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三文鱼yu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共含9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三文鱼y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篇1: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作 者:韩忠明 韩梅 吴劲松 杨利民 HAN Zhong-ming HAN Mei WU Jin-song YANG Li-min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8 刊 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8(4) 分类号:Q949.763.2 关键词:刺五加   种群   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  

篇2:中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中国东海海洋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初步研究

以东海海洋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海泥和海水中得到542株分离物.随机选取58株发酵培养,将所有发酵菌株的16S rDNA基因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对PCR产物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6种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OTU5和OTU7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2.7%和19.O%,为优势分离物.优势分离物的`ERIC-PCR基因组指纹图分析表明,前者的19株分离物共有12种不同的指纹图类型,而后者的11株分离物有4种.结果显示,东海海域的海水和底泥具有明显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

作 者:宋志刚 许强芝 鲁心安 焦炳华 艾峰 杨妤 刘小宇 施晓琼  作者单位:宋志刚,鲁心安(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62)

许强芝,焦炳华,艾峰,杨妤,刘小宇,施晓琼(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上海,33)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6 33(1) 分类号:Q93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   种群多样性   ARDRA   ERIC-PCR  

篇3:安徽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安徽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通过选取9个25 m×25 m的样方,采用5 m×5 m的小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进行种群生态学的.调查,研究了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可分为:线性增长型种群、指数性增长型种群、线性下降型种群、指数性下降型种群等四种类型.对各样方的种群大小与大小级进行相关分析和函数拟合,各样方及整个种群的大小结构相关性不甚显著,而Q1和Q3的相关性较密切.种群结构稳中有升,该种群处于发育中期阶段.

作 者:王晓鹏 宛传丹 徐如松 吴昌庭 WANG Xiao-peng WAN Chuan-dan XU Ru-song WU Chang-ting  作者单位:王晓鹏,徐如松,WANG Xiao-peng,XU Ru-song(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宛传丹,WAN Chuan-dan(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吴昌庭,WU Chang-ting(安徽沙河集林业总场,皇甫山林场,安徽,滁洲,239072)

刊 名:广西植物  ISTIC PKU英文刊名:GUIHAIA 年,卷(期): 26(2) 分类号:Q948.15 关键词:黄檀   种群结构   皇甫山  

篇4: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从4月至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作 者:袁晓 章克家 YUAN Xiao ZHANG Ke-jia  作者单位:袁晓,YUAN Xiao(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站,上海,33)

章克家,ZHANG Ke-jia(上海市崇明东滩改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上海,83)

刊 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6) 分类号:Q958.13 关键词:黑脸琵鹭   崇明东滩   迁徙   种群   栖息地  

篇5: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为测试体系,用3H-尿苷和3H-亮氨酸2种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4%嘧肽霉素水剂抗TMV的作用机理.通过3H-尿苷示踪实验发现:无论是叶盘法还是整株法测定,嘧肽霉素均能抑制病毒对3H-尿苷的利用,抑制率分别为72.43%和68.95%;而对寄主植物RNA合成,2种方法的`抑制率分别为8.09%和11.02%.通过3H-亮氨酸示踪结果可以看出:嘧肽霉素较强地抑制了病毒对3H-亮氨酸的吸收,但能促进寄主对3H-亮氨酸的吸收.3H-尿苷和3H-亮氨酸分别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物,因此,嘧肽霉素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来扰乱病毒的增殖,从而减弱病害的发生.

作 者:朱春玉 吴元华 赵秀香 王艳红 ZHU Chun-yu WU Yuan-hua ZHAO Xiu-xiang WANG Yan-hong  作者单位:朱春玉,ZHU Chun-yu(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10161;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沈阳,110036)

吴元华,赵秀香,王艳红,WU Yuan-hua,ZHAO Xiu-xiang,WANG Yan-hong(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110161)

刊 名:植物病理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36(4) 分类号:S4 关键词:嘧肽霉素   烟草花叶病毒   抗病毒作用机理  

