说同步技巧和注意力的分配。刚开始训练时可以和原语同步开始,待操练了一阵子后,可以迟于原语片刻至一句话的时间跟读。跟读时耳朵、嘴巴和大脑要一起派上用场,耳朵听、嘴巴说、脑子记。这是需要精神非常集中的一种练习,也是提高语速、提高理解速度、修改语音语调的最好方法。在高语速条件下,边跟读边完全理解语义是有相当难度的,但这种训练能为口译打下扎实的基础。各种新闻、谈话节目、研讨会、音乐体育节目、演讲等都是上好材料。另外还可增加一些“干扰性”练习,譬如一边听、一边写些不相关的内容,如数字、人名等,分散使用注意力,那样效果会更好。
下面举一例进行说明:
A military band serenaded the President and Mrs. Bush moments after Air force One touched down Wednesday night at a military base outside Londeon.Mr. Bush headed for the home of the US Ambassador to Britain for some sleep before a long day of ceremony and substance.There will be a luncheon meeting with Queen Elizabeth and a bit of sightseeing in London, before Mr. Bush leaves the confines of the city to meet with Tony Blair.A spokesman for the prime Minister says their discussions will touch on two issues that have divided America and its European allies: Mr. Bush’s rejection of the Kyoto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and his plan to develop a missile defense system.These are issues that are also expected to come to the fore later in the week when President Bush takes part in a summit of the world’s leading industrialized nations, plus Russia. The item at the top of the official agenda for the meeting in Genoa, ltaly is the search for ways to help promot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这是一段速度较快的VOA原声录音,给学生做跟读材料时要视学生的当前水平而定。
一般可以有三种训练方法:
1.单纯做跟读训练,看看他们能不能完全跟下来;
2.在做跟读训练的同时,要求学生手上写数字,比如要求他们从100写起,99,98,97这样倒退着写,培养多项任务同时处理的能力;
3.在完成跟读和干扰性训练之后,马上要求学生用原语概述所听到的原声录音的内容。笔者曾在执教的班级尝试这些方法,一开始学生觉得无法适应,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普遍感到收益菲浅。
口译是一项语言技能,考生可以通过平日的技能训练,悟出其中的一些门门道道。
如何提高学生练字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练字水平江苏 邳州 ●刘小永
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脑多,书写大多不是很理想,加上平时的课堂教学注重烦琐的课文分析,每节课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书写不规范,更有甚者为了赶作业乱涂乱画。对于小学生来说,书写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电脑打字毕竟不能代替书写。语文课程标准上规定:小学生要能用硬笔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练好字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三点:
一、落实课堂10分钟的写字时间
要重视课堂10分钟的写字时间。《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10分钟该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我认为,应在课堂中减少烦琐的阅读分析,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字教学和训练。一年级注意重点指导执笔姿势和坐姿,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正收放,要手把手地教好每个笔画的运笔,力争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二年级要写好偏旁为重点,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独体字成为偏旁、部首后发生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写好每一个偏旁、部首,从而写好整个字。三、四年级写字练习要重点转到各个部件的组合搭配上来,学习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组合搭配上来,重点指导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几类字的书写。教师只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字重点指导,以达到举一反三之效。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书写规律,大部分的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习字册第一课时的那个大字,也就是有口诀的那个字。在第二、三课时的教学中就不要练字了,可以根据年级的特点安排,三、四年级可以重点指导学生抄写句子,做到工整美观。如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谦让,大小匀称,排列要整齐,五、六年级应重点指导小练笔的书写,在保证一定的书写速度的基础上做到行款整齐,要求学生想好再写,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尽量不涂抹,修改时用修改符号,保持卷面整洁。
二、发挥写字课的实效性
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20分钟的写字课,这个时间要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习字册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习字册的每个课时字都很多,为了保证学生的练字效果,可以有的放矢,每一个字都有一遍描红、一遍仿影,两遍临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描红改为观察字形,再仿影一个字,书写两个字,不要让学生把练字当做一种任务、一种作业。而要把它当做提高自己书写能力的一种途径。,在每一节的写字课上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书写1~2个有代表性的字,再书写之前引导学生学会反复比较字形、结构、布局。提高写字能力,关键是要坚持认真地写,要让学生在写字的时候能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那么写字水平一定会有明显提高。除了书写汉字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习字册的讲评,大到写得好的、有进步的作业进行展示,小到每一个字的书写布局。然学生找到差距,从而树立目标,提高书写。另外在批改时也要有所改进,习字册的批改都是把学生写得好的教师画圈,为了提高学生的练字积极性,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同桌互比,师生圈比。同学之间互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同桌互相寻找字中的优点与缺点,有利于自己写时改正。实践证明,学生比得仔细,竞争意识越强,字就写得越好。(教学论文 )另外,师生圈比也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了解自己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学生自己批改,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自己画圈,从而提高练字的积极性。另外坚持评比竞赛等活动,创造良好的练字环境,如每月进行“小小书法家”评比和每次作业的“进步奖”等,形成你追我赶的练字氛围。
三、提笔即是练字时
