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专家:高考来临 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arukiharum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心理专家:高考来临 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再有两天就要高考了,家长发现考生在家里会无端地发脾气,很是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昨天,南京市教育局“陶老师工作站”的陶�泻憬淌诟�家长们作主题为“陪孩子走过考试”的讲座。他建议家长,在这几天里,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不要去调整孩子给自己定得过高的目标。
家长对孩子异常行为束手无策
“说实话,马上就高考了,我紧张。我白天开出租,一般是早上6点醒的,可是我这段时间5点过点就睡不着了。”采访路上,女儿要高考的出租车司机向记者说了自己的状态。高考前,家长和考生一样会出现紧张和焦虑,以致家长对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束手无策。
一位考生妈妈昨天告诉陶老师:“我家小孩做不好作文就发脾气,说‘不写了,不会写,从来就没写好过’。像神经病一样。”这位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陶老师出的主意是:允许孩子发脾气,家长不用就发脾气事情本身劝孩子。“允许他哭,不要说‘不能哭’,允许他叫,不要说‘不能叫’。孩子紧张,压力大,需要发泄情绪。”陶老师说,孩子们的行为最多不过是骂骂、砸东西、看电视等,能把情绪释放出来还真算是好的了。如果孩子有情绪但不说话,则容易有躯体反应。
孩子自定的目标,家长不要管
另一名考生的妈妈表情有点凝重,她的女儿就出现了陶老师所说的“躯体反应”。她说女儿:“回家吃不下饭,自己讲‘我要死了’,说咽不下,劝她吃也没用。例假也提前了。”陶老师建议这位妈妈,这个时候担心孩子的睡眠、饮食、紧张情绪已经没必要了,如果孩子不吃饭,妈妈就不要希望孩子吃饭吃得香,“越希望你就越关注”,家长一旦关注,很可能说出“要吃啊,马上就要考试啦”这样的话,“你以为是在劝孩子,可是你提到了考试,劝吃的效果不明显。”
陶老师还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现在给自己订的目标过高,做父母的没有必要去调整孩子的目标。高考前的这两天,父母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后和孩子一起准备高考的文具等东西。父母还可以考虑是否送考,“送考,其实你就看着孩子走进校门就行了,不要说什么话。”陶老师说,家长这个时候要当孩子的“fans”,要坚强,让孩子觉得父母是泰山、黄河、大树、湖泊,一直在他们身后支持他们。
要正确理解孩子发脾气 -资料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该持什么态度呢?许多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可能想:是我们供给你吃、喝、穿、戴,你有什么资格对我们发脾气?这种想法当然可以理解,不过,和成人一样,孩子发脾气同样也有原因。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发脾气呢?
①发脾气不是麻烦是“康复”
每个人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或因某些原因疏忽罢了。人们发脾气时所选择的对象,多是能够接受、承受或忍受我们的“疾风暴雨”的人。这种对象的选择有时是下意识的,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也能够理解我们。
正因为在他们面前有安全感,我们才敢于发脾气,才敢于失态,以释放紧张不安的情绪,宣泄内心的矛盾冲突。从这种意义上说,发气不是“麻烦”,而是“康复”。
孩子虽小,却同样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同样也有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由此产生许多愿望,这些愿望也许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然而,孩子的能力却非常有限,还不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每一个愿望,这一点是他们最不愿意正视,也最不情愿接受的。在这种时候,孩子就会体会到无助无望的感觉,感到沮丧、烦躁不安、紧张焦虑,这种沮丧的心情足以压倒孩子的自信心,使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这种情绪所左右,于是,开始发脾气。其实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
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爱他们,所以他们才敢跟父母耍性子。只要父母认真地加以关注,静静地倾听他们的怒气,他们就能够充分释放出内心的紧张、不安和沮丧,摆脱孤立无助的惶恐,继而恢复自信心,正视现实,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而且,孩子发脾气的起因和过程,对孩子都是一个很大的触动,能从中学会同情、理解别人。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发脾气之后会逐渐静下来,恢复合作精神,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所以,我们不应认为孩子发脾气是“麻烦”,而应当看到发脾气是他们心理康复的必然过程,也是心理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正常反应,
②父母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自身情绪波动
对孩子发脾气时的`种种表现,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大限度地接受“暴风雨”,避免被孩子的言行所激怒,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或以“ ”。
如果实在无法接受,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很愿意帮你,可现在这个样子,我实在没办法帮你了。”孩子从这些话中至少可以明白一点,父母理解他们内心的烦恼不快,很愿意帮助他们,不会因为他们发脾气就嫌弃或厌恶他们,仅仅是苦于无计可施,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才离开的。这时,父母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回避,直到情绪平稳,能够冷静地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但切忌将孩子单独关在家中。
③静观事态发展,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排除内心的不安、紧张和焦虑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认真地关注,冷静地倾听,就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如果孩子压抑着自己,不断抽泣,浑身发抖,可以轻轻地把他搂在怀里,握住他的手,轻拍后背和抚摸头发,和蔼安详地凝神望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们最信得过、最能依靠的人。可以安慰他:“爸爸妈妈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出来吧,然后,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儿。”孩子听了这些话,会一下子放松,接下来可能会放声大哭,这就足够了。
