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绿酱的眼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共含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绿酱的眼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

篇1: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的形态、构造表现一定的功能,但功能的变化也能作用于结构、形态并引起其相应的变化。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解剖学的学习中,理解双方这种关系,对于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三、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众多系统和器官组成。器官与整体,器官与器官之间在形态、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系统解剖学将一系列形态,功能相似的器官归为一个系统,就系统内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态,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各器官自身形态、功能上的特点,加以区分。理解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记忆,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篇2: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

系解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而且还是一门形态学。大家可能会学到心态爆炸吧。什么鬼?怎么这么多要记的。但是请不要担心,毕竟我们是学医的,不是学解剖的,所以不需要把所有东西都弄懂记住,记住重点的和医学紧密联系的就好。像骨学中很多骨头,每根骨头都有一大堆结构名称,大家不用强求自己把所有名字都记住,记住重点的就好,比如尺骨大家记住最特征的鹰嘴就差不多了。

然后这里想和大家说一下,解剖教研室出版的作业本千万不要买,千万千万不要买,你可以去问下买过的学长学姐,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把解剖作业本做完的,我算他厉害。这本作业本就是专门学解剖的做也太难,所以真的不要浪费钱,有钱还是去买人卫版的作业本吧,那个可能会好一点。

系解是形态学,那么学习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图谱,系解图谱大家可以去图书馆借,图书馆的解剖学图谱还是很多的(图书馆的图谱基本是第一版,是棕黄色封面,封面写着黑色字体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下面这幅图是现在网上可以买的第二版图谱。大家可以网上购买,班级团购也会比较便宜点,或者向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买个二手的。当然电子图谱也是非常好的,世界上最好的解剖图谱(没有之一)是奈特解剖学图谱,确实非常好,实验考前绝对不能少。

系统解剖学理论考

16级题型:单选50×1′、判断10×1′、配伍题:10×1′、名解5×2′、大题4×5′

14级和15级很幸运,是没有名解和大题的。16级的小伙伴就比较惨了。当然其实13级以前也都是有名解和大题的。不过16级的小伙伴还是说简单的。

那系解的话还是好好看书吧,回归书本还是很重要的。这几年下来一直神经系统考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多还是挺多的,只是考前觉得会更多)。但是13级的学姐说他们神经考特别多。14级选择有考一题绪论的解剖学历史,15级选择有考瞳孔开大肌由哪条神经控制。

篇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五)静止与动态统一的观点

随着生长和发育,人体各器官结构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学习用的标本都是经固定处理过的标本,器官结构只是某一阶段或瞬间的静态图像,必须把静态结构与活体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掌握其结构和功能。如四肢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在关节处于不同位置时,其投影线有很大变化;再如胸、腹腔器官的生理位置随呼吸运动的不同时相,也存在较大差异。

人体解剖学正确的学习方法

1.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让医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自学能力,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养成正确的学习观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

(1)主动学习同学们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索,自觉实践,带着求知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志存高远,有奋进向上的志向,就会不断克服困难,主动学习。

(2)超前学习医学生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一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巳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后者略高于前者。大家在学习中要最大可能地把自身潜力发挥出来,使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变为现有发展水平。要时时向自己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以适当快速过渡与跳跃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3)愉快学习在学习本门课程中要有信心,充满热情,以愉悦欢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内驱力,可使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有利于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戒和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使人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而消极情感则压抑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2.认识大学教学方法与中学的不同,转变学习思想

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一直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直线传授知识的方法,而且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与教师讲的多少有关。教师的作用应是加速学生获得知识的催化剂,即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大学与中学教学上一个最明显的改变是老师减少了讲课时间,强调学生自学,特别是以问题为基础(或中心)的自学。因此,要求医学生要适应教师由教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生由接受式向探求式转化。即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的因素减少,而“学”的因素增多,逐步转化为能独立研究过程。反映在教学方法上,“讲授”的职能由传授、灌输知识变成自学和研究上的指导,而“学”的含义也由接受变成理解和探求。

3.抓住学习重点

本门课程的要求见学习大纲,概括地讲,学习中主要掌握方面,即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点,大家在学习时要做到有所侧重。

