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又是九月九的优美散文(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纳木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又是九月九的优美散文
九月初九,是父亲的生日,这一天一直以来是热闹非凡的。老人大都喜欢儿女欢聚一堂,亲人也总是节日才得以相聚。孩子们则喜欢济济一堂的热闹。一年里除了传统节日,也就是这些日子还让人念念不忘了。
母亲的病一直像块石头压在我的心上,时时觉得烦忧和牵怀,加之忙碌非凡,居然差一点忘却了事先约定的日子。及至小妹打电话询问,我才记起。急忙忙趁着夜未深去街上置办礼物。街上的灯光闪闪烁烁,一切恍如梦境。夜深犹自思忖,今秋父亲的生日不知会不会给这个家添几分喜悦?想起上一次因为晚去了一会害母亲那样担心,便决定早早赶去。
当我和女儿拎着蛋糕站在母亲的家门前时,小妹已是翘首以待。庭院里静悄悄的,柿子挂在高高的树上分外炫目,母亲在床上躺着,先到的姐姐已在厨房里忙碌。问候了母亲,我照例问起了父亲。知道村里有人家娶亲,他又被请去帮忙。关于父亲该不该继续给人过问红白喜事,家里已经论证了无数次,但来请的人还是不断,父亲依然来去匆匆。我曾经私下里和母亲谈起,知道父亲的为难,都是乡里乡亲,很难说出不过问的话来,但父亲确已经年龄不饶人。母亲病的不轻,确实需要人照顾。但我从母亲的话里听到的更多的是她对父亲的理解和支持,母亲一直隐忍着病痛,勉力自我操持,她是无私的,又是坚强的。和姐姐们一起说话,常常因母亲的病痛和乐观泫然欲泣。但任泪水怎么翻滚我们都绝不落泪。面对母亲的坚强我们不愿意悲观。但母亲一直的让我们感动着。我无法猜测有谁没有曾经暗自的'伤心难过,但我看到的是姐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到的是她们面对母亲无奈而真诚的嗔怪。祥和的气氛一直环绕着母亲的小院,但没有谁真心的欢乐过。有时候我想,如果母亲不这么坚强呢?但她就是这样忘我。前一阵因为重感冒,我怕传染给母亲不敢去探望她,没想到惹她那么担心,半夜让父亲打电话询问,让我十分羞愧。病中的母亲依然牵挂着我们!
父亲只顾着在外忙碌,孩子们只能对着蛋糕唱生日歌,饭吃了大半,他才匆匆回来一趟,而后又匆匆离去。及至饭毕,他才终于安坐下来,陪姐夫们说话,此前一直论证的话题又回到了大家中间,往日温文大度的大姐夫坚决反对父亲继续给人忙碌,态度和言辞都十分激烈,大姐和小姐姐也一直声援,一直秉性迥异的小姐夫表示着对父亲的为难的理解。母亲微笑的注视着,我则保持沉默,我知道这又是一场没有结论的争持。果然,没过多久,后院的堂弟过来催促父亲过去,他家明天要办喜事,父亲一边应承,一边搪塞着。我无缘的想起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父亲的江湖,却是牵扯着许多的家长里短。正愣神间,父亲却嘱咐我给舅舅打个电话过去,原来他过问事情已是跨越了那么远。默然,只有默然。
母亲的无私宽宏,父亲的忙碌大度,我想都可以理解,都值得珍惜,举凡老人,辛苦一生,老来能自觉欣慰,自觉宽怀,便是幸事,做儿女的,心存不平也好,心存感慨也罢,都搁置吧,做好该做好的,尽力让老人安稳恬适就好。每一个儿女,在忙碌之外,好好地珍惜父母亲吧!
九月九重阳节优美散文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孝心,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
重阳节、敬老节
近期连续听到老年人与年青人之间为一个座位而大打出手,甚至出了人命的报道,心里不是滋味,人人都有年青、年老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出它的掌控,人人都有自己的父母、长辈,这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谁也摆脱不了这个宿命,何不好好沟通,好好相处呢。借这个敬老的节日,写几句,望世人三思!