有的学生习字册、课堂作业书写都不错,可一到家庭作业,就龙飞凤舞,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针对性,不要搞题海战术,不要布置重复作业,尤其生字的抄写不要超过3遍,要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养成认真练字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字迹上尽量美观大方,保持纸面的干净、整洁,错题不要在原题上涂抹,尽量用修改符号修改。目的是既能保持感官上的工整,又可以将正确的与错误的加以对比,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错误所在,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地教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字是一种技能训练,要想写好字,得下苦工夫。学生功课多,时间紧,而解决学生写字训练时间不够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在头脑中确定“提笔即练字”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每一次作业都是练字的好机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规规矩矩地练,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只要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相信每个学生经过时间的锤炼,书写能力都会有所提高,都能人人书写一手娟秀的汉字。
(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语言因素【1】
从语言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识别专素很重要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没有语音.语言就不可能作为“交际工具”而存在。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区分不同的音素是语音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语言、发展听说能力的基础。
在英话学习中.不仅要区分英语各个音素,而且还要辨认英语和汉语中“相似”的音素;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来说,要将一个音发得准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发这个音的口腔部位和方法。
同时要尽量克服自然而然地依赖汉语.并试图从熟知的汉语中找出与英语最近似的地方来模仿的毛病。元音和辅音的训练往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除模仿、对比辨音、绕口令等练习外,还可以采取图解语音、多媒体多方位展示发音过程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音素的训练是基础,是进行连贯话流的发育的前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的语言表达水平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但是,一学期大约只有20至多40课时可用于作文教学,指导学生练习写七、八篇作文或片断,仅此是难以完成作文教学所肩负的任务的。那么,再加一些作文课的课时,让学生多写几篇作文,甚至在课外侵占一些孩子们的游戏、休息时间,要他们去练习写作,情况会不会改观呢?当然,多花了时间,或许会有点收获,但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从根本上说,无补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在六年“大循环”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心得:一、 课内加强读写结合首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 科瓦廖夫论述道,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可风险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再者,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不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后,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教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二、 加强课文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通过朗读,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朗读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说出一篇话来。朗读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烂熟,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不愁有话说不出了。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会相应提高。 三、 加强复述训练复述就是把说过的话重新叙述一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与实际生活中的口语相比较,仍有一定的距离。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里的一些书面语转化成口头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也是一种作文训练,它利用现成的书面语来促进口头语的发展。如,有些词只能用在书面语当中,像“不知何故”转化成口头语时就说“不知什么原因”。书面语中出现的单音节词“但、虽、已”等,在口语里通常都改用双音节词“但是、虽然、已经”。又如,书面语表示连续对话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可以在引用人物语言的后面作补充交代,换成口头语表述时,提示说话人的语言一般都先作交代。书面语中有时会出现几十个字的长句,阅读长句时,只要花点时间就能理解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口述这样的长句子,就必须把它分成几个短句,甚至把可说可不说的话一概精简。 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改变书面语的词句,或者改变表述方式和顺序。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多读课外书籍 小学生要在课外多读些少年儿童读物。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受到思想教育。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文艺和儿童剧本等。它们内容广泛,篇幅长短不一,但由于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的限制,有许多读物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里阅读。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笔者的一位学生特别喜欢读写景的文章,日落的景象,海滩的风光,荷花的姿色,山村的竹林,她都能在读后背诵几段,久而久之,她对自然景物有特殊的情感,思维特别活跃。作为重庆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下雪,她也构思出了一个美而新的意境。下面摘录她写的一段话: “我爱雪,爱满天飞舞的白雪。雪纷纷扬扬,飘忽而下。雪花,无忧无虑的精灵。在寒风这支庞大的管弦乐队伴奏下,在天地间狂舞着,衬着夜色深黑的背景,像蝶像梦,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扬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 多读课外书籍,还是帮助读者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积累下来,在写作时,再把这些语言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中去,这样,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例如:看这个动作,单从课文里学习,只能学到看、眺望、注视、瞪、瞧等不多几个,如果读了课外书籍,就可补充许多,像鸟瞰、极目远望、左顾右盼、环视、窥察、睽睽等等。词汇丰富了,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笔到意尽了。 四、 组织听广播、看电视广播、电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知识,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内容。例如,同学们看了电视转播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牛十分激动,纷纷提笔写下日记。