4.重视理解与机械记忆的有机结合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在学习中特别强调直观性,要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多观察实物标本、模型,达到文字、图谱与标本的相结合,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同时,对许多固定结构、名称还需要机械记忆, 并需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技巧。如对某些内容反复刺激、建立起逼真的立体形态、联系记忆以及编记忆歌诀和顺口溜等,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也可把一些内容综合在一起集中记忆,如胸骨角平面有哪些重要结构?上、下肢由于功能上的差异,也必然反映在骨、关节的结构特点上有哪些?整个消化道能防止食物反流的结构有哪些?全身的“三角”结构有哪些?全身的“管”结构有哪些?神奇精密的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是以“3”来分段的,如成人骨中有机质占1/3,无机质占2/3;股骨颈被髋关节囊的包绕特点;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等;还有解剖学上的“人体之最”,如最长的骨、最长的韧带、最长的肌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5.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参考书

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教授主编供同学们使用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教材—《医用解剖学》,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之一,该书以层次叙述和以尸体解剖操作方法为主

篇4:怎么学好系统解剖学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即专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形式本质的科学。它利用生物学基础理论基础——结构决定性质,从生物结构性质研究生物功能。所以如果采用形态学的学习方法,那将使得这学科学起来轻松容易得多。

2背记有道,勤为径

书上有成百上千的概念,任你过目不忘,也难以融会贯通。况且我们难以做到过目不忘。所以反复地背,理解地背,才可如庖丁解牛般将知识运用自如。

3“体”不画,何以“解”天下

形态学是一门结构科学。自己动手画一画生物体各部分,不仅记得牢,而且更能体悟“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

篇5:怎么学好系统解剖学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的形态、构造表现一定的功能,但功能的变化也能作用于结构、形态并引起其相应的变化。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解剖学的学习中,理解双方这种关系,对于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三、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众多系统和器官组成。器官与整体,器官与器官之间在形态、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系统解剖学将一系列形态,功能相似的器官归为一个系统,就系统内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态,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各器官自身形态、功能上的特点,加以区分。理解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记忆,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学好系统解剖必杀技

必杀绝技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加强对图片的认识,在固定一段时间进行复习。

必杀绝技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得形态、构造表现一定得功能,但功能的变化也能作用于结构、形态并引起其相应的变化。如:上下肢分工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因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解剖学的学习中,理解双方这种关系,对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必杀绝技三: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众多系统和器官组成。器官与整体,器官与器官之间在形态、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而系统解剖学将一系列形态,功能相似的器官归为一个系统,就系统内部各器官而言,首先掌握其形态,功能上的相似性,把握其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各器官自身形态、功能上的特点,加以区分。理解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记忆,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必杀绝技四: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重点和难点;

课后对照大纲全面复习,整理笔记,在自己消化知识的基础上,悟出重点与难点;

阶段回顾,巩固知识,在循环的复习中掌握重点和难点。

篇6: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先了解人解剖学的整体都有神魔,然后在脑海里形成一主条线

第二,在平常课上要好学习解剖争取能记忆多少解剖名词都可以

第三,在上实验课要

学会通过实物解剖认出每个解剖方位来

第四,在平常还可以上百度找度娘搜练习题搜有关解剖学的图片进行学习研究

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多学会总结,每天在脑海里形成人体解剖的整体形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习。

篇7: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1.人体器官的组成与系统划分:

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间质: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组织: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器官: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系统: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的一系列器官。

人体基本组织分为:(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组织;(4)神经组织。

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

2.解剖学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肢干两侧,掌心向前。

3.解剖常用术语:

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和外侧:前臂内侧为尺侧,外侧又称为桡侧;小腿内侧为胫侧,外侧又称为腓侧。

内和外:近内腔者为内,远内腔者为外。

浅和深:近皮肚者为浅,远皮肤者为深。

近侧和远侧:距肢体根部较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较远者为远侧。

4.切面术语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沿人体的长轴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