——题记
九月九,重阳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重阳、除、清、孟之一。九九重阳,谐音久久,长久之意,重阳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很早就有插茱萸避瘟魔,喝菊花酒避瘟疫,登高避邪的传说。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重阳节还是思念亲人,祭祀先祖的节日,也是秋游的大好时节。说到这我们不由想起小时候读的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节日名称: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是祭祀先祖,思念亲人的节日。马致远《夜行船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朝春来,明朝花榭,急罚盏夜阑灯灭。”白驹过隙,时不我待,善待我们的父母、亲人,不要错过了悔之无及,再多的忏悔,祭祀也只是寄托一点心灵的哀思,为自己的内疚开脱,虚幻的东西总掩饰不住内心的虚无;世人都有一种通病:失去的都觉得珍贵,去懊悔、去追思,现有的而不懂得珍惜、把握,却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说辞。我们拜祭先祖,焚烧纸衣,给阴间的亲人送去寒衣,让阴间的亲人免受冬天的寒冷;我们祭祀着死去的亲人,更要珍惜、关心活着的亲人,特别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要常回家看看,多去陪陪他们,即使不能回去,也要多和他们通通电话,沟通沟通。亲人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亲情。没有钱,亲人们同样可以笑着面对生活,而没有了情,也最多只能是一俱行尸走肉。金钱是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够用就行!可亲人呢,一旦失去,金山、银山也换不回!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和他们多聊聊天,叙叙家常,胜过天各一方时的千言万语;送一口茶,点一支烟,胜过阴阳两隔时送的.千件冥衣,焚的万两冥钱;问一声寒,道一声暖,胜过天涯海角时的千般思,万般念。“百善孝为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多多地去孝敬我们的长辈,善待身边的老人不留遗憾,这才是我们完美的人生。
重阳节,已由昔日的祈福、祈长寿演变为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节日,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最好诠释,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活力,赋予了它新的历史使命。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体制的完善,人类又返璞归真,重新去追求长寿,“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社会的迅速老年化,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上亿老人的养老迫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各种随之而来的矛盾越演起烈,养儿防老,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受到冲击,人们的观众发生改变。老人跌倒没人敢扶怕讹诈,老人与年青人为了一个座位大打出手等等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是信任的缺失,也是缺少相互沟通的缘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好好反思!再反思!三思而行!
我们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尊敬他们,孝敬他们,甘心情愿为他们端茶送饭,问寒问暖,那是因为我们懂得感恩,我们知道没有他们这些绿叶的无私奉献,我们成不了参天大树,但目光短浅的我们就看不到一木难成林呢?一颗树再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也成不了森林,成不了风景,成不了气候。只有千千万万的像自己父母,亲人一样的人的无私奉献才能长成千千万万的参天大树,形成森林,形成风景,形成气候。他们就是千千万万的老人和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三人成众,二人成从,一人只能从众。再宠大、强大的家族,在这个大融合的社会里也只是沧海一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理人人都懂,可就是只见口号,不见行动。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变得越来越市侩,太过敏感,做什么事都要先考虑后果;变得越来越麻木,明哲保身,让金钱权势味了良心。在这个大流通,大融合的环境里,闭关锁国都早就行不通了,我们又岂能祈求“人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呢!当我们帮助别人的父母、老人时,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的父母、老人。这是爱的交替,情的传递,美的延续,德的传承,这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魂!
老人是我们的明天,我们是老人的昨天,善待就是今天,连起昨天与明天,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国家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同时还制定了大量的关于老人的法律文件来保障老人合法权力,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养老院、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跳起了广场舞,扭起了秧歌,有了自己的新天地,焕发了第二次青春,“重九江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今年更比明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愿老年人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重阳节,是秋游的好时节,素有三月踏青,九月辞青之说。乘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时候去多蕴藏一点光和热,来抵御不久的寒冬;登高远眺,喝一口菊花酒,吃一口菊花糕,把这美丽的金秋好好享受。“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月如舟,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祝天下的人重阳节快乐!祝天下的老人敬老节快乐!
