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桂花糯米团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共含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桂花糯米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

篇1:刘禹锡《伤愚溪》翻译赏析

刘禹锡《伤愚溪三首》翻译赏析

《伤愚溪三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前言】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先住在城南龙兴寺,后在河西愚溪旁筑草堂为家。愚溪原名冉溪,又称染溪,柳宗元仿愚公谷之名,改溪名为愚溪。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子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

【注释】

[1]沼沚:沼指小池;沚,水中的小洲。

[2]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

[3]复曩(nǎng):不如过去。曩,从前的,过去的。

[4]草圣:对草书有高度成就的人的美称。这里指柳宗元的墨迹,柳宗元是书法家,善章草。

[5]木奴:柑桔的别称。

[6]通德榜:后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仰郑玄,命高密县为他专门设郑公乡,并将里巷的大门修得很高,使得较高的车马也能通过,号为通德门。北周庾信《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7]吹笛:据《晋书·向秀传》载,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其好友向秀为了悼念嵇康,“经山阳之旧居”,“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向秀“追想曩者游宴之好,感音而叹”,写了一篇《思旧赋》,以表示对嵇康的深切怀念和沉痛哀悼。

[8]山阳:汉代县名,在今太行山之南。汉代2(建安二十五),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即在此地。

【鉴赏】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先住在城南龙兴寺,后在河西愚溪旁筑草堂为家。愚溪原名冉溪,又称染溪,柳宗元仿愚公谷之名,改溪名为愚溪。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第一首诗从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引起无限伤感。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诗先写柳宗元的遗书、遗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着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郑玄立通德门之事,赞扬柳宗元的学问、德行。结尾以夕阳之下寂寞过往的'樵车,来反衬草堂的凄凉,不平之气隐含其中。第三首写草堂风光,柳树团团,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离去而日渐增多,显得更为荒凉。后面用典,借西晋正始年间(240—249)向秀与嵇康的交情来抒发心中的怅恨,指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三首诗都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

篇2: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

伤愚溪三首,伤愚溪三首刘禹锡,伤愚溪三首的意思,伤愚溪三首赏析 -诗词大全

伤愚溪三首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篇3: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借景抒情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

教学难点:用典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

首段叙述愚溪得名的由来,顺笔交代“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经历。

第二段紧扣诗题“八愚”叙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点明八景称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何以“是溪独见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议论。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反话正说,沉痛至极。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使结言落在“八愚诗”上。

通篇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们由愚溪的“见辱于愚”,自会想到作者故作旷达而以“愚”人自居,他对贤愚颠倒的现实是多么愤恨。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辞语用意虽十分怨愤,不隐锋芒,但却并没有显露一点痕迹。

二、课文分析:

(一)题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二)阅读讲析

1、范读课文――自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依次读,参考录音网址:

sucai.fwsir.com/index.php?search=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 4 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2、字词句落实,要求会口译。参考网址:

www.ld.nbcom.net/guwenguanzhi/huhuadian/331150318.html?id=355

(三)鉴赏要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结构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

“愚溪”美景被弃之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机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

三、课文悟读

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

??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愚”在于山水。可是山水何愚之有呢?无疑,作者是借溪说人,以溪自比。文中说,“适类于予”。

那么柳宗元和“愚溪”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柳宗元真的“愚”而无用吗?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稍有了解,就会知道他一点也不“愚”。他入朝主政,力图变法,只因触及了当权者的利益,而落了个失败被贬。既然柳宗元不愚,那么到底什么人愚呢?这一问,就触及了文章的要害。柳宗元一心为国家、为百姓变法,可是一片忠心没有人看到,遇到攻击没有人主持公道。谁是愚人,不是清清楚楚吗?如此一步步探询过来,便可知道作者以“愚”自损,是反话正说:世人皆“愚”,惟我独明。读到这一步就明白,为什么柳宗元发了这样的牢骚而没有引来杀身之祸了。原来他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一层层的遮掩之后。

??四、亮点探究

??1、文章中许多句子都写到“愚”,阅读课文想一想,最重要的两个句子是哪两个?

