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atzenjammer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共含12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atzenjamm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篇1: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词汇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语言的本质进行了思考,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词汇法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观点,并就词汇法对语言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词汇法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作 者:夏欣  作者单位: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当代经济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 年,卷(期): “”(23) 分类号:H1 关键词:词汇法   词汇短语   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本质  

篇2:浅析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浅析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思阳

【摘要】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才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介绍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对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篇3:浅析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在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关注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够有效进行语文作文教学,使学生获得熏陶和感染,从而热爱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因而进行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很有必要,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作文教学之现状

就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阻碍着学生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落后,部分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应付考试,而并非对学生综合写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就难以写出出彩的文章,写出来的作文缺乏个性和感情,甚至干篇一律、缺乏新意;第二,作文训练的方法单一陈旧,一般的写作课上都是教师给出指定的题目或者话题,让学生去写,教师觉得哪个主题比较重要就让学生去写哪个主题,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且在教师出题、教师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在作文评改的环节一般都是教师自己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作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实践

2.1口语规范、生动、富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规范的普通话来传递信息、开展教学、表达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和韵昧,从而意识到普通话的正确应用,教师在上课时要力求语言富于美感,声调要抑扬顿挫,更具感染力,让学生沉浸其中;同时,为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应该注意节奏,讲究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利用句式的变换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如《春》《岳阳楼记》等应该利用优美简洁的导语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功力为学生建立起与文章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自己的感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将母爱比作春日的阳光,而父爱则是沉默的'火山,()而朱自清的《背影》就表达了父子之情,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情感上的心理准备,把作者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在感情的驱使之下明白道理,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将自己的爱生之情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之中,以“情”为先,表达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在语言中表现自己的学生的亲和关爱,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喜爱老师,从而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

2.2态势自然、和谐、感召强

态势语是运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眼神等辅助动作来辅助教学,弥补口语的不足,有的学生从口语中并不完全理解教师的意思,而通过教师的手势、动作就可以具体理解,将态势语与口语相结合才可以更加自然和谐,具有感召力,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如果教师一边说一边表演出来,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可以直观的看到课文里描写的内容,更加生动。

2.3教学开放、创新、可变化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不应该局限于众所周知的题材来作文,尽量要求学生自由表达,减少对学生的思维的束缚,拓宽学生的视野,创造宽松的环境,应该通过“尽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怎样写都是好的,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天马行空”等这一类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和想象,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写作。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文体表现不同的课堂语言风格,说明文要平实而准确,文艺语体要讲究形象和情意,教师要适时变化自己的语言风格来适应不同的课堂。

例如《荷塘月色》应该是萦绕着淡淡的喜悦与哀愁,而《最后的演讲》则要激昂愤怒,这样才能够吸引、感染自己的学生。

2.4题目想象、联想、有中心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题目和立意就是一篇好文章的开始,所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材料里面关键性的话语和暗示性的信息来确定题目,可以是直抒胸臆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材料进行想象和联想,通过给出的基本材料和联想材料进行分析与思考,更多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通过适时引导性的语言和提点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文思泉涌,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材料,准确立意,从而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会继续思考下去,最终得到自己的题目和立意,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在文章的题目和立意上,教师指导性以及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5评价多样、高效、促积极

作文的评价与批改是让学生再次写作与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一人包揽的方法,应该加强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效率,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应当在其取得进步时充分肯定,使其获得鼓励和信心,从而更加愿意写作,坚持不懈,对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才会更具效果。

3.总结

作文的教学就是对语言运用的教学,只有教师自己的的用语艺术化了才会随之影响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也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才会得到提升,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的作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篇4:德英两种语言在教学中的比较意义

德英两种语言在教学中的比较意义

德语和英语同属印度欧罗巴语系的西方日耳曼语支,这两种语言在字母、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德语教学中采用德英比较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从语法、词汇等方面对德英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和研究,并通过多种实例分析两种语言相同之处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加快教学进度的目的`.