重阳是最美的节日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
在诗人王维的笔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已定格成对亲人无尽思念的浓浓愁绪。即使真的分离,那份殷殷的牵挂和深深的思念还是可以隔着遥远的距离传到亲人的身边。
重阳节,这份思念,如花般绽放,美艳动人。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景致。
农历九月还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灿灿的菊花绽芬吐翠,傲霜怒放,彰显出生命的坚贞与高洁。她那昂首的姿态,使风霜不再肆虐,让大地变得分外迷人。
重阳节,这份景致,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孝心。
这一天,游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从旅途的行囊中掏出,与父母一同分享,酒杯里溢出的醇香,早已弥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树上。秋阳中,父母爽朗的笑声,已摆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们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阳节,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回响。
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诗酒情怀。
这一刻,菊花酒摆放在桌前,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菊花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重阳节,这份情怀,如灿然的傲菊,馨香弥漫。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最美是重阳,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
今年的九月份,对我来说又是人生一大转折点,这就意味着我告别了小学,迎接新生活。
我的九月生活是酸的。在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有许多作业要做。每到晚自习,就要开始做作业了。天生是慢性子的我,总是会剩下许多作业。我便制定了一个小计划:老师一布置作业,便开始做。但是,即使这样,到晚自习时还是要慌里慌张地做,而且还是会做不完,只好带回寝室做。这时,我经常会想,为什么晚自习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如果再久一些就好了。在寝室里,我照样是慢吞吞的,想快也快不了。每一次都眼看要熄灯了,才会快起来。
我的九月生活是苦的。每次上体育课,都会让我大汗淋漓,疲惫不堪。体育课上,又跑步又引体向上,累得四肢无力时又要做广播体操。更加气人的是,前面的同学总是遮住我的视线,让我只能挺着头边看边做。
我的九月生活虽然又苦又酸,但也有甜的。一次英语考试的前一个课间,我一直在复习英语,一遍又一遍地翻英语书,将不熟悉、不熟练的,还有一些会的全复习了一遍,为了防止“万一”又在心中默背了一次。我的.同桌见了,说:“你干什么呀!肯定学习走火入魔了!”我却不为所动,继续复习。卷子发下来后,我快速地扫了一下,便觉得答案浮现在我眼前(是笔试部分)。老师开始用录音机报听力,我信心十足,三下五除二的就“打倒”了那些题。做笔试部分时,我奋笔疾书,笔尖在试卷上摩擦,仿佛要擦出火似的。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作文题的领域了。为了能更好的攻破它,我先在英语薄上打草稿。最终,这一道题也倒下了。收上试卷后,我便等待着成绩。一天后,试卷发下来了。我的试卷边上有着一个鲜红的数字“①”,我是第一名!我心里顿时比吃了蜜还甜。
苦,给我了奋斗的目标;甜,给我了前进的动力;酸,则给我了努力的力量。这些滋味融合在一起,让我懂得了学习的意义。
中学的酸、甜、苦、辣,我只“品尝”了一小口,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无论遇到了什么,我们都应该保留理智、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自高自大,也不要被失败伤透了心,垂头丧气,这样才能顺利度过初中的生活。
又是分别优美散文
十七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与你结束了短短两年的中专学习,从单纯的校园走向我们各自的人生旅途。从此,我与你天涯两地,于是我们不在陪着彼此疯玩、陪着彼此流泪、陪着彼此大笑……
