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naissu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naissu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

篇1: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

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

四月下旬,新一届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果断处理渎职官员,把谎报、瞒报的情况扭转过来,每天向全国和全世界公布疫情,在不长时期内,使正在迅速蔓延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控制。这说明面对非典这场突发的危机,政府是有应对能力的,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长期以来,我们只喜爱豪言壮语,只追求宏伟目标和乌托邦理想,至于为实现这些理想和目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老百姓要付多少代价,都可以在所不惜。这是一种只讲意图伦理的政治。但是,政治家更重要的还必须讲责任伦理。可以这样说,本届政府在就职时向人民所作的承诺,已经初步实现。它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按照现代政治家的要求,以责任伦理指导自己工作的政府。而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过去,我们也讲要对工作负责,但很少提到人,特别是人的生命。这里说的人和人的生命,不是一个笼统而抽象的概念,如卢梭所说的“公意”,而是指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命负责。不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人民这一概念也就变成没有内容实质的空话。过去,我们往往将经济指标放在第一位,实现多少GDP,吸引多少投资,成为工作成绩最重要的考核指标。甚至有时表现为急功近利,只为政绩,不管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次政府抗击非典的行动让人感到温暖,我想其中开始显现的`一些基本人权观念,恐怕在起着主要作用。

我们是在尚未完成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来进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在我看来,政府抗击非典的行动,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是高度行政集权的协调机制,把为防控非典所急需的人财物作集中的调配。北京小汤山医院就是这样搞起来的,部队和上海等大城市在医药用品、设备和人员方面,对疫情严重地区所作的支援也是这样的。第二是运用党和政府总动员的方式,设立以总指挥部为核心的领导机构,大张旗鼓,发动群众,来贯彻政府的统一部署。第三个措施是为应对危机,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采取了雷厉风行的严厉措施,大力整饬玩忽职守的官吏,将他们拉下马。

以上三种手段也是过去常常采取的,但是为什么这次政府的政策得以较为顺利的贯彻,比较获得人心呢?那就因为本届政府注重责任伦理,把人的生命看作第一位,这是一个关键条件。不过,就这种措施本身来说,它是在体制改革还没有实现之前,只能采用的手段。运用这样的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它所依靠的是领导的开明,否则,采用同样的行政手段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如过去的大跃进就是一例)。我们不能过分信赖这套行政手段,因为它只能用于一时,而不可行之于久远。它是有局限的,虽然适合于某些方面,但在另些方面则不一定顶用。(正如最近有人已经指出的,我国非典患者超过千例,可从这样众多患者身上取下供医学研究的丰富资料,这是其它有疫情国家做不到的。但在对非典病毒科学研究上,我们和先进比,还是落后的。)它只能是在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以前,在政治文明的目标实现之前,不得不采用的手段。倘不坠入空谈高调,我们只能说,在现有的基础上,实在也别无更能行之有效的方案可循。我甚至认为在一轮一轮政治改革完成以前的较长时期,也还只能如此。自然其前提必须是有责任伦理和人权观念的政府。如其不然,一旦放弃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的建立,不立此为本,那么,必将流为新权威主义,这是与现代民主政治精神泾渭殊途的。

接下来我也想谈谈人文精神的问题。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特别强调了科学和法制的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认为人文精神却不可遗漏。长期以来,不注重人文精神,即使在学术文化领域里,人文精神也同样被忽视,以致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低下。我们只要略加反思,就可认识到忽视人文精神的后果。但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在非典肆虐期间,不少中国公民身上竟仍然会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比如许多医务工作者平时默默工作,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临危不惧,恪尽职守,是那样的从容,充分体现了对职业道德的自觉。这是令人感动的。我觉得也有更多一些人在观念上,开始萌发了某些变化。这是由于迅速传染的疫情,促使人们省悟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懂得保护自己就得保护他人。这不仅表现在公共卫生方面,而且在价值观念上,也有所体现。过去,人们大多只想到自己和自己的利益。但在危机时刻,开始想到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再仅仅是金钱和私利,而是为别人的生命作出贡献的崇高品质。诸如这些过去很少看到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突然展现出来,怎不令人鼓舞?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在危难时刻所显现的美好人性,倘不加珍视、培育、巩固,是会稍纵即逝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注重人文精神,很多不好的现象也在危机中暴露出来。一些人不讲公德,随地吐痰。有的患者明知自己有病,还出来游玩。甚至还有非典患者从医院逃出来,到公共澡堂去洗澡。这是我们长期以来蔑视人文精神,缺乏由人文精神所培养出来的责任伦理、公民公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等,必然产生的恶果。我希望通过这次非典的经历,全社会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社区问题。小政府、大社会是我们这些年社会发展的一个中心目标,政府也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资源,来建立和发展社区。现在我们的社区还不是民间社会团体。民间社会组织的根本精神是自治,是市民或村民按照自愿的意志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这里且以美国的社群为参照,美国每一个镇都是一个社群,它有自己的通过选举所产生的管理机构,镇并不对县或州负责,它只对自己的选民负责。在镇、县、州和联邦之间,并不是一般我们所理解的上下级关系,每一个都是相对独立的社群,只是通过明确的法律联系在一起,比如州的立法不能违背联邦的宪法等等。