其中一位同学详写了一组镜头:“12月19日的深夜,位于澳门新口岸刚落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23时58分,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上升,到了0点,五星红旗和澳门告别行政区区旗以准确的时间升上了澳门的天空。江泽民总书记还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卫星电视直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说明了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彻底洗雪了外国殖民统治的耻辱!”所以,听广播、看电视有充实学生作文内容的作用。当然,收听、收视广播电视,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学习。属于前一种情况,精神状态是松弛的,听和观察都处在有意无意之中;属于后一种情况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听话、观察、思维都有积极活动。笔者认为,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对于听话、观察能力的训练都是有益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 建议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作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来,有的家长片面理解多练,天天逼着孩子写文章,以为写多了,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其实这种辅导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孩子们害怕作文,为使家长正确辅导孩子作文,笔者向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1、建议家长不要逼孩子写作文,更不要把孩子锁在作业堆里,而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长见识,广交际。叶圣陶先生说过:“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们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美妙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了!”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可见,小学生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便自然地要说某些话,也自然地能说某些话。2、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个人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组织语言的。有良好语言习惯的人,说话、写作都能把意思合乎情理地表达得准确、生动。有些人的语言习惯不好,说起话来哼哼哈哈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写出来的文章别人就看不懂了。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还得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做起。《全日制小学[1] [2] 下一页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指导学生自觉运用口头语和局面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作文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着重要联系,把客观事物、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有所为而作”。教师应拓宽作文指导的渠道,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消除学生“怕写作”和“没啥可写”的心理障碍,培养能说会写的一代新人,为弘扬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做出自己的贡献。上一页 [1] [2]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论文
我们习作教学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回归生活 ,寻找活水源头,积累丰富素材。
关键字:习作 教学 生活化 创设契机 关注情感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就是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只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而我认为,这关键是学生对生活认识不足,发现不多,感受不深。
要想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就必须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而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一、利用优势,激发情感
1、亲近自然,寻找活水源头,积累丰富素材。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让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丛中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孩童生活的乐趣。春天里,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去田野里踏青。那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灿烂、夺目。花间,无数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碌着。绿油油的麦田涌起层层波浪,红花草开出紫红的典雅的花朵。看着美景,嗅着花香,我们都陶醉了,性情也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了陶冶。我让大家选一块草地,在上面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有的高兴地打滚,有的仰望着蓝天,悠闲地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有的三五成群,捉各种各样的小昆虫,还有的兴高采烈地采摘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当学生们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后,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四月份,我还组织了一项活动,就是采茶叶,或采金银花,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学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有的同学仔细观察了金银花的外行,把不同形态的金银花写得极为细腻:我们兴致勃勃地骑上自行车向烟山驶去。山路边,那一片片、一丛丛的白色小花,就是金银花。金银花的枝条纵横交错,有的攀附在小树上,有的缠绕在高高的枝条上,那花就星星点点地散落其中。我们找到一颗可以够得着的。采什么样的呢?我不禁细细打量起它来。它的花是一簇簇的,每簇上大约有几十朵呢,挨挨挤挤的,且亭亭玉立于枝头,显得十分精神。一株枝条上,有的还是花骨朵,绿中透白,像一根根小豆芽,两两对生,像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有的含苞欲放,银光闪闪,像一群紧抿着嘴的小姑娘;有的完全绽放,像一只只小喇叭挂在枝头。又细又长的花蕊丝丝缕缕,缀满了金黄色的花粉。一株金银花仿佛就是一个大家族,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多美丽的花呀!有的同学还发现了金银花的颜色很特别,这样写到:我发现一株金银花上有两种颜色的花,一种是纯白,不夹一丝杂色,如白雪,似纯银,花朵欣长而高贵,如玉琢冰雕般玲珑剔透。白花丛中还有几朵金黄色的,灿烂、夺目,给人以富贵、祥和的感觉,听有的同学介绍,原来金银花初开时是银白色的,盛开几天后,就变成了金黄色的。一株金银花上,有“金”有“银”,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多么奇特的花呀!由此可见,只要有真实的体验,学生是能够写好作文的。