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氏文通》句法系统愚探(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衣无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马氏文通》句法系统愚探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述,其体系是很全面的,以前的学者重马氏的词法理论,因为书中的`词法理论也占了大量的篇幅;然而句法系统却少有人注意,作为语法的草创之作,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通过梳理马氏的句法系统并与当下的句法系统作对比,从而窥见当时句法观的特点,并期对当今的句法研究者提供启示.
作 者:刘洁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四川,成都,610225 刊 名: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H109.6 关键词:《马氏文通》 句法 理论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物化探数据模型
为应用GIS技术建立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评价的.多源地学信息系统,本文对物化探信息按GIS技术上的要求,建立了科学、规范、实用的数据分层标准及数据记录格式.将物化探信息分成重力、航磁、化探、物探异常、化探异常等5个大类,及11个主题图层.制定了分层和命名规则.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编制了数据纪录格式.
作 者:刘展 王万银 黄继先 马志民 作者单位:刘展,王万银,马志民(长安大学,)黄继先(中南大学,)
刊 名: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1(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数据纪录格式 物化探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 GIS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探
【摘要】文章结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具体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强力渗透,无疑对人力资源及其管理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人力资源管理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作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出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近年来受到我国企事业及机关单位的欢迎和推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系列变革,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这是因为: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办公的需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由以纸、笔为主体,到以电话、传真、打字机为主体,其效率都较低。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其网络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劳动工具,不论是人员培训、岗位分析、招聘和录用资料的处理,还是面谈、笔试、绩效评估,计算机在国土资源系统的应用都很普遍。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使系统内的员工和领导前所未有地相互连接到一起。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可以做到向全体员工发布即时信息、实施在线培训和交流,员工也享有前所未有的相互交流信息的权力。另一方面,网络使得员工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工作及团队合作,加快办公现代化、自动化的进程。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还是我们各单位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单位员工个人的知识、才能、经验和抱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项全能,这就要求员工重视相互交流、学习,重视依赖彼此的长处完成共同的任务。例如,我们国土资源系统建立自己的网络并与因特网互联,就有可能穿越时空利用单位内外部的人力资源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人力资源组织有更多的柔性,增强单位或部门的竞争力或适应性。如今,跨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团队出现也就充分印让了这一点。而国土资源系统作为国家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部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二、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国土资源系统人事劳动部担负着各单位机构设置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的评聘、劳动组织管理、本单位工资、奖励基金和津贴的归口管理,职工继续教育和新进职工岗前教育的归口管理,职工奖惩管理和劳动人事方面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本单位社会保险的归口管理,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的统计、规划、分析、预测等工作。原有的人事管理系统突出表现在以手工方式和人事档案信息的静态管理、分散管理为主,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软件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且系统本身存在许多缺陷,涉及的面也只局限在人事档案的.简单统计及工资奖金的管理。其中,很多管理系统由于开发时不够成熟,存在系统故障率高,实用性差的缺陷,由于缺乏维护,部分功能已经瘫痪。加上各项目劳动人事数据由各家自行管理,存在数据散乱、共享性差,集成化程度低的缺点,造成了数据格式、报表格式的多样性和操作上的复杂性,不利于纵向、横向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远远没有发挥出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不符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要求。
三、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国土资源系统各单位准确掌握本单位有多少人、发多少钱、缴多少费,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对信息的及时、精确、有效的要求,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能够减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单位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更好地贯彻落实企业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精心组织与合理安排