冠状面:从左右方向,沿人体长轴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切面。

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垂直,将人体切为上下两部分切面。

人体解剖发展阻碍

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说明帝制虽被推翻,但传统的伦理道德仍在左右着国人的头脑。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文明带到中国,人体解剖学即是其中之一。由于违背传统伦理道德,所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里,一个活生生的人,根本没有独立人格,连身体也不是自己所有,“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即父母的恩赐。既然“行父母之遗体”,敢不爱惜乎?由此构成孝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爱惜自己的身体。曾子曰:“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用《孝经》的一句话来概括,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如果平时不慎损伤了身体,也羞愧难当,“子春下堂而伤足,廖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廖而数月不出,犹有其故?”乐正子春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这个故事,今天读来非常可笑,如果与封建礼教联系起来,又不足为怪,它十分生动地反映出这种观念对人们影响之深。爱惜身体,不但包括活着时的躯体,也包括死后的尸体,所以中国一向主张保全尸首。儒家以仁为本,再加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的影响,三者结合起来,构成近代人体解剖实施不力的伦理障碍。

为了加强以上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封建法典列专门条款严惩残害尸首的行为。《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律著作,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封建法律之大成,成为宋、元、明、清历代制定和解释法典的蓝本,笔者以此为依据,剖析有关条款。《唐律疏议》卷17有“残害死尸”一栏。如果杀死人,再支解,或焚烧尸体,不但处死刑最高刑-斩刑,妻子还要流二千里。如果不杀人仅残害死尸(焚烧或支解),或弃尸于水中,处“减斗杀罪一等”。如果割去尸体的头发,或不同程度地损伤尸首,要处“减斗杀罪二等。”在路上碰见死尸,不掩埋,或在墓地薰狐狸而烧着棺椁者,各徒二年;把尸体烧了,徒三年。这些保护尸首的条款,周密详尽,甚至不厌其烦,在全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更直接、更积极地促进了大众对尸首的爱护,巩固了视毁坏尸体为不仁、不法的思想。

两个尸体解剖规则中规定所有尸体解剖都必须经过地方 行政长官同意,方能解剖。这样尸体解剖能否顺利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地方行政长官的意志。他们尽管做的是民国的官,可思想上仍被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着,也并不比民众更多受过西方科学文明的沐浴,他们不理解尸体解剖,把它等同于出于仇恨等动机的支解尸体。因此,当时“行政官署,往往惑于因果,辄作中梗”成为尸体解剖实施不力的行政干涉障碍。

篇8:系统解剖学教学体会及改革探讨

系统解剖学教学体会及改革探讨

洪 勇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摘 要:通过总结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再辅助以思想道德教育和选择适合自我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篇9:系统解剖学教学体会及改革探讨

所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人体解剖学的一门分支。系统解剖学占据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的绝大部分,是关联其他几门基础学科及相关临床研究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扩招规模逐渐加大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高校对系统解剖学的学时不断缩短,不能达到学以致用,更因为系统解剖学是大一新生的重要课程,若不能使其足够地重视该课程,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达到相关考核标准,将对后期的人体解剖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在系统解剖学中的教学体会,提出目前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改革措施,期望能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解剖学的课程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的,其面对的对象是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刚经历高中的艰苦环境,期待大学的美好生活。对这些刚进入新环境的学生若开始就进行传统式教学,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要求强行记忆其中的重难点,结果将是徒劳无功,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多时,还无法掌握学习知识,致使学习效果降低,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排斥该课程的学习。同时,系统解剖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本身较枯燥,多是一些比较生疏需要记忆的结构名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系统解剖学中是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强制记忆,该课程的关键之处究竟在哪里。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解剖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内容多,其中涵盖的医学名词占医学知识中的25%,其内容之间无一定的逻辑性,不易理解,也没有趣味性,不易使人产生兴趣。而且目前的高校制定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却没有改变,故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该课时的讲解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快速,而不求学生理解。这样就在教学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学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另外,新生对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也十分陌生,部分专业词汇更是难理解和记忆,因此,在不破坏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是化解学时少与内容多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

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此外,我们还应该监督实验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和整理,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改善解剖实习课恶劣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我们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讨,通过精简,优化教学大纲规定中的教学内容,掌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通过采用实际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敏麟,林海鸣。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四川解剖学杂志,(01):50-51.

[2]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年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02):122-123.

[3]孙国刚,汤力。根据医学专业课特点进行学习指导的教学研究:系统解剖学的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实验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03):158-165.