??探究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是第1段的“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和第4段“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两句。前一句是全文“八愚”的根源,无这一句则无全文之“愚”。如果不是“我”“触罪”被贬到潇水之上,“愚溪”则不会有“愚”的名称,后一句则说明我“愚”的程度。这两句巧妙地在自责之中把心中的怨恨说得虽隐晦却痛快。

??2、作者为什么说宁武子和颜子“皆不得为真愚”?

??探究学习:这里作者是综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自己的“愚”。宁武子能够分清“有道”和“无道”,“有道”则“智”,“无道”则“愚”,可见不是真正的“愚”;颜子虽然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的意见,但是却能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可见是心领神会的,只是不说而已,这也不是真正的“愚”。而“我”遇到圣明的君主却说了不合事理的话、做了不合事理的事,才是真正的“愚”。作者说宁武子和颜子“皆不得为真愚”,一是从实情看,这两个人的确是“大智若愚”,更重要的是,这样说可以充分说明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自嘲之中,把心中的不平,对宪宗的不满表现得十分强烈,而又不留下任何把柄。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土之居者”对冉溪名称的分歧?

??探究学习: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出自己的命名,使“愚溪”的得名顺其自然,可以使自己借题发挥的用意既自然又比较隐蔽。

??4、比较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或意思。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得其尤绝者家焉

③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④予得专而名焉

??探究学习:本文中含有“焉”字的句子较多,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它们的用法和意思。

①句中的“焉”很容易理解为兼词,但从句子结构看前面已有主语“灌水之阳”,如果说成“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在那里”便很别扭,所以还是理解为助词更好。

②句中的“焉”则应理解为兼词。因为“家”在这里为动词,“焉”跟在动词后面,不理解为兼词,则不妥当。

③句中的“焉”看上去是助词,因为上文“得泉”语意似乎已经说得很明,语气似乎也已经收住了,但是上句是叙述“行”这样一个动作,而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交代找到泉的方位,所以这个“焉”还是作为“兼词”(在那里)比较好,只是要注意翻译时这个“在那里”要提到前面做状语。

④句中的“焉”很明显是代词“它”,因为前面的“专”和“名”都是动词,如果“焉”不作代词则意思表达不清。

??5、找出文章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探究学习:文中词语活用的情况比较多,不弄清它们的用法,对句意的理解会很有影响。如“故姓是溪为冉溪”的“姓”,“名之以其能”的“名”,“得其尤绝者家焉”的“家”,“予得专而名焉”的“名”等都是名词动用,“咸以愚辱焉”的“辱”,“不能兴云雨”的“兴”,“虽辱而愚之”的“辱”等都是使动用法。

6、文言知识详见《明师对话》中《愚溪诗序》的“学法指南篇”。

篇4:愚溪诗序

篇5: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以借景抒情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

教学难点 :用典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

首段叙述愚溪得名的由来,顺笔交代“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经历。

第二段紧扣诗题“八愚”叙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点明八景称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何以“是溪独见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议论。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反话正说,沉痛至极。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使结言落在“八愚诗”上。

通篇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们由愚溪的.“见辱于愚”,自会想到作者故作旷达而以“愚”人自居,他对贤愚颠倒的现实是多么愤恨。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辞语用意虽十分怨愤,不隐锋芒,但却并没有显露一点痕迹。

二、课文分析:

(一)题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二)阅读讲析

1、范读课文――自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依次读,参考录音网址:

sucai.ruiwen.com/index.php?search=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 4 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2、字词句落实,要求会口译。参考网址:

www.ld.nbcom.net/guwenguanzhi/huhuadian/331150318.asp?id=355

(三)鉴赏要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结构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

“愚溪”美景被弃之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机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

三、课文悟读

篇6:柳宗元的愚溪

柳宗元的愚溪

柳宗元的愚溪,在湖南,在湖南的永州之野。

早春二月的一天,从永州新城出发,穿过淅淅沥沥的雨线,我们驱车直奔愚溪。透过车窗,潇水河宛如一条长练蜿蜒地由远古飘来,又轻曼地向湘江漂去。过 洲,越西门,再前行少许,在潇水西岸,一股涓涓溪流,铮铮淙淙,泛着灵气,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曾经与柳宗元朝夕相伴的愚溪了。

