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共含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语文版语文教材在玉林地区各县市的初中学校使用以来,深得语文老师们的好评。这个版本切合教师的教学使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首先,体现在每一单元前面都有单元说明,让教师在备课、学生在学习前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每册书的单元体裁多以记叙文、散文、人物传记、现代诗、小说、童话、科幻故事、事理说明文为主。至于古诗文,内容文质优美、教育性强、千古流芳的名篇多。再次,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多贴近学生实际,利于操作,实用性强,写作安排多以本单元所学的体裁为主,体现以教为写服务的宗旨。但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有一些瑕疵要厘清,现分册梳理如下: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子曰”在文下注解译为“先生说”,也补充了“先生就是孔子”.而《教师用书》却译为:“孔子说”.我觉得应统一为好。
2、《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师用书》中这样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太妥当,应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领会到新的内容,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其中“可以”译为“可以凭借”.
3、《伤仲永》“泯然众人矣”.其中“泯”在文下注释为“消失”,而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消灭”,没有“消失”的解释。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十三年弃置身”,在文中的注解为“刘禹锡自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被贬出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京,其间大约二十三年。这个表述不科学,算来只有,而其间相差二年之久。
5、《卖油翁》中有”但手熟尔“,课文译为”不过手法熟练罢了“.而《教师用书》则译为”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但“我觉得译为”只是“较为规范。
6、《陌上桑》 ”青丝为笼系“,课文译为”用黑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络绳“.这里的”青丝“在《教师用书》则译为”青丝带“.我觉得”青丝带“较为合理。
7、《三峡》”或王命急宣“,课文中注释为”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而《教师用书》中则译为”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一个是”如有“;一个是”有时“,我认为应做”有时“解。
七年级(下)
1、《河中石兽》此文不宜编入教科书。因为此文在寻找石兽的方法上,从物理的角度无法解释清楚,而在现实中也没有事实加以佐证。教师在讲解分析时,总有一种自欺欺人之感。
2、《强项令》”强“在文中译为”硬“,注音为”qiáng“.而就文中人物性格则为”jiàng“,有”倔强“之意。因此,我认为最好在注释下标上注音为好。
八年级(上)
1、《小石潭记》”可百许头“. ”可“在课文的注释为”表估计数目“;”许“注释为:”表数目不确定“.整句译为”大约有一百来条。“我觉得这样译法有矛盾。”可“在此表示估计数目,不用译。即”有一百来条“.
2、《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中的”户“,课文注释为”单出的门,泛指门,这里指门窗“.而《教师用书》则译为”月光照入门内“.”门“或”窗“,我认为应统一为好。
同样,”盖竹柏影也“.这句在《教师用书》译为”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而”盖“在文中注释为”表示推测“.而从上句内容来看,在此没有”推测“之意。
3、《教学相长》中有”嘉肴“一词。这个”嘉“与”佳“能否通用。至少有一个说明为好。
4、《劳山道士》”采樵“一词。文注为”砍柴草“.而《教师用书》译为”砍柴“.我觉得后者翻译较为科学合理。
八年级(下)
1、《终南别业》”坐看云起时“的”坐“,在文中译为”()正、恰好“.而在《新华字典》中没有这个解释,却有”自然而然“的解释。网上有些观点认为直接译为”坐“即可。
九年级(上)
2、《愚公移山》中”陇断“一词,课文注释为”高大的山“.我觉得不够全面,应为”高而不相连的山丘。“
3、《水调歌头》中”低绮户“的”户“在课文中译为”门户“.而《教师用书》中却译为”门窗“.这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已有提及。
九年级(下)
1、《送东阳马生序》”辞色“一词,在文中注释为”言辞和神色,这里指温和的言语、态度。“本来译为”言辞和神色“没错。这里指”言语、态度“也没错。错就在”温和的“一词上。因为从上文对老师的描述来看,在这里用”温和的“的确不妥。
2、《与朱元思书》”千转“一词在课文注释为”长久不断地叫“.其中的”转“应为”啭“才合理,那读音就得读”zhuàn“.我认为最好在文下注解标上为好。
说到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词,我觉得有三个得在课文注释下标明出来。第一,《木兰诗》中的”胡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密州出猎》中的”千骑“.因为”骑“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做动词用。做名词时读”jì“,做动词时读”qí“.而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旧时读”jì“,现在统一读”qí“.我觉得应统一为好。第二,《强项令》中的”二千石“,《观刈麦》中的”三百石“,《马说》中的” 一食或尽粟一石“.其中”石“,都是计量单位。古书读”shí “,今读”dàn“.我认为也应统一起来。
补充:七年级上册的作文,在第一单元为”写一件事“,而第四单元为”写童年的故事“我觉得有重复。我认为应与本单元合拍,此单元安排写小小说为好。还有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草拟一份合同“.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现在安排在初中阶段,不太适用。
以上是本人在授课中遇到的困惑,现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望同仁们给予解惑,实为感激不尽。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
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
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
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 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
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期行 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
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寄人(张泌) 夜雨寄北(李商隐)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
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 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 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
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附录一:名著引读(一)
附录二:汉字的形体
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
第一单元
1、*石榴(郭沫若) 2、海燕(郑振铎)
3、白鹅(丰子恺) 4、*鹤群(江口涣)
口语交际--推选奥运会吉祥物
写作--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单元
5、鲁迅自传(鲁迅)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
7、*第一千个球(贝利) 8、*少年爱因斯坦(王滨等)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写字--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
第三单元
9、骆驼寻宝记(陈伯吹) 10、地毯下的尘土(莫德·林赛)
11、*巨人和孩子(王尔德) 12、*蟋蟀在时报广场(塞尔登)
口语交际--童话故事接龙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第四单元
13、我爱这土地(艾青) 14、乡愁(余光中)
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6、*纸船(泰戈尔)
口语交际--沟通: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写作--仿写诗歌
写字--常用独体字的书写训练
第五单元
17、苏州园林(叶圣陶) 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
19、*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 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
口语交际--交流科技信息
写作--说明事物
综合性学习--举办图片或实物展览
第六单元
21、爱莲说(周敦颐) 22、陋室铭(刘禹锡)
23、*口技(林嗣环) 24、*黔之驴(柳宗元)
25、诗词五首
饮酒(陶渊明) 次北固山下(王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雁门太守行(李贺)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口语交际--给编创人员出点子
写作--常用偏旁及例字的书写训练
第七单元
26、包拯(脱脱) 27、董宣执法(范晔)
28、*岳飞(毕沅)
29、*《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30、诗词五首
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春望(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口语交际--讨论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
附录一 名著引读(二)
附录二 语法知识(一)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6、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编一份手抄报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二)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 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
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 名著引读(三)
附录二 语法知识(二)
第一单元
1、 背影 (朱自清) 2、 永久的悔(季羡林)
3、*铁骑兵(杨朔) 4、*苏珊·安东尼(乔安娜·斯特朗等)
口语交际--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写作--珍藏的记忆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妇女解放
第二单元
