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卖沙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共含11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卖沙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篇1: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据底统计,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达1.4万多个,加上农村小规模饲养户,禽畜粪便及冲洗污水产生量巨大,年排放量达1800亿t以上,且基本上难以做到达标排放,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列水环境污染的三大源头之一。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我国畜禽养殖是以分散户养、小规模经营为主,产生的粪尿总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推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污染问题。

二是农业生产上化肥取代农家肥比例增加。畜禽粪尿等农家肥与化肥比较,有体积大、用量多、装运不便等突出问题,加上化肥来源已相当方便,很多耕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畜禽粪便没有了应用出路,从“利”变为“害”,成为了污染源。

三是畜牧业养殖环节属微利行业,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与工业等其他行业不同,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过高。此外,很多养殖户不了解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清洁生产技术。

四是城市周边地区被清理的部分规模养殖场向农村迁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清理城市周边养殖场,实行严格的禁养政策,畜牧业生产重心将向农村转移,污染也必然会向农村转移。

2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水体。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鱼塘中,使氮、磷含量

高,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二是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气体,恶臭难闻,引发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社会矛盾。

三是传播病菌。畜禽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可成为人、畜传染病的传染源。

3治理对策

3、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环境容量条件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计划。在具体工作中,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依法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各级财政应安排治理污染专项资金,以促进和推动整治工作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为提高资源化水平创造条件。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吸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畜产品安全和环保意识。通过科技进步,推广高效、实用、价廉的治理技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2抓好污染源头控制

一是划定禁养限养区。禁限养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

二是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规划可养殖区域应有总体建设规划,并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提出用地规模、区域布局、治理模式、载畜量、环境目标等控制性要求,防止产生新的集中污染。今后凡新建场选址上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纳污染物土地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三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养殖场从平原片区向山地转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采取干湿分离措施和沼气治理措施等,将废渣、废液用于作物施肥,利用植物(作物)全部吸收有机污染物,达到废水零排放的标准。

3、3推广畜牧业污染治理模式,加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引导散户向规模化转化,规范处理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排污量。应用饲用酶制剂等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沼气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处理工艺[1―2]等方法处理养殖业废水,使之达标排放。禁养区内养殖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关停,不再开展养殖活动,原有养殖场及配套设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规模养殖场要结合实际,配套建设干湿分离机、沼气池、沉淀池、生化塘(机械曝气或自然氧化)、鱼塘等足够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设施,减少或不排放污染物质[3―4]。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4参考文献

[1]于金莲,阎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9):44―47、

[2]陈银祥、畜禽养殖废水生物活性酶技术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16):228―229、

[3]张大勇,周黎明,朱祥伟、治理养殖场污染的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b12):84―85、

[4]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9(b03):294―299、

篇2: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大量增加,由于粪便利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规范不达标,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畜牧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且潜伏周期长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国家已将畜禽污染的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制定法律、法规,严加控制和管理。3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把畜牧业污染防治正式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我国大中型畜禽场畜禽粪、尿年流失率达50%以上,致使畜禽场周围环境恶化,群众反映强烈,已经成为阻碍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篇3: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

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

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如何面对畜牧业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畜牧业环境污染、恢复畜牧业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 者:贺春林  作者单位:云阳县双江镇兽医站 刊 名:畜牧市场 英文刊名:STOCKBREEDING MARKET 年,卷(期): “”(2) 分类号:X5 关键词: 

篇4:畜牧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摘要:

介绍了禽畜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篇5:畜牧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畜禽粪便的增加和任意排放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退化。为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统筹畜牧业污染源治理,是关系到今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基层多年经验,现就畜牧业污染情况和治理方法作一探讨。

1、畜禽环境污染源现状

1.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畜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2]。据测算,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 050 kg,排尿1 200~1 300 kg。利辛县按生猪出栏120万头/年计(存栏母猪不计),粪便产生量为102万~126万t/年,尿液144万~156万t/年。据测定,猪粪恶臭成分高达230种,粪便中含有的硫化氢、氨气、粪臭素(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物质,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刺激动物嗅神经和危害呼吸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而且排放到大气中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播撒到农田中去,也将导致磷、铜、锌及其他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富积,从而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

1.2水质污染

农村散养户、规模养猪场粪便露天堆放,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经雨水冲淋而排入水体中引起水体污染。养殖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质。病死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焚烧不彻底,有的乱扔乱抛也导致环境水体污染。

1.3病原微生物污染

畜牧业的发展会带来病原微生物的大量滋生和传播,特别是患病或隐性带病畜禽排出多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不适当处理,会成为传染源,不仅造成畜禽疫病传播,而且会波及人类,影响人们的健康[4]。环境的污染还可导致各种微生物、病毒、病原体的变异,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1.4药物残留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医药、消毒药、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瘦肉精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2、治理对策