作 者:王志科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黑龙江高教研究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德语教学   德英比较   语言现象   相似性  

篇5: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语言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科论文

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示范、练习阶段,还是在业余体育训练中,都离不开语言法。

1.积极的组织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目的、内容,合理地调动队伍,准确地示范讲解,练习中的辅导,分组轮换交替,技术、战术成绩的评定,各种教法的应用和整体性的配合,学生的心理、生理活动的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小结等,都要依靠和借助语言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单靠漂亮的示范动作是很不够的,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借助语言法来实现其组织作用。

2.合理的媒介作用

2.1通过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对所要进行示范动作的形象化描述(用语言给所要示范的动作进行画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再现出教师示范动作视觉形象,然后通过动作示范去加深运动的表象和记忆。

2.2讲解在练习的意义上可以说是练习法传授的一种形式。为了确保教师的示范形象成为学生在练习时的准确执行形象,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明确怎样去练习动作,完成运动,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加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里就会明显地再现动作的动觉形象。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这种媒介,从一个教学方法转为另一种教法都是功能性的转换。它使教师的讲解具有直观的色彩,能积极、合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和想,想和练密切地结合为一体。

3.必要的强化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视觉形象或是视觉形象模糊不清时,教师就需要再进行示范。而在示范之后,运用语言法,这不仅仅对学生所观察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必要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促进记忆的加深,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化作用。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再运用语言法,对学生所进行的动作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的肯定和评价,这又可以进一步强化练习中的运动形象,使学生的视觉成分更加清晰,更加巩固和完善。

4.完善的补充作用 教师示范之后,语言法能够弥补学生在观察示范时的不足,对进一步去调控学生在视觉形象形成的过程所存在的形象,起到充分的补充,并校正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以及在示范动作结构本身上存在的弱点和弊端。以避免教师或学生在做正确动作中的失真,加强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完整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在学生练习结束后,用语言还可以补充在课堂练习中的疏漏,或没有感知到的模模糊糊的动觉,使自己的运动形象更为完善和准确。这对于学生练习后,教师去分析学生在练中所执行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得到充分的消化和补充作用。语言法与其他教法构成了体育课堂中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的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了语言法的作用,才能有助于更好更合理地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要想充分利用语言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那么,体育教师就必须从备课入手,注意选择所用语言的形式,讲求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课堂用语的标准,规范课堂教学术语,加强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艺术性和组织性。那种在体育课堂中想哪说哪,会做不会讲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它对传授知识的准确性起到干扰作用。要想提高语言法的运用,除熟练精通本专业外,还应该多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为丰富课堂用语奠定雄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语言自如流畅,恰当好处,才能达到更好地发挥语言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篇6:语言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

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示范、练习阶段,还是在业余体育训练中,都离不开语言法。

一、积极的组织作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目的、内容,合理地调动队伍,准确地示范讲解,练习中的辅导,分组轮换交替,技术、战术成绩的评定,各种教法的应用和整体性的配合,学生的心理、生理活动的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小结等,都要依靠和借助语言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单靠漂亮的示范动作是很不够的,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借助语言法来实现其组织作用。

二、合理的媒介作用

1.通过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对所要进行示范动作的形象化描述,(用语言给所要示范的.动作进行画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再现出教师示范动作视觉形象,然后通过动作示范去加深运动的表象和记忆。

2.讲解在练习的意义上可以说是练习法传授的一种形式。?为了确保教师的示范形象成为学生在练习时的准确执行形象,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明确怎样去练习动作,完成运动,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加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里就会明显地再现动作的动觉形象。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这种媒介,从一个教学方法转为另一种教法都是功能性的转换。它使教师的讲解具有直观的色彩,能积极、合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和想,想和练密切地结合为一体。

三、必要的强化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视觉形象或是视觉形象模糊不清时,教师就需要再进行示范。而在示范之后,运用语言法,这不仅仅对学生所观察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必要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促进记忆的加深,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再运用语言法,对学生所进行的动作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的肯定和评价,这又可以进一步强化练习中的运动形象,使学生的视觉成分更加清晰,更加巩固和完善。

四、完善的补充作用

教师示范之后,语言法能够弥补学生在观察示范时的不足,对进一步去调控学生在视觉形象形成的过程所存在的形象,起到充分的补充,并校正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以及在示范动作结构本身上存在的弱点和弊端。以避免教师或学生在做正确动作中的失真,加强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完整性、稳定性。

除此之外,在学生练习结束后,用语言还可以补充在课堂练习中的疏漏,或没有感知到的模模糊糊的动觉,使自己的运动形象更为完善和准确。这对于学生练习后,教师去分析学生在练中所执行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得到充分的消化和补充作用。

语言法与其他教法构成了体育课堂中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的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了语言法的作用,才能有助于更好更合理地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