说起愚溪,我实在是愧对给它起名的柳宗元。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座城池中,我竟曾经恍惚般生活过10多年。每次与愚溪相会,或陌路,或心猿意马,全然没有想到柳宗元的存在。悔恨之际,有朋自远方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向他推介柳宗元和柳宗元的愚溪。不想朋友真的应允了下来,于是我也就有了一个重新走进愚溪、感受愚溪的机会。

放眼望去,今日的愚溪,今日的愚溪两岸,参天的古木已杳然无踪了。只有稀疏的翠柳、桃红,浅笑,在雨中;而溪口的愚溪桥,依旧固执地保持着它弯曲了1000多年的背影,仿佛在向路人证明,曾经流淌在柳宗元心中的愚溪,流淌了1000多年的情怀依旧。

循溪前行,曲径不平,仿如柳宗元的坎坷仕途和心路历程。

柳宗元从小聪明勤奋,21岁时考取了进士,由此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思想敏锐,言词锋利,在当时名闻朝野。他担任监察御史时,很想对腐朽黑暗的政治进行改革,于是积极参加了“永贞革新”活动,与著名诗人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积极参与“永贞革新”。但朝中保守派的刻骨之恨,终使“永贞革新”之梦蜕变成失败之愁。“永贞革新”失败后,33岁的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司马,就在赴任途中,他又接到了再贬永州司马的诏书,一怀愁绪、满腔无奈的柳宗元只好逆来顺受,带着70岁的老母和堂弟,一叶扁舟,赶赴永州。

永州当时是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但就在这蛮荒之地,柳宗元一呆就是。10年间,他时时渴望东山再起,等待矢志效忠朝廷的那一天,用柳宗元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等了漫长的10年,柳宗元等来的结果却是再贬到当时比永州更蛮荒偏远的柳州!

在被贬永州的10年中,是柳宗元生命最旺盛的10年,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思想、最有文学成就的10年,他传世的作品共计600余篇,其中有近400篇作品是他在永州写就的。10年中,他乐观放达,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捉弄,每每自娱自嘲,泰然处之,若无旁骛。他的游踪遍布永州的山山水水,他将个人情感融进了永州山水,到了物我两忘的地步。在《游黄溪记》中,他写道:“北至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脚下的这条愚溪,本来叫冉溪,柳宗元游历后,酷爱这里的宁静、和谐、毓秀,便在溪水旁结庐而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这便是愚溪的来历。他认为自己被贬来到永州,是由于自己太“愚”,所以,把愚溪和附近的丘、泉、沟、池、岛和一亭一堂,都一一冠上“愚”字,叫做“八愚”。他对愚溪情有独钟,他认为自己同愚溪一样,“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于世人贡献不大,称之为愚,未尝不可;但愚溪之水能鉴万物,清莹透澈,虽愚亦足以自豪!

不过柳宗元并没有“愚”下去,也没有玩物丧志般地消沉下去。为了追求正义,他置权贵们的嫉恨于度外,毅然拿起手中的如椽大笔,对当时危害甚烈的封建割据、宗教迷信、世袭特权、用人唯亲、欺压百姓等社会现象口诛笔伐。正如他在《江雪》一诗中描绘的那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寒冷的仕途中,他孤独地端坐在命运的小舟上,忧国忧民。而在清凉的愚溪边,他一直在积极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等待归帆北去的一天。令人扼腕的是,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愚溪也没能听到他梦想成真的消息。

1000多年后,当我们伫立在愚溪岸边,不由得感叹人生的短暂、命运的'无常。叹喟之际,我们来到了柳宗元定居愚溪时种花植竹、装点山水、自娱其愚的后山。如今,这片后山坡早已被夷为平地,平淡无奇。冥冥之中,我们仿佛看见柳宗元在一个春和日丽的午后,沿溪信步,与猎人渔夫,往来穿梭在愚溪两岸。忽然,思如泉涌,遂奔回草庐,兴致昂奋,手把香茗,对酒当歌,写下“幸此南夷谪”和“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的感受。

