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杀戮天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地质性质往往因母岩类型、地质环境及风化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该文通过对野外资料、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手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述了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成因、分布、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工程建设中残积土利用的问题.在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模量(E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建议值,为日照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作 者:王光栋 孙霞 王忠民 田乃风 WANG Guang-dong SUN Xia WANG Zhong-min TIAN Nai-feng 作者单位:王光栋,WANG Guang-dong(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日照,276826)孙霞,SUN Xia(五莲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五莲,262300)
王忠民,WANG Zhong-min(莒县国土资源局,山东,莒县,276500)
田乃风,TIAN Nai-feng(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日照,276826)
刊 名:山东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SHANGDONG LAND AND RESOURCES 年,卷(期): 25(9) 分类号:P588.12+1 P584 关键词:花岗岩残积土 工程地质特性 工程利用 日照市区浅析花岗岩残积土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工程性质
花岗岩残积土形成过程中,由于风化强度不同,其成分与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性,根据福清某地花岗岩残积土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特征探讨花岗岩残积土化学成分变化及工程性质的差异性.
作 者:许碧铨 Xu Biquan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地质 英文刊名:GEOLOGY OF FUJIAN 年,卷(期):2009 28(3) 分类号: 关键词:残积土 成因及机理 布特征 化学成分花岗岩研究的反思
花岗岩是地壳生长、发展以及再循环的地质见证,是地质科学中壳-幔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流体与固体地球化学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前沿.近二百年来,有关花岗岩的研究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混合花岗岩派与岩浆花岗岩派的论争,代表花岗岩成因研究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一派以变质作用条件下地壳重熔的地质观察为基础,另一派以简单的`玄武岩浆分异为依据,而展开论争.(2)地壳重熔实验阶段.以地壳岩石为源岩的热力学实验的开展,是花岗岩热力学研究的开始.(3)随着重熔实验的全面开展,包括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促使热力学熔融体系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使地质上的共生组合法则得以与热力学接轨.同时由于微量元素应用于花岗岩,它的多元机理(multiple stage mechanism)进一步确立,为动态研究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结合阶段,属于近代花岗岩研究的范畴,代表着花岗岩体系与动态地质演化过程的接轨,并开始建立一个地质实际的观察模式,为进一步向动力理论发展做好准备.为此,对花岗岩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平衡热力学的应用,流体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的结合以及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 者:董申保 田伟 DONG Shen-bao TIAN Wei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高校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年,卷(期): 13(3) 分类号:P581 关键词:混合花岗岩vs.岩浆花岗岩 地壳重熔vs.地幔熔融 可逆反应vs.不可逆反应 H2O在花岗岩熔融中的地位 H2O的活度三叉岭隧道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三叉岭隧道整个洞身穿过第三系硫酸盐化学沉积层,对其岩性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三叉岭隧道的地基稳定性、洞身围岩的稳定性以及边坡稳定性,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作 者:张启龙 Zhang Qilong 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陕西西安,710043 刊 名:铁道勘察 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 36(3) 分类号:U452.1+1 关键词:三叉岭隧道 地质构造 围岩稳定分析 边坡稳定分析花岗岩分类问题研究现状
花岗宕类的分类问题是花岗岩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介绍了国际地科联推荐的矿物学-岩石学基本分类、I-S-M-A分类、Barberin的综合性分类,以及Frost等的地球化学分类.矿物学-岩石学分类不涉及成因信息,比较适用于野外工作以及最基本的.岩石学研究;ISMA分类的标准反映的是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自提出后备受重视,尤其是A型花岗岩的研究成果近来大量涌现;Barbarin的综合性分类包含了矿物学、岩石学和岩浆源区的信息,也受到一定的推崇;Frost的地球化学分类标准统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花岗岩美的各种分类标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不足,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未来的研究趋势是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性分类.