要想充分利用语言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那么,体育教师就必须从备课入手,注意选择所用语言的形式,讲求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课堂用语的标准,规范课堂教学术语,加强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艺术性和组织性。那种在体育课堂中想哪说哪,会做不会讲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它对传授知识的准确性起到干扰作用。

要想提高语言法的运用,除熟练精通本专业外,还应该多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为丰富课堂用语奠定雄厚的基矗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语言自如流畅,恰当好处,才能达到更好地发挥语言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篇7:语言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

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示范、练习阶段,还是在业余体育训练中,都离不开语言法。

一、积极的组织作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目的、内容,合理地调动队伍,准确地示范讲解,练习中的辅导,分组轮换交替,技术、战术成绩的评定,各种教法的应用和整体性的配合,学生的心理、生理活动的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小结等,都要依靠和借助语言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单靠漂亮的示范动作是很不够的,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借助语言法来实现其组织作用。

二、合理的媒介作用

1.通过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对所要进行示范动作的形象化描述,(用语言给所要示范的动作进行画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再现出教师示范动作视觉形象,然后通过动作示范去加深运动的表象和记忆。

2.讲解在练习的意义上可以说是练习法传授的一种形式。?为了确保教师的示范形象成为学生在练习时的准确执行形象,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明确怎样去练习动作,完成运动,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加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里就会明显地再现动作的动觉形象。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这种媒介,从一个教学方法转为另一种教法都是功能性的转换。它使教师的讲解具有直观的色彩,能积极、合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和想,想和练密切地结合为一体。

三、必要的强化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视觉形象或是视觉形象模糊不清时,教师就需要再进行示范。而在示范之后,运用语言法,这不仅仅对学生所观察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必要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促进记忆的加深,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再运用语言法,对学生所进行的动作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的肯定和评价,这又可以进一步强化练习中的运动形象,使学生的视觉成分更加清晰,更加巩固和完善。

四、完善的补充作用

教师示范之后,语言法能够弥补学生在观察示范时的不足,对进一步去调控学生在视觉形象形成的过程所存在的形象,起到充分的补充,并校正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以及在示范动作结构本身上存在的弱点和弊端。以避免教师或学生在做正确动作中的失真,加强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完整性、稳定性。

[1] [2]

篇8: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教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我听一位教师教学《李时珍》一课,发现他在词语教学上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其中,对“完善”一词是这样教的:

师:“完善”是什么意思?

生:词典上解释是“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师: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请大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书画句子)

师:谁能完成这个练习?(挂出小黑板)

附图{图}

(学生读练习题后纷纷举手;老师指名让学生到讲台上做题)

师: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旧的药物书的缺点?

生:旧的药物书记载得不全面、不正确、不详细。

生:旧的药物书记载得既不全面,又不详细,有些还不正确。

生:旧的药物书记载得不但不全面、不详细,而且有些还不正确,病人吃了药多危险啊!

(老师边小结边板书)

不正确─┐

板书:不全面├不完善

不详细─┘

师:李时珍知道旧的药物书有这些缺点,那么,他将来编出的新的`药物书应该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生:新的药物书一定记载得很全面、很详细、很正确。

生:新的药物书一定会把有用的药物记下来,并且记清楚它们的形状和生长情况,而且不会记错每种药物的药性和药效。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我们知道“完善”这个词在这句话中应该是全面、详细、正确的意思。

附图{图}

评析:

这一教例中教师并没有把对“完善”一词的理解定格于词典上的解释,而是将其和所在的句、段的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入理解“完善”一词在文中的确切含义。教师这样教学,既教学生确切理解了词语意思,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解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篇9: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

图表法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中的运用

(江西省莲花县莲花中学 朱水照)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

(附图 {图})

(1)纬度变化规律

让学生读“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并补充“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 问:二分日和二至日太阳各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后,要求 在图上标出由大到小的箭头。据此进行小结。无论什么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二 方依次递减。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1度,则正午太阳高度减少1度。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 N,北极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43°08′,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43 °08′=)46°52′;南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90°,其正午太阳高为0 °。

(2)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某地当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不同季节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图二表示。按有无太阳直射,可分为两个区域的变化状况,可用表一说明。

表一 各纬度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附图 {图})

根据图二和表一小结:

(附图 {图})

①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达到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到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 南达到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②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一年中只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除赤道外,只有一次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