如果孩子双手乱舞,跺脚蹦跳,出言不逊,可以冷处理,认真冷静地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满甚至愤怒,不要过多地进行干预,更不要针锋相对地给以回击。
如果孩子有伤害自己或家人以及毁物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同时注意保护孩子和自己。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严肃地大声说:“我不想让你伤害自己和别人,我不想看着你干傻事,你会后悔的。”孩子很可能会拼命挣扎,但一定不能松手。总之,要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孩子在叫喊挣扎的过程中,会开始发抖、出汗,直到渐渐平静下来。一旦平静下来,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伤害了别人及自己,或毁坏物品,会非常懊悔。父母则应帮他分析自己行为的失当之处。
④找找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要帮助孩子找找发脾气的真正原因,是否物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还是孩子心中的想法、困惑、不满和委屈没有得到及时的抚慰。
有些父母也许有些担心,这样做是不是在纵容孩子?其实,同我们一样,孩子发脾气时头脑发热,注意力完全被激动的情绪所左右,什么也听不进去。此时,如果我们强迫他们接受劝告或建议,其结果适得其反。倒不如待孩子渐渐平静,此时,我们给予的劝告和建议才更容易被接受。
有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相信肯定没有,无论是多美完美,多美儒雅的人,他也一定是有脾气的,既然大人都会发脾气,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因为孩子的弱小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可能大人对于发脾气的孩子更多的是无奈和不解。甚至搞不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商店满地打滚着一个东西,或者是大哭着不肯跟父母走。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那么多脾气呢,要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表面现象,我们要透过孩子发脾气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缘由,来参透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需要时刻记住,孩子无法用词语和口头方式告诉你他的烦恼和不快,而情绪和行为采石他们的语言,为了倾听他们,我们必须学会破解这种语言。
而这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新书《孩子爱发脾气,父母怎么办》将给我们打开一道参透孩子的大门。
这本书就孩子发脾气的11种潜在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如果你家也有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那么真的有必要拿来读读。
就在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也赶上家里三岁的孩子在我发脾气,因为老家有事情,我带着三岁多刚上幼儿园八天的孩子回了东北老家一周,回来后,重新上幼儿园的第二天,小妞就表现出不肯再去上幼儿园,而且在吃饭提到幼儿园就开始发脾气,弄得本来就没啥耐心的老公也发开了脾气,我们夫妻还闹得不痛快,但是我敏感的意识到,本来喜欢上幼儿园的朵朵忽然表现出不想去,甚至提到就哭泣,就发脾气,肯定是因为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的闹。于是,我耐心问她是不是老师批评她了,还是有小朋友欺负她了,还是没睡觉,在都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我知道我是不能得到答案了。只有求助老师,但是因为已经较晚了,不方便跟老师联系,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奶奶送朵朵去幼儿园的时候向老师咨询了昨天的情况,得知,小妞中午不想睡觉,在床上滚来滚去,翻跟头,最后掉下了床,哭了。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对女儿昨晚的脾气有了了解,小妞是因为对于摔下床这一事实,对于幼儿园产生了一些印象,所以才会抗拒去幼儿园。在了解到这一讯息后,我就可以有针对的进行疏导。如果当时我不是敏感的意识到原因,而是只是看到他表面的脾气,就没办法让小妞尽快适应幼儿园。
而这种去根据脾气背后来解决脾气的办法,在这本书第一章就有了介绍。
这本书主要从“我不是捣蛋鬼,我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因为变化和转变发脾气;我拍的过敏症影响我的感觉和行为;我不喜欢规则;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多动症);我在学校控制不住自己;我对任何事都担忧;我可能又抑郁症;好像人人都比我学得快;可我喜欢比我小的孩子玩;我的袜子穿的不对劲;我累了”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非常实用的一本书。这本书在京东,当当,卓越上都有出售,可能也会有部分电子版,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去购买,或者去阅读。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收获,其实,我觉得对大人也同样的有效。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因为有的孩子觉得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家长决不要让步和迁就,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二、由于孩子感到被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不要看他年纪还小,其实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有的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动辄对孩子大喊大叫,乱发脾气,孩子也渐渐模仿了这样的行为,有的孩子就委曲地说:“为什么只许大人发脾气,不许小孩发脾气?”所以家长自己也要尽量少发脾气,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另外,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除了掌握恰当的方法,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阶段(大概3-6岁),孩子哭闹的原因有大有小,那么孩子发脾气是什么原因呢?
