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feifeirun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eifeiru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

篇1: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

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

以河南平顶山中烟100为试材,验证了用烟叶抗破碎指数简称(SRI)评价烟叶抗破碎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通过10个相对湿度梯度和正交试验,分析总结出烟叶抗破碎指数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T=(22±1)℃,RH=(85±2)%的条件下,平衡水分48 h,称取3 g烟片粉碎38后过φ1.0mm的筛网为测定烟叶抗破碎指数的最佳条件.

作 者:于建军 卫盼盼 杜阅光 崔登科 陈红丽 代惠娟 叶贤文 YU Jian-jun WEI Pan-pan DU Yue-guang CUI Deng-ke CHEN Hong-li DAI Hui-juan YE Xian-wen  作者单位:于建军,卫盼盼,陈红丽,叶贤文,YU Jian-jun,WEI Pan-pan,CHEN Hong-li,YE Xian-wen(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河南,郑州450002)

杜阅光,崔登科,DU Yue-guang,CUI Deng-ke(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l000)

代惠娟,DAI Hui-juan(河北中烟工业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51)

刊 名:湖南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11 关键词:烤烟   抗破碎指数   最佳测定条件  

篇2: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L9(34)考察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浓度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加热时间及滴定时间,影响较小的是溶液的酸度.在最佳测定条件下:1+3硫酸、加热8min、60s内滴定、高锰酸钾浓度为0.0100mol/L,加标回收率为101%.

作 者:余晓鹏 张付宝 YU Xiaopeng ZHANG Fubao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自贡,643000 刊 名:内蒙古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20(3) 分类号:X832 关键词:高健酸盐指数   测定   正交实验设计   影响因素  

篇3:试验条件对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探讨

试验条件对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探讨

甲醛,化学式HCHO,式量30.03,又称蚁醛。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气体相对密度1.067(空气=1),液体密度0.815g/cm³(-20℃)。熔点-92℃,沸点-19.5℃。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的浓度最高可达55%,通常是40%,称做甲醛水,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有强还原作用,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能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7%-73%(体积)。着火温度约300℃。

摘要:针对检测过程中振荡频率的选择、样品称样量对结果的影响及涂层样品萃取液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了试验条件对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

关键词:纺织品;试验条件;甲醛

一、引言

甲醛是一种有害物质,含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未交联或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标准对纺织服装产品中的甲醛含量作出了严格的限定。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1]中即规定纺织服装产品中A类婴幼儿产品、B类和C类产品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分别不得高于20mg/kg、75mg/kg和300 mg/kg。

在日常按GB/T 2912.1―《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一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2]进行甲醛含量的检测工作中,我们发现,标准中对振荡频率的要求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实验室间或不同人员间结果的差异。同时,对于一些含涂层的疏水性样品,采用常规条件可能因为萃取液的渗透不完全而造成结果偏离。本文主要针对检测过程中振荡频率的选择、高甲醛含量样品称样量对结果的影响及涂层样品萃取液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了试验条件对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的影响,相关试验结果可供同行实验室人员参考。

二、试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UV-12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SHY-B旋转式振荡器(绍兴元茂机电设备公司),BSA224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甲醛标准溶液 10.4 mg/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十二烷基磺酸钠、乙酸铵、冰醋酸、乙酰丙酮等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三级水。

2.2 试验原理和步骤

经过精确称量的纺织品试样在(40±2)℃水浴中萃取一定时间,从织物上萃取的甲醛被水吸收,然后将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显色液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其甲醛含量。

甲醛含量的具体操作步骤见GB/T 2912.1―2009。

三、结果和讨论

3.1 振荡频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将不同甲醛含量的12个样品,采用旋转式振荡器,分别采用60r/min、80r/min、100r/min、120r/min的振荡频率,振荡萃取60min,所测得的结果见表1。

由表 1 可知:振荡频率对样品中水解甲醛的含量测定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振荡频率从60 r/min增加到100r/min,几乎所有样品的甲醛含量测定值都随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当振荡频率进一步增大到120 r/min时,部分样品的测量值反而出现了下降。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应该对振荡频率进行严格控制。

3.2 不同浴比对高甲醛含量样品试验结果的影响

根据GB/T 2912.1―2009,对于高甲醛含量的样品,当预期从织物上萃取的甲醛含量超过500 mg/kg时,稀释萃取液使之吸光度在工作曲线的范围内。为了了解对于高甲醛含量的样品,每克试样中的甲醛是否能够被100 mL水萃取完全,我们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浴比进行萃取的对照试验,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结果见图1。