记得那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离别的车站,我与你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旁若无人地笑声连连,好像今天分离明天就能重逢,丝毫没有分别的难过,丝毫没有离开的伤心,只是天真兴奋地规划我们各自的前程,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真诚祝福彼此的爱情……就这样我们分别在长途汽车的背影中。
一别之后居然十七年,我们不曾见过,好在电话、网络没让我们音讯全无。友情是一缕很淡的花香,越淡,使人越依恋,也越能持久,越沁人心脾。于是在好多好多时候,我独自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你虽胆小但也敢与我悄悄去农家田里偷点豆角到学校后山烧着吃;你虽寡言但也愿为我跟我的“仇家”吵得天昏地暗;你虽文静但也愿陪我在学校操场上肆无忌惮地啃着红薯;你虽不喜运动,但也跟我清晨六点上兰山,徙步下山横穿市区登白塔寺,在夜色下沉灯光阑珊中走回学校;你虽不喜打乒乓球,但愿意静静地观我打球半天半天……就这样,你占据了我记忆的思思念念,定格了少女时代你的欢颜你的背影。
十七年后的今天,还是同样的季节,还是同样的车站,我们等待了十七年,终于如约相见,没有了少女兴奋的尖叫,没有了少女激动的拥抱,有的只是默默注视,似乎要将彼此十七年的风雨看过,要将彼此十七年的悲欢担过,要将彼此十七年的艰辛量过,就这样我们默默重逢相见。
好久你先开口“你双鬓怎么会有白发啊?”看着你我内心无限酸楚升上心头,我无从答起,亦无言而答。还是那样的知心,还是那样的'真义,什么都没变,变得只是我们彼此的容颜。
短暂的相见,你要走了,这次你我都不再用笑声对待分别,心中万般不舍写满眉尖,但奈何奈何,我们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都有各自的奋斗天地。也许有一种朋友注定就是天涯海角的,只是需要的时候出现,风平浪静时为彼此祝福祈祷。
同样的车站,居然还是同样的小雨天,我们又一次分别,没有说再见,也没说再不见,只是默默地站着,这次我们连手都没握,只是分别。站台上,汽笛声声,兰舟催发,留给我的只是你渐行渐远的背景,别离是秋雨过后落满秋叶的林间小径;别离是午夜听曼妙琴声湿在枕边的泪……
人生十七年有几个?好好珍惜眼前的有缘人,真心祝福远方的好朋友。
九月九的酒优美散文
父亲平时不喝酒,但逢年过节却是个例外。因此,每逢节日我都会往家里打一通电话,嘱咐父亲少喝些。父亲不善言谈,我只能从电话里听到他尴尬的笑声。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面奔波,在外五年回家次数却不到五次。打电话也是向家人抱怨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而父亲每次听到这里都会自责,恨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也跟着受苦。这让我的心里更加烦乱。同事们打算重阳节一起登高抒情,我不愿跟着乱跑,决定回家看看。这让电话那头的父母好一阵兴奋。
傍晚时分,终于赶回了家乡。村口小商店的灯已亮起了。有几个邻居说着闲话,见了我他们都一脸热情的打照顾。我放下大包小包,拿出烟一一回应。父亲远远的看见我,赶忙跑回家中,一会儿厨房烟囱里便生出一缕绵绵的炊烟。他又快步跑到我面前,嘿嘿笑着帮我拿行李。
回到家,洗一把脸,消消自己坐一天车的倦意。母亲把干毛巾放在旁边,去厨房准备一些应季的家乡特产。父亲则拉着我在院子里骄傲的向我展示他的成就:篱笆围栏,一棵木瓜树翘立其中。下层夹杂着枸杞、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叶子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月光下,像是浮游一层淡淡的烟雾。这时候轻轻的虫吟也显得那样清晰润耳。暗夜将近,他们翘起脚来遥望东方,期盼着晨曦。我是父母的唯一,树上的果子永远只会留给我一人,花儿的花瓣,父亲也要晒干留给我泡茶。
晚饭的时候,母亲已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父亲悄无声息的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打开酒盖,先给我倒满,然后自己满上端起来,和我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尽在这不言的一碰。慢慢父亲的话开始多了起来,笑声伴着柔和的灯光洒向窗外。杯来盏去,酒见底了,父亲也醉了。
我扶父亲回屋,父亲的头靠在我肩上。这一瞬间,才发现幼时我认为无所不能的父亲竞这样廋弱,那干瘪的双手,有着半个世纪的老茧,像对讨饭的`碗,为我换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回到屋子,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厨房里急切的炊烟、父亲花白的头发以及在节日独自一人喝酒的情形萦绕在我的心头,不能忘怀。饮九月九的酒,一杯杯朴素的期待,入九月九老父的愁肠。你的眉头有我来时的喜,也有我来时的忧啊!