一方面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难度要有足够的估计,对建设过程、模式的认识要统一,在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开发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要有效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作为本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根据国土资源系统目前的实际,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载体,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升本单位“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构建完全开放性的应用平台,通过不同的权限设置来实现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有效整合当前最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软件应用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运作之中。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向网络,采用大型、通用性好的Oracle 9 i数据库机制。充分考虑系统在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方面的需要,保证数据库结构的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及数据在传输时的绝对安全性。
2.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保证浏览查询者方便操作,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
3.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提供灵活的建库机制。系统在信息指标、信息代码等方面遵循国家信息标准,保证数据的规范性、统一性;同时提供多种数据转换接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数据库类型的成功转换。
4.提供灵活、易操作的业务管理功能,实现人事业务职能化管理与基础信息管理的有机结合。
5.提供用于输入的列表、模板组件和用于输出的报表组件,使系统直观,操作性好。
6.为适应人事管理工作需要,提供安全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
7.灵活的数据导人导出及强大的图表分析统计功能。
(二)根据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是方方面面的,因此,系统的设计务必灵活、方便、周到。在选择应用软件开发合作伙伴时,不宜迷信有关现成的软件,建议事先应该有整体的设计思路。在硬件投入上,应及时到位。当然,如果经费有限,可根据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在满足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就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我们可采用eHR(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即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单位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提高效率是eHR的根本目的,而电子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一方面,eHR可以缩短管理周期,减少HR工作流程的重复操作,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另一方面,eHR可以使HR部门从提供简单的HR信息转变为提供HR知识和解决方案,可以随时随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建立支持HR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可将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对象分解为最基本的5个元素:人员、团队、职务、职务簇、关联。通过这5个元素的不同组合,最终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在五大元素的基础上,再根据数据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管理、战略管理的顺序逐层开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基础层到战略层全面深入的管理。
(三)注重基础工作,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基础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而就当前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来说,主要包括有几个方面:
1.人事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即实现对人员基本信息库的增、删、改操作及人员基本信息库的导入与导出,并能实现对人员有关基本信息的综合查询及打印功能。
人员统计分析管理:实现人员档案库中所有人员按特种类别进行的综合统计分析,并能以形象的图表格式显示。
人员变动数据库管理:当员工的基本信息发生改变时,此时由人员基本信息库动态生成人员变动数据库及离退休人员管理数据库。
2.综合业务管理。新进员工管理:实现对系统内各单位所有新进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个人基本信息和上岗前学习培训情况及上岗工作分配情况的有关信息管理。
员工内调管理:实现对系统内所有内调人员调动前后的基本信息管理,并对职工基本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
职工离退管理:实现对在职人员的离退变更管理及离退通知单的打印。 并实现离退人员的基本信息向离退休库的自动转换。
人事调动统计管理:按年度汇总统计职工变动情况,为人力资源统计分析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便于上层领导随时掌握。
技能鉴定管理:实现对所有参加技能鉴定人员的相关政策查询,网上报名、资格审查、成绩发布等功能,并能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打印功能。
3.离退休管理:包括离退部门及离退类别数据字典维护,实现对企业内部:离退人员基本信息及工资相关信息的维护、查询及统计,并实现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4.工资奖金管理。工资变动管理:实现对全局岗位工资及非岗位工资的变动通知管理,并实现变动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月工资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月工资的统计汇总及打印。
