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共含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ur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需要保证较高的.卵裂率,因而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0 s是获得栉江珧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
作 者:杨青 李琪 于瑞海 李吉清 YANG Qing LI Qi YU Rui-hai LI Ji-qing 作者单位:杨青,李琪,于瑞海,YANG Qing,LI Qi,YU Rui-hai(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李吉清,LI Ji-qing(文登市水产综合育苗试验基地,山东,威海,264210)
刊 名:中国水产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年,卷(期): 13(2) 分类号:Q959.215 关键词:栉江珧 雌核发育 紫外线照射 Hertwig效应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初步研究
2004年5~6月,用紫外线照射法使精子遗传物质失活,结合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处理受精卵抑制第2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中心波长254 nm、光照强度800 μw/cm2・s的紫外线照射栉孔扇贝精子50 s,然后立即与正常卵子授精,在20 ℃水温下,受精后35~40 min光镜下观察到20%~30%卵子排出第1极体时,分别以40、50、60、70、80 mg/L的6-DMAP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20 min,染色体计数法检测各处理组二倍体率,从而筛选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两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6-DMAP的.浓度和持续处理时间对二倍体诱导率和D形幼虫率影响较显著,6-DMAP浓度以60、70 mg/L较为适宜,最佳处理时间为20 min,综合考虑,60 mg/L 6-DMAP处理20 min组得到了最佳效果,二倍体率为57.6%、D形幼虫率22.25%.随后对筛选出的最佳条件组担轮幼虫进行了大量的染色体统计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二倍体率分别为53.7%和57.3%.
作 者:董迎辉 杨爱国 刘志鸿 任建峰 周丽青 宫学红 DONG Ying-hui YANG Ai-guo LIU Zhi-hong REN Jian-feng ZHOU Li-qing GONG Xue-hong 作者单位:董迎辉,DONG Ying-hui(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杨爱国,刘志鸿,任建峰,周丽青,宫学红,YANG Ai-guo,LIU Zhi-hong,REN Jian-feng,ZHOU Li-qing,GONG Xue-hong(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刊 名:海洋水产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Q953+.1 关键词:栉孔扇贝 人工诱导 雌核发育二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