愚溪好,吾爱愚溪。愚溪边上住一世,笑看风云又何妨?柳宗元是想在愚溪边上住一辈子的。我想,愚溪应属于柳宗元。

余秋雨在《柳侯祠》一文中就这样写道:“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

虽饱尝命运的不公,却能忧国忧民,并寄情于山水之间,豁然自怡,实属不易。这也许正是后人景仰他的原因之一吧。

回望溪口的愚溪桥。这座双孔桥在薄薄的雨幕中,显得宁静、安详,从桥孔东望,轻舟荡漾,波澜不兴。遥想当年柳宗元也一定从这个桥孔感悟过什么。总之这座桥是最能见证柳宗元的真实情感的。我们又似乎看见在元和十年的一个春日,柳宗元奉诏回京,就在这愚溪桥边,他深噙着泪花,面对与他10年休戚与共的永州山水、“八愚”亭台以及往来密切的野老亲朋,他潸然泪下,悲不自禁地伏在缓缓移动的舷头默默低吟:“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作别愚溪的时候,天空已开始放晴。默念着清人王日照在赞柳宗元时说的诗句“一官匏系几何年,一代文章万古传”,我们依恋不舍地登上了回程的汽车。当愚溪在车后渐渐退出我的回眸,我并没有愚溪已渐渐消失的感觉,它已悄悄地流淌在我的心里。

篇7:《愚溪诗序》 (网友来稿)

《愚溪诗序》 (网友来稿)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张金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继续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正话反说”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教法构想]: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教学要突出重点,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

3、引入研讨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4、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

[教学课时]:

1、拟用两个课时。

2、第一课时,读熟读懂,理清思路,归纳内容,画出“八溪”;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完成训练。

[分课时.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

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

有唐以来,为了扫除齐梁遗留下的浮华文风,陈子昂为先声,韩愈、柳宗元倡导并推行了文学革新运动,由于创作上注重思想内容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称“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导读:

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

[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题解: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我们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

问: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补充]: 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赠序, 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早自习教师已范读了原文):阅读。

1、个读:

正音;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齐诵: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交流阅读:读懂全文,理清思路。

[要求]:

1、分成学习小组(也可同位同学合作),读文读注,一同学读原文,一同学口译,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讨,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步骤]:

☆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6-8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

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 师生互动,概括文章的内容。

[归纳]: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命名原因:“无以利世”。

(四)对照古人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重点学习:(当堂训练)

1、快速找出:

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2、画出“愚溪八景”来: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板演的一组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图示]:愚溪八景

六、小结。齐诵课文。

七、作业:

1、预习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 二 课 时

一、引入:

简单说明,齐诵课文。

二、研读课文:

(A)、快速阅读全文:

把文中的“愚”字划出来。认真体会其深刻含义。

[方法]:

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最后归纳主题。

[提示]:

(1)更名“愚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无以利世,类于余)可用“愚”名之→专而名→名愚实不愚。

(2)明确:文中的“愚”,不是真愚,而是作者的愤激之言,大多数是正话反说。这一点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归纳]:结合以上分析,学生自主归纳----全文以一“愚”字贯穿,借“愚”言志,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重点研读文章最后一段:

方法: 阅读,研讨,比较。

问题:比较柳宗元和“愚溪”,理清柳宗元、“愚溪”和“愚”的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阅读分析情况归纳:

“愚溪” ←←←→→→ 柳宗元

↓ ↓

清莹秀澈 ←←←→→→ 情操高尚

↓[却] ↓[却]

无以利世 ←←←→→→ 被贬永州

‖ ‖

〖无人问津:惋惜〗←←→〖抱负难展:悲愤〗

三、小结并再读课文。

略述:托物兴辞,夹叙夹议。

四、当堂训练:

找出文中引用的典故,联系以前所学,结合文本下面的注解,谈谈这些典故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愚公谷 。

②孔子:智者乐水。

③蛟龙(《劝学》)。

④宁武子、颜子 。

⑤鸿蒙、希夷 。

五、完成作业:

(1)完成《新学案》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部分。

(2)拓展阅读:阅读《语文读本》的《指南录后序》,比较序文的特点,做读书笔记。

作者邮箱: zjc691021@yahoo.com.cn

[1]

《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愚溪对文言文译文

【原文】

愚溪对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沤泄,藏石走濑,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面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漳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也。浊,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且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我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矣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译文】