月奖管理:实现对系统内各单位各有关部门月奖的核算及部门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并实现月奖汇总管理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一次性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一次性奖金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一次性奖金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经济责任制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经济责任制奖金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经济责任制奖金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零星奖管理:实现系统内各单位零星奖的发放及统计汇总,并实现零星奖发放通知单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奖金汇总管理:可灵活按用户的汇总时间要求对系统内各单位或部门发放奖金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管理,并实现报表的打印及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5.系统维护,即主要包括用户口令权限设置、系统数据字典、平均工资设置及年工资数据维护。人力资源中的每项数据都关系到每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为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系统必须有严格的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业务性质分配权限,各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对每个字段或每个模块进行数据录入、查询及修改。严格的权限控制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值得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式应符合劳动人事部的功能需求并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来设计和开发,首先应关注“员工信息”和“职务职能”两个最基础的数据管理,在数据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再遵循人力资源自身的业务特征和管理逻辑。依据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并借助这个平台,通过“组织管理”和“员工管理”两种最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
当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而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构建适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助服务[J].有色金属工业,,(9)。
[2]宋荣国。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革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3]陈敏。对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4]秦岭。浅谈在Intranet上构筑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作者:kf_701 写作时间:2005/4 Email:kf_701@21cn.com 原作者信息,谢谢, 要求的专业知识: 一: 精通OSI参考模型,精通 网络 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输层,应用层。精通每一层的协议,数据报格式。精通网络拓扑结构, 第一层,第
作者:kf_701 写作时间:2005/4 Email:kf_701@21cn.com原作者信息,谢谢。
要求的专业知识:
一: 精通OSI参考模型,精通网络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
输层,应用层。精通每一层的协议,数据报格式。精通网络拓扑结构,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网络互联,数据的转发和路由等。
二: 精通C语言程序设计,UNIX/LINUX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熟悉
UNIX/LINUX系统操作,熟悉著名服务的基本配置,特性及使用的端口
号。熟悉经典网络命令的使用,如:netstat,ping,traceroute,
netcat,arp等。
三: 精通标准SQL语言,熟悉流行的数据库使用,如:Oracle,Mysql等。
掌握数据库与WEB语言的结合使用。
sniffer,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不过是截获数据报而已了。这样的事情多是发生在局域
网内。因此我们要完全明白内网的工作原理。
由于写这个文章的时候,用的多的是以太网,因此我们的实验也在以太网环境里完成。
首先要知道是的局域网的互联方式,目前使用的有第一层(物理层)的互联,主要使用
转发器,常用的转发器就是集线器了,也就是我们常称的HUB,用HUB互联的网络是一个总
线结构的网络,在总线结构的网络里,数据是广播形式的传送的。也就是两台主机间的通
信信息,其它的主机也可以收到,不过网络设备检查到目标物理地址并非是自己,便丢掉
这个数据包。但必境是收到了。
我们用程序把这些数据报全部复制一份保存下来,就是所谓的sniffer了。还要做的一
件事就是把网卡设为混杂模式(Linux里面可用命令#ifconfig ethx promisc),我们
将在程序里自己完成。
物理层互联的局域网称为共享式局域网。
但现在不少的局域网是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互联的,使用的网络设备多是网桥,最
出名的网桥叫交换机,想必你也听说过了。这样联成的局域网叫交换式局域网。在这样的
网内,数据不再是广播了。
那我们如何才能sniffer呢?也就是如何让别人的数据还能发到我们的机器上的网络设
备上来呢?问题出来了,答案是ARP欺骗。留作后续。
进入我们的主题,如何写程序把数据报从数据链路层copy过来。
Unix里常用的方法是:BSD的BPF(分组过滤器),SVR的DLPI(数据链路提供者接口),
Linux的SOCK_PACKET接口。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开放源代码,那么你可能没有必要再读下去了。我可不想去重复已经
完成的工作。
libpcap,一个公开可得源码的截获函数库,它在三种接口上都可以使用。因此我们将
使用这个函数库来完成我们的程序。
53行,打开一个网络设备用来嗅探。
59-64行,加入一条过滤规则,这里是只截UDP数据报。
74行,返回一个数据报。
我们用data_print函数分析打印出IP报头的源IP和目的IP,UDP报头中的源端口和目
标端口。
1 /* author : kf_701
2 * mtime : 2005
3 * email : kf_701@21cn.com
4 * address : 合肥大学生公寓
5 * school : ahau.edu
6 */
7
8 /* The program is used to capture data from data
9 * link layer,It is simply,only output ip address
10 * and port,read this code,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11 * how to use libpcap functions.