篇10:系统解剖学考试试题例题

系统解剖学考试试题例题

一、填空题

1.躯干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脊柱由24______、1块________、1块________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结而成。

3.椎骨有位于前方的_________和后方________组成。

4.唾液腺又称口腔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对

5.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通道、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

6.食管依其所在的部位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

7.肺位于_________内, _________两侧。

8.肾被膜由外而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在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浅层的___________和深层的'___________。

10.男性尿道由后而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部。

11.主动脉根据行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升主动脉的分支是_____________。

13.降主动脉以_____________为界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主动脉弓凸侧的分支自右向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5.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皆有___________作用。

16.眼房是位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的腔隙,它被__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17.感觉性脑神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内脏运动神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

19.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0.支配表情肌的神经是_________,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有尺切迹的骨是( )

A. 肩胛骨

B. 肱骨

C. 挠骨

D. 尺骨

E. 胸骨

2.有挠切迹的骨是( )

A.  胸骨

B.  肩胛骨

C.  肱骨

D.  桡骨

E.  尺骨

3.肱骨体后面中份的斜行沟是( )

A. 尺神经沟

B. 桡神经沟

C. 椎动脉沟

D. 结节间沟

E. 腕骨沟

4.不属于肝门结构的是( )

A. 肝门静脉

B. 肝固有动脉

C. 肝管

D. 胆总管

E. 肝的淋巴管

5.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是( )

A. 升结肠

B. 子宫

C. 输尿管

D. 阑尾

E. 胰

6.属于腹膜间位器官的是( )

A. 子宫

B. 肾

C. 横结肠

D. 脾

E. 胃

篇11: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1】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

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不了解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即无从谈起器官的疾病;不掌握人体正常形态,即无从涉及病理学内容。

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内是一门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先修课和启蒙课。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应用;形态学;学习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为了学好解剖学,必须采用适合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形态描述多、名词多、偏重于记忆是其特点。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把书本知识与解剖标本和模型等观察结合起来,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学会运用图谱等形象教材,正确、全面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

重视实践,以及与临床的知识结合点。

大家学习要做到观察标本―亲自解剖―活体摸认相结合。

大家要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时,尸体标本材料的珍贵,同学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利用一切时间去解剖、观察标本,不能因有点药物的刺激性难闻等就畏缩不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实验室标本的辨认和尸体解剖的实际操作。

要重视实验,学会运用图谱,联系活体实际;必须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和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验室标本、活体触摸以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怎样计数肋骨和椎骨数?昏迷病人怎样穿插胃管?有的小儿为何熟睡时张口呼吸?法医学上怎样断定婴儿是产前抑或是出生后死亡?足球运动员容易损伤哪侧半月板?等等。

这样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同时通过实践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也避免他们成为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的知识。

篇12:TBL教学下系统解剖学论文参考

TBL教学下系统解剖学论文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赤峰学院医学院2009级至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197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解剖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称为传统教学组,四届共99人,实施TBL教学方法,称为TBL教学组,四届共98人。

1.2教学方法的实施

1.2.1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课程设计,课堂提问,由带教教师为主,进行填鸭式理论讲授,然后教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课后小结。

1.2.2TBL教学方法

第一步,蒙古族预科班每届每班22人左右,随机每5~6人为一组,分为4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团队学员联系,主要根据民族预科班学生在解剖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问题与教师沟通等相关工作。在学习解剖学相关内容后,给出和所学解剖知识内容相关的4个题目,每组选择本团队感兴趣的,要求学生两周后以PPT汇报,考虑到蒙古族预科班的底子薄,基础差等诸多实际,给出的题目要符合蒙古族特点又不宜过难,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心血管结束后,检验专业给出学习题目是肝包虫病为什么在牧区多发?肝包虫病的病因解剖学基础是什么?而护理专业的学习题目是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吗?患此疾病进一步发展会累及哪些器官?要求学生就此问题涉及的解剖学结构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及此类疾病在农村牧区是否多见以及是否得以重视等。这一幕所提出问题务必新颖又切近蒙古族实际生活,而且问题难易适中,学生还要感兴趣,感觉问题所联系疾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点是TBL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下一步顺利进行的基础。第二步,每组领到题目后,讨论、分工、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材料,此过程中团队学员间要经常相互碰头沟通,组长及时和任课教师交流题目解决的进展,并对自学期间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汇报,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解决,设计下一步努力方向,接近尾声时,指导学生制作课件。第三步,团队学习任务完成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该组制作的PPT的核心内容利用25min左右时间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讨论5min左右,师生互评。第四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讨论情况,对本次团队学习做简单小结,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1.3TBL教学效果评价

