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视角:小人物(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金維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文视角:小人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赵晓非
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没有财力,不能运用这些条件改变自己的生活,或影响他人的生活,更谈不上控制、操纵自己或他人的命运。自主的生活,对他们是很大的奢侈的梦想,他们更多地是为生存权利而挣扎。“活着”往往成为他们唯一的目的,成为他们唯一的存在。
以往我们学习小说,往往关注其主题、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意义,而忽略了小人物生存状况的考察和关怀。进而往往把小人物的生存本能和生存境况作为批判的对象,以脱离实际的居高临下的态度,甚至有些不公正地对待这些小人物。至多以强者的心态,给予他们怜悯、同情,而忘记了小人物是社会的大多数,是金字塔的基础。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社会的小人物,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以人文主义的视角,对小人物作出符合其生存定位的认识。
下面做些具体探讨(所举文学作品实例,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学语文课本):
一、小人物的生存境况
1.物质生活
小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的物质生活一般是很困乏的。他们生活的目标,往往只是简单的生存而已,并没有太高的物欲要求。如祥林嫂(《祝福》)年轻丧夫,她从婆家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钱不多,她反而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她已经感到非常幸福了。
这些小人物只要能维持生活,便安于现状,大多数人甚至不想改变生活。他们只是顺着生活既定的轨道,盲目地向前走。如闰土(《故乡》),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知道生活为了什么,只是机械地活着,本能地繁殖后代,对付自然灾荒,应付人间的压迫。他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变什么,也许他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悲哀、痛苦和无奈,幸福和希望只能寄托在神灵身上。
不仅农村的下层人是这样生存着,就是城市里的下层人,如拉洋车的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也同样挣扎在这样的困苦中,贫苦的生活不停地在后边驱赶着他,让他沿着苦难的大道一直跑下去,尽头只能是他生命的终点。
这样贫困艰难的生存状态,也决定了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
2.精神生活
小人物的精神生活也同样的困乏。物质生活的安于现状,无可奈何,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顺从。安于贫苦的生活,也就意味着他们安于社会现状,只求最低的生存,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有改变的要求和热情,更谈不上他们能具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新的意愿。他们是这个社会思想上的循规蹈矩者(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思想),不可能成为社会变革者。他们从来不去考虑为什么他们这样生存,仿佛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需要逆来顺受即可。他们希望这个社会稳定,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平稳,他们不希望发生什么变动,生活只要像流水一样向前就行了。任何改变,都会扰乱他们麻木的心灵,让他们惶惶不安。
孔乙己《孔乙己》生活在清末社会大转型、大动荡时期,近代文明已经吹来变革之风,对他这样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读书人来说,几乎一点影响也没有,他仍然抱着科举的幻想,徘徊在旧秩序之中。他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更没有机会投身到变革的大潮中去,只能成了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落伍者和牺牲品。
祥林嫂更是可怜可悲,她以再嫁为耻,因为这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让她精神委靡,心怀恐惧。强烈的罪恶感,使她想摆脱,想赎罪,最后自绝于这个冷酷的社会。
这两个小人物,可以让我们看出这类人的精神状态,就连触犯了社会的准则(无论这个准则是多么有违人性),他们都如此地胆战心惊,更不用说变革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懒惰:孔乙己好吃懒做,思想上更是麻木不仁;祥林嫂生活上很勤劳,但是精神上却一片空白。
我们还可以看看奇怪的小人物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是一个一直受批判嘲讽的对象。其实他和众多的小人物一样,也是很可怜可悲的。我们姑且不论他性格中的其他方面,看看他的生活态度:“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这充分反映了小人物在思想上精神上的.麻木和顺从。孔乙己对科举制度无比固执;祥林嫂对贞节观的敬重;别里科夫对政府规定的虔诚,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
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来看,小人物都可以说是社会的一种隋性力量。没有物欲,也就没有改变生活的驱动力;没有精神上的要求,也就不会有要求变革的意识。我们看待这些人物,可以这样概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物质生活的“不幸”,精神生活的“不争”,是他们人生和性格的特点。可以说这一特点在中国社会的下层人物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他们连改善物质生活的愿望都不是那么强烈,这和中国封建社会过长,扼杀人的活力,封建专制思想对人们压抑过深,窒息人的思想有关。
二、小人物复杂的性格
小人物们的性格,是很复杂的,往往表现出对立矛盾的特征。
首先,小人物们大多是很质朴、善良的。如闰土、祥林嫂、祥子等。孔乙己虽然干些偷偷摸摸的勾当,但是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酒钱;他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人自傲,但是对孩子们却很热情,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表现出他质朴、天真的本性。玛蒂尔德(《项链》)这个人物形象,遭到许多人的指责,说她爱慕虚荣,其实比起许多贪婪的人来说,她还是很纯真的。虽然她对自己贫苦的生活不满足、抱怨,但是她并没有想过用自己的美貌换取什么,用不正当的手段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了还债,她忍受十年的艰辛,而没有离开丈夫、家庭,除了质朴纯真的本性以外,还有什么能解释她的行为呢?