柳某住在自己命名为愚溪的地方。命名五天,溪的神夜晚托梦见我说:“您为什么侮辱我,令我成为愚呢?有其实的,名字当然应该合适的,现在的我就是那样的吗?我听说闽(福建)有条河,产生毒雾瘴气,吸进了那气体的,温火郁积(而发烧)湿气(重而)拉肚子,暗礁激流,相继而来的船只粉碎解体;其中有一种鱼,牙齿如同锯齿尾巴锋利野兽的脸和蹄子。这鱼吃人,必然咬断并抛起,然后仰头吃,所以那河的名字叫恶溪。西海(青海)有湖,涣散没有浮力,连小草都浮不起,丢进去的东西回颓然下沉淹没,沉到底了才会停止,所以它的名字叫弱水。秦(陕西)有一条河,(如)搅和烂稀泥,混杂沙砾,看它分寸之间,瞪着眼睛看如同看墙泥,那河的深浅险易,昏昏然看不清。便有合称泾渭,用来显示自己污秽的.样子,所以它的名字叫浊泾。雍的西部有条河,幽暗危险如同一片漆黑,不知道它的源头,所以它的名字叫黑水。恶、弱,是六种极端不好的事情。浊、黑,是卑贱的名字。它们得到那样的名字而不能推辞,历经万世而不变的原因,是有其事实啊。现在的我很清而且美丽,被您所喜欢,而且还有功用可以浇灌菜园田地,浮力可以承载舟船,白天黑夜都可以渡船。您有幸选择了住在我这里,却用愚这样不实之名来侮辱我,完全不见你有感激之心还肆意侮辱,难道最终都不能改掉吗?”

柳某回答说:“你确实没有那么回事,然而以我这么愚蠢的人却惟独喜欢你,你怎么能回避的了这个名字呢!况且你不知道贪泉吗?有喝了后往南走的人,看见交趾宝货那么多,贪婪的目光流露在眼中,想用两只手去抢来放到怀中,那难道是泉水的原因吗?经过它(的人们)有贪念就因此命名它为(贪泉),如今你惟独招引愚蠢的人来居住,长久留在这而不离去,虽然想去掉这名字,不可能的啊。在明君的时代,智者被任用,愚蠢的人出不了头。用的人应该接近,出不了头的(蠢)人应该远避。现在你托身所在的地方,离京城有三千多里远,偏僻隐晦,蒸腾的雾气为伴,蚌壳田螺居住,唯有触犯皇帝被排斥和侮辱、愚蠢鄙陋被罢黜不能出头的人,天天在你这漂游,无所事事地守着你。你想成为智者吗?干吗不叫现今聪明、显赫高位、掌握朝廷大权主宰天下的官吏,(哪怕)让一个来你这一趟啊,却(为什么)独独只有我在这呢?你既然不能得到他们而被我所喜欢,这就是你的实情。当你是愚还认为是侮辱吗,还有什么说的吗?”

(溪神)说:“这事确实是这样,敢问您的愚蠢干吗非要连累到我呢?”

柳某说:“你想彻底弄清我关于愚蠢的说法吗?虽然你所去过的地方全算上,还不够我伸展我的嘴巴的;用干你所有的水,还不够沾湿我的毛笔。姑且告诉你一个大概吧:我茫茫然(非常的)无知。冰雪交加的时候,众人穿皮衣我穿单衣;闷热的酷暑连金属都要熔化的时候,众人都去有风的地方,而我却去有火的地方。我无所拘束地赶车,不知道太行山和通衢大道的差别,因此损坏了自己的车。我放任随意地驾驶,不知道吕梁和平静的河流的区别,因此沉没了我的船。我舞蹈脚踩进浅井,头撞到树木和石头,冲撞满是荆棘的树丛,直挺挺地向毒蛇蜥蜴摔倒,却不知道害怕和警惕。什么是失去什么是得到?进益不觉得满意,贬斥不觉得抑郁,冷漠昏聩,终究不能自觉醒悟,这还是个大概的情况,要用这些来玷污你可以吗?”