12 * ****Best wishes to you !****
13 *
14 * if you want to use it ,please compile like:
15 * $gcc -lpcap thisfile.c
16 */
17 #include
18 #include
19 #include
20 #include
21 #include
22
23 #include
24 #include
25 #include
26 #include
27 #include
28 #include
29 #include
30 #include
31
32 #define MAXLINE 255
33
34 static void data_print(char *,int);
35
36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37 {
38 char *device;
39 pcap_t *pd;
40 int snlen=80,link_type;
41 uint32_t netip,netmask;
42 char errbuf[PCAP_ERRBUF_SIZE],cmd[MAXLINE];
43 int data_len; /* captured data length */
44 char *data_ptr; /* captured data ptr */
45 struct bpf_program fcode;
46 struct pcap_pkthdr pkthdr;
47 struct ether_header *eptr;
48
49 /* open device and init struct pcap */
50 if((device=pcap_lookupdev(errbuf)) == NULL)
51 printf(“pcap_lookupdev: %sn”,errbuf),exit(1);
52
53 if((pd=pcap_open_live(device,snlen,1,500,errbuf)) == NULL)
54 printf(“pcap_open_live: %sn”,errbuf),exit(1);
55
56 if(pcap_lookupnet(device,&netip,&netmask,errbuf)<0)
57 printf(“pcap_lookupnet: %sn”,errbuf),exit(1);
58
59 strcpy(cmd,“udp”);/* only capture UDP packet */
60 if(pcap_compile(pd,&fcode,cmd,0,netmask)<0)
61 printf(“pcap_compile: %sn”,pcap_geterr(pd)),exit(1);
62
63 if(pcap_setfilter(pd,&fcode)<0)
64 pcap_perror(pd,“pcap_setfilter”),exit(1);
65
66 if((link_type=pcap_datalink(pd)) < 0)
67 pcap_perror(pd,“pcap_datalink”),exit(1);
68
69 printf(“-----------------------------------n
70 kf_701 sniffer,listen on %s for udp packets...n”,
71 device);
72
73 while(1){ /* catpture data and print */
74 data_ptr=(char *)pcap_next(pd,&pkthdr);
75 if(data_ptr == NULL)
76 continue;
77 data_len = pkthdr.caplen;
78
79 switch(link_type){
80 case DLT_NULL: /* loopback header = 4 bytes */
81 data_print(data_ptr+4,data_len-4);
82 break;
83 case DLT_EN10MB: /* ether header = 14 bytes */
84 eptr = (struct ether_header *)data_ptr;
85 if(ntohs(eptr->ether_type) != ETHERTYPE_IP)
86 break;
87 data_print(data_ptr+14,data_len-14);
88 break;
89 case DLT_PPP: /* ppp header = 24 bytes */
90 data_print(data_ptr+24,data_len-24);
91 break;
92 default:
93 ;
94 }
95 }/* end while */
96 }
97
98 static void
99 data_print(char *ptr,int len)
100 {
101 int ip_hlen;
102 struct ip *ip;
103 struct udphdr *udp;
104 char *src,*dst;