可以看出,对于甲醛含量较低(<150 mg/kg)的样品,如图2中的样品4~6,同样用100 mL水萃取,不同重量的样品所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对于甲醛含量较高的样品,同样用100mL水萃取,称样量从1.0g减少到0.2g,样品与水的浴比上升,所得到的结果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当样品中甲醛含量较高时,浴比越小,越容易接近萃取的饱和,采用小的称样量更能提高萃取的效率。

3.3 不同萃取液对含涂层样品的结果影响

GB/T 2912.1―2009中,对甲醛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水作为萃取液。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含涂层的、有疏水处理的样品,水萃取液很难浸润到样品中,萃取不完全可能造成试验结果偏离实际含量。

在GB/T 19941―《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 甲醛含量的测定》[3]中,萃取皮革毛皮中的'甲醛时采用的萃取液为0.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这是针对皮革毛皮带有一定的油脂,在水中加入0.1%的表面活性剂有利于萃取液的充分渗入[4]。因此,我们尝试借鉴该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为萃取液对5个涂层面料进行萃取,同时与水为萃取液所得结果作对比,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采用同样的振荡频率及其他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为萃取液所得结果均明显高于水为萃取液所得结果。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萃取液的渗透性,从而使萃取得到的甲醛含量更接近实际值。

四、结论

a) 振荡频率对样品中水解甲醛的含量测定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标准中对振荡频率的不明确可能导致不同实验室或试验人员采用不同的试验条件,造成结果的差异。因此,试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好振荡频率。

b) 对于高甲醛含量的样品,称样量的不同,对萃取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减少称样量,增加浴比,更利于完全萃取。

c)对于带有涂层的纺织品,0.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作为萃取液比水更能渗透到样品中,所测得的甲醛含量更接近实际值。

参考文献:

[1] 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S].

[2] GB/T 2912.1―2009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S].

[3] GB/T 19941―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 甲醛含量的测定[S].

[4]朱洪亮,李伟. 纺织品与皮革毛皮甲醛含量测定标准的差异分析[J].中国纤检,2010,(11): 55-57.

篇4:絮凝最佳水力条件的实验研究

絮凝最佳水力条件的实验研究

研究了三氯化铁、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和性能,测定了三种常用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水力条件及剩余浊度的`变化等,水厂实际运行结果表明:PAC比较适合水厂全年的生产要求.

作 者:孙红杰 谷晓昱 Sun Hongjie Gu Xiaoyu  作者单位:孙红杰,Sun Hongjie(大连民族学院化学工程系,辽宁,大连,116600)

谷晓昱,Gu Xiaoyu(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刊 名:工业水处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2005 25(5)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絮凝性能   三氯化铁   硫酸铝   聚合氯化铝  

篇5:不同材料抗金属射流性能的试验研究

不同材料抗金属射流性能的试验研究

对陶瓷材料、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及混凝土复合材料进行了抗金属射流的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射流作用下产生塑性穿孔,其抗金属射流的性能优于普通陶瓷材料;材料的结构形式是影响其抗射流性能的重要因素,玻璃钢栅板比纯实心玻璃钢板对射流的'衰减作用更为有效;材料厚度增加较大后,金属射流的侵彻性能将大幅度下降.

作 者:何春霞 王耀华 王伟策 陆明  作者单位:何春霞(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南京,210031)

王耀华,王伟策,陆明(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

刊 名: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7(3) 分类号:O385 TJ410 关键词:钻地弹   金属射流   材料  

篇6:再生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再生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抗碳化性能是衡量再生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设计一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以及应力水平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混凝土的水胶比以及粗骨料的取代率对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影响很大。(2)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碳化时间的平方根基本成一直线关系。(3)再生混凝土在拉应力状态下其碳化深度会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粉煤灰;矿渣;抗碳化性能

一、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在结构使用寿命期间内,由于受到环境和荷载的双重作用,引起结构的老化、腐蚀,从而导致结构性能的降低,因此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由于再生骨料的加入而变得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复杂。在再生混凝土中至少存在两种界面:再生粗骨料中天然骨料和附着老砂浆之间的界面、再生粗骨料的老砂浆与新砂浆之间的界面。这种复杂的微观结构给分析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了困难。关于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作了初步探讨[1-2],但他们研究结果可比性较差,还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并且未考虑应力状态的影响,而在外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微观裂纹使得CO2在再生混凝土中扩散的渠道增多加速了CO2的扩散。因此,为研究裂缝的影响,开展拉应力状态下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研究很有必要[3-5]。