但是这些小人物,为了基本的生存,也本能地养成了狡诈、市侩的习性。他们以此来应付贫困的生活,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出稍微好一点的生活环境。如杨二嫂(《故乡》),她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但是她只是占些小便宜而已,和那些杀人放火的强盗军阀有天壤之别。贫苦生活使她学会了一些生存的小技巧小窍门而已。
更能适应社会、保护自己的角色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他的性格比起杨二嫂来讲,扭曲得更厉害。杨二嫂只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生活环境,只是自己的家庭和周围的生活圈子;奥楚蔑洛夫是个小警官,混迹于社会中最复杂最混浊的环境中,沾染了更多的恶习气。“变色龙”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生物,通过变色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存。从这个名称来看,奥楚蔑洛夫并不是什么凶恶的坏蛋,只不过是一个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得不百般机变来保证自己不被侵害不被毁灭,并且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的小人物而已。当然,如果有机会,他也会不择手段地向上爬,会比杨二嫂更具有蜕变性。
三、小人物的奋斗
作为小人物,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态度,也是有两种倾向:
1.逆来顺受,接受命运的摆布
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祥林嫂、闰土等人,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心满意足了。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相关。像祥林嫂、闰土等人,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生活也没有什么企望;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很贫乏,没有对新生活追求的动力。他们和祖辈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欠缺。另外,还要注意有一种宗教的因素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意识。在一个社会中,宗教往往最能深入到社会的下层,并占据其思想的主导地位。像佛教所宣扬的命运天定、善恶轮回的思想,对祥林嫂、闰土等人的性格和行为影响巨大。祥林嫂和闰土最后都乞求于神灵的偶像,祥林嫂希望赎罪,闰土希望得到现世的保佑和来生幸福的生活。
2.改变生存境况
但是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小人物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渴望改变自己贫困低贱的生活,进而进入社会的上一个阶层。所以在生活中有许多小人物努力个人奋斗,有很多人成功,当然也有许多人失败。这必然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他们的驱动力更多的是想摆脱物质生活的贫困,希望得到质量高的生存条件。如玛蒂尔德,在讲究门第财富的社会里,卑下的出身就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憧憬能过上“高雅和奢华的生活”,离开“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这样贫困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普普通通女人的梦,我们能要求她有多大的理想呢?
同样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孔乙己和范进(《范进中举》)追求的目标一样,生活经历也大致相当,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两人都考到老,奋斗到老。孔乙己失败了,最后被成功者丁举人(孔乙己做梦都想成为举人吧)打断了腿,悲惨地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范进意外地中了举人,否极泰来,受到众人的簇拥,已经成为进士的张乡绅马上来拜见(范进下一步该向进士努力了)。这个世界,对于失败者和成功者的态度有天壤之别。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沦为孔乙己式的下场,范进者毕竟凤毛麟角。小人物的悲喜辛酸,是生活中触目可见的风景线。
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的是,小人物中很少有人带着支配他人命运的野心来摆脱眼下窘迫的生活状态。虽然也有从卑下阶层产生出来的独裁者,野心家,但并不具有必然性。即使如范进,他一心想考上举人,也并不是想骑在别人的头上作威作福,让别人为他当牛作马,或者成为打断孔乙己腿的丁举人式的恶霸。只不过是不想做下等人而已,并无恶意。
四、作家对小人物的态度
对于挣扎在贫苦生活中(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人物,刻画他们形象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家持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呢?总的来说,是同情、怜悯。作家以高于小人物的地位、眼光来审视他们的生活。像鲁迅先生的《故乡》《祝福》等作品。这样的态度和感情比较常见。
像莫泊桑在《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命运的安排,让她为了一时的辉煌,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当你读到最后,知道项链原来是假的,你对作者这样的安排会怎样看?是不是对小人物的一种戏弄?甚至可以说是恶意的游戏?
又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他们对弟弟确实“冷酷无情”,但是收留了于勒又会怎样呢?会不会以更多的悲剧收场呢?作家的引导方向在哪里呢?