于是溪神沉思并叹息道:“唉!太多了,是会连累我的啊。”因此低下头觉得惭愧,仰起头长叹,眼泪鼻涕横流,举手行礼告别。一明一暗,醒来不知去什么地方,于是就写下与愚溪的对话。

篇9:《愚溪诗序》说课稿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说课稿

一、说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是文科普通班,学生总体上水平不高,但对于柳宗元的作品并不陌生,对《愚溪诗序》的字词理解没有太大问题。作为《八愚诗》的序言,本文明写是“八愚”名称的由来、写作原由、暗中蕴涵的却是柳宗元不为统治者认。遭到排挤、打击的愤懑之情。对此,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补充相关背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悟出作者的心声。

二、说教材分析

《愚溪诗序》安排在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是继续学习中国古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它们是《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欣赏古代散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愚溪诗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忽而写景,忽而写情,忽而议论,全文用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就本文而言,它既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又有较强的思想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特色上,进而理解作者的心声。

三、说目标确立

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重点:

1、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2、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为了将读写更好地结合,积累写作方法)

难点:

1、注意作者如何正话反说的。(时代的原因,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

2、体会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历时较久远,用在文中是为了衬托作者)

四、说教法

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学――互学――研讨”的步骤来学习。自学是指先结合注解初读,涉及到注解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自行查阅工具书;互学是指这篇文本哪些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句式是需要注意的,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要随时点拨。研讨即围绕学生自学、互学中的发现,重点研讨疑难问题,感悟文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学出深度,品出意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关柳宗元的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2、由学生简介“序”的文体特点,教师补充。

明确:序,文体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在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共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后虽无集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这就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味。比如对于反复出现的“愚”字,要借助适当的停顿,显出情味。在读的同时,把重点的字词、句式标出来以便交流。

(三)展开互学

通过自学,有部分知识理解了,有部分知识不太了解,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确定本文的重点的字词句。

(1)通假字 知与智,纪与记

(2)古今异义 阳:指山之南、水之北。笼:文中文指包括概括。凡:总共。

(3)词类活用 姓:名词动用,取姓、取名。家:名词动用,安家。愚:意动用法,以之为愚。

(4)特殊句式 寂寥而莫我知也(宾语前置);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被动句);适类于予(状语后置)。

(四)研读。

1、围绕文题中的“愚”,梳理文章脉络。本文以“愚”字相贯通,愚字成了内容凝聚的`焦眯,体式建构的支点。

2、研读讨论转笔内容,参悟“愚”深层次的含义及表达感情。

问:你认为“愚溪”真的“愚”吗?作者真的“愚”吗?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研讨。明确:溪不愚且很美,作者不愚且是才华横溢。

3、研读类比手法,体味艺术之妙。

问:既是愤激在心,为何不直接抒发出来,而是要借“愚溪”来发挥呢?

明确:因为溪与已物我合一,溪水虽然景色秀美,但地处荒远,“无以利世”故显得“愚”;作者“我”虽然才华横溢,但“不合于俗”,抱负无以施展,也是“无以利世”,同样“愚”,以溪类比,写溪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有了溪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志变直为曲,化枯为腴,有了无限的想象窨,有了耐人寻味的意趣,这比直言既多了哲理,更多了妙趣。这正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突出特色。

4、通过研读,畅谈你的感想。

问:对柳宗无心中的愤激,你怎样看?结合当,说说“不合于俗“的内涵。

这一道开放性思考题,重要培养学生学生的理性思维,正确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明确:

宁可被排挤,也不曲已逢迎,不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节操,这是柳宗元,也是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共的美好的品质,应该加以弘扬。

既要才华横溢,又要广有亲和力,善于与时俱进,多方合作,和谐相处,唯有综合能力高强的人,才能真正担当大任,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完成济世的美好愿望。高尚不等于高傲,独立不是孤立,仅以悲情演绎崇高还不够,这里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在合作互补的当今社会,不合于众,就是自动淘汰。健全的人格比单一的才能更重。当然,合众不是曲已,而是参与和互补共赢。

六、总结

1、本文体现了“序“的哪些特点?