105
106 printf(“Captured a packet!----------------------------n”);
107
108 /* deal with part of ip head */
109 if(len < sizeof(struct ip)+sizeof(struct udphdr)){
110 printf(“* error,data_len = %dn”,len);
111 return;
112 }
113 ip = (struct ip *)ptr;
114 if(ip->ip_v != 4){
115 printf(“* error,not ipv4,dropped.n”);
116 return;
117 }
118 ip_hlen = ip->ip_hl << 2;
119 if(ip_hlen < sizeof(struct ip)){
120 printf(“* error:ip_hl = %dn”,ip->ip_hl);
121 return;
122 }
123 src = malloc(sizeof(char)*20);
124 dst = malloc(sizeof(char)*20);
125 strncpy(src,inet_ntoa((struct in_addr)ip->ip_src),20);
126 strncpy(dst,inet_ntoa((struct in_addr)ip->ip_dst),20);
127 printf(“* ip_src = %s,ip_dst = %sn”,src,dst);
128
129 /* deal with udp part of udp head */
130 if(len 131 printf(“* error:data_len = %d,ip_hlen = %dn”,len,ip_hlen); 132 return; 133 } 134 udp = (struct udphdr *)(ptr+ip_hlen); 135 printf(“* source(port) = %d,dest(port) = %d,length(ip+udp+data) = %dn”, 136 ntohs(udp->source),ntohs(udp->dest),ntohs(udp->len)+ip_hlen); 137 138 return; 139 } 关于libpcap函数库的详细使用,请自行查阅文章或手册, 有问题请给我mail,谢谢。 *****待续*******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1、概述
涟钢炼铁厂高炉探尺改造前是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其机械设备,直流电机维护困难且备品、备件匮乏,改造方案需要将直流电机改型为交流变频电机。对应于电机改型,探尺系统原有直流控制方案相应需要改造为交流变频控制方案。依据当前变频技术发展和交流变频器应用及比较了各大公司变频器产品后,我们选用ABB公司矢量控制电压源型变频器ACS800系列来设计控制方案。高炉探尺设计依据与选型原则如下:
1)探尺系统原采用直流电机传动。电机型号为Z-68功率:3.7KW220V20A励磁电流0.6A,转速1000转/分。
2)探尺系统现采用交流变频电机传动,电机型号为YTSZ100L1-4。电机功率:2.2kW380V750转/分,机座号160M,中心高150mm,电机长<900mm(考虑了轴伸110mm+码盘尺寸)。
3)提尺与放尺的速度参数:减速机速比31.5, 卷筒直径318mm。正常运行时, 提尺速度<26米/分, 放尺速度<15米/分。
4) 次改造选用变频器为6SE7021-8EB61,400V/7.5KW。由于探尺是位能性负载,其下放的动能不能通过变频器回馈给交流电源,需要外加制动电阻和制动单元消耗能量。同时为满足较高的转速精度和良好的动态品质,以及调速范围宽广和低转速时保持一定精度的提升力矩,需要1台增量编码器,其每转具有1024个脉冲以构成速度闭环控制系统。
2、高炉探尺工艺流程
高炉探尺是用来检测高炉内矿石与焦碳等物料的料面,供冶炼操作人员以视觉观测炉内物料下放的情况,同时控制矿石与焦碳等物料向炉内的排放。当探尺检测炉内的物料下放到设定的料面时,探尺自动提升到顶部,矿石与焦碳等物料依据工艺设定值向高炉炉内排放。物料排放完毕,探尺自顶部按设定的速度开始自动下放,下放到炉内物料的料面后,探尺被物料支撑,探尺速度减至为零,随后跟随物料下放,直到再次检测到炉内的物料下放到设定的料面时,探尺自动提升。如此循环往复,使探尺稳定在一个料面高度。
目前冶炼系统一般情况是:小于2500M3的高炉用2个探尺来探测炉内的物料,大于3000M3的高炉用3个或4个探尺来探测炉内的物料。本次改造的是1613M3的高炉探尺。
3 6SE70系列变频器功能和DriveMonitor调试软件简介
3.1变频调速装置6SE70的主要功能
* 6SE70系列变频器是具有多种可供选择接线方式的设备:有将整流部分与逆变部分装于一体的变频器、用于变频器的制动电阻和制动单元、单独的整流单元、整流回馈单元和单独的逆变器。