(附图 {图})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和夜长的表示方法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明确昼弧、夜弧及其长度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昼(夜)弧所在的纬线长表示昼 (夜)长。如昼(夜)弧的纬度长度为120°,即昼(夜)长为8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读“昼夜长短变化图”,问:北半球什么时间昼长(短)于夜?什么时间昼最长(短),什么时间昼夜半 分?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怎样?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然后填出表二中括号内 的内容:

表二 二分日、二至日全球昼夜短状况

(附图 {图})

3.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问:“昼夜长短变化图”中的四个日期,太阳直射点各在哪条纬线上?各朝哪个方向移动?它是怎样影响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填表三中括号中的内容

(附图 {图})

表三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状况

从表三可得,昼夜长短的变化总是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而变化,即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 点周年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下表表示:

(附图 {图})

然后让学生对比说明:同一纬度上不同季节和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在 此基础上,可用列表形式(表略),小结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连续变化过程。

三、四季更替

1.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表四 天文四季(北半球)

(附图 {图})

(2)我国气候统计划分的四季

表五 我国气候统计四季(中纬度地区)

(附图 {图})

2.四季成因:

(附图 {图})

以上地球公转的三种地理意义,说明黄赤交角是造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度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直射 点的周年变化,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直接原因;四季更替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两者的 必然结果。

篇1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句子和话语实现的。英语的词汇和汉语一样,它有特定的声音,特定的形式,每个词汇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含义,都受一定的语法限定。音、形、义、用法缺一不可。在词汇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交流对词汇要求的这些特点,既教词汇发音,也教拼读书写,还要让学生明确词汇的含义,掌握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词汇。

我根据认知的规律,开展词汇教与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

信息加工理论的最简单模式是:输入----加工储存----输出,由此可得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接受模仿----加工改造----创造表达。因此,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也应从感知新词开始,接受新的信息,通过对新词汇的理解、模仿其发音、记忆来实现对新信息的加工改造,最后由对新词汇的应用反映出创造表达这一环节。

一、让学生感知新词。

根据需要理论,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单词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

1、多种方式呈现单词,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新词。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 范文 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a、用新奇、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

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在教new和old时,我拿了两张10元的纸币,一张很新,教授new,一张已经是非常得破烂,教授old。

t: look, i have some money.(出示两张截然不同的10元)

s: money! money! ten yuan! this money is 旧的,that money is 新的。(学生很兴奋地叫着,部分学生在下面兴奋地说着他们对两张10元的看法)

t: it’s new.(出示新的一张,教授new)

t: it’s old. (再出示旧的一张,教授old)

学生学得非常开心,觉得非常意外,老师居然会把钱拿来做教具,看到了新旧对比的两张10元纸币,当然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新”、“旧”的英语怎么说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用新奇的方式呈现很好地呈现了单词。

b、调用各种感官呈现新词。

学生了解身边的事物,首先是用眼睛看得,根据词汇教学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可以充分调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因为小学英语中,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的事物,抽象的很少。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卡片或了了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调用以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食物、水果、动物等单词,都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rice,noodles,apple,

orange,nut,pineapple,等单词,教师可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激活旧知,感知新知,发挥正迁移作用。

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习得,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单词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引申,生成新的知识来。教师充当的是“脚手架”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优化。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第一单元中,我先让学生学习了一首关于train station 的歌曲,学生看图能够理解词的意思,在教授fire station时在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当学生在学习送奶工时,有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得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train station是火车站,”。学生根据学train station经验,自己学会了fire station。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总结思考,自主地学会了新的知识。

二、选择最佳的让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

由于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具有多维性的特点,每个词汇都有一个或多个含义,因此当呈现新词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

1、结合句型,解释词义。

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介绍解释生词。这将有利于加快学生理解词义,减少学习困难,又有利于复习旧句型,达到温故知新目的。

2、充分利用实物释词义。

在有实物和图片两种选择可能情况下,教师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实物。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用具体的实物来揭示词义,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词义和词音的联系,以加速有意识记忆过程,提高识记效果。

[page]

3、加强视听结合,精心设计各种情景。

利用各种情景解释词义,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但要注意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要加强学生视觉、听觉记忆,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动觉、听觉器官作用,能在学生大脑中建立多方面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有助于理解、记忆。

4、不完全排斥汉语解释词义。

我们提倡的是全英语的课堂环境,但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不能用直观手段教授,那就要用汉语解释词义。如果硬要用实物、图片、动作等,会适得其反。例如:some, please, smart, often等词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便于理解。