明确:交代关于写作缘由、背景、“八愚”的来历和作品价值。

2、本文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明确:以溪自比,借溪发挥、托溪言志。曲尽愤激。

七、作业:

请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歌和散文,写一篇《我所认识的柳宗元》。

篇10:读《愚溪诗序》(网友来稿)

读《愚溪诗序》(网友来稿)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柳宗元的古文大致为5类:

1、论说 包括哲学、政论等文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如《封建论》

2、寓言 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3、传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

4、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为典范《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

5、骚赋 有《梦归赋》《天对》等

愚溪:原名冉溪,在永州。柳宗元贬居永州的第六年移居于此。本文是诗的序言,说明作诗的缘由。文章借溪水改名之事,以“愚”字驾驭全篇,舒徐委婉,含蓄深沉,表现了作者受排斥,遭屈辱,不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愤懑和牢骚。

全文以愚字为线索,把自己之愚、溪水之愚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在作者笔下,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愚)仿佛全是自己的苦难知己。

正音:

冉Rǎn氏 谪zhé 负土累lěi石 塞其隘ài

宁Nìng武子 清莹秀澈chè 锵qiāng鸣金石

漱shù涤dí 寂寥liáo 智者乐yào也

重点实词:

爱是溪 是,这

或曰 或,有的人

咸以愚辱焉 咸,都。 以,用

见辱于愚 见……于……,被动句式

无以 没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囊括。今为关住鸟兽的'东西

词类活用

东流入于潇水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合流屈曲而南 南,名词作动词,向南流

今予家是溪 家,名词作动词,安家

名之于其能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姓是溪为冉溪 姓,名词作动词,命名

智而为愚者也 智,形容词作名词,有智慧的人

睿而为愚者也 睿,形容词作名词,明智通达的人

邦无道则愚 愚,形容词作动词,装愚、装傻

无以利世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

[1] [2]

篇11:《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张金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继续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正话反说”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教法构想]: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教学要突出重点,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

3、引入研讨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4、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

[教学课时]:

1、拟用两个课时。

2、第一课时,读熟读懂,理清思路,归纳内容,画出“八溪”;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完成训练。

[分课时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

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

有唐以来,为了扫除齐梁遗留下的浮华文风,陈子昂为先声,韩愈、柳宗元倡导并推行了文学革新运动,由于创作上注重思想内容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效仿先秦古文,故称“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导读:

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

[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题解: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我们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

问: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补充]: 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赠序, 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早自习教师已范读了原文):阅读。

1、个读:

正音;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齐诵: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交流阅读:读懂全文,理清思路。

[要求]:

1、分成学习小组(也可同位同学合作),读文读注,一同学读原文,一同学口译,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讨,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步骤]:

☆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6-8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

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 师生互动,概括文章的内容。

[归纳]: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命名原因:“无以利世”。

(四)对照古人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重点学习:(当堂训练)

1、快速找出:

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2、画出“愚溪八景”来: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板演的一组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图示]:愚溪八景

六、小结。齐诵课文。

七、作业 :