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可以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我们地处烟山边,很多同学都参加过采茶劳动,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给茶园施肥、锄草、叶面喷肥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农村的人与事也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神态外貌,听听他们的语言;观察有意义的事,有趣味的事,新鲜的事等等,通过耳闻目睹去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所以我们习作教学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放飞心灵,倡导自由表达。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事与物,在我们不经意之时,从我们的眼前滑过。学生更因年龄小,对周围的一切更会显得不在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其实,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目光去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具有一双慧眼。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求新奇,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支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写自己拿手的文体,展示自己的个性,进行自主创意地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以张扬。这样,学生不但觉得有话可写,而且还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上学期,我发现学校连廊瓷砖上的彩釉剥落,形成了一块块的斑纹,特别难看!但仔细瞧瞧,这些斑纹形状各异,相似各类动物,植物。我灵机一动,就带着学生来到连廊,让他们仔细看这些瓷砖,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始时,每个同学都说难看死了,要建议校长换掉。我没说什么,只是请班长拿来一支绿粉笔,在一块剥落处涂起来。涂完后,学生惊奇地叫起来:“水藻!”我笑着说:“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此时,他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班驳的痕迹,已经不在是丑陋的,而是一副副美丽的图案。看到大家说得如此热烈,我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为它们涂上色彩。同学们争着拿起粉笔,开始涂抹起来。不一会,墙上已是色彩斑斓。等大家画完,我再次引导他们来观察。此时的连廊,已经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同学们兴奋极了,一个个抢着发言。回到教室,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不一会就顺利诞生了。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必须有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远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1、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 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在这“千篇 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创造性。
2、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他们就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的习作定能呈现出盎然生机!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还在学生上语文课的质量.一位很有威望的语文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过,语文老师最好当,语文老师又最不好当.那时我还太年轻,不能体会出这位老师的话的内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师的话的分量.是啊,当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可真是难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 我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朋友说“ 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吧。 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扇起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三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第五讨论解疑.第六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等等.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条[1] [2]
本文将从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的情绪、目标的确定、听力材料的选取以及辅助提高听力训练的手段等方面进行分享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希望能帮到大家!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一、帮助学生稳定情绪, 集中精力。很多学生谈“ 听”色变, 从心理上缺乏自信, 从而造成听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头脑一片混乱, 进而出现焦燥不安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英语听力课上我通常在正式听之前先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曲子或英语歌曲, 借此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有我平时注重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 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听之前帮学生明确目标, 做到胸有成竹。具体就是老师提前帮学生明白题干的意思或给出问题, 使学生明白听的任务; 或指导学生浏览所给选项, 猜测听力材料的内容; 或指导学生注意听文章首尾( 通常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含短文的中心句或中心内容) ; 还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教学生捕捉when, where, who, what, why.这五大信息及相互关系, 通过这几点使得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再去听录音就有的放矢了。
三、注意选择听力材料。基于学生底子薄, 我选择的英语听力材料往往是由易到难, 并且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具体就是从单词辨音到对句子的理解, 从句子到情景对话, 再到学生对短文梗概的掌握。另外我也让学生听课本上的已学过的对话或短文录音并加以口头复述。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听的兴趣。
四、听写练习不可少。听写是一项有难度的练习, 在初级阶段应经常给学生进行听写练习, 先听写单词, 再听写句子, 循序渐进, 切忌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这种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所听片断的印象, 从而增强学生短暂记忆的能力。也可使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对听到的关键词、句等作记录, 避免遗漏和遗忘信息, 快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经过长期的训练, 我班85%的学生在听辨单词、句子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五、了解英语文化, 熟悉日常交际。我首先让学生重视课内的英语文化的学习, 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材料, 如: 圣诞节、餐桌礼仪等。其次我也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相关材料, 以便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 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力的内容。