三、引导学生正确模仿单词发音。

在感知了新单词并了解了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跟录音或跟教师的领读、示范读模仿读出单词。为了提高词汇的语音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听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学生感知词汇的语音形象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听觉器官--耳朵来完成,而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听觉器官机能远不如成人完善。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模仿新词汇的读音时,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跟着发音,而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听清楚。只有在听准后,再模仿。这样才能把握住词的发音。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拼读的规律教授词汇的发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适当地渗透单词的发音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读音规则去拼读新词,看单词,来判断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从而来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scarf, hat ,moon等结尾为轻辅音的单词时,学生总是把最后一个音漏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着这些单词的结构,提醒学生把音发完整。

但是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基于此,词汇的模仿度也应富有趣味性,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我介绍几个课堂上常用的读单词的游戏。

1、“大呼小叫”

学生跟着教师读,教师读得大声,学生也读得大声,教师读得轻,学生也跟着轻,这样既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也可以让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根据教师的声音,来调节自己读单词的声音。不过要提出一点,不要让一个词出现时间太长,念五遍、十遍、更多都会失去意义,学生会丧失兴趣,只是在盲目地跟读,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可出现两遍,换其它词汇,过几分钟再出现,增加单词的复现率。

2、踩地雷

教师准备一些单词卡片,抽出一张告诉学生这个为地雷,例如规定单词trash bin为地雷,学生读教师所呈现的单词,当看到地雷trash bin时,则不读。对于读的学生,全班要一起对他/她说:one, two, bomb!

3、打地鼠

教师分别把单词卡片分发给几个学生,让学生拿着单词卡片到讲台前站成一排,教师或一个学生在后面拿个小锤子(可以是拳头或书本)凌空打学生(地鼠)的头,下面的学生必须大声地读出该学生所持卡片的单词,持此单词的学生听到后也必须高举自己的卡片。如果是练习动作的单词,教师也可在学生后做单词所表示的动作,让全班说出单词,上面持卡片的人高举该单词卡片。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坐在下面的学生读单词的激情,同时也锻炼了在讲台上持卡片者的听力,趣味性强,学生非常乐意玩,在不知不觉中读准、记熟了单词。

四、巩固、记忆词汇。

学过的词汇,时间久了,不复习,就会遗忘。这是人脑活动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暂时神经联系的抑制。如果没有及时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加以反复强化,这种抑制便会逐步加深,使已经建立的神经联系完全消失。克服遗忘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复习。

1、课堂上说说、唱唱。

让学生听歌谣、说chant,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效的学习方法。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大多歌谣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增加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孩子好动及爱玩的心理;把要求掌握的词汇以歌谣韵文形式,让学生唱,学生在一种欢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兴趣浓。例如在教学pep第五册第2单元中一星期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时,结合教唱c部分的歌曲:“the days of the 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上说说、做做。

让学生边说边做,通过身体动作巩固语言,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我让孩子们clap your hands,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拍手,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动觉,巩固记忆了数字,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 your mouth. ”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 mouth, this is my 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课后听听、画画。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例如,在教学my clothes时,教会学生各种服装的表达后,教师给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物,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根据指令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把这些衣物画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挂在绳子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方位)。 [page]

4、分类综合、同时记忆。

在英语学习中,通过比较、分类等逻辑思维活动,可以促进理解、记忆力的潜在发挥。心理学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记忆试验,把同一组外语生词分别给三组人,第一组的任务是按各种标准尽量把这些词分类,而不记忆;第二组的任务是尽量记住这些词,而不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要尽量分类,又要尽量记忆。经过相同时间之后,对这三组人记忆生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其结果是:第一组的人虽然没有努力去记忆,但实际记住的词数反而明显比第二组人记忆得多,并与第三组人记得一样多。

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分类学过的词汇,指导记忆。

例如, 学生学习了 butterfly, bee, bird,dragonfly, firefly, plane, rocket等单词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些词进行归类记忆,他们都是会飞butterfly can fly. bee can fly. bird can fly. plane can fly. they are in the sky. 还鼓励学生画一画(如图)。学生把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既容易记忆,而且如果那下次遇到其中一个词,或同样特征的一个新词,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学习的效率提就高了。

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运用词汇

学生将词汇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后,并熟练地掌握了词汇的发音,就应该进入词汇运用的步骤。运用是促进学生牢固掌握词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对词汇理解掌握情况的方法。

