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城市机动车污染及对策(共含11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素笺浅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及对策
随着机动车的`增多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向机动车污染型转换.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大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污染产生的危害非常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主要有两种途径:改变机动车动力,采用机内、机外净化技术.
作 者:梁艳 Liang Yan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刊 名:城市公共交通 英文刊名:URBAN PUBLIC TRANSPORT 年,卷(期): “”(11) 分类号:X734.201 关键词:机动车 保有量 机动车污染 代用燃料 净化技术城市机动车污染危害与防治对策
介绍机动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提出了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的措施.
作 者:赵瑞生 作者单位:松原市环境监测站,吉林,松原,138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X5 关键词:城市 机动车 污染危害 防治对策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查
摘要:利用先进的'GPS技术调查了宁波市不同道路汽车行驶工况,分析了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机动车车型和汽车城市道路运行工况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对宁波市主要道路机动车流量进行了连续12h测量,并根据行驶工况和流量调查估算了宁波城市道路污染物排放总量.作 者:訾琨 黄永青 涂先库 杨仁法 Zi Kun Huang Yongqing Tu Xianku Yang Renfa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汽车系,宁波,315012 期 刊:汽车工程 ISTICPKU Journal:AUTOMOTIVE ENGINEERING 年,卷(期):, 28(8) 分类号:X8 关键词:汽车 行驶工况 排放污染物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探讨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作 者:温明军 温明鸿 樊江 作者单位:达州市环境监测站,四川,达州,6350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0(5) 分类号:X5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 污染 现状 对策探讨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与治理论文
摘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介绍中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关键词: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方法和时间效益要求日趋突出,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施工等所不能分离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又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物质――在用机动车尾气随之而来。为了让人们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了解,共同行动起来,预防和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本文从机动车尾气的危害、产生、以及治理等方面略作分析。
1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 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机动车排气污染是指机动车上路行驶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人们看到的各种机动车排气管里喷出的白色、黑色、浅兰色的烟气,这就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尾气中含有12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在1988~的间,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的3.6亿。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猛增到19的1730万辆,翻了2.2倍。预计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 这些车辆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且正以年均增长率10 %以上的速度增长。此外,随着各地经济交流的日趋活跃,城市过境车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无形之中加剧了过境城市的空气污染。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增加量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大城市过境车增多,由于这样一些特点,导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汽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 城市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的危害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1990年,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
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物(NOx)、铅(Pb)等。
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排放到大气中,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四乙基铅或甲基铅)。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挥发性特别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另外,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2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根据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 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生产厂家
新生产的机动车尾气是否能够达标排放,关系到整个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为此,各级经贸、质监部门必须从源头抓起,把尾气排放是否达标做为汽车能否出厂的硬性指标,适当提高新生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大力淘汰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生产线,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多种能够降低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技术,从源头上控制车辆尾气污染。
2.2 鼓励生产厂家发展环保型汽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海南环保汽车论坛上指出,随着环保意识与日俱增,环保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环保是汽车工业必须跨越的关口。从汽车诞生那天起,汽车工业就面临环保、能源消耗和安全问题,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就必须跨越这三道关口,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型汽车。 再者, 现代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动力性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优点日益显现。我国柴油汽车大幅度增长,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推进我国汽车清洁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 在使用中严格监督,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应该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纳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内,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新车上路前,要全项监测尾气污染物指标,达标后,登记造册,经审批,到公安交通机关办理上路手续。严防机动车非法落户和尾气排放超标的国外车辆入境。各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公安交警要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定期检测、巡检、抽检制度,禁止排气不合格的车辆运行,并及时淘汰油耗大,污染重的超期服役车辆,堵绝报废汽车非法交易。
2.4 提高燃料质量,强制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与机动车燃料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国家环保局从1988年开始,制定有关机动车
污染物管理的系列国家排放标准并组织实施。年开始推进中国汽油无铅化,全面提高了汽油质量,同时也把油品质量的提高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组织制定并于颁布实施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汽油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在我国首次得到控制。汽油生产及销售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车用燃料监督管理的规定,停止出售含铅汽油,坚决淘汰90号以下的低标汽油,自觉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取消其生产、销售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5 完善环境立法和标准体系
国内环境立法起步较早,也较完善。如果要适应商品经济,那些模糊性、伸缩性、原则性较大的规定条文,实施起来就困难了,某些条款缺乏量化的刑事处罚和经济约束手段要及时补充和修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向先进国家看齐,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同时,全国应建立统一的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各项政策和规章的落实,包括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排放技术监督、对生产不合格车辆的企业进行处罚、对已报废的车辆要坚决销毁,以此来规范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使汽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把对人体的危害减到最低水平,还城市居民以洁净的空气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7):227.