《范进中举》《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样讽刺类的小说,自然批判的锋芒毕露。也许在客观地对待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上,比《孔乙己》要略逊一筹。写出小人物生活的可笑也许比写出他们的可悲更容易吸引读者。但是对一个有思想的读者来说,后者可能更深入。
对于小人物的希望与追求,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怜悯还是讽刺?也许我们需要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写小人物的作品。
中学语文
太空探索的人文视角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员首次遨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水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 者:尹希成 作者单位: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刊 名:科技潮 英文刊名:THE TID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之中,有许多耀眼的人,也不乏有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在去往补习班的路上,我无聊地踢着地上的树叶,要多烦有多烦因为我的作业没做完。正当我绞尽脑汁想编个比较合理的理由搪塞老师时,我的脚有些挪不动了。费了好大劲把脚扯下来后,我伸头一看,一大坨灰色的不明物体在鞋底上,放肆地嘲笑着,让我一阵恼火。“什么鬼运气,出门都能踩到口香糖,今天倒霉透了,真是的。”我一边闷闷地抱怨,一边用力蹭着地,想把这脏稀稀黏糊糊的口香糖蹭到地上去。但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我决定先不去抱怨他,虽然走路十分不适,但让我用手去撕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我还没带纸,反正回去让妈妈洗就行。这么打算,我又慢悠悠的往前走。“哎,小妹儿!等哈!”一个带着浓浓重庆口音的中年女声,吆喝住了我。我闻声止步,奇怪的朝身后一瞧。一个穿着环卫工人服装的中年妇女,正提着手中的扫把,朝我奔来。不一会儿便到达我跟前。“您有事吗?”我疑惑的问,她点点头,关心道:“小妹,你鞋底下粘了块口香糖,我帮你弄下来,免得走路不安逸。”“你怎么知道?”我更奇怪了?她一笑眼角的鱼尾纹皱了起来。“你刚才叨念了会儿,我听到了就过来帮下你,对不起哈,我没把地扫干净,让你遇到这事。”我鼻子一酸,点点头。她蹲下来把胶手套脱下,露出一双饱经风霜的老手。把我脚抬起来,细心的扣下那块口香糖。
“好啦,这下完了。”她一下高兴起来。被毒辣的艳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慈祥的神情,我倍感亲切。“再见,小妹,赶紧上课去了吧。”
我加快了步伐,到了补习班,我把诸多借口抛于脑后,诚恳的认错。是啊!遇见这么善良、朴实又可爱的人,我还有什么动歪脑筋的勇气?
在社会中,每上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定位。而快递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为我们服务,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现在的快递基本上都是把快递放在快递架子上就走了,很少有送货上门的习惯。
那一天下着倾盆大雨,“嘀――嘀――”妈妈的电话响了。接完后,妈妈对我说你的快递马上要到了。当时是下午3点,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盯着妈妈的手机看,连条取件通知都没有。“哎!我也是很绝望的啊!”后来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转失望为气愤,一个劲的对着空气讲话,当那个快递员再一次打来电话,我用大音量的一句“喂”来展开这一次的通话。原来我想指责快递员说你们怎么这么慢啊!可是我话还没有出口,就被快递员抢着词说。电话中,他一个劲的说不好意思,对不起,快递马上送到你们家门口,外面雨很大之类的话。当我挂掉电话,看到外面下这么大的雨,别人还是很诚恳的态度,我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一点太狠心。我开始有一点同情他了,心里感觉很不爽很别扭,之前想责备的心理也瞬间就灰飞烟灭了,剩下的只是默默的等待。
这时门铃响了,我开门后看见的是一个全身都湿透,见到我还面带微笑的快递员,他把快递交给我之后就走了。当时我呆住了,当我从这一种状态中走出来的时候,快递员已经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了,而我却连一声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当我看向手中快递,它是全干的,一点也没有打湿。拿到我心爱的东西,但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更多的是内疚,而不是平常拆快递的那种喜悦感。
有一次偶然经过一个快递中转站,他们的玻璃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看见他们里面的情况,堆成山的快递,原来他们每一天都有这么多的快递要送,心里顿时觉得百般的不适。
每次看到快递员都只是觉得他是个跑腿的,是“小人物”。现在,才知道他们不管什么季节,是热,是冷,是风,是雨,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还能这么热情,任劳任怨。
一次成功的表演,背后离不开的,是无数在台前幕后默默付出的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每次离返校,总会有一些尽职尽责的黑衣门卫,耸立道路两旁,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在炎热的夏季,他们头戴厚重的防暴盔,身穿极厚的防暴背心,在烈日的灼烤下,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仍像一棵挺拔的松树,一动也不动,双眼紧紧地盯着路面,生怕下一秒就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记得有一次,我在晚自习三下了后因事外出。走到校门口时,刚准备出门,门卫的手臂像一道栏杆一样挡住了我:“站住,干什么去?”