我们现在的社区,在历史传统上与保甲制度有关。一九四九年之后,我们采用的是街道里弄组织,它们都是区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或政权机构的延伸,实际上是政府的基层单位。它们是以贯彻上面的政治任务和领导意图为主要目标。它们不是自治的、服务性的,更多的是管理、控制的功能。在这次抗击非典中,我们的社区在医学隔离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了不少问题。据一家周刊报道说,某社区的干部要求从疫区来的人隔离,那个人不肯,干部就对他说:“我以这个地区行政长官的名义命令你,不许跨出家门半步!”这样的说法是将社区内的居民看成是他治下的子民,并无法律作为依据。可是媒体还将这样的错误认识作正面宣传。这个例子,正如我在上文中所说,运用行政集权手段,倘不以责任伦理和人的生命第一作为前提,就会出现长官意志,强迫命令的现象。当前社区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它应该是从大政府转向大社会,使社区更多体现出服务和自治的性质,让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由指令式向指导和辅助式转化,由原来作为区派出机关的基层单位向民间社会自治性组织逐步过渡。

这次抗击非典留下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我认为较为紧迫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危机中所闪现的美好人性和价值观上的某些转变。多难兴邦,目前非典疫情接近尾声,恢复平时的太平生活后,这些美好的东西是不是会随之消失?过去读鲁迅《题未定草》引用了张岱的《越绝诗小序》,大意说“忠臣义士,多见于危难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人主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绝矣。”张岱所谓人主指的是明太祖,自然和现在的情况不同。鲁迅引用这段话后说,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灭的,这自然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张岱的话终究不失为一种必要的告诫。

二零零三年六月十四日

篇2:浅析政治文明理论

浅析政治文明理论

着重分析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为:三者既是并列的又是相互关联的.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反作用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可靠保证.进而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 者:周文霞 邱景贵  作者单位:武警学院,训练部,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武警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年,卷(期): 19(3) 分类号:A8 关键词: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篇3: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小康社会是中华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出现,将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私密化”的格局,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而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思维转型,进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作 者:杨楹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福建,泉州,36 刊 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3 “”(2) 分类号:C912 关键词:小康社会   文明   公共领域   转型   政治  

篇4: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

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法的健全、完善和公权力产生、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对公法的涵义、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和意义,公法的一般作用以及政治文明的涵义、标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然后对公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公法对于建设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我国在健全公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应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作者的有关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公法,政治文明,人类共同体,公权力

关于公法

什么是公法,怎样区分公法和私法;对法律作公私法划分有没有必要;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应不应作公私法的划分,有没有可能作公私法的划分;我国目前要不要发展公法,公法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何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不同主张的争论。

关于公私法的划分及其标准,英国学者戴维。M.沃克在其编撰的《牛津法律大辞典》中指出,“公法与私法的区分至少自罗马法以来一直得到承认,…… 一般地,公法规定的是有关国家有组织的政治团体、政府及其部门和它们的`代理机构的结构、行为、权力和豁免权、义务及责任的规则和原则,至于国家或政府代理机构在不享有特殊权力的情况下与个人发生的联系则由私法来调整。公法作为法律制度整体的一个部分,主要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私法则主要调整国家公民个人事务及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1我国学者郭宇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指出,法学家们划分公私法的标准很不统一,主要学说有利益说、主体说、权力说和调整关系说。利益说认为,凡以保护国家公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主体说认为,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或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所属的公共团体者为公法,凡法律关系主体双方都是私人者为私法。权力说认为,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服从关系的是公法,凡规定公民之间权利对等关系的是私法。调整关系说则认为,凡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政治生活关系(或称公权关系)的法为公法,凡调整公民之间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民事生活(或称私权关系)的法为私法。2

学者们关于公法的上述定义和标准分别揭示了公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从实质上讲,公法是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人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生活或为实现一定共同目标,共同进行一定活动而形成的组织体,如古代社会的部落、城邦,现代社会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自治组织等。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成员赋予共同体组织对内对外作出代表其成员意志和利益的行为的能力或力量。在现代社会,公权力主要指国家权力。除国家权力外,公权力也包括社会公权力,如社会自治组织对其成员行使的权力以及社会自治组织依法律授权或国家机关委托而对外部相对人行使的权力。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自然也行使着重要的公权力。因此,现代公法不仅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而且调整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关系以及社会公权力主体与相应社会自治组织内部成员和外部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公法是以公权力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公权力则是以人类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的。有人类共同体就必然有公权力,因为人类共同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应付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挑战,必须要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必须有公权力介入,有公权力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领导、管理。人类共同体创设公权力的目的是为人类谋公共利益,但是公权力是由具有个人欲望、个人偏好、个人认识局限性的人(只要是人,就不能不具有这些弱点、缺点3)去行使的,这样,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离预定目标,发生异化,产生腐败、滥权、侵权等情形。为此,必须有法律对公权力进行规范、控制,使公权力的行使高效,且合乎预定目的。这种对公权力进行规范、控制的法律就是公法。公法主要包括宪法和行政法。除宪法和行政法以外,立

[1] [2]

篇5:政治文明涵义之我见

政治文明涵义之我见

正确把握政治文明的内涵,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政台文明概念的由来、内涵以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作了有益的探讨;意在为促进我国三个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作 者:陶岳潮 Tao Yuechao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NINGBO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2002 24(5) 分类号:B037 关键词:政治   文明   涵义   关系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人文素养心得和体会

论公法与政治文明

人文读后感

生活和生命散文

生命境遇的人文关怀-评《人格境界论》

政治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产物

人文视角:小人物

人文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人文心得感想

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