一,纵向来看,儿童闹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原因
1. 婴儿通常哭闹比较多,原因却比较简单——他们哭泣通常是因为身体不适、饥饿、潮湿、寂寞、太热或太冷。在这个阶段婴儿还没有学会说话,因此哭叫成了表达自己的意愿的唯一方式。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婴儿期孩子的主要发展目标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如果孩子的哭闹能够及时得到安抚,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发展出对父母的信任。
在幼儿阶段(大概3-6岁),孩子哭闹的原因有大有小——找不到想要的积木、穿鞋子的时候鞋子太紧穿不进去、父母的离开。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孩子开始自主地做一些事情,他们会挣脱父母的束缚自己做一些事情,他们有时候会反对父母的帮助,他们想自己完成这些事情,开始有了对成功的追求,因此成功路上的挫折通常成为发脾气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帮助也有可能让孩子发脾气,因此父母的帮助不应当破坏孩子的主动感。)。另外,大概在四岁时候,孩子的侵犯行为达到了顶点,攻击行为增多,父母应当格外的注意。
3.学前期,学前期也叫游戏期,这个时期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减少了,他们逐渐发展出来应对各种事件的能力,开始认识到哭闹是没用的。不过,这种发展还是不完全的,当吃饭时间推迟或者遇到挫折,孩子还会爆发情绪。
4.学龄期,也就是孩子上小学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对各种身体不适更有忍耐力,但是过度的劳累、饥饿,强烈的失败感等会使孩子更容易爆发脾气。
二,从横向来看,孩子闹情绪的原因有
挫折
正如上面提到的,孩子遇到挫折会发脾气,年纪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会因为别人无法理解自己说什么而大发脾气,大一点的孩子更可能因为自己无力完成某件任务而发脾气。
身体不适
这包括疾病、饥饿、寒冷和炎热、处于危险的环境。
缺乏安全感
比较突出的就是父母的离开。
寻求注意力
孩子为了寻求注意可能做的事情:摔东西、打架、违反规定等。当然还有一些好的行为: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炫耀成绩。
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哭大闹时,许多家长多是用哄带骗,有的百般迁就,有的暴怒之下打一顿了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多,随着他们的成长,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家长要了解这些原因,冷静分析,正确处理。
1岁以内的小儿情绪不愉快大多与身体需要有关,如饿了、困了、尿布湿了,或者是生病了,这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小儿发脾气还有两种常见情况。一是要人抱,许多婴儿养成要抱的习惯,放在床上就会大哭大闹。二是认人,婴儿到6个月时就懂得认人了,要自己的亲人抱,亲人走了就不高兴。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会突然大哭,这实际上是智力发展的表现。有良好习惯和舒适照顾的婴儿是很少哭闹的。
2岁的孩子情绪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要求也多了,不满足的情况也常有发生。但是,由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所以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家长要仔细找原因。有位妈妈早上匆匆忙忙为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穿吃好送到托儿所,孩子一直哭闹不安,到午睡时才发现一只小脚趾没有伸直,在鞋里已经压得发紫了,这是妈妈的粗心。
3岁以上的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发展,开始懂得是非和好坏,也有一些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个年龄孩子基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不需要发脾气,凡是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是教育不当的结果。如果在哭闹下父母有一次迁就他的不合理要求,那么,从此大哭大闹就可能成为他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有的孩子发脾气责任在于父母。如3岁左右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孩子喜欢自己动手,也常用“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家长不懂这是好的萌芽,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自己穿鞋,正准备系带子时,母亲过来不问情由,匆匆帮他系好,他坚持要解开,重新自己来系。母亲怕耽误时间而不肯,这样大人发火,孩子发脾气。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肯去医院,骗他是到公园;有的送孩子去托儿所,说吃过饭就来接,结果很晚才来,这都会使孩子情绪波动。这些就不是孩子的问题。
要让孩子经常保持愉快情绪和开朗的心情,这不仅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长大遇事乐观,容易与人相处。经常发脾气的人性情暴躁或乖戾,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会受社会欢迎。
培养一个好脾气的孩子需要:①有一个温暖、和睦欢乐的家庭环境。②父母对待严而可亲,得到孩子的爱戴和信任。③从小有规律地生活和良好的习惯。④父母结合日常生活,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鼓励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做一个有教养的人。⑤家庭成员教育孩子在原则上要一致,彼此不在孩面前闹矛盾。
★ 孩子高考祝福语
★ 给孩子穿衣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