[2]@孙强,赵丽,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2):43.
[3]@柳毅.沈阳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科学.,(4):3-4.
[4]@卫百潮,李红光.机动车辆尾气污染及控制对策.山西化工.,(5):72.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增强,与此同时也使得城市水污染问题增加,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所以,通过对城市水污染现状以及治理的对策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控制水污染的源头和进程,也能够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需要对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其中还存在着治理意识不到位、污染缺乏监督、技术落后等情况,所以通过有效的防治能够提升城市健康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进步。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用水量也十分巨大,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城市用水量。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技术,在城市的各个环节的发展都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但是我国目前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城市水污染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减轻生活污水问题,通过有效的治理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帮助。
1城市水资源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地区存在着缺水现象,这样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我国很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出现问题,在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加大了城市水污染的情况。首先,我国城市水污染的范围比较大,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在增加,使更多的污水排放进清洁水内。很多江河湖泊已经遭受着污染,发生水质变质,当前的污水排放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治理,使得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加深。同时我国各地对水污染重视程度不同,在管理时也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使得城市水污染情况加剧,城市水污染情况容易从局部转化为大规模,这样在需要在对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通过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方式来对我国污水进行合理的处置,环节水资源的污染加剧的情况。
2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2.1城市污水的无节制排放
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城市中居民和工业、农业等各个产业都在排放着污水,这些污水很难得到控制,所以大量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河湖海中,使得城市的地下水被污染,给城市中的污染治理难度增加,也破坏了安全的用水环境。
2.2城市污水处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在运行时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污水,在排放过程中也有很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引入和城市用水当中,这种情况严重的威胁到了城市水资源的正常使用,而先发展再治理的理念也在很多城市管理者中逐渐蔓延,经济的发展无法带动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企业需要加大对处理意识的提升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对污水进行恢复。
2.3.城市污水排放缺乏有力监督
城市污水一方面是居民排放,另一方面就是盈利企业,而大量的企业排放污水没有有力的监督,或者排放后惩罚成本过低,使得很多城市不重视对污水排放情况。同时很多地方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对污水排放的监督不具体。当前,很多城市在排放过程中虽然建立了专门性的法规,但是自身还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很难实际的进行贯彻落实,影响污水的有效处理,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对于监督工作不重视,很多污水处理过程中受到多方阻碍,影响污水排放处理效率。在处理过程中也会受到地区的人力,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难度大,很多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导致城市污水情况越来越严重。
3城市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3.1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意识
要想提升当前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意识,对企业、个人和政府等加强水污染成治理意识的灌输,保证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同时,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治理小组,通过有效的治理方案来支持城市水污染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与技术和意识的提升,從而保证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
3.2加强对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监督
在我国城市水污染的防治过程中,政府在承担最重最重要的责任,其中除了治理之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对于水污染的情况,需要做到动态监督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和管理体系对江河湖海进行管理,保证出出现污染情况能够及时的治理,找到源头并进行相管的责任认定,发挥监督的有效作用。在整个治理过程中需要成立相关的技术小组,对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系统的监督和预警,出现问题及时制止,重视监督和污水排放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
3.3创新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支持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对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来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排放进江河湖海的水质清洁,同时也需要成立相应的技术小组,对企业中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提高排放的检测技术水平,保证水质的清洁。其次,也需要加大对废水在生产技术的探究,建立污水处理工程,给居民创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用水环境。也可以通过重复利用水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经济能力和水质保证。最后,也需要对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技术进行创新,通过与自身的情况进行结合,来保证治理水污染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当前水污染现状,需要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原因和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多,同时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也在不断显著,所以城市水污染问题必须要有效地解决。通过加强水污染防治意识,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持来实现城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德信,韦树铌.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04):114.