在完成一学期系统解剖学的TBL教学后,期末理论考试,满分为100分,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问卷调查填写前对学生统一解释说明,自行填写,掌握学生对本组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共发出调查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TBL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在2009~2012级连续四届蒙古族预科班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中,传统教学组优秀总共9人,良好共16人,中等共42人,及格共32人,而TBL教学组连续四届优秀共13人,良好共25人,中等共43人,及格共17人。可见,TBL教学组优秀、良好、中等的人数比传统教学组人数多,而传统教学组的大部分人数集中在及格的比例,我们对TBL教学组的成绩感到高兴,同时也及时总结了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

2.2学生对TBL教学方法的评价

TBL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知识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认为TBL教法调动学习积极性95.92%,拓展了知识面93.88%,培养了协作能力85.71%,归纳总结能力得以提高77.5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8.57%,课堂气氛活跃94.90%,师生间沟通增强79.59%,希望在今后教学中应用98.98%。

2.3教师的随堂观察

每组学生均用心准备,制作了精良的PPT,同学们还合理的利用了板书,小组长在汇报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自信流利的表达了本组的自主学习收获,因为汇报结束时有5min的讨论时间,所以其他同学集中精力,认真投入,整体课堂学习气氛浓,在讨论的过程中,组间同学对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知识文献进行了分享,甚至对个别知识点有意见分歧的还进行了辩驳,老师还发现个别同学由于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经老师及时鼓励后,在后几次的讨论中也变得自信,而且课堂表现还很积极,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参与性学习的乐趣。

3讨论

TBL教学理念是是在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以团队教育为核心,将一个大班分成若干个小团队,团队中的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承担学习任务,既相互合作,有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最终达到较好的学习目的和教学目的。目前TBL教学模式已被国际认为是普遍可以接受的并可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模式。系统解剖学是民族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入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而且医学1/3以上名词来源于解剖,同时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又与临床各门学科联系紧密,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系统解剖学的医学名词记忆较多,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指标,往往忽视了对解剖的学习兴趣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与临床课程的联系不够,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能情景化,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教学两厌”,并不能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也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如何更好的提高民族预科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快速掌握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养和责任感,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作为医学生的入门主干课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另外通过解剖学的教学应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临床思维,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医学生涯做很好“热身”,达到很好的教与学双赢。在不完全摒弃传统经典教法的前提下,我们又结合解剖形态学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适时引入TBL教学法,相对于PBL教学法,TBL教学法跨学科程度低,对学生基本要求低,更适用于医学院校低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对照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与该教学模式对团队协作意识,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均收到较好效果。实践经验证明,TBL教学法更强调团队创建和应用,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而且TBL教学模式确实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故将TBL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展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问题答案空间,在整体TBL教学课程设计中,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了互相帮助、竞争学习的氛围,拓宽了学习思路,优化了知识结构,使同学们的知识资源达到共享,真正将同学们带到自主学习的起跑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指挥棒”角色,而是参与者、带领者和知识的分享者,每一次教学过程是在师生快乐、和谐的氛围下,紧张有序的进行,每每讨论结束,师生感觉意犹未尽,教学效果极佳。在系统解剖学实施TBL教学的摸索过程中,我们已取得初步的的成效,我们必须借鉴这些良好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而且,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值得推广和实施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新知识的增加时刻都在进行,教育和学习都是终身制的,因为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穷尽本专业领域的所有知识,所以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教育的总体目标。

少数民族学生多数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服务,定位民族医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应用型培养为主,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在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搭配教学方法,从基础内容到综合内容再到设计内容,与基础结合,相得益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更重要。这些挑战也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此次探究,我们初步认为,我校民族预科班医学生已逐渐适应TBL的教学模式,对其今后应用也得到认可,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解剖学一体化教学论文

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速记--解剖学

医师资格考试指导:解剖学精要三

对新教材《解剖学基础》的几点认识

《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

IT系统承包合同

Tru64FAQMiscWindows系统

系统自查报告

计划系统

物理学习方法

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