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一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难点(共含6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雀跃冰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①⑥不如因而厚遇之 (厚遇:古义好好招待 今义优厚的待遇)
①⑦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得罪: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
1. 以
(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 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4)而见者远(表转折)
(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 赤壁赋知识点
★ 高一语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