5、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6、 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席慕容) 一片槐树叶(纪弦)
7、*致空气(邵燕祥) 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铂金斯·莫里斯)
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
写作--写一首诗
第三单元
9、 日出(节选)(曹禺) 10、钦差大臣(节选)(果戈理)
11、*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
口语交际--模拟争辩
写作--我喜欢的一个戏剧人物
综合性学习--编演短剧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5、* 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
口语交际--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写作--写一篇讲演词
写字--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基本排列形式
第五单元
16、南京大屠杀(温书林) 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
18、* 阿炳在1950 19、*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
口语交际--话说我家
写作--写一篇小通讯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1、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 公输《墨子》
24、诗词五首
采薇(昔我往矣)《诗经》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送别(无名氏)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口语交际--讨论:我看“闻鸡起舞”
写作--改写《十五从军征》
写字--行楷字书写布局的幅式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 26、岳阳楼记(范仲淹)
27、* 醉翁亭记(欧阳修) 28、* 湖心亭看雪(张岱)
29、诗词五首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山居秋瞑(王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
口语交际--交流对联
写作--我理想中的学校
附录一 名著引读(四)
附录二 语法知识(三)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白杨礼赞(茅盾) 2、囚绿记(陆蠡)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 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口语交际--青春畅谈
写作--倾叶心声
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6、一厘米(毕淑敏)
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 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
口语交际--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
写作--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第三单元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
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
写作--一一事一议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 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
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16、给布特勒的信(雨果)
口语交际--谈困惑,解烦恼
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老舍)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
口语交际--漫谈电视剧
综合性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
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21、*愚公移山《列子》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3、捕蛇者说(柳宗元)
24、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泊秦淮(杜牧) 无题(李商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口语交际--从“愚公移山”谈起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27、*订鬼(王充) 28、*马说(韩愈)
29、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约客(赵师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附录一:修辞知识
附录二:应用文示例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家(周国平) 2*、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3、废墟的召唤(宗璞) 4、*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口语交际--漫谈音乐的魅力
写作--感悟自然
第二单元
5、词两首(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雪
6、再别康桥(徐志摩)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
8、*外国诗丙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口语交际--开一次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写作--记下你心中的美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巴金) 10、读《堂吉诃德》(海涅)
11、*永远新生(吴冠中) 12、*科学与艺术(李政道)
口语交际--你相信商业广告吗?
写作--一一写一篇小评论
综合性学习--自己给自“出”一本书
第四单元
13、故乡(鲁迅) 14*、小男孩(魏志远)
15、百合花(茹志娟) 16*、奥伊达的理想(凯瑟林·奥尼尔)
口语交际--趣谈中学生活
综合性学习--我和亲人的故事
第五单元
17、笑(高士其) 18、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19、*善待家园(吴岗) 20*、龙永图趣说WTO(甘远志)
口语交际--时事聚集
写作--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
综合性学习--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调查
第六单元
21、古文二则(范晔) 四知 私心 22、与朱元思书(吴均)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与妻书(林觉民)
25、诗词六首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黄鹤楼(崔颢)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口语交际--要不要注意生活细节
写作--草拟一份合同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
第七单元
26、《庄子》二则 混沌之死 呆若木鸡
27*、周公诫子《孟子》 28、出师表(诸葛亮)
29、*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30、诗词五首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凉州词(王翰) 咏煤炭(于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附录一: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古诗文字词积累
新课标“语文素养”微探
[内容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它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但是在新课标中又显得那么忠言。那么,什么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概念提得是否恰当呢?在具体教学过程又如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语文,学生,素养。
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繁荣积累和提高。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
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比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这样一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括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课所获得的语文素养。再说它的内涵,新课标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时间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这一要求比较全面,但是各个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层次感不强,造成目标众多,有关于学生的人生态度,有关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那么这些目标要素间如何平衡和衔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素养的限定
宽泛的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初、高中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得的语文素养。比如一个作家的,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容量会越来越大;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语文素养的培养,它有一个“变通域”,即它有一个很大的层次空间和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其内涵丰富,概念宽泛以至模糊化,为此,必须对语文素养从量上进行规定,即“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用客观、具体的数字来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实现语文素养所要求达到的最低标准。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至少2800个单字,高中阶段应该会背50篇古诗文等等,只有规定了这样一个最低标准,语文素养的实现才更加容易和现实。
三、学生原有素养、现有素养和将来素养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
[1] [2]
★ 高一语文教材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 三下语文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