篇6:两株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解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两株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解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从不同处理的水稻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解磷真菌HP2、P6,研究了不同碳源条件对溶磷效果的影响,以及解磷菌株在不同的.碳源培养条件下,溶磷量与培养介质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P2菌株解磷能力在不同的测定时间内均高于P5菌株;不同碳源培养基的溶磷量顺序为蔗糖>葡萄糖>纤维素,且彼此差异显著;测定时间内,菌株的溶磷量与介质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作 者:康贻军 胡健 单君 何芳 朴哲 殷士学 KANG Yi-Jun HU Jian SHAN Jun HE Fang PIAO Zhe YIN Shi-Xue  作者单位:康贻军,KANG Yi-Jun(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盐城,224002;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225009)

胡健,单君,何芳,朴哲,殷士学,HU Jian,SHAN Jun,HE Fang,PIAO Zhe,YIN Shi-Xue(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盐城,224002)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6 33(5) 分类号:Q93 关键词:解磷菌   溶磷量   机理  

篇7:三峡库区长鳍吻(~句)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三峡库区长鳍吻(~句)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长鳍吻(~句)(AAAC)n寓集文库.从中分离并鉴定得到13个微卫星位点.对三峡库区重庆江段的40尾长鳍吻(~句)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其中6个位点呈现多态性(1个位点为中度多态,5个位点为高度多态),等位基因数目为1~11个,观测杂合度在0.20~0.85.这些多态性位点将为长鳍吻(~句)及其近缘种的`种群遗传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学资料.

作 者:徐念 史方 熊美华 阙延福 杨钟 朱滨 胡菊香 常剑波 XU Nian SHI Fang XIONG Mei-hua QUE Yan-fu YANG Zhong ZHU Bin HU Ju-xiang CHANG Jian-bo  作者单位:徐念,史方,XU Nian,SHI Fang(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熊美华,阙延福,杨钟,朱滨,胡菊香,常剑波,XIONG Mei-hua,QUE Yan-fu,YANG Zhong,ZHU Bin,HU Ju-xiang,CHANG Jian-bo(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水生态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YDROECOLOGY 年,卷(期): 2(2) 分类号:Q346+.5 X176 关键词:微卫星   长鳍吻(~句)   三峡库区   种群遗传   多态性位点  

篇8:造纸过程水对聚醚酮超滤膜污染机理的初步研究

造纸过程水对聚醚酮超滤膜污染机理的初步研究

摘要:对聚醚酮超滤膜污染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过滤初期,PEK-0膜超滤过程既符合堵塞过滤规律又符合沉积过滤规律,90min后膜面沉积阻力大于内部污染阻力.作 者:唐国民    费延超    Tang Guomin    Fei Yanchao  作者单位:唐国民,Tang Guomin(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化工系,江苏,泰州,225300)

费延超,Fei Yanchao(新乡百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3002)

期 刊:造纸科学与技术  PKU  Journal:PAPE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X793 关键词:造纸过程水    堵塞过滤    沉积过滤   

篇9:秦岭北坡水灾迹地岭南核桃种群数量特征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秦岭北坡水灾迹地岭南核桃种群数量特征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本文初步研究了秦岭北坡水灾迹地玲南核桃种群数量特征、生长和存活动态.水灾造成很多生长在泥石漉迹地中的核桃树损毁,改变了核桃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存活动态.调查结果表明.水灾迹地核桃种群为增长型,地径0~15cm的个体占到79.3%,存活曲线为Ⅲ型.人为耕地开垦、水灾和人工栽培是促进棱桃种群更新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干扰是塑造核桃种群发展型和存活动态的'主要因素.结合种群自疏过程,强调了核桃个体发育对空间和资源的不断占据是种群存活动态的根源.最后,依照核桃生长的生物学特征.提出了核桃种群栽培和丰产的一些建议.

作 者:何亚平费世民 王乐辉 蔡小虎 陈秀明 徐嘉 HE Ya-ping FEI Shi-min WANG Le-hui CAI Xiao-hu CHEN Xiu-ming XU Jia  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 刊 名:四川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S718 关键词:核桃   秦岭北坡   水灾迹地   种群数量特征   生长  

火山活动状态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

《重学》版本的初步研究

高中生物种群教案

第二板市场的初步研究

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二维稳态热传导逆问题初步研究

珍稀药用植物湖南蜘蛛抱蛋生态学初步研究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初步研究

大型工程决策机制复杂要素及复杂性机理研究

蠕虫(蚯蚓)处理生物垃圾的初步研究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