2.1科学保护畜牧生态,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要高度重视畜禽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吸取某些地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来,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2.2建立人工生态型养殖场,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原有以及新建的养殖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通过推广农牧结合、果牧结合、牧菜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强化畜禽粪便无害处理与综合利用,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走出发展污染、污染发展的恶性循环老路,实现发展利用的良性循环。饲料部门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环保型饲料,减少养分的过量供给,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采用多阶段饲养法,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3控制畜禽排泄物,大力发展沼气生产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有的粪便可通过处理重新利用,如鸡粪粗蛋白质不仅无氮浸出物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微量元素,通过干燥、膨化、氨化或发酵等方法处理后可作畜禽饲料。此外,应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秸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4控制药物残留,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既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也(下转第285页)

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猪高热病发生后,病死和扑杀畜禽的处理更是成为一大难题。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投入、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2.5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畜牧业和谐发展

饲养环境不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而且影响到对环境的保护和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措施具体为:一是搞好禽场的环境绿化;二是加强禽舍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洁净;三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发生;四是做好养殖场的隔离,进入人员和物品、设备要消毒;五是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3、结语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环保投入有限,治理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绝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抓好环境保护,将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中来。这是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必须认真探讨的长远问题。

4、参考文献

[1] 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等.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9(B3):294-299.

[2] 马再强,薛晓玲,李小珍,等.天水市秦州区畜牧业污染及治理对策[J].畜禽业,2010(2):32-33.

[3] 张俊德.浅谈黄河三角洲地区畜牧业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1):56.

[4] 时景璐.畜牧业污染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5):128.

篇6: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对盘锦市农村生产现状及场乡镇污染物排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有代表性的畜禽养殖场和水稻清洁生产实验区进行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盘锦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其周围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较大影响.

作 者:张和平白贞爱 张昌楠 刘洋  作者单位:张和平,刘洋(盘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白贞爱(中油辽河油田公司环境监测站,辽宁,盘锦,124010)

张昌楠(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盘锦,12401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 关键词:农业及农村环境   清洁生产   污染途径   治理措施  

篇7: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1 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1.1 广泛性

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固定的污染源,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超过了自然自身的承载能力,而且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水体中,在地表层广泛分布,给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

1.2 潜伏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潜伏周期长,例如,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农药和化肥在农田中存在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具有潜伏性。

1.3 随机性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受区域降水过程及气象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结构、地质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也是其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模糊性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施用,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除了农药化肥外,还有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农作物的类型、生长季节、土壤的性质,使用方式和降水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会导致农药和化肥养分的流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判断农业面源污染的总体状况具有较强的模糊性。

2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每亩耕地年均施用农药的有效成分约为0.8kg,喷洒的农药中约有六七成进入到环境中,其中仅有30%左右的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其他会直接降落到地面或飘游于空气中,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较低的利用率导致了土壤水体以及农作物的污染,导致了过半数的水体和大量城市地下水发生污染。

2.2 化肥污染

为此,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每年都呈大幅增加态势,达到了6 800万t,较的5 912万t,增长了15%,而化肥的利用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约为35~50%。部分化肥会随着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进入到河、湖、水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3 养殖场污染

20,我国的水产品总量达6 172万t,人工养殖占73.6%。畜禽养殖中排放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会使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流失量逐年增加(仅,COD流失量就达728.25万t,BOD流失量达498.83万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投放的饵料、鱼药也是加剧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积极倡导科学生产

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等,确定土壤中使用的氮、磷、钾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维持土壤的肥力水平,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低毒、无毒农药的研制和使用,倡导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做好水产养殖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循环利用,减少水体污染。

3.2 加大治理保障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需要政府牵头主导,加大治理的外在保障力度。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并从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特别是普通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户尤其是农业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环保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生态种植和养殖的专业技术,并提供后期技术指导和服务,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建兵,程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5-39.

[2]范海妮.浅谈农业面源污染原理及防治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33):23-24.

篇8: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流域源头农村的生活生产垃圾、污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伴随着径流泥沙的搬运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直接导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水土保持工作对流域面源污染的重视较少,开展的'工作也不足,随着问题的日益凸现,开展以流域源头农村的面源污染为主要形式的治理及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对我国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管理的重点任务,呼吁开展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作 者:杨艳霞    曾红娟    张亚玲    YANG Yan-xia    ZENG Hong-juan    ZHANG Ya-ling  作者单位:杨艳霞,YANG Yan-xia(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曾红娟,ZENG Hong-juan(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张亚玲,ZHANG Ya-ling(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384)

期 刊:林业调查规划  ISTIC  Journal: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年,卷(期):2008, 33(6)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流域面源污染    危害    治理    管理   

篇9: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作 者:段玉杰  作者单位:湖北省三峡大学 期 刊:中国减灾   Journal: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年,卷(期):, “”(4) 分类号:X5 

篇10: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污染严重的特点,已成为影响农村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在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作 者:吴迪 何俊仕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资源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13) 分类号:X592 关键词:农业   面源污染   对策  

篇11: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农业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控制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源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挖掘有机肥源,确保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在控制农业化肥流失方面要针对化肥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作 者:张青松    刘飞    辉建春    朱雪梅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期 刊:亚热带水土保持   Journal: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10, 22(2) 分类号:X592 关键词:农业化肥    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邳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河道面源污染整治方案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郊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城市机动车污染及对策

浅析沼气建设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变化特点及防污对策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论文

产生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锦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