1、预习作业 :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篇12:《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宗元,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能挖掘“愚”字的深刻含义,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从“愚”字入手,找出“愚”的表象,挖掘“不愚”的实质,弄清“愚”字的深意。 本文是自读课文,课前学生以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文意的梳通。课堂上老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被贬后不得不愚的悲愤。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二、播放动画:学生欣赏一组永州及其附近山水风光图片放松心情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导入 苏轼曾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文章需反复诵读,细细咀嚼,方能悟出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我们同学现在手头拿的就是一篇好文章,课前已要求大家结合资料去梳理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已读过。这是柳宗元被贬于永州第六年时写的。当年他曾围绕愚溪及周围景物写了一组山水诗《八愚诗》,本文是为这组诗写的序。 四、出示本文的两则评价材料: 评价资料A:《唐才子传》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咸推仰之。”评价资料B: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古文观止》 五、亮出本节课的研习内容: 《古文观止》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愚”字可视为本文的一条线索。如果我们细细地数一数,会发现“愚”字竟多达27处。短短的一篇文章,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绝非偶然。柳宗元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愚”。 六、挖掘“愚”字的含义。 1、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用“愚”处,找找文章用“愚”字形容哪些事物?  (愚景、愚人) 2、男生齐读第二段(写愚溪八景) 教师点拨:短短的一段文字,将八景的位置和距离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见柳宗元写景善于布局。 3、女生齐读第四段(写愚人) 教师点拨:用宁武子、颜回和我进行对比,衬托我的“愚”。 4、师:用“愚”给景物命名,新鲜!给自己取名为“愚”,并不陌生。(让学生举例)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提问:愚公谷里的那位老人自称为“愚”是对当时朝政的无奈和不满,所以王维在历经仕途的坎坷后也曾用愚公谷指代自己的住处。寓言《愚公移山》里的那位老人更是有着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敬佩。本文里的“愚”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眼光来审视呢? 5、细读文章思考: (1)“愚溪”有哪些“愚”的表现?它真的“愚”吗? (2)柳宗元认为自己“愚”在何处,你认为他是个“愚人”吗? 学生找出体现愚溪之愚的'句子齐读,归结称“愚”的原因(无以利世) 学生读能体现愚溪不愚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教师:这是一条美丽的小溪,这是一条活泼的小溪,这是一条令人流连忘返的小溪。这样的小溪愚吗?我们再来看看那位自称为“愚”的柳宗元,从课文看,他认为自己是最愚蠢的,“愚”在何处?(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他们把握真正的意思。 生平: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写作背景:公元805年就是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丕、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廷,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之事。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丕,柳宗元也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柳宗元到了永州,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写了一组寄情山水的诗。已经佚失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就是此时所写。  由此可见,柳宗元不是一个愚人,不仅不是,而且还是一个大胆革新的勇士。能向旧制度、恶势力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跨出这一步的。 6、和学生一起板书前面的内容,然后总结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点。 写法和语言特点先让学生说,老师再总结: “愚溪”虽取名为“愚”,我们却看到了他的不愚。柳宗元自称为愚人,我们却读到了他的才气,看到了他的勇气。所以表面上愚,实际上不愚,冠以“愚”的名字,拥有“智”的内在。 名愚实智 语言上:正话反说。作用:使文章语言犀利,极富战斗力,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写作手法:托物兴辞。 7、深层探究:你认为真正“愚”的是谁? 文章分析到这里,我们知道,里面的景和人是二位一体的,写愚溪其实就是在写自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从文章里找出相应的句子。 愚景、愚己其实是在愚弄社会、嘲讽社会。曲折地抒发了被贬之后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七、拓展延伸 “扬州八怪”郑板桥有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许多人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的是装糊涂给自己捞好处,有的是表面糊涂而内心如明镜,只是逼于无奈,不得不糊涂。柳宗元是怎样的?现代人是怎么做的?你又是怎样做的?结合现实谈一谈。 一、题解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二、写作背景 柳宗元的寓言讽刺散文和人物传记散文,对现实的认识和批判比韩愈要深刻,对人民的屿比韩愈还要强烈。代表伤口有《三戒》《黔之驴》《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等。他是继郦道元之后的又一位刻画山水的能手。但是他的山水游记不是纯客观地写景状物,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寄兴,意境幽邃凄清,文笔清新冷峻的风格。《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愚溪诗序》,用自嘲的笔法表达了孤愤郁结的牢骚,忽而抒情,忽而写景,忽而议论,转换变化,情文相生,显示了他圆熟活脱的语言艺术,为后世所诵。 三、内容结构 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着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诗中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好文章。 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 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四、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明确: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2、我们再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明确: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第4段的“愚者”,第5段的“愚辞”“愚诗”。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我们来阅读课文。  五、阅读分析课文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⑵“愚公谷”(练习四)  ――《说苑・政理》中的愚公其实并不愚,他之所以自称为愚,实际上另有所指。(对黑暗政治到的抗议)“予以愚触罪”的意思是我因愚昧糊涂触犯了刑律犯了罪。作者又果真是“以愚触罪”吗?不是。(见“永贞变革”)那么,这是一句牢骚话,更是对黑暗政治的 讽刺与抗议。言外之意,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犯罪的傻事的。柳宗元因参加“永贞变革”而“触罪”,不仅要连累妻子儿女,而且连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连类,这是一种多大的不公平!  (二)叙写“愚溪八景”。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 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

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愚乐无限作文

浮伤

桃花溪

愚人被愚350字作文

愚人小闹作文500字

王若愚 老王 说课稿

《马氏文通》句法系统愚探

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伤愚溪,伤愚溪刘禹锡,伤愚溪的意思,伤愚溪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