[2]方冉.论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J].科技风,2019(02):123.
[3]张艳丽.浅谈城市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建议[J].中外企业家,(36):220.
[4]潘鑫.浅谈城市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112.
摘要:环境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排污强度大,无疑增加了污染治理和控制的难度。多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众多措施来治理城市水环境,但由于我国现下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彻底解决污染问题是不现实的,只能结合城市水环境系统自身特性以及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治理,最大化的控制污染程度。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从城市产业结构、污染管理控制体系、污水处理厂产业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水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污染控制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都在不断加强水环境污染控制力度。实践表明,改善和控制城市水污染问题不仅取决于治理技术层面,还与城市发展和城市相关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要求,合理治理城市水环境,控制污染,使城市水环境能够良性循环,不仅能解决水环境问题,还能同时解决城市发展的其他相关性问题。
1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
我国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集中体现在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个方面[1]。其中农业源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禽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不过相较于城市工业源和生活源来说,农业污染源和控制较为方便,作物枯死以及畜禽粪便等都可循环利用在其它产业方面。因此,我国城市水环境的污染集中体现于工业源和生活源,这两方面也是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部分。就我国目前的水资源形式来说,我国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已经趋于紧张趋势。城市水环境治理通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城市水资源供需也有很多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城市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面对多样的污染源,致使污染控制变成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城市已经逐渐加大了水环境治理力度,倡导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部分重点划分区域的水环境治理已经显著改善,水污染情况也一定程度上被控制,加剧趋势被初步遏制[2]。
2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的具体策略
2.1预防为主,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首要目标就是预防水污染,不能处于被动等到污染真实产生再去解决问题。预防水污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全国人民改善水环境的责任意识,国家和政府应该通过媒体、新闻、网络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传达水污染对人类生命健康以及地球环境的严重影响,为了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全国人民都应该跟随国家治理水污染的脚步,唤醒自身水污染控制意识,先行自我改善自我监督,随后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力量[3]。如此方能调动社会群众对水污染的控制意识,在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人对水污染行为进行监督,群众共同产生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压力,不仅有效支持了政府的工作,更能给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敲响警钟,使其迫于压力重视并有效改善污染问题。其次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的产业布局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根据环境容量差异,配合实施各项相关措施,使城市水环境系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2合理控制,减少城市排污量
合理控制城市建设项目的数量,能够有效减少城市排污量。在城市项目建设开展过程中,对其进行环境管理,提高项目的环保准入门槛。将环境管理成为水环境治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质量,对于重复性的低质量项目应该直接不予以批准,而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设项目,则应该视城市发展以及环境容量情况而定。若国家能够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状态适宜的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将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共同协调推进,相信目前的水环境质量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取决于国家和城市管理部门的控制力度,对于明令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4]。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域范围内,应该重点控制: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任何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进行建设;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任何排放污染物项目进行建设;准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对水体有严重污染的项目建设,且有污染的项目,建设后严格遵照排污标准,坚决不允许其擅自增加排污量。另外,对于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域,核心区和缓冲区也是不允许有项目建设的,对于那些想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以谋利为目的的`申请建设者,坚决不批准。
2.3全面考虑,建立水环境控制管理体系
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是否顺利,离不开完善全面的水环境监控管理体制的配合和支持,针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以及相关规划脱节的问题,完善对城市水环境系统做全面研究,研究中针对各城市水环境系统的不同特点对其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其与城市规划在哪些方面有关联,加强水体空间保护规范的制定,使城市建设中涉水设施布局尽量优化和协调。另外,要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机制,明确规划方案和规划施行目标,使城市水环境系统遵循自然规律节能环保呈良性循环。水环境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中,应该以重要水体的保护为中心内容,保障水环境相关的设施能够顺利建设、高效运行。其次则要针对不同城市的水体特性,结合该城市水污染特点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发展情况,建立运行监控管理体制,保障城市水处理相关设施以及设备达到适用性强、抗干扰能力强、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污水处理效果。定期对城市水环境控制管理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善,切实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效果。
2.4加大投入,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占城市排污总量的50%左右,也就是说,实际处理的污水只有被污染水的一半,其中还不考虑污水处理的质量。其中生活污水处理率仅有30%。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任意排入城市河道,致使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水质量,但城市现有的污水厂数量以及处理容量都达不到实际污水处理需求。就笔者的了解,笔者所在城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多数需要借贷,还要引入外资,才能购买合格高质量的污水处理设备。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资金投入,着力于建设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污水处理厂,运用合适的手段进行筹资,使更多的污水处理厂能够建设起来。建立污水处理厂要选用高精度高质量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免污水处理质量不达标,且经常损坏增加了维修保养和使用成本。从管理体制上角度来说,城市污水处理厂隶属于政府性单位,如此也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面对污水处理设施建立资金短缺情况,只有将污水处理厂划分为产业化建设的范畴,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依靠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体制,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可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不断提高污水治理水平,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预期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污染物的排放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城市水污染控制以及水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任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或制约,只有全面研究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特性,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或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和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锋,刘红,袁兴中,等.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系研究[J].生态学报,,01:30~43.