1、用词造句, 熟练运用

把已经学习的词汇,连成句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印象,进一步运用,反复练习。

2、创设情景和语境,在情境中运用词汇。

词汇的运用也应设计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动词,playing \painting\ drinking \eating\washing\sleeping着几个词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在真正的生活中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并且自己去做,把自己容入生活,我先出示了一个篮球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玩篮球,洗洗手,累了去喝点水、吃点东西,去休息。整个一节课很愉快的度过了。

在这个情景中,学生理解并非常自然、真实地运用了新学的词汇直接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做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

3、编写小故事

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英语知识通过理解后,创造性地运用。可以是利用编一些小故事,也可以是描述身边的事或物品,更可以是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创作自己的英语小漫画等等,达到真正地理解、运用单词。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学完了play, swim, sleep, eat等单词和句型i like to ...后,有些学生就采用画小漫画的形式对单词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

篇1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语音、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口流利的英语离不开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直观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词汇教学 直观性 趣味性 合作性 反复性 有效性

小学英语的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三节,每课要掌握的词汇量不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对要表达的内容才能脱口而出。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容易产生厌倦感。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呢?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在词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教学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恰当地运用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将词的音、行、义结合起来,使词汇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的图片。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画、动作手势或图片配动作等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更能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学习和掌握词汇。例如,《开心学英语》第8册Unit7 I had a bad day!

caugut a cold lost my keys

caugut a cold 这个短语可以用多媒体,更可以用动作来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图片通过提问教单词或短语,如出示上图,提问学生: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然后引出caugut a cold或lost his keys。利用多媒体用通过图片或动作来教学单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游戏化教学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单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并运用新词汇,又可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和巩固阶段,可让学生玩“magic eyes ”游戏。课前做好词汇的PPT ,把图片快速的闪过,看哪个学生能快速地说出单词,说得既快又准的学生获胜。通过一闪而过的图片考察学生对生词音、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巧编歌谣,把新授词汇放在自编的歌谣中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唱过程中、在轻松的气氛中熟悉新词,同时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心学英语第7册 Unit 11 Let’s go to space!时,学习了有关太空知识后,我用所学的知识编了如下歌谣:

Jupiter, Jupiter,the biggest planet.

Sun, Sun,the hottest thing.

Earth, Earth,we live on the Earth.

Moon,moon,smaller than the Earth.

Star, star,look at the star.

学生边唱歌谣,边有节奏地拍掌,很容易就能记住所学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要适当传授记忆的方法和诀窍,如记忆的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词汇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交流的目的。生本教育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a piece of candy,a bag of chips,a pair of socks等短语和句型What did you get at the store? Did Tony get a piece of candy at the store? Yes,I did./No,I didn,t.我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让学生四人小组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Ann

Lily

Peter

Kim

例如:Ann:What did you get at the store?

Lily:I got a bag of chips.

Peter:Did you buy a pair of socks at the store?

Kim: Yes,I did.

除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外,我门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比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介绍型的任务,调查型的任务、创造型的任务等,给学生以词汇实践的舞台。如,学习了sunny, rainy, cloudy等天气词汇之后,可以布置的任务是“当一名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又如学习了on foot, by bus, by subway等词汇,可以让学生完成本班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任务;再如学习了bedroom, bathroom, kitchen等单词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的家,绘成平面图,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的练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又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四、对于重点词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重复

“艾宾浩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初次学习过后20分钟,记忆的内容遗忘很快,保持下来的内容仅为58.2%;一小时后为44.2%。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语境,以不同的形式反复使用当堂所学重点词汇,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机会听到单词、大声说出单词、运用单词。当记忆的信息刚要忘还没有遗忘的时候,即使强化巩固,比信息完全忘掉了以后再复习要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重复重点词汇,让学生在倾听和运用中逐步掌握重点词汇。

总之,,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多利用图片、动作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歌谣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 在词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不断重复重点词汇,让学生在倾听和运用中逐步掌握重点词汇。我们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2、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2:词汇法在高职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语块和词汇法教学为出发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了词汇法应用于当前高职英语语篇教学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词汇法理论为基础进行语篇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语篇的理解,同时对扩大英语词汇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词汇法 语篇教学 高职英语

一、引言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掀起了一场词汇教学的热潮,大量的词汇书籍充斥市场,学生埋头狂记单词。可目前英语教与学的状况仍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仍没有较大的提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就其原因,首先,是高职高专生源不像本科生那样划一,有些学生来自英语教学相对薄弱的中职校,词汇量严重不足,远远少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所规定的,即要达到高校英语能力考试B级,入学词汇须为1000个,A级为 1600个的基本要求。其次,学生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第三,部分英语老师也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教学中不能很好的体现高职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仍然倾向于“重视语法轻视词汇”。