“因事离校”我回答道。
刚想迈步出校,不料他又拦住了我,“条呢?”他问。我在书包里翻来覆去地找,简直将书包翻了个底朝天,却没一点条的踪迹。我顿时焦急万分,“我的条找不见了,能让我先出去吗?”“不行,学校有铁一般的规定,半夜学生离校不可无凭离校。”他冲我挥了挥手,坚定地说。
“那怎么办?让我上楼去取?别逗了,这会儿老师们都回宿舍了,你让我再上楼一次?”我心中已生出了些许不快,语气间也流露出几丝愤怒。
“你别着急,我给你们班主任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情况就好了。”黑衣门卫轻轻地说。
随着电话铃声响起,我分明看见他的眼里有一丝歉意。电话挂断,他对我做了个手势,“你可以走了!”
等我再次回到学校时已经到了返校高峰期。只见门卫们分开站立,指挥疏散交通。他们一个个尽心尽责,好似天空中的那北斗七星,为我们指明正确的道路。他们精神高度集中,“站似一棵松,行如一阵风”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概括。
他们这种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打动了我。在生活中,平凡之人比比皆是,但是,在他们身上,有不可磨灭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并运用于生活之中。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人在不声不响地为我们做着一些重要的事,一丝不苟地为我们服务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门卫叔叔就坐在小小的门卫办公室里,他高大壮实,脸上总是会有一种甜蜜的笑容,仿佛能使花朵都绽放。他的眼睛大大的,下面安着一个小小的鼻子,大号的嘴巴,穿着厚重的警服,给人一种奇特的安全感。
门卫叔叔平常总会早早地来到学校,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站在校门口,微笑的看着我们,而我们却从来都不以为然地走过,甚至都没有给他一张笑脸,但他保持着微笑,拿着警棍,静静地站在那里,一站就是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风不能把他吹倒,雨也不能把他打倒,直到我们都已经开始上课了,他才会回到保安室里。
门卫叔叔总是会帮我们修理损坏了的课桌、椅子和长柜子,而我们班过于顽皮,门卫叔叔就成了我们班的修理“常客”。他经常接到我们班的报修,总能迅速地来到我们班。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上数学课,收到了报修的门卫叔叔来到了我们班门口,他怕打扰我们,就直直地站在门外,一声不吭,就这样,静静地等了大半节课,下课铃终于迟迟地打响,正当我们已经离开座位,准备出去玩的时候,门卫叔叔默默地从后门走了进来,找到这周已经三次损坏的柜子,把扳手熟练地扳住柜门,把大家都推开后用力向外拉,只听“啪”的一声,内凹的门一下子打开了,他把柜门尖尖的地方敲了进去,对我们说:“不要玩这个柜子哦,小心柜子的边缘,平常不要动它哦。”门卫叔叔说话口气里竟丝毫没有抱怨。他修好后快速地走出了教室。
下午放学时,门卫叔叔总是站在校门门口,任何一位想要进学校的家长,他都会问清缘由,看到家长还没有来的同学,总会让他们留在校内。学校门口秩序井井有条,保证了我们的安全。
保安叔叔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人物,但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进校到离校,无处不见他守护我们的身影,他总是关心着我们,注意着我们的安全。我们要尊重保安叔叔,和他一起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
“哐当――哐当――”我迷迷糊糊地从梦中被惊醒,原来是下面的菜场在搬运东西,我心中不禁佩服他们:他们可真勤快,这么早就工作了,为了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吗?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于是我立刻翻身下床,准备给父母做一顿早饭。