在里屋,母亲正喂父亲喝着热水。
又是中秋日优美散文
今年中秋,我凝视墙上灰尘满布的吉他,仿佛一段难忘的往事正缓缓走来……
那是十五年前的九月。风华正茂的我接任初一班主任。几天来为初踏讲坛的第一个中秋节而忙碌不休。上街买月饼、筹划节目、让同学凑水果、瓜子。有同学从家中带来录音机。每个人都想过一个美好的.节目。
眼欲望穿的日子终于如约而来。我们早早便排好桌子,摆满食品,录音机里放着欢快的音乐,整个校园沉浸在一派喜乐气氛中。
乡村的夜晚,灯火阑珊,祥和安宁。我摆弄着六弦琴,几个稀疏的乐音“叮叮咚咚”招来全班孩子们艳羡的目光,心中无比自豪!夜幕不知不觉降临,皎洁的玉兔无声地露出了笑脸。孩子们如一群无忧的小鸟边吃边尽情取乐着。“大家自己玩吧!”我背着吉他到整个校园客串,几乎每个班都拉住不放。引以为傲的弹唱,赢得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走在似水月辉中,脚步轻盈,飘飘然恍如自己就是贝多芬。
时间一晃到了九点多。我回到自己班的教室,狂热的心一下子跌入冰窖。其他任课老师也走光了,几位女生嘤嘤啜泣着。一位男生直言说:“班主任不在,大家枉听着他班欢声笑语,不知是何滋味。”性急的男生把苹果往黑板上砸,我亲手画的圆月图被汁液冲得沟壑纵横。四周一片狼藉。天上月正圆,心中却一片漆黑……
一颗年轻而无知的心,因贪玩而自饮悔恨的苦酒。今夜万家团圆,多少人生活在无边的幸福中。只有自己无意给一些纯真的心灵以巨大的伤害。
又是一年中秋日,我又组织起多少那样温馨的活动。我却面对同事的点唱,有力量再拨动那骄傲不完的琴弦吗?像一个打碎的花瓶如何恢复如初?又是一个中秋日,月亮由残缺变丰满。我想我唯一能做的是,不再制造那一个伤口。面对一茬又一茬幼小心灵,内心油然而生无限呵护之情……
又是分别优美散文欣赏
又是分别
十七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与你结束了短短两年的中专学习,从单纯的校园走向我们各自的人生旅途。从此,我与你天涯两地,于是我们不在陪着彼此疯玩、陪着彼此流泪、陪着彼此大笑……
记得那是一个烟雨蒙蒙的午后,离别的车站,我与你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旁若无人地笑声连连,好像今天分离明天就能重逢,丝毫没有分别的难过,丝毫没有离开的伤心,只是天真兴奋地规划我们各自的前程,满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真诚祝福彼此的爱情……就这样我们分别在长途汽车的背影中。
一别之后居然十七年,我们不曾见过,好在电话、网络没让我们音讯全无。友情是一缕很淡的花香,越淡,使人越依恋,也越能持久,越沁人心脾。于是在好多好多时候,我独自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
你虽胆小但也敢与我悄悄去农家田里偷点豆角到学校后山烧着吃;你虽寡言但也愿为我跟我的“仇家”吵得天昏地暗;你虽文静但也愿陪我在学校操场上肆无忌惮地啃着红薯;你虽不喜运动,但也跟我清晨六点上兰山,徙步下山横穿市区登白塔寺,在夜色下沉灯光阑珊中走回学校;你虽不喜打乒乓球,但愿意静静地观我打球半天半天……就这样,你占据了我记忆的思思念念,定格了少女时代你的.欢颜你的背影。
十七年后的今天,还是同样的季节,还是同样的车站,我们等待了十七年,终于如约相见,没有了少女兴奋的尖叫,没有了少女激动的拥抱,有的只是默默注视,似乎要将彼此十七年的风雨看过,要将彼此十七年的悲欢担过,要将彼此十七年的艰辛量过,就这样我们默默重逢相见。
好久你先开口“你双鬓怎么会有白发啊?”看着你我内心无限酸楚升上心头,我无从答起,亦无言而答。还是那样的知心,还是那样的真义,什么都没变,变得只是我们彼此的容颜。
短暂的相见,你要走了,这次你我都不再用笑声对待分别,心中万般不舍写满眉尖,但奈何奈何,我们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都有各自的奋斗天地。也许有一种朋友注定就是天涯海角的,只是需要的时候出现,风平浪静时为彼此祝福祈祷。
同样的车站,居然还是同样的小雨天,我们又一次分别,没有说再见,也没说再不见,只是默默地站着,这次我们连手都没握,只是分别。站台上,汽笛声声,兰舟催发,留给我的只是你渐行渐远的背景,别离是秋雨过后落满秋叶的林间小径;别离是午夜听曼妙琴声湿在枕边的泪……
人生十七年有几个?好好珍惜眼前的有缘人,真心祝福远方的好朋友。
又是一年清明优美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雨后天晴,空气清新,走在运河边,我看到了小树林里插着许多纸花,妈妈说这些地方以前有许多坟墓,这是后人们插的“清明吊”,这让我想起了前年的清明。