二、理论基础

Pawley和 Syder(1983)指出,对外语学习者而言,要达到接近本族语者流利程度和选词能力,就应进行更多的词块学习。因此,词汇这一概念的外延应该扩大,它不仅指单个单词,还应包括词块。因此,词汇教学的传统观念也应相应转变。1997年Lewis出版了《The Lexical Approach》一书,成为词汇法教学的典型代表。他抛弃陈旧的语言观,提出全新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非词汇化的语法”。而这里所说的“词汇”指的是“词块”(lexical chunk)。这一概念是词汇教学法的核心。Lewis认为,词块是真实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社区内为大多数语言使用者使用。他还坚持认为,大部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皆由这些有意义的词块进行合理的组合构成,并形成交际中连续的、连贯的语言。该假设也得到了数据上的验证。通过语料库数据统计研究,Altenbergt提出80%本族成年人使用的语言都由词块构成。

根据Lewis (1997)的观点,词块分为四类:

1。聚合词(polywords):聚合词是指由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短语,如by the way, all in all。

2。搭配词(collocates):搭配是指词项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同现(co―occurrence)关系,即词项间可以相互预示自己“搭档”可能出现的结构(Lewis, 1997)。搭配又可以分为:

(1)词汇搭配(lexical collocation),如sincerely believe;

(2)语法搭配(grammatical collocation),如take off, be responsible for。其中词汇搭配是外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

3。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惯用话语是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且具有固定的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固定的句子结构,如:If I were you, I’d…

4。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句子框架和引语常用于书面语中。作为篇章组织手段,其形式和功能通常是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如firstly, secondly,…and finally。

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生成词块的能力,特别是词汇搭配能力还较低,他们在追求扩大词汇量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语篇知识的掌握,词汇本身的搭配和词块生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黄强,2002;刁琳琳,2004)。本文试图从词汇法理论应用于语篇教学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研究。

三、词汇法教学的实验教学

(一)实验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词汇法在语篇教学中的影响,本次实验研究试图解决下列问题:词汇法应用于语篇教学是否对扩大词汇量有积极的作用;词汇法应用于语篇教学是否对文章的理解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本院同专业同年级的两个班,随机制定其中一个班是实验班,一个班是控制班。两个班的学生年龄是20到23岁,均学过6年的英语。母语是汉语,都没有生活在英语的环境中。实验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采用词汇法应用与语篇教学中;控制班采用现行的教学方法。

2。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问卷和大学英语 A、B级考试的标准化阅读试题。

3。研究过程

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共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和 2次测验:实验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前还进行一次英语测试;五个月后进行第2次英语测试。每次测试都包括2个内容,即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测试。

4。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1)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很有限;平时主要集中在记忆单词上而不是语块上,另一方面,学生们已经意识到词汇量的扩大需要老师的帮助。(2)90%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在语篇学习中词汇的重要性。(3)在英语学习习惯上,学生们习惯“用眼睛学英语”而不是“用嘴用耳朵学英语”,少开口,甚至不开口。

前期测验:为了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中的成绩,我们必须保证两个班级在进行试验前水平相当,因此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测验。平均值、中数、众数是三个最常见的判断统计分布的标准。实验班的平均数是63。28,众数是72,中间数是 63;控制班的平均数是64。01,中数是71,众数是 64。因此,可以说这两个班级在实验前水平相当。

试验后测试:实验班的平均数是75。70,众数是72,中间数是 80;控制班的平均数是62。27,中数是59,众数是59。差异显著,实验结果表示词汇法应用于语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一次同时学生的词汇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使用词汇法教学的实验班的英语成绩高于控制班。试验后的测验证实了词汇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词汇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次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验的时间有限,参与的学生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验中还发现,由于词汇法与传统的教学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这使得在词汇法教学期间,个别同学由于语言接受能力受到干扰而使成绩下降。

五、结束语

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词汇法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的把词汇法应用与英语教学中,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ewis, M。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 [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2]Lewis, M。 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3]随晓辉。词汇法教学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聊城大学学报,2006,(3)。

语言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创新方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论文

态势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有声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竞赛法在球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题板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要求论文

浅析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在Word 文档中为字典添加词汇

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词汇法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