作 者:庞迎春 程顺波 PANG Yingchun CHEN Shunbo 作者单位:庞迎春,PANG Yingchun(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程顺波,CHEN Shunbo(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43003)
刊 名:资源环境与工程 英文刊名: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年,卷(期): 23(2) 分类号:P588.12+1 关键词:花岗岩类 分类问题 研究现状唐山市区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为确定唐山市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根据唐山市自然环境、污染气象特征、大气环境过程、区域污染源分布等现有信息,利用飞机场探空气象资料研究了唐山市大气混合层高度,并建立了用于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多维多箱与高斯复合模型,结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计算了不同达标率下唐山市的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对污染物浓度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能有效地应用于大气环境容量计算中.
作 者:李韧 程水源 郭秀锐 王海燕 金毓荃 任阵海 Li Ren CHENG Shui-yuan GUO Xiu-rui WANG Hai-yan JIN Yu-quan REN Zhen-Hai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5(3) 分类号:X823 关键词:环境工程 大气环境容量 高斯模型 多维多箱模型 大气混合层高度 唐山市工程地质测绘及其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大部分的资源都是来自于底下矿产,所以地质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不停的进行地质的勘探工作,目的就是不断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在古代我们这一领域发展的非常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地质工程变得更加的规模化,在很多的相关的领域也开展了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工程测绘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启示。
1 工程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比其他勘察方法都要提前开展,是最基础的工作。
1.1 工程地质测绘的定义
工程地质测绘是利用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原理对各类工程建造的地质工程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能准确对准备建设或正在建设地域的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解。测绘完成后应将勘测、试验得到的地质资料通过不同的代号、色彩进行绘制工程地质图。地质图所反映出的勘测数据,就是评价拟建场地或在建地域稳定性及适宜性的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其他勘测工作的基础,地质测绘工作具有高质量、工作的作业量低、作业难度低等优点,在整体勘察工作中更加高效,只需要简单的测绘设备,少量的测绘费用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较多的地质资料信息,深入地了解建设地域或建设地段的地面地质状态,从而准确判断出地下的地质状况,减少作业的失误。
1.2 工程地质测绘的种类
工程地质测绘分成专门性和综合性两种。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指通过全面的分析,对场地或者在建地域工程地质状况在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对要素间相互存在的内部关系做出调查结果,作为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的依据。综合性的工程地质测绘通常选择在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相同的或者较大比例尺的地质测绘或者水文地质测绘的区域。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指针对工程地质条件中的某个因素做专门的分析,像地质、地貌及斜坡变形破坏等,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分布状况和进化的规律等。因而,专门性的测绘得到的资料是绘制专用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析图的依据。
2 测绘技术的发展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 tioning 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 24 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 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随着科技发展,GPS发展态势越来越快,其中又以GPS 芯片核心技术发展最为迅猛。在 GPS 芯片发展的过程中“,小型化”一直是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 GPS 芯片组在降低耗电量、缩小体积等方面的技术更跨前一步,让 GPS 设备精度更高、携带更为便捷。
2.2 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1)新型传感器推出速度快,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 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
(2)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像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 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 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GIS)、平台网络化(Web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 DE)的方向发展。
(1)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InteroperableGIS)是 GIS 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2)三维(四维)地理信息系统(3D&4D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以及体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
(3)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是把 GIS 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 GIS 应用。
(4)基于 WWW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利用 Internet 技术在 Web 上发布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
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3 对于测绘队伍的建设水平上也应该有所加强
工程建设本身的'实施者就是人,想要技术有所提高就一定要加强测绘队伍的培养。每个工作人员都在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整体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提高整体技术的建设,这之中涵盖了个人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技术素质的全面建设。拥有一支超高素质的队伍人员,对于提高整体质量与相关措施的强化上,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与实操水平的培训,进行定期培训、定期考核,让工作人员凭考核调度工作职位,做到合理布局。
结束语
现代测绘技术的前进方向随着整体科学技术向综合化发展的方向改变,体现出新的测绘理论概括性更强,新测绘技术的综合性上升,不同的专业、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融,测绘学和别的门类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密切,一些旁支学科研究成果被测绘学大量吸收利用,学科向综合化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正不断地创新出崭新的技术领域,在国家建设“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蓝图中,现代测绘必将发挥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PDA GPS 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Ⅲ[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Ⅲ[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3]张华海,张书毕,郑南山《。大地测量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践[C].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