二、试验原材料及主要设备

2.1试验原材料

废弃混凝土样品取自某检测中心提供的废弃混凝土试块(原始强度等级为C40,粗骨料为卵石),试验前再生骨料采用高温强化。

粉煤灰,采用扬州亨威热电厂提供的Ⅰ级粉煤灰,实测细度<8%、烧失量<5%、需水量比<95%,含水率<0.2%,三氧化硫<0.67%,均符合Ⅰ级粉煤灰标准。

矿粉,由扬州汊河超细粉厂提供,比表面积为487m2/kg。为碱性矿渣,活性较好。

减水剂,为扬州江都润扬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黑色液态,减水率为15%~25%,掺入量控制在0.5~1.2%左右。

2.2主要设备

混凝土碳化试验箱CCB-70A由江苏省苏州市东华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CO2浓度:20±3%,湿度控制:70±5%,温度控制20±5℃;采用WE-300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济南试验机厂生产,最大负荷为300千牛顿。

三、试验方案及方法

3.1试验方案

本试验在快速碳化试验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应力水平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碳化试验考虑荷载耦合,采用两个100×100×300的试块用铆钉同时加载,其力学模型见图1。

图1 再生混凝土碳化试块受力示意图

选取正交表L18(37)进行试验,其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碳化试验因素水平表

A B C D E F G

水平水胶比 再生粗骨料

% 再生细骨料

% 粉煤灰

% 矿渣

% 砂率

% 应力水平ft

1 0.36 30 10 15 15 35 0.5

2 0.33 60 20 25 25 40 0.8

3 0.30 90 30 35 35 45 1.2

根据正交试验方法,可以排列出18组试验。

3.2试验方法

碳化试验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85)中的快速碳化试验方法,所用棱柱体混凝土试块尺寸为100 mm×100 mm×300mm。

在试验前2天从标准养护室取出试块,放入101A-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在60℃的烘箱中烘48h。经烘干的试件留下一个侧面外,其余表面均用加热的石蜡予以密封。在侧面上顺长度方向用铅笔以10 mm间距画出平行线,以确定碳化深度的测量点。再将试块放入CO2浓度保持在(20±3)%、相对湿度为(70±5)%、温度为(20±5)℃的碳化箱内。

碳化到7天、14天、28天、60天时,分别取出试件破型,测定碳化深度。将切除所得的试件部分,刮去断面上残余的粉末,立即喷上1%的酚酞酒精溶液。图2显示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碳化情况。

图2 再生混凝土碳化试件的碳化深度

四、碳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4.1碳化试验测试数据

根据《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82-85)中的快速碳化试验方法测出试件在7d、14d、28d和60d的碳化深度,测试数据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碳化深度(mm)