一盘卷心菜炒肉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是父母最喜欢的菜吗?绿油油的卷心菜,炒一炒,就成了美味佳肴,香如花,美如玉,再在盘里加上一点肉片,好似锦上添花。可想要做好这道菜,要挑选最新鲜的食材。于是我来到了菜场,现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只见几个老人在聊家常,不时发出笑声;有一个妇女十分挑剔,一会儿说这个不好,一会儿又说不喜欢那个;卖菜的人忙碌着,微笑着迎接客人……我在挑菜时也十分细心,一会儿在这一家问一问,过不久又到对面那一家挑一挑,我一定要挑到最好的最实惠的菜,这样才能让父母吃得开心。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和蔼可亲的阿姨的摊位,她穿着一件整洁干净的衣服,精神抖擞,面带着微笑看着我,她的摊位旁边围着好几个人都在挑菜,只见她娴熟地把菜装进袋子里,称一称,还加了一把进去,慢慢地递给人家。见我上前挑选,她也温柔地说:“小朋友,想要什么菜呀?”我问道:“卷心菜多少钱一斤?”她立刻回答:“两块钱一斤。”我听了觉得价格也不贵,她给我介绍道:“这个卷心菜呀,是我家自己种的,很新鲜的,今天刚运来,没有打过农药的菜场里就我这一家。”我听着渐渐对她产生好感,而且闻上去这个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看上去油绿发亮,拿着感觉是实心的。于是我让她给我拿了两颗卷心菜,阿姨一秤,对我说:“一共是5。2元,就收你5块吧!”我付完了钱,拿着这个菜,开开心心地快步地走了出去,因为我急着给父母烧菜呢!但没走几步,听见阿姨着急的叫声:“小朋友――小朋友――”我听了,十分不开心:付完钱怎么还叫我呀,真烦人!没办法只能再退回来,谁知阿姨说:“小朋友,你走太急啦,找的钱你还没拿呢!是不是忘了?”正说着,她拿了5块钱递给了我。我莫名其妙,奇怪极了,心想:我明明给她五块钱呀,不用找钱的!
她见了,急忙提醒我;“你给了我十块钱,我应该找你五块钱呀。”我一翻钱包,发现我还真的付了十块钱。我恍然大悟,望着这五块钱,我顿时十分羞愧,我居然因为这误解了她,阿姨看着我:“小朋友,怎么啦,不舒服吗?”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连声说道:“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菜贩们的勤劳才有了我们丰盛的饭菜,就是这样的小人物,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只有身边的小人物,才能撑起大世界!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一个下着暴雨的深秋的傍晚,与那个小建筑工人的相遇,让我懂得了小人物身上那份独特而可贵的善良淳朴的品质。
大雨洋洋洒洒地击向地面,天色如黑墨般黯淡下来。他有些疲惫地走进人山人海的地铁站,人们远远地躲开他,好似见了“邪星”一般。
他,一身沾满泥水的蓝工服,一双布满水泥痕迹的湿绿军鞋,一张挤满皱纹与水滴的古铜色的脸,头发由于长时间没有梳洗,油油地耷拉着――他是建筑工人。他的眼神里,满是雨中劳作的疲累。他的话语里,透出对孩子独自在家的担心。我不忍让他站着,想将等候区的座位让给他。他拒绝了,他说他的衣服又湿又脏,就不糟蹋那么干净的椅子了。我们在同一站上车,就这样,我和他成了有缘的同路人。
地铁终于到站了,他擦了擦身上的水,从等候区的座位上站起来。急匆匆跑到车厢门前,差点跑过头。可是――他的脚本已向前一步,却不知怎的,他向前看了一眼,那只脚就如触电一般马上收了回来。我便有些奇怪,问他原因。他用一种平和而又自豪的语气说:“等下一趟人少一点再上车吧,我这身泥水,跟人挤车,把人家的衣服弄脏了不好。我们建筑工出门在外,不能只顾自己。”最终,他没有抱怨,也没有上车。他的脸上,似乎还有些笑意。我心中不免对他生出几分敬意,他竟不顾自己一心为他人着想。
下地铁,大雨滂沱,他撑开伞准备回家。快速走出站口,脚步被一阵哭声制止,循声望去,原来是与他同车的妇女抱着的小孩。小孩在雨中哭泣,那位母亲有些惊慌――小孩着凉了怎么办?她尽力地安抚着孩子,可惜无济于事。路上的行人将伞压低纷纷低头走过这没有灯的路。看着时间,我本想着他会急着先回家,可这时,他走过去,把伞给了这对母子,孩子妈妈十分感激地望着他,他淡然一笑说:“我经常淋雨,没有关系,别让孩子淋感冒了。”说罢,他转身而去。
那妇女看着路灯下他远去的身影,良久才醒悟过来一般,由衷地道了一声“谢谢”。我不禁被他这种为人不为己的精神深深折服,他的善良让人为之动容。
他仅仅是一个小人物,但在帮助他人这方面,他将自己的光与热发挥到了极致。我在想,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正是这一点一点小人物的光,才使这世界更加美丽,更加光明啊!
★ 小人物的作文
★ 小人物的人生哲理
★ 人文读后感
★ 人文心得感想
★ 技术与人文