[2]张鵾,车伍.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审视[J].建设科技,2016,01:32~36.
[3]王刚,潘涛,齐珺,等.北京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水质改善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16,02:81~88.
[4]董欣,曾思育,陈吉宁.可持续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工具研究[J].给水排水,(03):39~44.
摘要: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内工业、农业产业的大量建设,使水资源污染愈发严重,特别是城市水污染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了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对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国家和政府对于水污染情况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断强化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只凭借国家政府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城市居民要积极参与到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行动中,节约用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污染、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顺利解决,为人们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水污染治理 水资源保护 资源污染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人类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不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创新都离不开水资源,对水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却因水污染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缩减,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水资源供不应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用水,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污染行为的处理力度,也要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采,并且还要唤起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极力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较为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
1、导致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1.1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成因
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水污染是所有环境污染中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的污染。并且,造成水资源污染十分容易,导致水污染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大型工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水,工厂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或地下水中,就可能会导致河流和地下水污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数量骤增,城市水资源被大量使用,从而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而人们在生活中没有环保意识,没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将生活中的污水肆意排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资源的污染。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针对城市水污染,政府已经采取了一定的举措,如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都建立了城市污水加工处理厂,但是这些工厂处理污水的能力远远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国家也要重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像北方的一些城市,由于未对资源合理利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的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地下水位线快速的降低,导致地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塌方的现象,石油、煤炭、天然气的过度开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地下水的污染。
1.2 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对策
(1)建立综合的水资源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我国水污染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解决现存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要有与其长期奋战的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治理现有水资源污染的同时还要保护现有水资源不被污染,所以要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方案,严格把关各项可能会导致水污染的源头,从根本上杜绝水污染再次发生的可能。其次,治理水污染不能闭门造车,有关部门要积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也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最重要的是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每个人都不愿看到水资源被污染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一定要尽早解决。最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监管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情况,除了制定污水排放指标以外,还要监督污水处理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对其中的不合格的地方要给予严重处罚。
(2)运用先进治理技术。在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城市中人口的分布情况,分别进行集中污水处理和分散污水处理,在一些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就进行集中污水处理,相反就进行分散污水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不影响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质量的情况下为国家节约一些污水处理方面的花费。
(3)提倡污水循环利用。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更多的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厂处理污水的速度与制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速度成正比。及时处理城市地下管道里的黑臭水体,清洁城市各种水体,污水处理厂要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将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降到最低,符合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使水质更清洁,可以再次循环利用,最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河道生态修复。河道生态修复可以从三个方向入手,第一是清理河流底部的淤泥,这样可以避免淤泥再次污染河道。第二就是生态护岸,简单来说,就是以水位线为分割线,水位线以下可以用石块建立水坡,建立木桩等,在水位线上方可以选用石板、鹅卵石等铺设步道,还可以在水边建立一些亭子,以供人们休息,为了美观和美化生态环境,可以在斜坡上种植草坪,达到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理念。最后,对一些不需要清淤的河道,可以通过种植水生动物,改善河道底部环境。若是河道的污染很严重,种植水生植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好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底泥投放活化药剂,加快水质的改善速度。