编号 水胶比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粉煤灰

(%) 矿渣

(%) 砂率

(%) 应力水平(ft) 7d 14d 28d 60d

1 0.36 30 10 15 15 35 0.5 2.0 3.0 4.6 8.2

2 0.36 60 20 25 25 40 0.8 1.8 2.8 4.8 8.8

3 0.36 90 30 35 35 45 1.2 3.0 3.6 6.4 12.1

4 0.33 30 10 25 25 45 1.2 1.6 2.1 3.9 6.8

5 0.33 60 20 35 35 35 0.5 2.2 3.0 4.6 8.9

6 0.33 90 30 15 15 40 0.8 2.3 2.7 5.2 9.6

7 0.3 30 20 15 35 40 1.2 不明显 1.8 3.5 4.8

8 0.3 60 30 25 15 45 0.5 不明显 1.6 2.9 5.8

9 0.3 90 10 35 25 35 0.8 3.0 3.8 6.3 12.2

10 0.36 30 30 35 25 40 0.5 1.6 2.2 3.9 6.7

11 0.36 60 10 15 35 45 0.8 2.0 2.6 4.8 9.7

12 0.36 90 20 25 15 35 1.2 1.9 2.8 5.3 9.8

13 0.33 30 20 35 15 45 0.8 1.3 1.7 3.1 5.8

14 0.33 60 30 15 25 35 1.2 1.2 2.0 3.7 6.9

15 0.33 90 10 25 35 40 0.5 2.2 3.2 5.8 10.6

16 0.3 30 30 25 35 35 0.8 不明显 3.0 4.2 7.8

17 0.3 60 10 35 15 40 1.2 不明显 3.6 4.3 8.4

18 0.3 90 20 15 25 45 0.5 2.7 2.9 5.6 10.2

4.2试验结果分析

(1)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14d、28d、60d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见图3。从图3可见,再生混凝土试块的碳化深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增大,这可能因为再生粗骨料的孔隙率大于天然骨料,使得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与同水胶比的天然混凝土相比有较大增加,这无疑会使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降低。在不同的龄期不同的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使得试件的碳化深度也有所不同,14d时碳化程度不明显,但随着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在28d和60d时,当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在60%左右时,碳化程度有所降低。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60%左右时,骨料级配为相对合理的状态,使得再生混凝土的孔隙得到有效填充,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减缓了CO2扩散速度,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图3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碳化深度的影响

(2)水胶比对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60%时,水胶比分别取0.30、0.33、0.36,分析再生混拧土碳化深度随碳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图4)。从图4可以看出,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60%,水胶比在0.36时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比水胶比在0.30及0.33时好。当水胶比在0.3及0.33时,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比较大。这一点,与抗压强渡随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的规律正好相反。主要是因为在水胶比在0.3时,混凝土偏干硬,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水化反应不是很充分,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水胶比在0.36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60mm左右,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混凝土的保水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好,使再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比较充分,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降低了C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篇7:涡轮喷气发动机抗畸变流场模拟试验研究

涡轮喷气发动机抗畸变流场模拟试验研究

详细介绍了用于涡轮喷气(风扇)发动机抗畸变流场试验用畸变模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标定方法,并给出了畸变流场的计算方法.模型与实物两种方法标定结果有较大差别 :畸变模拟器出口总压恢复系数σ模型比实物高1%~2%、流场畸变度低4.6%~6.4 %;某型涡扇发动机在进口畸变流场畸变度W=9.6%下,发动机启动可靠、工作稳定,但进口流场畸变度将使压气机的喘振裕度减小,而导致发动机产生不稳定工作.

作 者:陆传华 陈宝延 赵英 雷鸣 郭昆  作者单位:航天机电集团公司31所,北京,100074 刊 名:推进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2(6) 分类号:V235.113 关键词:涡轮喷气发动机   进气道   流场畸变试验   仿真器   流场仿真  

篇8:环境激励条件建筑结构的试验建模研究

环境激励条件建筑结构的试验建模研究

通过环境激励模态识别技术对一座中高层新结构大楼环境激励试验建模研究.首先介绍了试验模型设计,并在现场测量整栋大楼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然后采用新发展的频率空间域方法(FSDD)进行模态识别,分别在0~4.5 Hz和0~6.5 Hz频率范围识别出9阶弯曲和扭转模态频率和振型.采用频率空间域方法识别了结构的.阻尼特性, 并得到满意的结果.所得试验模型已成功应用于CFT大楼的有限元动态模型修正.所研发的试验建模技术可望在结构响应预报, 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 者:张令弥 田村幸雄 吉田昭仁 ZHANG Ling-mi Yukio Tamura Akihiko Yoshida  作者单位:张令弥,ZHANG Ling-m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16,中国)

田村幸雄,吉田昭仁,Yukio Tamura,Akihiko Yoshida(东京工艺大学建筑科学部,东京,日本)

刊 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EI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年,卷(期): 21(2) 分类号:V215.3 关键词:实验建模   模态识别   阻尼特性   experimental modeling   modal identification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篇9:脱硫细菌的培育及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

脱硫细菌的培育及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

从云南某硫化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其最佳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最佳培养温度为30℃左右,最佳生长pH为2.0~2.5,最佳生长初始Fe2+浓度为0.15 mol/L左右,同时在进行细菌培养时接种量取在10%是比较恰当的.

作 者:羊依金 李志章 邹长武 王恒 YANG Yi-jin LI Zhi-zhang ZOU Chang-wu WANG Heng  作者单位:羊依金,邹长武,YANG Yi-jin,ZOU Chang-wu(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成都,610041)

李志章,LI Zhi-zhang(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

王恒,WANG Heng(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41)

刊 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6) 分类号:X172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   最佳生长条件   脱硫  

破碎顶板施工工艺研究的论文

油桐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蝎虎天体的有效谱指数研究

LJ276M汽油机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螺旋桨1P力矩飞行试验研究

宁南山区桑桑套种试验研究

分体式射流曝气器的试验研究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中试试验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小鼠抗炎试验

新疆某褐铁矿选矿工艺流程试验研究

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烤烟抗破碎指数最佳测定条件的试验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