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我在课外帮助学生开展了英语短剧表演, 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教英语歌等系列活动, 全班学生热情很高, 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英语的无限乐趣, 这既培养了他们听的兴趣, 也在活动中逐渐提高了他们的听力水平。除听力课、第二课堂外, 我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发出一系列指令, 如Come to the front,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s etc.这也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以上尝试, 现在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已大大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从以前的“ 怕”听变成了“ 乐”听, 在平时的听力考试中, 学生得满分已不是奇迹, 得高分者人数很多, 成绩令人欣慰。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尝试。当然听力还必须与平时的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进行训练, 期间应多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 讲究方法与技巧, 认真领会, 反复实践, 假以时日, 就一定可以大大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达到英语“ 课标”所提的要求。
怎么提高英语听力
有技巧性的扩展自己词汇量。没有词汇量的听力只能叫做听见,不能叫做听懂,而听力是指听出英语意思的能力。那这必然就和你的词汇量有非常大的关系了,可以说没有词汇量就没有听力能力。
摆在听力练习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词汇量的问题,据相关权威机构介绍要达到听懂英语电台节目,词汇量至少要达到1个。扩展词汇量时要注意按照记忆曲线的特点,有技巧性的去扩展新词汇,复习老词汇,将单词牢牢记住。
掌握语法知识帮助提升听力。英语听力的提升是一项综合工程,仅仅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就具备听力能力的这个想法或是认识都是不现实的。除了词汇量,还要掌握语法知识,只有掌握了语法才能掌握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清楚了,才知道按什么样的方法去心译才是准确的。
多用英语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听和说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工作和生活中交流时不可能只是一味的听而没有说,而这两种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说的能力提升能够促进听的进步,听的能力提升又能强化说的能力。
所以,可以请你身边的朋友、老师、同事、领导、父母等用英语跟你沟通和交流,最开始可能交流起来比较慢,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好的收获的。另外还可以与你遇到的外国人交流,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交流等,这样锻炼效果更佳。
听力水平差怎么提高
1.首先,我们要纠正自己的发音。
纠正发音,用正确的发音来代替曾经贮存的大脑中错误的、不准确的发音。通过大量的练习发音,将错误的发音从自己的脑海中给赶出去,给正确的发音腾位置。
想要纠正自己的发音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入。我们学习了标准美音,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自己的发音之后,我们要想发出标准的美音还必须有足够的输入。
2.在我们纠正了自己不着调的发音之后,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大量的听。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稍稍将标准放在一边尝试各种不同的口音,如果说,我们的目的仅仅是通过考试,那我们就紧紧抱着我们的考试材料来反复的听,一直听就可以达到目的。
但是我们应该将眼光放的更加的长远,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是跟人交流!是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求索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和民俗风情,都要懂一些;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的语言表达水平尚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但是,一学期大约只有20至多40课时可用于作文教学,指导学生练习写七、八篇作文或片断,仅此是难以完成作文教学所肩负的任务的。那么,再加一些作文课的课时,让学生多写几篇作文,甚至在课外侵占一些孩子们的游戏、休息时间,要他们去练习写作,情况会不会改观呢?当然,多花了时间,或许会有点收获,但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从根本上说,无补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在六年“大循环”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心得:一、 课内加强读写结合首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内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 科瓦廖夫论述道,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可风险作文教学本身也要求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同步前进。再者,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不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1] [2] [3] [4]
临泽县城关小学 程建荣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还在学生上语文课的质量.一位很有威望的语文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过,语文老师最好当,语文老师又最不好当.那时我还太年轻,不能体会出这位老师的话的内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师的话的分量。是啊,当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可真是难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我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朋友说“ 我们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
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扇起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二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三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第四讨论解疑.第五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等等.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阅读一篇文章有的从题目入手,文眼在题目上。如<<狼牙山五壮士>>,文眼在“壮士”,<<飞夺卢定桥>>,文眼在“飞”和“夺”.有的文章从中心句入手.如<<桂林山水>>,文章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去质疑学习.有的文章从结果处入手,采用变序的学习方法还有的抓住人物的话去理解以带全篇等等.
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精力的法宝,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学语文,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是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提高的.
作者邮箱: lzlcx88@163.com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