(5)加强生产运营监督。从法律角度完善水资源污染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法律制定的标准进行水环境保护工作,对一些工业工厂或个人排放不合格的废水情况,一经发现必须严厉进行处罚。地方政府及一些环境部门应定期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知识宣讲,加大城市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同时对于一些工业工厂要不定期对其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查,并记录水质的每一点变化,一旦发现水质中有害物质含量急剧增加,要及时进行排查,查找污染源,查明原因后要及时与上级领导报告,迅速的提出治理水资源污染的方案,降低水污染现象发生的可能。
2、城市水资源浪费严重的成因和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2.1城市水资源浪费严重的成因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要节约用水,但是水资源浪费现象屡禁不止,常有发生,这不单单是我国存在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来说,这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究其缘由,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没有切实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最终的成效不尽人意。其次,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但是我国在制定水价格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其重要性去制定,然而,生活用水价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多使用一些水对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积少成多,也加重了水资源的浪费。第三,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农业种植区域,每年有大量的田地需要灌溉,用水量十分巨大,然而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用来灌溉的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使用的灌溉技术也比较原始,最终导致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水都被蒸发掉了,这是非常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最后,对于一些工业企业,处理污水的设备不够先进,严重制约了工业用水的循环再利用。以上几点,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使之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2节约水资源的措施
人体中水的含量大约在65%-70%左右,水是人类的生命本源,不只是人类,整个地球上的任何生命的存在都离不开水,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现在开始,不断寻找解决水污染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水污染,制定一定的政策促进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首先,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必须要制定全面的关于企业和居民用水的管理制度,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意识及科学开发水资源的行为。其次,政府要时常给居民宣讲节约用水方面的教育知识,鼓励学校、企业或一些其他单位经常开展节约用水方面的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在思想上给人们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再次,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比如实行不同阶梯水位价格不等这类的用水策略,鼓励大家尽量节约用水。最后,对于一些工业生产用水,政府也要制定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及时更换浪费水资源的设备,对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类工业企业也应从源头开始抓起,安装一些处理工业污水的设备,对于能重新利用的工业用水要进行循环利用,对不能循环利用的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各项指标达到排放要求后污水才可以被排放,工业企业也可以对雨水、雪水进行回收处理和使用,这不仅可以减少工业企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农业上的用水,比如灌溉农田可以采用一些节水设备和技术,总之,一切生产、生活要围绕节约用水这一最终目标展开。
3、结束语
水资源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矛盾。但是国家、政府以及一些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保护城市水资源和治理城市水污染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城市水资源的污染现状,深入调查城市水资源污染物的源头,从源头出发,制定处理水资源污染的办法,也要从国内外借鉴优秀的、先进的处理污水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督,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污染物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最终做好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寅.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分析[J].环境与发展,,29(10):201-202.
[2]向男.城市水资源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J].战略新兴产业,2017(44):30.
[3]李献忠.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J].环境保护,2016(10):83.
[4]纪媛媛.水资源节约与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5 (21):134-136 .
城市加油站的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
本文提出了城市环保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城市加油站污染问题.着重介绍了城市加油站污染的基本特征,指出了该污染源对周边环境和市民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和潜在的'威胁,并从技术上、管理上提出了控制污染的对策.
作 者:李斌 师宏侠 作者单位:李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师宏侠(太原市环保局万柏林分局,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X5 关键词:加油站 污染 控制 对策合肥市城市PM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利用合肥市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3年PM10的监测结果,从4个监测点3年PM均值、月均值和日均值超标率的.变化情况对PM10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气象条件、下垫面性质和污染物排放三个方面对PM10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针对PM10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执法力度,控制燃烧排放;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与监督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增加城市大气环境容量等一系列减轻合肥市城市PM10污染、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对策.
作 者:茆长荣 尚广萍 MAO Chang-rong SHANG Guang-ping 作者单位:茆长荣,MAO Chang-rong(合肥学院,旅游系,安徽,合肥,230601)尚广萍,SHANG Guang-ping(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230031)
刊 名: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29(4) 分类号:X51 关键词:合肥市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成因 综合治理 对策城市河流淤泥污染的治理对策
针对河流淤泥,详述了物理法、生物法、生物化学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列举了香港城门河治理工程范例.并对于河流淤泥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作 者:林家森 作者单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东,广州,510160 刊 名:中国给水排水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年,卷(期):2004 20(1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河流淤泥 治理方法 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