前年清明,大爷爷病危的消息传来,亲戚们都结伴回到老家。汽车穿梭在崇山峻岭间,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让我们眼前一亮,发出声声感叹。我仿佛像去踏青般怀着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意识到一场生离死别即将来临。
回到老家,破旧的土坯房前挤满了七八辆车,人们站在院子里三五成群,你一句我一句地,小声聊着什么。
我来到房中,看见大爷爷直挺挺地平卧在墙角的木板床上。闭着眼睛,脸色灰黑,口唇乌青,傻子一样地张着嘴巴,发出沉重的呼哧呼哧的声音,胸脯急促地一起一伏,一双赤板脚从薄单子下伸出来,脚底板都是深深的裂痕,脚后跟附着一层白色的死皮……
大爷爷静静地躺着,不知道痛苦,看不到身边站着的人,听不见他们说话。我不禁鼻子一酸。我想起了以前在我家玩的`大爷爷,面色红润,声如洪钟……
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听着悲凉的乌鸦叫声,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怖,生命的宝贵。
突然,屋子里传出撕心裂肺般的恸哭。我急忙跑过去,看到舅舅抓着大爷爷的手使劲地摇,似乎想把他从睡梦中摇醒,可惜他已经永远地睡过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两年过去了,又是一年清明,不知道大爷爷在那边过得可好?
又是一年中秋优美散文
走在街头,忽见店铺里已摆上了各式月饼、糕点,心头儿不由一惊:怎么,中秋就这样姗然而至了?
一年中的“节”与“日”实在太多了。忽而逢至亲的寿辰,忽而遇良友的喜事,转而是有情人度不尽的佳节良宵;而真正意义上阖家圆的日子,恐怕除了旧历的“年”,就要算中秋节了。
记得小时候的中秋夜,全家围坐在小院内的木桌旁。大人们邀月酌,聊天南、话地北,各抒己见。小孩们则叽叽喳喳抢食飘着油香、装点着红丝绿麻的月饼和时令水果,欢天喜地地追逐着、嬉闹着。然而岁月无情,还未将奶奶围裙中的童话咀嚼完,那群疯闹的孩子就已踩着岁月的足迹迈向了成熟。异地求学,中秋夜竟成了我一年中最多愁多思的日子。
还记得去年的中秋,那是离家在外的第一个中秋节,月亮分外的圆,似乎有意让我这个他乡游子深刻地感受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
月光如水清几许。就那样披着一身的月光,在公共电话旁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向远方的亲人倾诉离别之情。而当亲人的声音一旦在电话那端响起时,所有的思念、委屈就在这一刻化成泪水汇流成河,奔涌而出。准备好的祝福一下子都忘了,只能痴痴地站在那里,听着父母亲切的问候和温馨的叮咛,好半天才强忍着,用哽咽的声音搭了一句“挺好的,不要挂念。”便匆匆挂断电话,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逃也似的跑开。
回寝室的路上,静寂的夜让我的脚步平静了许多,然而心中依然激情澎湃。止不住的'思念,未向亲人祝福的愧疚,不能与家人共度佳节的遗憾一起涌上心头。一个个依偎在膝下的孩子都离开了,我不知道父母到底是欣慰还是心酸。人世间最喜欢的团圆,最美丽的思念。有人说,思念是根长长的线,一头系在儿女身上,一头系在父母的心头。诚如斯言,美丽的思念,却也让人倍感心酸!
骤然间,我明白了张居士“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心情;明白了柳永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感慨;也明白了那倚门望儿归的母亲的剪影何以令那么多人潸然泪下,魂牵梦萦;那飘泊在外的旅人何以不辞辛劳,拖儿带女,赶回他们的家园……
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皓月当空,银辉满地。在这清爽怡人的氛围中,一年前的事历历在目。辛苦求学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然而心中的志向和信念却从未因沧桑离合而动摇,执着追求的依然是那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美好境界。今夜月明星稀,乌鹊北飞,带去我们对亲人不尽的思念的无限的感恩。举杯向月,面朝北方,遥祝远方的亲人。如果千里之外的父母能心感神知,想必他们也会略感欣慰的。
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又是雨季散文
★ 又是冬天心情散文
★ 又是三月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