* 制动运行的方式:对于不经常制动的设备可以选择变频器+制动单元+制动电阻的方式;对于经常制动的设备采用整流回馈单元向公共直流母线供电,再由直流母线向多台逆变器供电,对于不同时制动的逆变器可以在直流母线上交换能量,当制动功率大时从回馈单元向电网回馈能量;还可以将多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直接连接,形成公共直流母线,再接入制动单元与制动电阻,当制动功率大时由制动电阻消耗能量。
* 6SE70系列变频器具有多种控制方式:可以设定为VVVF控制、开环矢量控制、闭环矢量控制中的一种,
闭环矢量控制的性能最好,但必须接入测速装置;当变频器或逆变器给多台电机并联供电时,只能采用VVVF方式。
* 6SE70系列变频器的所有设备均有故障自诊断功能。6SE70装置本身提供了多种可靠有效的故障保护措施。同时也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故障查询手段,装置可以记录同时发生的多个故障(最多达8个),并可以保存最近8次所发生过的故障代码。
装置的参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存取:
* 简易操作面板PMU或舒适型操作面板OPIS
* 使用 PROFIBUS-DP协议的通讯板CBP
* DriverMonitor调试软件。
装置可以同时记录最多10个变量(即K连接量)的变化过程,并提供了灵活的记录触发方式。利用DriverMonitor软件可以方便地观察所记录变量的波形。
3.2 DriverMonitor调试软件
6SE70系列变频器可用软件DriverMonitor进行参数设定。该软件提供下列参数功能:
* 菜单索引的参数存取
* 参数组读及写
* 将现有的参数组复制到同系列的其它装置上
* 打印参数组
* 过控制字进行操作(开关量命令、如开/关命令)及施加给定值
* 通过状态字进行观察(整流器工作状态反馈信号)及读出实际植
* 读出故障信号和报警信号
* 读出跟踪缓冲器中的内容(SIMOVERT的示波器功能)
DriverMonitor软件操作示意图见图1:
图1软件操作示意图4、高炉探尺矢量变频控制原理
变频器应工作在矢量控制方式下以便于力矩控制,要求在变频电机轴端安装增量码盘作为速度检测元件。减速机轴端接多圈绝对值码盘,信号经通讯总线进 PLC,由PLC读出探尺的高度,作为检测值及探尺的操作信号。变频器接受PLC的信号: PLC给变频器提尺信号、放尺信号;变频器给PLC准备好信号及故障信号。变频器与PLC间的这些开关量信号由点对点方式连接。
当要求探尺下放时,由PLC送出放尺信号,由变频器系统实现自动放尺并保持下放速度不超过限制值,在探尺降落到料面时保持电机仍有一定提尺力矩,使探尺保持直立姿势。探尺下放的动能由制动电阻和制动单元消耗掉。
当要求探尺提升时,由PLC送出提尺信号,由变频器系统实现自动提尺并保持提升速度不超过限制值。当PLC检测到探尺在顶部时,由变频器系统实现自动停车并投入抱闸。其控制原理简图见图2:
图2 探尺控制系统电气原理简图电流波形见图3:
图3 电流波形图5、结束语
高炉探尺采用一种新型的全数字交流变频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高炉探尺的提升与下降。系统满足工艺要求,运行稳定可靠,在武钢炼铁厂已投入使用,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双三体系统不变流形拼接成的低成本探月轨道
传统的探月轨道设计原理为二体模型框架下的Hohmann变轨理论,但1991年日本的Hiten探月器利用太阳的摄动,用比传统的方法更少的.燃料完成了探月任务.利用三体问题非线性系统的不变流形设计了节省燃料的探月轨道.沿用JPL研究组的思路,将太阳-地球-月亮-航天器四体问题分解成太阳-地球-航天器和地球-月亮-航天器两个共面的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对Hiten类的探月轨道给出了更深刻的数学、力学解释;给出了流形的结构以及更合理的拼接方式;找到了发射位置、发射速度和拼接点;设计出了类似Hiten探月器的探月轨道,可比传统方法节省速度增量12%左右.结果证明了三体系统不变流形在登月轨道设计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作 者:俞辉 宝音贺西 李俊峰 YU Hui BAOYIN He-xi LI Jun-fe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100084 刊 名:宇航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STRONAUTICS 年,卷(期):2007 28(3) 分类号:V412.4 关键词:轨道设计 三体问题 月球探测 Halo轨道 不变流形★ 英汉句法翻译技巧
★ 愚乐无限作文
★ 愚溪诗序
★ 盲探影评
★ 带有愚字的成语
★ 妙探守则读书笔记
★ 三疑三探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